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物作文素材

人物作文素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物作文素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物作文素材范文第1篇

我们都知道“金素材,好作文”的道理。没有鲜活的素材,即使你拥有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靓丽的语言,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尤其在考场为文时,相当一部分考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头脑中储备的精彩素材有限,可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不管怎样搜肠刮肚,就是想不出来;第二,考场时间紧迫,容不得你前思后想、仔细斟酌,一些平庸的或文不对题的素材就这样被匆忙写进了作文;第三,即使想出一些素材来,也是隔年皇历,陈旧老套。缺乏鲜活素材支撑的作文,必定内容空洞、语言苍白、表达单一,自然也得不到高分。而素材的积累,则是一个缓慢、艰辛的渐进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那么,如何解决材料缺乏、时间紧迫的矛盾呢?那就是活用课本素材,关注课本中出现的名人、研究课本中节选的名著、关注课本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积累课本中的名言佳句。

1 积累作文素材,首先可以从关注一个名人开始

欣赏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中外名人如屈原、曹操、李白、杜甫、苏轼、鲁迅、霍金、贝多芬、罗丹等人的诗词、典故一次次在高考作文中出现。这些名人的出现既厚实了作文的文化底蕴,也诗意、雅化了作文的语言,巧妙地提升了作文的档次。

具体说来,在作文素材积累中,我们可以:

①熟悉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

②对其人生经历进行概括总结,掌握其重要经历,特别是著名事迹和散落的轶事;

③熟记并理解他们每个人重要人生阶段的主要作品,重点落实在名篇名句上(有时陌生一点名篇名言效果会更好);

④关注他人对该名人的评价;

⑤试着将积累的这些素材用于不同的作文中,切实掌握作文素材的变通本领,为写好考场作文打好扎实的素材基础。

2 研究名著,也是我们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

名著中那些性格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的命运或富贵或贫贱或隐晦或明显……他们的性格或豪放或直率或内向或含蓄……这些鲜活的人物昭示了中华民族或英勇不屈或勇往直前,或甘洒热血或不畏艰难,昭示了人类奋斗的轨迹和特点……他们是深远时空名著里的人物形象,肉体消逝了,可精神永存,像夜空里的星星一样璀璨,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因此,将这些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写进我们的作文,就能提升作文的思想境界。有他们的融入,我们的精神就饱满;有他们的参与,我们的文字就富于沧桑的厚重感;撷他们的事迹入文,我们就会妙笔生花,激情盎然;缀他们的精神成篇,和他们完成历史的对话和审视,我们会思绪万行,感慨万端。

研究一部名著,关注名著中的文学形象,我们可以这样做:

①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②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③了解主要人物及其生平、故事和主要思想性格,并做一个总结;

④关注一些有独特个性的次要人物;

⑤搜罗、思考他人对名著及其主要人物的评价;

⑥个性化阅读,要有自己的评价。

3 积累作文素材,可以关注历史事件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走进这面镜子,你会发现人性的丑恶与美丽,世事的艰难与坦途。这些感悟与思考,常常会给我们无数的启迪与帮助,让我们在人生路途上拥有前车之鉴,少走弯路。这正如唐太宗所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高考作文中,借用历史事件来作文,就是以史为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因此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

那么,如何选择、运用这些历史事件呢?

①选例合适,叙例恰当。选例的原则是史实要能和观点相吻合。例要真实,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②叙述史实,可以具体,更要概括。对尽人皆知的,要概括叙述;对人们不熟悉的要具体叙述。可以详细叙述一个事实,展开想象,精心描绘;也可以通过几个简明的片段,扼要概述。

③对议论文而言,叙述史实后,还要加以分析阐释,不能以例代议。分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前,也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后。这儿所说的分析,就是指对事例发议论,使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充分显露事例与论点的关系,使论点立于不败之地。

④事实有好几个,还要合理安排好先后顺序。原则上是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总之,所用的例子一定要能够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或鲜明,或暗含。

4 积累作文素材,可以关注名言佳句

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历来具有表达精炼、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炼和生动。在作文时若能恰当借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

积累、运用这些名言佳句时,我们要注意记下几点:

①精选、熟记名言佳句。

②了解名言佳句的出处及内涵。

③确保书写准确,不写错别字,无添字、漏字。

人物作文素材范文第2篇

有一个作文题《倾听潮声》,同学一看就想到“江河的潮声”“大海的潮声”,可是自己没有亲自去江边和海边,怎么办呢?就想到间接听到过电台电视里播放的“潮声”,大致知道潮声是怎样的声音,浪潮有怎样的气势,这就也可以写一些内容了。但是这内容太少了。这位同学没有想到,“潮声”还有引申义和比喻义呢!“思想之潮”“文化之潮”“改革之潮”“时代之潮”,都有气势大、冲击力强的特点,都可以写到。这就说明看到作文题构思作文时,要想到这个题目之义有没有引申义和比喻义,联想得多,引申得广,就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表现。

发散性思维能力还体现在,要把眼前的作文题和你已积累的作文素材联系起来,选择有用的素材。如有的同学准备了不少有关“历史人物”的素材,也有的积累的是“中华文化”方面的素材,也有的同学积累了不少“亲情”方面的素材,这些已有的材料是不是可以用到一个新的作文题下呢?怎样有机地联系起来呢?我们就要深入思索一下,巧妙变化一下。

有“历史人物”素材的同学可想想是不是也能写“历史的潮声”。历史仿佛一条长河,潮起潮落。潮起时,声震天地,风云人物站在潮头,引领历史,创造功业。由此,我们就可以写“历史风潮人物”,写他的行止,写他最辉煌或最悲剧的场景,这个场景要有意义有影响,能在历史上留下“回声”,能给后人以启迪。

有“中华文化”素材的同学可写“文化的潮声”。如可以写“回归传统文化”的潮流,感受传统的魅力。也可以写“新文化”的潮流,文化史上两次革新运动,两次巨大的潮水,一次是唐朝的古文运动,一次是五四时期的,写出两次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写出它们的意义影响,写出他们开创了怎样焕然一新的文化局面。也可以写“时尚文化”的潮流,写新文化的力量,写开放的文化之潮对国家的影响,从而把“文化的潮声”提到一定的高度。

有“亲情”方面素材的同学可写“爱如潮水”。写爱的潮声如何伴随我们成长,父母的付出有哪些感人的事件,自己如何在“爱”的包围中茁壮成长。

……

人物作文素材范文第3篇

一、明确目标,作出指导

每一次作文,都是根据课程标准而细化到具体的写作教学中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出不同学段的写作目标、单元目标,最后再落实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从初中作文要求来看,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是最主要的三大文体,教学中教师还要从不同的问题出发来制定出相应的写作目标而用于引导学生。

就记叙文而言,事件中的人物刻画就是一个重点。在突破这一重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其中应包括人物的长相、表情、衣着等。在对不同的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时,要注重抓住人物的特点,即抓住与别人不同的地方、特殊之处。要明确描写人物不是为了勾画人物的外貌而写外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也就是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整体刻画人物形象,都需要在写作指导中一一进行明确,这样学生才有“参照物”。

二、把握文题,新颖独特

作文的题目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题目好不好将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半命题或自命题的作文中,题目总是过于枯燥。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引导。

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结合文本阅读教学来引导学生写评论。如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以“我眼中的汤姆”为题来进行作文,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可以写作的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其次,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如“给老师的一封信”“和父母说说心里话”等文题就充分将写作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了起来。再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如教师给学生一幅画,给学生一个喻体,让学生由此而去想象,然后再去作文。最后,在拟定文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如半命题作文“我的名字叫————”中,教师可提供如“我的名字叫后悔”“我的名字叫懒惰”“我的名字叫梅花”等题目来给学生一个参考。再如以“声音”为话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感人事迹,可通过媒体来展示自然界的虫鸣鸟叫声,可让学生就自己的心声进行抒发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然后再去拟定题目而完成作文。

三、了解学生,关注差异

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才是写作的真正素材。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都太注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忽视了学生的切身体验,没有真正去了解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文指导过程中过于“一杆齐”。由此,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只能受制于教师的种种章法而丢失掉属于自己的东西。

了解学生就需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生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就学生的生活而言,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是如何的,作文中他们是否能从生活中选择相应的素材来表现作文的主题;学生会怎样去构思;面对作文要求,学生会有什么反应;在选择素材的过程中,学生是否会找到重点材料等问题都是需要教师了解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直接向学生征询意见,也可让学生以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反馈,然后再去指导。

关注学生的差异则更多地要从学生的素材整理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生活体验等方面进行。就素材整理能力而言,有的学生在根据作文要求进行素材的选择过程中,抓不住重要的素材,那么,如何根据作文要求来引导学生就值得思考。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则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三到五个词语进行连词成句练习,然后再逐渐拓展到根据教师所给词语而进行组织后作文。生活体验的差异则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进行引导,要引导学生根据作文要求而选择和自己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事件来表达自己的主题。

四、分解步骤,逐层深入

对于教师而言,写一个500~600字的作文,只要有要求,心中基本就会有写作提纲,也能很快地找到相应的材料来进行表达。而学生则不然,他们面对一个作文要求,没有明确的写作提纲,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材料来进行表达,写起作文来也就显得凌乱了。

人物作文素材范文第4篇

写作文的第一个难点是写什么,如何从丰富繁杂的生活中,找到自己要写的素材;写作文的第二个难点是怎么写,确定素材后,如何从这个素材中选择写作的方向,如何取舍。这两个难点,困惑着同学们,不知如何写好作文。就像下面这位同学,选好素材后,又迷失了写人写事的方向。

【原文】

我是平板迷

浙江省永嘉县实验小学 胡梓萱

“梓萱,妈妈出去办点事,你在家里记得做作业!少玩会儿平板!”妈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知道了!”我边说边推妈妈出去,妈妈还在不住地嘱咐我。我连连点头。只听门嘭的一声响,妈妈出去了!我急急忙忙拿出放在桌子上的平板。像我这种平板迷,怎么可能少玩会儿平板呢?好了,现在可以玩个够啦!我心中窃喜。

“Yes,赢了!”我兴奋地叫起来。我真想妈妈出去的时间长一些,真想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玩平板,真想玩平板玩到老!但我忘记了正事――忘记了妈妈交代给我的任务。我浑然不知时间,反而一刻也不停歇地玩平板。

不知过了多久,我无意中瞥了一眼时间。天哪,都过去两个小时了,妈妈快回来了!我急忙拿出作业,开始写。我多么盼望把一分钟变成一小时,多么盼望有一台作业机一下子能把我的作业写完,多么盼望妈妈能在外面多待一会儿……可是,一切都是徒劳。没过几分钟,妈妈就走进了家门,看着正在写作业的我,问:“梓萱,做了多少作业题了?”

唉――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上了!我拿着写了一点点、字写得很丑的作业给妈妈看。妈妈看了一眼作业,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平板,似乎已经气到极限了,用手不停地拍着平板,严厉的目光从厚厚的镜片后射出来,锁定在了我身上,抿了一下嘴,肩膀气得一抖一抖的,厉声呵斥道:“平板会害死你的!我今天要把它藏起来,看你以后怎么玩!”什么?我犹如晴天被雷劈一般定住了。如果我认真做作业,如果我少玩一会儿平板,如果我能控制住自己,就不会这样了!唉,心痛,心痛!

如果能……

优点点赞:

1.开头扣题,直接进入事情。作文的开头紧扣题目,没有绕弯子,通过对妈妈语言的描写,直接进入事件的叙述中,吸引读者快速往下读。

2.心理描写,推动事情发展。作文的心理描写生动、丰富。从妈妈出去时的交代,从妈妈走后“我”玩平板,从玩平板回到写作业,从受到妈妈批评时的后悔,这些环节生动的心理描写,既丰富了作文的内容,又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3.内容集中,描写不枝不蔓。作文紧紧围绕“做作业,少玩平板”这个内容来写,写了妈妈出去时、妈妈出去后、妈妈回来时这三个环节,内容集中,描写细腻、生动,不枝不蔓,读起来干净简洁,主题明确。

缺点吐槽:

1.内容与题目不统一。从题目“我是平板迷”来看,是写人的作文。从内容来看,有写出“我”爱玩平板这个特点,但方向是写玩平板耽误了做作业,受到妈妈批评,“我”很后悔。这个方向是写事作文的方向,不是写人作文的方向。

2.结尾与题目不统一。写人的作文,结尾要落在人物身上;写事的作文,结尾要落在事情身上。这篇作文的题目,是写人;这篇作文的结尾,是写“我”后悔的心情,落在了事情身上。

3.写人与写事定位错。这篇文章是写得很不错的,但出现了上述两个错误,归根到底是写人与写事的定位错误,没有弄清楚这个素材是要表现人物特点,还是要表达事情感受。在二者兼有的情况下,一定要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提升建议:

1.在写人与写事上选择一个方向。导语讲了,写作文的第二个难点是怎么写。确定了一个素材后,还要在写人与写事上定位一个方向。这个素材是写事更好,还是写人更好,在写法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一定要明白。

2.写人与写事的表达有不同点。写人作文,要表现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结尾要落在人物身上。写事作文,要表现的是这件事情的意义、启示,或是感受,结尾要落在事情身上。这篇作文从内容的方向看,是写事作文,题目要修改。

3.写事作文要突出事情的过程。如何突出事情的过程?就是需要有生动细腻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等。这篇作文虽然心理描写细腻,但缺少动作描写,小作者怎么玩平板,怎么写作业,这样的场景不清楚、不具体,读者读了没印象。

【修改文】

都是平板惹的祸

胡梓萱

“梓萱,妈妈出去k点事,你在家里记着做作业!少玩会儿平板!”妈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知道了!”我连连点头,边说边推妈妈出去。嘭的一声响,关上门,妈妈的叮嘱又从门缝里挤进来。听着妈妈渐行渐远,我急急忙忙拿出放在桌子上的平板。像我这种平板迷,怎么可能少玩会儿平板呢?好了,现在可以玩个够啦!我心中窃喜。

我熟练地划开解锁图案,翻到游戏主页,打开游戏界面,点开我最喜欢的游戏“小花仙”。哇,小花仙出来了,穿着美丽的衣服,带着可爱的微笑。按照任务的提示,和小花仙一起去寻找四叶仙草。我沉浸在与小花仙克服重重困难的路途中,陶醉在与小花仙一路披荆斩棘的喜悦中,浑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作业,只想着一直玩下去,玩到永远。

嗬――我惬意地伸了个懒腰,无意中瞥了一眼时间。天哪,两个小时了!我突然从游戏中回过神,妈妈快回来了!我慌忙退出游戏,关上屏幕,放好平板,急速地拿出课本,翻出作业,抓起笔,慌不择路地写起来。哎呀,字写得怎么这么难看哪?不管了!速度!速度!我争分夺秒,在作业本上“龙飞凤舞”起来。

唉,这么久,怎么才写这么几道作业题呀?我多么盼望把一分钟变成一小时,多么盼望有一台作业机一下子能把我的作业写完,多么盼望妈妈能在外面多待一会儿……可是,一切都是徒劳。没过几分钟,就听到开门的声音,接着妈妈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梓萱,做了多少作业题了?”

完了!我抑制住怦怦的心跳,硬着头皮拿着写了一点点、字写得很丑的作业给妈妈看。妈妈看了一眼作业,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平板,脸色变得阴沉冰冷,严厉的目光从厚厚的镜片后射出来,锁定在了我身上,抿了一下嘴,肩膀气得一抖一抖的,厉声呵斥道:“平板会害死你的!我今天要把它藏起来,看你以后怎么玩!”

什么?如晴天霹雳,我一下子被定住了,真是后悔莫及。都是平板惹的祸呀!如果我能控制住自己,先做作业再玩;如果我少玩会儿平板,认真做作业,就不会这样了!唉,心痛,心痛……

写作方法总结:

1.写作素材,要认真定位写人、写事。

写作从生活中选材,素材是生活的原貌,从素材到作文,需要裁剪、定位。如本篇作文,玩平板是“我”的爱好之一,但因玩平板而耽误了做作业,这就变成了一件事情,是写事作文,不是写人作文。写之前就要定位好。

2.结尾掌舵,要照应写人、写事类型。

结尾一个最大的作用是点明中心。结尾,就是船的舵,控制着船的方向。表现人物特点的作文,结尾要落在人物身上;表现事情意义(启示、感受)的作文,结尾要落在事情身上。修改文的结尾就突出了事情的启示,照应了写事类型。

人物作文素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文教学;整合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同样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内涵,使作文教学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把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表达欲望,拓宽学生的思维、外化文本的意蕴与内涵,是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优化,也是语文教学活力得以生成的必要条件。下面就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1创情境,激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兴趣就没有写作的欲望。学生由于受阅历、年龄的限制,总感觉没有东西可写,没内容可写。运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情景,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教学时,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可把平时不能看到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在写有关动物的作文时,可选形态、动作、睡眠等等不同的画面,通过反复播放,特点定格等方法,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按作文的要求,边体会老师的指导,边组织自己的文章,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作文。

2拓题材,强需求

每个学生内心的需求是强烈的,力量是巨大的,如何唤醒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需求,信息技术就是一种最佳的辅助手段,其开放性及多样性、交互式为唤醒学生的需求带来更多的可能性。1.1找话题。要创造机会,多提话题,让学生来展示自己,学会表达,要让其想说想讲,片言只语都没关系,如放学回家时,可让学生拍摄路上和在家有趣的视频、照片上传学校云平台,在学校利用作文课,让同学们对照资料,聊聊天,只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就应当给予鼓励,也可以用多媒体一体机的功能,创造出多样平台,如论坛、辩论会,针对一个话题,说出来,更重要是尝试把话写出来,比比谁写得更充分,更得体,解释得更清楚。1.2多交际。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让学生能利用微信、QQ等多互动,多交流,话题多元,立场不限,给长辈留言;给保安讲在校门口发生的一件事;在双亲节日里给父母写短信等等,只要肯交流,敢说出来,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唤醒自信,激起需求,有了需求就会表达,交互即是平台,也是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找到自己,学会表达。1.3多鼓励。鼓励是自信的前提,习作评改时,即时展示每一个同学的每一个句子,老师用荧光笔轻轻地写上赞许的话,就是一股清泉,涓涓流进学生的心田,注解的即时性让表扬的现场感更强,鼓励的力量更大。

3创微格,强训练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延伸功能,它可以使作文课堂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教师通过画面展示、切换、组合等步骤,甚至把某个生活视频画面变成慢镜头,或分解成系列图片等创造微格的手段,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帮助他们弄清人物与人物、事件与事件、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弄清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符合情理的想象和联想,使他们由静向动,由内向外,由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想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由眼前想过去,想到将来,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在大量的资料面前及逼真的情境面前,学生有话可说。进一步启迪学生思维创新,达到思维活跃,观察、思维、联想互为作用,相互激发,产生共鸣,使学生发表出自己的建议和想象内容。

4强沟通,练表达

随着泰安教育云平台、二实验云、网梯平台、微信、QQ、校讯通的开通,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方式与途径也日趋广泛,网络作文应运而生。利用QQ说说,QQ空间日志、个人博客、微信美篇自由表达时环境、心理较为宽松,表达的内容也很自由,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情感进行习作,发挥具有自我特色的创意,自由抒发。

5用网络,积素材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素材,蓄积写作灵感。创作来源于生活,作文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身边的人、做过的事、接触的物,对学生来说,虽然都很熟悉,但是真正落到纸上却往往无话可写。对素材的收集,教师讲授的并不少,但学生平时真正注意的却不多,学生平时闲聊讲起来头头是道,写起来空洞乏味。究其原因,还是平时积累太少。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素材,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利用学校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也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语言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同学间再进行交流,相互补充。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这样,丰富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增强了学生的观察积累能力。

6重评改,提效率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起着指导、分析、激励的作用,是提高学生习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利用多媒体进行习作评改的优势还在于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从批改到讲评的整个过程。在作文评改课上,将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师生共同讨论修改。将批改的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看,不仅能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而且能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批、改、增、删、调、换”等是修改文章的一般方法,以及它们的规范符号。修改完后,将修改前后的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进行对比,促使学生养成写完作文后自觉修改的好习惯。通过教师讲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交流评议中,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机会接受别人的评议,并从中取长补短。这样的作文讲评,既可营造愉快热烈的氛围,又有利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开拓,有利于差生借鉴、参考,使全体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总之,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优化了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弥补了传统作文教学的许多不足,为学生创设了多维的习作环境,真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文思泉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

[2]何克抗、李克东主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物作文素材范文第6篇

一、一材异用,推陈出新

同一匹布,通过不同的裁量,就能缝制成不同款式、不同风格的衣服。作文中的素材就像一匹布,根据话题、主旨或内容的需要,不同的裁剪也有不同的效果,也可以巧出新意。这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一个素材多向运用,关键是要将之提炼加工,层层深化,使之适合不同角度,从而增加文章的新鲜感。如2004年全国卷满分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有这样一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2013年辽宁满分作文《活出精彩的自己》则这样写: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时,雍容大气,才华横溢的诗人辈出,可为何我后辈将”诗仙“之名冠于李白。不是冠盖何辉赫的官位,不是他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文采,而是他有身处封建王朝却仍饱有凤歌笑孔丘的不羁、泰山一掷轻鸿毛的大气情怀。诗仙以不屑权贵、无所谓趋炎附势的人格飞越出池,终得一代风流之名。

2004年全国卷这一满分作文重点突出他面对仕途失意穷且益坚,从正面告诉世人,面对挫折不要放大痛苦。而2013年辽宁卷这一满分作文则用诗意和思辨的语言,写出李白不仅是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而且将他自信不羁、洒脱飘逸的文人风骨和人格魅力充分展现在我们面前,意在表明――纵然人生坎坷,只要我们以潇洒旷达去面对,终会有人生的精彩华章。李白这一素材在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但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就有不同的主题解读和异样的效果。

二、同质叠加,凸显功底

此类招法,是阅卷者非常喜爱的。即把本质上相近、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素材,按照一定的话题或主旨组合在一起,使文章内容丰厚多彩,意蕴绵长。不仅人物素材,还有其它的素材,比如诗词、事件或是具体物象,都可将它们串联起来,以增强文章的气势,让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兼有文采美和音韵美。同质叠加一般可分为三类,即正面叠加、反面叠加和诗文叠加。以正面叠加和诗文叠加为例:

1.正面素材叠加

正面素材,其主人公都是正面人物,如古代爱国文人、历史典范人物等,将其按一定顺序串在一起,就形成正面素材叠加。如2012年湖北卷高考满分作文《那一抹忧伤的底色》这样写道:

自古以来,书信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素有鸿雁传书之说。在历史长河里,它不单是一种联系方式,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这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深刻的体现。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想起远方的家人,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岑参在西征的途中写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封信,弥足珍贵,满纸都是对亲人的牵挂;面对君王,诸葛孔明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也感人肺腑,一番忠义之情,令人钦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书信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面对这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们是满心欢喜地接受!

这段古文将杜甫、岑参、诸葛孔明、李密几个古代人物串联在 一起,并以他们的诗词文句连接,道出了书信在古代起着情感交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彰显了作者丰厚的学识和良好的文学素养,也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书信文化的认同。

2.诗文叠加

中国古代诗文丰富多样,取材广泛,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从小就与古诗文打交道,只要根据具体话题适当运用,就可为作文增添光彩。如2014年湖南卷高考满分作文《有心最要紧》中就有这样的亮点:

有心最要紧,少一些“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浮躁,多一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有心最要紧,少一些“无言谁会凭栏意”的孤愁,多一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有心最要紧,在拼搏中让梦想的种子开出了绚烂的花,芬芳之中,踏出一路花香!

这段同时引用了孟郊、刘禹锡、柳永、曹操几个诗人词人的佳句,阐述信心、心存高远、用拼搏去成就梦想的意义,紧扣文中的主旨句“有心最要紧,让心灵扎根,在拼搏中让梦想的种子开出绚烂之花。”运用诗文叠加既能体现文章的思想高度,又彰显了考生的写作功底和文学底蕴。

三、异质对比,彰显结论

异质对比就是面对一个写作话题,我们手中只有一则素材,若用这则素材单个论证中心会很单薄,这时我们运用逆向思维,考虑找出与主素材内容相反的另一则素材或多则素材进行对比,通过不同特质的素材进行对比组合,增强文章的说理力度。对比,是比较有效的一种素材运用妙法,能使结论喷薄欲出,振作阅卷者的兴奋度。

如2014年满分作文《叩问心灵》:

当“干露露”们唯财是举,当“郭美美”们哗众炫富,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拼搏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歼―15”总设计师罗阳在飞机制造完成之瞬间,累倒在了甲板上,最终不幸去世。他没有太多的钱财,他也不渴求过多的名利,只想把一生的精力奉献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声“我愿意”从他内心发出,感动了无数国人。“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人物作文素材范文第7篇

策略一:细节放大法——细腻传神,纤毫毕现。

记叙文中的素材如果少了细节描写,只有作者的一味概述,会让人觉得空洞而不真实,少了细腻的情感,只有理性的判断,干瘪、枯燥,也就失去了作文湿润的基础,谈不上高分的获得了。细节描写能赋予人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让读者“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如此,作品方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达到感染人心的作用。

美段示例

过了大约五六分钟,父亲又一次对母亲说:“叫她起来吧。”母亲终于会说出从起来到现在为数不多的话。“再让她睡一会儿吧,昨晚学到这么晚,再让她这么早起来的话,白天上课该累了。”也许是母亲的话说服了父亲,父亲不再作声。低着头,轻轻的折着柴火,发出叭叭的响声。

锅里的水开始不停地要求出来,发出轻微的反抗声。这时母亲总会把锅开一个小口,让他们自由。因为母亲怕它们的反抗声会耽误我几分钟的睡觉时间。

门外的交谈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之后,会再次响起。这次是这么的清楚,这么的清晰,也许他们就站在门口。“把她叫起来吧。”“好,叫她吧。”“好,叫她吧!”门被轻轻地打开,伴随的饭菜香味的爱瞬间充满了屋子,母亲轻轻地推推我说:“起来吧。”我“嗯”了一声,母亲会稍微停留。我也会像赖床似的躺上一会儿,因为我不想让母亲看到我泪流满面的样子。

母亲出去了,对父亲说“起来了”。于是门外的声音会变得稍微大一些……

(选自满分作文《生活让我感动》)

技法解读

生活中有些场景或有些印象给人以鲜明的感受,在内心中引起强烈的不同于一般的瞬间感觉,哪怕细化成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种眼神……它们都能流淌出令人艳羡的情水,打动读者的心,从而产生共鸣,作文的高分也就接踵而来。

本文从细节的动情点入手,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于细微的生活素材中将真情自然而真切地抒发出来,读来动人。特别是细腻而动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将自己的感受和父母那“细节的爱”抒写得淋漓尽致,将对亲人爱的感激推向。

策略二:人物素描法——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素描法是文学创作中的描法之一,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运用这种方法对素材进行加工时,要求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美段示例

驾驶室传来一声巨响,一块大铁片突然从天而降,穿过挡风玻璃,击中吴斌腹部。被击中时的一瞬间,吴斌看上去很痛苦,已经说不出话来,腹部都是血,他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但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而是强忍着疼痛把车缓缓减速,停靠在路边,打起双闪灯,拉好手刹,最后他解开安全带挣扎着站起来,打开车门,疏散旅客,回头对受惊吓的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他很疼,身体一直在抖。做完这一切,他就突然瘫倒在下来,一动不动了。

(选自满分作文《最美》)

技法解读

对于一些生动的人物素材,可以通过一定的合理想象,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白描,精雕细琢,不加任何的评论,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最美司机吴斌的人生完成了最美的绽放,也让整个社会为之感动。本段所呈现出的他忍着剧痛完成使命的全过程,对人物进行特写镜头般的素描,未加着色,产生了震撼的效果,定格为人们心中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心灵图景。

策略三:转换视角法——独辟蹊径,耳目一新。

叙述视角是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即作者是以什么身份,站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来进行叙述的。一般的叙述视角多为作者或文中人物,使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或者第二人称。变换叙述视角,简单地说,就是用除作者以外的其他视角来叙述故事,将原素材换个角度加以演绎。

美段示例

亲爱的后世子民们,我是埃及最美的王后,奈菲尔提蒂。三千年前工匠们为我雕塑的胸像使你们有幸在今天领略到我惊世骇俗的美;而你们注视着这一尊“石膏像”时,我的精魂也在注视着你们。千年来凝眸的人无数,而我只记得两个人,一个男孩,一个男人。记得他们的原因很简单,男孩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三千年来最最震撼我的好奇;男人的眼中,失却了好奇,三千年来惟一一双不带半点好奇的眼睛贴在他脸上。

男孩的叙述:

我叫路德维希,1871年生于柏林。

听说国家考古队在古埃及发现了一个古代村落遗址。遗址中出土了无数埃赫纳吞时代的珍宝,但考古队只向记者报告了一件:奈菲尔提蒂胸像。

……

男人的工作笔记:

我是北美最大的文物商,名叫乔纳森,1955年生于纽约。

最近我开始投资古埃及艺术品。前天我来到柏林,考虑收购大名鼎鼎的奈菲尔提蒂胸像。闻讯,记者蜂拥而至。

(选自满分作文《保持好奇心》)

技法解读

可以用多主体叙述视角、拟人化叙述视角、换位叙述视角、利用名人等特殊人物叙述视角等。变换一下叙述视角,可以使素材达到“陌生化”的效果,造成一种新鲜感,使叙述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埃及艳后奈菲尔提蒂的素材,作者在运用时叙述角度有多次转换,虽然都是第一人称,却涉及到三个不同的叙述人:女王、男孩、男人。然而由于作者的巧妙安排和必要的交待,读过之后却不觉混乱。转换叙述的视角,追求了一种朴实无华的写作风格。

人物作文素材范文第8篇

孙雪琬同学在江苏省2010)年高考中考出了总分431分的高分(位居江苏省高考总成绩第三名),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她的语文成绩为134分,她自己估算作文能得60多分(满分70),是很好的成绩!

她的高考作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时的练笔和模拟考试作文。高三时她仍坚持练笔,习作《那些花儿》曾在校报上发表,其中写到了外婆小院里的木香花,写到了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市模拟考试作文题为“生命的品质”,她很自然地想到了外婆如木香花般的生命品质,写到了满院的绿色,得了63分的高分。于是,我把这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推荐到了《作文成功之路》杂志发表。班里的同学对《生命的品质》都很欣赏,孙雪琬也很满意自己的这篇作文。后来接连的模拟考试作文《绽放》《预约精彩》写作时她放弃了关于外婆的材料,尝试用其他素材,但成绩不理想,都在54分左右。高考前,她就高考作文的选材和基本模式等问题和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告诉她,最近几次作文,你故意撇开熟悉的材料,作为尝试并不是很成功;高考作文,你应该选择最熟悉的素材,坚持写最擅长的散文。开篇由熟悉的景物或人物自然落笔,可以先描写具体景物,进而联系熟悉的人特别是外婆的事例,再推及自己所熟悉或欣赏的其他人的事例,最后再回到眼前的景物或人物。这样文童首尾圆合,主体部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以联想或想象穿插相关的人物事例以充实内容、提升主题。她很认同。我最后提醒她,考场上需要注意的就是围绕话题准确立意、对熟悉的素材重新剪裁、巧妙点题等。一番交流之后,她带着满满的自信上了考场,并写就了《绿色生活》这篇高考作文;该文沿用了她平日熟悉的素材(外婆、辛弃疾、李清照)和擅长的散文体裁。

[考前模拟作文]

生命的品质 赣榆高级中学高三 孙雪琬

春至,木香花开了,在外婆家的院子里,一架清纯的白色,和着轻风摇曳,呢喃着春的美好。外婆生活在这个院子中,一年又一年,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如木香花般美丽的生命品质。

木香花没有华丽的外表,正如外婆朴素的品质。

记忆中,外婆永远只穿那几件简单的衣裤:夏天总是白色衫子,冬天总是传统的棉衣棉裤。妈妈每次要给外婆买衣服,都会被外婆拒绝,她说:“我衣服够穿,要那么多干什么?”外婆整天呆在农家小院里守着一院绿色,晚上坐在门口的青石板上看满天星斗,听鸟儿啁啾,不在意食物是否丰盛,居所是否华丽。她就那么一如既往,保持着生命的本色,仿佛白色的木香花。

木香花总是默默散发着清香,正如外婆善良的品质。

外婆的姐姐从前对她很不好,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冷眼旁观。而今,外婆的姐姐行动不便,儿子不孝,无人照料。外婆每天都挪着同样不便的腿脚,在夜色或晨光中,从街的这头儿走到那头儿,给姐姐送水送饭,为她洗头洗衣。外婆的手很粗糙,然而我每每握起它,总会感到一种力量,一种温暖。

木香花总是开出大簇的花,装点春天,正如外婆以勤劳的品质坚强地面对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外婆总是闲不住,种了满满一园子的瓜果蔬菜。这边是一架吊瓜,那边是丝瓜,还有黄瓜、黄豆、豆角。每到端午,外婆就准备好一盆粽叶,一盆糯米,煮上一锅香香甜甜的粽子,分给左邻右舍。外婆用她一双勤劳的手把生活打扮得丰富多彩,坚强地支撑起一个大家庭。

在木香花如雪的洁白中,在木香花沁人的芬芳中,外婆一路走来,把朴素、善良、勤劳的品质保留至今,传承给我。当然,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把这美好的生命品质继续传承下去,使之永远芬芳!

[简评]

文章独出机杼,把木香花的品性与外婆的品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花喻人,读来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感。小作者很善于剪裁,撷取最能表现外婆品质的几幅生活画面,进行生动细腻的描绘,语言饱含深情而富有诗意。在平凡的日子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是“外婆”教给我们的;从熟悉的人和事中发掘闪光的素材,这是本文给予我们的写作启示。

[高考考场作文]

绿色生活 赣榆高级中学高三 孙雪琬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站在外婆家的院子里,看各种绿色蓬勃地生长着:春至,木香花开了,清纯的白色,在绿油油的叶子中,随着轻风摇曳,呢喃着春的美好;夏日。院子里这边是一架黄瓜,那边是几线牵的丝瓜,然后是整畦的香瓜,浅绿、草绿、深绿,瓜儿竞相争绿;秋天,豆荚由绿变黄,嫩绿的豆角婀娜地绕满藤蔓,妩媚的白菜披上了层层绿衣;冬季的院子里,绿意在塑料棚里盎然呈现着,那头茬的韭菜更是翠绿欲滴。

外婆就在这满院的绿色之中,呼吸着绿色,像一株植物般,安享绿色的生活。记忆中的外婆永远是几件简单的衣裤,夏天是白布衫,冬天是传统的棉衣棉裤,梳一个最简单的发髻,穿一双布鞋,朴素得一如常青的植物,生活简单但绝不单调。外婆就这么日复一日地守着这一院的绿色,晚上坐在门口的青石板上看满天星斗,听鸟儿啁啾,不知外婆是否也会像舒婷那样深情地发问:“我的前生,我们的前生,会是一棵水杉或是一株栀子花吗?”是呀,像外婆那样,做一株植物,在绿色中生活,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做一株植物吧,生活在大自然中,享受自然的美丽与清新,与风为伴,与雨为友,荡涤心灵的尘埃,远离世俗的纷扰。心中有一份绿色,便能在纷乱之中寻得一份宁静与安然。晚年的辛弃痰就一直试图把自己的心放置于山水、农田的绿色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辛弃疾陶醉在山水之中,忘记了勾心斗角与烦恼琐事,把绿色化做内在的平静与喜悦。

做一株植物吧,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都能坚强面对,始终保持着绿色的姿态,不断地向上生长。笑对风雨的挑战,看似柔弱,实则有内心的坚韧与不屈,这是绿色生活赋予的力量。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历经磨难后仍能留下美妙的诗词,凄风苦雨摧残不了她内心的完整与诗意,她的生命与艺术之树常青!

做一株植物,如果可以选择生活的环境,不想成为黄山的迎客松,也不想成为内蒙古草原的一棵草,就静静地生长在外婆的小院里吧!因为外婆坎坷的人生里,已经拥有了辛弃疾赏绿、种绿的那份平和,已经充满了李清照那份常绿的生命诗意。就那么自然地长成外婆小院里的一株木香花或者一棵白菜吧,把绿色生命中的那份芬芳或纯真悄悄地传播或者层层地包裹,等到枝叶枯黄的季节,留一个绿色的梦,给自己,也给生活。

(注:考后根据记忆整理)

[作者感言]

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是《绿色生活》,我马上想到了曾在《作文成功之路》杂志上发表的《生命的品质》,想到了外婆和她的绿色瓜果的绿色生活。思路确定为由现实描写、记叙到抒情、议论,联想阅读中熟悉的人物,做一株植物,真正拥有绿色的生活,即简单、安静、纯朴、坚韧

地生活。写作时我主要追求事例素材和情感意境一致,结构上力求首尾呼应,主体部分由景及人,由外婆、他人、“我”再及植物,力争做到景人合一,以绿意统摄全篇。

[考前准备]

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或者与平时作文相符的分数),必须从熟悉的生活中找“米”――熟悉的素材,熟悉的人物,熟悉的写作模式;因为熟悉,所以可以多角度熟练运用。要想从熟悉的生活中淘取高考作文之“米”,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①独特的“这一个”“我”。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我”是唯一的“这一个”。“我”的生活是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所以,整合素材的首要任务是梳理这10多年来“我”的生活,撷取没有“风化”的记忆,诸如“我”经历的喜怒哀乐,“我”的亲情、友情故事等;也可由此剪辑编写成“我”的小传。近年的高考作文题“我能”“与你为邻”“我生活的世界”“我与故事”“找回童年”等所涉及的素材“舍我其谁”呢?

②“我”熟悉的一个人。拿出粉丝对偶像的热情去关注“我”熟悉的人,能“爱屋及乌”地搜集和他(她)有关的素材,亦能在作文中和他(她)畅所欲言。这个人可以是当红明星,可以是彪炳史册的古人,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也可以是身边平凡的小人物。如姚明、周杰伦、谭嗣同、诸葛亮、觉慧等,再如我的家人、同学、老师、邻居等,他们身上的“金子”都能在作文中“闪光”。

③“我”常读的一本书。阅读是作文最直接和最丰富的素材源,但不能一味沉溺于时文的快餐,那只是浮光掠影;应该享用的是“大餐”――至少要熟读一本经典(名著、传记、作品专集等)并能做到“刻骨铭心”。高三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重新阅读一本新书,即使读也在短时间难以读透;所以最好是把以前常读的一本书拿来重读,像《红楼梦》《三国演义》《热爱生命》《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集》《白鹿原》《周围平散文》等,这样的书信息量大、蕴涵深厚,重读就会有新的发现,作文时可以依托书中人物、作者思想表达自我的新认识。

④“我”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除此,白日神游、夜晚不寐之际,还常常思考什么问题?是人性的美丑、生活的意义、中国的未来还是世界的和平?因为困惑,所以才会努力探究这些问题。考场作文若能呈现对某一个问题长期思考的过程或结果,放射出理性的光芒,往往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