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第1篇

教法展示

1.宣布训练重点①理清全文的层次,重点了解古今语汇的演变;②用本文阐述的道理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2.整体感知布置学生速读全文,概括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即完成练习一。

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教师可作如下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以《邹忌讽齐正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第二部分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种种不同,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第三部分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了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3.点击“重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尽量用“原文”回答练。教师在讲析“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分类、比较、举例、引用等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4.心领神会在梳理课文内容特别是研究课文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自我感悟,达成以下共识:①古今语汇变化较大,阅读古文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非今。②社会上出现的已经约定俗成的新的语汇和新的表达方法,要认真掌握和使用。③语言的演变具有阶段性、规律性,因而有些词义、有些说法、有些句式要区别对待。④学习语言是一辈子的事,要下真功夫才能学好。

5.迁移训练围绕练习三,先由教师提供一些实例给学生分析;再分小组编辑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要求从不同角度展示语言在演变这一现象。

示例(注意加横线的词语):

①语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i,今读shuai)。(贺知章《回乡偶书》)

②语汇——小大之狱(诉讼案件;今多指监狱、官司或罪案),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语法——不吾知(即“不知吾”,宾语前置;今很少有这种用法)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④现代汉语中保存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a.疑惑是载着黄昏,沿途散下它阴暗的影子,遂(于是;今很少单用)又自近至远地消失了。(何其芳《黄昏》)b.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名词直接作状语,一天一天的意思;现代汉语里名词不直接作状语)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鲁迅《灯下漫笔》)

⑤社会上出现的新词语——作秀(意思是炫耀,做作,故弄玄虚,含着诙谐调侃的味道,带有轻微讽刺的倾向)、酷(形容一切有个性、有特点、与众不同的事和物)。

教案点评

《语言的演咬》尽管属于节选,但它的篇幅较长,涉及的知识点也多,适宜长文短教。即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总要求确定该文的训练重点,力争在两课时内攻其“重点”,不及其余。

(设计B)

教法展示

1.用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导语:常听说,高考卷中出现的似曾相识的作文,被评卷教师说成是由考生“克隆”出来的;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也往往被人们戏称为是如何如何“克隆”的。由此可见,“克隆”这个新词已不单指无性繁殖了,它的使用范围在扩大,它的涵义在发生变化。对于这种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如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却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2.由《邹忌讽齐王纳谏》引文切入要求学生齐读或背诵引文之后,阅读分析文字,并作标记、思考、归纳,总体上了解语言演变的概貌。

3.引导学生完成统所设计的结构提纲可以逐段朗读,逐空填写,适当补充和解释古汉语中的类似的语言现象。

4.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大致了解语法和语音的变化情况。

5.比较阅读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将《语言的演变》和《语言与文学》作一比较,列出发言提纲,谈谈两文的异同。通过比较阅读,希望一石三鸟:加深对两文的理解,培养鉴赏能力,训练口头表达。如果课业负担不重,可以让学生课外将“发言提纲”整理成文。

教案点评

《语言与文学》和《语言的演变》,共同的话题是“语言学”,且都是从语言的三个要素——语音、语(词)汇和语法——切入的。有所不同的是,前者侧重论证“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后者着重阐述“语言的演变”。基于此,教学时既要注意两者的共性,又要突出它们的不同,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C)

教法展示

1.一读课文,弄清“大小分类”,完成练。朗读时要求全面仔细,逐字逐句。

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从总体上举例说明古今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并分“三种情形”进行说明。第二、三部分把语言的演变分为三大类:语汇、语法和语音。大类之中分小类,如将语汇的消长分为旧词消失、新词出现、外来词渗透等,将古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缩小、扩大、转移、弱化等,将事物名称的改变分为词语替换和忌讳引起词语的变化等。:

2.二读课文,了解三种举例类型。重点朗读课文一、三部分,以默读为主。

小结:课文中出现了三种举例类型:一是假设举例,如第一部分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说什么。二是典型举例,如为说明古今汉语差别大而举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三是列举举例,如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有很大变化时,就列举了“江、潘、泣、提、通、路、庞、移、谅、悔”等例字。

3.三读课文,领悟比较和引用说明方法的妙处。为节省时间,可单以第二部分为例进行朗读,渐渐领悟。

小结:没有古与今的比较,就无法说明语言在不断变化;不引用文献资料,就只好空对空地发一番议论而已。课文很好地运用了这两种方法,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4.课外完成练习三,方法参见设计A。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第2篇

为让最优秀的人当老师,培养一批批优秀教师,从2007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施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于师范生而言,要想由一名优秀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称职的教师,教育实习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初步完成自己的职业定位、人生定位,并以此为起点,正式迈向未来教育家之路。本栏目将密切关注他们迈出的第一个步伐,记载他们初为人师的思想点滴,以供后来者镜鉴。

从九月份起,我开始了三个月的实习生涯。作为一名实习生,面对着诸多挑战,我感觉到自己在备课、听课方面,在学习在职教师们的优秀专业知识方面,在从教心态等方面都有挺多问题。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有点儿如履薄冰的感觉。荣幸的是,从实习以来,我一直得到田力老师的帮助。田力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语文特级教师,执教高二(九)班。无论我请教的是有关课内的还是课外的问题,田老师每次都耐心地为我解答。于是,在这些日子里,我在教学设计、教师职业发展、课堂讨论、评课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收获。

实习中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教学设计。我的第一节课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由于较为担心课堂气氛冷淡,在课程中我特意加入了较多的“题外话”和师生互动的内容。课堂氛围确实变得活跃了,但是我感到授课质量并不高。课后,我特意向田力老师请教。田老师告诉我“教案是在心中,而不是在纸上”。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一般而言,新教师会放很多精力去写教案,这虽然非常有必要,但是我们还要树立一个观念,即教案只是一个备忘录,真正的讲课需要吃透教案,把教案融入心中。

田老师的课堂重视课堂的生成性和情境性。一个良好互动的生成条件,是需要教师细心去观察和把握的。学生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如何利用,如何抓住转瞬即逝的课堂精彩机遇等,这些都需要慎重地考虑和把握。当学生们对一个课堂内容产生想法,在台下开始小声议论的时候,讨论的条件可能会产生。这时如果教师能抓住机遇并适当引导,就会使议论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为课程服务的讨论。当一个讨论不具备条件的时候,比如提出那些“为了互动而互动”的问题,学生们的思维实际上是没有敞开的。在一次交谈里,田力老师也曾对我说,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不仅是新教师,老教师也会在课堂上出现互动失当的问题。我听了许多节课之后,发觉田老师有一个习惯,他一般不点名请学生回答问题,都是“泛型提问”,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就算没有人举手回答,但是因为学生在思考,提问的目的已经达到。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晦涩艰深,学生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们会因为觉得问题过于“幼稚”而倦于回答。与其让学生在迷茫中或者不屑一顾中上课,还不如不问或者不点名问。当我把这些心得向田老师反馈的时候,田老师颔首笑着说,确实如此,不过这只是一种方式而已,还有其他合适的方式,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法。

这些日子,我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评课。实习以来,我慢慢对评课的方式、思想有了一些浅浅的体会。而经过田老师的点拨,我更加领悟到教学评价的深层内涵。评课,实际上是去评价授课教师对一个课程的整体认识,通过听评课,授课教师和评课教师都将得到提升。田老师说,和一些老师们不同,如果他去听一节课,他对教师在课堂讲了什么、板书之类的东西评价字数很少,而更多是对怎么上好一门课的深层问题进行挖掘,并且还会思考并指出“我自己来上的话会怎么上”。我细心琢磨田老师的话,我想田老师要引导我理解的是这样一点:在听评课上,当一个教师出现问题,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捕捉问题,善于越过那些“鸡毛蒜皮”的问题,寻找出深层次的问题,并动脑思考这些问题从哪里来,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如果自己来上会怎样上,如何标本兼治地完善一节课。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在行动上就要谦恭、勤勉、执著。这一点,在了解了田老师年轻时候的一些经历之后,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田老师从教以来一直跟着李强运老师(已退休的另一位语文特级教师)。那时候,他每天自觉地拎着一张板凳到李老师课上听课,坚持了好几年。那时候,没有什么严格的听评课制度,就是凭着一颗自觉的心。回忆起这份经历,田老师说,就是那几年对他以后的发展帮助太大了,从授课技巧到“语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他都从那时候真正开始思索。我想,作为实习生,我们更要多去听课,多去评课,不仅要听老教师的课,还要听年轻教师的课;不仅要听本学科的课,还要听一听其他学科的课。听课、评课,能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敞开课堂的大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克服教师职业发展的惯性误区,使教师尽快地成长。田老师的经历在无言中告诉我们:一张板凳,一支笔,一个本子,再加一个好使的脑瓜子,将决定一名年轻教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