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项链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项链教案范文第1篇

一、少作主,重点、难点让学生商量决定。

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这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做法。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兴趣,课堂就活了,教师做到心里有数即可。比如在《雨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在出示课题后,学生就会产生许多疑问:雨后,为什么孩子们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小哥哥摔跤了,为什么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如果以学生的理解水平来衡量学生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弄不明白的问题都可看成是重点、难点,这是充分体现学生自学的首要前提。

二、少表态,疑点、难点让学生讨论解决。

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思辨和归纳等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先可以把问题分到小组,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派代表交流,这是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例如:“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可能没有摔跤过。”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雨水溅到身上,泥土弄到身上的感觉。”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像小哥哥摔跤后那么兴奋。”……学生之间单向、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就形成了课堂内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在交流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势就得到了互补,这时,教师是听众,是评委,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只适时地给予引导和点拨。

项链教案范文第2篇

在新学期即将开始的8月26日,我们有幸在区教育局参加了为期一天的新教师培训,无论是何局长的讲话还是寇老师的漫谈,无论是班级管理工作还是怎样备课,全体学员都听得非常认真。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首先,何局长的讲话教育我们青年教师要不怕吃苦、认真学习、虚心求教、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中深入思考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学中要有爱心要有科学的方法,并且要学会“学以致用”。这些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值得我们细细思考,并在日后慢慢贯彻实施。

接着,十三中的寇老师和炉子小学的校长分别就“怎样做一名优秀教师”和“班级管理”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寇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就“为什么要做老师”“如何做优秀教师”为我们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而且以十堰市道德模范邹桂芬和十堰好人教师典范马正发的优秀事迹打动了我们,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教师是一份有信仰的事业,我们热爱自己的角色便无惧困难无私付出,在工作中多一点勤奋少一些惰性,多一点执着少一些任性,多一点严谨少一些随性,多一点创意少一些率性,就会渐渐向优秀靠拢,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就会实现“与生命同行,让生命美好,使每一个生命自由而舒展 ”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从炉子小学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中我也明白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知道了班主任如何在日常规、周常规、月常规和学期常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班主任怎样组建班干队伍怎样制定班级公约怎样处理好与学校个部门、各学科教师、家长、学生等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了班级管理的方法与技巧,这对我们青年教师有很大的益处,也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帮助和指导。她最后还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鼓励我们认真阅读。

项链教案范文第3篇

近几年,职业中专学生的素质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也受到重视,老师们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仅供同仁商榷。

通过新课程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追寻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我们呼唤智慧的课堂!我们呼唤灵动的课堂!这些情境的创设,得益于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只有教师思想观念更新,提升自身的素养,利用自身教学经验和优势,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飞扬。

1 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中职学校的所开设的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口语交流与沟通能力。中职学校培养的是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但又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专业技术培训,前者是注重大量基础学科学习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办学理念,而后者只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中职教育如果等同于专业技术培训,那就无法显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无法经受住时间和社会的考验的。中职语文是其他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科,它的作用是隐性的、间接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观察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对专业技能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上多下工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情境,彰显学生个性,让他们萌发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让他们明白学好语文对今后人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我要学好语文”的观念。

2 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

课堂教学重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那么教师就要有个性化教学的意识,精心设计教案,教学流程要新颖,彰显个性化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可以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课堂彰显学生的个性活力。新颖的教学流程,学生思维顺着这清晰的思路,解读文本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理解、体验之中融入学生独特个性的解读,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其潜能,从而充分凸显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彰显。

3 施行开放教学,触发智慧火花

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要融洽相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课堂上教师要施行开放性教学,教与学要和谐、民主、平等,师与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

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要求教师能站在高处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回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关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交流,并及时和正确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思维的碰撞下,触发智慧火花,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这课时,笔者突破常规,并没有一上来就按照课文进行讲解,而是先问同学们吃的荔枝是什么样子的?荔枝可以分成几部分?荔枝的产地是哪里?家里是如何保存荔枝的等等。这些基本常识问题学生积极踊跃回答,参与的学生也多,课堂气氛活跃了。然后,老师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和荔枝有关的诗词和历史文献,帮助学生发现诗词和文献中的问题,自由小组讨论,发言交流,再根据课文找到相关的解释。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学生就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构建知识的形成,教学目标也达成了,教学效果也很好。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

4 提升教学风格,构建综合素养

在一般情况下,一位教师拥有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是他日积月累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与教学技巧,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造的过程中渐成的一种内在的教学风格,是教师的文化内涵、专业知识、思维能力、性格气质等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越深厚,在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教学风格也就越精彩。从而逐步构建自身的综合素养。把积累的素养和经验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5 尊重独特视角,拓展学生思路

在语文课堂上,只要言知有理,我们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活跃,对一些课文的理解和教参、老师的见解不同。老师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视角,让他们个性得到彰显。

项链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师生对话;教师角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语文课堂中,师生对话正逐步取代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相契合的。那么,在关注师生对话的同时,笔者也在反思:教师应在师生对话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教师是一个研究者

语文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不是笼统意义上的对话,而是有特定的任务的,否则,不管我们在对话过程中心情是多么愉快、形式是多么新颖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课堂对话必须要服从于一定的话题,这个“话题”其实就是课堂的一定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需要教师研究三个方面:一是新课程标准、二是教材、三是学生。

1.研究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与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研究教材。语文教材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是落实新课标的载体,只有分析教材才能把握住教材的重点,才能对教材进行有效地取舍和整合。像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册都有若干个专题,每一个专题都有不同的教学重点,我们在教学前应做到心中有数。

3.研究学生。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也是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笔者认为研究学生的心理基础也很重要。

二、教师是一个组织者

语文学科的内容和其他学科相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所以为引发师生对话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几乎每篇课文大到篇章结构,小至局部词语,都可以引发师生对话。而且,课堂对话时常会出现教师按常规备课而始料未及的情况。因此,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当然,要当好这个组织者,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熟悉教材,弄清楚一般性的问题外,更要致力于挖掘教材的其他内在的教学因素,将其融会贯通。教师要对师生对话的“点”做出周密的安排,譬如问题的提出、引发,范围的限定,深度的控制等等,要做到运筹帷幄,统观全局。比如在教小说《项链》时,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只需要做个别难题上的点拨,重点在引导学生体会从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生动描写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意义。

三、教师是一个引导者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是一种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实施教学中,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大方向,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让学生随意发挥。语文课堂上可以引发师生对话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层次也非常丰富,学生因认识角度的差异可能引起争论;因理解深浅的差异可能造成争论;因观点的不同可能产生争论;因分析正误可能发生争论;因评价不一可能出现争论。那么,在这种时候,教师应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要很好的引导学生。如果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用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一些似是而非的回答;或者对其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简单否定其回答,不作任何解释;或者就事论事引发一番,不得要领。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学生的思考、理解能力的提高。比如在组织学生讨论《项链》中的“马蒂尔德的虚荣心”这一问题时,有不少学生认为马蒂尔德的虚荣心应该有,它是一种人生追求;也有学生认为她的虚荣心导致她十年辛苦,这种虚荣心要不得。对于学生的发问,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学生争论的共识引导到如何看待人身上的虚荣心上来,而不是过分强调马蒂尔德的做法。对于马蒂尔德的做法则需要放回到人物所处的环境中去考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地讨论问题,从而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对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让学生在师生的对话中得到锻炼,所以,教师的引导者这一角色非常重要。

四、教师是一个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这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将逐渐让位于教师学生的互教互学的教学方式。师生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思维水平“暂时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有时即便是心知肚明,也要善于“假装不懂”。教师要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来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教师在其中只是激发或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验、研讨、感悟、探究,教师本人不以阅读理解的权威“者”立足于课堂。这样,教师和学生就能敞开心扉,平等自由的对话。

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造就了被后人誉为半部可治天下的《论语》,柏拉图也正是在与老师苏格拉底的“对话”之后,才有了震古烁今的《理想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没有对话,就不可能有群星璀璨,也不可能有这些名垂千古的历史著作。语文课堂的师生对话是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碰撞。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孕育着对话的元素,都将可能产生一种新的理解、新的思想、新的创意。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关注预设的教案,关注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生成,重视“节外生枝”,珍视“灵光一现”,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和组织师生对话,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样,将极大地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双方的学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把语文课程改革推向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2006年9月

项链教案范文第5篇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1]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SPOC作为MOOC的补充和完善,很好地弥补了MOOC的不足。具有规模小、针对性强、评价形式多样化等特点[2]。SPOC的最大优势就是对学生规模和学习准入的限制,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更好地将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相融合,进行混合教学。目前,国内外的一些高校已经尝试在SPOC环境下开展课程,成效显著。比如:哈佛大学edX平台的SPOC实践、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POC实验及推广、清华大学MBA课程的SPOC实践、南京大学使用校外的电路原理课程结合本校的实体课堂进行SPOC模式教学等[3-5]。SPOC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各种弊端,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而且可以优化教学资源,较好地实施混合模式教学。本文以无机化学为例,结合多年的教改经验,阐述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程体系建构在当今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形势下,任何课程都不能独立存在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而应该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将学科或专业的所有课程有机组合。要从整体入手,明确学生的培养方案,研读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对教学目标有直观的认识和深度解析,找准其先修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等。

(二)学情分析无机化学是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基础课。这几个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高中化学选修内容不同,基础参差不齐。本教研组前期进行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比如PBL教学法、CBL教学法、MOOC等,从内容、形式等方面看,教学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仍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由于无机化学课程理论性强,无法与学生专业有直接联系,且与医药学知识联系少,导致学生重视度不够,有严重的“畏学”和“厌学”情绪。因此,本研究将尝试建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着重解决以上问题。

二、混合式教学路径设计与实施

(一)制定计划,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前面的教学背景分析,制定适合学生、适合课程的完整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要素:①课程知识分级目录:将整合重组后的内容按照知识单元、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的顺序分层次划分,标识编号;②先修知识:整理本课程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点;③导学教案:用于每单元前的指导性方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④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想、内容和学时安排、重难点分析、教学手段和策略等;⑤视频录制脚本;⑥教学网络平台:本研究借助智慧树开展混合式教学;⑦考核方式:设置多维考核体系,全面考查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

(二)建立SPOC环境SPOC应突破传统资源库概念[6],将教材、课件、视频、习题、案例等教学资源进行碎片化。形成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微教材、微课件、微视频和微测试。其中,视频是重中之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视频展开。SPOC教学视频要体现出个性化和应用性的特点,要比传统课堂更有层次感和趣味性。视频录制不能粗制滥造,不能重复冗长,要讲求“精、准、美”,可以借助智慧树平台录制。先修知识同样也要录制视频。

(三)构建混合教学模式1.上传资源按照“课程知识分级目录”指引的知识点,上传微教材、微课件、导学教案和微视频到智慧树的“个人资源库”板块,将测试题上传到“题库”板块。视频上传时,设置为不允许下载,方便从后台的大数据了解学生的观看视频情况。2.任务按照教学安排,提前一周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板块中,编辑任务标题和任务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和完成时间,并从学习资源中选择相关的视频、课件以及导学教案发送。由于学生的中学知识基础不同,先修知识的视频不是每位同学都要观看,是否需要观看可查看教师发送的“先修知识点汇总”文档。学生浏览后若是高中已经选修过的内容,则不需要观看视频。但是,有的学生虽没有知识基础但也偷懒不看视频,为避免这种情况,设计少量相关的测试题,以确保学生对这部分先修知识已完全理解并掌握。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还要完成两项工作:一是从题库中抽选试题形成模块测试,要求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作答,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此类试题以考核基础知识为主,多设置概念性、理解性题目,考查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程度。二是在“问答讨论”板块中,本次学习任务的相关讨论主题,由学生自由讨论、提问或答疑,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活学活用的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3.收集反馈信息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学情数据”板块,可以查看资源学习情况。从学生学习情况里又可以查看每位同学查看资源的次数和资源下载的次数,以及视频学习时长等。在任务后的一周内,教师随时可以查看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对于迟迟未看视频的同学,还可以多次提醒。教师利用大数据,汇总测试情况、讨论情况等,掌握学生线上自学的程度及深度。根据反馈信息,形成见面课的授课重难点和教学手段。4.见面课线下课堂即见面课。智慧树“见面课”板块开启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会记录在网络平台上。首先,利用签到功能实现学生点名。其次,教师对大家的线上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不同的重难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与医学联系紧密的渗透压,设置课堂讨论:“战伤合并海水浸泡”“高渗性、低渗性脱水的原因”等。进一步将理论联系实践,实践用于理论,从广度和深度上深化学习。再比如,极为抽象的微观粒子运动,采用模型演示,将抽象的轨道“摸得着、看得见”,直观形象,让微观世界也可以“眼见为实”。在课堂中,设置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如“头脑风暴”,让学生将学习内容或学习感受用词语概括;随机发起“投票”,测试学生对某个要点的理解程度;“随机点名”,刺激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小组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小组作业。以上的教学过程,让见面课完全“活”起来,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会有频繁看时间、懈怠、犯困等现象。见面课接近尾声时,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利用“作业考试”板块作业和测试题,设定完成时间为课后48小时。此次测试与课前的线上测试不同之处在于;以应用性、综合性题目为主,考查学生对本章节的整体掌握情况。见面课结束时,点击“下课”,则会自动生成课堂报告。5.自由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多途径的自由学习。比如研读教材、做练习题、与同学讨论、与教师讨论、查阅拓展资料等。利用SPOC平台的各项链接给学生提供支持,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四)成绩管理成绩管理包括考勤成绩、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考试成绩和总成绩。智慧树平台的考勤成绩体现的是签到次数,而非分值,下载出Excel表后,利用Excel的编辑功能生成学生成绩,考勤成绩占比5%。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参与讨论和问答的积极程度,观看视频、完成作业的及时性等,从5分—0分计入总成绩中。作业成绩,占比5%。考试成绩分为线上测试和线下期末测试,线上测试取平均值,占比25%;线下期末测试占比60%。该考核体系能监管到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相较于传统课程的考核评价要更细化、更精准,也体现出学习过程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成效

(一)问卷调查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利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参与问卷的学生为190人,见下表。从问卷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从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占用了较多的时间,甚至有22.1%的同学更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

(二)考试成绩以我校2019级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为实验组(共190人);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专业为对照组(共190人);这几个专业的入学成绩相当,基础背景基本一致。且都以无机化学为专业基础课,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一致。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平均成绩为79.12±6.87,高于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学生成绩66.20±10.0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项链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微课 中职语文 有效性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55-02

在互网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课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广大学习者的喜爱。虽然微课教学的方式在当下还不是那么成熟,但是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规划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着教师要提高教学素质,提升教学水平。本文探索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微课把教学目标凝聚在某一具体环节上,通过最少的时间讲解语文知识点、教学重难点、疑点、考点等。语文微课可以说是一节语文课程的切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增长智慧。语文微课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片断,包括和该主题有关的微课件、微教案、微联系和微点评等教学内容,在微课结束后,还辅有练习题、练习测试等材料供学生学习。语文微课的重要价值在于“微”:微内容、微故事、微问题等,主要侧重于常态的教学实践,把知识碎片化、情景化、可视化处理。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中职语文课的授课对象比较特殊,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职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课堂往往呈现死气沉沉的气氛。而使用微课教学的形式,教学多边互助,课堂呈现开放性的教学氛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大为增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二)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中职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不高,专业课是主要学习课程,因此他们往往对语文课程不重视。微课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总结归纳知识的重难点,利用视频与动画把所学语文知识整合在一起并进行播放,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全面、系统地学习。

(三)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

中职学生的学习重点一般都是专业课,语文课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比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了能够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契合,偏向于选择难度不大的内容,删减了关键的知识点,倾向于选择学生兴趣浓厚、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这样的做法可能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把教师在课堂上未能讲解的知识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呈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微课设置情景,进行生动演示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时,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情景创设。例如,学习《触龙说赵太后》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演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制作成微视频给学生播放,既使得教学不再枯燥,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强记忆,寓教于乐。学习《赤壁赋》一文时,教师通过一段发生在赤壁的电影片段创设情景,以电影中魏蜀吴之间以少胜多的赤壁大战进行导入,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在微课故事情节导入中体会作者“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思想感情,使课堂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微课合理补充授课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重难点都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才能为学生所吸收,但是,传统的讲授方式过于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因此,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以预先准备相关的录像资料和影音视频,及时为课程内容作合理的补充。例如,学习鲁迅的小说和散文,如《故乡》《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祝福》时,教师提前准备相关的电影片段、图片、音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鲁迅作品的创作背景、写作目的和意义,再现鲁迅笔下的某些特色场景,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熟悉这一切的基础上再学习课文,就更容易理解鲁迅笔下深刻的象征意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授课前开展微课教学,需要教师搜集资料和制作信息、录制需要补充的授课内容,通过对录制内容的整合,筛选重要内容制作成简短的视频,在授课前播放,让学生提前了解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课文,并且帮助学生总结和课后温习。例如,学习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科技文、说明文时,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背景与想象能力,在理解课文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如《苏州园林》一课,在授课前,教师可以制作以预习为主的微课帮助学生具体地领会文章结构,制作三维或二维的空间平面图表现苏州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展示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工匠雕刻、角落门窗的图片,帮助学生提前掌握本文的重难点和移步异景的写作手法,感受苏州园林美的意境,提高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采用PPT进行微课教学,提供多种启发

PPT 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将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更广阔的世界,可以让学生听到、看到、触摸到所要学习的东西,让学生在真正感同身受中活跃课堂气氛。利用 PPT 开展微课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占用时间短,不会延误课堂教学进程,教师也可以对知识点进行简洁明了的总结。教师应该多搜集和课文有关的教学资料,根据材料和自己的理解及大众评论,制作成 PPT 或是小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时,教师使用互联网搜集其他学者或专家对《水浒》的评论,依据这些主流评论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播放影像资料,并引导学生说出自身的理解和想法。学习课文《再别康桥》时,教师使用 PPT 将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的具体方法浓缩展现,将本课作者简介、康桥情结、写作背景、名家论诗等与精美的图片和抒情的音乐相搭配,制作成简单的 PPT 课件,为学生讲授较为短小精悍的现代诗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四)课堂练习中利用微课提供示范指导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练习环节,比如,讲授诗歌类文章前,教师可以先播放有关的影像视频或是音频,激发学生对比朗诵的欲望,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让学生从情感上对诗歌产生兴趣。另外,可以有效练学生的发音,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扭转刻板、沉闷的课堂气氛。例如,学习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提前录制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将自己对文章的示范朗读或名家朗读配上精美的文字和动听的音乐,把学生从文字带入笔下的情景内,激发学生朗诵的欲望,训练学生对重难点读音的把握,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方言严重的局限性,提高学生语言的正确性。

(五)采用图片式进行微课教学

在以前,想要了解历史与文学知识,只能通过书籍、报刊与图画等传统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今天仍然适用,并且被很多人喜爱,因此当下书籍阅读的方式仍然适应微课的基本需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种形式,把学生喜欢的任务通过图片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抽象能力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增强的,形象的画面能够刺激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加学生的记忆效果。在讲解文章时播放相应的图片,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动态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对课文描写的很多场景缺乏实际的体验,很多远离生活的事物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语言,学生很难有正确的理解,这样就会分散注意力,丧失对课堂的兴趣,假如学生长期对教师教授的内容存在理解障碍,时间久了,学生还可能产生厌学情绪,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是不利的。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图片式微课教学,将静态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直观、动态的画面,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就很容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在教学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一文时,课文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红柳观察的仔细,体会红柳高昂的风姿。但是很多学生对红柳这种植物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老师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就比较难深入理解它的特点、品质。但是微课图片导入就可以让学生对红柳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红柳在沙漠荒原中傲然挺立的卓美风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六)运用情景剧的方式进行微课教学

在中职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自己策划编写情景剧,让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利用情景剧这种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利用这种方式,方便教材内容的展示,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先对故事进行概括性的介绍,继而让学生对故事开展角色扮演,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对故事的情节有充分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安排学生运用情景剧的方式把玛蒂尔德向朋友借项链、参加舞会、项链丢失等情景进行表演并拍摄,在课堂中播放并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人物特点。

【参考文献】

[1]李平.微时代:满足碎片化学习需要的微课设计与创作――以“李平现代文学欣赏”系列微课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14(2)

[2]钟绍眷,张琢,唐烨伟,等.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3]石磊.运用微课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2014(20)

[4]焦鹏.浅谈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速读句刊,2014(10)

[5]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项链教案范文第7篇

一、融洽师生关系,爱心投入教育

成功的课堂教育要把爱心灌注给学生,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信任、理解、接受自己,设法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师生关系关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以人为本,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秩序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这种思想来处理教学: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翱翔。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学到涉猎知识的方法,并尝到学习的快乐。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要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知识传播的客体,也是掌握知识的主体。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自己的自主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趣味英语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

1.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宜用灌输式教法单纯以灌输语言材料为目的,而应通过创设各种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2.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人的心理机制表明,大脑左半球善于处理言词、数理、逻辑类的信息;右半球是记忆、识别文字与音乐旋律并进行模仿的中枢。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唱歌这种形式也就是将大脑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功能与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合二为一,其功效是不言而喻的。

3.一个饶有风趣的顺口溜

英语自身富有音乐节奏。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到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把一些枯燥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编成一个个简单易学的顺口溜,再辅以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充满激情的教学,如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以及大方得体的教态,就会使整个课堂宛如一场醉人的配乐诗朗诵,学生从中体味无穷,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四、注重以人为本,采用合作探究性学习

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少讲,把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但目前的现状是当面临课时紧、教学任务重的问题时,很多教师都争分夺秒地讲解和操练,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样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死记硬背、依赖性强、自信心差等学习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太少,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太少,造成了他们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留自主学习的时间,多给学生创造深入思考的空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脑思考,将思考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共同探究,进行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甚至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完全投入到互动合作的语言活动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适时点拨,解答疑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有所获,通过这种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集体讨论,集思广益的探究性学习,扩大知识面,丰富信息量,同时促进和发展其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适当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寓学于乐

英语学习一般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缺乏语言的交际环境。如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则学生会感觉更有兴趣,会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1.让学生自制有用的教具

在需要一些教具时,让学生自己准备,这样学生就参与了课堂,更有利于英语教学,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自编英文短剧、笑话,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项链教案范文第8篇

一、用爱心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每个教师都有当学生的经历,都有当学生的体验,教师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在总结自己体验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爱心构筑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建立在承认学生是具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思想感情的“人”的基础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而要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最需要的是教师的“爱心”。吕志范老师说:“教师职业需要你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份公正信实的眼睛;永远操练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这句话道出了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要求是公正的爱。是可以信赖的情。教师时刻都要以“爱”的眼神去巡视每一个学生,以赏识的目光从学生的每个方面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和赞赏,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让其体验一种尊严、幸福和自豪,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二、淡化“教书匠”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知识的灌输者,是“教书匠”,而学生是存贮知识的“硬盘”。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量多,而且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教师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业已日趋多样。因此,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例如《给予是快乐的》一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回忆:(1)你收到过亲人给你的礼物吗?(2)是谁送的?在什么时候?送的什么礼物?(3)你了解礼物的含义吗?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经历和个人感受后,我只是适时地进行点拨和指导,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和分析。为了深化本文的人文性内涵,我又适时提出两个问题:1.在你的记忆中,亲人如何关心过你?2.假如“三八妇女节”来临,你将怎样表达你对妈妈的爱?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一个女生说,她将送给妈妈一条自己编制的项链,她想把妈妈打扮得更年轻、漂亮一些。浓浓的亲情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作品那丰富的人文性内涵唤起了学生对亲人的挚爱。

这种让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下课针对问题查找资料、找人请教、探索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三、角色互换,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是积极参与还是消极应付,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而角色互换、师生互易为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表现欲、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发现的措施。如在学习《松鼠》一课时,我先动员学生查找松鼠的图片和资料,再引导学生回顾《小虾》这一课的学习方法,然后向大家提出:这篇课文由我们的同学带领学习,我也当一回学生怎么样?同学们一片欢呼,非常兴奋。我趁热打铁,马上布置了具体任务:“同学们认真阅读,利用你能找到的资料,把你学习这课的过程和收获整理出来,就是一份你当老师的教案。”同学们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找老师帮忙。经过一节课的交流、讨论和课下的准备,第二天上课时,当我说完谁来做我们的老师时,“唰”的一声,数十只手一下子举了起来。我点了课代表的名,课代表王佳琦大方地走上讲台,像模像样地讲起了课。

四、改革评价机制,实现评价主体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