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石潭记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石潭记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白板 多媒体 语文课堂 效果

随着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的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开始向素质教育转变,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备手段之一,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示出明显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就电子白板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着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参加西宁市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比赛时,选定《小石潭记》一文作为参赛篇目后,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以古筝曲《平沙落雁》作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比赛时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既乐又忧的心情。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实效多了。继续以讲授《小石潭记》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的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的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说教课亦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

语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众所周知,当今的初、高中教育,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围绕中、高考来学习,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狭隘性,学生除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之外,没有更多更好的途径去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五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大密度,开放视野。

小石潭记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作用激发配置有效开拓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在此,笔者就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参加西宁市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比赛时,选定《小石潭记》一文作为参赛篇目后,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以古筝曲《平沙落雁》作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比赛时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既乐又忧的心情。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实效多了。继续以讲授《小石潭记》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的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的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说教课亦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

小石潭记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语文 高校课堂 媒体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因其知识系统较繁杂、系统考察偏向灵活等特点,备受教育学界研究人士的高度关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机制显得尤为关键,便于学生更快捷地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知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由于改革标准的基本需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兴趣爱好,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置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教学监管模式,营造“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氛围。此外,依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规范内容,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形成良性教学监管机制,具备辅助n堂教学效果的功效。基于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为学生构建高效教学课堂,为其引进三维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学研究学术领域的重要评定指标,具备实践综合意义[1]。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活动的设置是为高效课堂服务的,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及个性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导入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心理的目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备课环节,明确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趣味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活动,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尴尬局面(鸦雀无声式、讲解无人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2]。以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纪念白求恩”教学内容为例,明确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阐述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倡导学生学习其大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经由“论点分段――剧情介绍――简介写法――分析特点”教学步骤,让学生结合读、练、写等步骤,完成教学内容。结合初中生的猎奇心理,教师利用“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白求恩的影视片段及图文资料,提出“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负责的具体表现”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带着情境问题找寻课文答案,探究本篇文章的写法及表达内涵;依据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及技能目标,邀请学生上台挑选自己喜爱的片段并大声朗读,重点分析某一片段所表达的实际内容及个人情感,在阅读、阐述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及逻辑功能;结合课后练习习题,创设课文情景小短剧表演方案,合理安排学生群体团队,以白求恩同志为参照原型,自编自拟现场模拟剧本,最终由教师做出点评意见及总结内容,为课堂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便于保障课堂教学流程的高效性特征。

二、提出针对意见,创新教学方式

为确保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效果,针对性教学意见对其具有直接影响,适时找准课堂内容切口处――重点内容及其教学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案要务。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在山东教育出版社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件内容中,教师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明确传统教学手段的滞后性(如何有效避免教学尴尬局面及恶劣影响),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度及兴趣,拟定本单元知识点荟萃资料集(围绕教学重点、注意事项、辅助教学手段等),明确提出改进传统教学机制的针对性意见。具体教学过程如下:摒弃传统教学的老套机制,从文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环节入手(以“酒楼会有倾听控诉”、“客店送行”等环节深入鲁达自身性格特征),采用“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查找文章中描写鲁达拳打镇关西的动词及趣味特点,开展思考练习活动:鲁提辖“三次消遣郑屠”的原因,紧接着转入角色模拟活动,并辅助教案练习内容,完成整篇文章的讲述任务,快速激发学生的动脑、动手思考效益,辅助课堂教学[3]。

三、鼓励学生参与,注重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参与者,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急需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对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以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小石潭记》教学内容为例,在正式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用文章作者柳宗元的其他作品《江雪》的图文、视频资料,并匹配相应的教学音乐,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转而进入作者生平事件探究活动,并简要介绍本篇文章的撰写背景及主要内容,利用教学课件将《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作品与此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记”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你还了解其他与此相类似的作品么?紧接着开展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让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体系,明确其他作品名称及其写作事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境,开展分组朗读课文及快速背诵课文活动(逐词排句、看图猜章节),转用现代作品创作辅助教学手段(结合所学内容及课文知识点,为前往小石潭考察做好准备活动,设计一段导游词或广告语),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共同创作”的教学氛围,积极带动学生融合教学内容,具备快速便捷、高效拓展的教学特点,值得引荐于实践教学。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与教学辅助手段、学生实际情况、教育大纲要求等因素具有直接联系,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便利特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便于实现课堂教学设置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媛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学周刊,2015,05:62.

小石潭记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84-01

新课程理念改革的焦点,强调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这种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引导者,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教师教的过程是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是体现在学生学的效果上。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用智慧培育智慧。那么,如何围绕“以生为本”展开教学,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呢?

下面就本人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1.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与探索的过程中,迸发想象的火花,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并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林莘老师“场景描写”作文教学这堂课上,林老师上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写得有板有眼,甚至把习作当作是一种享受,连听课者也为之着迷,为她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这堂课,林莘老师先从学生熟悉的“李宁飞天点燃奥运圣火”的录像片段入手,创设有针对性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维,进入新的学习内容。从学生对“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的回答中概括出场景描述中的三要素“点、面、景”。再撷取“西班牙夺冠”、“泼水节”和“闹元宵”等熟悉的画面和学生共同体验“一沙一世界”细微之处,“捕捉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中透露出的重要信息。”帮学生分析其场景描写的写作方法,从而达到 “以文带法”、“以文悟法”的效果。最后,通过“我是木头人”这一游戏中设置的“场外主持”和“超级木头人”的角色扮演,在“动态”的过程中活学活用掌握到的场景写作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轻松和谐飞氛围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自己亲身经历,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加深了学生理解与掌握,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乏味的教学一下子生动起来,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2.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设计弹性化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任何一位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都务必要做好两项最基本的工作:教案设计(备课)和组织好教学活动(上课)。从一定意义上讲,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因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应做好“教学设计”,尤其是“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这一常规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中,按照常规,一般是结尾凄清之景衬托孤寂落寞之情,但我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可能会陶醉于柳宗元笔下祖国的奇山异水之景中,课堂气氛可能愉快融洽,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罗列了我国历史上大量山水游记的写作初衷,介绍了很多文人墨客的人生历程,这样才能顺利地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事实证明,我的弹性设计是合理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对古代山水游记类的小品文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说明,传统的教学设计,教师虽然非常认真、一丝不苟深挖教材、备教材,却忽视学生的学,把学生搁在一边,自始至终地执行自己既定的教案。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强调学生情感与心理需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课堂的学生活动主体,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此,进入新课程的今天,随着课堂教学的新变革,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应理所当然的进入我们的课堂。

3.正确的实施评价

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是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价值体现在学生身上,所以学生是教学价值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确定评价标准的依据。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集中于学生对教师传授知识的接受数量,掌握的精确程度等方面,很大程度上没有真正从学生的需要确定,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有效的学——往往被教学评价“遗忘”,这样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但是从新课程的视角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尤其是学生,只有这样教学相长才能真正成为可能。评价语文课堂教学,即要看教师是否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要完成后一点,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学会鼓励和赞美,讲究激发和引导艺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

小石潭记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体差异; 差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17-002

美国学者汤姆林森在其《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一书中指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个体差异客观存在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的学生,其智力基础、思维特点、志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不尽相同,学生的差异也就客观存在。

1.教师不自觉地默许了分化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认为,个体差异总是存在的,这是无法避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差异,使班级学生分化进一步拉大。

2.备课时重知识轻学情。不少教师注重教材分析,注重教案设计,却很少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实际知识储备的差异,很少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长此以往,学生差异现象也会更加明显。

3.课堂难以兼顾全体学生。面对同样的学习要求,不同学生的达成情况显然无法一致,教师确实难以兼顾。教师带着既定任务进课堂,有时为赶进度就无法兼顾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二、提倡差异教学的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面对个体差异,如何使每个学生都有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差异教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才是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差异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知识和能力,为他们安排灵活的基础教学,为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学生为中心或者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差异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潜能。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意味着将学生个体间差异扯平,使他们齐头并进,而是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式,促进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差异教学从关注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出发,教师采用差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和谐、宽容、平等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发出来,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差异教学能真正实现教育平等性。差异教学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差异教学从学生个性的差异出发,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学习潜力,平等地对待学生,允许他们异步学习,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等都达到较高水平;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

三、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1.课前预设体现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差异要从备课中体现出来,老师要有更多心思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问题设置,设计的练习要有梯度,作业要有选择。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A、B、C等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如诗歌类教学朗读的差异目标:A级目标:能正确、通顺,吐字清楚,声音响亮地朗读课文;B级目标:能流利、字正腔圆,有感情地朗读;C级目标:能抑扬顿挫,深情并茂地朗读。

这样的差异目标,层次分明,又紧密联系,前一目标是后一目标的基础,对各层次的学生起到了定位、导向、激励的作用。

2.课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2.1课堂提问关注个体差异。老师要依据层次,巧妙地设计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要求的问题,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语文教学中句子理解分三步走:“写什么”――“怎样写”――“怎么样”,可以分别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如《绿》一文中的“她松松的皱缬着,像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设问:A.这个句子写出了绿怎样的特点?B.作者是如何写出绿的特点的?C.请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A为基础题,B为理解题,C为赏析题。课堂提问关注全体,既照顾了学困生,让他们敢于开口,体验成功的喜悦;又关注了中等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更是给优等生展示的平台,使他们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2.2思维构建关注个体差异。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告诉我们,要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并根据学生所拥有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导学生向着潜在的、更高的水平发展。

学生的思维存在个体差异。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构建爬坡型思维平台。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设计了A、B、C爬坡训练题。

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历来被认为是写月的高度传神之笔,说说你的阅读体会。

A根据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的思维水平,从修辞角度对优美语句作赏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积水空明来比喻皎洁的月光,用藻荇交横来比喻美丽的竹柏的倒影。这句话描绘出月如积水,树影婆娑的美景。)

B从已学的《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的知识中,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动静结合:前半句是静态的,写月色静如水,后半句是动态的,写树影婆娑;正侧结合:前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正面的描绘,正面描绘皎洁的月色,后半句通过竹柏倒影侧面烘托月色皎洁。)

C“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皎洁的月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创设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反映了作者胸无杂念之心。表现了作者被贬谪后的豁达乐观,随缘自适的情怀。)

这样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进步,都尝到成功的喜悦,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显著提高了。

2.3课堂评价关注个体差异。课堂评价这是对学生最直接的鼓励,教师评价也应关注个体差异。对优等生用“回答得非常全面”,“真不错”,对学困生用“非常好,如果能再大声一点就更棒了”,对全体学生“看来在这一点上你们掌握了,老师非常欣慰”。

3.课外辅导关注个体差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阵地,课后关注个体差异,尤其对学困生的关注,极为重要。在实施过程中应因人而异。

3.1谈心类。有些学生成为学困生是因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而缺乏自信,对这类学生谈心比逼他做作业更有成效。目前来看,语文学科更重情商培养,只要有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引导,学习成绩一定能提高。小胡很内向,坐在最后一排,上课几乎不抬头,作业几乎不做。我到班主任那儿了解,告诉我这是个没药可救的学生,只要上课不妨碍其他同学,随他去吧。经过家访,我了解他是一个重组家庭的孩子,在家几乎不说话,小时候成绩还行,自从经历家庭的变化后,整个人都变了。我判断他是自暴自弃型的。于是,我找机会和他聊天,和他谈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希思、电影导演山姆・门德斯、英国歌唱家埃尔顿・约翰、电影演员史泰隆、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告诉他这些人有共同点,都出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和他讨论《士兵突击》,跟他讲“4.3克差距”的故事……告诉他什么是积极向上的人生。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在课上昂起了头,在他迷茫的眼神中看到了希望的亮光。

3.2面授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吸收、消化能力存在差异,对反应慢,上课容易走神,成绩落后,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有必要进行面授。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对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到书本上确认,做好笔记等复习资料,指导基础题的解读回答技巧。

3.3“鞭策”类。对于学习目的性不明,成绩波动较大的同学,采取“鞭策”,“敲木鱼”手段,制定阶段性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寻求不同的竞争对手,不仅让他们时刻有危机感,同时能感受到通过努力、竞争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和老师一起确定自己的目标,老师向学生提供相当于或高于自己已有水平的评定等级,指导学生完成自己所选择的目标。

4.日常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评价不是甄别良莠的筛,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泵。因此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应不一样。

评价时,当学困生和优等生答案相似时,对学困生应充分肯定,对优等生则应提出期待和希望;同一次作业,对优生,批改评定实事求是,对学困生,即使有少许差错,订正后也可以破格评“优”,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能给不同的个体以指导和激励,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在批改作业中,我喜欢对一些学生写上简短的个性化评语,比如对做得好,或有进步的学生,我会写“有才啊”,“可以啊”,“在登高了”;对做题马虎,错误较多的学生,我会写“你的作业让我沮丧”,对少写作业的学生,我会写“你的作业产量可以再翻三番”等。

差异是必然的,差异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差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超越自我,挑战自我,促进自我。重视学生学习中的差异,是语文学科教育克服表面化和一般化的有效途径。照顾学生学习中的差异,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一个积极、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差异教学可以把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