首页 > 文章中心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范文第1篇

上好课的关键是把握好教材,心中有数方能胸中有案。语文课气象万千,离开名师教案,到哪里去找自己的案呢?无论是传统实力派还是现代创新派,他们的阅读教学,均涵盖以下几大板块:①扫除阅读障碍;②抓住学习重点;③化解本课难点;④总结与实战。而这几个板块的设计思想均来自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课堂探究,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真实而有效的探究过程。语文课怎么搭建既结合实际情况又符合课程标准的探究平台呢?通过多年实践和钻研,笔者发现,新版人教版语文的“研讨与练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究平台,这些问题提纲挈领,既涉及全文的重点研讨,又涉及难点探究,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构建探究平台的好材料。对庞杂的语文课而言,如果能好好利用这些材料训练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那么怎么利用好“研讨与练习”这个探究平台呢?

首先,要明确这些题目的设题意图。“研讨与联系”第一题大多涉及本文朗读指导、本文内容掌握等,可以说与“读”关联,因而可作为预习指导,也可在上课伊始就作为一项学习任务来布置。第二、三题,有些涉及本文的重点研讨、难点探究;有些涉及遣词造句、语言的揣摩与品味等内容,纯粹是语文的主角戏,也是课堂探究的主阵地,因而要作为重头戏来唱。另外有两类题型,一类是由课内思维向课外思维的延伸训练,这类题有一定的难度;却也是训练“听说”的好材料。另一类是“写”的训练,无论思想还是技法都与课文密切相关。弄清设题意图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它们,提高教材的使用质量。

其次,要紧紧抓住课文。课文为本,练习为抓手。抓练习、抓研讨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精髓,举一而反三。这个 “一”找准了,才能收到“反三”的功效,要不然眉毛胡子一把抓,既失去“导” 的意义,又调不起“主体”的更广泛丰富的参与,同时失去了“主导”留白的魅力,越俎代庖,吃力而不讨好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要在反复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展开“研讨与练习”,方能收到实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得一点不假。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表面上搞得热热闹闹,探究的头头是道,其实都是用旧瓶子装旧酒,不是事先偷看参考答案,就是事先告知参考答案,事先进行“编排彩排”,缺少学生自己对文本的咀嚼、消化过程。怎么能进行真正的研讨呢?所谓的探究,大多流于形式,成了名符其实的“空中楼阁”。学生自己不知其中苦,也就不解其中味。

第三,要深度拓展“研讨与练习”的内容,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教材设计了这么一道研讨与练习:诗中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的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我是干瘪的稻穗,主宰你深陷的眼窝。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的诉说。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诠释凤凰涅的时刻。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历尽寒酷即将生发奇绝。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敞开胸怀邀你奔跑腾挪。

划线内容是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可以说是集体的智慧,尽可能接近原文的风格,在用韵上也尽可能与原文和谐一致。通过深度拓展这类练习题,学生们不仅要深度解析文章内容,还能体验、揣摩作家的语言风格和写作艺术,真正体验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推敲境界。

第四,不要放过那些活题。很多“研讨与练习”里都设计了一些话题,这类话题往往紧扣课文展开,是训练说话和写作的好材料。语文老师要很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争取语文课堂上腾出时间来专门研讨与练习这类问题。或设演讲,或指导创作,并将自己的每一次稿子整理起来,每学期装订成册,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项成果积累。否则大多数同学因为没有现成资料可“抄袭”,往往也置之不理。长此以往,不但潜力未能开发,而且容易养成思维的懒惰与怯懦,习惯于人云亦云。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范文第2篇

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要求学校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体现关照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新理念。新课程实施以来,选修课在高中教学中成效明显,但也存在着需要改进与发展的方面。本期“视点”,我们共选取了3篇介绍国内外高中选修课开设情况的文章,既从纵向上探讨我国高中选修课的设计与实施,又从横向上比较国内外开设高中选修课的经验,以期能为我国当前高中选修课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这不是重启课程改革,而是深化课程改革。无论从世界教育潮流还是从我省教育现状来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可谓势在必行。

一、 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定位

(一) 国际性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强化课程意识的背景下开展的。发达国家几乎都把课程改革作为改革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选修课建设已经日趋完善。因此,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占领教育制高点,要在考虑国情的基础上与发达国家接轨。

(二) 发展性

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发现国内学生对待学问都很“专注和专一”,不仅接受的程度比美国学生“好”很多,而且知识储备也比美国同龄人明显“扎实”。可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这样的“专与精”并没有使中国学生的学术道路“长和深”。而选修课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部分学生走向“长和深”的学术道路。

(三) 互补性

我们不能因为需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就千方百计地突出选修课的重要地位,弱化必修课的主要地位。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是根本、前提和基础,而普通高中的选修课程是补充、拓展与深化。

(四) 阶段性

普通高中的选修课程要突出“普通高中”的特色。在选修课的设计及实施上,义务教育阶段重均衡,高中教育讲创新。具体来说,小学最好是综合性的,初中应以综合为主、学科拓展为辅,而高中则以学科拓展为主、综合为辅。在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学科知识的整合是重点。只有强调阶段性、关注连贯性,选修课程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切实地为学生发展负责。

二、 普通高中选修课的设计

选修课可分为限制性选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当前,浙江省普通高中的IA选修课程属于限制性选修课,IB选修课程是非限制性选修课。非限制性选修课是为了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专长,根据学校实际开设的选修课。现在许多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多数是非限制性选修课,我们也主要探讨非限制性选修课。

(一) 普通高中选修课的设计原则

普通高中选修课的设计要坚持如下四个原则:

1.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群体的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同一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差异性,扬长避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2.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导的,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参与选修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在“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转化中,教师的思想高度、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都将得到发展。

3. 有利于培育普通高中的学校特色。现在许多普通高中的选修课存在重复性,每个学校的选修课大同小异。换一个角度看,这样的选修课就是“必修课”。因此,选修课的设计最好能体现学校所在区域的人文特色、工艺优势与经济状况,等等。

4. 有利于促进普通高中的稳定发展。当前,我省许多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实施,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收效甚微。这不是促进学校的发展,而是延缓其发展;不是提高学校的品质,而是降低其品质。因此,加强选修课的管理,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 分类

根据选修课的范畴与目的,选修课可以分为四类: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身心健康类与生活职业类。1. 人文素养类选修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的拓展课程、介绍人文学科热点内容和人文学科最新成果的课程等,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 科学素养类选修课程包括理科必修内容的拓展课程、大学理科初级课程、介绍理工学科最新成果和理工学科应用性的课程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 身心健康类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而设立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4. 生活职业类选修课程是指根据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与职业教育活动而设立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

根据选修课程的特征与功能,选修课程还可以细分为八个方面:

1. 人文:文学、语言、历史、哲学、地理、宗教等;

2. 理学:基础学科知识拓展与应用等;

3. 竞技:学科竞赛、体艺竞赛等;

4. 科普:计算机、科技创作和小发明等;

5. 时政:政治、军事、新闻等;

6. 艺术:文化娱乐、器乐学习、美术鉴赏等;

7. 医学保健:心理健康、医学保健、护理急救等;

8. 生活职业:家电保养与维修、投资理财等。

这几类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学校的类型与层次,各校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和师资情况,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三、 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实施

(一) 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开发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提到:将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将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将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

从开发的主体看,教师是选修课的开发主体。具体来讲,校本课程开发有教师个人、教师小组、教师全体以及与校外机构(个人)合作四种类型。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小组、与校外机构(个人)合作这两种类型更佳。如我校独具鲁迅中学特色的校本德育教材《修身》,就是由教学骨干教师形成教师小组共同编写的;又如在鲁迅作品大量退出必修教材的今天,我们准备开设一门选修课程《鲁迅作品选读》,让鲁迅中学的教师与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

从开发的内容看,选修课的开发应以地市(或县)为单位,重点关注地域文化、区域物产、县域工艺等,各个学校应形成多元互补、交错有致的格局。同时,教师群体中有特殊专长者,也可以开发诸如写作、演讲、书法、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开发的内容可以独立,也可以打包。比如,有学校开设的“青春节拍”系列选修课程,就是融合“艺术、体育、社团、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整体打包而成的。

从开发的注意事项看,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科学性,选修课程的开发要体现学科学习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展,使平面的课程走向立体的课程;2. 自主性,从本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开发属于学校的校本课程;3. 校本性,从学校办学特色出发,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课程;4. 乡土性,将富有地方特色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选修教学,建构以乡土文化为特色的选修课,如将绍兴的“桥”编入越文化教育、“越剧”引入音乐教学;5. 和谐性与多样性,我们既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均衡关系,也要注意学科的多样化;既要注意到学科文化的选修,也要注意劳动技术、体育艺术的选修。

(二) 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开设

从开设的要求看,选修课的开设一般以每15课时取得1学分的方式进行(一学期为20周,除去约两周的节假日,两周左右的各类考试,实际授课15~16周;必修中的“体育与健康”共12学分,6个学期折算一下,也是15~16课时1学分),我们可以自主制订课程开设计划,合理安排课时与教学进度,强调选修课程的学习过程。

从开设的数量上讲,普通高中阶段以开设40门选修课为宜。高中阶段总共6个学期,除了高三下学期不开选修课外,其余5个学期各开设8门,总共40门。开设数量太少,形不成规模与特色;开设数量太多,往往流于形式。当然,备选课程至少是所开课程的两倍。

从开设的程序上看,选修课的开设要有所侧重。高一年级,讲究一个“活”字,选修课的面要广一些,以科普类与娱乐类选修课程为佳。高二年级,讲究一个“实”字,选修课的面要收一些,以竞技类与科普类选修课程为佳。高三上半年,讲究一个“深”字,选修课的面要紧一些,以人文类或理学类选修课程为佳。尽管如此,教师还是要尊重学生自愿选择课程的权力。

四、 普通高中选修课的管理

(一) 师资管理

选修课开设面临的头等问题就是师资,一则需要课程开发的教师,二则需要课程实施的教师。关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三个途径解决:一是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将校本培训与教师个人考评相挂钩;二是加大教师参加进修的支持力度;三是启动名师工程,激发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热情。既给教师一定的荣誉与费用,也要求教师必须开发出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关于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解决,比如设立选修课的教学比武等形式,让选修课教师与必修课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同等的地位等。教育主管部门还可以通过评先评优,甚至职称评定,增强教师实施选修课的动力。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外各界人士来弥补本校师资的不足。

(二) 经费管理

在绩效工资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想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必须有足够的经费保证。选修课的开设也需要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聘用、教材的开发、设施的购置等。政府要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增加在选修课开发与实施中有实绩教师的奖励。

(三) 过程管理

由于选修课具有相对活泼的特点,因此选修课应当实行弹性管理,做到刚柔相济、宽严有度。

1. 建立“课程菜单”

校本课程的实施由学校教学处负责管理。教学处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有自己的校本课程。教师开设的校本课程,形成静态的“课程菜单”。教务处将课程菜单挂在校园网上,以便学生选择。当该菜单有30位学生选择时,该课就具备了开课条件。

2. 张贴“课程通知”

教务处编排好一个学期需要开设的选修课,并将排好的课程表张贴在学校网站上。同时,教务处每个星期一在学校宣传栏上张贴下一个星期要开设的课程。选修课程宣传栏上要注明开课的时间、地点和教师。张贴“课程通知”的好处是既可以提醒教师提前备课,也可以指引学生到指定的地点上课。

3. 领取“课程表格”

每次活动,每位学生都要填写教学处统一发放的一张表格,表格上注明主讲教师、听讲时间、听讲地点、主要内容和评价等项目,学生填好后统一上交到教学处。这张表格,既考查了教师开课的效果,又检查了学生学习的质量。这张表格,既是给教师计算课时津贴的凭据,又是给学生计算学分的依据。

4. 反馈“课程信息”

对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监控,将成为实施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校的教务处应对选修课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突击抽查,以了解和掌握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并及时在学校内网上挂出本周选修课开课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课程信息”反馈一周一次,教案检查、评比在期中、期末各一次。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的考勤,并将每周出勤情况上报教务处,并通知相关年级和班主任。

(四) 评价

1. 对学生的评价,突出过程表现

选修课与必修课是不同的,选修课的评价机制也要有别于必修课的评价机制。笔者以为,选修课的评价以打等级为宜。将学生分成A、B、C、D、E五个等级,其中A为优秀,B为良好,C为中等,D为及格,E为不及格。同时,将书面测评和非书面测评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要重过程表现。学生学习选修课的过程表现(考勤、创意、作业、获奖)都要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学生的平时表现与期末考查可以按1∶1的比例计分。

2. 对教师的评价,倾向过程管理

教务处要制订选修课的评价方法,对选修课教师进行评估。学校应该建立抽查、定期检查、学生反馈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对教学质量高,学生欢迎的课程给予奖励;对教学质量差,学生不欢迎的课程限期整改或者停开。在选修课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可以选课程和教师,不但使学生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还可以听到高水平教师的讲课,这能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

五、 普通高中选修课的保障

(一) 制度保障

没有制度保障的课程改革是苍白无力的。普通高中作为深化课改的基层单位,自然需要相关制度的推进。在笔者看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外部作用也非常重要。一是需要上级的督导,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学校开展选修课进行督导,并以此作为对学校考评的依据之一;二是需要高考的召唤,高考录取时设置条件,如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选修几门课程,在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加入选修课程的考查内容(面试时,考生递交曾经选修的课程目录,老师当场出题)。如果说上级的督导是来自外界压力的话,那么高考的召唤则是源于外界的引力。压力与引力互相作用,一个向内,一个向外,双管齐下,能够大大地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二) 政策保障

教育是百年才能检验的树人事业,然而当今高考的短期冲击也不可小觑。如果同一个省份,有的地区实施了选修课,有的地区没有实施;或者同一个地区,有的学校实施了,有的学校不实施,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失衡现象。我们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保障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均衡开展选修课的政策,让同一类型、同一层次的学校能有相同行为准则、相同数量的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