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愚公移山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愚公移山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主体意识 素质教育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不言而喻。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的教育,它的主阵地是课堂。如今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落实。只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是配合教师展示教案,而更多的学生则称为“观众”,教师让学生能照搬教案的设想做出回答,确保能小心翼翼地牵着学生沿着教师的“教路”走。教师最担心地是完不成自己精心设计的“密不透风”的教案,力避学生的“节外生枝”,故而教师“珍惜”课堂上的一分一秒,大讲特讲“自我陶醉”,而学生疲于奔命、昏昏欲睡。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如何得到发挥呢?因此语文教学呼唤主体意识,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的兴趣、知识和能力得以尽情展示。

一、把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

目标明确了,学生才有了学习的方向,内容才会学的主动。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更要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还要领会其思想内涵且受到启迪,其次目标要恰当,应分层次;后进生完成最基本的教学要求,中等生完成发展目标即理解知识有一定的深度,运用技能比较熟练,优等生则要完成上限目标即知识理解深刻,既能运用熟练,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如学习散文《春》一课,后进生的目标是识记文中的生字词,背诵描写春花、春风的两段及末尾三段,明白春是美丽的;中等生要欣赏写景角度、方法;优等生的目标是学习写景技巧,能形象描写你心中的春天。

二、把时间交给学生

自主活动时间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首要条件。教师必须由课堂教学的主角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真正树立起“为学而教”“为育人而教”的教学思想,心中装着全体学生,使爱的阳光照射到每个学生的心头,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尽可能多的学习活动。最近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故乡》,听课老师反映,这节课上的活动使人耳目一新,学生也认为自己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我也深深体会到只有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才会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三、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去年秋末新的教学形式吸引了我,令我蠢蠢欲动;今年春杜郎口之行令我茅塞顿开。我毅然决然投入到教改洪流中,首先将任教的班级变换了座位,并分成六个学习小组,还给他们划分了“势力”范围,学生们又很自豪地写上自己的“豪言壮语”。我提前两天给孩子们设置了预习问题,让他们合作思考,查阅资料,拓宽思维,作出解答。课上分给各组展示,之后各组间相互补充,接着我对学生尚未全面和恰当地给予补充与修订强调,好!同学们欢呼雀跃,争着为大家展示自己的风采了,或娓娓道来;或天马行空;或旁征博引;或激扬文字。讲解的自我陶醉,听讲的啧啧赞美,识记牢固了,理解深刻了,知识丰富了,技能提高了。语文重在朗读,这时朗读比赛在默契中开始了,那字正腔圆阴阳顿挫的声音,回荡在教师内外。你们会了么?我要看同学们的收获,不行,张三要提问二组,李二要检查四组……整个教室都被同学们饱满的热情充斥着,下课了,同学们还沉浸在那欢乐的求知中。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朗读分析讨论研究,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质疑,积极讨论,大胆想象。如学完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后,开展了以“感受春天、享受幸福”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把全班分成六组,各组派五个代表分别完成“古诗词默写(关于春)、作诗、作画、作文、范文朗读”等任务,然后抽调有语文美术特长的学生组成评委予以评比,百分之七的同学都参与其中,结果古诗词囊括历朝历代,诗作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绘画栩栩如生,作文想象大胆,寓情于景。可见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同学们都学到了很多知识,个性张扬了,性情陶冶了,能力提高了,知识丰富了。学生们说“我的课堂我主宰”,长期被老师“霸占”的课堂终于回到了我们手中。

又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在疏通文义、体会内容后,安排了辩论的学习方式,设计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愚公很愚”和“愚公不愚”,让持不同意见的两方学生进行辩论,一方学生认为,虽然山高大、人员少、工具简陋、路途遥远,但愚公胸怀远大理想,知难而进,不退缩、不屈服,不畏冷嘲热讽,很坚定、很执着;移山何时能成功姑且不论,我们欣赏的是他的勇气,敬佩的是他的精神。

另一方学生认为,明知山那么高大,移山困难重重,把家搬走比较容易,却执迷不悟,他太不聪明了,智叟的话不是很明白吗?此时教师引导:试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条件不同,条件差我们就甘心吗?倘若学习上遇到了难题,我们就逃避吗?不能,我们更应该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辩论学生们明白了本文的主旨,是说明人力可以战胜自然,学习的是那种坚定不移、不畏艰难的决心与意志。虽然教师的活动很少,但学生都参与了,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愚公移山教案范文第2篇

现象之一:研讨角色错位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课堂研讨的问题,理应是学生自己理解不了的疑难。事实果真如此吗?请看课例《百合花开》: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写“百合花开”的语段。

(2)学生朗读并赏析“百合花开”的语段。

(3)学生讨论百合花开过程中遭受到的困难和挫折。讨论结果:身处荒郊野外,环境恶劣;受到野草、蜂蝶、麻雀的嘲笑、讥讽、鄙夷。

(4)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分别读出“嘲笑、讥讽、鄙夷”的味道。

(5)请学生展开联想,说说百合开花之后,还可能遭遇哪些困难和挫折。

课上到这里应该圆满结束了,可离下课还有两三分钟,教师灵机一动:“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十几只手举起来了,疑问还不少:“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极深沉的欢喜’是什么?”“文章写野草、蜂蝶、麻雀对百合花的态度,仅仅是为了写花开的困难吗?”“面对无数欣赏的眼光,满山的百合为什么还要‘默默地,开花?”

下课铃声响了,疑问根本来不及解答。

课堂上,学生又是分角色朗读,又是赏析语言,又是合作探讨,又是展开联想,忙得不亦乐乎,似乎是课堂的主体。但是,事实上教师既是课堂的主导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不过是配角而已。课堂的问题是教师设计的,而不是学生发现的,这样的问题即便探究很深,角度很新,热闹是教师的,与学生无关。从课堂结尾学生的提问来看,学生读不好的、读不懂的,与教师的预设严重不一致,课堂只是成了教师表演“教案剧”的舞台。

现象之二:研讨重点混淆

时下十分流行这样的课型。上课伊始,老师便真诚地询问学生预习课文后发现哪些问题,然后以学生的“问题”为资源组织教学。这当然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做法,但在这类课堂上,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问题”本身。

在学《愚公移山》时,一位学生提问:“愚公如果不移山,还有哪些办法呢?”老师立刻表扬学生的独到眼光,并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的回答也“精彩纷呈”,有的说搬家,有的说发展生态旅游,有的说开辟新路。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而寓言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审美化的真实,不能用生活真实去考察,也不能用科学真实去验证。该提问的学生,明显把艺术真实当成了生活真实,远离了语文本味。

这两类课堂问题,要如何解决呢?笔者有一些拙见,陈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一、充分相信学生,不断提升自我

“精心设置课堂问题”,按照目标教学理论,这样的课是精致而有效的。但按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这样的课又存在严重的问题。也许,许多老师依然这么上课,并不是教学理念的落后,而是因为对学生和自己的双重不信任。首先,不相信学生。如果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他们就是沉默不语,课还怎么上下去?不如按照预设的教案去上,既省时又省心。其次,不相信自己。出于狭隘的师道尊严,有的老师怕被学生问住,觉得没面子,因而不喜欢那些“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这样处理。

1.教师要相信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必须相信学生。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人一生下来就睁开好奇的眼睛探索世界,学会语言表达后,心中更是有“十万个为什么”。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学生将还你无数惊喜。在教朱湘的《少年歌》时,笔者第一次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赏析,结果学生提出了几十个问题。所以,学生的潜能不可低估。

2.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学识

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在《两小儿辩日》中,就连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都有“不能决”的时候,何况我们普通的语文教师。所以,被学生问住,不丢面子,也不失师道尊严。不过,这也提醒我们,学无止境,我们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而不是直接告知其答案。当被学生问住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球踢给学生,在交流和分享中,学生相互触发,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往往就能把问题解决。在教朱湘的《少年歌》时,有学生问:“我们要翻一阕新声”,作者为什么不说“唱”一阕新声呢?这是笔者备课时根本没想过的。于是说:该同学目光太敏锐了,能在无疑处生疑。我们联系前后文讨论一下,“翻”为什么比“唱”更适合用在这里?经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达成共识:“唱”仅仅是对少年旧时代创造新时代的豪情壮志的歌颂,而“翻”更强调将豪情壮志付诸行动,更能突出少年作为勇敢的实践者的形象。

没有了一相情愿的预设,每次走进课堂,你面对的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学生会提怎样的问题,你该如何机智地组织教学,又在何时相机点拨,一切都没有定数。课堂充满着丰富多彩的挑战,“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这,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时空吧。当然,这对教师研究教材、组织教学、应对生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

二、教给合适方法,质疑有的放矢

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学生面对某些课文难以发现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问”的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文章的关键之处提问

教师应教会学生对文章的关键处进行质疑,如对文章的题目、矛盾处、对比处、空白处、细节描写处、议论抒情处提问。如《桃花源记》有言“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此人有可能说了些什么,为什么不把他说的话写出来,这就是在空白处提问。

2.依文章的文体特征提问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征。说明文,可以从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提问;议论文,可以从论点、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等方面提问;记叙文,可以从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情节设置等方面提问。

钱梦龙在金华上《故乡》一课前,就委托教研员布置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问。但当钱老师到金华时却被告知“学生已看过课文,没有问题”。钱老师立即补上了一堂“提问指导课”,结果全班共提出了600多个问题。可见,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能“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将“向学生提问的课堂”变为“学生主动提问的课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有效筛选问题,整合形成梯度

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提问的方法,但因语文经验、生活阅历、认知结构等存在差异,提出的问题依然会五花八门、深浅不一。如若在课堂上对所有提问一一解答,既耗费大量时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又势必造成教学的凌乱与低效。因此,必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学生小组合作筛选问题、解决问题,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合分类,形成小组的集中性“问题”,交给老师。然后,老师对各个小组的集中性“问题”进行筛选、整合、分类,形成有梯度的问题,交付全班研讨。

为了便于操作,下面对这些方法稍加阐释。

1.筛选

筛选就是对问题进行过滤,删除那些非语文的问题。

2.整合

第一,对相似的、相关联的问题进行合并,如钱梦龙教《故乡》时,将“迅哥儿是不是鲁迅”、“有没有闰土这个人”两个问题整合成一个问题:小说中的人物是否等于现实中的人物?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点:小说人物的真实性。

第二,将肤浅的问题转换成有价值的问题,如钱梦龙教《故乡》时,将“什么鱼有青蛙似的两个脚”转换成“闰土竟然还知道有两个脚的鱼,说明什么”,肤浅的问题摇身变成关乎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问题。

第三,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追问,提升问题的广度深度。如笔者上《故乡》一课时,学生问:杨二嫂与二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笔者追加一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文章的主旨。

3.分类

教师要对整合后的问题进行分类,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梯度。有梯度的问题,既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又为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架设了桥梁,最终达到让学生能自己“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理想境界。

愚公移山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中坚阶段,同时也是关键时期。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毫无疑问是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当前我们教学、教研的中心工作和重要课题。为此,就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这一问题,笔者谈了几点意见。

一、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素养

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是要做好充分的丰富的准备工作。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学习的方法。那么,教师在教授知识之前,自己首先就要正确按照学生的水平和阶段来有针对性的去备课,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明确的目的,那么这个教学的过程是不成功的,教学的成果也是不见成效的和失败的。所以,作为老师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和职责,要以教书育人为最终的目的。首先,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课文,做到全盘统筹,安排和实现好授课计划。其次,教师要用心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授课依据,为此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不同的个体差异以及所教年(班)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状况和接受能力等,详细的进行编写。最后,丰富教师的知识面。老师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要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源泉的来源不外乎就是多多的查阅相关的资料典籍,例如,课内外辅导书、语法书及各种书籍等。以此,让学生吸收更好的更全面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巩固教学效果,为教学负责。

二、抓好学生的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方互动性过程。这是一种教师知识的输出与学生输入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是思维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应占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把教学与练习相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知识的运输和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堂课所教所学的知识。学生应该在此基础上,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按时完成课堂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对于学习的学生来说,要按照教师的引导,对问题逐个化解,不懂及时向教师和优秀的学生请教,才能够取长补短,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三、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语文教学当中,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把教材的内容教会给学生,其实教材只是教师的参考依据,是教学的组成部分,而不应该成为教学的全部内容,通过教材让学生掌握清楚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对于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作用才是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单纯的把学习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种只教教材的形式,是不能有效利用或开发教学资源的。教师必须要吃透课本的精神,综合运用课本知识,具有全局性的讲课布局思路,才能结合课本把课讲得生动有效。例如,在讲到《愚公移山》的时候,虽然文中弘扬的是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引导学生考虑,如何解决愚公面临的困难。再如,讲到《孔乙己》课文时,孔乙己喜欢喝酒,由此可以引出绍兴的酒文化。这些依靠于课本,而又能够从新角度给同学们开拓视野的学习素材,似乎有点舍本逐末,但却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其他的角度对课本知识有了新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效果,无疑是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益处的。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愚公移山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 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切实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认清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并且顺利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体现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的团队意识,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不仅对于教育教学,而且对于人性的发展都展示了巨大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探究的意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学生明白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顺应时展的,是符合素质教育创新要求的教学方式。

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笔者在课堂上摸索出一套比较恰当的组织方案:

(1)按照班级人数进行小组划分,人数以六人一组为宜,每组的人员要兼顾男女生比例,同时还要考虑到组内成员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让每组能够基本上均衡,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座位情况,尽量能够采取就近组合,这样能够减少学生交流的障碍,便于课堂教学操作。

(2)组内进行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发挥带头学生的作用,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分配工作给每一名组员,如,记录人,发言人,搜集资料人,并且轮流更换,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都能展示自己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3)改变课堂座位的组织形式,传统的座位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现在开会都采用圆桌会议,因为圆桌便于相互交流,教学中我们不妨也采用这种形式,让几名组员围在一起,或者是把几张桌子并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面对面坐,营造良好地合作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三、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生乐于学习,自发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动力,要想最大效率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必须要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一种自发性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是一件需要长时间完成的工作,笔者是这样来实施的:每一节课前都让每一小组进行内部分工,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查出本文的作者,写作的背景,生字词,重难点句子,上课时,小组上台来交流展示,分组讨论,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学习《多收了三五斗》一课,上课时,检查小组预习的情况,有的同学介绍作者叶圣陶,有的同学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有的同学上黑板列出本文的生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丰收成灾的问题,让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通过交流展示,概括出本文的主题,如此这样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的意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四、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思维能否被调动起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良好地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放松,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情况,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不去,与学生谈心,例如,笔者在一次和学生谈心中,得知一位学生的父亲在车祸中刚刚去世,于是利用课外时间,带领班干部到他们家进行祭悼,从此这名学生改掉了过去好欺负人的恶习,变得乐于助人了,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了。其次,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多鼓励,多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往往教师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扬,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最后,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给予学生的讨论题目要难易适中,既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又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个充足的而考虑时间,不能匆忙的提问,这样挖掘不了学生的潜力。总之,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保护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五、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把握学习的时机,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问题是个人无法解决时,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1)当遇到教学的重难点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对比手法的运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人物的形象,故乡的衰败和作者的希望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合作学习,因为这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只要重难点突破了,其它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2)遇到突发的、具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愚公移山》时,有的学生一直认为愚公的做法不值得提倡,笔者为此组织一场辩论,把小组按照不同的意见分成正反方,各自搜集材料,展开激烈地争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到了愚公精神的价值,也认识到有些事情只要变化一种方式,往往会柳暗花明的道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参与能力,更能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尽显初中语文教学的本色。

参考文献:

[1]杨晓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愚公移山教案范文第5篇

一、限时阅读,疏通文意,学生勾疑,合作解决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这一原则我在教学文言文新课时,尝试“三不原则”,即课前不作任何介绍,不提任何问题,不加任何引导,给学生一个干干净净的阅读空间,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求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文章,圈点批注,划出疑难之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学生的思维要处于紧张有序状态才会有所得,因此限定时间必不可少。之后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合作解决疑难之处,如仍旧不能解决的可以求助别的学习小组和老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有的学生非常乐意提问和解答别人的疑难,为了鼓励他们,我带领学生评出 “文言小博士”,专门来解答同学们的提问。这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上“文言小博士”的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以备不时之需,而没当上的也会主动去找寻问题。如在教学《爱莲说》时,学生发现“世人盛爱牡丹“中的“盛”字有的地方用做“甚”字,到底哪一个更合适呢?我首先对这个问题作了高度评价,并提出希望:“大家看看自己能否解决,怎么解决?”之后学生自己查找了《古汉语词典》,找到“盛”字有七个意项,找到与课文相对应的为意项6,最终合作讨论得出用“盛”字更能体现出当时世人对牡丹的狂热态度,也委婉的表明了作者对世俗之人的鄙夷讽刺。

在这一环节老师要注意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少讲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重视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不要随便打发他们,要真正激活学生思维。

二、分段教学,留足空间,自定疑难,组长评题

以往教学特别注重上课的连贯性,疏通完文意后就忙着分析课文,一般选择几个预先设定好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解答,除了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能响应外,大部分的问题只能由老师自问自答,教学效果十分低下。有一次我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上完《陋室铭》后,学生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刘禹锡为什么要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是不是古时候的君子都住陋室?”这真的让我手足无措了,因为刚才我自认为已经把课文分析得够透彻了。由此看来学生思维一旦受到抑制,只知道跟着老师走,其接受的也已经是打了很大折扣的了;即使老师分析的丝丝入扣,学生也只是学习上的被动接受者,更谈不上激活他们的思维了。

某位专家曾说“老师的教学目标要是站在胡同口,把学生从胡同这一头引领到另一头就算完成教学目标的话,那是老师的悲哀,也是学生的悲哀。我深表赞同,这样的接受性学习有可取的一面,但是,它产生的“被动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采用自评问题能极大激活学生思维,在教学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下面是我在教学《石壕吏》时,摘录的学生提的问题:

1.“有吏夜捉人”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为什么老妇人来开门应答?

3.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如用一个字加以概括,那是什么字?为什么?

4.老妇求征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对自己活动的对象和过程进行支配和控制”。我在尝试新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时,尽量由学生自己定题和评题,就是让他们对所学的文章有自己的自和支配权,而不是完成老师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老师如果漠视学生的存在,抑制学生的热情,“捆绑”学生的手脚,绳规学生的思维,亦步亦趋、按部就班地执行“原计划”,哪怕教学设计得再周密,组织得再巧妙,打磨得再精细,它与学生仍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因为这时的“设计”与“组织”,它忠诚于教案,却背离学生;它进行着表演,却没有观众;它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它实现了控制,却封锁了自由;它塑造了共性,却泯灭了个性。那学生就会万马齐喑,课堂就会死气沉沉;而当堂抛出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普遍高涨,纷纷查看五星级题中有没有自己设计的问题,这与以往老师提问反应者寥寥形成了鲜明对比,学生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真正尝到了“当家作主人的快乐和激动。”课堂上精彩纷呈,学生思维之门大开,妙语连珠有之,切中要害有之,振聋发聩有之……

三、立足课后,欣赏精髓,激发想象,鼓励创作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中占到了30%,这不是个小数目,文言文虽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可是它散发出来的文学底蕴和魅力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我认为要激活学生的思维,离不开课后让学生欣赏文章精髓,激发他们想象,鼓励进行再创作。这一环节老师可作主要的引导,要精心准备有趣而又耐人寻味的问题,让学生欲罢不能,争相一吐为快,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我在教学文言文时,积累了几个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

1.《石壕吏》中并没有写差吏是否让儿媳去应征,但从老妪的“请从”“急应”我们不难推断,差吏是有意让儿媳去应征的,在此不妨让学生想象一下,老妇人是如何说动差吏让自己应征的?

2.《桃花源记》中有矛盾之处,你能找出来吗,这是陶渊明的疏漏之处吗?

3.《愚公移山》中愚公之妻和智叟所说的话有异同吗,你愿意做愚公还是智叟,为什么?

愚公移山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与思想的学科,对学生人文素养、创新思维与交际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造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厌烦,总体教学质量不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人为本的教案设计

备课和教案设计都是教师的基本工作,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好的教案设计,无疑对课堂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但是课堂是多变的,不可能像教案中的编写的那样一成不变,意外事件频频发生,也会影响教学效率。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意引发了一个话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如上《空城计》时不免会说到许多三国英雄事迹,很有可能是无关《空城计》本身的内容,但是学生很有兴趣去讨论,这时候教师就不能因为赶进度,一盆水浇灭了学生的热情。所以我们在教案设计时,需要给课堂留出一些时间,专门用于某些话题的讨论,绝不能因为书本教学,而忽视了人本教学。

二、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能否做到高效,开头非常重要。抓住学生心理,就是一个有效的开局,对于学生的学习欲望将会有大的启发。不过在很多情况下,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也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多做练习和习题,基本上不太注意课堂的开头,都是直奔主题而去。如果说用题海战术带动考试分数,这算是一种高效,我只能说,这是特殊体制下的高效,摧残了学生的心灵,是一种伪高效。

初中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对于新奇的事物都很有兴趣去了解,他们唯独缺乏的就是耐心,所以初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抓住初中生的这一特性,利用这些特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拉进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觉得课堂学习并不是那么的枯燥乏味,而是丰富多彩的。如学习《论语》,在讲解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课外话题,让学生想象一下太阳在一天中不同的位置、颜色、大小等,之后再以太阳的颜色为话题给学生介绍光渗效应等物理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之后,再通过讲述《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引入新课——《论语》的学习,对于其他的课文也可以像这样来引导。这样的开局很明显地比直来直往的效果要好得多,如果一上来就开始讲解课文,没有铺垫,学生有何兴趣去学,何来高效课堂!

三、正视学生之间差异的因材施教

在集体化教学的环境下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很容易被忽视的。我相信教师讲课会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讲课的深度也就仅仅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要求,那么学习好的学生听起来就会觉得没意思,而学习差的学生也很难听得懂。以前我们把学生比喻成祖国的花朵,这一点都没错,只不过,每一个学生都代表着一种花草,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管理,像梅花就专属于寒冷的北方,而南方少有。学生也是如此,在同一个层次上的教学,有的学生会感觉到没意义,浪费时间,而有学生则感觉是在听天书,如果我们不认清学生之间的差异,就这么一视同仁,就不会有高效课堂。所以我们要正视这种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教学。

对于这种差异教学,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来实施。所谓分层,和差异教学一样,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最典型的就是提问分层,如在讲解《愚公移山》时,可以发问:选自哪里?作者是谁?文章主人翁是哪些人?讲述了什么样的事情?这篇寓言想要表达什么?对于愚公、智叟这样的人物我们该如何去理解?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这些问题深度是递进的,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只有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才能达到高效。

四、调动学习主动性的探究式教学

学校的教育,第一层面是知识教学,但更深层次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新课标也强调,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去学,把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所以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非被动的受众。其实会学与学会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会学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课堂效率也会增加不少。

如何让学生会学呢?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须抛弃呆板的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法,创设灵活多样的课堂模式,让老师做导演,学生做主演,如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对一帮扶”、“我也做一天老师”……开展综合性语文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上《桥梁远景图》后,进行“桥”的主题探究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自主选择有关桥的探究目标,有的去收集桥的图片,有的去收集名桥的资料,有的去收集有关桥的传说故事,有的去收集有关桥的文章诗句,然后汇总、交流、评价、展览。这样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体验,更要把学生调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相对于被动的学习,那就是高效。

五、真实有效的教学评价

愚公移山教案范文第7篇

其一,教师的“主导”缺失。部分语文教师过分注重课堂互动的处理,无意识中走了极端,不小心丢失了自我。这样的课过分“凸显”了学习主体,而忽略了教师应以情感态度、人格魅力去熏染学生;忽略了自己应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感悟和研究来处理好对学生的诱导、启发;忽略了作为主导的调控职能,教师让自己成了学生“多元解读的随风草”,学生“思想的尾巴”。放得过“火”的课堂,从表面上看积极开放,实质上是老师角色意识淡化,这是“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另一个极端,这样将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无主题。

其二,教师的评价浅显。尤其是赏识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赞赏溢美之词满堂飞,使学生缺少冷静深入思考的契机和动力,误以为“我是最好的”“我还不错”。课堂上“你喜欢……因为……”的提问很流行,学生总停留在肤浅表面,对较难的句子避而不谈,导致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没有深入或跨越,致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总是在低效、慢、费、差的路上彷徨,最终课堂教学质量成了伪高效。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要做好的,就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拨乱反正好角色的作用――“灵活行使引领”。

那么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中究竟应该怎样“灵活行使”引领呢?

一、多元互动,碰撞心灵,领会文本的真正价值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是充满了创造性的过程。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时下的课堂阅读教学也确实呈现出气氛热闹活跃、对话多元深入、思维积极深刻的新景观,然而,学生作为文本接受主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进入阅读活动时,也许是因为学生更热衷于求异思维,或者是他们的心智活动各不相同,所以生成的独特感受也是无法预设很难预知。再加上他们的认知能力偏低,对文本作出的多元反应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所以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切不可忘记“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教师应适时对学生的多元体验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

记得当时在教学《背影》时,有学生就“发现”父亲的违反交通规则;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就有人把范进解读为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目标,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分析母亲的形象就是小气、偏爱女儿;在教学读《愚公移山》时,有学生就说愚公是愚蠢。移山不如搬家来得经济又快捷……显然,这与文本所要表达的本意相距甚远。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的:“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还是哈姆雷特,创造也不能离谱太远!这种‘发现’恐怕比老师提供‘标准答案’更糟蹋了名作。”所以教师自然不应一味地去迁就学生的这种“独特体验”,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进入角色,逐渐与文本的世界融合,与文本的情感发生共鸣,真正获得文本价值中的知识与内涵,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以提升。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是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课堂上的开放话题活动过程,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人生观的渗透。所以课堂上的开放话题活动过程,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是必须的。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不能走极端,不能只为了满足学生求异的愉悦而放弃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大是大非辨识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的巧妙引领,将会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将错就错,峰回路转,引领学生的深度思维

“人是用思想站立的”,是在说思想的价值与魅力。倘若没有思想,人便如行尸走肉一般,毫无生命价值。语文课的本质就是要让学生看到他单独阅读不能看到的东西。所以,对语文课来说,一堂不能把学生的认识带到一个更深境界的语文课,一堂不能胜过学生自读甚至不如学生自读的语文课,我们还需要它干什么?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向思维的纵深发展,是我们课堂所必须达到的。如教学《故乡》:

教师:“请分析闰土的最主要变化。”

学生1:“闰土最主要的变化是外貌。”

教师了然地引导问:“文中的‘我’离开故乡多少年了?”

学生齐声答“二十余年。”

教师接着说:“相隔二十余年,‘我’也从少年进入了中年,外貌能没有很大变化?一般人也会变的。所以,这种变化是最主要的吗?”

这个案例中,学生对人物思想性格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把“最明显”的当成“最主要”的变化,犯了浅尝辄止、没有深度思考的毛病。教师引导学生从相隔的时间入手,层层逼问,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强烈冲动,从而逐步逼近认知对象的本质核心,提高了感悟文本的拓展力和穿透力。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自己去体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由于学生的阅读总是“浅尝辄止”,再加上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正处于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少一定的探究能力,对一些文章不可能立即读懂和领悟,在交流反馈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回答不全、理解不深甚至回答与自己的本意背道而驰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对问题巧妙设计,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信息不断发生冲撞,建构生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建构的一次次成功,学生思维火花的一次次被点燃,语文就会不知不觉地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精神元素;教师的灵活点拨引导,使学生的生命能迅速成长成熟。

三、节外生枝,点石成金,助推课堂的活化阅读

愚公移山教案范文第8篇

然而,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些学校的口语交际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内容。学生不愿参与,教师轻视忽略,听说漫无际涯,活动不见效果。这些现象,仅归因于“观念、心理”等是不够的,其中包含着一个重要问题: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任务不清楚。口语交际教学分布在课内的课文教学和单元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各自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各个方面的单项活动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我们从这些问题切入,基于这些问题来认识:怎样在交际活动中实施口语交际教学?

现行口语交际教学分布在课文教学、单元教学和课外的实践活动中,三个方面的口语交际教学任务应该各有侧重、互相配合。下面我们分别说明:

一、课堂专项活动中的口语交际教学

课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是随课文进行的,是课文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的配合,其任务受制于课文内容。单元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专项活动,虽与单元的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互相配合,但应该有其专项的任务。

(一)系统规划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系统地规划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应该是课堂专项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是能够而且需要分解的。课堂专项活动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控制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可以侧重于理性指导。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工作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理性地认识:口语交际的目标问题、内容问题和方法问题。

在课堂专项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系统地规划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对于初中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应该联系实际,具体地分解和整合。分解出各学年、各学期、各单元及至每节课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整合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统一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可以把这些分解和整合过的目标,分布到各自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和口语交际训练中,制订出各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计划和每节课(每次活动)的教案。在每次的课堂专项口语交际活动教学和课外口语交际训练中,一步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

例如初中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是: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和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这些目标中包含着常识(如“耐心专注地倾听”)、规律(如“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方法技巧(如“自信、负责地表达”),还包含着其他多方面的知识,例如礼仪、态势语、语境、音高、音强、语调、语速、修辞格等。这些常识、规律、方法技巧及其它多方面的知识,能够继续分解,例如“耐心专注地倾听”可以分解为不左顾右盼,不随意插话等,修辞格可以分解为比喻、拟人等。

理性地认识和分析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口语交际教学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实践活动也需要常识、规律、方法技巧及其它多方面的知识支撑和理性指导。如果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分析,教师和学生就会对口语交际的常识、规律、方法技巧及其他多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就会导致目标的认识模糊,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就会失于笼统,学就会坠入朦胧,教学就会显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必然影响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做好口语交际教学话题指导

做好口语交际教学的话题指导,是课堂专项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课堂专项活动中的口语交际教学需要有一定的话题。这些话题可以由教师根据训练计划拟定,也可以指导学生讨论自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的各版本语文教科书,凡单元设置的专项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均围绕一定的话题。例如:

“自我介绍与提问” “ 采访任课老师”“说家乡”“说特征”“猜同学”“讲故事,评故事”“交谈学习体会”“古诗文朗诵”“推选奥运会吉祥物”“自荐担当志愿者”“童话故事接龙”“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交流科技信息”“给编创人员出点子”“模拟旅游咨询 ,当一回小记者 ” “交流格言 ”“开一次头脑风暴会”“‘小院士’”科普讲座”“古诗漫谈”“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我有一个梦想”“话说我家”“我看‘闻鸡起舞’”“交流对联”“青春畅谈”“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漫谈电视剧”“从‘愚公移山’谈起”“谈名人效应”“漫谈音乐的魅力”“开一次小型现代诗歌研讨会” “ 你相信商业广告吗?”“趣谈中学生活”“谈二十年后的家乡”“时事聚集”“要不要注意生活细节 ” “模拟争辩 ,开一次辩论会”。

从总体上看,上面的话题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强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走进学生生活实际。例如,采访任课老师,说家乡,猜同学,交谈学习体会,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话说我家,趣谈中学生活,要不要注意生活细节等,选题贴近学生生活,容易选取材料,学生有话可说。

其二,重在搭建平台,创设情景。例如,模拟旅游咨询,当一回小记者,“小院士”科普讲座,模拟争辩,开一次辩论会,谈谈名人效应,开一次小型现代诗歌研讨会,谈二十年后的家乡,等等,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景,搭建了口语交际的平台。

其三,体现了综合性。例如,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漫谈音乐的魅力,你相信商业广告吗,等等,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其四,对于口语交际的常识、规律、方法技巧及其他多方面的知识的指导不够重视。当然,口语交际教学不能进行纯知识的讲解和训练,真正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应当通过各种活动来实施。但是,具有了口语交际的常识、规律、方法技巧及其他多方面的知识,才能理性地认识口语交际教学,保障口语交际教学的优质高效。

有了明确的话题,学生的口语交际才能确定主题,明确目标;才能根据目标安排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口语交际的活动过程。这样,口语交际才不会失去交际主旨,变成漫无边际的神侃闲聊,才能学有所得。

二、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口语交际

课堂专项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侧重于理性指导,教师系统规划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做好口语交际教学话题指导,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口语交际的目标问题、内容问题、方法问题。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则应该将理性认识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其主要任务侧重于在实践中把握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和口语交际的方法。

(一)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先看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有:学校口语交际训练,家庭口语交际训练,社会口语交际训练,网络口语交际训练。

其一,学校口语交际训练。

1.经验交流。组织口语交际高手,安排适当的时间,让他们到各班作巡回演讲和示范,交流口语交际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2.口语竞赛。根据具体情况先确定竞赛形式、竞赛主题、竞赛成员,活动结束后进行评比,保持活动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3.故事接续。一般由语文教师编拟一个故事的开头,也可从最近故事报刊中选取一个开头,或者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故事开端。故事开篇拟出后,还要集体讨论故事接续的顺序,明确要求。各小组编出后续故事,即派代表进行讲述。接着全班讨论,根据故事的可信度、合理性、与故事开篇的吻合程度,特别是故事讲述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评出可以往下接续的最佳故事。各班编制的故事可汇编成册,印发给学生,也可在校广播站播放。

4.文史对照。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进程的课文,学生把两种学科的文本对照起来学习和讲述,提高文本解读的质量,提升口语交际的水平。

5.课堂表演。课本剧表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不少学生都会在故事性较强的散文中选取底本,进行创新性改编。剧本语言的艺术性、表演的效果等项要全面评价,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情境下口语交际的本领。

其二,家庭口语交际训练。

1.培训家长。学校需要培训家长,提高家长参与孩子口语交际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家长的口语交际水平与口语交际教学的配合能力。

2.选择话题。家长应根据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孩子喜欢的、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利的内容,作为每天口语交际的话题。营造氛围。营造独特的、适合口语交际的氛围。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口语交际。在恰当的口语交际氛围中,围绕预设的话题展开口语交际。要防止跑题、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4.相互评价。既有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也有孩子对家长的评价。需要始终保持平等的态度,虚心听取意见,体会成功的乐趣。

5.制作录音。可以准备录音工具,例如录音机、录音笔等,录音作为以后反思提高之用。

6.课堂展示。经过同意,家庭口语交际活动录音可以交给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经过选择剪辑,可将录音在课堂上展示。

7.举办大赛。学校在各班级家庭录音的基础上,选出一些优胜家庭,邀家长到校,参加学校举办的家庭口语大赛。

其三,社会口语交际训练。

1.邀请示范表演。学校或班级,可邀请当地文化艺术界名流来校进行表演,特别是相声、双簧、小品、说书、戏剧等对学生口语影响很大。演员的言语表达能力,以及眉目神态、举手投足,对学生的口语交际都是一种成功的示范。

2.参与各种座谈。参与各种座谈会,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常有语言修养较高者出席座谈会,他们幽默机智的语言表达技巧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参与活动策划。社会各界的每项活动大多需要经过精心策划,而策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口语交际的过程。策划者的思维特点、想象能力和说服艺术,在策划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参与策划,是学习和实践口语交际的大好机会。

4.参加演出活动。学生参与文艺演出,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大有益处。学校可以邀请文艺界名人来校指导学生自编自演,使更多人得到锻炼。目前各校开展的课本剧表演,就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其四,网络口语交际训练。

搜索口语交际的相关知识。互联网是知识海洋,学生可以在互联网找到他们需要的口语交际相关信息。例如,“中国播音网”上的《语言表达艺术与技巧》《动听声音的一些技巧》《60分钟练声方案》等。此外,网络还有很强的搜索功能,学生在口语交际上遇到的问题,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搜索。

将文艺作品视频引进教学。将相声、双簧、小品、说书、戏剧、电影、电视剧视频引进教学,不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同样,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声、双簧、小品、说书、戏剧、电影、电视剧视频的引入,学生口语模仿水平的提高就能落到实处。

充分利用常见的聊天工具。互联网的发展,使人际交往的距离大大缩短,文字聊天,音频聊天,直至各种视频聊天工具的出现,互联网不断更新着人际交往的手段,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面对面”的口语交际。目前,网上视频聊天已成为人们口语交际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为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

我们再看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有:模仿法,改错法,表演法,对话法,演讲法,接龙法,点拨法,等。

其一,模仿法。

口语交际教学应该重视模仿。模仿就是指人们根据他人(榜样)的口语交际方式进行仿效的过程。口语交际作为实践性课程,实施模仿法训练是十分有效的。毋庸置疑,最初阶段的口语交际学习是“哑哑学语”。从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模仿可分为机械模仿、半机械模仿(也叫再造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应当顺应规律,实现由机械模仿,到再造性模仿,直到进入创造性模仿。具体操作过程为:选定文本选择“榜样”(教师,学生,电子产品等)看听体会行为模仿自我表达录音对比反思改进。

其二,改错法。

口语交际教学中故意显示错误,指导学生发现口语交际中的错误,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认识错误产生的背景,获得纠正错误的方法,探寻口语交际的规律等。错误包括知识错误、语言错误、行为错误、思维错误等,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探寻对策。具体操作过程为:发现错误认识背景分析原因纠正错误归纳方法。

其三,表演法。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一定的话题要求,教师或师生共同选择某一生活场景、表演内容、表演形式(如小品、小话剧、相声、双簧、快板、戏曲等);学生在课余时间编剧,扮演角色排练;课堂内小组轮流表演,在角色表演中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学生自评互评,发表颁奖词与得奖感言。具体操作过程为:明确口语交际训练目标要求师生选择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在课余时间编剧和排练在表演中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自评互评发表颁奖得奖感言。

其四,对话法。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对话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和电脑的对话。讨论法是对话法的一种。对话法与讨论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为: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话题确定合适的对话小组小组成员对话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同学质疑小组集体解答主持人或教师点评就对话过程、内容、观点自由发表看法。

其五,演讲法。

演讲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观点交锋,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口语交际水平。辩论是演讲的一种。演讲与辩论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为:布置演讲或辩论的场地,营造竞赛的氛围教师或师生共同拟定或学生自主选择演讲题目或论辩题目演讲且评出演讲优胜者小组成员之间辩论且评出最佳辩手或最佳辩论小组反思总结。

其六,接龙法。

接龙法有成语接龙、故事接龙、诗词接龙等。接龙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为:教师或师生共同选择接龙的方向、方式,小组接龙应确定龙首,擂台接龙应先确定擂主,按要求接龙或攻擂,教师总结并为胜利者颁奖。

其七,点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