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础;投入;落实

长治市辖区煤矿地处沁水煤田中部东段,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有3#、15#煤层。全市地方监管矿井100座,有水患矿井39座。其中,受古空水威胁的35座,存在带压及局部带压开采矿井15座。

近年来,由于煤矿兼并重组和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区内煤矿开采和大量小煤矿整合关闭形成的采空区积水越来越严重。加之地方煤矿多数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矿区开发历史较长,古空区、采空区小煤窑破坏区多,水害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1 吸取教训,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2008年“7.12”王庄矿井透水事故和2012年“4.12”善福矿透水事故发生后,防治水工作放到了与瓦斯治理同样重要的地位。

市煤炭局增设了防治水科,出台了《长治市煤矿防治水暂行规定》,配套出台了《实施细则》。明确矿长是水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单位的水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组织落实重大水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总工程师是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对水害防治相关技术工作的日常管理。

(1)市政府文件要求,煤矿必须明确设置防治水专职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专司防治水事宜,列为矿井“八长”管理,享受副矿级待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必须具备煤矿主体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工程技术职称,并作为煤矿复产复工否决条件。目前,全市复产复工矿井已全部配备到位。

(2)全市煤矿都设立了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同时,重点产煤县市区煤炭局增设了防治水科,实行专职机构、专人负责。

2 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措施,提升素质

(1)为及时掌握矿井生产、建设区域内水文地质情况,要求所有煤矿必须委托有资质的部门采用物探等手段对矿井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查明今后3年生产建设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同时,生产建设中强化钻探验证手段,没有完成的一律停产停建。

三元石窟煤业公司通过补充勘探,查清了井田内已关闭申庄煤矿工作面采空区域,并在30102运输顺槽掘进时严格执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探掘分离,不探不进”的规定,在该顺槽安全探放已关闭申庄煤矿采空区积水17万m3。

(2)为提高全员水患防治意识,对煤矿全员进行了多渠道防治水培训,并将探放水工列为特殊工种培训,取得特殊工种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聘请中国矿大、煤科院专家对煤矿防治水科长、探放水队长和技术员每年进行防治水专业培训,并组织人员到河北冀中能源集团等地考察学习。

在王庄煤业井下还建立了掘进面水害模拟现场。通过模拟透水现场真实场景,让工人在现场体会透水事故的前兆及危害情况。实景培训让煤矿职工的防治水意识以及防治水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3)在煤矿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中,专项用于防治水的费用吨煤不得低于3元,并且主要用于防治水治理及设备更新。全市更新探放水设备149台,物探仪器29台。大大改善了装备,提高了效率。

(4)以王庄煤业为典型,积极推广的适合本区域的“一查(走访调查)、一震(三维地震)、两电(地面和井下瞬变电)、一钻(钻探)”综合防治水办法,取得了成效。

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建立井下采空区模拟景象对井下防治水提前预报。

构建防治水信息化管理平台,将防治水科、探放水队、掘进队三个部门的防治水工作进行联网办公,实现了全矿防治水工作的远程监视、动态管理,使防治水管理更加快捷和科学。

建立数字化地质信息化系统平台,将矿井地形、地貌水文分布、地质地层、煤层储量、井下巷道布置,及煤层、采空区、陷落柱、异常区、保护煤柱(与地表村庄对应)、断层分布、掘进迎头的日常探水情况等相关信息以数字化方式动态管理。通过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所有防治水信息的快速共享。把电法造影技术应用在采空区探测中。实践证明,充电法探测积水采空区范围,勾勒积水区域的形态非常有效,可以为采空区积水量的计算提供科学依据。王庄煤业应用该技术,仅2013年就4次成功探测采空区积水并安全放水23.4万m3。

3 夯实基础,完善资料,专家会诊,一矿一策

按照省煤炭厅“摸清水”的要求,每年组织煤矿防治水专家进行专家会诊,形成“专家提措施,部门搞监督,企业抓落实”的防治水工作格局。

(1)襄垣县聘请中国矿大水文地质特约教授、212地质队水文地质专家、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地质专家签订合作协议组成专家组,对全县煤矿定期进行现场会诊,并编印《襄垣县煤矿防治水工作会诊报告》;长治县专家会诊对全县煤矿防治水工作进行打分排队,对排名后3名煤矿派专人蹲点监督落实防治水整改措施,市局对重点矿井定期进行专家会诊并抽查验收工作。

(2)在采用地面物探技术编制《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基础上,要求煤矿企业编制《年度采掘区域采空区积水调查报告》,绘制《矿井水害分布图》,并经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审定,全部在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进行了备案,彻底查清年度采掘区域水害威胁因素。

(3)从基础工作着手,对周边小煤矿采空区,特别是兼并重组后井田内的小煤矿采空情况走访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准确界定采空区范围和可疑区域。

在开拓布置回采工作面过程中,振义煤业发现被整合的区域内可能存在小窑采空区积水。由于移交的矿井资料水文地质情况不清,无法准确定位。通过多次到曾经在被关闭小矿工作过的老工人、老技术员家中走访调查,结合物探资料,确定了探放水设计。准确划定可疑区域,并成功放水8000m3,消除了安全隐患。

(4)加强承压开采矿井防治水管理。带压和局部带压开采矿井,必须编制《承压开采安全评价报告》和《承压开采安全措施》,划定安全开采区和突水危险区,经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组织专家严格把关,并要求认真落实。

4 加大巡查力度,严格执法,强化监管

对存在重大水害隐患的矿井严格监管,无条件执行停产停建整顿,制定措施消除隐患,并指定专人跟踪督促其认真进行整改。

要求每个检查组、每个检查人员、每次检查,必查现场探放水情况,并对照探放水设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盯守整改。通过强化监管,促使煤矿企业做到了“自我检查、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动态循环的现代安全管理新模式。

在隐患排查中发现,山西煤销集团赵屋煤业15#煤掘进区域顶板和煤壁有淋水和渗水现象。经了解,该出水点为已关闭赵屋煤矿3#煤井延伸到15#煤巷道积水,且与3#煤采空区积水相通。为此,采取立即撤出受威胁区域作业人员,组织瞬变电磁勘探,勘探查清3#煤层积水面积10.65万m3,预计积水量12.8万m3,经过排水四个月,共排水15.5万m3。

督促黄山煤业、槐安煤业等30余矿提前对上层煤采空区、本煤层采空区积水进行超前排放780万m3,成功的避免了多起水害事故的发生。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衡水市区 环境地质 特征分析 防治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衡水市区位于衡水市中北部、深州南部,南至桃城区赵杜村,北至深州市陈二庄北网头,东至武邑县东张庄—南翰林,面积303.4km2,规划区衡水市城区面积50km2。

本区地貌属大陆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3℃,最高气温42.7℃,最低气温-23℃,无霜期210-240天,年日照2430-2682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499.6mm,蒸发量1665mm。

2 环境地质条件

2.1地质概况

衡水市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级)、华北断坳(Ⅱ级)、临清台陷(Ⅲ级)、新河凸起(Ⅳ级)的东北端、饶阳断凹(Ⅳ级)的南端。无极—衡水隐伏大断裂(Ⅲ级构造单元分界线)从工作区穿过,东侧为沧西断裂(Ⅲ级构造单元分界线),新构造运动不活跃。

本区地层在太古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结晶基底之上,沉积了中上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

图1构造单元图

2.2水文地质条件

衡水市区地处河北平原水文地质区,滏阳河冲积水文地质亚区。第四系含水岩组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动力特征,以地层形成的时代为基础,将第四系沉积层分成Ⅰ、Ⅱ、Ⅲ、Ⅳ四个含水组,分别相当于地层划分中的Q4、Q3、Q2、Q1。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演变及目前开采现状,将第四系含水组划分为浅层含水组和深层含水组。浅层含水组底界埋深40~60m,相当于第Ⅰ含水组。深层含水组底界埋深440~520m,相当于第Ⅱ含水组下部、第Ⅲ含水组及第Ⅳ含水组。(第Ⅱ含水组上部为咸水,目前尚未开采,本次未进行含水组划分),根据衡水市开采井成井深度,本次浅层地下水研究深度为30m,深层地下水为第三含水组。

浅层地下水位30m以浅,矿化度1.298—11.28g/L,水化学类型以氯化物及硫酸盐型为主,补给来源为降雨入渗及河渠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及越流排泄,仅有少量开采,水质较差,大部分地区为极差水,不适宜作为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及工业用水等。

深层地下水为淡水,矿化度小于1.0g/L,水化学类型主要为氯化钠型,补给来源为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排泄方式为开采排泄。水质较好,为Ⅰ-Ⅲ类水,属优良—较好水。适宜作生活用水、灌溉用水以及工业用水,是本区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可开采量为4169.2×104m3/a。

2.3 工程地质条件

衡水市区为中软场地土,属Ⅲ类建设场地。本区分布的饱和砂土存在非液化、轻微液化及中等液化区,且以非液化—轻微液化为主。非液化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及南部地下水埋深较深区,轻微液化区主要分布在水位埋深较浅的东北部地区及规划市区的大部。中等液化区分布于规划市区的局部。

2.4地热地质条件

衡水市区分布的主要热储层有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孔隙热储层以及基岩裂隙岩溶储层。明化镇组热储层底界埋深800-1350m,地层厚度450-850m,热储中部温度36-40℃,富水性较好,水质较好。馆陶组热底界埋深1100-1600m,地层厚度100-250m,热储中部温度40-60℃,富水性较好,水质较差。基岩热储包括寒武—奥陶系、寒武—青白口系及蓟县系,顶界埋深1100-5000,3000m以浅基岩中部60-80℃,水质较好。

3环境地质问题

目前衡水市区主要存在三种环境地质问题:浅层地下水及垃圾堆放场(填埋场)污染、咸水下移、地面沉降。

3.1浅层地下水及垃圾堆放场(填埋场)污染

衡水市区污染源主要为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垃圾及其他废弃物。浅层地下水未污染区的面积31.1 km2,位于市区西北角,轻污染区面积171.1 km2,位于市区周边地区,中等污染区面积90.6 km2,主要位于市区中心地带及垃圾场,重污染区面积10.6 km2,分布于工业较集中的地区、垃圾场及排放污水的滏阳河小西野营闸以上河段两侧及班曹店排干渠两侧。

3.2咸水下移

衡水市区地处滏阳河冲积区,第四系地下水垂向上根据水质大致可分为浅层微咸水透镜体、浅中部咸水层、深部淡水层,咸水体在垂向上主要分布在第一含水组与第二含水组上部,深度约在25—70m。

根据《河北省衡水地区(重点衡水市)咸水运移规律研究》报告,如果保持1988年低水位期状况开采,漏斗中心域咸水底界将以0.138m/a的速度下移,侵害深层淡水。

3.3地面沉降

尽管本区目前还未发现由地面沉降造成的灾害,但随着地面累计沉降量的加大,将会造成地面积水、排沥水困难、输水管道扭曲甚至开裂、地基下沉、建筑物开裂、机井损坏、公路崎岖不平等一系列问题。衡水市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大于500mm,地面沉降形态分布特征与地下水水位漏斗形态一致。

根据《河北省1:50万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970—1997年地面沉降量等值线资料为依据,衡水市区采用1970—1997年平均沉降速度18.52m/a推算,1970—2020年累计地面沉降量926.00m/a。

4 环境地质综合评价

选取衡水市区环境地质综合评价要素并赋值,并将工作区进行剖分,分别对各剖分单元进行综合评分,根据各剖分单元综合分值及环境地质分区标准进行环境地质综合评价分区。将衡水市区分为四个环境地质分区。

环境地质良好区:分布于工作区东北部,占全区面积的13.2%。深层地下水(第Ⅲ含水组)富水性达15~20 m3/h.m;水位埋深较大,为砂土非液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对地基混凝土无腐蚀;现为Ⅰ类用地。

环境地质较好区:分布于工作区西北部及东部地区,西南部仅有小面积分布,占全区面积的52.4%。现为Ⅰ类用地,浅层地下水未受到污染或受到轻微污染。

环境地质一般区:分布于市区大部,占全区面积的28.7%。由于本区为工业及居住区,污染来源较多,浅层地下水受到中等污染。水位埋深较浅,以砂土轻微液化,浅层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腐蚀为主。

环境地质较差区:主要分布于滏阳河、班曹店排干渠排污段及两侧一定范围地区、垃圾场及其附近地区,占工作区面积的5.7%。浅层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达到重污染。

5防治建议

1、合理开采地下水,提倡节约用水,增开本区北部浅层微咸水用于农田灌溉,减少深层水开采量,逐步缩小深、浅层水头差,减缓地质灾害的发生。

2、依法治理污染源,加强工业“三废”排放管理,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对工业“三废”实行定时监测,严禁超标排放。对新建厂要严格审查,必须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许盲目上马,严禁先排后治理。

3、目前的垃圾场已对环境地质造成了严重污染,并且随着时间延长,污染将更加严重,应尽快对现有垃圾场进行治理,

4、由于本区浅部以粉土为主,隔水层较薄,因此新建垃圾处理厂时应注意防渗处理。

5、尽快开展滏阳河、班曹店排干渠污水治理工作,使其水质得到改善,减缓对地下水的污染。

6、开展地面沉降、咸水下移等地质环境问题的系统监测研究;

7、开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工作,合理开采利用地热资源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衡水市区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2]河北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黄淮海平原(河北部分)水文地质综合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专题报告》

[3]衡水市水利局衡水市地矿局《河北省衡水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1.引言

大通煤矿历史悠久,在我国煤炭建设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煤炭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虽然矿井已报废30年,但形成的塌陷区尚未进行治理,该项目一旦治理完成,将为国内煤炭城市资源枯竭矿区环境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为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出一种模式,对资源枯竭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项目完成后,可以使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城市荒地”,改造成为绿树成行,芳草如茵,水碧天蓝,空气清新的城市生态园林,塌陷区及周边的人居环境将极大地改善,城市品位将得到大幅提升。结合正在进行的大通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采用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为手段,将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矿区概况

大通煤矿是淮南煤矿的发源地,可远溯到明万历年间,当时就有民窑开采,到清末共建土窑120多处。1966年以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大通煤矿资源逐年枯竭,产量开始减少,于1978年闭矿。大通煤矿矿井已报废30年,是因历史原因灭失的废弃、闭坑矿山。原大通矿遗留的环境地质问题十分突出。采空区地面纷纷塌陷,形成5个积水坑,5000多亩良田被毁;采煤塌陷不仅造成了地形地貌景观的改变、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3.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

3.1采空地面塌陷

采煤地面塌陷是指缓慢的大范围不均匀沉陷,无声无震,地表呈现椭圆形盆地状,局部有地面塌陷坑。大通煤矿在长达67年的开采过程中,形成了东西向长条形塌陷区,总面积达356.5hm2,区内分布5个大小不等的塌陷坑(K1-K5),基本上长年积水,K1:面积82.0hm2,椭圆形盆地状,深度2.3m;K2:面积53.1hm2,椭圆形盆地状,深度1.9m;K3:面积62.5hm2,椭圆形盆地状,深度2.25m;K4:面积59.3hm2,椭圆形盆地状,深度1.7m;K5:面积99.7hm2,椭圆形盆地状,深度3.0m。塌陷造成5233亩(348.87公顷)良田被毁,1000多户居民先后搬迁。据调查,目前塌陷区内仍有矿南村、两淮村等8个村庄和社区分布,民房普遍出现裂缝、变形,有的墙体已明显滑移,326户1528人受灾,受损房屋建筑面积3.3m2×104m2。

3.2固体废弃物堆放

塌陷区固体废弃物随处可见,垃圾遍地,具统计固体废弃物压占土地321亩。固体废弃物堆放不仅压占了大量土地,而且严重破坏了地形地貌景观,淋滤液下渗还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污染。部分煤矸石堆和渣石堆堆高坡陡,存在滑坡隐患,对过往等人构成严重威胁。(1)矸石及废弃渣石堆场:塌陷区内现有9处煤矸石堆场及3处废弃渣石堆场,分别占地4625m2~46536m2,堆高3m~6m。矸石及废弃渣石总面积19.08hm2,总体积82.14m3×104m3。(2)垃圾堆场:大通采煤塌陷区塌陷坑内倾倒垃圾现象严重,规模较大的是大通机厂垃圾堆场,垃圾堆存总量约2.3m3×104m3。近年来随着淮南建设大发展,有建筑垃圾向塌陷区内倾倒,主要地点在大通水泥厂北侧湿地,另外该处宿舍区搬迁遗留有一定量建筑垃圾。大通机厂垃圾堆场位于塌陷区东部,占地5625m2,堆高3m~5m,堆存量约2.3×104m3。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在使用,其中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杂堆放。因缺少沼气(LFG)导排系统,场区臭气熏天,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垃圾渗滤液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渗入地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严重污染。

3.3水土污染

塌陷坑积水均为死水,汇集塌陷区及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污水,依靠蒸发排放,水体自净能力有限,水生生态系统脆弱,水中亚硝酸盐、氟化物、镉以及总硬度均严重超标达Ⅴ类水标准,硫酸盐和锰含量超标达Ⅳ类水标准,粪大肠菌数严重超标。地下水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均超标达Ⅳ类、Ⅴ类水标准,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菌群数也严重超标。

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4.1治理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要求,重点处理好煤炭生产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继续发展煤炭资源优势,建设能源科技城市,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和文化旅游名城。根据淮南市城市发展规划,大通塌陷区规划为现有城市建成区与山南新区的过渡地带。大通塌陷区规划为生态绿地。根据一系列规划,作为未来淮南市的中心部位,大通塌陷区恢复治理以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和城市生态绿地相结合。因此,本次治理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迫在眉睫的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综合治理,彻底消除塌陷区地质灾害隐患,确保塌陷区及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结合治理项目,恢复塌陷区水土资源,充分开展土地整理和植被重建,把大通塌陷区治理恢复成为风景秀丽的国家矿山公园和城市生态绿地,为实现资源枯竭的城市转型起到试点和示范作用。

4.2技术路线

大通煤矿闭坑已有30多年,塌陷区大部已稳定。考虑到治理资金缺口太大,本次治理总体思路是:宜水则水、宜林则林、依坡就势、适度开发,治理后的塌陷区将主要体现大自然的秀美。本着这一指导原则,区内积水塌陷坑将采取挖深、垫浅、回填、修坡等措施,恢复治理为绿地景区;废石渣土堆将作为塌陷坑回填材料,残留部分就地整平、覆土绿化;垃圾场进行沼气导排、表面平整,然后覆土绿化;废弃矿井将进行回填整平,覆土绿化;剩余广大塌陷区因地表坑洼不平,将依坡就势,适当整理,部分覆土,植树种草,绿化为园林。为提升公园的功能,园区内将根据坡形、地势,结合排水,修建步行道和排水沟;通过对积水塌陷坑改造、固体废弃物的合理处置以及植树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的实施,大通塌陷区将变成风景秀丽的生态园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将协同发展。

4.3技术方法

根据周边矿山治理经验及本矿山实际情况,技术步骤主要如下:专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土石方铲挖与运装、管沟挖掘、管道敷设、道路施工→塌陷坑的回填→垃圾堆场处理→废弃矿井回填、灌浆→生物工程措施

5.治理措施-生物工程措施

5.1人工湿地技术

在水深1.5m以下种深水植物带,水深1.0m以下种浮叶植物带,水深0.5m以下种挺水植物带,岸缘水陆交接带种植沼生植物带。

5.2坡面绿化方法

塌陷区广大坡地主要种植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和低地灌草带及湿地植物类型。见图3。植被组成以淮南本土物种为主,使治理区恢复后,植被生态系统能够自我维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忍受环境的干扰,良性的演化并逐渐形成稳定的顶级生物群落。

6.结论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大通采煤塌陷区进行连片综合治理,主要通过专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土石方铲挖与运装、管沟挖掘、管道敷设、道路施工→塌陷坑的回填→垃圾堆场处理→废弃矿井回填、灌浆→生物工程措施等一系列措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在完成预期目标之余,也为周边矿山开采集中区环境治理提供了治理依据及参考。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5万安徽省淮南煤田地质图说明书[R].1978年.

[2]安徽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10万安徽省淮南市水工环地质综合勘察初步评价报告[R].1989年.

[3]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安徽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R].2000年12月.

[4]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报告[R].2003年12月.

[5]安徽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司.安徽省淮南市九大万向生态园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R],2005年2月.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是否压覆矿产资源进行统计估算,以便为政府部门决策、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及为施工单位工作设计提供依据。以某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为例,对其进行相应探讨。

1、地质环境条件

(1)评估区概况

拟建工程项目为一般性民用建筑,工程拟建楼2栋,层数为6层,属一般建设项目。

评估区位于黑山县八道壕镇商住用地。地理座标: 东经 121°59′28″~ 121°59′30″,北纬 41°48′32″~ 41°48′35″。地形平缓地段,占地3729.20m2(5.5938亩)。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地势较平坦,海拔标高82~87m,地貌类型简单,地形条件简单。(见照片)

评估区地貌

(2)评估区地层

评估区地层为白垩系阜新组(K1f),被第四系(Q)所覆盖。

a、白垩系阜新组(K1f)

分布全区,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有两部分组成,下部为细砂岩、泥岩、砾岩互层。砂岩灰白色成分以凝灰质为主,含少量石英及其他碎屑。泥岩为黑色块状。砾岩为灰白色,砾石成分为安山岩、石英岩、花岗岩砾。上部以灰色、灰黑色泥岩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具缓波状层理,水平层理,见有黄铁矿结核、钙质结核和钙质鲕粒,裂隙内含油迹,油斑及沥青质。本次评估的建设项目评估区在此层段上。

上段:分为三部分。下部为含砾粗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风化后呈黄色以石英为主,成分以石英为主,含火成岩碎屑及安山岩砾石,砂岩含钙质或泥质,胶结坚硬。中部含煤段岩性为灰白色砾岩,砂砾岩,粗~粉砂岩;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黑色泥岩及煤层组成。自上而下含有八个煤组,三、八煤组局部可采。上部灰绿色粗~细砂岩、砂砾岩及薄层砾岩,夹薄层砂质泥岩。地层产状: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8~15°。

b、第四系残坡积物(Q3el—dl)

第四系冲洪积物(Q4al—pl),广泛分布在八道壕镇。成因类型复杂,岩性为上部亚砂土、亚粘土,下部砂砾石亚粘土互层,结构松散,厚度为2~10m。

评估区地层岩性条件较简单。

2、地质构造与地震

(1)、构造:评估区地层为南北走向,倾向西,倾角为8~15°的单斜构造。无断裂、褶皱,构造较简单,稳定性好。

(2)、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6—2001)划分确定黑山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于轻微地震破坏区。

3、水文及工程地质情况

评估区内含水层有第四系孔隙潜水与基岩风化裂隙潜水。

(1)、第四系孔隙潜水:

冲洪积物(Q4al—pl),成因类型复杂,岩性为上部亚砂土、亚粘土,下部砂砾石亚粘土互层,结构松散,厚度为2~10m。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水位埋深在1.4~3.5m,富水性差。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0m3/d。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排泄方式主要有地面蒸发、人工开采和地下径流。

(2)、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为细砂岩、泥岩、砾岩互层构造裂隙不发育,浅部风化裂隙发育,接受降雨入渗补给。富水性较弱,且不均匀。

(3)、工程地质情况

砂岩、粉砂岩、页岩抗压强度>80 MPa, 适宜各类工程。

较硬亚粘土夹砂砾石,松散状,抗压强度0.18—0.25MPa(承载力),有条件适宜各类工程。

评估区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建设用地矿权设置情况

评估区建设用地附近有阜新矿务局八道壕煤矿、黑山县八道壕振兴井、黑山县水泉露天煤矿,矿业权设置情况见评估区工程建设项目地质及矿产图及剖面图:

5、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情况

该项目选址范围为黑山县八道壕镇商住用地。拟建设项目区内尚未发现较重要及其它矿产资源分布,且无探矿和采矿权设置。

6、结论

拟建工程位于黑山县八道壕镇商住用地

评估区不压覆任何周边矿产

该项目用地范围无任何新的矿业权设置

参考文献

[1]《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86号)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唐山南部沿海地区 水资源开发 环境水文工程地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313-01

前言

唐山南部沿海地区,处于河北省沿海地区的中心地带,是唐山经济发展的前沿,在渤海湾与古滦河冲积扇扇缘的西北岸,该地带恰好大陆与海洋相交汇,地质环境条件比较脆弱。唐山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大型工程建设不断增多,日益加大水资源的消耗,而唐山南部沿海地区,本身咸水资源居多,淡水资源则很少,深层淡水资源大多分布于溯河以西一带,一直处于过度开发的状况,引发了很多环境水文工程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成长,不利于该地区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问题现状及成因

唐山南部沿海地区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脆弱,而该地区对水资源的开采一直不合理,导致种种严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和环境水文工程地质问题相继发生,唐山沿海城市的建设中应密切关注这两大类型的问题,对其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预测其影响及趋势,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1.1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1)海水入侵,海水入侵由超采地下水引发,直接破坏淡水资源,造成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咸化。滦河冲积扇-三角洲形成了唐山海岸带独特的地层结构,该区域蔓延至渤海20米等深线的浅海海域,形成连续分布的整体含水砂层,没有隔水边界,是海水顺层侵染的内部条件,至今遭遇了4次海水入侵灾害,灾害程度呈递增态势,形势不容乐观。

该区域咸水体由西往东,由北往南厚度逐渐增加,西部底界埋深大多在40米到60米,往东到乐亭一带则高达200米以上,几乎所有咸水体都是被咸水所吧覆盖,垂直方向呈现出咸-淡型双层结构。(2)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唐山市工农业用水量日益增加,加大了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呈增长趋势,导致唐山市形成多个大型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宁河-唐海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为例,它为开采型水位下降漏斗,区域内有5个集中开采区,分别以唐海县城、汉沽农场、丰南尖坨子、乐亭曹庄子和丰南西葛庄等地为中心。利用历史监测信息,可应用灰色理论中的GM (1,1)模型,预测其发展趋势,预测结果显示2015年宁河-唐海漏斗面积将发展至3767.5km2,与2000年相比增加621.7 km2。若依然保持现有的开采量,这些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将继续恶化,并可能形成新的降落漏斗。(3)水体污染。大清河往西区域分布了大批严重污染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以及渔业污染都非常严重,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更是加剧了水体污染。唐山南部沿海地区地表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水质普遍偏差,污染因子主要为COD、石油类和磷,来自上游的工矿企业主要通过河流排放了大量工业废水,加剧地表河流以及排水干渠水质的恶化。深层地下水水质污染严重,水质由北往南逐级递减,氯化物、锰、铁严重超标,林雀、西河、柳赞、碱厂、北堡、嘴东、西林、零点桥以及南堡这些地方水质状况尤其糟糕。近海海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较差或极差,主要是氟严重超标,局部区域则是亚硝酸盐、铁、COD、锰超标。南堡开发区海域,严重超标因子有石油类、COD、锌在、铬;冀东油田海域,出现严重的无机磷污染,主要污染源为陆源的废水、污水、径流,双龙河口污染情况最厉害;京唐港海域,悬浮物、无机氮、无机磷严重超标,海水中的营养盐类含量过高。

2.2.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1)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由超采地下水引发,唐山海沿海地区地层呈岩性结构特征,粘性土的岩性、厚度、固结性和渗透性为地面沉降提供了条件,而深层地下水的长期过度开发使得承压水位处于不断下降中,继而形成地面沉降,伴随着多个大型地下水位降漏斗的持续扩大。唐山南部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发展非常快,地面沉降速率逐渐加快,每年以3~5mm/a的沉降率逐渐恶化发展,其等值线和地下水的水位下降漏斗界限走向差不多吻合,地面沉降中心则和水位下降漏斗中心保持着基本一致。(2)地面塌陷。在唐山南部沿海区域,地面塌陷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岩溶塌陷,一般都发生于每年的6月到10月间的降雨季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了大部分地表,而地下水非正常的升降运动则导致基岩顶部岩溶发育带和覆盖层接触面发生潜蚀作用,运移覆盖层的土颗粒到岩溶洞穴或裂隙地方,以致接触部位容易产生土层空洞,并逐渐往上发展。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加快了覆盖层的变形,最终令岩溶地面发生塌陷。

2 对 策

(1)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提高该区域及其毗邻地区如塘沽、汉沽等地的节水能力,提倡生活与生产中节约用水。(2)强化雨水资源的使用率。

对于塘坝、水库和集雨井群,应当增加更多的合理建设,让雨水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减少地表水的浪费,加大对自由流失的地表水的利用,从而减小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压力。(3)开辟新水源。可利用自然河流、输水管线或人工干渠等方法进行远距离调水,向那些水源充足的区域“借水”,人为增加水资源。(4)加大流域管理的立法制度。从法律政策和法律执行上加大流域管理的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健全相应的执法机构,尽快制定和完善与其密切相关的水资源使用的政策。

4 结束语

唐山十一五规划中,将沿海地区的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型工程在此施工,而唐山南部沿海水文环境地质条件严重制约工程建设,因此工程建设中应重视环境水文工程地质灾害的影响,深入研究其地质因素对灾害的影响作用,继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减少和避免环境水文工程地质问题的出现,让唐山海岸地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左文喆 董军义 唐山沿海开发应综合考虑的环境地质问题[J]资源与产业- 2006年第1期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

前言

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种。土地条件调查又可以分为以土地的土壤、植被、地貌、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质量调查和以土地投入产出、收益、交通、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经济因素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按土地利用分类,以调查各类用地的分布、面积和利用状况为主要内容。

土地管理中土地资源评价是在继土地资源调查,解决了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之后,进而解决土地资源的质量问题。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的总量水平不仅取决于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数量,而且还取决于它所拥有的土地资源的质量。通过土地资源评价,可以确定土地资源的潜力水平、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及其所能承载的数量等。

1土地管理中土地资源调查的流程及其目的

1.1土地资源调查的流程。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工作、检查验收等。

1.2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国家为了系统掌握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类型、质量、分布情况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性工作,是土地资源利用、评价、开发、整理、保护等工作的一项前期工作。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服务。

2 土地管理中土地资源调查的类型

2.1土地条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是对土地的自然与经济属性的影响要素进行的调查,包括土壤、植被、地貌、地形、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以及对土地的投入、产出、交通、区位等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的调查。目的是摸清土地分布的地学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的质量分布等,以满足土地评价、估价及土地利用规划等土地管理业务对土地质量指标的要求。也称土地要素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调查:一是土地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主要有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的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生物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等内容。

2.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按行政范围分为全国、省(市、自治区)、县(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般以县为单位进行。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大、中比例尺地形图或航片、影像地图,通过外业补测或调绘,将变化的地物界线转绘到地形图或影像地图上,勾绘出土地所有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界线,并以修绘后的地图作为底图,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同时,将土地面积量算的成果,以乡(或村)为单位,由下而上逐级汇总出各级行政管辖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及各类土地面积。(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①准备阶段。包括图纸资料的收集、仪器准备和人员组织等。其中准备底图和弄清现有图纸的利用价值是准备工作的关键。②外业阶段。主要工作项目包括现场踏勘,航片判读,调绘或地形图补测,如标绘各级行政及土地使用单位以及各种土地类型的界线,修正变化的地物界线、实地丈量线状地物(道路、渠道)的宽度,以及收集、了解近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等。调绘或补测工作应符合规程的精度要求。③内业阶段。主要是将外业补测或航片调绘的内容转绘到工作底图上、根据底图量算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等。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仪器法、交会法、辐射网络法、方格法等转绘方法,按一定的技术要求把航片的调绘成果转绘到地形图上。量算面积的工作,在转绘好的分幅底图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按行政区编绘,要能正确反映开展土地调查地区的各类土地的数量和分布,以及行政区划和主要土地使用单位的界线。各类用地要用相应规定的图式、注记表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成果有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面积统计表和土地调查报告等。

3 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资源评价

3.1土地资源评价的分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土地的自然评价。土地的自然评价包括:(1)土地潜力评价。潜力评价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土地潜力评价是对于一个实际的地块或一个评价单元的评价,主要以土地自然属性的限制性作为依据,限制性是指对利用潜力施加不利影响的土地性质。土地潜力评价目前主要以美国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为代表。该系统分土地潜力级、土地潜力亚级和土地潜力单元三级;(2)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价土地对特定利用类型的适宜性的过程,是以对特定利用类型的适宜性为依据进行评价、分类和表述的。土地利用的适宜性与限制性是土地利用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土地适宜性评价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的《土地评价纲要》最具有代表性。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分四级,即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二是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出土地的等级或价格,或通过对土地投入和产出分析,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与效益,决定土地利用经济可行性,从经济效益方面确定土地的适宜性。

3.2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高低,但这个生产力又多是通过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间接表现出来的。(1)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即土地的生物能力,它是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也是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2)土地的适宜性。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就是指土地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对发展某项生产或作为某种用途所提供的生态环境的适宜程度,这既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又直接决定于生物的特点、更替及产量等。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一般又可以分为多宜性、双宜性、单宜性和暂不适宜等几种,且多是针对农林牧利用而言;(3)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又称土地资源的局限性,它是与适宜性相对而言存在的,是限制土地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潜力的障碍因素。

结束语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日趋紧缺,因此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是我国城市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步国.务实创新,开创国土工作新局面[J].金山,2011(7)

[2]曹明德,黄东东.论土地资源生态补偿[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3)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关 键 词:窑洞;坍塌;模拟;应力应变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黄土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极具特色的一种民居类型,是高原地质、地貌、历史、文化等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窑洞坍塌是指由于人工建窑而引起的地质灾害,在延长县内普遍存在。据调查,延长县边坡失稳中因窑洞破坏所引起的就有数十起,是造成灾害死亡人员的主要原因。

2窑洞破坏形式及作用机理

根据调查,延长县窑洞破坏可分为三种破坏类型:(1)局部坍塌破坏,是窑洞的临空面土体在自重作用下沿软弱结构面掉落或倒塌,加上黄土中节理作用,使得土体失稳,引起崩塌。(2)整体坍塌破坏,是窑洞的土体整体塌落或倒塌,从而破坏了土体的结构性和完整性,引起坡体崩塌。(3)裂隙、窑内渗水破坏,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窑洞内部应力分布,使得土层、泥层发生大量的开裂,破坏了土坡的结构,导致崩塌的发生或者是由于窑洞渗水导致黄土结构破坏,而导致土坡整体的崩塌。

窑洞的开挖后能影响土坡的应力分布,在窑洞临空面上产生应力集中,从而改变了土坡原本的应力应变特征,是导致窑洞破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为探讨其发生应力应变和破坏过程,以延长县下罗皮高秀英家崩塌为例,采用Flac3D软件对窑洞开挖前后的土坡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土坡中的应力、应变和变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窑洞坍塌的破坏机理。

3窑洞坍塌破坏地质模型概况

模拟段位于张家滩下罗皮高秀英家,地理坐标为N36º32′39〞,E110º09′41〞,为人工开挖斜坡修建窑洞所造成的拉裂坠落式土质崩塌,海拔高程为937m, 坡面形态为直线型,坡高14m,坡长2m,坡宽25m,坡度为90º,坡向为130º,岩性Q3eol黄土,土质松散,坡长25m,坡向130º,窑顶为乡间公路,并且顶部较为平坦,坡面上部发育3条卸荷裂隙,使得黄土块体沿窑洞的两壁压出,窑内和窑面部分有掉块。

4地质模型建立和参数选取

根据现场对此处崩塌的认识,结合有限差分法原理,可建立下罗皮高秀英家崩塌的模型(图4-1)。

采用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崩塌资料以现场勘测、量测和记录为主,模型范围为宽(x方向)88m,斜坡前部高(z方向)14m,后部高34m,深度为(y方向)66m,并把窑洞两壁的两条卸荷裂隙和中部的一条卸荷裂隙作为软弱结构面来处理,将模型的边界作为固定单元来处理,对其进行约束,整个计算过程中不发生横向和竖向位移,其他则为自由边界来处理。参数的选取除了根据实验测试外,通过类比法选用如表4-1所示参数。

图4-1 下罗皮高秀英家崩塌地质模型

表4-1 下罗皮崩塌参数选取

5模拟结果分析

5.1窑洞开挖前坡体的应力状态分析

窑洞开挖前的数值模拟也即是斜坡在自重应力场的模拟,可以了解此类斜坡对应力场的影响,并且有了窑洞开挖前的自重应力场的模拟,可以与开挖窑洞后进行对比。图5-1-1为自重应力下最大主应力分布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应力场最大主应力近似平行于斜坡坡面,远离坡面后渐渐转为水平,并且最大主应力随着y方向的增加而增大,最大主应力值达到0.6Mpa,在斜坡前部垂直陡坎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值达到0.2MPa,在其它因素的影响下斜坡前部陡坎必将发生变形和破坏;图5-1-2 为z方向下位移图的位移等值线分布基本上是垂直坡面,越到斜坡内部越平缓,斜坡在自重作用下最大位移接近2.5mm,符合一般自重应力下的位移分布规律。

图5-1-1最大主应力分布云图 图5-1-2z方向下的位移图

5.2窑洞开挖后坡体的应力应变分析

窑洞开挖后斜坡的应力发生了重分布现象,从图5-2-1可以看出,窑洞顶部和窑洞侧壁周围的最大主应力基本与之平行,由于山体底部存在其它山体对其形成了x、y和z方向的约束作用,故力大小介于0.06MPa-0.16MPa之间,而窑洞壁上和洞底的主应力接近于0。图5-2-2看出,窑洞开挖后,窑洞周围范围内的位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窑洞周围位移大小为从远处向岩洞壁逐渐增大,范围为0.05mm-0.2mm,在其它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窑洞顶壁的掉块,而窑洞底部发生了位移回弹现象,值为0.15573mm。

图5-2-1斜坡最大主应力分布云图图5-2-2 窑洞开挖后z方向的位移云图

6结论

由以上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在窑洞没有开挖之前,斜坡土体中应力处于自然平衡状态,软弱面对斜坡影响不大。但是,开挖窑洞后,由于软弱面的存在,导致洞壁位移变形,破坏了窑洞周围土体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因此,窑洞的开挖往往导致坡体应力的改变,从局部应力集中到土体变形和破坏,最终导致窑洞的破坏。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队.陕西黄土工程地质性质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水面景观工程 河道两岸 浸没影响

1.流域概况

汉江是我省陕南地区最大河流,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的蟠塚山,由西向东流经勉县、汉台、南郑、城固、洋县、石泉、汉阴、紫阳、汉滨、旬阳等县、区,于白河县出境流入湖北省境内,在汉口注入长江,总流域面积15.9万km2,河道全长1577km。汉江在我省境内流域面积5.48万km2,占汉江全流域面积的34.4%;干流在我省境内长652km,占汉江干流全长的41.3%。汉江在武侯镇以上为江源段,流域面积3160km2,占汉江全流域面积的2.0%;河长75.4km,占汉江干流全长的4.8%。汉江勉县城区以上流域大致呈一扇形,汉江干流居中,支流呈羽状分布于两侧。

2.工程概况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自西向东从勉县城区穿流而过,将城区分割为江南和江北两个区域。

汉江勉县城区汉钢大桥~马营大桥段防洪工程属勉县城防的一部分,江北保护区目前是勉县县城中心区,主要以行政、办公、商贸金融、居民居住为主;江南保护区目前分布着汉江钢铁厂生产区及家属区、职业教育中心、九冶生活基地、九冶中、小学等单位,是勉县城市未来副核心区。

为了确保县城防洪安全,落实《勉县县城总体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勉县县城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勉县政府分别于2007年以及2008年启动汉钢大桥~马营大桥段防洪工程建设以及该段水面景观工程建设,工程分别于2008年及2009年修建完成。

由于已明确修建水面景观工程,加之该段已成堤防及堤基均为强透水状态,故防洪工程修建之间须充分考虑水面景观工程修建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即浸没影响。

3.浸没影响分析

(1)工程区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汉江作为整个汉中盆地的排泄基准面,接受来自基岩山区、山前洪积扇、二级阶地、一级阶地直至汉江漫滩的地下水补给。从山前至河漫滩,地下水位逐步由高至低。据《勉县城北水源地可行性调查报告》,一级阶地区地下水天然水力坡度为2.2~5.0‰,平均坡度为2.5‰。因此,枯水期地下水向河流排泄,洪水期由于河水位的上升,又反向补给两岸河漫滩,造成漫滩区局部低凹地段的浸没。

另外,由于漫滩区及一级阶地表层砾卵石潜水含水层之下为中下更新统风化泥质半胶结的卵砾石相对隔水层,其厚度超过100m,渗透系数为30m/d,同样属于强透水层。

(2)河道水面景观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在不采取工程措施的情况下,随着水面工程的形成,河道水位的抬升势必导致两岸地下水位的抬升。从宏观上分析,如果忽略地下水向河流下游方向的渗透,最终的极限状态是地下水位与河道水面景观的正常蓄水位齐平(上升至546.54m),此时两岸地下水向河水的补给关系亦不会改变,因此漫滩区546.54m以下地区的浸没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4.对浸没问题的处理措施

为了防止水面工程建成后河道两岸形成浸没,工程修建前曾提出三种方案进行比较以择优选用:

方案一:将河道两侧局部低凹地段进行垫高。

方案分析:从地形条件看,有可能产生浸没的地区范围并不大,且南岸近河漫滩上的房地产项目己将其地坪统一垫高约3.0m左右(调查汉江钢厂房地产开发小区,其±0标高为548.20m),而且根据《勉县县城总体规划》,堤防改造后两岸规划有一定宽度的城市道路及绿化带,道路及绿化带标高己抬升至水面高程以上,地下水位的上升对其影响不大,回填土方量将相对较小,投资也较少,采用该方案能从根本上解决浸没问题。

缺点:不能控制地下水位抬升,且局部低凹地段分布有少量建筑物,实施受一定制约。

方案二:不考虑地面垫高情况下,在堤防背水侧修建排水渠(排水渠水位保持原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位上升。

方案分析:能使排水渠两侧一定范围内地下水位得到控制,对地面高程没有严格要求。

缺点:A.排水量大,排水渠需较大的断面,详见表1;B.需采用水泵将渗水抽排至下游河道,运行成本较高;C.由于排水渠的设置,极易因为大量排水影响河道水面的形成。

方案三:在堤防背水侧修建排水渠与堤基防渗措施结合使用。

方案分析:在不改变地面高程的情况下,能有效减少河道向两侧的渗漏,且能使地下水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缺点:作为防渗措施来说,其主要功能是减少河道向两侧的渗漏,对地下水位降低不起作用,且实施成本巨大;结合排水设施,虽能调整地下水位,但仍需要一定的排水断面,工程整体投资较大。

根据对上述几种方案优缺点分析可以看出,方案二虽能起到降低地下水位作用,但渠道断面大,且由于渠道设置较低,大量排水影响水面工程形成,是不可取的;方案三虽具有减少两岸渗漏、降低地下水位作用,但截渗及排水投资过大,且从长远方面看,随着城市改造,地面标高抬升,渗漏造成的问题会大大减轻(水位抬升至546.54m时渗漏为0m3/d),随着地面抬升,不但解决渗漏问题,同时更彻底解决浸没问题。综合以上几种方案,从经济及合理性角度分析,方案一为最优方案。当然对水面工程而言,河道不向两侧渗漏或渗漏减少并不能代表河道两侧没有渗漏,还是会继续遵循两岸地下水向河水的补给的关系,仍会通过河道流向下游。

5.结论

由于河道浸没影响直接关系着工程可能采取的处理措施进而影响着工程投资,所以针对浸没问题首先应进行正确分析以及判断,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本工程属强透水地层,渗透系数相对较大,渗透量也大,但上游来水充足,通过分析得出防止渗漏以及浸没不一定非得采取防渗处理措施。且对于大多数水面工程而言,工程建成后一旦形成水面其淤积影响不可忽视,随着坝前泥沙淤积增多,有些渗透通道会逐步被泥沙所堵塞,透水通道也就变成非透水状态了(商洛市丹江橡胶坝水面工程就是明显例子),因此须正确分析浸没影响。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属必须采取工程措施的,就是在水质较差,且上游来水较少,一旦产生渗漏极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这种情况需另外对待,就要考虑防渗措施了(如渭南市沋河橡胶坝水面工程采取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

总之,水面景观形成大多数情况下均会形成一定渗漏,但渗漏造成的浸没影响大小不一,需要人们进行认真分析及总结,方能为后建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资料:

(1) 关于《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韦 港 冀建疆

(2)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汉江勉县铁路桥~马营大桥段防洪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