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三支一扶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固然不能否认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在国家政策的调整下有积极的一面,但是数据表明就业难的事实依旧是个头疼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高校扩招这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却因为放低了门槛使得大学生的素质大打折扣,大学生供大于求的形势代替了曾经的备受青睐。但是技术类职位如汽车设计、道桥建设等就业状况良好,此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餐饮行业的人才缺口达到了1000万。由此可见,新形势的开创让大学生就业面更广的同时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但就在面临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依然追求“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的物质生活而看不上服务于大众的基层职位。很多大学生在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碰壁。更有部分大学生选择考研、考公来逃避就业压力。
2行政管理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困境分析
2.1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情况从1986年起,武汉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陆续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开始招收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20多年的时间,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蒸蒸日上。截至目前我国至少已经有345(2015年6月统计)所院校开设了行政管理这一专业。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要求,该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那么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他们的就业情况又如何呢?在2015年《中国高校本科113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中,行政管理专业排名70且985、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高于省属高校和省政府与地方共建高校的就业率。如此现状似乎与大学生美好的就业憧憬大相径庭。还有2015年广东警官学院行政管理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中过去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虽不低,但只有10%和8%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满意。我国高校在对于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大同小异,几乎无创新可言,因此普通高校毕业的行政管理大学生的素质无法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挂钩。而随着党政机关实行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效率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的难度日益加大。
2.2行政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与困境行政管理毕业生面临这样几条路:一是考研,将来从事有关行政管理的科研工作。二是考公务员,然而逢进必考的门槛并未使他们占得什么优势。2014年和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总人数分别为152万人和141万人,因而行政管理毕业生想要进入公务员的行列难度是非常大的。三是自己找工作。由于大部分高校实行灌输式教学,许多行政管理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根本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四是通过考编、司法考试等转行。河南大学一位行政管理学生说:“我同学有考研、考公务员的,也有当教师的,还有到企业里做与行政管理专业无关的工作的。”综上所述,不少院校行政管理毕业生正在遭遇就业难的困境。
3影响行政管理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3.1国家政策1999年高校扩招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大学生人数剧增,为了缓解由此带来的就业压力,也为了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每年各高校都有一半甚至更多的行政管理学生选择考研,许多毕业生便放弃了一些公务员的招录考试和企业的招聘,这就造成了毕业生丧失了一些就业机会。与此同时,行政管理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中无任何优势,而且公务员招考职位中更多的是对会计、中文、计算机及法律等专业人才的需求。
3.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到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就不得不说那饱受诟病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些高校为了自身建设盲目设立专业,行政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在没有足够的教师资源的情况下匆匆上阵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可想而知。
3.3毕业生自身的择业观行政管理毕业生普遍认为自己毕业后不应该选择小城镇企业或是基层服务岗位而应该在党政机关、中外企业工作,由此可见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毕业生们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4结束语
尽管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已经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等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笔者深知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文章中难免会带有主观性的观点或是出现片面性、肤浅性的词语,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困境及影响就业的因素也绝不像本文中所论述的那样简单,笔者只是想借这篇文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为解决行政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帮助行政管理毕业生更好的就业,还需要更多学者和专家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斌,邵燕斐.从社会需求思考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2).
[2]姜士伟.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行政论坛,2009.
[3]杨怀军,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就业状况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
[4]张畔全,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4).
[5]夏维鹏,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4.
基金项目:
阜阳师范学院学生科研立项《困境与出路:行政管理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析》(FSYXSKY24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钱诗颖:女,安徽蚌埠人,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大三,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孙健:男,安徽芜湖人,同济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经管类;毕业生;发展道路
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就业,对大学生来说向来是个两难的选择。在金融风暴之后,考研更被本科生疯狂地追逐着。但即便是考研,就业仍然会在两年后不期而遇,我们依旧要面对市场的考验。不得不说,无数的学子在做出考研决定的那一刻,并没有想清楚很多事,比如研究生毕业后的出路,比如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类型的人——学术科研型、教学型、企业职场型等等,便贸然报名研究生入学考试,缺乏自己的规划。然而,当毕业生们读完研究生,毕业的那一刻面临的可能是比之以前更为严峻的就业态势。研究生的身份非但没有让自己添加多少实质性的竞争力,相反的,前后6.5年和社会脱轨,已不清楚如今的现实是什么样子。所以,不能简单的人云亦云跟风随大流,错失了良好的机会。那么,到底出国、读研和工作对于毕业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一、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要想知道出国、读研和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要讨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因素,也就是用人单位到底看重毕业生那些方面的条件。
不同的用人单位对于招聘对象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差别。以国企和外企为例,根据“2009年在沪外企人才需求调查报告”,在这项调查涉及在沪的104家外企。调查显示,外企在招收应届生时,最看重的依次为专业是否对口(36.36%):社会实践经历(24.24%),如是否在知名企业实习等;毕业生的在校表现(22.73%),如学习成绩,是否学生干部等;以及应届生的毕业院校(16.67%)。而在应聘者的能力方面,外企最注重的依次为沟通与交流能力;执行与动手能力:学习与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其他能力,如时间管理能力、英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从这个数据上显示,外企对于学历的重视程度低于实践的重视程度。而众所周知的是,国企对于学历的要求是十分硬性的,是否具有硕士文凭是许多国企对于招聘对象的一条直接考核。
另外,性别也是用人单位常考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经管类的专业就业而言,用人单位对于性别的歧视情况相比较工科专业来说比例相对较低,原因在于经管类的工作性质与体力活相去较远,没有什么女性无法胜任的工作,甚至女性在某些方面更适合于做这类的工作,例如文秘、会计等。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性别的歧视现象,女性的年龄会是用人单位考虑较多的一个方面。据某会计师事务所中层管理人员透露,对于研究生毕业的女生他们通常会多考虑是否签订合同,原因在于事务所对于女员工结婚生子的年龄预估在27岁左右,而大部分女研究生毕业年龄大约为25岁,而事务所高强度的工作非常不适合女性在孕期工作,继而产生各类假期增加公司的成本,影响员工在公司的稳定度,还可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所以,女生是否要读研还需要考虑自己的年龄因素。
应该说,先考研还是先就业,见仁见智。不过,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就业,首先都要从自身情况出发,理性地选择,不要盲目地跟风。考研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考研?是找不到工作而考研,还是想深入研究专业而考研,或者是其他原因。如果想通过考研逃避就业压力,就是不现实的。一旦决定考研,首先要对考研的各个流程熟练掌握。不过,考研还是就业也要根据大环境,如果大环境对就业有利,不如先就业。
二、选择发展道路需主要考虑的因素
近几年,考研人数总体上升,今年考研人数再创新高,反映了当前考研文化的兴盛。与考研一族同样忙碌的还有求职一族。2011年11月是招聘会扎堆儿的月份,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涌入招聘会,开始了他们的求职之旅。一张张简历,一次次面试,伴随着他们走过寒冬。对于毕业后选择工作或是其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1.毕业生自身兴趣爱好
考研或是工作并没有定数,对于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考研是一个难度相对较大的过程,如果毕业生并不喜欢研究,对于成为一个研究型的人才没有太大的兴趣,这样的心态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可以选择走出校门进入社会锻炼自己的实务能力;如果毕业生致力于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那么自然考研会更适合他。
2.具体的专业要求
经管类专业有其固有的特点。对于会计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对于实务的要求非常高,用人单位对于经验的看重程度甚至高于学历,并且市场对于这类专业的需求度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就业难度不大。但是对于经济学、信息管理等管理类学科,本科学位在人才市场上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另外就业难度也相对较大。
3.个人未来的职业规划
在校就读期间,学生就应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相应的规划考虑,毕业之时的选择应该符合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避免跟风现象或者逃避现象发生。以会计专业为例,财会类是非常看重实务的专业,就业岗位对于专业性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大部分的财会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由于对于实务经验的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是否选择读研并没有那么重要。如果未来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是进入事务所,那么在本科期间多取得一些社会上认可度较高的证件例如CPA,ACCA等就可以达到目的;如果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要求较长远,寻求更高的发展,根据现在企业中绝大部分的中层以上管理者都是硕士学位以上,可以选择读研;另外也可以先工作,再就读在职的MPAcc,学习工作两不误,在锻炼了自己职业素质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学位。当然,这需要根据个人时间决定。
4.是否有合适的工作机会
不少毕业生会遇到已经获得学校保研资格或是正在准备考研,但同时有接到公司offer的情况。如果offer的机会非常好,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大方向,那么尽早的走出校门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毕竟人才市场也是风云万变的,两三年后的就业形势到底如何、能否获得比现在好的offer并没有办法预测,所以善于抓住机会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考研失利后的选择
对于选择考研的学生,每年的秋季双选会都在考生的备考阶段,并且是最为紧张的冲刺时期,大部分准备考研的考试都会错过了秋季双选会机会。如果来年一月份的考研失利,这个时候考生可能会觉得彷徨不定,究竟应该做些什么,这需要看考生的情感倾向是什么。
如果仍然是希望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实力和素养,缓解就业压力,可以有以下的选择。
1.拒绝就业专心考研
如果考生具备相当强的毅力和恒心,可以选择坚持考研而不就业。但是,不能由于学生本身对于社会、就业存在着恐惧和逃避心理而做出这样的选择。对于经管类的毕业生来说,部分学科在本科阶段确实不具备竞争力,名校的高学历可以为自己的求职道路做良好的铺垫。在审视自己的确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选择专心复习备考。
2.暂时就业“卧薪”备考
面对考研失利,可以选择在较短时间呢找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这样可以有很多业余时间继续学习,从而在最佳合适的时机达到考研的目的。可能找到的工作会与自己的专业不称,但是工作清闲,可以在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继续备战考研。
3.攻读相关专业双学位
由于自身所学专业面很广、技术性不高,就业时岗位目的性不强,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及专业能力,加重就业时的砝码而提高命中率,失利的考生可以选择考取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双学位”。
另外,考生虽然错过了上一年年末的秋季就业双选会,但是考研结束之后的三月份,各高校仍然会举行春季双选会。这会是另一个不错的就业机会,考研失利的学生可以在春季双选会上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此外,还可以在考研失利后为就业做以下的准备。
第一,支边工作。如果在春季双选会上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还可以考虑响应国家政策进行支边。由于国家“三支一扶”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考研失利者可以选择去农村基层工作。由于年轻,体力、精力旺盛,去边远的地区任职、从教等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很好的选择。可利用自身的文化知识服务于贫穷落后地区,为贫穷地区的发展建设尽应尽的义务,服务期满还将获得国家政策上的优惠。
第二,考证增强竞争力。经管类的专业有许多社会上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是从业证书,可以从一定侧面上证明考生的专业水平。在考研失利之后,还可以进行考相关证件的准备。对于经管类的许多用人单位来说,对于应聘者是否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也是比较关注的,尤其是对于本科学校不甚理想,又与考研失之交臂的考生,选择考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增强竞争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价值取向
[作者简介]高存福(1978- ),男,山东济宁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科副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田兆富(1969- ),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淄博 25509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092-02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指他们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恢复高考初期,毕业生以国家的需要为自己的就业价值取向,完全服从国家分配。1985年开始,大学生就业模式从“国家包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生开始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就业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初显。近几年来,受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要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相对于过去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新特点,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新特点
(一)就业态度更加积极,求职准备更加充分
目前,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就业形势持不乐观的态度,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努力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素质,为择业做好准备。首先是思想上的准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努力迎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尽早选择就业方向,明确就业途径。通过问卷调查得知,93.8%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大学生职业规划或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学习,4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一定的规划。其次是专业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73.6%的被调查者承认专业知识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大困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参加各项专业技能和职业通用技能的培训,以拿到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为未来更好地就业奠定基础。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参加暑假夏令营、义务支教、科技下乡等活动,在奉献爱心的同时进一步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为顺利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就业目标更加务实,就业意向趋于稳定
面对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现实,“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目标更加务实和理性。“先就业再择业”“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等观念已普遍被大学生所接受,盲目的“考研热”和“公务员热”悄然降温;在就业地域选择方面,我校毕业生选择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的人数比例稳中有降。2013届的375名毕业生有超过8成的学生选择山东省内就业,近58%的学生选择离家较近的地区就业;毕业生在对薪资待遇的期望上也开始趋于现实,在择业时更加关注发展因素和职业健康,不再把薪酬作为选择的重要砝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了追求职业稳定性的“新实用主义”。大多数学生就业倾向于选择政府机关、学校或国有大企业等传统稳定的行业,这些行业具有的稳定性强、福利高、体面舒适、竞争压力小、退休后保障健全等优势,是大学生就业趋于保守的重要原因。
(三)择业多元化,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
受网络信息全球化、多元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已进入一种网络化的生存状态,他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就业价值取向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目前,几乎95%以上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就业信息和投递求职简历。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就业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高效快捷地了解全球的就业信息,使得他们思维灵活,敢于创新,对就业有想法、有主见、有创意,因而也促成了他们多元化的职业兴趣和择业方式。他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找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愿意跟着自己的感觉去创业,敢于摆脱世俗的束缚投身于“三支一扶”。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盲目崇尚西方价值观念,贪图享受,过分注重自我等。加之,不少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导致了物质价值追求与精神价值追求之间的失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功利化日趋明显。
(四)就业心理有待调适,签约后工作稳定性稍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阻碍他们就业的心理问题。一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看到别人获奖证书、成果一大堆,而自己什么也没有时,表现得过于胆怯,缺乏信心,不敢大胆自荐,结果是有压力没勇气,白白错过机会;有的毕业生对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估计不足,盲目自信,过分依赖家长和亲戚朋友,主动就业意识差,在就业过程中十分被动;一些女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想当然地认为所有企业在招收员工上存在性别歧视,因此在求职中不敢正视自己的能力,畏手畏尾,一旦被拒绝就自怨自艾,失去了继续求职的勇气。“90后”大学生的个性鲜明、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也存在着选择随性和自控能力差的弱点,据调查了解,当毕业生对初次工作与期望不一致时,47%的被调查者选择“预备跳槽”,33%的被调查者选择“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仅有20%的被调查者选择“提升工作能力,积极适应工作环境”。目前,在近3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了解到,大学生就业协议随意违约的现象日趋严重,主要原因是初次就业社会经验不足,考虑欠妥,另外也暴露了新时期大学生信用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欠缺的问题。
二、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价取向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一)以人为本,强化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目前,传统的《大学生发展与生涯规划》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应根据“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职业发展咨询中心,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专业发展、求职心理、应聘艺术与技巧等方面的具体指导,使其尽早确定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另外,从大一开始,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文明修身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有机的融合起来,让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大学生确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选拔优秀骨干承担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切实加强就业工作人员在大学生职业辅导、职业咨询、职业测评和职业信息采集等多方面的系统培训。结合当前大学生实际需求,还应积极开展公务员招考培训、GCDF培训、KAB创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辅导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就业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学院两级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建立完善的集信息、指导、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努力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和自学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能力养成的主阵地,高校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及时吸纳新的科研成果并融入教学过程,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积极通过自主学习、启发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方式提升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在大学期间还应鼓励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选修或自学其他课程,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目前,企业在关注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求职者的实践工作经验。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应积极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与人沟通与合作能力,积累经验,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生还应积极参加校内外文化名人、知名专家、企业家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另外,大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第二课堂科技创新和创业竞赛等活动,将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3.加强就业基本能力的训练,努力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团队能力和自律能力。沟通障碍是大学生求职受挫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要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用真诚换来与别人的交流与沟通。团队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根本因素之一,迫切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多参与集体活动,在协同奉献的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积极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为适应就业激烈的竞争扫除障碍。自律能力作为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是大学生提升大学就业竞争力的基础。要求大学生要养成守信、准时、节俭、勤快的生活习惯,培养条理清楚、精准干练、和谐融洽的工作习惯,形成宽宏大量、谦虚忍让、宁静致远的利益观以及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制观,用自律的行为创造一种有序的环境,为职场生活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从自我认知角度出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
1.未雨绸缪,树立就业在平时的理念。机会只属于做好了准备的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所以大学生要尽早感受到就业的危机感和压迫感,树立“就业在平时”的就业理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做好就业的知识储备,锻炼基本的社交和就业技能,通过精心准备、提前谋划,掌握就业主动权。
2.放平心态,树立务实的就业理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毕业生要摒弃好高骛远,盲目追求“高待遇、高地位”的传统就业理念,从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干起,树立“先生存,再发展”的务实就业观念,正确调整对工作岗位的认知,以发展的眼光看清形势、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选择岗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工作带来的实现自我、收获成功的快乐。
3.强化创业教育,引导大学树立多元化的就业理念。创业教育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就业。学校要针对“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一系列的创业论坛、创业比赛、创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成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园,为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同学提供了解创业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引导大学生根据个人的职业兴趣选择职业,而不一定根据自己的专业找工作,鼓励大学生勇于尝试自主创业这个新领域,走出一条自我成才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常素枝.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分析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2).
[2]方留,孙祥,李宏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趋势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3]李茂.网络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发展新特点――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4]刘天瑞.引导就业观念转变 创新大学生就业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4).
[5]李欣.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探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