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观摩交流材料

观摩交流材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观摩交流材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观摩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效的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和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现就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注内涵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1.加强学习,为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我园继续以业务学习为手段,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为提升教师对《纲要》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认识。4月份我们

组织教师学习了《纲要》,并进行《纲要》理论知识考核,使《纲要》中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到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为了

让老师们了解“什么是说课”、“说课有什么意义”、“如何说课”,6月份,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如何说课》,通过学

习,让老师们认识到说课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进行课前的说课,为下阶段的青年教师说课赛课比赛作准备。我们还组织教师

学习了“如何写计划、总结”、“绘本阅读”及观摩绘本阅读的优秀课例等,通过丰富的学习交流,转变教师的观念及教

学行为,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2.观摩学习,开阔教师视野。

专家引领:为确实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中,2010年3

月,我园全体教师参加了由小榄镇教办举办的教育科研专题讲座,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李姝静老师为我们作了题为《乐于

教学善于思考》的讲座。李老师围绕“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明确研究的问题?”“如何对课题进行分解?”“怎样

开展研究?”等方面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她还结合实践工作提出了许多引人思辨的问题:“研究问题从

哪里来、问题如何转化为课题、教师怎样寻找自身的专业成长点?”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让老师们深切地感受到:教育

科研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它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

为了提升教师们的论文写作水平,2010年5月,我园与明德、菊幼三所姐妹园邀请中山市进修学校李姝静老师为大家作论文

讲座。李老师采用了讨论和互动的方式,通过分析不同论文的优点和缺点,让大家在自主思考中和学习中认识了撰写论文

的形式、选题、结构以及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帮大家理清了写论文的思路,为我们如何提炼工作经验、提升理论 jsgzzj/

水平指明了方向。老师们在专家引领下提高了理论和实践水平,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外出学习:为了及时吸取新的幼教信息,我们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类省、市、镇等不同层面的岗位培训,本学期教师外出

学习达到73人次。3月,邓老师参加了“广东省学前教育协会十一五课题结题研讨会”;黄老师、梁老师参加了“上海市幼

教名师精品课例展示活动”,领略了上海名师的教学风采;温主任到中山市机关一幼进行了业务跟班学习。5月份,分批

组织教师参加了中山市幼儿园第一教研互助片落实《纲要》课例交流活动。6月份,劳老师、陈老师等6位老师到东莞参加

了“幼儿园创新音乐教育教学交流会”,部分教师参加了“全市幼儿科学教育及教学观摩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实践

,以点带面促使全体教师共同进步。

二、扎实教研活动,提升园本教研实效。

1.开展《互动分享阅读》教学研讨活动。

三月份,我园小小班、小班级组开展了《互动分享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北京天之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李富强老师到我

园作现场指导,小班级组以《儿童节》为读本,开展一课多教的研究。观摩活动后,李富强老师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度交流

,教师们把自己在组织活动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专家也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解答。通过多次

的观摩与交流,老师们在对读本的分析、提问的技巧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开展各领域教学研讨活动。

五大领域的教学研讨活动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教师总结新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分组研讨。各领域教研组围绕某一教学领域开展研讨,各组老师运用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从教学方

法、教学设计、教学指导及操作材料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在互动、互助中分享经验,在试教、研讨的过程中打造

出本组的优秀课例。第二阶段是教学活动展示。语言组、科学组、体育组、美术组、音乐组各推出一节课例在全园进行展

示,最后,经过大家的评分,一致推选科学组由梁艳芳老师执教的课例《认识茶》参加我镇的教研课例评选。

3.以活动为载体,锤炼教师技能。

教师自制教玩具比赛:2010年5月,我园参加了“小榄镇教师自制教玩具比赛”,我园以级组为单位各设计一件教玩具作品

参加镇的比赛,各级组老师们各出奇谋,从教玩具的“安全性、形象性、新颖性、实用性、耐用性、多功能性、可推广性

”出发,将智慧融入到精美的作品中,最后中班级组的作品《缤纷闹的海滩》、小班级组的作品《热闹的马路》获得小榄

镇教师自制教玩具比赛一等奖,小小班级组的作品《交响小乐坊》、大班级组的作品《多功能洒水车》获得小榄镇教师自

制教玩具比赛二等奖。

说课赛课比赛:为进一步落实和贯彻新《纲要》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独立备课及执教能力,为教师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互相学习、成长搭建一个学习与展示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的成长。6月份,我园组织了青年教师说课赛课比赛,11

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比赛,在比赛中,老师们围绕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进行了详细

的说明。最后评选出说课比赛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在说课比赛胜出的3名老师参加了赛课比赛,经过大家

的认真评选,孔老师的绘本《月亮的味道》获得一等奖,劳老师的语言活动《小花籽找快乐》获得二等奖,邓老师的仿编

诗歌《动物的伞》获得三等奖。

三、加强一日生活常规管理,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1、本学期,我园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把各项工作细化到月考核中,使各项规范的执行过程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要求。我园

还对教师们制订的各类计划及时审阅,发现优点,同时提出存在问题,要求教师们及时改进,提高制订计划的能力。

2、进一步加大一日活动质量的管理力度。

行政人员能深入班级,实地了解情况,对班级环境创设、材料的投放、生活照顾、教师与幼儿的行为规范和计划的执行等

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通过不定期的推门听课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优化

一日活动的质量。

3、开展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交流活动

为了有效发挥主题环境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师在主题课程实施中创设和运用环境的能力,我园举行了“班级主题环境创

设交流”活动。活动中,本着发现同伴亮点促进自身提高的原则,老师们认真倾听每班教师讲解主题的由来,活动的进程

,内容的生成、幼儿在活动中的感知、体验与创造,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等等。老师们生动形象的讲述,直观的ppt课件,

呈现了她们为幼儿创设的真实、丰富又多元的环境,充分体现了她们在主题教学中的细致、认真,在环境创设中的创新、

用心。通过交流,老师们在广泛吸纳经验的同时,对如何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孩子真正成为

环境的主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四、加强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研,提高科研意识。

1、省级课题《以园本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在课题的实施阶段,我园根据本园教师的实际需求,以多种途径、不同形式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紧密结合本园教师的教学

实际,以专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杠杆,坚持因园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切实提高园本教研的实效性。通过一学期的

实践研究,使老师们的眼界和教育视野更加开阔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也得到提高,以园为本的

教研正在“润物细无声”地有效促进我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2、参与小榄镇幼教中心组市级课题《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指导研究》的研究工作。本学期,我园协助课题组完成了《小

榄镇幼儿园新教师手册》第一部分“保教工作”中的“一日活动的组织”的各环节的研究,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并收集有关的案例进行分析、整理,丰富了《小榄镇幼儿园新教师手册》的内容。

3、完成市级课题《探索有效的园本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申报工作。

五、加强园际间的互动交流。

1、业务跟班学习。

4月份,温主任到中山市机关一幼进行了业务跟班学习,了解业务园长每天的工作程序,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安排,以

及怎样组织业务学习等,并针对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与机关一幼的梁园长和级组长进行了交流。

2、中山市幼儿园第一教研互助片落实《纲要》课例交流活动。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纲要》精神,2010年5月,我园部分老师参加了中山市第一教研片组织的教研活动。为期一天半的教

研活动包括了现场听课、评课、理论学习、论坛等内容,老师们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中加深了对《纲要》的理解

,并在这个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孙老师在评课活动中作了发言;邓老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让区域材料更具吸引力

——谈谈区域材料的操作性和启发性》的报告。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增强了各镇区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也为教师们的专业

成长提供了舞台。

3、小榄镇幼儿园教师自制教玩具作品交流展览活动。

5月份,教办在明德幼儿园举办了小榄镇幼儿教师自制教玩具展览,我园组织了正班主任参观了展览。这些作品题材包括音

乐类、益智类、科学类、语言类、运动类和其他类等,有的设计新颖、有的手工精细、有的变废为宝,既符合孩子的年龄

特点,又体现了作品的美观性、操作性和多功能性。为老师们制作教玩具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迪。

4、中山市第一教研互助片区域材料观摩研讨活动。

6月份,中山市幼儿园第一教研互助片区域材料观摩研讨活动在古镇镇冈东幼儿园举行,我园的骨干教师参加了学习。观摩

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区域材料及班级环境创设、分区活动课例展示、班级环境创设经验介绍及区域材料创设交流。温主任在

会上为我镇被选送上市参赛的9件自制教玩具作了题为《心灵创新意,手巧展精品》的介绍。通过这次观摩和研讨,老师们

对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掌握了科学的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区域活动的质量。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践、研讨,我园的教研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幼儿在

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发展。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园本教研工作中我们还存在教研深度、高度有待提高、教研管理的

思路和方法需要不断的创新、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此为起点,向着

观摩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教师科研 实施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93-01

在职业教育中,很多职业教育教师在经过教育思想变革思考以及对素质教育认识学习后,都能够明确地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在实践中,一线教师也都支持教育改革,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去。职业教育教师多数缺乏必要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是事实,这同时也是阻碍教学改革的一个因素。很多教师完全沉浸于教材,不做任何独立的思考,教案多年不变,更不愿参与教学上的思路革新,只是教材的转播者。这样的老师只能培养出没有思考能力,目光短浅,对生活缺乏想象的学生,更不会有什么创造力了。

那么,面对教学与科研,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应该怎样实现科研任务呢?要巧妙地利用一线教师的有力条件开展科研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应用模式,学会因地制宜有效地利用已知条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科研,善于提高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得到如下这些经验。

一、交流碰撞

在教学之余,教师不应该固步自封,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敬重,总是觉得分内之事做完就不用再思考其他了,认为自己已经忠实于教材,忠实于大纲,该做的了都做了,对于教学的改进一无所知,也不愿意有所知。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是非常要紧的,相互学习、相互启迪,定期进行研讨,彼此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交流中,我们会发现新的问题,同时,也会有新的观念出现,很有可能这种新的观念会被科学化,进而成为自己独到的建树。在碰撞交流的同时,要约请专家虚心请教,不断进行反思,一旦面对课题,必须强调主动参与以及协作。在时间上也要有规划性,定期交流,定期研讨,每次交流要有所记录,学会总结,才会有所进益。

二、教学观摩

一旦确立了课题,必须在科研的同时参考其他资料,同时小组成员要互相听课,兼听其他教师的课业内容,这一过程就是针对科研进行的观摩。这样的课堂观摩如同理科进行试验一样,反复深入课堂进行实践,要与学生进行交流,要和授课老师进行教案交流。观摩不是几次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反复走进课堂,同时,更不能只去一个教师的课堂,更不能回避临近学科课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完整的教学观摩。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观摩一定要有问题的针对性,要明确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在观摩前要明晰,观摩之后要有总结,和学生谈话要有总结记录,作为文献进行保留。

三、群力攻关

要实现科研课题的良好进行,首先要建立科研小组,而且分工要明确。因为一个课题必然要产生一些子课题,一个子课题就是一个独立的课题,每个子课题都是总课题的重要环节,所以质量必须有所保证,要有一个科学的程序。首先,题目明确,寻找数据和相关的材料,承担子课题的成员要访问相关的专家,进行探讨求教,同时,对于那些没有参与课题的相关学科的教学人员也不要排斥在外,更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无论资格老少,都要虚心听取意见,往往是更重要的意见是来自普通群众,所以,一个课题的完美实现目标必须群策群力。

四、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要让每个科研教师开阔视野。可能有些教师还不会进行查找资料,或者如何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少有科研经验,不清楚如何确立科研课题,或者把握不好方向。要首先确定报告的内容,对于报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听取,针对问题要拿出有可行性的方法,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纰漏,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的假设。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更有利于科研课题研究的良性发展。报告要定期举办,科研小组成员要把自己的最新认识用报告的形式通报大家。报告往往只针对一个科研中的一个问题进行阐释,每个科研教师都定期做成报告,和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

五、重视实践

观摩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八月份

教研员交流指导开学准备工作:(康乐—责任区)

九月份

1、教研员常规交流指导工作:(康乐—责任区)

卫生保健、安全管理、一日活动合理安排工作等交流指导。

2、园际片区集体教研:(责任区—康乐)

①环境交流:班级环境、区域创设观摩。

②集体教研:主题环境与区域的关系     (19日)

十月份

1、常规工作指导:(康乐—责任区)

集体活动与游戏活动的组织

2、园际片区集体教研:(责任区—康乐)

①集体活动:户外游戏 同课异构

②集体教研:户外游戏的开发与组织       (24日)

十一月份:

1、常规工作指导:(康乐—责任区)

区域游戏活动

2、集体教研:(责任区—康乐)

①区域活动观摩       

②集体教研:区域游戏活动创设与材料投放 (21日)              

十二月份

1、 教师培训、集体经验交流:

园际优秀教师经验交流学习

2、教研总结、整理资料归档。

观摩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亨利·福【美】

的确,经验包涵着珍贵的学问,许多知识才智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对于教师而言,丰富而优良的教育经验可以指导他们快速有效的解决教育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教育经验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和效率。然而,许多教育经验的获得过程犹如暗夜行舟,在一次次的触礁后才探出一条最佳航线。如何有效的共享教师们己获得的直接经验,将摸索直接经验的迢迢路程缩短为消化吸收间接经验的快速直通道是教研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就目前的教研工作来看,幼儿园教师要达到经验共享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研活动中留给教师交流经验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尽管根据调查结果,目前80%以上的幼儿园都已经建立了园内教研制度,然而一方面在幼儿园工作任务繁多的情况下,园内教研工作被“挤掉”的现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即使实施了的教研活动都大多是组织教师学文件、学理论,很少落到教师的工作实处;并且在方式上通常都是集中学习。?教研内容流于形式,活动方法单一。试想连交流的机会都没有提供,如何谈得上“经验共享”?如何谈得上通过经验共享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二、保守意识作祟,使教师们提供的经验大打折扣

班级之间,特别是平行班之间组织教研活动时,教师们都会有意识的“留一手”,不愿意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公之于众”,?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由于教育质量的竞争,使教师们害怕别人借鉴经验之后超越自己现有的水平,让自己处于落后的地位。所以在组织活动时常常沉默不语或以一些缺乏价值的教育方法来搪塞充数。这样容易造成部分教师“闭门造车”,缺乏相互的信息沟通。

三、消化吸收别人的经验对某些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每个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同,教师的能力也有差异,同样的方法也许并不一定适用于不同的教师或班级,或多或少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在经验的借鉴上,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一旦“走样”就会浪费现有的经验资源。

那么经验的共享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实现呢?

四、前提条件

(1)师的教育观念。在一个观念相对统一的群体当中,沟通会变得更加容易,对别人的经验更易产生认同感,使思维的碰撞和融合成为可能。例如,教师们在讨论活动中提到:以往在组织美工活动的过程当中总是为幼儿考虑得特别周到,各类操作材料都一一递到幼儿手中,这种过度的照顾虽然减少了幼儿操作上的麻烦,但是忽视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有的老师提到可以在活动区内为幼儿投放一些必要的材料,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教师们纷纷表示赞同,这一方法现已得到普遍的运用。

(2)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在进行某一个专题研究之前,有针对性的充实相关的理论可以使教师对这一专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意义和规律有深入的了解。理论可以有效的指导教师的实践工作,避免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站在理论的高度,教师们的视野会更加开阔,解决问题也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在方法经验的总结过程中可以有机的结合相关理论,使经验不仅仅局限于经验本身,而是有更高的适用性和普遍性。

(3)规范教研制度,为分享经验提供时间保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制订详细的教研制度。首先确定教研活动的时间,原则上是每两周一次年级组活动,每月一次全园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按时参加。其次对每次教研活动的质量提出要求,通过保教主任与教研组长的共同研讨,精心设计活动方式,争取每次的教研活动都有议题、有讨论,能为教师创造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的机会。

五、构筑横向及纵向立体交错的分享网络

1.年级内部进行的分享活动

年级组内因为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和发展水平接近,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类似,一个好的方法或思路容易激发大家的共鸣。因此在年级内部交流的经验运用的机率高,实施效果比较明显。

2.年级之间进行的分享活动

不同年级之间有时也有相同的探讨话题。如在我们开展的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中,小班和托班幼儿同样涉及到倾听能力的培养工作。托班教师在设计听音游戏时觉得有难度,我们就组织托班教师观摩小班的听音游戏活动。观摩后再进行讨论,谈谈自己设计活动时存在哪些误区、在观摩活动后受到些什么启发?请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游戏。观摩活动后托班组织的听音游戏不论在选材上还是在教师的组织活动的水平上都有显著提高。

3.全园的分享活动

全园的活动主要包括各年级组经验的汇总交流及外来的有益经验的学习,每月一次的全园教研活动中,学校会请各年级组长把本月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小结,特别要介绍一下在本年级教师中已推广的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同时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也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每当有教师参与外界的观摩交流活动后,都会请他们将吸收到的信息、理念、方法及心得体会及时的为全园教师传达。

六、经验交流中不可忽视的几个细节

1.营造一个开放的、愉悦的活动氛围

历来的教研活动都以严肃、严谨的氛围展开的,活动中沉闷的气氛和领导以上对下的态度常常让教师们不能充分地表达和创造。为此,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思想。打破惯例,鼓励教师在活动中树立“我有我的观点”的思想,允许他们提出质疑。这样一来,教师们便可以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地发表意见和建议,同时,更以自己的观点能得到认同为乐趣。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

骨干教师是交流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往往代表了全园的主流观点,他们的许多方法经验有着很强的适用性。每次的教研活动我都会在骨干教师中指定一名中心发言人,并针对要交流研究的内容,为中心发言人做事前的支持与指导,帮助中心发言人“抓”到点、“说”到位。

3.挖掘每位教师的闪光点

观摩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教学反思 反思型教师

我国当前进行的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改革和调整。这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增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型教学,以此为途径,提高学校校本教研实效性,有效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一、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

校本教研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

教师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可以为教师理解课程改革,总结得失,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校本教研对新课程创造性实施要求教师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成为反思型教师。其一,在处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反思型教师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与批判。能以开放的姿态看待事物,易于接纳新的思想,不断对教学进行思考。他们既是教育理论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思考者和构建者。其二,在教学决策方面,反思型教师能利用新的根据或信息,思考既定的教学决策。他们既关注教学结果,更关注教学过程,能够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进行积极的反思。其三,在教学方法上,反思型教师关注探究与发展的方法,而不仅仅依赖讲授和练习,能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符合思维规律的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模式。

二、反思型的教师是校本教研助力器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以教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的反思为研究对象。所以校本教研需要的是具有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新型的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具有如下特点。

1.积极性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始终有着积极负责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都能认真的思考,全心全意地执著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创造一种开放、民主、关怀的环境,体现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反思自己的教学目的、行为、结果。

2.关注性

关注是“反思型”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活动别关注教学的目的和结果是否有效达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其次关注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反应,关注课堂气氛并及时调控,加强师生互动并关注个体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以实现教学目标。

3.探究性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智能活动,教师应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通过思考探究变得睿智而成熟。反思型教师要求具备课堂探究的能力,以支持其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教学探究能力主要指收集教学信息的能力、分析教学信息的能力和评价教学信息的能力。这三种探究能力的基本形式,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并成长为反思型教师。探究不囿于既定的教学模式,它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4.批判性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反思型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特征。他们不盲从,不迷信,不跟风,批判那种盲目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练习的教学方法,批判那种死套理论的教条主义做法,能根据具体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当然批判性并非“唱反调”,更不是盲目否定,它是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实践经验和理论修养而作出的专业判断。

5.合作性

反思型教师应该是个善于交流与合作的教师。传统型的教师仅依赖个人的知识与经验,很少与外界发生互动合作。这样,教师之间不能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也很难发挥教师的团体力量共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个人的成长也相当缓慢。反思型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及实践水平是互相增进的。在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时,教师成长的进程就更快,个人教学的价值就更大,个人与团队的作用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以教学反思为依托,开展校本教研

1.理论思考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传统教学依赖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而缺乏理论性,常规教研则重在根据某种教学理论去操作而缺乏批判反思性。校本教研中的教学反思则将理论与实践通过不断检讨和反思有机结合起来。反思型教师既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又是教育教学理论的探究者。教师进行的教学研究依托于实际的教学情境,针对原有的教学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探究,即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2.观摩与讨论相结合

观摩与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观察、切磋和对话来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角而难以发现问题和缺陷,而同事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观摩是有目的地带着问题观看和交流的教学活动,讨论则主要是对观摩内容反思研讨,二者是有机结合的。反思并非“闭门思过”,而是多向交流的开放型的思维和实践活动。观摩与讨论是相互的,参与性的,既可观摩别人的教学,也可以邀请别人观摩自己的教学,并指出不足,提出意见,提供反思的角度、问题及材料。

观摩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一、学习、领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髓

为了使我园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有更深、更透的认识,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学习、领会指南的精髓。如:创建校园网络学习论坛、进行了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论文评比、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教师们认识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并为儿童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拟定了目标和教育建议。这些目标是指导性的参照,犹如名为“发展指南”不是“发展标准”一样,切不可将其作为“标尺”,而要以灵活的方式分析、运用。

《指南》提出,幼儿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又要充分尊重幼儿连续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幼儿园的孩子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性格特征、教育资源的不同,他们的发展也差异明显。他们在不同阶梯、不同起点开始起步。目标应灵活运用于处在不同台阶的孩子身上,应是宽泛的、富有个性特征和具有差异性的。教师只有了解孩子原有的基础,才能在面对众多儿童时,教育目标、教育策略随儿童的差异相应调整,以帮助儿童在原有基础上适度发展及最大化发展。

随着老师们对《指南》的学习与理解,“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大家深刻理解早期教育是奠基性教育,是为儿童做好适应未来准备的教育,是在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基础上的教育。

二、提升素质,在教研的互动中成长

教育部下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吹响了将科学保教进行到底的号角,在全社会掀起了关注学前教育质量的。《指南》在明确对幼儿在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揭示3~6岁儿童学习规律与特点、勾画“高质量课程”图卷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1、注重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我园坚持每两周一次的年段集中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前布置任务,教研活动中鼓励每位教师分析教材,挖掘教材,有困惑之处,互相交流探讨,改变教学策略;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年段教研组以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研讨为重点,通过教师外出观摩后的介绍――备课组的研讨――示范课――评课――交流心得的方式,老师们的整体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2、围绕课题研究开展游戏观摩活动。如:中段各班将班级动漫主题活动与三大游戏有效结合,并在园观摩活动中互听互评。其中,中四班展示了结构游戏“花园宝宝乐园”材料丰富,结构清晰,充满童趣;中二班的表演游戏“森林剧场”从服装、道具、幼儿的语言、动作,都具有较高的水平,体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过程;中一班和中三班的角色游戏“菜市场”“海洋博物馆”以平行班的形式相互交流,两个班的幼儿共同游戏,很好地提高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及语言交流能力。我们还邀请外校的老师前来观摩。曾乙娜老师开展结构游戏“船的世界”,邀请园帮扶结对的思明幼儿园、嘉裕阳光幼儿园的老师来园进行观摩学习。

3、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为教师们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安排教师“走出去”, 积极参加区、园级的各项观摩、讲座活动,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吸取宝贵的经验,开阔思路、回园实践。同时也“请进来”,把教育专家请进园内指导工作。我们先后邀请了教科研专家,如苏文木老师,来园指导,以此快速提高课题研究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逐步提高了教科研能力。

《指南》强调要尊重儿童,“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承认并尊重“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等等。在教研和教学中,这些理念引导我园教师去思考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素质提升重要性。

三、阐释理念,科学引领家庭教育的方向

在本次宣传月的活动中,我们以宣传《指南》为载体,帮助和指导家长学习和理解《指南》,提升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1.走进社区,寻找教育资源。我国的幼儿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即以社会为学校,自然教室的范围,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我们带领孩子游览社区南湖公园里的“梦之岛”动漫乐园,让孩子身临其境体验海洋世界的神秘;参观社区书店,让孩子置身于动漫图书的海洋;参观社区蔬菜种植园,了解了“蔬菜总动员”里不同蔬菜的生长过程。在这些场所里,听着叔叔、阿姨们的详细介绍,孩子们一个个张大了小眼睛,在好奇、兴奋的交流中达到了认知的目的。而这些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社区中的教育资源,使社区资源真正成为了幼儿园有力的合作帮手。

观摩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一、活动主题

聚焦深度学习,决胜课堂革命

二、活动形式

观摩学习、现场研讨、案例剖析、经验分享。

三、活动步骤(三个阶段七个环节)

(一)第一阶段,深入实践。(5-8月,三环节环环相扣)

1.对比学习。结合过去三年特别是2020年校(园)长大讲堂活动,全区校(园)长赴重庆参加对比学习,分组深入重庆学校课堂观摩2-3天。

组织实施:人事股

2.推门调研。实施局领导、股室长(教科所正副所长)、责任督学、教研员、校(园)长“五级”推门听课制度,深入全区各类学校课堂,全面掌握课堂教学(改革)现状,6月底形成调研报告。

组织实施:区教科所

3.总结反思。充分调动和发挥校(园)长课堂革命领路人作用,敦促各校(园)长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提炼形成具有较高质量的“一线”、“一手”经验材料,8月底前完成汇编梳理。

组织实施:人事股

(二)第二阶段,深度研修。(9-10月,两环节反复进行)

4.交流研讨。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各校(园)长以小组、组团(联盟)和等多种形式,交流讨论全区课堂革命存在的问题,分享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

组织实施:区教科所

5.再现研究。随机抽取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几所校(园),临时抽签1-2堂课,相关校(园)长现场观摩,互动点评,深度磨课,讨论碰撞。

组织实施:区教科所

(三)第三阶段,深化提升。(11-12月,两环节持续开展)

6.专题提升。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方式,邀请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全面提升全区校(园)长课堂教学革命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组织实施:人事股

7.专家成长。选派大讲堂活动中涌现出的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研究积极和课堂革命成效显著的校(园)长,参加省内外高水平研修培训,促使其成长为专家型校(园)长。

组织实施:人事股

四、参加人员

局领导,局机关各股室、教科所负责人,全区校(园)长、分管校级干部和教导主任,邀请潼南区、涪城区、理县部分校(园)长参加深度研修、互动点评或业务指导。

五、其他事项

观摩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一、从问题入手,解剖现状

活动区不是新话题,历年来,除结构区、图书区等几个传统的区域在使用外,很多班级的活动区域形同虚设,或成为幼儿学习工具的陈列台或玩具的展示台,幼儿的游戏无法有效开展。因此,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为指引,引领教师一起查找实践中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深层原因。采用园本教研集体研讨的方式,集中大家在一起,通过解读收集到的班级活动区图片,分组讨论,找问题,查原因。

(一)活动区存在的问题

经过各小组认真讨论,发现活动区创设中的主要问题有:

1.空间利用不合理,无法提供孩子操作的台面;

2.材料摆放混乱,材料混搭,影响操作;

3.材料可操作性不强,幼儿玩不起来,不符合幼儿特点。

(二)问题原因

1.教育观念陈旧: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一直重视集体教育活动轻视游戏活动,没有花太多心思去准备。

2.专业能力不够:游戏组织与实施的能力欠缺,尤其对游戏材料的设计感到无助,缺乏理论支撑,没有新意和创意。

3.专业引领缺乏:园本教研没有组织专门的专题培训,对活动区质量的高低没有专业的评价标准。

二、开展循序渐进式的指导

从解决教师观念入手,由教研现场走进活动现场,由共性问题到个性问题,采用循序渐进、从浅入深的指导方式,帮助教师们去解决材料设计和投放、场地优化布局、环境中的艺术环衬等问题,完成从理念到行动的华丽蜕变。

(一)参与式培训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结合《指南》,大胆提出了《区域环境,不说话的老师》的观点,强调了游戏材料本身蕴含的操作价值。

培训中,结合图片和实例,让教师去解读目前投放材料上的操作性。比如:美工区,老师只投放了笔,这算游戏材料吗?娃娃家,仅仅一张床、几个娃娃,孩子能玩起来吗?数学区,几张光碟摆放在那里,暗示孩子什么?面对这样司空见惯的环境,老师们愕然。“如果你是孩子,看到这样的材料,你喜欢去玩吗?”“当看到这一捆小塑料棒,3岁的孩子会怎么玩?4岁的孩子又怎么玩,5岁的孩子呢?”在这样一个个紧逼式的追问中,老师们开始尝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材料。猛然意识到:材料,是孩子游戏的生命。

继而,又提出材料的三种结构,帮助教师专业理解不同结构材料的价值。开放式的非结构、低结构材料,封闭式的高结构材料,现场组织教师结合本班实际,进行材料分析,班级材料中哪些材料多哪些材料少?在自由的氛围中,教师们放开自己的思维,站在3~6岁孩子认知水平上,去解析材料,慢慢对“材料是否会诱发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生活的一切空间都能成为游戏的空间”等问题有了清晰的理解。

培训深入浅出,环环相扣。参与式的专题培训,刷新了每个教师心底的陈旧观念,摒弃了固执己见,用新的眼光去学习和领会《指南》中对活动区游戏的建议和目标,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重新规划,优化空间和材料

针对培训后的要求,各班组长带领团队成员,重新商讨班级活动区规划,用新的理念去布局创设活动区。在空间布置上,老师们有动静分开的区域规划意识,将阅读区、扮演区和表演区安排到寝室,将相对喧闹的演奏区放到了走廊上;在材料设计上,针对5~6岁孩子对事物的探究兴趣和任务意识,大班教师设计了高结构的益智材料;针对3~4岁幼儿喜欢模仿学习的特点,小班老师设计了非结构和低结构材料。考虑幼儿活动时没有操作台,很多老师将桌子利用起来,贴上图片和照片、文字标签等,为每种游戏提供固定的游戏场所。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活动区不再是一个“死区”,它有了生命力。

(三)现场指导,支持协作

我走进了教室,走进每个班的活动现场,发现很多班重视益智区、表演区、阅读区、数学区、美工区材料设计和使用,建构区、生活区、种植区存在被漠视的现象。于是在和班级教师面对面交流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能否在建构区创设“让玩具站起来”“如何拼接成球形”等问题情景;在种植区,能否设计探究实验的问题比如“喝五彩颜料,它们的叶子和根会变色吗?”让孩子学会记录“观察叶子的形态,观察根须的不同”等;在生活区,能否提供练习勺子、筷子,叠毛巾叠衣服等生活能力的游戏训练。这些点拨给予了老师们很好的引导,他们开始尝试着去改变这几个区域材料。

(四)再次培训,解决材料“套餐式”配备和“环衬”艺术性问题

在指导过程中,又发现孩子们在操作使用材料时出现麻烦。“老师,我需要一根小棒。”“老师,我没有纸。”材料的不配套,降低孩子在玩耍中的兴致,导致有些区域无人进入。借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国园长的做法,进行一次“套餐式材料配备”的专题培训。观看视频、图片,然后以灵灵班制作的“钓鱼”为游戏案例,来设计材料的套餐配备。

按照年龄段分组进行设计并交流。最后各组汇总,提出了四个套方案。

套餐一:练习手眼协调――钓鱼,提供的套餐材料有:钓竿、鱼、一个放鱼的小桶或者小盘;

套餐二:练习小肌肉――喂鱼,提供的材料是:制作一个张大嘴巴的动物、许多小鱼、勺子和筷子;

套餐三:数的学习――数鱼,提供的材料有:圆点卡片和装卡片的盘子、一个装鱼的盘子、数字卡片;

套餐四:发展语言――小猫钓鱼,提供材料有:圆盘上摆放简单的背景图、投放故事的卡片(有序列标示的)、文字卡片――猫猫、妈妈、鱼、蝴蝶。一套材料,多种配方,不同玩法,实现功能最大化。

以案例为切入口,引导教师学会设计游戏材料。套餐式的材料配备解放了教师同时又使孩子们在游戏时也更加专注和投入。

三、现场观摩,综合评比

经过反复调整和改变,各班活动区环境进入成熟阶段。为了让老师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认同,幼儿园专门成立了评委组,进行观摩评比。四个教研组长和我一起,分别观摩了10个班的区域游戏,按照材料、空间布局、适宜年龄特点、兴趣度四个标准去评价活动质量,边观摩边交流,评比的过程也变成帮助教师成长的过程。同时拍下很多活动实录,为下一阶段的培训做资料储备。

四、反思感悟

从活动区创设的指导和管理的策略研究中,我有几点感悟:

(一)共同实践的过程,就是共同成长的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孩子,包括我自己,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历练和成长。

(二)管理者的认识深度决定班级教师实践的高度。我对活动区游戏的忽视直接影响教师的认识,把他们局限在管理者的意识里。改变教师首先要改变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