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1、全局人员立即进入应急状态。无论出差、探亲或休假外出还是在家人员,均应以最快速度返回工作岗位或与单位取得联系,随时听从调派。

2、地震发生后,分室内值班、野外考察两拨人员同时开展工作。

室内值班人员,要迅速向上级地震部门报告,同时与邵阳地震台和其他附近台网取得联系,以便迅速确定地震三要素。同时要尽可能与震区所在地震部门和群测群防工(安全急救网)作站取得联系,以确定方位和了解大致破坏情况。在初步判定地震类型、震后趋势和破坏情况后,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报告,编发震情通报。随时与野外考察人员多保持联系,相互沟通,注意回答咨询电话,做好所有记录。

野外考察人员要立即赶赴地震现场,了解震情和灾情,召开震情会商会,做出震后趋势预测。当省地震局现场考察组到达后,协助一道工作,并做好各种沟通汇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评估地震灾害损失,并将评估结果和会商意见报告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地震部门。根据现场调查了解到地震时人的感觉和物体的变化,造成的人员、家畜伤亡和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情况,确定影响范围,初步绘制等震线图。

3、室内、野外工作人员返回办公室,召开碰头会,讨论研究后写出地震考察报告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模式;音乐学专业;田野考察

多年来,在国内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的音乐学本科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重视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体系。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音乐学本科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素养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并成为各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学本科办学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自2006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修订。目前,该专业依托“实验教学中心”,以田野考察为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各类专业课程,并结合校内外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音乐学人才。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音乐学专业首先要求实施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专业研究的特殊性要求实施专业实验教学;为使实验成果得以具体呈现,还需结合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教学,开展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根据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对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由理论到实践要求实施验证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与专业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的认知能力;由实践到理论要求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二、课程结构:三个层次,综合互补

所谓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包括三类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由田野考察、实验性课程及讲座类课程组成,该类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和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的训练。理论课程由民族音乐学概论和音乐考古学两门课程组成。综合课程,主要包括论文写作,分为音乐学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后者是前者的延伸)。理论课程重点从理论方面讲授田野考察的方法及实践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还涉及到在考察过程中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态度和方式进行考察操作等文化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对田野考察的实践操作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储备作用。实践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古乐器测音、民间音乐田野考察、城市音乐田野考察),训练学生专业实验技能(测音数据分析、记谱分析、频谱分析),协同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在专业研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术创新能力。综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方法从事音乐学研究,并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自从在教学计划中设立田野考察课程以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运用田野考察的方法,增强实践操作,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锻炼了艺术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综上,田野考察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田野考察实践活动是盲目的,因此理论课程(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的开设与之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仅有以上两类课程是不够的,因为音乐学的培养成果最终是以论文形式体现的,因此综合性的论文写作课程则成为学生最终学术研究成果实现的重要途径。由此,以田野考察为平台的多层次课程结构得以建立,并成为音乐学专业近年来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此外,讲座类课程进一步引导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方向,增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体现了本科教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定位。

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是今后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功能强大的实验中心网络管理及教学平台,是规范实验中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①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建立以音乐学学科网站、专题网站及教师个人教学网站为主体的教学应用网站;按学科课程建立音乐学教学实验中心专用的数据库;进行多媒体素材、课件和网络课程等的开发与整合建设,学生可以通过高效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网络教学,使实验中心教学效率得到整体提升。②网络化建设及应用。采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全面开放的教学环境,实现资源共享,进行设备借用预约等,实现网络化的开放管理。

四、推进实验室开放

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制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采取以实验项目带开放的办法,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运用专业版测音系统、视频处理剪辑系统、音频处理系统和专业频谱分析系统等开展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利用综合实验和拓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田野考察、信息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策划与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关键所在。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各类实习实践。如定期为博物馆新进和馆藏乐器测音,定期赴文化馆举办民间音乐或城市音乐田野考察汇报等。系部多方筹措经费扩大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经费充足;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合理利用,确保实践教学稳步进行;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多途径、多形式建立校外基地,加强与基地的共建和广泛交流,提高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实验室开展学生创业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以便更好地产生社会效应。

六、管理模式:统一规划,动态管理

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将大打折扣,所以将课程建设、实践操作、学术活动、考评机制纳入统一的建设规划,将田野考察操作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最终以“田野考察报告”或学术论文的形式体现教学成果。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两级管理制度,规范化的考核机制,依托“实验教学中心”,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统筹安排教学内容,规划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定期开展学术活动,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①制定两级管理制度。所谓两级管理制度是指院级(教务处)和系级(音乐学系)各司其职,统筹兼顾的管理方式。教务处主要负责宏观调控:修订与田野考察相关的教学计划;制定与考察活动具体实施有关的管理方案;确认具体的学分认定方案和教学效果测评等内容。音乐学系则主要负责微观的管理:教师安排;课程的具体运行;考试与试卷管理;田野考察档案和资料的管理;学分统计和报备;组织学术活动等等实际运行环节中的内容。同时两极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规定和具体运行过程中经常相互沟通,以达到制度合理化(符合实际情况)、运行规范化(符合管理规定)的目标。②制定动态考核模式。艺术实践教学以田野考察项目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讲座类课程及其他艺术实践,以固定考察(以实习基地为主)、流动考察和自主考察三种方式构成,实践教学考核采取以固定学分制和申报学分制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流动考察需按事先规划的考察队伍分组提交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录音、录像资料及测音资料等),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固定考察需按照要求完成提前布置的考察任务,并分组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自主考察需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及考察资料,经专业指导教师确认后评分。其中流动考察和固定考察列入教学计划,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属于“约束”机制———固定学分制;自主考察不列入固定的教学计划,但可根据学生的论文选题自行安排、完成考察活动,经确认合格后,仍给予艺术实践学分,属于“激励”机制———申报学分制。音乐学专业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管理需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不断发展音乐理论教育模式,才能为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公鹏,牛爱芳,魏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179-181.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师范大学的生物学系,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作为动物学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丰富学生动物学和生态学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搞好野外实习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

近十年来,由于环境和资源的较大改变、高师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些学校把脊椎动物学实习与无脊椎动物学实习合并,或将动物学和植物学实习合并进行,有的甚至干脆取消了野外实习而改为参观。这些做法无疑对教学效果尤其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学校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明确了实习目的和培养目标,在实习时间、内容、组织方式和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使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效果明显改善,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显著提高,野外实习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得到了更有效地发挥。

一、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以往的实习都是安排在暑假期间进行(7月中、下旬),这时动物学与植物学的课堂教学已经结束,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知识,通过野外实习加以拓展和巩固,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其缺点是错过了脊椎动物实习的最佳时间,因为在黑龙江省每年6月初是鸟类等脊椎动物繁殖和活动的高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合理安排课程及考试时间,把实习时间改在6月1日~15日,这样既保证了实习的最佳时间和实习效果,又不影响如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一般安排在6月15日~20日之间)和临近学期末学校共同课和公共选修课的考试,还不占用学生和教师的假期休息时间,这种安排深受欢迎。

二、努力改进实习内容

过去的脊椎动物学实习内容中标本采集和标本制作所占比例过大,而其他内容较少。而过多的采集标本会对动植物资源造成破坏,也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实习中改变了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内容,只采集数量较多、较为常见的鱼类、两栖类以及啮齿类来学习标本制作方法,而对其他所有动物都采取只观察不采集、不处死、不做标本的做法。同时增加了鸟类繁殖行为观察和环志、动物数量统计方法、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研究、动物行为研究方法以及当地的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内容。使实习内容由标本采集和物种识别为主转变为数据采集和定量研究为主。真正做到了改“杀生”为“放生”、改“捕捉”为“观察和研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明显增强了学生爱护自然环境、自觉保护动植物资源的意识,也教育和影响了当地群众。

实习中我们还利用实习基地与中国大型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横道河子虎园)相比邻的有利条件,组织一次系统的参观,教师对园中的几十种珍稀动物从鉴别特征、形态、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这样既丰富了实习内容,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应用先进的实习手段

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实习内容多,涉及动物学、植物学和生态学领域,因而配备现代化的_野外工作装备是完成好野外实习的重要保障。近五年来,学校加大了经费投入,购置了全球卫星定位仪(GPS)、数码摄像和照相设备、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投影机、无线电跟踪仪、对讲机、夜视仪和高倍望远镜等等,为改革实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或学生在野外拍摄的图像当天就能展示给其他同学,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后续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在实习之前进行预习,还可以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由于实习装备的不断改善,大大提高了实习的效率、保证了实习效果。

四、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

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鸟类野外识别和观察,而这一内容需要安静、对鸟类无干扰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完成,也就是观察小组人数越少越好。过去由于每年招生人数在60~90人之间,指导教师人均指导15人左右即可保证观察效果。1999年以来每年招生都在120~180人之间,因此造成了指导教师人数远远满足不了实习需要的矛盾,每人指导30~40名学生,这将严重影响实习效果。为此我们一方面聘请身体素质好、有经验的已退休的教师协助指导,另一方面将高年级研究生经过提前培训补充到指导教师队伍中来,这样既可以保证指导教师的人数,又给研究生创造了野外教学实践的好机会。在实习中为解决有经验的老教师与新参加的研究生指导水平的不平衡,我们安排所有参加指导的人员先期到达实习地点进行集体备课,努力提高年轻教师和研究生的业务水平,同时还在每一次外出时都按一定的分组顺序轮换一次指导教师,这样就保证了每一组学生都学到丰富多样而又相同的知识。这种把客观的“大组”化简为适用的“小组”的组织形式收到了很好的实习效果。

五、严格要求,强化素质

野外实习是高师生物学教学的特色,通过实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尤其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既为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也为教师进行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每一天的活动安排上,力求内容丰富而紧凑,采取准军事化管理,根据鸟类繁殖期的活动规律和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安排了四个活动时段,5:00~7:00进行鸟类识别;8:30~11:30进行两栖爬行类和鸟类识别及生境观察;14:00~17:00进行生物多样性及景观生态实习;19:00~21:00进行晚自习(预习实习指导、写预习报告、整理实习记录),活动内容要比学校的课堂教学还要多。实习过程中,要求统一身着迷彩服、统一行动,指导教师也同时随队活动,并严格要求、及时指导,学生的预习报告和作业在当天批阅并及时反馈。在做专项小课题过程中,学生要在每天早3:00就到观察点进行观察,晚8:00才回到驻地。面对周围环境的寂静、早晚的寒冷、蚊虫的叮咬、不时的风吹雨打、正午的暴晒,虽然又苦又累,但这当中既有观察动物行为的乐趣,更有同学们互相帮助、轮换吃饭和休息等团队协同工作所带来的幸福感受。通过跋山涉水、早出晚归,培养了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此外在进入课题研究之前,学生根据自愿或随机组合的方式成立研究小组,与老师一起分析课题并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3~5天的独立观察和研究。在完成课题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有的观察,有的记录,有的绘图,各司其责。在带队教师指导下写出研究报告、再按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答辩交流,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质疑。学生们的研究报告也为今后的教学科研提供了难得的基础材料。每年都有几名同学的研究报告获学校科技论文大奖,其中有的论文已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既让学生参与了科学研究,提高了科学素养,又培养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野外实习,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为今后进行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野外工作以及动物学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六、改革考核方法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野外调查 综合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89-01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特征、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正确认识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和地区差异的科学。其课程的实践内容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走出校门,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实地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过程,通过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能让学生们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知识综合观察、分析和解释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系统的特征,并能从中得到启发,开创新的思维,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和独立工作等综合能力,下面以我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庐山为例进行浅述。

一、实习内容设计:

庐山实习以植物和土壤地理为主,还包括植物生境与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如庐山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的调查和观察,主要以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首先进行实习地点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植物生境的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庐山地区基本地层、岩石及构造特征、山地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气候特色及气候的垂直带性差异,并对长江与鄱阳湖进行观察。

(二)植物地理野外实习:主要包括调查庐山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观察并分析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山地主要植被类型,研究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掌握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土壤地理野外实习:主要包括庐山土壤类型调查、观察各种土壤的剖面特征并分析其形成、观察各土壤类型的关系、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基本方法。

(四)地理野外专业技能的运用:主要包括培养学生阅读地形图、地质图,分析了解区域地质地貌概况,熟练运用罗盘、地质图进行野外定位、定点及岩层产状的测量,并绘制地质地貌与河谷结构图,学会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等技能。

二、实习线路的设计:

(一)路线1及其实习内容:

牯岭―西谷―锦绣谷。观察西谷形态及成因,测量岩层产状,观察有争议的古冰川地貌遗迹(如西谷中的飞来石、冰窖等),观察锦绣谷河流袭夺现象,袭夺湾、裂点(天生桥)、上下谷地形态和风口(花径);锦绣谷发育,岩性、产状、节理等与谷坡上峰林地貌的发育;谷底重力地貌,砾石谷地及成因分析,观察山下土壤分布规律及植被分布状况。

(二)路线2及其实习内容:

牯岭―大校场―植物园―含鄱口。认识常见植物,植物形态和生态环境条件;观察古红土和山地黄棕壤剖面;东谷(向斜谷)(宽谷、U形谷)的形态特征和成因,大校场(次成谷)的形态特征和成因;牯岭、女儿城(次成山)的岩性、产状,山脊形态特征和成因;裂点(茭芦桥)上、下河谷纵、横剖面的差异及其发育特点;河流袭夺(汉口峡河)等。注意观察有争议的古冰川地貌遗迹(如大校场冰川谷、东谷冰窖等)。

(三)路线3及其实习内容:

牯岭――月照松林――庐山二小附近的空军疗养院――小天池一带。观察黄山松林和落叶阔叶林群落,学习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观察沼泽土遗迹。

(四)路线4及其实习内容:

牯岭――三宝树――电站大坝。观察柏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进行植物群落样方和样方调查,观察山地黄棕壤剖面。

(五)路线5及其实习内容:

牯岭――大校场――大月山。观察山地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剖面;观察沿途山地黄棕壤向山地棕壤的变化,观察沿途植被的变化及大月山(背斜山)的岩层产状。

(六)路线6及其实习内容:

牯岭――五老峰――三叠泉。沿途观察植物群落外貌,学习填绘植被图;观察土壤垂直变化规律,三叠泉观察山地黄壤剖面。七里冲(向斜谷)(宽谷、U形谷)形态特点与成因分析,谷旁堆积物特点与成因;三叠泉裂点南(青莲寺谷:裂谷)、北谷地的形态特点、流向与岩性、构造与新构造上升运动,谷地发育上的差异性;三叠泉上游古地面(夷平面)特征。观察五老峰的岩性、产状、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五老峰单面山与断层崖地貌(断层崖切割现象、坡度、崖上新发育的沟谷状况),五老峰山南的丘陵地貌,鄱阳湖湖滨地貌。

(七)路线7及其实习内容:

早上下山。中途在秀峰、白鹿洞书院停留,观察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观察红壤剖面。下午回到九江市区。

(八)路线8及其实习内容:

观察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水文状况,观察长江中游湖群的水文特点;观察长江中游平原地貌,游览市区,观察江南人文景观,注意与岭南人文景观作对比。

三、实习成绩的评定:

(一)考核方式: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包括纪律性、出勤情况、团结协作精神、资料准备情况等)和上交的实习报告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二)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考核内容及百分比为:实习纪律(5%)+实习表现(20%)+实习记录(25%)+实习报告(50%)。

四、实习效果的评价: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离开了对自然现象的实际观察,自然地理教学如同纸上谈兵,按上述线路及内容所设计的实习,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先由教师进行实地讲解,然后由学生分头观察、记录、测量、画图,回基地后写实习日志与总结,通过一周的实习,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会了野外地理的工作方法,还加深了对地学野外考察的方法与过程认识和撑握。

参考文献:

[1]郑庆荣,孙二虎,徐茂祥.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模式与内容的设计研究.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5).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一)野外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学是一门与自然和社会密切想关的科学,资源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有很多是以地理学为基础的,所以,不论是地理专业还是资源专业的学生,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实地考察与研究。从学科的角度,要求学生能将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区域考察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因此,野外实习是地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加深对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野外考察是获取科学研究资料的重要途径

所谓科学研究,简言之就是有目的的探究,通常是以用发现的事实修正现有结论为目的而进行的大量调查和实验。因此,收集和占有资料、特别是第一手科学资料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研究者学术水平的提高,只有资料丰富才能提高科学的生产能力。地理资料包括的方面很多,除了文字资料外,地图、航空照片、卫星照片(tm磁带)、幻灯片、录像磁带等也是地理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搜集资料有很多方面,诸如教师讲课、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文献阅读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既要收集室内文字图件资料,博览群书,选读文献,尤其是外国文献原著,经常做笔记、卡片,充分利用前人的劳动成果,作为我们从事研究的基础,又要有拓宽和纵深,学会从实践中获得资料的基本技能。因此,坚持做科学的野外考察去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三)野外实习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环节之一

大自然是地理学广阔而富有生机的实验室,是内容最为生动最为丰富的教育环节之一。野外实习是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的不可多得的机会,面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诸多地学和现实问题,将促使大家去思考和探索。地理学野外实习,或是烈日炎炎下的沙漠戈壁,或是森林蔽日的深山峡谷,或是寒风凛冽的高山冰川,在这种严酷环境下要测量准确的地理数据,取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往往需要经历艰苦的劳动,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无论是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是综合素能的提高,均会起到非凡的作用。

总之,野外实习是地理工作者的基本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为以后独立工作奠定基础。参加实习的教师和同学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二、野外实习的主要阶段

地理学的野外考察工作,根据时间的顺序,一般可划分为准备阶段、野外工作阶段和总结阶段(图1-1)。其中虽以野外工作为重点,但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习时间,大部分是用于野外工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视准备工作或不进行野外工作的总结。相反地,只有充分地重视了这两个环节,实习才能得到圆满的效果。

为了使野外实习取得预期效果,出发实习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十分必要。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一般要求在实习前的几个月内进行,主要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

(1)确定野外实习的地区、路线和主要实习点。指定实习队负责人,负责实习的准备工作。初步确定实习的时间、地点、主要路线和主要实习内容,初步做出经费预算。

(2)收集有关实习地区的文献资料,包括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和有关专业图件。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分析区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要特别注意了解实习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尽量将实习内容与生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3)进行野外预查。通过预查进一步确定实习地区和实习路线。专业指导教师要通过预查进行备课,选择最优的实习方案,确定观察路线和实习点上的实习内容,包括教师讲授的内容和学生观察与操作的内容。预查中要尽量与当地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一方面通过他们了解区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可以求得他们对野外实习的支持。

通过预查,还要落实实习队的野外后勤工作,包括落实实习队的食宿地点、交通工具等。注意了解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给养条件、气候条件、卫生条件及安全保证情况等。

(4)野外实习计划。根据教学实习目的,确定详细的实习日程,写出每一天的实习路线、地点及主要内容。日程的安排,既要考虑实习内容的合理顺序,又要考虑交通和路线的条件,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实习中要保留适当的休息时间,特别是在野外工作量大,学生容易疲劳的情况下,休息之后可以收到更好的实习效果。实习计划应写明各阶段对学生的主要要求。

(5)向学生介绍实习地区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实习内容。首先让学生对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在野外实习和独立观察判断。实习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查阅实习地区的有关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社会生活活动状况的历史和现状等有关文献资料和图件,包括前人的调查报告、论文、专著、地形图、各种专业地图、航片、卫片、tm磁带等。

(6)其它准备。

1. 体能准备。

野外实习经常需要连续地坐车、大剂量的运动,对参加的每个人都是体能和精神上的考验,所以,保质充沛的体能和精力是圆满完成实习的基本保证。

2. 物质准备

第一,实习过程中所使用交通工具的安排、落实。

第二,实习中所需的设备、器材等的准备,如照相机、摄像机、罗盘等。

第三,常用医疗用品和药品准备。

第四,个人生活用品以及与野外实习相适宜的着装准备。

第五,为预防突发事件,请遵循前人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两条训诫“穷家富路”和“冬天出门带干粮,夏天出门带衣裳”,后者对干旱区域更具现实意义。

(二)野外工作阶段

野外阶段是实习过程的主体部分,野外工作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要按实习计划进行。在路线调查或沿途观察中,要随时对照地形图,在图上确定自己的位置,并把观察到的特殊现象和地理界限等标记在地图上。在途中停歇或到达观察点时,要将沿途看到的主要现象、主要认识和主要问题记在野外记录薄上。

(1)实习记录。它是实习的最基础成果,是编写实习报告与习作论文的基本依据,因此要及时真实地记录下来。记录内容包括沿途观察和实习点的观察与描述。

(2)照相与素描。照相已成为野外实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可全面、记录自然环境特征。素描是自然地理实习的重要补充,它可有意识地取舍,突出重点,达到照片无法表现的效果,尤其是对地貌和植物的描述,有条件的同学可充分发挥特长。

(3)综合分析。自然地理实习,是从要素观察描述开始到综合分析归纳结束。因此,野外实习要注意每一个实习点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所发生的各种相互作用的性质、过程、方向和发展规律。

(4)互相帮助,安全第一。野外情况复杂,要时刻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段活动,登山涉水,要注意上下游的变化,任何情况下不能一人单独进行野外活动,以防不测。大家除了学习上互相切磋之外,生活上也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实习队是一个整体,要防止掉队发生。

(三)总结阶段

野外实习的总结,一般在野外工作结束返校后进行。首先要对野外记录及搜集到的文字资料等进行认真地整理和分析;对野外搜集到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清理、统计和分析;对野外摄影进行洗印与扩印;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整理,并抓紧进行必要的室内分析与测试。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和研究程度高低,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技术总体水平的标志,也是制约这个国家资源勘查、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是地质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传统的地质工作,是通过野外观测和观察,把获得的第一手基础资料记录在纸介质上,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GIS相关技术、地学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后相继开展了数字地质填图的研究和实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和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范,研制和开发了部分软件和硬件,并开展了试点工作。

我校自2006年设立地质专业以来就开设了《区域地质调查》课程,实习地点一般选择在距离南京120公里处的安徽省巢湖市凤凰山地区,于2008年与安徽省巢湖铸造厂签订了巢湖实习基地协议。经过全国二十多所地质类院校的共同建设,目前巢湖实习基地已经拥有了专门的教学网络和实验室,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并有采用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和遥感系统(RS)等技术的数字地质填图软件和虚拟教学基地。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

引入数字地质填图的必要性

安徽巢湖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是我校针对五年制高职地质专业四年级学生的综合性野外地质实习课程,是在学生系统学习地质学专业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等)和完成了普地认识实习后进行的。该实习使学生系统学会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进一步理解已学的基础地质理论,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分析能力,同时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和进行生产、毕业实习打下基础。巢湖市凤凰山地区分布有海西―印支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复式褶皱,组成褶皱的地层包括所有的沉积岩种类,背斜和向斜形态完整,断裂构造典型而简单,加上距离地区行政中心巢湖市区不足5公里,距离江苏省省会南京市120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是较为理想的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基地。

区域地质调查一般遵循立项论证、收集资料及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图件编制、野外验收、报告编写、成果验收、资料归档等程序。除立项论证等少数项目外,其余均是巢湖区域地质调查实习的主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野外地质填图、地质调查报告编写、相关图件编制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是很好的训练。

传统的区域地质调查是靠地质人员手持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的“老三件”,通过连续的野外地质路线观测和观察,把获得的第一手基础资料记录在纸介质的记录簿和工作手图上,再根据各种观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编写出地质报告,绘制地质图、地质剖面图、构造纲要图等地质图件。地层产状、方位角、坡角等地质数据主要依靠罗盘测制,精度往往不高,文字、图件、数据等资料保存困难,而且无法对测区资料进行适时更新。运用数字地质填图后,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发生了根本变化。

数字地质填图是集GPS、GIS、RS技术于一体,结合计算机软硬件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处理、成图和分析一体化的数字作业,实现了野外路线观察过程精确的定量化描述。在实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讲授数字地质填图和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使学生能用自编计算机软件对实测地层剖面制作、野外地质路线观测、定位、各种地质图件成图的全过程进行精确的定量化及数字化描述,实现区域地质调查的数字化表达,完成整个实习过程从文字到图件的计算机处理。实习中我们广泛使用了野外数据采集掌上机、手持GPS、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新五件”,采集、记录野外资料、野外定点、剖面测制均在电子地图上进行。从野外踏勘、实测地质剖面到野外地质填图各阶段,实习从以教师为主导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导。学生对这种实习方式很感兴趣,对高新设备感到很新奇,都能提高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好。

前期数字化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

资料收集工作 第一,选择并收集备齐合适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或纸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所需背景图层的底图。我校所用1∶10000巢湖凤凰山地区数字地形图是在1∶50000地质图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放大、裁剪编制的,以此作为数字地质图及专题图的底图。第二,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收集涉及测区的地层、岩石类型、矿产种类、物化探等资料。第三,确定填图范围和填图比例尺,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技术装备 除常规填图所必需的技术装备外,数字地质填图还需要一些特定的硬件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GPS、移动硬盘、数码摄像机等。软件支撑包括野外采集系统和室内桌面系统,如用于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处理的GiSP、实测地层内业处理的SDP软件、用于绘图的MapGis、Coreldraw等。

制定教学计划 整个区域地质调查实习主要分为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整理两个阶段。其内容、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实习时间共21天,行路等工作耗时2天,实际工作时间19天。

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阶段主要包括路线踏勘、地层剖面实测、地质填图三部分。

路线踏勘 路线踏勘的目的是认识测区内分布的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特点、地层接触关系及识别特征,认识测区地质构造的基本框架。这一阶段由实习教师负责讲解,要求学生练习使用GPS进行定点,同时地形特征明显时,用罗盘练习后方交汇法定点,并完成野外记录。路线安排:(1)观察志留系剖面、泥盆系剖面(狮子口附近);(2)观察石炭系剖面(驻地附近);(3)观察二叠系剖面、三叠系剖面(柴火山一带)。踏勘阶段要求学生掌握GPS的使用方法,学习使用数字地质测量软件。每天路线踏勘后,下午和晚上进行内业整理,要求各学生小组按规范完成野外记录,绘制剖面示意图。

实测地层剖面 在一个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首先必须确定填图单位。不同的比例尺填图单位也不同,不同的地区(如侵入岩地区、变质岩地区)填图单位确定原则和方法也不同。沉积岩地区是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础划分,通过实测地层剖面查明地层层序和厚度,确定填图单位的。实测剖面前一天下午进行实测地层剖面知识准备,安排专题讲座,要求各小组利用课后和晚上的时间在驻地进行模拟测量。实测时分成4队,按照实习队的安排对各自地质剖面进行实地测量。第二天进行实测剖面资料整理,编写报告。根据各小组的数据,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综合成果图,并提交文字报告。

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阶段采取穿越地层路线法为主、追索路线法为辅布置路线。地质填图前一天进行区域地质测量阶段的知识准备,安排相应的讲座。填图时间安排6天,前两天班级全体学生在实习教师的示范下,沿小山王东北经平顶山向斜、凤凰山背斜至7410厂附近,开展由一个向斜和一个背斜组成的完整地质路线测量,旨在建立学生对测区褶皱体系的全面认知,为最后接图做准备。后3天班级分成两队,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野外地质测量,通过实习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掌握地质测量的基本方法。最后一天安排野外路线考试。

接图和补充测量(补点) 野外实习最后一天进行接图、补点以及提交实际材料图。

室内整理

室内整理包括数据整理和编辑、编制各种地质图件、编写地质报告三部分。室内整理是整个实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提出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总结提高的过程。在室内整理过程中,实习教师每天要组织讲评,及时纠正成果编制中的失误。

实测地层剖面数据的编辑与整理 实测地层剖面是指在选择好的剖面线上对地层进行划分、测量与研究。室内数据处理包括对各个数据记录的校对和完整性的检查、分层的室内归并以及真厚度计算,主要通过SDP实测地层内业处理软件完成。在实测地层剖面数据处理系统(SDP)中,首先要将野外取得的数据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中,然后再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自动绘制成各类表格和地质图件,并可以将计算结果、表格和图件打印输出。目的是提高实测地层剖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区测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GiSP数据的输入和整理 GiSP是依托GIS技术研发的地质调查数据处理平台,用来对野外确定的位置点进行信息补充和完善,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实际材料图。GiSP数据管理器具有很强的数据编辑功能,导入巢湖地区填图区域地图后,可以根据需要录入、编辑或删除点位数据。位置点和地层产状的标注分别采用“数据图示”菜单中的“标注位置点”和“标注产状”选项即可实现。目前GiSP试用版仅能输出实际材料图框架。框架图由位置点及其点号、位置点的产状、测区范围构成。输出实际材料图使用“图件输出”的“导出图档”选项来实现。为了获得最佳的解析度,在使用“输出图档”选项之前,应该通过“显示比例控制”设置显示窗口,尽量将工作区铺满整个地图视图窗口,然后再使用“输出图档”输出图形。GiSP输出的图档可以导入到Coreldraw软件中与事先打开的专业图件底图叠加进行精细加工。

实际材料图和地质图的制作 实际材料图是在地形图上的野外操作手图,反映全部野外工作行为(路线、地质点、地层产状、地层/岩石单位、矿产资源、断裂构造),是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的基础,具有原创性、综合性和质量属性。绘图要求上墨不着色。野外所有地质点信息检查整理无误后,首先,输入GiSP数据处理软件,标注在地形图上之后选择输出,将点位信息导入Coreldraw实际材料图底图。其次,通过不同检索手段在符合V字型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连图。再次,对所连地质界线赋属性,线转弧段造区,赋予区属性,最终形成实际材料图。地质图是在实际材料图基础上的简化,去掉路线、地质点,简化地形线,反映野外工作实测的和推测的地质现象,包括主图和附图。主图要具备四要素:地层产状、地层/岩石单位、矿产资源、断裂构造。附图对地质现象进行简要解释,其中综合地层柱状图是对测区地层的解释,地质剖面图是对测区构造框架的解释。绘图要求根据地质行业标准,进行不同地质实体的着色、花纹填充,提取和叠加注记、产状、矿产等图层,最终即可完成数字地质图的初步编辑工作。构造纲要图是突出构造的地质图的简化,要求以构造旋回为单位,突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绘出褶皱轴迹。

内业资料处理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提交野外记录本、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实测剖面综合成果图及文字报告和一份实习报告,每个小组提交一套图件(包括实际材料图、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几点经验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中应用数字地质填图,从野外数据采集过程入手,实现了地质观察的图、文、像的数字化。2009年至今,学生在巢湖数字化区域地质调查实习,进一步证实了该技术应用于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是切实可行的。根据实践教学的经验,现提出以下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应重视地质基本技能训练 传统的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是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基础。野外岩石、矿物的识别,各种构造及地质现象的分析,罗盘及地形图的使用等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础,是从事地质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技能。如果不重视这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野外数字化填图就无法开展。因此,不能因为数字化填图就放弃传统工具的使用,在教学安排上必须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功、基本技能的训练,必须人人动手、动脑,每个学生都必须观察、记录、素描,每天结束后每人都得写当天路线小结,并提出新认识、新观点和新建议。

增强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野外数据采集的每个阶段,教师讲解、示范后,都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负责检查和督查。室内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所有图件和报告。实习结束前我们安排野外考试检验学生野外工作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沿考试路线统一行动。个人在野外记录本上独立完成野外记录和路线剖面示意图,在考试路线的终点将野外记录本交给监考教师;实习结束后还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优秀实习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岩土勘察报告 对策

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

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勘察工作概况

(1)拟建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委托单位、项目所处位置、规模(层数、高度、建筑面积等)结构类型、荷载大小,抗震设防类别、设计室内外地坪标高、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埋深以及拟建工程与已建工程地基基础之间右能存在的相互影响等。

(2)目的任务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目的任务要以勘察任务书和勘察合同为依据,技术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有效版本。

(3)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及指导思想,勘察方法、钻探、取样器类型,钻探工艺、取样方法;原位测试的种类、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试验的方法及工序;岩土室内试验的项目、试验方法;测量系统以及引测依据;勘察工作的起止时间、完成的测绘、钻探、原位测试以及室内试验工作量和质量评述。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1)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地面高程、坡度、倾斜方向、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微地貌形态,切割况以及自然边坡稳定情况等;地层岩性、厚度、成因及分布规律;岩石的产状、结构、风化程度及风化带的划分;地质构造的类型、产状、分布规律及对场地的影响;埋藏的古河道、浜沟、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的不利影响;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发展趋势及对工程的影响。

(2)地下水。主要包括:①场地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埋深、厚度及分布规律。②勘察期间地下水初见水位、稳定水位以及年变化幅度、历史最高水位、近3~5年最高水位等。地下水位量测方法应符合规范要求。③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排关系,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以及污染程度。④分析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应根据水、土分析结果,结合场地环境类型判定水土腐蚀性,报告中应列出用以判定的主要分析指标。

3.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作定量分析,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可仅作定性分析。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工程地质分层及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场地地震效应、地基基础方案、基坑工程等。

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附的主要图表

(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表示的主要内容:① 建筑平面轮廓;②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③剖面线和编号;④地质界线和地貌界线;⑤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⑥地理方位。

(2)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地质柱状图上,第四系与下伏基岩应表示出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

(3)工程地质剖面图。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在剖面图上。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4)主要附表、插表。①岩土试验成果表。②原位测试成果表。③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④桩基力学参数表。

二、工程报告的编制程序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介入统计,此荐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是实验资料是否完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正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或状态鉴定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制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划分岩土地质层,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是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4.编制工程地质冲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5.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其它评价。

三、提高报告编写能力的途径

一份好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该是资料收集和场地调查充分,工程量布置合理,工程性质和场地条件阐述简练、清楚、图表清晰、整洁、美观、真空反映场地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对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分析评价正确,建议处治措施得当;对设计以及施工的建议切实可行。可见要编写出一份好的勘察报告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基本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岩土工程是一门半经验半理论的学科,必须重视学习别人的经验并不断积累自己的工程经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高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熟悉和掌握国家、行业以及地方岩土工程勘察以及地基基础设计方面的有关规范、规程。因为规范、规程是成熟经验的总结,具有可靠的基础和成熟的应用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体理着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是技术工作的指南,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方面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另外对国内外有关岩土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应另强学习,以不断提高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总之,只有勤学苦干,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创新,才能写出符合规范要求,便于设计使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参考文献

[1]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GB5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林宗元,等,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多元化,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课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联系,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独立精神,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从乡土地理的教学开始。这是因为:1、学生对家乡有特殊的感情,对家乡的地理事物有渴望了解的心理,利于调动积极性。2、学生对家乡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程度的了解,利于多渠道、多角度的教学、多元化。3、学生对家乡的变化耳闻目睹,弥补了教材内容(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的滞后。4、本人参与了南京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教材熟悉,指导思想明确,能够把握教材。5、先从小范围内实践,以便积累经验,以后逐渐扩大,形成体系。

一、开放式教学(乡土地理)主要做法

1、安排12课时的乡土地理教学(含野外观察、考察4课时),将教材分为6个考题,课堂上教师提纲挚领地讲清教学要点或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讨论、自学外,由学生针对本专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谈谈与这个专题有关的知识,见闻。

2、多渠道、多方面地了解南京的经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哪些成就。

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由于大规模,按班级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有种种困难,我设计了调查表,请学生按调查表格内容向家长,亲戚或邻居调查。这洋,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材料,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南京的经济状况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根据这些材料,有选择地在按专题进行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

3、按班级进行野外考察。先后考察了九华山、长江、珍珠河、三台洞、燕子矶等地。为了防止野外考察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我事先设计野外考察表,学生边考察边填写。考察时,除注意地理知识的学习、巩固、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外,还注意与历史、生物等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4、重视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到气候部分时,要求测算一天日均温、测一次降水量。讲到农业时,要求学生去一次农贸市场,看看南京有哪些主要农副产品,看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哪些提高,讲到交通时,站在马路边数一数一分种过往的车辆。感受一下南京交通的实际状况,讲到河流时,测一河流的水量,流速……。为了讲究实效,我仍设计表格,学生按表格内容逐一填写。

5、设计、制作了一套南京乡土地理135幻灯。研制了一套南京乡土地理教学投影片。使教学形象直观。

6、配合教学,利用学校橱窗进行一次图文并茂的乡土地理展览。

7、乡土地理教学的最后一节课,召开“爱我家乡、爱我南京”的主题班会。

同学们自己收集资料,从南京的工农业发展到古都新貌,从科技文化到风味小吃。

小区建设,从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各条战线取得的伟大成就到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歌颂我们的家乡,使热爱祖国之情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得到升华。

二、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德育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最基本、最形象的体现,家乡奔腾东流的扬子江、潺流不息的秦淮河、巍峨苍翠的紫盆山、湖光潋滟的玄武湖、气势雄伟的古城墙,枝繁叶茂的林荫大道……。这些内容既要在课堂上讲,也要走出课堂,尽可能让学生亲眼看一看,让学生在对家乡山川景色的赞叹中,陶冶爱家乡,爱祖国之情。

很多学生边考察边向老师诉说家乡的可爱。很多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写道:“通过考察,对可爱的家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家乡是多么可爱啊!”“我看到了家乡的可爱,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长大后,我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2、热爱家乡人民的教育

家乡的山水是美丽的,家乡的人民更加可爱。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在家乡人民辛勤劳动下,家乡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九华山上,看看锁金村小区鳞次栉比的楼房,讲讲过去的模样。站在燕子矶头,数一数一分钟经过矶头的船只,想一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新旧中国对比。经济地理调查,了解一下该单位改革开放十年来的成就。这样,在各项活动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人民的思想教育。

3、增强责任感,激发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努力学习的决心。

家乡是可爱的,但也存在问题。当学生站在燕子矶头,眺望长江,沉浸在对美的熏陶中时,我叫学生回过头来,数一数东南方向有多少个烟囱在冒烟,想一想滚滚浓烟将会给环境造成什么后果。当学生在长江边看泥沙堆积作用,惊叹大自然的能工巧匠时,我也叫学生装一瓶江水,沉淀后看看含沙量。当向学生介绍名胜古迹,学生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感到自豪时,我也指一指乱刻乱画,破坏文物的不良现象。经济地理调查中,我也让学生调查一下该单位还存在哪些问题……。承认不足是为了能加强环境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指出不足,可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同学在考察,调查中,从对这些问题的严肃表情上,可以窥视出内心世界有了很大震动,绝大多数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对破坏文物、乱写乱画表示深恶痛绝。很多同学对考察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很多同学表示: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今后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三、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个性。

由于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它能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个性。课堂上,有学生主动问,教师被动答的时间,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经济地理考察,学生要针对被调查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野外考察学生要写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这样,学生已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个性在乡土地理教学中不断得到培养。

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只要善于引导。张绍杰同学在经济地理调查时,嫌只调查一个单位不过瘾。他连续调查了三个单位,针对各单位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措施。丁震杰同学尽管会因作业未按时完成而受到老师批评,但对能表现自己的地理活动不但自己积极参加,还督促其他同学参加。在学生写的考察报告、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见解及自己设计的改进措施不够全面,有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是他们自己的观点,是他们经过调查、分析、思考后自己的见解。徐晓菁、王静二同学在“爱我家乡、爱我南京”主题班会的发言中,分别读了她们准备寄给市长伯伯的信,这种敢于将自己的见解向市长建议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何靖同学在发言中更是直接了当:假如我当南京市市长,我要……。看看学生们自以为是的办法与措施,听听他们的侃侃之谈。这在“升学率至上”、“地理是副科”的今天,是令人欣慰的。

四、开放式教学有利于

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地理

学科研究的范围之大,面之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乡土地理教学,特别是乡土地理社会调查、野外考察都需要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燕子矶、观音阁等都有动人的历史,考察植被必然与生物学科密切联系,因此,每到一处,我都尽可能将有关历史知识向学生介绍,把主要植被名称,特点尽可能地对学生讲解,让学生学有所得。

我校是个初级中学,办学条件较差,生源也不尽人意,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任务较为艰巨,但我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动手的活动。通过测气温、测降水量、测河流流速、水深、野外考察还要动手测量树的胸径,计算直径、要步测距离。

要计算相对高度……。在观察、测量、分析的基础上,要填写考察报告,要画出考察路线图,要鉴别不同类型的岩石等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很多同学在野外考察报告中写道: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