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亡羊补牢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亡羊补牢教案范文第1篇

                                                                2005年3月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特制订本计划,以便实施教学总复习有计划、有步骤。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我们在组织全组老师编写资料的时候,围绕着以下三点构想:

1.全面性 虽然我们不敢说“一册在手,别无所求”,但我们坚信对你是有多多少少帮助的。由于我们围绕着:①对考试的热点作认真分析;②对知识点做细致整理;③对2005中考的动态分析等编制理念,同时,我们在编制安排上本着:着眼于操作;立足于中考;服务于学生等想法,按照分课时将教案和学案在一本中设计的原则,使我们老师在使用的时候能有很全面的借鉴价值。

2.可操作性 我们在整个复习中,设置三个阶段①基础知识积累阶段:题目的难度大概是中考题目中的70%的基础题目;②专项知识整理阶段:题目的难度大概是中考题目中的20%---30%的应用题目;③实战演练阶段(借助一份中考试卷的解答指导试卷的解读技巧)

3.互动性  在编制这本复习书的时候,为了充分体现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开辟四个特色栏目:“自我诊断”“警钟长鸣”“师生对话”“机动园地”,以便我们老师在使用的时候能找到非智力因素等课程资源。

4.资料新  我们这本复习用书中的所有例习题,均来源于 ①从2004年各地中考题中采用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50% ,②从其他有关资料中精选20% ,③我们学校老师原创自编习题约占30% .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2月21号——3月27号),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配备的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3月27号——4月20号),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提高应试速度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4月20号——5月20号)。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都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五、查漏补缺,达到掌握最佳效果

     在进行三论复习后,我们将准备进行第四轮复习(5月21号——6月13号)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抓两件事情:1,知识的查漏补缺,“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拟在此阶段召开一次“初三师生面洽会”重点回答(中层以上)学生在解答数学题中遇到的困惑,我们初三数学老师现场解答。会后整理成资料,发给学生,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解答的技巧。(这个环节也有可能提前到第二轮复习结束以后,也就是在四月初)2,心理调节。

      我们坚信,只要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那么收获的一定是丰收的喜悦。

亡羊补牢教案范文第2篇

围绕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这一总体发展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导处的工作轴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教学的各项工作。深化管理,规范学校教育行为;强化师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质量,促进学生学业提高和全面发展,坚持抓核心、求突破;抓薄弱、求协调的策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教学工作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理念,经常温习《新课程标准》,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为重点的校本培训。

2、狠抓教育教学研究,以研促教争做教育科研的策划者、引领者和实施者。教研组活动要做到有主题、有计划、有主讲人,使教研活动有针对性,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建立、健全教研活动机制,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抓好新课程改革,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几个教学基本环节(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检查考核等)。

4、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管理促质量。加强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网络建设。

三、主要工作:

(一)围绕一个中心,即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树立“全面、科学、均衡、协调”发展的质量观,实行教学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抓薄弱”“求协调”即抓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步协调发展,

一抓各学科教学的同步发展,

二抓学生知识掌握和培养能力提升学力的同步发展,

三抓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整体均衡发展,

四抓年级之间与班级之间的均衡发展。

面对严峻的“抓质量,求发展”的教育形势,我们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攻坚克难,力争完成各种目标任务。

1、要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全面负责,不放过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要重视每一位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特别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要坚持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的思想。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贯彻执行教学常规的重要性,要认真执行好《教学常规要求》,要强化课前准备,过好备课关,努力提高每堂课的质量和效益,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要关注各层次学生。强化课后反思,反思每个环节的得失,反思每一节课的实际效益和质量,要思考调整改善的策略。强化训练与辅导,精心编制或筛选好每一次的学生习题,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测试和考试,精心评判好每一份试卷,耐心做好每一次质量分析与研究,及时为学生查缺补漏、亡羊补牢,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梳理教学思路。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教学常规执行情况的督查与考核,坚决杜绝无教案进课堂、私自调课换课、不按要求布置批改作业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核心,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抓核心”即抓教师群体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不断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力,参与竞争的实力和不断攀升学校发展的潜力。“求突破”即队伍凝聚力的进一步提升,合作氛围的进一步浓厚,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质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专业氛围,更离不开教师自身的钻研,离不开自主研究,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自主研究和同伴互助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积累提高,在研究问题中产生智慧。本学期要开展好教师教案设计比赛活动。

1、要坚持“守球门”的理念。

各年级、各班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在抓好学生常规管理的同时,要下大力抓好本年级、本班教学质量的提升,既要抓好整体质量的提高,又要抓好学困生的提高,尽自己的努力让学困生的数量降到最少,学困的程度降到最低。

2、以校本培训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讲座、专题讨论、案例研究、课题研究等把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按照教师专业基本功的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通过传帮带,师徒挂钩结对计划,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课题的选择、设计和研究,举办骨干教师示范课、课题研究教改课等,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能力。

(1)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校的校本培训计划,通过校本培训增强教师课程改革的能力。

(2)全体教师要强化自主培训意识,要确定自主培训目标,制定自主培训计划。

(3)广大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校本培训计划,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4)重视校本培训档案装档,促进自我反思,不断提高。

(5)加强理论学习,重点要学习课改的理念和教育专家的专著,每人都要读一本书,并要写读书笔记。

3、通过考核激励,加强教研组建设,

重点研究“轻负担,高质量”的科学规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坚持做好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教师在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的基础上,把提高常态课的质量作为减负增效的主要抓手。积极开展说课比赛和公开课展示活动,结合教研组考核方案,开展创建先进教研组室活动,推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实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导处的中心工作。提倡电子备课,鼓励多写教后感想,加强教学反思。鼓励优秀教案、课件上网,加强共享资源建设。实行校领导和教导处推门听课,有效促进教师重视平时的日常教学。强调有效训练,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要精选精练,倡导分层作业、特色作业,注意学科间的合作与平衡。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管理,精讲精练,重视分层次教学。力求教学成绩的新突破。

5、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教学与教师。

教导处全体人员强化责任、质量等意识,完善和健全各项考试、命题、阅卷、登分、质量分析、反馈等规章制度,使考务工作更科学,更完善,更合理,更严密,真正起到考试推动教学的作用。

6、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

继续开展网络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计算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教师的网络管理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

1、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管理,各教研组要认真制定教研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多组织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使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针对性,每个教研组成员应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并积极承担组内分配的教研任务。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发挥教师群体智慧,不断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教研组(备课组)要及时总结上学期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找准突破口,在“研”字上下苦功夫,下狠功夫。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学进度,统一测评,大力提倡组内的随堂听课活动。

3、以课堂为阵地,以教研组为组织形式,深入开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活动。每个教师要多在“说”上下功夫,教研活动多在“评”上下功夫,以“研”促“教”提升本组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全校优质课的数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各教研组成员本学期必须完成每人至少一节组内公开课的任务,各教研组要发挥好组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以人定教,以点带面开展教研活动。

4、本学期学校继续组织教学展示活动,搭建教师交流和提高专业素养的舞台,并认真进行总结评比。

5、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提升我校的知名度。

6、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教研组要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培养本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交流使他们尽快成为教学骨干。

7、作业布置与批改:

(1)、布置作业目的明确,侧重于学生的知识巩固个各种能力的养成。

(2)、作业设计要难易适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别布置作业,以达到都有发展的目的。

(3)、作业量要适当。

亡羊补牢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用教材去教,在课堂教学中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的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和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

那么一线教师如何才能开发和利用好教材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学科课程标准出发开发课程资源用好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其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都有所不同。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着学科的性质、内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和具体的要求是最低要求。由此一线教师只要勤于学习、善于探究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学生三者的连接点,就可以因材施教,就能正确的理解编教材的思路、编写意图,这本身就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取舍、整合。例如:全国著名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处理《落花生》一课“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阅读要求时,他放手让学生去细细地品味、阅读、体会,然后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和书本中有不同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空间开阔了,学生在汇报时有了明显的创新。

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发课程资源用好教材

可以从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出发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这一点上成尚荣老师主编的《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中“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片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教学时老师出示句子:“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同时强调大家联系“千万人”、“许多人”、“人们”这些词,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在这些人中有你认识的人吗?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读过的书报,看过的影片,想一想,如果有,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在这里老师那巧妙的引导唤醒了学生相关的阅读积累,使学生原有经验在学习中有效地发挥了作用。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好教材。例如:于永正老师从“一位四年级的小朋友把一块吃剩下的面包扔进了垃圾箱”。这样一件经常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事,他巧妙设计了一节“一块面包”口语交际课。在课堂上于老师不仅提供了事例而且提出相应的要求:“你们说,这事应该如何处理?如果被你碰到了,你打算怎么办?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由于这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有些同学很可能曾经也有过类似的做法,所以学生参与率特别高,孩子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像放归森林的小鸟自由飞翔、高声鸣唱,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这也正是因为于老师所设计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使得课堂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开发和利用教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早春》一课时,为了突破“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一理解难点,他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类似的情景。这时有的同学想到了集市上的人群,远看真是“人海”,而走近了才知空隙很多;还有同学想到了水利建设工地上,远望去真是彩旗的海洋,走近了才知彩旗虽多但并不像远看的那样密,这实际上就是老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使得教材内容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三、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资源用好教材

教学前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思。它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上的,有很强的主观性。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准备好的,尽管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但预案不可能百分之百都实现。因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动态的,是活动的主题因素,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教师往往是估计不到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活用教材,当课堂临时出现问题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四、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开发课程用好教材

亡羊补牢教案范文第4篇

一、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的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这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可见,优美的视觉环境和美好的学习氛围是将学生引进英语殿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开学伊始,我和学生们共同设计布置了一个全新的教室:墙上分别挂着字母和单词的图片,黑板报上写着英语小常识并张贴着师生自创的英语美文,教室的前方布置了一个可灵活变化的英语角(用于师生一些新的英语讯息或动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营造了一个色彩丰富,弥漫着外文氛围的教室环境。而每逢传统节日,师生就一起自制一些英语小挂件给教室锦上添花。自此,每当步入由自己亲手布置的优雅环境,倾听着教室里原版的英语口语录音,学生就能充分感受到环境与英语带给他们的愉悦,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也由此而生。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能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的过程互动的,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创造性想象的有利因素。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是处于积极取向还是消极取向,首先来自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一种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心理趋向。

1.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

笔者认为,英语课应该是自由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无畏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创造性想象力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想象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有的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坐姿要求特别严格,手要怎么放,脚该怎么摆等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试想当学生一直在担心自己因坐得不好而会挨批时,怎么会对英语产生共鸣呢?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可以提倡课堂讨论,可以提倡“七嘴八舌”。

为此,我对两个平行班级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同样是识记打击乐器单词,在(1)班上课时,我在教室的周围摆上了多种打击乐器及玻璃瓶、盛水碗、筷子、家中摆设用的风铃等等,请学生自己去寻找、去体验,结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打击乐器的名字及其特点。接着我启发大家:“你能自己说出一种乐器吗?”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有位学生说:“我把爸爸自行车上的铃和妈妈自行车的铃都拆下来,用一根绳子系牢,就可以成为碰铃了。”有位学生说:“我把七只碗装了不同的水听到了七个不同的音(do、re、mi、fa、so、la、si),这样,我用很多碗就可以造出一架‘敲敲钢琴’了”……而在(2)班,我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让他们端坐在位置上,然后拿出各种打击乐器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如何发音。尽管他们知道这是什么打击乐器,该如何读出来,但当我说你们能自己造出一种打击乐器时,不但举手的一个都没有,而且用惊讶的眼光好像在问我:“打击乐器可以自己制造吗?”可见,是否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其教学结果差异是很明显的。

2.给学生一种和谐的氛围

所谓和谐,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对学生的创造表示诚恳的支持,使他们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一位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口语练习时,发现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动脑筋想方设法发出正确的读音,而是在其中装模作样,而且屡次都是这样,所以就讲了《滥竽充数》的故事,并让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学生普遍认为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最后不能单独演奏而埋头逃跑不是光彩的事,但有个学生却有不同的意见,他回答道:“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南郭先生的走,说明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表明他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对学生这样的思路,教师马上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你具有独特的见解,希望以后能经常听到。但我还是希望南郭先生能提早呈现这种自知之明的精神,提早进行亡羊补牢。”教师的循循善诱,并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使部分同学感到自身的不足,这种教学方法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绝呢?

同时,要给学生应有的信任。既要承认学生具有开发的巨大创造潜能,又要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例如,我们在巩固新单词时常用指名学生上台表演的形式,但我对学生采用的方法是多多鼓励:“愿意到台前来表演的不必举手,直接上来,要相信自己。”这种方法比许多学生看一、二个学生表演效果要好得多,尤其对一般学生。当然,这时也极可能出现一两个顽皮的学生借机捣乱。教师这时要进行恰当的批评,赞扬肯定大部分,并进行层层对比,这样便可激发学生争取更好地表现和做出更新的创造性想象的行为。

3.还学生一个平等地位

教师不要总是以“权威”自居,不能总是居高临下,抱着一副师道尊严,面向学生展开教学活动,这样必然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戒备、退缩,哪敢去创,去想呢?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理相容,学生会把教师的关心,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跟学生一起欣赏、一起表达、一起互动;在教学语言上,教师可用“Let’splaytogether!”“please!”“wonderful!”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教师怎样做,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强制学生背诵。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教学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这样,严重地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使一个个灿烂的火球变得不能发出光束。要想让学生给你惊奇,首先教师必须丢弃传统,勇于尝试创新。

1.拓宽视野,提供观察的机会

观察能力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因素。创造能力的起点在于观察能力,观察是“源”,创造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观察社会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时时处处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模仿―表演”,丰富学生的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如让学生听原版的美式发音和英式发音,然后在课堂上开展关于美式发音和英式发音讨论模仿,在学生情趣盎然之际导入、学习word power部分,这样,学生既明白了英语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又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发音。又如,学生在听力训练的时候,也可让他们结合平时生活中的外教的口语举一些实例。

(2)观察插图

英语教材中编配了一幅幅精美的插图。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把这些插图利用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观察插图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一些细节,通过观察插图帮助学生掌握文章重点和结构,通过观察插图放飞学生的想象等等。

(3)观察荧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荧屏这个特殊的窗口,把聆听与观察密切联系起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英语的美。例如,欣赏River Nile,通过课件展示使美丽的风景与优美的英文同时出现,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美中,流露出愉悦的心情,在聆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明白了英文的意思。又如在学Home alone后组织学生看看关于该文章的真实的戏剧表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学生再一次欣赏课文时就又多了一份情感体验,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就水到渠成了。

2.放开说话,提供表达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说,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那种教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争吵”“讨论”“说话”的机会,提倡“思维”亮相,让人人都说起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1)说感受

(2)说标题

(3)说见解

3.大胆思考,提供探究的机会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能力,而是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弄懂的东西比老师直观教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1)在模糊点上思考探索

语言所描述的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模糊点”,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地进行探究、创新。

(2)在动情点上思考探究

(3)在疑难点上思考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去思想,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问,勇于解疑,有所创造。

4.放开实践,提供开口的机会

亡羊补牢教案范文第5篇

基于网络技术的病理学教学改革主要是将现代教学方法、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以此形成教学和辅助教学的新方法,网络以及多媒体教学环境是网络教学得以开展的物质前提[3]。为此,校方需要建立多媒体网络实验室,构建综合型网络教学平台,以便为病理学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提供基础。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病理学网络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2种方法:

其一,网上学习和讨论。借助学校搭建的综合型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教学日历、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等多媒体课件按照章节顺序到网络上,借助教学平台提供的课件、教案、动画、录像、图片等学习资料,学生能够在上课前对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实验原理进行预习,以此对理论知识的大致内容、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授课结束后,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获取辅助学习资料,帮助自己更好地开展复习或检验课堂学习的成果。一般来说,网络教学平台将涉及课程通知、课程问卷、答疑讨论、课程作业、教师信箱、在线测试、问卷调查、课程管理等20余种功能板块,学生仅需一台能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展开交流,获取学科的最新资讯,而教师信箱、在线答疑的引入则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师沟通的有效渠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能够得到及时、准确和全面的解决。除此之外,网络教学平台也让学生对于实验流程的自主设计成为了可能,在平台教学资源数据库中往往存储着病理学实验的设计方式、流程、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学习资料,无论是普通的教学实验还是层次更高的科研实验,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获取所需的指导与资源,借助实验设计辅助软件,学生可以将自主设计的实验流程完整地到平台讨论区,并通过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点评为自己实验设计的优化提供参考。

其二,多媒体教室教学。病理学的多媒体教室主要是通过校园网将教室内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中安装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为理论授课、实验操作提供有效支持。一般来说,病理学的多媒体教室主要具有学生示范、视听广播、个别辅导、双向对讲、学生分组、教学管理、学生当前操作查看等功能。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教师不仅可以将自己计算机屏幕上的视频、文本、图片等多媒体信息以及自己的声音实时传递给学生主机,也可以对学生当前的操作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在讲授病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主机上播放多媒体课件,对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体系与具体内容进行展示,该课件既可以通过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集中观看,也可以分别发送至不同的学生主机上让学生分别观看。若学生遇到不懂或不能全面理解的问题,可重播该部分课件或向教师发出提问申请,等待教师通过计算机或面对面方式对问题进行解答,避免学生的“踊跃提问”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另外,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记录功能,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问也可以进行统一的存储,待教师的理论讲解或实验演示结束后,统一投放到大屏幕上,让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基于软件的管理功能,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比对并将其中的优秀实验从学生主机中提取至教师机,通过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供其他学生观摩。由此可以看出,基于网络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消除了以往课堂教学中各环节杂乱无章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也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除以上功能外,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验结果模拟,即通过仿真实验软件对学生输入的实验数据、选择的实验方式进行处理,以此生成对应的实验结果。为了方便学生使用,该软件一般允许学生拷贝至自己的计算机中,那些在课堂上未能完成的实验或学生独立设计的实验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完成,从而在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方便。

2病理学网络教学的作用分析

基于网络技术的病理学改革得到了全国各医学院校的高度重视,结合以往的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可以看出教改的主要作用在于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巨大变化。下面,笔者就对这种模式上的改变进行分析和说明。第一,教学模式由以往的单向式转为交互式。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面对面交流,但是知识的流动却是单向的,原因在于,传统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程度只能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反馈,师生间在日常学习中的交流渠道非常狭窄。受此影响,即便是教师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模式和方法方面存在某些问题,也往往已经到了本学期教学工作结束之时,进行的改进和调整也只能是“亡羊补牢”。而且在医学院校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的今天,即便是教师有改革的意愿也会因无暇顾及每一位学生而被迫放弃。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网络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交互式特点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网站的帮助,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学生对当前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彼此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也变得更加方便,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方法动态化转变的双重目标。第二,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强调使广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的今天,这种做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基于网络技术的病理学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以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能力。可以说,网络教学对于学生思路的激活、对于学生视野的开拓功能比教学模式转变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第三,教学由以往的时空固定转为时空分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只有同时处在同一空间内才能使授课得以顺利进行,这种做法对于在校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并非难事,但在继续教育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各种非脱产的业余学习已经成为人们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时空固定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这部分人的学习需求,而基于网络技术的病理学教学改革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网络教学软件,学生们能够在任何可以接入互联网的场所、在自主选择的时段接受专业教育,对于学习资料、教师教学课件的获取也变得非常快捷。即便是对于在校大学生,网络教学平台也让他们能够在各自的空间内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以往仅供休息的住所也随时可以被开辟为学习的重要阵地。所以说,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病理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无关时空的外部环境,这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不仅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巨大变化,也推动了教学手段和理念的不断创新。第四,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相对而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从属地位,而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改革则打破了这种固化的局面。借助网络平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成为可能,具有交互式特征的信息交流也变得更加便捷和平凡。在网络平台上,学生不必受到来自教师的各种束缚,可以在更加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下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对于教师来讲,摆脱了“学生监护人”角色带来的沉重负担后,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各类问题的解决方面,例如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翔实的网络学习资源,如何为学生打造一个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如何对学习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等。从这一角度来看,网络教学使教师的角色定位跳出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狭窄范畴,对于教师潜力的进一步挖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网络平台中存储的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材从以往学习的重点转变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起点,教师的作用也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也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

亡羊补牢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多元目标;实现;途径

一、关于“多元目标”的定位

省级重点课改课题“思想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中的“多元目标”实际上是指思想政治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实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尽管以前的大纲中也强调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目标,但我们今天提出的多元目标(下称“三维目标”)的内涵比原先更丰富,除了知识、技能,还有过程与方法,笼统的情感目标也细化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不是三块,不是三项并列目标,而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其硬性割裂分开,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是在教学时绝对不能分成三块来教,不是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而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的,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它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水融的。

比如,“帮助残疾人”,不是靠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如何帮助,而是让学生坐在轮椅上,或者把眼睛蒙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残疾人的种种感受,自然就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不再会嘲笑残疾人,而是从内心里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愿望。

“三维目标”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每一个教学内容或教案都有它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而且是具体的“三维目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教材中各课的“三维目标”准确定位好,正确解读课程标准。我们在听课时常常看到有些老师上课时把课堂搞得很热闹,但如果细加分析,三个目标都没有达到。备课时要整体考虑,但上课时应有所侧重,有些课可能知识技能的成份多一点,有些课比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如果把握得不好,就不利于落实“三维目标”。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加以实现。但在实践操作层面,由于对课程标准中一些理念的曲解而出现的误区恐怕让制定标准的专家们始料不及,处于尴尬的境地。

二、实现“多元”(“三维”)目标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有些老师忽视了知识技能目标的教学,而只热衷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教学,出现啼笑皆非的实例比比皆是。

误区之二:认为新课标既然倡导培养目标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完整体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既重视传授知识,又训练学生能力,还要讲授方法和过程,还要形成某种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缺一不可。具体反映在制定目标时用课标目标套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看似写得面面俱到,上课滴水不漏,实则是把其内在的统一性机械外化为并驾齐驱、平均使力,就陷入了“教条”的泥潭,常常会顾此失彼一概不顾,难以落实。

误区之三:以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全可以通过讲授来实现的。

三、“多元”(“三维”)目标的实现方法初探

思想政治课程如何实现“三维目标”?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

1.理解内涵,理清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的价值取向,我们不能只把它看成一种教学评价要求。例如,在高一的一节“市场交易的原则”的教学中,教师讲解小商贩们如何谋取不法之利,这一教学情景是很好的整合“三维”教学目标的机会,但教师却没能把握,只讲了原则,未能升华。如果教师能借此给学生以诚信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将会水到渠成。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2.加强目标意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凸现的三维课程目标。如何实现这三维课程目标由泛化的价值取向到成为教学实践中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我想,这应该是指导教学实践的核心问题。具体在一堂课中,只有强化目标意识,只有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堂扩展,始终注重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整合,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与整合,所有的课程都对此作了积极的尝试,但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在课堂上我们该怎样恰当地把握目标?我们在追求目标多元的同时如何落实好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在积极倡导让学生经历过程、感悟体验的同时,如何恰当地研究、把握好体验、感悟的程度与要求?在某些课中,执教者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把握上的主观愿望与学生所能达到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着差距,即教师在这些目标上定位偏高,教师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于学生的发现而不肯轻易地做理论化的归纳提炼,反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同时,有的课在目标把握上布点过多,试图将整个政治课程追求的目标全部体现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致使某些目标的清晰度和深度有失,特别是在知识技能的目标上过于淡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出现断痕。这些现象使我们进一步明确:恰当地把握目标依然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

(2)目标的达成意识

教学的高质量从哪里来的?就是从一堂课一堂课的目标都达成中汇聚起来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强化目标达成意识,把目标达成与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3)目标的反思意识

要引导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可以说不会反思的教师是一位永远也不会进步的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目标没有达成,该查漏补缺的教师要进行再补救,亡羊补牢,绝不能放任自流以致积重难返。

3.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

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忽视了课堂,我们的课改就是避重就轻,哗众取宠。

(1)创造和谐欢愉宽松的教学情境

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个性的环境,要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知道课堂就是让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如果课堂上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言行与自己的要求不相符就生气,发脾气,甚至惩罚学生,学生走上社会只会犯更大的错误。要营造这样的教学情境,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要积极创设环境。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也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在这一情境中,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课堂上要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要多采用讨论、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式,能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健康养成,价值观的提升,人格的升华。因此,这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

(3)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验学习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一个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把知识建构起来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学生某一个知识方面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活化这些知识的掌握等。要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类比,质疑――总的说来,是要找到并唤醒学生知识体系的能够通过其逻辑防线,情感防线和伦理防线的“最近发展区”。即这些知识不仅是可以接受,而且是学生认识中前沿性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才会出现“内心的敞亮”,“茅塞顿开”,“豁然开明”,学生才会享受到求知的愉悦。另外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让学生去体验获得知识情感经验的过程,在体验过程中,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从而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我听了就忘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学会了。”只有学生经历过程,体验过程,实践过程,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是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要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就要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例如,在初三“可持续发展的选择”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资料,从而由学生自主地概括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学生在探究“我国目前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情况”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收集信息的方法,同时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习政治课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知识与能力将停留于记忆性层面,学生很难有对方法的感知,更难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悟,这样的结果则是教育的失败。体验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介质,要强化体验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独特阐释和创新理解,相信学生的自我经验,肯定学生的自求自得。

(4)联系生活,让学科生活化

新的课程观认为,学科知识应注意联系实际生活,要做到学科生活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尽可能地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对每个学习内容的学习,都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事就是将文本处理,延伸,沟通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去,拉进知识与生活的距离。

4.改变评价标准

课程改了,评价依旧,考试指挥棒在作怪,导致了课程改革落实工作举步维艰,考试成为阻碍课程改革的樊篱。因此,考试必须进行改革。新课程目标的多维性决定了教学评价必然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的端正。要构建有学科特色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采取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档案袋评定”,“成长记录评定”,并增加道德综合评定等多方面内容,教师点评、学生的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的,有助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具体来说,我们在做如下的尝试:打破“一锤定音”采取多次考核或者给一次考试不理想的考生多次重考权;打破“单一试卷”而兼顾考查综合素质,例如,除笔试外,将试题安排在竞赛、游戏、制作、合作探究、创造发明、交际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进行;注重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试卷,供不同考生选择;打破“一人一卷”,出合作性考题,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完成考试,等等。当然,这些做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思想政治课程多元目标的实现途径是丰富多彩的,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课题研究目标,“稻花香里说丰年”!

【参考文献】

[1]《政治课教学》,《“过程与方法”管见》.2004第8期.

[2]《人民教育》,《多元目标的诞生――关于备课的一段对话》.2004,(13):14.

[3]《人民教育》,《追求三维目标的成功融合》.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