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扫黄打非工作要点

扫黄打非工作要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扫黄打非工作要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扫黄打非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2012年,经济检查执法工作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牢牢把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本职责,以执法办案为中心,以完善工作机制为抓手,以提高执法能力为保障,发挥工商部门执法办案主力军的作用,依法全面履职,优化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为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四个之城”建设做出新贡献。

一、深入开展竞争执法工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严打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按照“双打”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建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将打假工作常态化。县局、各分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分时段设立工作目标,确定工作重点,相机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二是继续加大对批发市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傍名牌”行为的打击力度,抓好源头治理。三是强化案件的延伸查办工作,顺着小案、个案追线索、究源头。今年,县局、各分局要力争抓1-2件案件延伸工作典型。四是加强对工商机关周边的专项检查,防止出现“灯下黑”的问题,维护工商机关形象。五是加大对大型商场和超市销售绿色食品的检查,严厉打击掺假售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侵犯绿色食品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行为。六是加大与名优产品企业联手打假保优的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傍名牌”行为。切实净化市场环境,规范竞争秩序。

(二)开展查处虚假宣传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打虚假、铸诚信”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对社会反响强烈的服装、家具、房产、社会培训、医疗、保健品等领域和行业存在的虚假宣传、虚假标示等违法行为进行整治。

(三)加大对商业贿赂案件查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与政府纠风、公、检、法等部门的合作,加大对社会中介、通信、房地产、担保、图书发行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的查处。抓住国家商务、发改、公安、税务、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的契机,组织开展好对零供关系领域商业贿赂行为查处的专项行动。县局、区分局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件以上,开发区、商城分局力争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上有突破。

(四)严肃查处限制竞争行为。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作,依法查处供气、供水、供电、有线电视、交通运输等行业强制交易、强制服务、差别待遇和附加不合理条件、滥收费用等限制竞争行为;加强商业秘密行政保护力度,查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积极开展格式合同条款专项整治行动。

二、坚持“以防促打”,扎实推进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打击传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打传工作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充分发挥市、县(区)政府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打传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作用。强化打击传销综合治理格局,推动打击和防范传销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扎实开展综合考评工作。保持我市打击传销工作的良好态势。

二是深入开展“皖剑-2012”集中整治行动,确保党的十期间全市社会和谐稳定。保持高压态势,早发现早打击,重点打击“资本运作”式传销、“拉人头”式传销和网络传销,防止传销活动被组织、黑恶团伙、民族分裂势力利用,避免引发。

四是巩固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工作成果,开展创建“无传销校园”和“无传销示范社区(村)”评选活动。启动“无传销县(区)”、“无传销城市”创建活动。

五是继续深入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高校、进车站、进劳务市场”的“五进”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网络等媒介平台开展立体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传销的识别能力。

六是进一步加强对直销企业的监管力度,维护直销市场秩序。重点是直销员招募、培训和考试行为,企业的信息报备披露,服务网点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丰富和强化监管的手段,县局、各分局特别是工商所要加强日常巡查,建立监管档案,实施有效监管;定期召开直销企业座谈会;完善监管工作制度;强化对直销企业案件查办工作和备案报告。

三、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一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按照市“扫黄打非办”的统一部署,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认真建立、落实“扫黄打非”台帐管理制度,按要求及时上报有关数据。

二是继续开展打击“网络共享”网站及设备产品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和“网络共享”网站及设备产品的行为,依法取缔非法网络电视棒。

三是进一步强化协作配合意识,认真做好军服管理、打击走私、禁毒等工作

四、完善执法制度,提高办案质量

一是加大办案监督和指导力度,严格执行大要案报告制度、挂牌督办制度,建立跨地区案件联办机制,树立正确的办案理念,按照“过罚相当”、“惩教结合”的原则实施行政处罚。

二是强化对全市罚没(暂扣)物资的管理工作,加强执法风险防范。强化对大要案件查处的组织、协调和督办,完善案件督查督办工作制度。

三是慎重做好案件移送工作。正确把握政策规定,慎重处理案件移送,稳妥做好行政执法与司法相衔接。

四是进一步强化区域执法办案工作的合作与交流。扩大与周边兄弟单位的联系与交流,建立执法协助与信息互通机制,拓宽办案思路。

扫黄打非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份(《关于实施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12月12日联合,并于19日向社会公开。

《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共涉及农林业、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和化工等14个行业1 12类项目;《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共涉及钢铁、有色金属、黄金、轻工、医药、建材等15个行业96类项目。

《通知》还明确表示,凡列入《限制目录》第一至第十类和《禁止目录》的建设项目或者采用所列工艺技术、装备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凡采用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或者生产明令淘汰产品的建设项目,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不仅再次明确把先前国务院已经叫停的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高尔夫球场项目、赛马场项目等等列入了禁止用地目录,还对目前新出现的一些不合理或群众反应比较激烈的用地行为,进行了严格规定。

如,《通知》把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项目、城市主干道路项目、城市游憩集会广场项目以及大型游乐设施、主题公园(影视城)、仿古城项目、赛车场项目、公墓项目和低密度、大套型住宅项目(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低于1.0、单套住房建筑面积超过144平方米的住宅项目)等等列入了限制目录;还把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新建培训中心项目列入禁止目录,禁止用地。

(摘自2006年12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国有资本将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国企将调至80到100户

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到2008年,长期积累的一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任务基本完成;到2010年,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和重组至80到100户。

向重要行业领域集中

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国有资本的集中,《指导意见》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推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对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要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二是对于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可实行依法转让;三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规范操作,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快国企股份制改革

《指导意见》的政策措施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除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和专门从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公司外,国有大型企业都要逐步改制成为多元股东的公司。积极鼓励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第二,培育优势国有大企业。一要强强联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二要积极推动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相关生产企业重组,促进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三要加快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调整、重组和整合,精简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原则上将管理层次控制在三级以内;四要大力推动不具备优势的一般国有企业并入优势国有大企业,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之间的优化重组,促进企业之间非主业资产合理流动,向主业突出的企业集中。

第三,加大对亏损企业国有资本的调整力度,对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要撤换负有责任的企业负责人;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亏损企业,短期内难以扭亏的,可以向各类投资主体转让,或与其他国有企业重组。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实施依法破产,符合条件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抓紧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

第四,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重点围绕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方向和目标,统筹安排收入和支出,保障和促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自2006年12月12日《中国改革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定“七大要点”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确定了2007年的“七大工作要点”:

首先以重点开展创建平安县(市、区)活动为抓手,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建设。 其次,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着力构建在党委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作用,三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突出排查调处工作重点,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第三是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继续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打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发案上升的势头,增强群众安全感。继续开展“扫黄打非”和禁毒、禁赌、禁等斗争,坚决打击、查禁犯罪和赌博、网络赌博、出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扫除社会丑恶现象。

第四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快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完善出租房屋管理协作机制。严厉打击幕后控制、操纵流浪未成年人乞讨和教唆流浪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推进过渡性安置企业和基地的建设。

第五是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工作。加强治安防范组织网络建设,推进治安防范社会化、职业化。

第六是加强和改进检查考评工作。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

扫黄打非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我局依法行政工作被市政府评为良好等级;2014年,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被省文化厅表彰为“先进集体”,同志荣获省政府新闻出版人物奖,同志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法治建设推进年先进个人,同志荣获市依法行政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荣获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技能大比武组织奖;窗口连续多年被评为年度服务优胜窗口,市场管理科和执法大队卷宗在泰州市和我市组织的案卷评选中,多次获奖。我们的做法是:

一、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普法工作组织领导

面对新形势下法治建设工作新要求,切实把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创建放在推进依法治市、建设平安、法治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认真谋划,健全机制,真抓实干,推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构建普法工作机制。调整充实了局法制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全局法制建设,加强对局“六五”普法工作的督查指导和协调推进。结合实际,精心制定了《市文广新局“六五”普法工作方案》,并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在每月初召开的局办公会上,将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

二是夯实法制机构建设。2014年,成立了局政策法规科,统筹全局依法行政工作,建立健全了法治建设、普法工作、法治创建等一系列考评机制,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发挥好指挥棒作用,从整体上推动法治工作发展。

三是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局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将普法工作目标列入《市文广新局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并及时上报市法制局。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局绩效管理重点工作任务,列入局直单位的中长期工作规划,宣传工作中将法制宣传作为新闻报道的重点。完善普法检查考核制度,年初签订责任书,逐一分解落实责任,严格实施督查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考核挂钩,与本单位奖罚措施挂钩,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二、强化法治理念,全力打造法治部门

在普法实践中,我局以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公务员和文化行政执法队伍为重点,深入开展多形式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成员和公务员普法。成立以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和局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制宣讲小组,深入基层进行普法宣传。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局统一部署学法工作,制定了班子成员学法课程表,将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明确了《宪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行政法律法规等重点学习内容,班子成员全年集中学法不少于12次,累计安排20个学时,学法工作由局政策法规科安排组织。全面推行班子成员述职述廉述法考核工作,通过严格的督察考核,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2011年至2014年,党委中心组组织法制专题学习46次,邀请市法制办主任杨建成开展依法行政专题辅导。有计划地选拔人员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法制培训,组织人员参加全市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由于普法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全局无一起违法违规事件。

二是抓好文化行政执法人员普法。以提高文化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培训。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学习《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效地提高了广大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举办行政执法责任制业务、行政许可听证业务、行政处罚听证业务等专题讲座,严格规范行政许可听证和行政处罚听证的程序和各项法律文书。在每年的网吧管理工作会议上,积极采取专门培训和以会代训等措施,不断加大文化市场、新闻出版、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同时为参会人员解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部门规范网吧经营行为的相关规定和政策。

三是抓好相关领域人员普法。结合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学习《文物保护法》、《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为重点,举办了文物保护法制培训班。结合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学习《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重点,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培训班,全市各乡镇分管负责人和文化站长参加了培训。结合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提档升级,以学习《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为重点,举办了全市文化站长法制培训班。结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以学习《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等为重点,举办了市和乡镇两级行政管理人员法制培训,健全了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中心,组织开展了防范插播有线、无线广播电视信号的演练,落实了技防群防并举措施。结合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以学习《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为重点,分别举办了市级机关和重点企业法制培训,推动市级机关和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工作顺利完成。结合政府财政体制改革和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学习《会计法》、《统计法》、《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为重点,举办了全系统财务、审计人员法制培训。结合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以学习《消防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五个一”活动,确保了全系统全年安全无事故。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组织了新闻工作管理条例考试,推动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工作中把握好法律底线、道德底线、政策底线和格调底线。

三、坚持依法行政,以文化市场整治带动普法

目前我市共有歌舞娱乐场所25家,演出场所4家,电子游艺39家,电影放映3家,网吧69家。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要求,切实推进行政许可制度改革,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优化服务,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普法,提高普法的常态化。

一是在执法中进行普法。文化行政执法人员经常深入网吧、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和营业性演出场所,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给每个场所,宣传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引导业主遵章守纪,合法经营。守法。在专项整治住宅用户擅自使用“小耳朵”的过程中,现场为使用者和群众讲解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相关管理规定,并督促使用者自行拆除,不得再犯。面向出版物经营业主,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系列活动为契机,制作并发放有关宣传资料、法律法规、管理条例,督促其知法、学法、懂法。处理市内四家企业对微软公司侵权问题时,积极向企业宣讲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说明违法行为的认定依据,剖析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推动企业及时停止侵权行为,顺利完成了软件正版化任务。

二是在年审中进行普法。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和《印刷业经营者资格条件暂行规定》的规定,在每年度印刷企业《印刷经营许可证》的年审中,都组织全市印刷企业法人代表法制培训,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以企业、市场、职业、岗位等“四大准入”为基础的新闻出版行业管理体系。

三是在监管与服务发展中进行普法。始终坚持寓监管于广播电视广告经营、发展的服务之中、寓监管于政策的引导之中、寓监管于广告提档升级之中。针对广播电视广告经管人员调整变化大的特点,定期举办法制培训,宣传、解读《广告法》、《广播电视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了经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同时,把学法用法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近两年,我们还聘请专职法律顾问,通过法律诉讼、判决来解决违法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的现象,把学法和用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发挥媒体优势,开展全社会法制宣传教育

为了提高广大市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全民法治程度,结合自身职能,通过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开设专栏、专题、专版和加大文艺宣传等形式,积极发挥好各类媒体和文艺宣传资源在普法教育中的特有优势。

一是全方位宣传,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各媒体单位紧紧围绕建设法治这个主题,加大法治工作典型与成果的宣传,提升法治建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广播电台在《新闻早高峰》与《新闻晚高峰》栏目中开设了“法治”专栏,推出了《张鹏荣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律师王文杰荣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我市召开“六五”普法中期检查考核动员会》等法制主题报道400多篇。多次邀请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的领导参加《行风热线》节目,群众反响较好。《法治在线》、《市民热线》等节目开设了“律师热线”专栏,就市民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释疑解惑。市电视台开设各类法制专栏8个,专题16个,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员联办日播节目《法治中国》,播报司法新闻,提供法律服务和立法信息,与市公安局联办《警方》,以案说法。日报适时开设法治栏目和专版,三年来共刊登有关法治新闻165条,案例分析11期、法治专版21期,有效地配合了我市创建法治先进市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增强法律观念,带头弘扬法治精神,留有一定版面,专门安排记者,对各主管部门的领导实行访谈,为推进法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开展网络宣传,占领网上舆论主阵地。中国·网自2005年11月8日开通以来,专门开通了法治频道,开设了案例实录、公安在线、交巡警之窗、司法在线、法律法规咨询等栏目,每天访问量达1.4万多人次。同时结合“三台一报”的法治宣传工作,在网上开展“法制论坛”节目,每天上网人次达3462次,有效地增强广大网民“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

三是加大法治文艺宣传力度。为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我们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同时,还加大文艺宣传力度,通过文艺演出、电影幻灯等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之成为群众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律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创作了诗剧《城市之光》,情景剧《春风化雨》,鼓书说唱《律师巧计讨欠薪》,小品《雪中情》、《铁窗悔》,说唱表演《面对歹徒的枪口》等作品,并在省、泰州市组织相关活动中获奖。先后送法制电影下乡超100场次,送法律书籍下乡近20000册,送戏下乡近200场。

五、“六五”普法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我局普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普法内容和方式需进一步活化。由于利益的多元化,社会群体对法律需求存在多层次性,死板、晦涩的法律宣传册或宣传单一般情况下难以适合多数群众的需求。普法方式多采取摆摊咨询、知识竞赛、以会代训、开卷考试等方式进行,普法内容比较空洞乏味,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难以调动群众的学法积极性。

二是普法责任需进一步明确。目前,我局党员干部都承担一定的普法任务,但对这些普法任务的规定,基本都是松散式的机关内部文件,制度层面缺乏对普法主体、普法责任的明确规定,导致普法主体责任不清,重点不够突出。

三是普法工作需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由于普法任务缺乏硬性的规定、普法工作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各局直单位之间的普法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有的普法主体缺乏强劲动力,外部也没有太大压力,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区别不大,影响了普法工作的深入推进。

六、对完成“六五”普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设法治更涉及到经济社会事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要建立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把法治建设纳入重要日程,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对法治建设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要求的落实。明确普法主体的责任任务和工作要求,健全完善普法工作和法治创建的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对法治建设任务的督查指导和协调推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