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声声慢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声声慢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7-0045-02

一、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现状及原因

受多元化文化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语文是一门效能度很低的学科。高考改革虽然加大了语文分值,突出了其母语学科的地位,但由于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得到明显改观。尤其是对农村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其语文学习仍然存在很大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业负担过重

在高中阶段,学生每天至少要学八九门学科的知识,学习时间很长,很多学生早上六点之前就起床,晚上十点以后才休息。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差,特别对中下游的学生而言,既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缺乏学习的信心,常常处在浑浑噩噩之中。长期下去,学习就成为他们的负担,对于效能度很低的语文课更是不感兴趣。

2.重视程度不足,学习方法不当

对于语文学习,有些学生包括家长都不是很重视,感觉无从下手,补习又没有效果,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不积极努力。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听得懂,记不得”的状态,总是感觉书本知识和考试内容关系不大,即使认真学习了书本知识,到考试时还是无法准确回答题目,学生自己也很郁闷,感觉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使不出力来。

语文学习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我们又不能要求学生重新回到小学再学一遍。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在一线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些许经验,发现提高课堂效率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好方法,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其成绩。

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课前准备是教学的重要阶段,备好课是课堂高效率的前提。备课不是照搬照抄参考资料,它是研究教材的过程。对于高考必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要结合课本中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多准备相关的链接,让学生认识到考试所考的内容就是书本知识的演化,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典作品,能够融会贯通这些经典作品是考好试的前提。

比如在教学王实甫的元曲《长亭送别》时,在“滚绣球”中有一句“碧云天,黄花地”,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高一下学期学习过的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也用到了这一句。王实甫化用了前人的诗句,李清照也搬用了前人的诗句,台湾著名作家琼瑶有一本小说的名字就是《碧云天》,将三者串联在一起,学生的想象空间就扩大了,学习不再是记忆一个单调枯燥的知识点,而是意识到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诗情画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自己也完全可以模仿前人的作品,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便学会了作文的技巧。语文不是“云中月,雾中花”,不能贴近生活的语文,在学生的心中是扎不下根的。

(二)提高教师实际操作的能力,注重课堂细节

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也许不同,但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和风细雨、井井有条、讲解透彻的教师。学生喜欢与否,是衡量一个教师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的思维跟着教师走呢?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之外,还应该注重课堂细节。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放慢语速,特别是要重点强调的地方,应该加大声音,或者直接明了地告诉学生这是考试的重点,是某次高考考过的知识点,这会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其记忆的强化。

第二,对于经常考查的重点要多次重复。学生学习的科目多、任务重,对所学的知识点会常常遗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重要的、零碎的知识点多次强调、重复是有必要的。

第三,不要对学生发脾气,无论哪时、哪刻、哪位学生有多么令人生气,无论他是在你的课堂上看课外书,还是打瞌睡、发呆、做其他小动作,我们都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发火、大声训斥对高中学生来说作用不大。他们从小到大听的大道理太多了,如果现在还是用一通大道理来教训他们,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起不到教育效果。笔者一般是“点到为止”,或是用眼睛示意,或是提醒全班同学调整好坐姿(其中自然就包括了“那位”),或是突然加大声音,总之尽量避免学生尴尬,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第四,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课前要备好课(最好是能够将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熟记于心),不能在课上出现卡壳的现象,老是时不时地看教案。一位好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游刃有余,目光要能接触每个学生,要不停地环视四周,确保大部分学生不开小差。

(三)分层次渐进完成练习,一步步夯实基础

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过程,所以,每天必须安排好学生的作业。作业不能局限于书面试题,要能够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复习当天或本周的知识点。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知识点,而且旧知识点遗忘得也比较少,他们的复习就不需要太长的时间,需要整理的内容也就少。这样既不浪费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对于那些基础本来就很薄弱的学生,笔者不要求他们每天必须完成大量的作业,只要求他们尽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识,但是要做到准备无误,不能和其他知识点混淆。比如某个字的读音包括声调、前后鼻音和其他读音等,学生即使不能掌握每个字,也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用排除法做题,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做题的准确率。时间长了,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会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语文基础得以夯实。

语文是一门复杂特殊的学科,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也是我们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秀娟,马永峰.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14(2).

声声慢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预设;生成;课堂

高三语文教学主要就是复习,加之其知识面涉及广,知识点又较为零散,高考的考查方式又灵活多变,故整个复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乏味还不易把握。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高三语文复习,是身处高三的语文老师必须面对的难题。而我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就是要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精心预设

精心预设是高中语文课堂生成的前提,也是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具体体现在:

1.掌握学情,提前备课

语文教学的一贯宗旨都是围绕如何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展开的。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学的起点应是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身为高三的语文教师,也只有在掌握了学生的基本学情后,才能对症下药,并做好相关症结的提前备课工作。要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做到提前备课。按照学期初制订的教学计划,有章有序地进行不同模块的复习,更有利于知识点的系统化。这一点,在文言文专题复习时尤其突出和重要。如,一轮复习时,梳理《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知识点,学生对倒装句“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翻译不好,了解之后,得知学生是对定语的概念比较模糊,难以划清句子成分。因而,在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石钟山记》《劝学》三课时,就结合三课中“求人可使报秦者”“石之铿然有声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定语后置句,提前备好定语后置的几种常见类型,让学生从中鉴别、分析,最终找出规律,使之趋于系统化,从而促进教学实效。

2.整合资源,明确导向

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中,精心预设还体现在对教材的整合和运用上,正如在文言专题复习时,根据复习需要,对教材中的重要文言篇目进行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巩固,有时可能只是借用某个实词的特殊用法,以唤醒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或是借用某个特殊类型的倒装句式,以辅助学生对陌生文段的理解和翻译。而在进行古代诗歌专题的复习时,对教材的整合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在这个模块中,我们不能仅仅教给学生单一的解题技巧和固定的答题模式,还要引导学生尝试着自己去归纳、整理。例如,可以让学生将其在课本中所学的诗歌,根据诗歌的内容予以归类整理,可分为:咏史怀古类有《登金陵凤凰台》《登楼》《登快阁》等,行旅闺怨诗有《雨霖铃》《声声慢》《夜雨寄北》等。让学生在归纳中明确并掌握各类型的出题类型和常用的手法,使之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再结合已掌握的解题技巧,将其内化吸收,形成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二、巧妙生成

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课堂上的巧妙生成,同时,它也是精心预设的延伸和提高。我们的授课群体是思维活跃的学生,这就注定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按着我们预设的轨迹来运行,相反,还总是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出现,因此,身为执教者要善于抓住这些契机,并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将之前的精心预设和当前的意外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语文课更具灵活性,从而打造精彩且高效的高三语文课堂。

1.营造氛围,巧妙生成

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决定了其是复杂、多变的。加之又有诸种不定性因素,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因此,在学生有了不同的看法和疑问时,教师要采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肯定其表现的同时,作适当地调整,富有创造性地继续组织我们的课堂教学,顺着学生的思维角度,再创新生成与之相关联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支点,引导和帮助其理解。

2.开放问题,巧妙生成

爱因斯坦说:“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身为高三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出易让学生去探究、讨论的问题,尽量用最精练且灵活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学生研习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高涨起来,在沟通交流中巧妙生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语文是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听听不同学生的声音,将这些反馈信息整理好,再结合自己授完课后的感受,认真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在反思的过程中,还要反思自己在备课时的预设哪些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并生成了“师生”“生生”的共鸣,教师要将这些亮点总结并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继承并发扬。还要反思有哪些不足之处,是源于什么造成的,如果再讲一次,应该如何完善,并做好相关解决方案。事实证明,成功的教案不在课前,而在课后。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执教者驾驭课堂将游刃有余,而且也能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学出版社,2000.

声声慢教案范文第3篇

“他的教学成绩好,不就是学生的课余时间霸占得多吗?把成就感建立在牺牲学生其他科目的课外学习时间上,我不愿意成为这样的老师,要比就比谁的课上得好、效率高!”大多数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价值判断。

“行云流水,环环相扣,节奏明快,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在聆听名师教学时、在观摩优秀课例时,我们对执教教师的教学功力往往有同样的仰慕与感慨。

这样的感受常常在我们课堂教学体验中出现,却常常难以引起更深层的思考,尤其难以转化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实际行动。而“在限定的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学任务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恰恰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科素养提升的着力点。要解决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在教学的准备、实施与反思时重视和加强对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的科学管理。

一、教学起点里,需审问“时间该去哪儿”

一节语文课是否有时效性,首先应该重视教学准备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的正确性与明确性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它解决的是一堂课“教什么”的核心问题。许多教师就是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思考、研究得不够,才导致教学时间的分配失调,教学重难点无法凸显,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教学效率自然不高。而深入研读文本、明晰文本的核心价值,才能避免教学目标过于繁琐、过于笼统、过于拔高。譬如,如何处理“文”与“言”的关系,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如果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贴近文本,必定导致教学中“文”与“言”两张皮,学生、教师、文本、编者的多重对话难以展开。以《游褒禅山记》为例,通过解读教材,我们应该抓住以下两个文本特点:一是文章的语言虽浅显,但诵读和文意理解上有难点,如“华”字的读音,如“其”的多种意义与用法;二是文章虽是游记,但作者写作目的不在写景,而重在借游山阐发人生感悟,即人生想获得成功,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志”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设立教学目标:第一,指导学生流畅地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落实相关文段的背默,掌握文言文重点虚词“其”字的用法。第二,引导学生能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理解本文作者对“志、力、物”和“深思慎取”的人生思考。第三,帮助学生学会从文章选材的角度评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手法。以上三个简洁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既把准了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诵读”和指导“品读”的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识得、习得、悟得”的学习心理,从而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产生统领作用。

二、教学行进中,需探问“时间怎样优化”

马赫穆托夫认为“课的结构不应当是无定型的、模糊的、偶然的”。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各部分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及安排的顺序与时间分配等。课型不同,教学结构就必然不同,教学时间的分配就有差异。语文教师应重视依据不同的课型来为教学内容设计与之匹配的教学流程,从而使课堂结构连贯、完整、流畅。以古诗词教学为例:作为新授课,我们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语言、体验诗人的情思”。依此可以这样设计《声声慢》的教学流程:“深情导入,入境”;“反复吟咏,感知”;“赏析品味,深悟”;“总结回顾,内化”;“作业巩固,升华”。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我们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整合与运用,如《高考咏物诗赏析题微格复习》的教学流程可以这样设计:“透视考情,引入新课”(近三年高考咏物诗考查情况一览表);“赏析古诗,梳理知识”(标题格式、分类特点、表现手法);“阅读比较,深悟‘物’‘志’”;分析真},明确题型(五种设题方式,把握命题规律);解答真题,掌握方法;归纳小结,规范答题。把准各类课型的特点,教学流程就能清晰、明朗,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就能紧密结合,课堂结构就能进一步优化,而教学任务就能按时推进完成。

三、教后回顾时,需追问“时间都去哪了”

若能对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当的问题进行持续性的反思,就能找出科学管理课堂教学时间的方法。

方法一:找出与文本结合松散的教学环节,删减。譬如我们在小说、散文等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安排“正音释词”的教学环节,假如教师不清楚这些字音、词义与文本理解之间的关系、与文本审美的关系,这一环节就往往成为孤立的、机械的、灌输式的知识传授环节,难以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桥梁作用,这类环节应该删减。又如课堂结尾时的“拓展”环节,有播视频的、有讲故事的、有写小练笔的,形式看似新颖,氛围看似热闹,但若与文本的文脉、意脉、情脉和教学主题等偏离,这类环节就应该舍弃。

方法二:找出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替换。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不当,课堂效率自然不高。譬如试卷评讲课,是选择“教师题题细讲、平均用力”的灌输式教法,还是选择“培养学生小老师讲题”“教师只讲学生讲不透的、学生难懂的”“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的教法?教法不同,学生思维的培养力度就不一样,课堂的时效也完全不同。再如作文讲评课,许多老师力求全方位地从“审题与立意、谋篇与布局、选材与剪裁、语言表达与文采”等方面讲评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往往教师一人“滔滔不绝”,而学生多数昏昏欲睡。因为大多数学生整节课只有听、没有交流与表达的机会,这种只注重教师讲授而忽视教学互动的教法是难以吸引学生的。李镇西老师是这样上作文讲评课的,他在“《温馨的回忆》作文讲评课”中设计了“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段欣赏、出谋划策、恕我直言、老师试笔、同学评改”等多个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了思考、发现、探讨、交流、表达的机会,这种教法就是提高学生写作思维水平和修改作文水平的有效教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