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半命题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半命题作文范文第1篇

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此外,有的话题作文其“话题”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半命题元素”,实际上可称为“准半命题作文”,如以“感悟”、“渴望”、“珍惜”、“关爱”等为话题的作文,考生只需在“话题”前后补上一个巧妙新颖的词或短语即可动笔成文。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有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拟题雷同现象!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以《感悟》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且不说内容的创新,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实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对原题“补词”的随意性。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当我面对》后补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败”这类词,不难看出“补词”的随意性。

总之,考生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这一有利条件,因“势”利“导”,仅仅着眼于内容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拟题法:

一、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上面提到的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二、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他*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三、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四、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以《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感悟8—1>8》、《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半命题作文范文第2篇

一忌“平”,宜选取那些有巷曲折变化的事情来写。

比如写“寻找____”这道题目,许多人选择了写“寻找快乐”,而有个女孩要寻找的是“苦中之乐”。这样一来,文章就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了曲径通幽的味道:一次,春游去苏州留园,由于雨下个不停,大家抱怨天公不作美,女孩一开始也只是坐在亭子里和大家打牌。但她突然想到这雨中园林也该另有一番神韵吧,于是就借故离开牌桌,独自在园内漫步。由于没有带伞,她的头发都被淋湿了,但她发现细雨轻轻地洗涤着园中的山岩叠石,作为镇园之宝的“冠云峰”被雨水冲洗得如碧玉般润泽洁净,像是有了灵气似的飘飘欲仙。雨大的那一阵,她只得躲进走廊,但透过粉墙镂窗,放眼望去,一幅幅极精美的画面在朦胧中呈现。她觉得此时已不是在看景,而是在和雨中园林进行交流,心中疲倦顷刻消融。她感到留园的雨,丝丝缕缕牵扯起的是一道道多情的门帘,寸寸厘厘让人感受到的皆是温柔的情怀。大家都称此次春游为“苦旅”,而她却因发现了雨中留园的美而找到了“苦中之乐”。她在文末写道:

这次留园之行使我懂得,生活就是一种寻找,寻找才能有收获,但寻找要靠独自的努力和眼光。

后来有些同学按照她的这种思路去写,写了“寻找失中之得”“寻找平凡中的高尚”“寻找简单生活的幸福”“寻找瞬间中的永恒”,都写得很不错。

古人讲“文贵曲”,就是说,写文章不可过于直白、一览无余,应有起伏变化。我们生活的世界,包括我们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把动态的瞬间定格于文章,才能使文章有活泼灵动之美。

二忌“浅”,宜选取那些耐人寻味且富有内涵的事情来写。

比如写“生活因――更精彩”这道题目,不少同学都写了“生活因幽默更精彩”,应该说选择“幽默”这个内容是不错的,但有些作文只是堆砌了几个小幽默甚至情调低俗的笑话而已,内容失之肤浅。而有位考生却写了一位幽默的老师,文中写道――

一次上课,老师让大家解释“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一成语。一位平时很少发言的女同学举起了手,说是一个人走了145里路的意思,大家先是一愣,等弄明白她是用做算术题的方法来解释成语的时候,教室里顿时爆发出了哄堂大笑。女孩一下子羞红了脸。老师却没有笑,他帮大家弄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后,作了这样的发挥:“刚才那位同学一不小心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其实这是很常见的。我在上小学时也闹过同样的笑话,有次上课,老师问我们懂不懂‘小米加步枪’这句话的意思,我就站起来想当然地说,战争年代,八路军条件十分艰苦,子弹打光了,就把小米塞进步枪,叭叭叭地射出去,这就叫‘小米加步枪’。”听了老师的“童年趣事”,大家笑得更厉害了。刚才发言的女孩也笑了,但眼角分明含着泪花,也许她懂得了老师这样自嘲自贬的良苦用心――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是为了使她的自尊心免受伤害。

文末还写道:老师的幽默不是一般的逗乐,而是包含着他对学生的爱,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师德。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笑声,还有感动。

值得我们选取的,永远是那些有着深厚意蕴的事例,因为它能触动心灵,启迪思考。

三忌“旧”,宜选取自己独有的、他人未必能占有的材料。

独辟蹊径方可技压群芳,展现自我才能一枝独秀。比如写“为了

”这道题目,许多人想到的是“为了明天”“为了信念”“为了母亲的微笑”等等,这也未尝不可,但要写好却难,很容易与他人雷同。有位同学却写了篇《为了那份虚荣》――

那年的生日,我什么礼物都没收到。因为我从来记不住别人的生日,礼尚往来嘛,我的生日自然也就没人理睬了。在我心灰意冷之时,终于有位同学送来一张贺卡,但他又说:“这不会是你收到的唯一的贺卡吧?”顿时,我刚有的一点高兴劲也被赶跑了。真是太没脸面了!中午回家,我心里有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拉开抽屉,取出自己平时辛苦积攒下来的几十块钱,毫不犹豫地直奔礼品店。下午,当班上人最多的时候,我踏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只盒子,里面是我刚刚花了50元买的新台灯。我走到座位上,打开盒子,亮出7那盏新台灯。“哇,这要好几十块钱呢!”“一定是最好的朋友送的。”同学们议论纷纷,每句话都流露着羡慕,每个目光又含有嫉妒。我骄傲极了,得意极了!

半命题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半命题作文;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44-02

1.新课程改革之前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进行写作的目的不正确也不明确。不可否认有的学生写作文就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好像作文是给老师写的一样。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也给了写作的时间,如果其他同学按时交上,而自己完不成,恐怕老师不会高兴。于是,便胡乱写上一通,交上应付老师,很难想象这样的写作目的还能写出令人称道的文章。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比较好,对老师布置的作文能认真地去写,但写作到底要朝哪一个方向努力,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心中不明确。他们确实想把文章写好,也下力气去写了,就是因为找不到出路,付出的努力不少,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写作的兴趣也就消失殆尽,最后,干脆得过且过,结果可想而知。

1.2对学生限制太多、压抑其创造性。学生排斥、厌恶写作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现行写作模式让他们失去了写作的快意。这一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牺牲写作个性,不给想像力留下施展的空间。比如说在写作手法上,是在一种完全格式化了的框架中来完成所谓的写作。以叙事性的写作为例:见景入境抒情升华煞尾点题,这是一般中小学作文写作的基本格式。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承续与流传,此格式已成为一般中小学作文写作的唯一格式。还有在写作内容上,是在极其有限的观念之下来确定文章的主题。大千世界的所有一切,都生拉硬扯到这些屈指可数的主题之下,结果既使世界的丰富性无法得到呈示,也使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成为不可能。在这样一种模式之下的写作,当然无法指望能够通过写作而产生快意。

1.3学生写作模式化。在传统作文教学中,老师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学生观察、思考和基本功的训练上面,而是仅仅盯着前几年的考题作"跟风式"的反复训练,要么是起承转合,要么是雷(锋)陈(景润)孔(繁森)张(海迪)。理论的苍白和方法的杂乱,使学生甚至相信:只要训练好几个"模式",考试作文如探囊取物。我并不是一概反对掌握从范文中归纳一些为文的基本规律,只是不赞成将其泛滥而远离真正的写作教学。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生活的积累,其次是精蕴的探求,最后才是表达的技巧。他的这些关于写作的理论,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认真反思的。

1.4写作和现实生活相脱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阅读和现实生活作保障,学生写作便没了素材,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到写作学生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缘故。

1.5教师要求过高,打击学生积极性。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用自己的水平去要求学生,把学生的作文改得"体无完肤"、"面目全非"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更怕听到"作文"两个字。作文是用笔"说话",如果一个刚刚说话的孩子,父母每每"精批细改",发现孩子出语不妥,就予以指责。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会因此而少言寡语,最后成为不爱说话的人。这与教师批改一个刚学作文的学生的作文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2.半命题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2.1新课程改革下的半命题作文教学命题策略。半命题作文教学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命题又是重点中的重点。命题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快慢,反映了教师是否起着主导作用。而传统作文教学,大多由教师命题作文。题目是文眼,如果题目命不好,则脱离学生实际,学生自然要面对稿纸,搜索枯肠,最后还是不知所云。如果命题恰好出在学生的心里,自然能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恰如暗夜里茫茫大海上的一盏航标灯,在它的引导下,学生便能驾驶着作文的小舟,驶向成功的彼岸。因此教师命题时要切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做到以下几点:

2.1.1命题要新颖。如果命题时不顾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现实情况的变化,年年岁岁照搬同样的题目,那么,即使有了一个作文命题序列,也不能保证这个序列的生命力。如果满足于一套现成的一成不变的作文序列而不思索如何充实它,那么这个作文序列不久也会变得陈旧,从而影响它的质量。所以,教师命题应注意命题的新颖独特,使其充满活力。这要求教师多观察生活,多捕捉信息,从而多命出些新鲜活泼的题目。如可以捕捉本地本校或国家社会的"焦点""热点""疑点""难点"等问题,从学生敏感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命题,就可保证命题的新鲜活泼。

2.1.2命题要实在。如果命题大而空、虚而浮,那么学生写来,就难以把握立意的角度,难以选用具体材料,难以谋篇构思和驾驭语言。所以,教师命题应命些具体、实在、小巧的题目,避免学生胡乱杜撰,说假话、废话、胡话、混话、梦话、套话。

2.1.3命题要具有针对性。部分教师命题时,动机用意不明确,盲目无主,随意命题,不仅命题时无据可依,而且也无明确功利目的。教师命题应加强命题的针对性,目的明确。教师进行作文命题时,要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命题。如:可以针对某一现实生活命题,达到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目的;也可以针对某课文或课文某单元命题,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还可以针对学生某一写作弱点命题,以达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2.1.4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命题若不顾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一味从成人角度命题或不顾学生水平实际,一味从教师角度命题,那么,所命题目是难以提高质量的。如果命题视点始终未站在学生那边,未考虑所命题目依据学生的学识水平是否能够完成,未考虑所命题是否适合学生现有的观察力、判断力、思维力、联想力等智力因素,或者说所命题目内容只是教师或成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历,所命题目只有教师或成人才能完成,学生即使跳一跳,也难以摘到这只桃子,那么,这样的命题也难以保证质量。教师命题应摆正命题视点,多从学生角度命题,多替学生想想,多命些学生的智力能够完成的题目,即命题范围尽量是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历、所能想象得到的。

半命题作文范文第4篇

有时,你觉得祖辈的俭朴几近于吝啬;有时,你觉得父辈的认真几近于迂腐;有时,你觉得长辈的严整踏实简直就是刻板怪癖。你觉得年轻的自己又慷慨,又洒脱,又开通,又自在。可是,你渐渐长大,渐渐懂事,于是,你想要说:我终于理解……

请以《我终于理解_______》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词或短语将标题补充完整。

②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③不少于800字

二、立意点拨

这是材料加半命题的新型作文题目,也是近几年备受高考青睐的作文题型。在审题时要求我们既要兼顾材料,又要理解出题者已给半命题的限制。审题的关键是在合乎材料要求的情况下,将题目补充完整。文题材料将长辈的性格特征与我们的性格特征对比,材料表面上是否定长辈,说他们显得吝啬、迂腐、刻板怪癖,仿佛与生活格格不入,表扬年轻的自己慷慨、洒脱、开通且自在,好像是生活的主宰。拨开表面的面纱,综合理解材料与半命题,我们不难发现命题者的实际用途却是否定我们年轻人的肤浅而高度地赞扬长辈的俭朴、认真、严谨踏实,因为俭朴、认真、严谨踏实才是真正的生活态度,俭朴、认真、严谨踏实才是社会的真正所需,俭朴、认真、严谨踏实,才能成就真正的人生。补充题目时,我们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来写,力求小切入大展开,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令人赏心悦目。

三、例文借鉴

我终于理解生活的真谛

单渝亭

或许是从我不再惧怕父亲的棍子时开始,或许是从我回到家主动扛起锄头时开始,或许是从我捏着手中少得可怜的钱精打细算时开始,我发觉自己在变,我觉得自己跟长辈们的距离近了。更甚的是,我开始了对“生活真谛”这个严峻问题的深入思考。

曾经,我觉得祖辈的俭朴几近于吝啬;曾经,我觉得父辈的认真几近于迂腐;曾经,我觉得长辈们的严谨踏实简直就是刻板怪癖。相反,我觉得年轻的自己又慷慨、又洒脱、又开通、又自在。而现在,生活告诉我,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多么的肤浅,因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俭朴、认真和严谨踏实。

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更是时代不可或缺的生活理念。《吕氏春秋》曰:“富可润屋,德可润身。”在繁花似锦的城市生活中,办公用品精打细算这是一种俭朴,更是一种美好和谐的生活理念;出门在外,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碗筷,这是一种俭朴,更是一份责任;把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利用,这是一种俭朴,更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的一种尊重;亲朋好友出去吃饭,吃饱、吃好就好,大不必为了显摆富足而铺张浪费,这也是一种节俭与朴素,更是一种“绿色时尚”。流水咚咚、岁月悠悠,勤俭朴素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让我们的百姓变得高雅,它让我们的民族变得厚重。勤俭朴素即使在当今社会、甚至未来社会都不会过时,因为它是和谐时代的音符,是文明时代的体现,是绿色生活的标志。

认真是一种处事方式,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说:“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我们在学习时要认真,这样才能明理解惑;我们在经营家庭的时要认真,这样才能让亲人感到温暖;我们在工作时要认真,这样才能成就辉煌。认真之人在认真之时,那才真的可爱。瞧,他有 “吾日三省吾身” 的良好习惯;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宽厚和包容;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不懈追求。认真似水,认真之人就是因水的载歌载舞而成为日臻完美的鹅卵石。

严谨与踏实是做人之本、做事之根;没有严谨踏实这块坚实的土壤,我们长不成苍天大树。

半命题作文范文第5篇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补前半题:如《____我的梦想》;2、补后半题:如《告别____》;3、补中间部分:如《给____的一封信》;4、补首尾部分:如《____,别再让我____》。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

写好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以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___》,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字,“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体现“也”字的点题。再如作文题《我终于____》,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____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

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易于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作的内容。如“我和____(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 考虑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壮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儿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题材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3 符合语法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述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____》。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____》,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 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又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的滋味”,就订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5 避免雷同。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补题雷同。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更是突出,写的作文“撞题几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_ 》,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由于平时习怍中多出现类似的命题,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怎么不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呢?

6 不能过人。像《走近____》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山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是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列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四、要选好材料。补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半命题作文范文第6篇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半命题作文呢?

一、要弄清题意

从形式上看,半命题作文由文字和填空两部分组成,有的题目后还有一段提示语,下面还有具体要求。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例如《最让我________的瞬间》《那一刻,我太________了》这两题,以同学某一个难忘“时刻”为命题“靶心”,离开特定时间,等于没有特定事件:反之,心里若有一个难忘事件,就一定能写出一个难忘“时刻”。因此,这两个题目选材领域很宽,作文不难写。

此外,在所有的文题后面几乎都有具体要求,如“将题目补充完整”“有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等,在审题时应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二、要补好文题

弄清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易于选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例如《做人要________》,即可补充为《做人要诚实》《做人要真诚》《做人要正直》《做人要守信用》《做人要有责任感》《做人要敢于面对困难》等。你觉得可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 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了我们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要求。有的同学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因此,同学们绝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半命题作文范文第7篇

14,走吧。

【命题分析】

《走吧,

》这道作文题介乎传统的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命意作文之间,既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不允许漫无边际地信手写来,又具有话题作文的开放特征,空缺的内容可以由考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自我情感生发的需要来补充,有着很强的灵活性,给参赛者预留了较大的思考和创造空间,便于他们凸显灵性、展示个性;因此这种需要将文题补充完整后才能动笔的半命题作文,较之全命题作文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具有如下特点:

1,命题暗扣了本次大赛的总主题“一切为了美好的明天”。仔细揣摩,不难发现这一命题与总主题之间的事理联系,比如《走吧,让我们追逐山那边的朝阳》、《走吧,让我们去追赶明天》、《走吧,让我们与理想握手》等补充后的命题,包含着对明天与未来的强烈期待。

2,命题与当代高中生的思想状况一脉相承。当今中学生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比如说《走吧,星空在向我们招手》这一类的补题恰好可以引领他们搭乘想象与幻想的列车,去探寻未知的神奇与明天的美好。

【思路点拨】

对于《走吧,

》这道开放性极强的半命题作文而言,首要工作就是补充文题。只有完成补题任务,把这个半命题作文“变”成考生自己熟悉的命题作文,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补题时注意:①补前认真审题,要审明已供题目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及各种限制条件,为下一步补充文题、立意选材做好准备;②所补之题内容要符合时代的主流价值观;③所补内容与原命题要搭配正确,不能出现语法错误;④补充后的文题要题旨明确,不能指向模糊。

下列补题方法可资借鉴:

一、避生就熟。即依据原有信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特长等因素,从自己最熟悉的内容、最擅长的文体、最有利的角度出发,把陌生的新题变成自己熟悉的旧题;换言之,所补之题要体现避生就熟、避短扬长的原则,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二、化大为小。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应小而实,忌大而空:补题时可以采用化大为小的策略,选择一个较小的角度切入,将原题缩小成一个具体好写的题目。

三、新颖脱俗。文贵新颖,补题亦如此。半命题作文补题时对题中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选择题意允许的新颖角度。采用下列方法,可使补题颖异出众:①修辞运用法,如《

》,用比喻法可补成《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②组合出新法,如《沐浴在

》。将英语单词组合其中,补成《沐浴在English中》;③逆向补题法,补题时多角度考虑。该填“人”的,转而填“物”,如《

,我想对你说》可补成《婺源,我想对你说》;④材料新颖法,即选择时鲜新颖的材料补充标题,如将《

,你在想什么》朴成《快女,你在想什么》等等,新颖别致。

从命题意图看,这种显性的半命题作文,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考生自主选材,二是考生自主立意,三是既让考生自主选材,又让其自主立意。《走吧,

》属于第三种情况,因此开放度更大,选择的余地更大。“走吧”是一个带有祈使语气的动词,它含有邀请某人一起去做某事的意思;显然,只有从事积极而有意义的活动才符合命题要求,才能与大赛的总主题“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相吻合。

借鉴上述方法补题为:①《走吧,我们看海去》②《走吧,让我们与爱同行》③《走吧,让我们追逐山那边的朝阳》④《走吧,让我们与成功握手》⑤《走吧,让我们与理想同行》⑥《走吧。让我们去追赶明天》⑦《走吧,前行的路上有我相伴》⑧《走吧,星空在向我们招手》……

上述补题中前两个要实一些,后六个要虚一些。在写作时,应遵循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原则。从文体看,既可以写成记叙文,又可以写成议论文,还可以写成记叙性散文等等。从参赛角度看,选择记叙文或散文更容易获取高分。

假如你写《走吧,让我们与爱同行》,则应围绕“爱”字展开,写彼此所向往、憧憬的爱的海洋:父母之爱,师长之爱,挚友之爱乃至雨天跌倒时陌生人的一次搀扶,舞台怯场时观众的一声鼓励,都会在我们心中泛起阵阵涟漪。爱伴我们成长,爱让我们温暖,爱也让我们学会思考。月亮皎洁是因为她反射了太阳的光辉。我们对爱不能仅仅是予取予求,更要懂得感恩;不图回报是爱的无私,懂得感恩是爱的崇高。考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生命中的一次感动,思考中的一点顿悟来打开行文思路。如此,则这既是一次“与爱同行”的作文竞赛,也是一次升华自我的心灵之旅。

假如你写《走吧,星空在向我们招手》,不会忘记温总理的诗句: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半命题作文范文第8篇

一些同志对命题作文有误解,以为这样的文章乏善可陈,尽人可为。我的看法恰好相反。写好命题作文,不仅是办报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是一个比较精深的专业。轻言“命题作文,壮夫不为”,皆没有亲尝其艰辛。

命题作文是评论写作最为艰苦也最长功力的拉练。这可以分两头说。其一,有感而发,相对来说比较好写。况且写与不写,悉听尊便,没有时限和质量要求。写得好就用,不成功,任退无妨。写稿是苦差事。在我看来,多半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是懒得动笔的;即使勉强动笔,由于思路不够成熟,也大半胎死腹中。这也还是不少人眼高手低或说得比写得好的原因。其二.报纸宣传不会因为个人的兴趣如何,心情如何而改变计划,所以要求撰稿者必须按照时间和质量要求拿出稿子。熬个通宵而仅仅片言只字是常有的。其中的苦恼非过来人难以道出。但辛苦和艰难恰是一切成功者的必经之路,憋闷的难受换来的是内功大长。难度,是一种磨练也必有补偿。

何谓难度,何谓补偿?每一个题目都是一个陌生的起点。所命之题,可能并非是关注和作者研究的问题,今天是入口普查,明天就转战保护环境。为了把题目完成,把文章做好,要求撰稿者必须了解和熟悉材料。基本情况如何,基本政策是什么,现实针对性在哪里?倘不是“命题”,很少有人研读那么多理论专著和文件。而恰恰是这一“命”,倒逼人刻苦学习,认真钻研。《人民日报》年年都发“五一”“十一”“元旦”等等社论,但背景和侧重点年年不同,其核心论点总是和当时的形势和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虽是“命题”,但绝非应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人民日报》社论是国内外研究中国问题的专著引用最多的文献。论说中国的时局,不能不看《人民日报》,说中国的政策,不能不研究《人民日报》社论。这已是惯例。参与这项工作的最大补偿,就是在五个方面得到历练:把握时代脉搏,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最新变化,揭示社会发展走向,阐释党的方针政策,提出我们面临的任务。不是说每个撰稿者都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是说,工作岗位提供了一个“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平台,使我们有机会有可能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打个不大恰当的比喻:从事这项工作的未必是国手,但却有幸长期参加国家集训。这也许是意料之外的收获。虽然置身其中,对这样的收获并不了然,但这种实战,对于思想理论素质的提高,肯定是有益的。就如一场艰苦的马拉松,越往后就越显示出这种高质量训练所积累的能量。因工作而使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命题作文可算是典型一例。

补偿和收获因工作态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倘以应景的心态写这类文章,很难写好;倘紧密结合国家改革和现实实际有针对性地写,则完全可以有所创见。

一般认为,重大节日庆典的评论难有新意,其实不然。《人民日报》很多优秀的甚至是经典的文章恰恰就是庆典性和纪念性的评论。然也不乏平庸之作。概言之,命题作文,用心还是不用心,主动还是被动,结果大不相同。同行对命题作文多有抄书抄报的讽刺,这一半是误解,一半是实情。误解在于,可能把命题作文看成是一般性文章,不了解《人民日报》评论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党和政府立场,阐述党的方针政策。不能以个人的立场、观点甚至把个人行文的习惯,塞到评论里去。所以涉及重大理论和重要政策问题,只能抄也必须抄。方针、政策的阐述,必须原原本本,十分规范。不规范,政策的严肃不复存在。自然,由此而得出命题作文都是东抄西抄捏合而成的,则可能是更大的误解。不用心思或无力驾驭,东拼西凑的情况是有的,但这样的文章很难通过。文童短,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试图拼凑,无异于是拆零件攒车,就像卡车的轮子安装到轿车上,或柴油发动机安装到汽车上。看上去是个车,不好用甚至用不了。二十年前的文件搬到现在用,政协的文件引入人大社论,没有大错,但就是焊不到一块。有的同志和我说,命题作文看上去不难写,读起来挺顺溜,想一想又平淡无奇,但写起来真难,每一句每一段的推进都犹如吴牛喘月般的累。这感觉是对的。所谓命题作文,题目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的,作文却要作者经营。何处起笔,何处收煞;何处打开,何处拢住;何处重写,何处轻点;何处转折,何处分段,等等,需要通盘考虑。这里要说的一个中心意思是,评论作者应该比其他同志更注意学习时事政策,在吃透领导的精神和实际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把观点和材料加以整理和统摄并贯通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不论什么样的题目,只要我们对某情况了解得越多,研究得越透,就越能获得写作的自由。以变应变而又万变不离其宗。敷衍了事,本想偷懒,实际上往往非常费力。倒腾来倒腾去,就是不得其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