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要:在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可以重塑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形象,有利于培养明文有礼的下一代,形成一个真善美的良好礼仪氛围,构筑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社会教育合力,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调查报告;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82-01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经济发达和物质文名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存在着不可小觑的问题。在一些纪录片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风景秀丽的旅游胜迹,在没有游客到来之前,还是十分干净清新的,可是当游客陆续散去时,却往往发现景区周围垃圾遍地,好一片狼藉。就是在我们身旁,也不免发现有人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公民礼仪水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文明古国,且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我们应该严肃的对待诸类现象并且加以改正。

然而,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是否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呢?我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状况又是如何?为了深入了解幼儿的文明礼仪和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园幼儿行为习惯上存在的不足,加强行为习惯培养的针对性,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园于今年6月4日对本园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把幼儿在生活学习文明礼仪等行为习惯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重点。

二、调查目的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园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上存在的不足,加强行为习惯培养的针对性,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育人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

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科学、严谨、合理、客观、有效,也是更为细致和深入和科学的了解我园礼仪教育的现状以及幼儿礼仪的现状,包括重视程度和如何实施开展礼仪教育的问题,我们牙克石市中心幼儿园幼儿(小班90人,中班100人,大班100人)为调查对象进行文明礼仪现状调查,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各年龄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调查问卷,采取单选的形式,统一发放问卷,从幼儿文明礼仪及行为习惯等几方面设问,发放并收回问卷共290份,全部真实有效。

四、调查的步骤:

1、准备阶段:制订问卷,认真研讨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并设计调查方案和制定调查计划。

2、实施阶段:按选定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汇总、审核和整理。

3、总结阶段: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调查问卷略),撰写调查报告。

五、调查结果分析

1、家庭教育中对文明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

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文明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同时,有一部分幼儿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大多数孩子都是有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只知道在物质上给予他们很好的照顾,让他们吃好穿暖,而在精神方面凡事都顺着他们,缺乏对孩子的谆谆教导,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也使他们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

2、环境的影响

多数处在文明环境中的人,也会受到环境整体的影响,不知不觉就能做到文明礼仪;而处在文明环境较差的环境中的人,就更有可能慢慢养成不文明的行为。不过,人们之所以会做这些不文明的行为,都免不了是因为自己的“不拘小节”所致。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文明、不道德的,但却因为贪图一时的方便、利益,而做出了这样的行为。这就是典型的“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在短时间内方便了自己,却损害了他人的利益,破坏了公共场合的文明气氛。

六、调查感想与建议

1、建立并完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体系

分阶段明确内容,研究年龄、心理特点,寻求最佳幼儿文明礼仪养成途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新课程要求的新理念、新要求充实进去,体现时代性、完整性、科学性,使幼儿提高对文明礼仪规范的认识,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文明言行默化有心人。

单纯的说教,莫过于实在的行动。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话就像圣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当学生见到教师问好时,教师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手头的工作向学生点头或招手问好,或教师放下师长的架子主动跟不知道问好的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敢于向学生道歉;当需要学生帮助时,主动说声“谢谢”。上课了,教师走进教室,弯腰捡起一片碎纸,顺手扔进垃圾桶,不用说话,学生就学会爱班,进而学会爱校,爱家乡,爱祖国。教师顺手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笔、本轻放于他的课桌上,他就会牢记在心上,并会帮别人捡笔,捡本……养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我们教师生活上的小节不忽视,学生文明礼仪就会很快养成。

二、树立文明礼仪榜样,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各班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小故事,各班组织文明礼仪故事会,根据所学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采访”调查表,对学校文明情况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在认真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反馈给学校,为创建文明校园献计献策。同时我班评选表彰十位“文明礼仪之星”,利用宣传角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及时的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三、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有效养成文明行为。

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要首先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性,所以每学期开始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要求,即要求孩子做到尊老爱幼,团结;与人交往中,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上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关爱他人,在学校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六点六会”:以对自己负责为起点,学会修身;以对家庭负责为基点,学会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支点,学会求知;以对他人负责为出发点,学会合作;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感恩。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加强学生“言、行”等方面的自身修养,还要示范如何行礼问好,使其从关心自己的人品、学业、健康、前途到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道 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利用了各种节日,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去践行文明礼仪。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在“三八”妇女节来临 之际,我班特举办关爱妈妈主题活动: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生日;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爱好;帮助妈妈(奶奶、姥姥)做一件家务;清晨,对妈妈说一声:“我爱您”;睡觉前为妈妈洗脚;为 妈妈绘画、写祝贺语、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帮妈妈捶背等。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母亲,真正从内心感到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小孩子们就以实际行动实施了礼的行为。每年的教师节,为迎接神圣的教师节,我班开展了“感恩老师,让心灵飘香”活动,内容有“画画我的老师” 并对老师说一句谢语;班级内举办一次故事会,讲一讲自己收集到的尊敬老师的例子;“我们来当一天班主任”的体验活动,为老师做一件小事的服务活动等。通过这些尊师重教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发扬光大尊师重教传统,使学生学会感恩师长,感恩师长的爱心,感恩老师的劳动,感恩老师的教诲,将尊师重孝深植学生心中。

四、多彩文明礼仪活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流行歌曲调查报告范本

一、研究背景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在最近的几年里,总是会不经意的发现在电视里、电波中、internet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与音乐有关的节目和网页,其数量以及被点击数超过其他的节目与网页,而且这些节目的数量、与时间也一直在不断的增加。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音乐排行榜、演唱会、歌友会等等音乐有关的名词对于大多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孙燕姿、周杰伦、blue等歌手以及音乐团体更是耳熟能详。在大街上,在公车里,校园中经常可以见到带着walkman的学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和幻想未来使得中学生也迅速的成为了追捧流行音乐的一员,他们追求流行音乐的活力让人欣赏,可是也不得不问上一句:是什么让他们如此钟爱流行音乐(或者叫通俗音乐)?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调查,了解流行音乐风潮形成的原因,以及它为中学生带来的利与弊,引导中学生对此现象保持正常的心态。

2、通过进行研究调查,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有关的知识并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初步调查,拟订课题。

第二阶段:,制定《中学生音乐风潮调查问卷》,对城区几所中学的各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写出书面报告。

四、调查结果

本研究小组在青浦高级中学,实验中学,尚美中学,东方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在发放后收回有效问卷450份,从中抽取100份,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各为50人。整理后得以下资料:

1、你听音乐吗?

2、你喜欢流行音乐吗?

3、听流行音乐对学习有影响吗?

4、你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

5、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并喜欢流行音乐的?

六、结论

流行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还是洪水猛兽?对我们中学生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是全盘接受,还是去发现、体会、成为音乐的主人?两校学生的课题对此作了理性的思考。

青少年追星四种效应

青少年追星缘于以下几种心理效应:

光环效应当人们被某人突出的外表和气质所吸引时,就会觉得他什么都是美的。

从众心理青少年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出现从众(即跟风)现象。

炫耀心理一些追星族为了显示自己的气质、见识高人一等,经常拿偶像作为炫耀的工具,以获取一种莫名的满足或虚荣心。

逆反心理,老师和家长不让我听歌,我偏听;不让我喜欢某明星,我偏喜欢。

流行音乐利耶?弊耶?

■从调查结果来看90%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是喜欢的,甚至有些还是狂热的,对于选择歌曲方面也有一定的见解,而且认为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影响是有利而无弊的。可见流行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对于大多数发烧友而言,追星更是美好情感的宣泄,这些有声有色的东西与普通人产生共鸣,音乐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但是,如果中学生对偶像只是崇拜,不分好坏的一股脑儿地全盘照搬,那便会误入歧途,得不偿失。对流行音乐过于热迷,荒废学业,那么只有弊,所以喜欢任何事物都要有个限度,过分后果难以预料。

■选择什么样的星作为追逐对象,往往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取向。在振兴祖国的今天,社会不仅需要文艺方面的影视歌星,还需要振兴经济的经星,发展文化事业的文星,献身科学的科星。时代需要的是群星异彩纷呈,而不是一类星的耀眼和无数的追随者。追星热于社会可能造成社会人才结构的失衡,于个人可能造成独木桥上的拥挤。青少年选择星时,决不能没有理性的思考,而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长的选择追逐、效仿的对象,切不可只凭一时的兴趣和躁动。

音乐的传播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欣赏音乐的内容方式和演唱的需求。欣赏音乐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的出现,同时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对于长期进行紧张学习的状态的中学生来说,适当的欣赏音乐可以使精神饱满,活力旺盛,而且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从这一点上来说,适当的听音乐是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

中学生对待流行音乐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应该过分的追求所谓流行,流行音乐和明星热潮一样是一波接着一波,前一阵流行的八度空间到神奇都是流行音乐的产物。流行始终就是流行,它是会自动变化的。

在cd、磁带上的花费属于享乐性的消费,引进版磁带10元一盒,cd18元,如果购买正版,价钱更贵,累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中学生只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在享乐方面不应花太多的钱。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转型期,接受能力强,喜欢快节奏,不甘于平淡,在这一时期接触到的音乐内容必定会深刻的影响中学生的成长。类似于哈狗帮的另类音乐,由于其内容不文明、素质的低下,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着不良的影响。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随着数字校园的建设项目的推进,学校建立起了庞大的教学资源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电影资源。充分利用这部分优秀电影资源,通过学科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少年儿童的潜能,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都能得以全面发展,应该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人类从发明电影至今100多年来,已沉积了二十几万部各类电影。在这浩瀚无际的电影海洋中,有一大批令人百看不厌且值得每一代人都去看的优秀影片。电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作用甚至远远超过了印刷术对人类文化的巨大影响,它不但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作为“第七艺术”看电影轻松培养高素质,观世界尔后形成世界观。如何利用条件性资源(优秀电影)促进素材性资源(学生行为、品德)的内化,使教育过程成为人生过程,则成为电影课实验学校的研究性课题。将优秀电影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无疑是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种课程形式并存”这一思想的践行。

一、背景

在我们做过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衣服纽扣掉了,你将怎么办?”。结果自己把纽扣缝上的占15%,买一件新衣服的占25%,把衣服交给家长的占60%。反映了这样一个不可忽视的现状:坐在我们教室的独生子女,绝大部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凡事依靠父母,遇到困难束手无策,吃不得苦,不愿吃苦,意志力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父母和长辈的宠爱甚至娇生惯养,缺少“苦"的锻炼,致使不少学生行为习惯极差;亲情观念淡薄,人情味淡薄;这已成为我国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和教育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充分利用电影资源,开展了《独生子女的故事》系列电影为主题的电影课例研究。

二、选片

面对儿童成长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选取了《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背起爸爸上学》、《第一公子》、《熊的故事》和《小鹿班比》这五部影片组成了“独生子女的故事” 系列电影,用《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背起爸爸上学》两部影片中穷孩子在逆境中不屈服命运,不被生活重担所压倒,自强自立而健康成长的故事和《第一公子》片中富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下,自食其力的成长历程为主,以动物故事片《熊的故事》和《小鹿班比》为辅,对学生进行主题电影课例教育活动。在面向学生群体的同时,也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小学生在观片中受到启迪,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感悟,使其素质得以提高,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质及审美情趣得以增强。

三、体验

“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教师根据影片内容精选并剪辑精彩片断,在教学中,通过影片片断赏析,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利用电影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开展电影与思品,电影与社会,电影与自然,电影与活动,电影与语言等学科进行专题赏析。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自主参与,实现行为内化。

学生行为的内化,重在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识与评价和行为的活动体验这两个方面。所以我们围绕这两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自我行为评价与认识活动。

①以班为单位进行独生子女情况进行调查。②完成“爱心”和“自信心”的相关问题(如家务劳动、遇到困难等)的问卷调查。③完成班级调查报告。

2.活动体验。

①影视活动。为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主题电影人物的感受,引起学生在心灵上的共鸣,我们开展了“优秀观看日记评选”、“电影歌曲演唱会”、“电影故事演讲”、“优秀电影绘画展览”、“电影片断表演”等。

②爱心活动。人与人:在学生中开展“给身边的人一份爱”系列活动,如“给父母做一顿饭”、“在小伙伴家做客”、“给老师沏一杯茶”、“给邻居打扫一次楼梯”、“给贫困同学捐一件学习用品”等。人与社会:为让学生能有机的融入社会,关注社会,我们开展了“找角色活动”、“做文小市民”、“建文明中队”、“做文明学生”、“校园拒绝零食”、“告别不文明行为”等系列活动。人与自然:同时为让学生进一步热爱环境、热爱自然,我们开展了“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我给公园洗衣服”、“学校水电小卫士”等活动。

③自信心活动。以学习与生活为主题,开展诸如“我做我该做的事”、“爸妈不在家我当家”、“面对学习困难不低头”、“我要当班长”等在遇到各种困难时自己如何面对的相关活动。

3. 体验成功,成果展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小组、班队、年级为单位在小组中、班上、年级、学校汇报活动成果,以展览、演出、演唱、表演等方式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学校予以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我能行”,其自信心得以进一步增强。

四、意义

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始终把握教师只是进行“导演”和“策划”,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表演者”,让电影活动成为学生展示个性、陶冶情操、体验美、创造美的舞台。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全体起舞;要求老师;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267-02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正在高校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材和教学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但是,一些高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回应社会热点,教学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固有的缺陷:说教,空洞,脱离实际的弊端暴露无遗,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最终是学生浪费青春,国家浪费资源[1]。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以此达到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用得上”的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个中心四项原则” 即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转换原则、老师个人表演向和全体学生共舞转换原则、严格要求学生向严格要求老师转换原则、从最终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化原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中心

实践是认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素质的重要功能,能够发挥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同志指出:“知识分子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没有同实践结合的时候,他们的知识是不完全的,或者是很不完全的[2]”。实践是获得真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学习理论而不了解实际,这样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知识的掌握也是肤浅的,很难自动内化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社会实践活动改变了那种空洞说教,“满堂灌”, “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并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同时实践教学使学生接触和体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发现和挖掘生活中值得提倡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从而学到许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形成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广泛参与活动的策划创新和准备组织,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通过参观访问和调查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有利于学生在探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善恶,自觉砥砺品行,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3]。如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专题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搞卫生、讲故事、 唱歌跳舞、 锻炼自我,了解社会,奉献爱心,实现自我价值,然后要求学生写服务后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自然推断一个简单而朴素道理:是一个人的价值,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 。讲道德修养专题时,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分析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性并提出解决对策,让学生在反思检讨他人的行为同时解剖自己的行为,得出结论:文明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学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恋爱婚姻是当代大学生不容回避的问题,通过组织“大学生校园谈恋爱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活动,可以使书本知识与大学生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融合,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程序法专题,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法,课前精选案例,确定好模拟法庭的角色,审判组织、双方当事人、证人、法警等人物,事前组织学生熟悉案件事实,确定案件审判焦点,熟悉审判流程,并进行反复操练。然后,在课堂上尽情发挥,精彩演绎,其他旁听的同学感同身受,受益非浅,活动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转化自己的角色,从单一角色走向多重角色,从领衔主演向幕后总导演转换。

二、教学的四项基本原则

1.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转换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知识80%内容与我们高中以前的知识重复,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其他课程也重复,大家都是似曾相识,似懂非懂,导致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没有兴趣,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临时死记硬背一些基本知识概念,考后全部忘掉,内容知识缺乏新颖性、时代性、针对性。而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道德水平、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发生很大变化,可以概括为:学生发展速度快,信息量大,求知欲望强,渴望成功等时代特征。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和脱节,教材上没有及时回应,导致学生思想困惑迷茫,所以,要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能被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培养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青年学生真正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通过法制教育就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具有基本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规则意识、权利与义务一致原则、程序意识等 ,并不是要求他们记住几个法律概念与特征,关键就是希望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要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的精神力量。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1 问卷设计与内容

根据驻马店卫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选择式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吸烟率,吸烟习惯、吸烟对健康危害性的认识、吸烟态度以及环境因素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设不同的内容。

2 调查对象和方法

以在校各临床,护理、卫生保健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我校470名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填写后当场收回。

二、结果与分析

1 吸烟率

吸烟(包括有时吸烟、每日吸烟)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即为吸烟率。有效问卷总人数400人,其中男生300人,女生100人。男生每日吸烟者占28%,有时吸烟者占39%,女生上述指标相应为2%、11%。

2 被动吸烟率

在400名受访学生中,被动吸烟者152名,被动吸烟率38%;男生被动吸烟者82名,被动吸烟率27%:女生被动吸烟者70名,被动吸烟率为35%;不同性别被动吸烟率男生明显低于于女生。这证明不吸烟的男生人数明显低于女生。

3 被动吸烟场所

被动吸烟者中,在宿舍被动吸烟占82%,在教室、厕所、食堂等公共场所占51%。其中女生被动吸烟主要在公共场所,占53%;男生则主要在宿舍,占89%。

4 吸烟习惯以及吸烟的费用

在248名吸烟者之中,每日吸烟者120人,其中有64%的人每日吸烟10支以上,有24%的人每日吸烟5~10支,还有12%的人每日吸烟在5支以下。每日吸烟者中,又以吸烟10支以上者为主,吸烟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学生吸烟每月花100元以上的有21%,50到100元的有34%,50元以下的有45%,这种结果表明吸烟也给他们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不小的开销。

5 第一次吸烟时间、吸烟原因及吸烟情况

在37名吸烟学生中,第一次吸烟时间为初中或者以前。吸烟原因为好奇者59例,占吸烟人数的26.2%,朋友敬烟或者唆使55例占24.4%,学27例占12%,耍帅或者出众57例占25.3%,其它25例占11.1%。何种情况下吸烟主要包括心情郁闷,嘴谗,压力大等,其中心情郁闷时吸烟54例占24%,嘴谗吸烟66例占29.3%,压力大时吸烟20例占8.9%,耍帅扮酷时吸烟64例占28.4%,其它21例占9.3%。

6 吸烟与健康

有97%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但仍有3%的学生否认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吸烟危害健康,仅仅是一般性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吸烟可能引起的疾病。我校学生多属于医学类专业,对医药卫生常识比较了解。从调查结果看,85.5%的同学认为吸烟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67.6%的同学认为吸烟与肺癌密切相关;64.2%的同学认为吸烟会引起记忆力减退;53.3%的同学认为吸烟导致肺气肿;还有4.7%~33.6%的同学认为吸烟可能引起膀胱癌、口腔粘膜白斑,软组织损伤、视力障碍,胃肠功能紊乱、高血压、冠心病等。

关于不吸烟的原因,有68%的学生认为是“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34.4%的学生是“为了不使周围人感到讨厌”;还有40.5%的同学认为不吸烟是为了“省钱”。由此看出,学生们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十分模糊,不吸烟并不是源于自身健康的要求,而是屈从于外界条件。

7 控制吸烟的态度

据统计有89%的学生和教师赞同在我校成立禁(控)烟协会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应该在校园内普遍禁烟,这说明我校多数学生控制吸烟的态度还是坚决的,他们都认为控制吸烟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三、讨论与建议

1 关于吸烟的危害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经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尼古丁又有成瘾作用,使吸烟者难以认识。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等,是造成早亡、病残的最大病因之一。

2 关于被动吸烟的危害性

被动吸烟就是指一个不吸烟者在一个曾经吸了20支香烟的房间,吸入相当于自己直接吸一支香烟的烟气。如果一名非吸烟者长期居住在被动吸烟环境中的话,那么其最终患有肺部肿瘤的平均几率也比生活在无被动吸烟环境中高了24个百分点。

科学家研究表明:被动吸烟者患白血病的机会比不与吸烟者共处的人高七倍!被动吸烟与肺癌、宫颈癌、癌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如果家庭成员与一个吸烟者共同生活(父、母或配偶)其患癌症的机会是不与吸烟者一起生活的1~4倍;如果接触两个吸烟者,发病机会升至2~3倍;若遇上三个吸烟者,则可达2~6倍;这种情况既可见于非吸烟者,也可见于本身吸烟者。

3 学生吸烟心理

我校学生除对吸烟危害性认识不够,年龄较小外,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看到他人吸烟便感到好奇,以“试一试”、“尝一尝”的心理,发展到习惯性吸烟。有的同学以吸烟来“解闷”,还有的同学认为吸烟是为了寻求“刺激”、为了“潇洒”、“摆阔气”、“不吸烟不象男子汉”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心理不成熟,甚或不健康的表现。

4 环境对吸烟的影响

调查中有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吸烟是被别人诱导的,第一次吸烟并不是自己真的想去吸烟。部分上课教师在讲课期间吸烟,也使得一些同学感到“羡慕”或“效仿”。而且校外生活中,如公共汽车、火车、商店等场合吸烟太普遍,对没吸烟者影响很大。有的同学认为“与其别人吸烟自己被动吸,还不如自己也成为主动吸烟者”。另外,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仍把“烟搭桥”视为一种交际手段,朋友见面、老乡见面都是先递上一支烟。所以,“不吸烟难进社交圈”便深深印八某些学生的意识中。总之,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小,心理还不成熟,外界不良环境很容易诱发他们的吸烟行为。

5 吸烟行为给学校带来的其它危害及其影响

1)我校占地面积比较小,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住校生越来越多使得宿舍人员比较拥挤。学生在宿舍里面吸烟,不但影响宿舍的空气质量,也给同学健康带来危害。躺在床上吸烟更易引发火灾,给学生的生命安全会带来极大的威胁。据学校保卫科、公寓科的老师介绍因为烟头引起的火灾事件在男生宿舍中屡有出现,所以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我校在05年提出的“和谐校园”的目标,但我们依然看到很多同学三五成群地在校园里、教室里走廊里吸烟,样子非常不像学生,极不符合学生的身份,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出当代中职生的一点朝气,有的只是更多的不成熟与不文明。

3)我们驻马店市卫生学校是一所省部级重点医学类中职学校。根据我的调查研究,我国很多本科院校的学生吸烟率都非常低,然而同这些大学相比,虽然我们的办学层次较低,但我校的学生吸烟率却是的惊人,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一问题,这并不是简单的生源质量的问题。我认为我校学生吸烟状况严重说明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这些诸多的问题必将在某种程度上阻碍我校校园文化,精神文明的创建以及学校今后的发展,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6 针对上述分析中暴露的问题,综合建议:

1)学校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走出宿舍,活跃业余文化氛围,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显示中职生的朝气和特点。

2)加强“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授,从健康角度入手,进行有关吸烟危害、戒烟方法、医学、心理等内容的学习,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增强保健意识,尤其是加强对那些吸烟频繁学生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从各个层面上了解吸烟的危害性。

3)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对那些烟瘾较大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吸烟。

4)教室、宿舍、餐厅等校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尤其要控制任课老师、班主任的吸烟状况,至少不能当学生的面吸烟,对他们也要进行一些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5)把“不吸烟”作为学生评优的一个指标,纳入“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考核的必备条件,从而限制校园内吸烟现象,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6)对我校的一些商店进行严格的审查,为了实现“无烟学校”这样的长远目标,我们可以痛下决心,禁止学校内的商业网点向学生销售烟草。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一、例证说明

身边的故事令人痛心

中考成绩公布的一天,学生戴××拿着手中的成绩单,虽然已达到重点高中的分数线,但她的脸上还是写满了失落。一次谈话终于让我明白其由:初一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聪慧活泼的她,扎了满头花花绿绿的小辫子被外语老师当众数落,“中学生了,还这样子,看上去就不顺眼,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当时还不知道是她的外语教师),心底就此埋下了反感和厌恶的戴××因此而不愿上这位教师的外语课,渐渐对外语也就失去了兴趣。三年后的中考,其他学科成绩优异,而外语奇差。终于未能考上一流的重点高中。倒出心语的戴××激动地说,“我这一辈子都恨这个教师,真想”祖咒她……”。

真实的报道发人深省

  据《南方周报》报道:某中学的一位初三女生,由于参与议论教师,被该教师和班主任一再要求检讨认错,停学反省两天,这位女生自认没错,但迫于班主任和家长的催逼,在割腕自杀未遂的情况下,又跳楼自杀,导致终身与病床和轮椅为伴。

  《新华网》也曾披露:小学三年级学生周某,数学单元测验因粗心大意得了个 49 分,老师十分生气,为警告他,在评讲试卷之前,叫周同学手捧试卷围着全班同学转了三圈,周同学从此变得寡言少语,最终落了个精神抑郁症。

《镇江日报》前不久也一中学生投河自杀的报道。

    事实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动辄横加指责,讽刺挖苦、对学生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评价,以及给学生确立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不能不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与深思。

  二、透析危害

  “心罚”就是心理惩罚,它是相对与“体罚”而言,从表面上看,心罚比体罚要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有过之而无不及。教师采用讽刺、挖苦、孤立、冷落、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它会像一团挥之不去、拂之不离的阴影长期滞留在孩子的心中,成为一块心病,而心灵的创伤久久难以愈合,可能殃及甚至断送学生的一生。概言之,心罚不仅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损害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摧残其心理健康,而且还可能导致孩子心智失常,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引发了厌学、弃学、逃学,甚至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恶果。

三、分析原因

1 、应试教育病根未除。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制度下形成了“考”、“分”、“率”,观念在校园里根深蒂固(而且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同),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夸大砝码在于学生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师和深长都抱有同样的一种想法: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采取什么方法都无关紧要。殊不知,这种主观的愿望是好的,然而客观结果却事与愿违。换句话说,教师和家长甚至整个社会认同的“成绩就是硬道理”这种观念是心罚产生的首要背景。

2 、心理教育未曾重视。从学校和教师来说,大多数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有些学校甚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医学问题,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舍本逐末,追赶时髦,因此有些开设了心理健康的课程、设有心理咨询机构的学校,没有专职人员,纯属应付而设,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流于形式就是形同虚设。所以,若学校和教师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与智育同等地位,当然也就避免不了五花八门的心罚现象 。

  3 、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里,他们锦衣暧食,在家庭中一呼百应,应有尽有,家庭教育缺乏磨难教育、挫折教育,其心理比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面对教师或同学的指责、嘲讽,就弱不禁风雨,基础产生自我心理惩罚。《心理与健康》曾刊载了一份对 26 个城市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多项指标证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性,学生中曾想离家出走的占 25 。 7 %考试后出现焦虑症的占 22 。 6 %   常担心发生可怕的事的占 18 。 7 %  感到无人关心的占 16 。 1 %,闷闷不乐的占 12 。 1 % 害怕上课,想弃学的占 11 。 9 %平均每人达 2 。 13 %项心理问题。如此严重的心理问题当然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此外,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曾对外公布了一项不太乐观的调查结果,该课题组对 14 个城市、 168 所城乡中小学的 2292 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 51 。 21 %的教师存在忙于心理问题,其中, 32 。 18 %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2 。 94 %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许多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贫乏。这样的教师队伍又怎么能担负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神圣使命呢?又怎能保证没有心罚的产生。无疑,这一现象的存在还有诸如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其他综合因素的作用。

四、遏制对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健康作以下定义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还包括人的心理健康。只有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健康。学校作为培养健全的人格、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现代公民的阵地,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发挥关键的作用。笔者以为要遏制心罚,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  转变观念,形成共识。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的教育,而不是片面的德育、智育或体育。转变“唯考”、“唯分”“唯率”、“用考试成绩说话”的观念,牢固树立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统一起来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改革创新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评估体系和机制,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惟其如此,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和整体推进才不会“雷声大,雨点小”,素质教育才会真正落到实处。这是遏制心罚的根本。

2、  加强学习,内强素质。现代社会要求每位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健全的教师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尤其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理论,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书籍,增强、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拥有健全的人格。

3、  以生为本,重视心育。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在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做到教学民主,杜绝“心罚”现象发生。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教师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训、组织学习,培养一大批心理辅导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纠正心理问题,锻炼心理品质。

此外,家庭教育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要提高心理素质,科学施教,不要溺爱孩子,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工作,坚持下面教育,切忌只顾孩子学习,不顾孩子生活,只顾孩子身体健康,不顾心理健康,和教师一起共同关心孩子的心理世界,关心孩子的心理动向,确保其心灵健康地发育。

21 世纪是凸显能力,展示个性的时代,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文化,更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关心教育,让学生在知爱、文明的阳光里成长,才能使学生不仅能够以完整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来到学校,而且以更圆满的发展的心灵和更健全的体魄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造就学生未来人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平台。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四进社区;大学生;社会融合度

一、大学生“四进社区”活动的情况介绍

大学生站在从学校到职场重要的转换平台上,投身社会、接触社会、感知社会、服务社会是大学生社会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四进社区”活动即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是当代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实践成才的好课堂,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体现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四进社区”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社会融合度的有效途径,所谓社会融合度,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情感沟通和成果的分享,实现一种和谐的氛围。大学生志愿者是“四进社区”的主要力量,通过“校地共建”协议的方式,达到一种学校与社区,大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形成高度的社会融合度,让社会责任深深烙印在大学生的心中。

2007年下半年开始,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扶贫帮困、爱心义教、环保宣传、政策解读、法律咨询”等为主要形式,与株洲市23个社区多次开展了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的完整性并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同社区签订《校地共建协议书》,建立“校地共建”社区志愿者工作站,我院大学生在社区挂职锻炼,参与社区日常工作,通过广泛开展社区调研活动随时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群众的各种援助需要和结对帮扶信息,并及时做好整理与登记汇总。

二、大学生“四进社区”活动彰显特色内容

(一)关爱农民工子女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家庭陆续走上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这部分远离父母的孩子便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个特别群体,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每一步成长。正因为如此,大学生们通过义务家教、节假日出行、捐助书籍和学习用品、定期交流等方式尽已所能地为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针对其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环境、行为习惯等,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成为孩子们的“第二监护人”。活动中,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们这样写到:“我第一次到吴展元小朋友家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会是这种的状况,虽然我有思想准备,但它与我想象中的仍然相差好远,事实就是如此,就算它是如此的残酷,我们也得接受。他母亲因为癌症过世了,父亲因为欠债常年在外不敢回家,我不知道这样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在株洲这样的城市是如何生活下去的。而我们能给予的,就是拥有一颗爱心。”

(二)关爱困难家庭,关爱空巢、孤寡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应该从社会的每一个人做起。对老人们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抚慰,比如:只是陪他们逛逛菜市场,听他们讲积攒了一辈子的故事,或者过一个并不隆重,但热热闹闹的生日。

石峰区清水塘街道湘天桥社区,有这样一位老人,没有工资收入,患有癌症,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在工作中不幸被硫酸烧伤,目前在火炬物业做保安。女儿共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为挽救他的生命不得已生了第二个女儿换脐带血,全家的生活全靠其老公的工资维持,其生活条件可想而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在走访湘天桥社区时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主动要求到老人家中,进行多对一的关爱活动,利用周末时间为老人打扫房间,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表演节目。

大学生们用爱心去温暖,让社区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为构建平安和谐社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各类知识宣讲及法律咨询

从2007年起,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们先后进入社区进行了创交通模范城市宣传,创国家卫生城市,创文明城市,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等活动的宣传。其中以“保护湘江母亲河”为主题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包括:社区签名活动,母亲河现状调查报告,发放传单,劝导社区不文明行为等。号召与发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湘江母亲河。

通过讲解防震防灾知识、宣传灾难发生时自救措施、举办防震减灾图画展、帮助社区出防震减灾宣传板等,使社区居民更加了解了防震防灾的基本知识,提高了社区居民应对突发灾难的能力。

通过举办法制宣传教育,组织义务法律咨询活动,参与社区人口普查等活动,在社区居民中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进一步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安定。

(四)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大学生们利用节假日和传统节日进社区,以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书法、魔术、街舞、民族舞表演,红歌演唱会等,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活跃社区的文化氛围。

三、大学生“四进社区”活动重要意义

(一)“四进社区”活动提升大学生社会融合度

社区是整个社会最基层的组织,是大学生未来工作、生活和休憩的场所。社区是由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所构成的,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社会需求和价值取向。大学生不能生活在真空环境中,在他们步入职场之前,学校有目标、有计划、分步骤的安排大学生主动去接触社会、感知社会和服务社会。从感知方面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融合度。

(二)“四进社区”活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大学生参与“四进社区”活动,一方面会接受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同时不可避免的会接受到一些消极的、悲观的和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念,筛选和过滤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糟粕,需要学校在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让参与者不迷失方向,按照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四进社区”活动展现大学生才能,激发勤奋好学的动机

“四进社区”活动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现聪明才智的平台。“四进社区”活动为大学生量身定制了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等社会服务项目。让具有不同爱好、特长、兴趣和不同性格类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者,都有展现才华的机会。在活动中,他们能深刻体验到奉献社会的成就感,参与活动的集体荣誉感,找到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激发强烈的勤奋好学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