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乌鸦喝水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90-01
动态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重要补充和修改。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诸多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动态推进过程。课堂教学往往不一定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计划进行,特别是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课堂教学就会生成比教师的预设更为生动、有趣、丰富的精彩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灵活应变,摒弃原先预设的方案生成新教案,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发现,使课堂因“生成”而更加精彩。
一、把握学生灵动的思维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活跃的思维、独特的见解往往是教师在课前难以预见的,尽管教师在课前作了缜密的计划和预见,但也难以保证教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一课的教学接近尾声时,一名学生举起小手说:“老师,作者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时加上了省略号。而在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却没有加省略号,这是为什么呢?”笔者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把这个问题又抛给学生:“那么,你们认为庐山的云雾还有哪些形态呢?”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草帽。”有的说:“有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山峰撑着的一把雨伞。”还有的说:“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像是青山穿上了迷你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合理想象,既发展了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笔者顺势引导举手提问的学生回顾其他同学刚才所说的内容,问题立即迎刃而解。
面对课堂的生成,师生只有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氛围中才能展开心灵的对话,才能使教案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生成,学生方能在教学生成中得到启迪,形成对文本内涵的深刻感悟。
二、把握教师的智慧生成
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往往随着课堂教学的推移而产生,许多教师会从教学过程中顿悟新的教学流程,从而打破课堂僵局,使教学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的公开课时,笔者到学生中间指导他们做练习。当笔者走到一位女生身边时,她悄悄地说:“老师,您板书上的‘既’字写错了。”笔者一看,果不其然。此时,坐在前面的几位听课老师都为笔者捏了一把汗,有的老师还建议笔者悄悄改过来。但是笔者不紧不慢地等学生完成练习,再趁机组织学生进行“找错字”的比赛。不少学生很快找出并改正了板书上写错的“既”字。课堂教学变被动为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把握突发事情中的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将“计划”和“生成”融为一体,即兴发挥,巧妙点拨,适时补充,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实现思维的碰撞和语感的深化。课堂教学也能从突变走向秩序井然。如在听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二册《乌鸦喝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水慢慢升高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把石子一颗一颗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突然,一颗稍大的石子卡住了瓶口,怎么也按不进去,教师一时不知所措。笔者连忙指了指书,示意她因势利导,指引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立即心领神会,她向学生提问道:“小朋友,我们把瓶口堵住了,而乌鸦为什么没有呢?读一读课文,聪明的你一定能从句子中找到答案。”话音刚落,学生迫不及待地朗读课文。不一会儿,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读起“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这句话,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又重读了“小”“一颗一颗”等词,从而把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鲜活的印象,使课堂教学生成了新的精彩。
精心设计的教案,精美的课件,激情地讲解,而孩子们却自顾地玩起来:翻书的、说话的、做小动作的,这是我曾经遇到的,可能也是大家正在遭遇的状况。真的,很痛苦。记得,有一位老师,我的同事,对我说,面对乱哄哄的课堂,我真想哭!面对这种状况,有时我们真的很无措。但反念一想,他们毕竟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的大门,一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太短,这就得靠我们老师像魔术师一样变出很多的宝贝吸引他们。杜威先生在《儿童与课程》里讲到,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我们不仅要分析教材,还要关注学生,研究学情,调控学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想要让学生“我要学”,就必须让课堂“有趣”。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天真幼稚,喜欢挑战、闯关。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利用课件创设一些闯关情境,领着他们走进情景中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猴子过河”的游戏情景:第一关:自由读课文,圈出不懂的字;第二关:听老师读课文,留心圈出来的字;第三关:小老师带读课文;第四关:小老师带读生字;第五关:摆字卡,读生字;第六关:开火车,记难字。其实所设的这些“关”就是我们平时的教学环节,不过套上“猴子过河”的这样一个游戏情景,孩子们感觉自己不是在紧张辛苦地学习,而是在玩游戏,他们不知不觉在玩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学得不亦乐乎。
当然,我们除了可以设计游戏情景,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如教《汉语拼音a o e》时,创设情景:一天清晨,一个梳着小辫子的小姑娘来到河边,她看到了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故事情境吸引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孩子们学起来,专心致志,兴趣盎然。再如我们可以把四线三格,形象的称为拼音宝宝的家,它的家有三层楼。孩子们认识了汉语拼音,要进行书写练习。我们可以创设情景:拼音宝宝玩累了,要回家了。看看拼音宝宝o住第几层啊?o长得胖胖的、圆圆的,把屋子都占满了。拼音l,它长得真高,占了两层楼,上层、中层。,在认识“田字格”时,也可以以家的形式。再比如教学课文《乌鸦喝水》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孩子们的小眼睛瞪圆,小耳朵竖起来,听得非常认真。总之,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景,也是一个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好办法。
二、趣味游戏,劳逸结合
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最多只能连续集中15―20分钟,那么在40分钟的课堂中,孩子们不可能一直都专心地听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教学环节中穿插一些游戏,而这些游戏又最好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关,对本节教学内容起到一个补充或巩固的作用。如:开火车,主要用于复习巩固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等。再比如:找朋友,孩子们边唱边找出可以相拼的字母,或相同偏旁的字,也可以组词等。
另外,“猜一猜”方法也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如:看动作猜生字、词语,听谜语猜生字、词语或某种事物等。在“猜一猜”的游戏情境中,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学习热情高涨,寓教于乐凸显效果。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游戏要简单有趣,容易操作。在课堂中可起到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知识的作用,它既是教学设计中的环节,同时又是课堂调节剂,可以说一举两得。不过要使这些游戏在课堂中操纵起来快捷流畅,平时就必须训练好游戏常规,要把学生训练到只要老师一说玩什么游戏,孩子们马上就能心领神会,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样课堂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
三、趣味“课中操”,一举多得
面对低年级孩子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课中操”可以进行很好的调节。
我们可以根据拼音教学的进度,让孩子们做做拼音操,如:点点头、弯弯腰,我们来做拼音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r zh ch sh,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学生学到哪儿,就背到哪儿。
当然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编儿歌,作为“课中操”。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可以利用儿歌“聪明伶俐的小乌鸦,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喝到水,我们都来学习它。”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孩子们复习了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调节了课堂,激发了兴趣。
歌曲也可以作为“课中操”。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这篇课文本身也是一首很动听的歌曲,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唱“课文”,趣乐无穷。再如《王二小》这篇课文,也有相应的歌曲,可以让学生欣赏。
“动手操”也是一种很有趣的“课中操”。在教学《z c s》时,可以让学生用毛线绳摆出“z c s”,老师说,学生摆。课中操也可以让学生用身体摆出容易混淆的“p 和q”,学生身体得到放松,难点在放松操中突破,效果也非常好。
总之,有趣的课中操既能让孩子们的大脑得到休息,调节了课堂,又巩固了知识,了解了课文内容,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趣味”评价,出奇制胜。
课堂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方法。我自己就创造了一种“娃娃变脸”。这里还有个故事呢。那是国庆假期后第六天上课,今天又连着两节课,一张张小脸已显疲惫,停下来,不行!期中考试已临近,进度又落下了。怎么办?孩子们又不耐烦了,我又在讲台上唱起了独角戏,除了贾涵淼,没人响应!怎么办?灵感总是在瞬间出现――用娃娃变脸,笑脸娃娃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象之一。黑板上有几个即将学习的音节,我彩笔画了个哭脸娃娃,有的学生莫名奇妙地看着我,有的压根没关注。我皱着眉头,伤心地说:“孩子们,看娃娃哭了,它说一二班的小朋友不喜欢它,没人和它的拼音朋友玩。”孩子们特别在意,都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地读起了拼音字母。这时,我微笑着将“哭脸娃娃”变为了“笑脸娃娃”,孩子们也高兴地笑了。
在体育课改实验中,的确有“很多的体育教师不知道体育课到底该怎么上了”的现象,由于新课程的粗放性,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教材上,什么教材可以不上,什么时间上,如何上,于是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喜欢就可以了。然而,实践证明,如今,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具有怕吃苦共性的中学生,缺乏主动性是不争的现实,他们喜欢的内容很少,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分析原因,除了一些思想和理论的干扰以外,主要是由于《课标》取消了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的规定和指导,而地方也没有及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所致。虽然,体育课程改革的本意是为了给予地方以更大的课程建设的自,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开放”和“放开”形成符合地方特点的教学体系。但是,由于《课标》在对体育教学内容“是否应该进行指导”和“如何进行指导”两方面都缺乏明确的内容和思路,也由于“体育教师缺乏创新能力和意识”,造成了体育课教学内容上和行为上的混乱。在富有情感的平等和谐的交流中,学生才能“有话总爱跟老师讲”,“有事总爱找老师帮”。这种“求学”的境界,也正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
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放得开”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收得拢”是指在尊重孩子多种答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
学生能够经常说:“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这是学生投入了自主性学习的又一标志,要达到这样的愤悱状态,教师就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在老师眼里,学生设计出的办法、方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试想,如果学生绞尽脑汁思考出的一个答案,虽然言之有理但就是因为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学生怎么再能畅所欲言、积极思维呢?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正确的探索结论要鼓励,对于错误的的观点,教师也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漏洞和其它错因,这些错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由参与交流的其他学生提出,从而引起该生本人的深入思考。还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真实的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样,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发挥
我们的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歌舞晚会式”、“答记者问式”、“拔河式”……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
如何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这些形式不流于形式?我们应提倡“三主”、“三不”的组织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抢抓稍纵即逝的教育资源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17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故事类课文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如何把这类课文教活、教新、教出趣味,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 教师角色的多变性
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能力水平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性,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的多样性,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同样要呈现多变性――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指导者,让故事类课文“活”起来。如在教学课文《小松鼠找花生果》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尝尝炒花生,说说花生的味道,再让学生看看花生生长的图片资料,加强对花生生长过程的直观认识。在和学生一起尝花生、讨论花生味道的过程中,教师成了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在指导讨论、观看、说话的过程中,教师又成了学习的指导者和知识的传递者。这样,学生带着浓浓的“香味”去学习,自然“趣味”盎然。
二、 学生角色的自主性
现代教育学十分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故事类课文“活”起来。
(一)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富有趣味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课文《青蛙看海》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课文描述的场景――一座高高的山的一面是湖,另一面是大海,然后让三名学生分别戴上青蛙、苍鹰和松鼠的头饰进行表演,同时先播放湖泊淙淙的流水声,后播放大海惊涛拍岸的声音,用充满童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引导学生惟妙惟肖地表演了青蛙终于看到大海,体会青蛙兴奋和骄傲的心情后,教师再让他们展开讨论:青蛙为什么能看到大海呢?如果没有苍鹰和小松鼠,它还能看到大海吗?在教师营造的自主参与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 依趣设计,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应依照学生的兴趣设计生动且引人入胜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意、情、行的发展。如教学课文《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实验游戏,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促进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教学课文《猴子种果树》时,教师可以设计如“猴子该听谁的?猴子种什么树好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猴子,你会怎么做?”等问题,让学生在分组辩论中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三、 教学环境的多元性
故事来源于生活,生活孕育了故事。生活是个大课堂,给我们呈现了多元的教学环境。教学故事类课文时,教师可以把课堂和身边的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故事的环境中完成教学活动,从而让故事类课文“活”起来。如课文《云房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当遇上这样的天气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领略云彩的千姿百态及云彩散去后天空的洁净湛蓝,从而让学生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四、 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故事类课文通常浅显易懂,不用教师精讲细评,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说,琅琅的书声、精彩的表演、热烈的讨论、协调的合作、顺畅的交流,是故事类课文教学的最佳境界。
一是读一读,品一品。“熟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只有学会怎样读书,才能把书读活,“自能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对于一些故事类课文,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去理解、品味,尤其是对话较多的课文。如课文《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故事角色的情感,理解优美文字所传达出的感人情境。
二是演一演,评一评。在学生读懂课文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角色、合作去演一演故事内容,再组织学生评一评。学生会评了便是理解了,理解了才会演。在演―评―演的循环中,学生兴趣盎然地掌握了知识、学会了合作。
实习的时间可能很短,但是实习的收获肯定很多,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幼儿园实习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幼儿园实习鉴定自我评价范文一:转眼间,又两个星期过去了,离离开幼儿园的日子又近了,心里很是舍不得。
接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我对幼儿.幼儿老师.幼儿家长都有了深刻的了解。xx年12月12日早上,小(1)班的伍若蕾在早餐过后流鼻血了,她没有及时告诉老师,我发现时她已用衣袖把鼻血擦得满脸鲜血,看得我心惊胆颤的。
好在指导老师在,我马上把情况反映给她,她立马便对蕾蕾的流血事件做了处理。在下午蕾蕾妈妈来接蕾蕾时,张老师坦诚的向蕾蕾妈妈道歉并讲明事情,蕾蕾妈妈了解蕾蕾的身体情况并答应张老师一定会配合学校的管理,在家要求胖蕾蕾多吃蔬菜,少吃糖和肉,蕾蕾妈妈依旧让蕾蕾到幼儿园上课,走的时候,蕾蕾妈妈一脸放心。在班里,张老师按时的喂蕾蕾吃药,亲切的问候她,给她讲解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的好处……当xx年12月15日段欣吟也流鼻血的时候,我已不再慌张,对于幼儿园里德突发事故,作为一名老师第一紧要的就是沉着冷静。
通过这次实习,我长大了,也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虽然前面的路还是未知的,但是当我想起那些花一样的笑脸,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神……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师是幼儿们心中的阳光,引导着他们,陪伴着他们一起长大,幼师是一份辛勤的职业,酸甜苦辣,难以想象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超强的忍耐力,出色的引导力,不为人知的观察力……这些都是我奋力追求的神圣职业道德。
放下笔,心里豁然开朗。冬天的天空虽然下着冷冷的冰雨,但是我的心里却始终暖暖的,实习的这点小幸福,温暖 我的整个冬天!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我不得不承认,新人就是新人。由于经验的缺乏,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相比是有差距的,特别是在平时的上课纪律上。我时刻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深刻意识到幼师对孩子要充满爱心,自己要有耐心,一定要有责任心,要随时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的活动,避免意外的发生。
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老师自己要有特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他们的优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师范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加深。这就要求我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
幼儿园实习鉴定自我评价范文二:一个多学期的实习生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一名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也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理论的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实习第一次完整地观察了幼儿的一日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要会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有计划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日常生活的突发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
在实习初期的时候,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不可以帮小朋友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如果有小朋友遇到什么不会的,做不了的,只可以耐心引导他们去完成 。如果帮他们做了,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觉得其实幼儿教师的心中应该有一把尺,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
小朋友们都非常天真可爱,我很喜欢和他们玩。我会趁做操前的这个机会和他们玩成一片,和他们聊天。我试着让自己变成小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但这样却并不代表小朋友会听我的命令做事。原因就是我没有真正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和他们说话,命令他们做事。有一次,我答应他们,他们吃完午饭就让他们在操场自由活动。但因为那天突然有急事所以他们吃完午饭后就让保育老师带他们上去睡觉了。下午上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你不是说我们吃完中午饭就让我们去操场玩的吗?我觉得很惭愧,我没有说到做到,失信于幼儿了,我想是不可能令幼儿信服的。我郑重地向他们道了歉,并告诫自己今后要做到真正地尊重幼儿,对幼儿要讲信用。
在实习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大。当我写好一份教案,认真地在脑海模拟几次上课的流程和情景后,我以为那节课可以上的很好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上课时间的把握,各个步骤的衔接,幼儿情绪的调动,课堂秩序的维持等不确定的因素,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比我想象中更高的要求。而这些也是我以后要注意和提高的。
我把在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在这一个多学期的时间里,我的观念,我的心态,我的能力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从中也领悟到作为一名新老师,一定要戒骄戒躁,要时刻以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注重经验的积累,注重观察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上课的,并借鉴她们好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必经的过程,如果自己的态度谦虚,观察仔细,吸收得当,那么,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得到提高和发展。
而且,新教师还应该注意建立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就必须从自己的技能技巧、人格等方面下工夫。与幼儿的距离,建立自己的个人魅力,技能技巧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还应该要做到言而有信。只有尊重幼儿才能令幼儿尊重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有一位有经验的幼儿教师说:“教师树立形象要做到说一不二,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要幼儿必须做到。当然这些要求不是过份的。例如,在活动中,有活动规则;在游戏中,有游戏规则,教师必须在细微处树立威信。如果在细微处不注意,那更不用说在别的地方了。树立威信不是让幼儿怕你,而是提出的要求必须遵守。”可见,在建立个人魅力和树立良好形象方面,要注意的是生活中的点滴和细微之处,要讲求原则和耐心,而不是靠几节成功的课,因为这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
幼儿园实习鉴定自我评价范文三:xxxx年x月xx日,我在中心幼儿园开始了为期xx天的暑期社会实践。xx市xx中心幼儿园是一所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的民办幼儿园,包括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四个阶段的小朋友。目前已有十年办学经验。
幼儿园把我安排在了大三(2)班进行为期九天的假期锻炼,他们都是一些即将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胡老师是这个班级的授课老师,可是小朋友们却都亲切地叫她妈妈。这让我感到了这个辛苦岗位背后的一丝幸福,刹那,我觉得胡老师脸上绽放的笑容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活力,最让人羡慕的;那些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也是最幸福的孩子。
第一天,我一方面通过听课初步了解胡老师的教学方式,大致掌握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受课特点。胡老师介绍说幼儿园重点培养了学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我觉得较有特色较为精彩的是在他们在上课前的八点到八点二十分的聊天时间,也就是培养语言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有机会说并能拿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特殊意义。这里,胡老师首先引出小朋友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然后由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围绕这个话题说说他们的看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举手都极为踊跃,恨不得把手伸到半空好让老师知道他举手了。举手踊跃,上课气氛异常活跃,在大家都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胡老师再向他们阐释她的看法,这样既及时纠正了有些小朋友的一些不太正确的观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语言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不少,可谓是一举多得。
刚开始到幼儿园几天,由于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学习方面不熟悉,我只是协助胡老师进行一些较常规的工作,比如在点心、午餐时间分发餐点、饮料;午睡时一起维持午睡纪律;定时给带药小朋友吃药。后来随着对该班幼儿受课特点的了解,八月五日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试教。当天的课上午是思维训练,《乌鸦喝水》截句拼读,画《吹泡泡》,下午是《暑假乐园》,学写字宝宝一共五堂课。思维训练是我觉得最难上的一节课,它需要较全面地掌握该年龄段孩子的思维状态,而这恰恰是我最欠缺的。于是我详详细细地看了他们的思维训练作业本,回忆了前些天胡老师此课的上课方式,前一天晚上我还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终于觉得有了一些上课的把握。接下来是《乌鸦喝水》,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上课兴趣,我首先找了一些有关《乌鸦喝水》的图片,让孩子们在脑海里能先去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趁热打铁,然后我马上就在黑板上写了接下来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的一句话,注上拼音,他们拼读的兴趣很浓,这样也就达到了这个课读拼音讲故事的目的。最后我还用开火车的形式让他们一个个拼下来,课堂气氛一直比较积极活跃。
一天下来,不用说这是我几天以来最累的一天,其中只要是某一个环节没衔接好,或者课没讲好小朋友们就会马上吵闹起来,因为是第一次,有好几次我都控制不下来孩子们“激动”的情绪。我用他们的专用铃铛,他们没安静下来,我用嗓子喊,刚开始还好可是马上就烦起来了。幸亏有胡老师在旁边听课,在我实在控制不住时她就出来帮我控制课堂纪律。课后我提出嗓子受不了时,胡老师告诉我在适当时候得用些身体语言,比如用眼神。孩子们都很聪明,一看见老师在盯他马上会停下来。而后我又提出了一些我在课堂上遇到的较多难题比如:在有些环节还不能控制住,原因在哪?怎样对待有些小朋友的奇怪问题?胡老师都一一很耐心地对我进行了解释。
除了这些,在胡老师身上我还学到了很多。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深深地打动着我,她爱她的职业,她爱她的学生,她爱她同时作为三十几个孩子妈妈的身份。她爱玩,和孩子做游戏她跑得比谁都开心;她上进,中午当孩子睡觉的时她总就在旁边看有关专业方面的书;她做事耐心,对我的疑问她从来都是详细分析,详细讲解……
九天的社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不知不觉,我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小孙老师,也成了他们的大姐姐,有时候他们会跑过来告诉我很多他们心中的小秘密;有时候他们会拉着我让我陪他们做游戏;又有时候他们会突然给你一个小小的惊喜——捧过你的头给你一个轻轻的吻……我想这就是快乐,这种快乐中夹杂这淡淡的幸福,让人回味无穷。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它引导我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更新了观念,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让我明白社会才是学习和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劳动,我的付出得到了让我兴奋的回报。
九天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
初登杏坛,日子过得很慢,教育进行得也很慢。渐渐地,我愈发感觉到了危机,面对一个个充满灵性、日新月异的学生的奇思妙想,我常感到束手无策,不置可否,左边敷衍,右边挂堂。领导听完课后的一味摇头,评优课的榜上无名,自身文化底蕴的不丰,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无形的压力压得我好累”!我开始迷茫、困惑、纠结,我不能就这样混沌下去啊!怎样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怎样实现自我的突围?村小资源匮乏,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没有师傅可以传、帮、带,只有通过自主发展了。于是,我想到了学校里泛黄的报刊书籍,夜晚住校我常与它们为伴,强迫自己仰望星空。
我从书报中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理想世界,是我在现实中找不到却心向往之的,我陶醉在这美好的意境之中——我跳出了教育现实的“柴米油盐”,从书中发现了教育的真善美和契合我的教育理想。有时看了一个小故事、小片段,眼前一亮,学生竟然可以这样教育,课竟然可以这样上!于是我的课堂开始有了新的理念装饰,多了新的招式,我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水”了,课堂上的欢声笑颜多了。
人有了理想就格外上进,干劲上来了,不仅工作卖力,我还开始试着写作。一开始写论文,我先多找理论框架,再在框架里加上自己的实践做法,第一次居然在700多篇论文中脱颖而出地获得了区一等奖,我很骄傲!但后来我给区教育报投稿数次,却中稿寥寥。
后来,为了评骨干教师我首次参加了市教育学会的论文评比,结果迟迟没有消息。我去电问询,接电的是学会副会长(我师范学校的老校长)蔡葵先生,蔡老师电话里告知我的论文未获奖,他要我继续努力,并邀我多去学会交流。我带着几篇小文来到学会,和身为编辑的老师面对面地交流,他对我的写作进行了现场诊断和指导:文章素材不错,但论述总想面面俱到,不深入、充分、锋利。写论文就像“打井”,要找准一个点深入打下去,这样才会打出“水”来,四处找点乱打是打不出“水”来的。
老师还强调:“随笔不能随意,语言要精炼,要挤干水分。”我说:“自己也知道语言拖沓,但就是舍不得删或删不到位。”老师说:“自己的肉还得自己去割才知道为什么疼的,试着多写多磨砺几遍自然会有收获。”
老师给我指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路:要想写好文章首先要多读书(博览群书),多看大部头的书(不仅仅局限于报刊,这样视野开阔,思维才有高度、角度和精度,有系统思维),带着问题去读书,要多观察(积累鲜活的素材),多思考(揭示事件的本质、规律),多交流(碰撞思维),多练笔(锤炼思维、提高表达能力);要多看一些诸如茅盾等大家的文章以拓展思路、揣摩构思、丰富学养;写作要在尊重权威的基础上,敢于否定权威,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江苏是文化大省,人文荟萃,竞争激烈,一开始写稿应多外投,或许机会更多,在外边积累些名气、经验,再转战本省,“曲线救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做”出来的,只有实践做得好,文章才会写得好,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行者!基层学校最锻炼人,也是最有成长空间的地方……
从学会取经回来,我开始写稿外投。那时村小还没有普及网络,主要是纸质投稿。信封是越买越多,回音却越来越少。当我把《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一文投给了《山西教育》后,编辑李红云主任很热情地回复我让我修改,拟用。我欣喜若狂,感觉时来运转。可后来就没有下文了,我忍不住去电询问,她说,本来打算用作“卷首语”的,后来没通过主编审核,主编说文章思想有些肤浅。面对诸多挫折,我十分难过,几度想放弃。
老师安慰我:不要怕投出去的稿子石沉大海,这很正常,也是写作的必经阶段。哪一个作家在投稿过程中没碰过壁?外国的很多大作家在开始投稿时,编辑部都几十篇上百篇地退稿,但这并没有阻碍其后来成为知名的大作家,反而成了磨金石。坚持读、思、行、写,方可走得更远。为了助我成长,每逢学会举办“全国名特优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老师都赠票让我多参加研讨,多交流思想,而后利用职务之便发给我名师们的教案、课件和讲座稿,让我学“术”习“道”,还不忘嘱咐我有问题和他交流。老师还经常摘经典文章启发、教育我,让我耐得住冷板凳,向我荐书、送书,以提升我单薄的文化素养。
我开始回归原点进行广博而丰富的阅读,起初的强迫性阅读久而久之逐渐习惯成自然。我常常想:平时,我们要求学生们感悟文本,自己感悟书本了吗?会感悟吗?读书要读出并移植其中的思想精髓,要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来,要循着文字这条路走近作者的心灵,和作者面对面地交流、谈心,用心聆听文字的声音,倾听作者内心的声音,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只有经过书籍的锤打和磨练,才会实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王尔德曾说过:“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良好的读书习惯让我受益匪浅。多读多思磨练了我的心性,我变得沉稳、积极、缜密、宁静;阅读的滋养丰富了我的精神,充实了我的头脑,什么事都变得细致、深刻起来了。这种善于思考、善于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四地看待问题的习惯和宁静的心态迁移到了我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领域。
每看到和自己教育教学有关联的现象,我就会不自觉地反思到课堂教学上、学生身上。教数学时,我曾将《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到数学课“体积、容积”的教学上,形象生动,效果极佳,广受好评。我还在实践中学会了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每逢有话题思考或研究困惑的时候,无论是听课、学习、工作,还是外出踏青游玩、走亲访友,生活中我总会在包里准备个本子和笔,一旦头脑有些新想法、灵感,我第一时间将它记下来。别人看不懂我“龙飞凤舞”的素材本,只有我自己明白记录的内容和顺序,回去之后稍加整理,就加入写作素材库。偶尔忘记带本子和笔,我就用手机写信息记下思考的灵感存在文件夹里,以待回家后整理入册。这些都为我进行写作做了最好的积累和铺垫。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活动;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9-0050-03才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多感官对周围事物及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幼儿获得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给出一些具体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科学活动自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幼儿学习科学的认知规律,切实地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亲身经历问题的提出、讨论、研究和拓展应用的过程,使幼儿获得科学活动的情感体验,促进对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有些科学活动如植物的生长、蝌蚪的发育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教学中必须借助多媒体来呈现复杂的生长变化过程,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探究式教学。那么,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信息技术有哪些辅助教学的优势,教师应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学活动的探究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优势
1.以兴趣导入,诱发科学探究动机
幼儿对学习的本质还不了解,也缺乏自我约束力,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所以,教学中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引入,符合幼儿对直观、动感知识的认知特点。同时,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如:引导幼儿“认识竹笋”的活动中,由于时间、地域的限制,无法让幼儿亲自走入竹林、认识竹笋,在教学活动中播放竹林春笋的录像,幼儿看到一大片竹林里冒出一支支嫩笋,就会迫切地想了解竹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给幼儿提供竹笋实物,让他们亲自动手去摸、捏、看、剥,起到直观教学,兴趣盎然的效果。
2.由重点切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科学活动内容比较抽象,幼儿对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不愿意去看去听,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枯燥的东西兴趣化。如:在《蜗牛》教学活动中,幼儿在观察蜗牛、了解其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对蜗牛的运动发生了兴趣,这时教师就要讲解腹足和粘液的知识,但是这部分知识较抽象,教师借助多媒体将蜗牛放大十倍,使小朋友可以清楚观察蜗牛的触角、眼睛和腹足,再通过蜗牛运动方式的课件,让小朋友观察蜗牛爬行的白线。幼儿对蜗牛运动过程有了长足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有效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了教学活动效果。
3.由交互出发,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科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在教和受之间应该构建双向信息交流通道,这样就能解决教者的指导和提示,也能及时对幼儿的反映作出反馈和强化,利于促进幼儿的主导学习和积极参与。教师在制作互动教学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幼儿会怎么想、怎么做、会发生什么状况,同时,要制作回答正确的奖励性游戏等,这样更有利于幼儿轻松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
如:《我是从哪里来的》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但以《可爱的小蝌蚪》课件来补充静止图片教学的不足,还在课件最后设置了生长过程中的典型图片,鼓励幼儿排出生长的顺序,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
4.由问题生成入手,拓展科学活动内容
在科学活动的教学中,幼儿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中,往往能发挥想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急切实践来印证的期望,教师要合理对幼儿生成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整理,帮助幼儿合理地分析、设计验证的渠道和方法,拓展科学活动内容。如:科学活动《怎样喝到水》中,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发问题:怎样才能喝到水。孩子们会纷纷发表意见和想法,教师要让幼儿观看相关科学视频,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准确地为学生解疑,从而有效拓展了科学活动的广度。
二、信息技术与科学活动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科学活动内容的整合
在科学活动中,要求观察的内容很多,甚至有些内容需要长时间持续观察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植物的生长、蚕的生长变化,都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让幼儿切实地完成观察和体验过程,笔者和幼儿一起播种,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萌发、生长的变化过程,通过照相机拍摄下来,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借助狸窝转换器将多个照片和视频剪辑成录像播放给幼儿看,帮助他们回忆和识记种子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过程。蚕的生长变化是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制作视频教材完成教学活动的。
信息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复杂的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在短时间内集中、具体、形象地展现,不仅拓宽了幼儿通过多感官体验事物的途径,同时也完成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过程。
2.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科学活动的整合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教学方式上是一种创新和突破。科学活动是以幼儿为中心进行的主动探索过程,教师要起到组织、指导和帮助的作用,进行情景设计、分工协作、会话交流等活动的创设和协调。教师要书写详细教案,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完成资料查阅、家庭和社会调查、完成课内课外的知识拓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完成幼儿学习知识的目标,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培养了幼儿探索学习的能力。
例如:《垃圾分类》课题活动中,教师要想给出“什么是垃圾、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处理”的准确概念,必须上网查阅资料,同时,教师为了讲清为什么要分类处理,需要拓展垃圾污染的知识。这样不仅仅需要教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完成图、文、声、像的感性教育,同时需要幼儿进行家庭调查、邻居走访等活动,完成理性认识,从而使得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书本的知识生活化、自主学习的知识协作化,完成了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促进幼儿科学活动的教学过程。
3.信息技术与科学活动氛围的整合
幼儿园教学活动重视氛围营造,如教室不同地域设置了美发屋、植物角等知识园区,直观的教学场景有利于幼儿见景生情,促发灵感,产生求知欲,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优点,在营造氛围、创设情景上效果更佳。
例如:在科学活动《认识磁铁》教学中,利用动画片《企鹅部落》中小企鹅发现磁铁石的片段,让幼儿了解磁铁的特性,从而激发了幼儿探究磁铁的兴趣,再展示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应用,配上教师的解说,让幼儿获得知识的拓展,最后对幼儿分组进行磁铁实验,让幼儿亲自体验磁铁的特性,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4.信息技术与拓展内容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活动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教学的容量较小,拓展知识的空间受限。信息技术与科学活动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垃圾分类》活动课拓展问题“回收的垃圾可以再利用吗,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这个问题要讲清楚仅靠文字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师播放一段《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就可以让幼儿观察到轮胎回收再利用的过程,获得了再生橡胶制品的知识,教师甚至可以让幼儿回家观察再生胶制品有哪些,让家长通过网络帮助学生一起搜索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这样就打破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了课堂知识在生活中的再现,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认识。
三、信息技术与科学活动整合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
1.主次不分,忽视了信息技术对科学活动的辅原则
信息技术在科学活动中处于辅助地位,不能代替实验,更不能取代教师。科学实验是人类探索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是科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者,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二者均不可取代。因此,科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根据科学活动的具体内容,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做到张弛有度,切不可过度滥用,变成“电灌”。
2.华而不实,忽视了信息技术对科学活动的科学和实用的原则
有些视频色彩绚丽、画面生动,但是,不能科学地讲清楚事物的本质、规律或概念,这样的视频会把幼儿带入误区。有些科学活动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幼儿的讨论及教师的科学分析推断就可以得出结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用多媒体视频就显得拖沓冗长,画蛇添足,违背了实用的原则。
3.单方讲解,忽视了科学活动的交互性原则
课件的制作、视频的选择和剪辑都要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预设,包括教学流程、提问及反馈、课堂问题的生成、板书及小结等。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不能忽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以问题来抛砖引玉,幼儿要发疑设问来作出信息的反馈。而教师的发问必然站在成人的视角,幼儿则对事物有不同于成人的看法,所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活动才能做到双向互动,情景交融,实现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