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调查人:耿艳利

调查时间:12月

调查对象:学生与学校

调查人数:4人

调查现象:

1、小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辽宁省辽阳市实验小学某大队干部对小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十分反感。她认为,学生在教室里的任务是学习,当你全神贯注地按动键盘发短信时,当你津津有味地小声通话时,讲台上老师已经讲授了许多内容,而你却没听到,并且影响了周围的同学学习。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2、随意遗弃垃圾的现象。漫步在操场上,随时可以看到一些同学们乱丢的果皮纸屑。这时,我看到了一位正在捡地上的纸屑的同学。这位同学表示,同学们随意乱丢纸屑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因为学校是大家的,我们不应该破坏自己的大家庭。说着,又捡起纸屑来了。

3、乱践草坪的现象。许多同学在行走时为了一时的方便,不管是否该践踏草坪,理所当然地从草坪上踏过。保洁员反映,学校已经多次强调不应践踏草坪,可有的同学还是屡教不改,因图一时的方便而践踏草坪。校方并表示,将严抓践踏草坪者。

4、衣着打扮与年龄不相符的现象。有一小部分同学为了追求时髦,讲究个性,穿着太过于前卫,但还浑然不知。教师表示,学校曾强调过每天应该穿校服上学,可仍有一些同学因为爱美,而破坏校园规则。

调查结论: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有上述不文明的情况。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可以配合学校做一个文明的学生。所以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社会上会出现许许多多讲文明的青年。忠心地祝愿每一名在校学生都能成为一名讲文明的好学生。

调查对策:

1、让同学们了解中小学生在校文明行为具体要求。

2、采取教育制和强制制度来让同学们改掉坏毛病,养成良好的习惯。

3、让同学们了解到自己的错误,不要由于一时的任性不改正错误。

相关链接:

1、 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2、 富裕并不带来文明,而文明产生财富。——比彻

3、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是为人的根本。期中考试前,我上了一节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礼仪课。课上我为大家讲述真实、生动的孝敬父母的事例,接着讲述不孝敬父母的事例,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播放“天下父母心”歌曲,请每一位同学闭上眼睛回忆父母做的最感动他们的一件事,分别讲给大家听……有的说自己生病时父母每夜轮流守护悉心照料非常感动;有的说小学时,母亲顶风冒雪接送自己上下学很辛苦;还有的说和父亲一起骑车外出遇到险情,父亲用身体挡住了撞向自己的三轮车,自己安然无恙父亲却摔伤了……同学们讲述着自己的感动,同时倾听着他人的感动,感受着自己的父母及他人的父母那种博大而又无私的爱。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们眼中深情的泪水,这是他们真情的流露。我也难以抑制感动的热泪夺眶而出。我抓住时机让每位学生写一封――《致父母的信》,内容可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对父母工作辛苦的理解,与父母争执后的道歉或是与父母某件事不同看法的交流等诸多方面。我把每位学生的信收好,在家长会上一一递到家长手中,许多家长看信时流下了热泪,场面十分感人。

二、以社会实践为契机

利用“十一”放假,让学生走入社会去发现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写出《关于身边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在报告交流会上,同学们根据调查结果列出不文明行为是: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不文明语言、不爱护公物、不让座、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同学们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意识到,这些不文明行为降低了社会的文明程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我做起,以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去感染教育他人,以点带面,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更高的文明程度发展。再如:开展的“父母职业岗位体验”、“美丽的津城,我的家” 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父母的辛苦,感受家乡的巨变,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活动,既达到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养成教育具有反复性曲折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为此,教育者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生的意志力,把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最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小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学生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所以,教师要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45度鞠躬礼,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上课师生问好我始终坚持行45度鞠躬礼向学生问好,即使是晚自习上完视听课照常进行。平时学生向我问好,尤其是每天早晨和下午上班都能看到值日学生戴着红飘带,频频的向老师行礼问好,礼仪非常规范,每次我都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在上学的路上,见到我班学生我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每天送孩子放学到生活区门口,看到家长我都热情的说:“您好!”或微笑着点头致意。星期五下午班级进行大扫除,我喊宝:“宝,请你把扫把拿过来。”我接过扫把说:“谢谢你!”如果我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说:“对不起”。学生为我倒水,我感激的说:“谢谢!”望着干干净净的教室,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辛苦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重视“升旗仪式”,落实礼仪常规教育

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利时机。我校注重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升旗手。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升降旗训练,要求动作准确到位,并懂得升旗的意义。在升国旗仪式上,我校要求学生一律穿校服,按照升降旗礼仪的要求做。升旗时,要庄严肃立,不东张西望、不讲话、不做小动作。若迟到了,要就地站好,待国旗升上杆顶后才入队。升旗时队员要行队礼,非队员的行注目礼。两眼看着国旗徐徐升上旗杆的顶端,唱国歌时要整齐、准确,声音要宏亮。学校利用好“国旗下讲话”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等。每天集会时由值日教师总结头一天的情况,发现不良行为及时纠正。

五、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

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研究有效途径

课题类别

心理健康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盖章)

xx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本课题是在xx年xx月杜林乡代营小学开题,评议专家是:参与人员是本校全体教师。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本课题题目是: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研究的有效途径。

研究内容是:

1、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中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3)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研究水平。

组织分工:

为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

通过印发《校园文明公约》、《校园文明歌》,召开师生大会,利用班会,晨会,校园小广,

国旗下讲话,出墙报,出专栏,张贴文明标语,出文明礼貌内容的展示版等形式,大造舆

论,使师生充分了解文明礼仪活动的做法和要求,认清其目的,意义,充分认识讲文明礼

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文明进步社会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要求,是进一步培养具有良好日常行为的要求,是打造文明和谐校园的基本体现,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广大师生认识到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体制,强化监督,保障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我校在建立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下狠下功夫,逐步完善了三项机制,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呈现载体丰富,色彩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态势。

1、建立领导机制。学校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由校长主抓,教室师人人各负其责,全员参与的领导机制,成立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及成员分别分管学校的一个年级组,活动中要深入下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善领导例会制度,每周领导例会时专门部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情况,并定期将各自负责的年级组活动开展情况做以阶段性总结、汇报、交流。

2、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文明礼仪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少年儿童学礼仪,用礼仪,对讲文明礼仪的班级进行奖励和表彰,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等形式,宣传和推广示范班级礼仪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建立教师督导评估机制。将学校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纳入对教师的督导评估,并与教师考核、评优、晋级挂钩。

研究进度:

我校本着试点先行,突出重点,分段实施,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实践育的原则,从学校教育和学校实际出发,确定了以“学礼仪知识,做文明学生,树实

验形象,创和谐校园’’工作思路,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为切入点,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为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稳步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明确目标,分段实施。

第一阶段:以校园礼仪教育为主,兼顾其他礼仪的培养,开展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随

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

课题负责人签名

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策化、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文明礼仪规范。

第二阶段:以家庭礼仪教育为主,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出入有礼,热情待客,礼貌拜访的好习惯,并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经常主动和父母沟通,正确处理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第三阶段:以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师学生逐步养成在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让礼行,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文明习惯伴学生健康成长。第四阶段:以国际礼仪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文明程度,加大国际礼仪的宣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师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国礼仪,在与外国人交往中都能不卑不吭,知书达理,展现少年儿童良好的精神风貌。

.本课题创新程度: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我国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仅进行这样的一般理论研究,在实际的少年儿童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中,对于克服过于注重说教以及“高大全“等现象是不利的,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很难形成。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必须要对他们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该课题作为研究题目的理由。

研究目标:

本研究目标是积极探索礼仪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着重于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开辟学校礼仪教育特色。使小学生懂得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成长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课题研究基础:

1.研究人员精干,业务出众。课题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科研能力。他们年轻有为,在各自的岗位上曾获得了不少荣誉,同时,他们又十分好学、工作热情高。

2.对国内外礼仪教育的动态有了较好的把握。阅读和研究了相关资料,借鉴了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及其教训,并找到了本课题研究的新的起点。

3.学校将心理健康作为特色已多年并成为沧县示范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

课题组成员中有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多项省市课题,均已结题,课题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途径:

礼仪教育进课堂。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礼仪因素,通过课堂教学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加大礼仪知识的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礼仪知识。2、征集礼仪文章、组织小学生以文明礼仪为内容开展童谣、儿歌创编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成为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3、查找不文明行为、动员小学生做一名“文明礼仪监督员”,对学生、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进行调查、监督,并将发现的不文明现象向师生通报,促进学生讲礼仪、用礼仪。鼓励学生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互相监督,从细节做起,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4、举办中队会拉练。全校各中对相继开展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文明天使在校园”“文明之花出处开”“文明用语我先行”“文明上网我做到”“礼仪花香满校园”等贴近儿童实际的主题队会,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学生在准备队会,表演节目的过程中接受文明礼仪的熏陶。5、家校互动、通过致家长一封信、送礼仪知识读本,召开家长会等活动,动员家长和小学生一起学礼仪,把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拓展到家庭,把家庭教育的成果在延伸到学校,达到家校互动的目的。6、社区实践、学校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学校不乱扔杂物,一走出校门就有乱扔的现象,对此,组织各班走进社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开展了“我为社区添新绿”“做清洁小卫士”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分配金额: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多年来以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此课题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参考资料,学校并把这一课题作为重点课题,在其它经费上予以保障。

预期成果:预期研究成果

(限

10

内)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成果形式

1

2018.

9

《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

2

2018.10

《春风化和雨

绽放礼仪花》

论文

3

2018.11

《农村小学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途径》

论文

2

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形式

1

2018.12

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有效途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评议专家组签名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可加页)

课题负责人签名

五、乡、镇中心校(县办学校教科室)意见

盖章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高速、便捷的互联网正以其锐不可档之势冲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及的变化。其中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地方,网络在给辛苹学子带来丰富信息、交互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道德问题。文章就网络道德问题,论述了网络道德的内洒,并从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失范现象,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从而提出了一些加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措施。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以其异常迅猛的速度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02年6月的调查数据表示,大学生上网率为84%,并且数据也是在逐年上升。

网络的出现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增长了人的知识和智能,发挥了人的创造性,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但是它在给人们提供丰富信息、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负面的影响。比如,网络在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大量良芬不齐的冗余信息在干扰着人们对信息的正常吸收,在扩大人际交往的同时,网络虚拟世界特有的人际交往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使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隔阂。既然如此,那么作为网络冲浪主力军的大学生,他们上网行为是否健康,也必然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产生种种的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网民,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道德概述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是一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当然,这种规范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发展的。任何一种道德规范,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引发了社会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形成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虚拟社会”。在“虚拟社会”里,人们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种新型的道德规范即网络道德便应运而生。所谓的网络道德就是一种依靠网际公民的舆论和其内心信念来规范、调整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网络道德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现实社会及网络社会对网络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也是网络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在网络使用与网络生活中产生和形成的,是健康的网络道德关系及其本质的集中概括。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开创了以计算机高新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信息网络道路,中国自从进入互联网以来,上网的人数每半年都以超过50%的比率在增长。然而,正如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必然给人类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样,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个“虚拟社会”,也带来了现有社会道德难以应付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道德的发展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网络道德建设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在于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更在于使科技的发展与道德的进步相一致。

新一代的大学生是网络世界中的重要公民,他们把“上网”作为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们在吸取网络营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不健康、不道德的内容的影响。并且,在网络的世界中,少了道德规范的青年学生必然会出现种种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现状

(一)网络言行随愈放纵

网络本身具有的匿名性特点,使人们对网络言行失去了监督。平时,在网上我们常常会遇到招人辱骂的情况。在一些大学校园网的BBS帖子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的内容是粗俗下流、恶浊不堪的,甚至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大学生还针对个别教师进行恶毒谩骂和人身攻击。

根据一份网络调查发现,有18. 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 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也有人对大学生为什么会使用不文明语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在使用不文明用语时,都有着类似的心态,认为“只要不爽,就可以用,他也不知道我是谁;是他先攻击我的,为什么要忍受……”等。由这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言行是放纵的。

(二)网络情感缺乏

根据《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上网聊天是大学生上网的一个普遍现象。多数大学生都有着5个以上的陌生网友,有20%的大学生的陌生网友个数多于20个,并且65%以上为异性。QQ ( O1CQ)则是大学生网民最主要的网聊工具,使用者达74%,使用聊天室、BBS和其他网聊工具的分别为40%,40%和8%。交流思想感情和相关信息是网聊的经常性话题,分别占到63%和53 %同时存在胡扯和对骂的现象23%对于网恋,77%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网恋不应提倡也不应反对,其中12%的调查对象有过网恋经历。

对于这个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在上网时情感是比较缺乏的。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具有直接性、现实性。而网络社会则将主体的交往置于“虚拟共同体”中,是一种建立在“人一机一符号一符号一机一人”的交往,存在着机器的阻隔,它改变了人际交往的物理空间环境。网络将人与人之间现实的直接交往机会大为减少,这就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疏远,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的道德心理障碍,产生道德情感冷漠的现象。

《三)网络价值观念模糊

在对大学生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时,有66.1%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守信”,有55. 1%的学生认为在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甚至有13. 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对于不文明语言,有22. 4%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但是现实中不可以使用”,有10. 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有35. 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有16. 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自使用别人的帐号是不道德的。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对于网络都没有诚信。他们在网络空间中渐渐丧失了中国人应该具备的诚实、优良的品质。

(四)杜会资任意识淡薄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还显示,16%的大学生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一年多了,但仍有1/4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

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是一种新生事物,还没有形成完备的道德法律规范,而且现实中对网上道德失范行为也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即使有制裁,也因网民的匿名使之有逃离惩罚的可能。因而,网络道德有赖于上网者的道德自律。青年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渐成熟期,自律性及自制性较差,如果过分沉涸于网络社会,盲目追求绝对的自由与民主,则有可能使个人主义抬头,淡化应有的道德责任意识。

(五)人格冲突严重

调查显示45. 6%的中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中不一样的人”,认为去上网就是为了放松自己,寻求新鲜、自由、刺激。希望可以在网络上表现自己不同的一面。

这份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还没能够协调好网上和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道德的要求是不一致的,实行的是双重的道德标准,扮演的是双重角色。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一个文雅的“好学生”,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他们却是随意使用各种不文明语言,甚至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破译他人密码,传播各种病毒,各种虚假信息等,扮演的是一个于现实社会不同的角色。如果这种行为得以长期强化,那么将会对他们人格的健全产生很大的障碍。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

大学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还没有正确学会选择网络中杂乱的信息。他们的道德观念正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发展阶段,他律的道德规范与自律的道德原则都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教育。而网络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的地方,大学生独特的道德发展阶段,使大学生若稍有差错,就有可能失去对非道德诱惑的自控能力,最终成为“网络”的俘虏。

(二)网络自身的特点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土壤”

网络自身的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大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是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

首先,在互联网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其冲突十分激烈。目前我国在网上要获得信息的高效服务必须求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数据库,这样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以及黄色的、不健康的内容就得以大量输人。网络具有的共享性和匿名性,将大学生充斥在一个没人管制的多元世界,他们极易受到西方文化、黄色信息的熏陶,使大学生固有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遭到破坏,使其陷人泥潭而不能自拔,从而产生种种失范行为。

其次,由于在网络中人们的交往方式主要是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大学阶段是人们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网络交往与传统的具有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大不相同,往往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这使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缺乏感情,使其人际交往趋向于孤立、自私、冷漠和非社会化,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他人的幸福和社会发展漠不关心。甚至,当他们在网络交往中上当受骗时,就容易对现实产生怀疑、悲观和敌意的态度,并且在网络的交往当中表现出来,从而产生失范行为。

再次,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网,并在网上浏览信息、下载和利用网络资源,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这种情况使网络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成为“虚拟空间”。同时,由于网络法规建设的滞后,网络世界的无序状态促使大学生对自己的网络言行放纵。

(三)网络立法的落后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条件

在现实社会中,道德的维系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习惯、社会的舆论和个人内心的信念,同时有时是以国家法律作为最后的保障,体现了他律和自律的相互结合。网络社会贯彻着自由和信息共享的观念,互联网是没有拥有最高权力的中央控制机构,没有中心,没有所有者,任何人、任何结构甚至任何国家都无法控制互联网。因此,网络社会中将更多地依靠网民的内心信念,仅靠自律自觉精神来维系网络道德,这远远是不够的,少了法律的制约,人的行为就会随意放纵。大学生网络道德少了他人的制约,他们的网络行为就有可能失范。

四、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对策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最为集中的场所,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这一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高等学校首先应当确立起终身德育的教育理念,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加强大学生民主与法制意识,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选择网络信息等方面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修养。

(一)确立终身德育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替周期越来越短,单纯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的需要,一次性教育已经过时,为了适应终生教育的发展,高校德育也应树立终生德育理念。我们知道,高校德育的主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心理教育,这一德育目标的培养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小学、中学、大学德育相衔接,直至终身。所以,高校在德育上要确立终身德育的理念,这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此外,我们还要拓展高校德育的内容。当今,高校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密切,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在德育课堂中除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的同时,我们必须将品德教育向社会延伸,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校外建立德育基地,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这样,大学生才能在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学会道德交往与实践,在责任承担中树立起真正的责任意识。

(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针对网络文化多元信息流的冲击,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对网络保持高度的关注,做到了解、知情、监控。要依靠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保护民族文化。高校还要开设一系列关于文化素质的选修课程,培养大学生文、史、哲、体、美等方面的修养。在教学内容上,高校教师应该大量引人人文知识;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座谈式、辩论式、专题报告、专题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校园里多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播放文化素质教育电视片和中外著名影片,引导大学生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种征文、书画、摄影、艺术展览及各种社团活动。

(三)提商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网络的社会是不分对象的社会,只要是真实合理的,就会得到承认和接受。网络信息的多向传播不是单一地灌输,而是将真善美、假恶丑一同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他们自己去判断、甄别。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使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得到培养和锻炼。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决定了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冲突必将频繁发生。为了避免引起冲突,能够在网络空间中继续存活下去,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德育工作者在和大学生共享多元化信息世界的乐趣的同时,应当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法制意识。

网络社会的发展是以秒计时的,网络立法虽然很重要,但其滞后的特点却是不容质疑的事实,但是只要在人们心里树立起一种网络道德意识,那么,人们就会自觉地去维持网络秩序、遵守网络法律。因而,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

(四)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

网络与传统教育载体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的开放性和主体的选择性。面对网络带来的一些不良信息,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高校德育工作所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首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尽快跟上,这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致力于网上道德建设,以教育、宣传、监督、规劝、舆论压力等他律形式促成大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提高,使大学生具有高度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

其次,针对大学生沉迷电脑、网络的现象,教育的着眼点应当是教育他们学会选择。一是要让大学生懂得选择什么;二是要大学生知道如何选择。人在网络,有时常常是身不由己地受网络虚拟世界的规则、情感所支配,而不能做出清醒的判断。但人总要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所谓“有利有害”都应当以社会实践为标准。所以,让大学生认识到与网络的虚拟世界保持一定距离是很有必要的。

再次,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及当今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建立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通过纪律,使大学生认识到,在网络面前必须自行作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满足社会的需要,经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

(五)重视校园BBS站的舆论引导

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BBS站,上面往往粘贴着一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甚至还出现有人身攻击或某些内容不健康的文章。对此,高校德育工作者除了要加强对校园BBS的监管外,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正确引导。对此,笔者觉得应该需要坚持三条原则。第一,及时性原则。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BBS站上的焦点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能及时作出反馈,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第二,正面性原则。对BBS站上的提问,尽可能予以解决、回答,而不是回避。第三,柔和性原则。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以一种宽松的态度、柔和的手段和大学生进行交流,既要作到理直气壮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又要恰如其分地让受教育者心服口服。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校园BBS的功能,建立起一个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

(六)开设网络道德课程

大学生是民族的精英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对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是网络发展的实际需要。那么,高校就应该把大学生网民教育纳入到正规教育轨道上来,开设相关系列课程。目前,高校开设的网络课程都是一些有关网络技术的课程,这是不够的。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网络公民,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观,必须开设一些以网络资源利用为主题的诸如《网络交际》、《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行为校园规章》、《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之类的课程。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资源;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10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开掘语文课程资源的途径,使我们的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生活,具有长久不息的生命力;同时,要做开发与利用资源的有心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下面,笔者谈谈对农村初中如何利用教学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农村优势资源,加强实践体验

农村地区虽然各种条件落后,尤其是目前使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方面更显贫弱,但相对城镇来说,农村也有独特的资源,如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资源又明显优于城市学校。只要我们用心挖掘,也能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例如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足迹”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将学生分成三组:人物组、动物组、植物组。各组要在上课前两周内完成各自的任务,在实际观察的基础上呢,记录下春天的足迹。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文字、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制作成幻灯片或者编写日志。具体如动物组:可选择农村中常见的两三种动物作为观察对象。记录记录它们在春天到来时分别有着怎样的活动变化,或是记录它们的声音。植物组:可到自家的菜园或每天上学途中的田埂上,选择选择一两种小草、蔬菜或花朵,每天用图片的形式记录其成长的过程。人物组:春天到来时人的活动也是有变化的,如衣着、活动场地、精神面貌以及在田间劳动的项目等。组员需要随时随地加以记录,有的还需要跟踪记录。然后,成果展示,主要由学生利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一切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在搜集、记录、整理有关春的信息的过程中。学生们共同分享了春的知识、春的信息,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对自己熟悉的农村的认识。

再如八下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好的实践条件。笔者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活动主题。首先,笔者将学生分成五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风味小吃、民谣集锦、农谚精选。然后上课前几周,学生制定计划并分组“采风”。这一点农村学生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在时间和地点上比较自由。大家都来自农村,可以随时随地展开实践活动。其次,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走街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记录工作。最后,课堂展示,共享采风成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认识这些民俗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文化审美观。学生虽然长年生活在农村本地,但并不一定对它很了解。当他们深入到其间的时候,突然发现本地的乡俗风情竟然也如此意蕴丰富。正是活动贴近生活实际,才让学生的文化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栖居地的热爱之情。

二、扬长避短,拓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综合性学习的教材已不再是课本上的材料,学习的空间也从课堂扩大到了家庭、社会、自然。然而农村中学由于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综合性学习障碍重重。教师要摆正教材在教学中的位置,应以教材为依据扬长避短寻找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契合点,开发课程资源,大胆对教学资源加以符合实际的整合与开发。比如七下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因为距离我们较远,我认为开展这个活动,大部分学生只能借助有限的资料积累相关知识,学生的体会也不会很深。于是笔者在让学生了解必要的黄河知识之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我们离长江比较近,就将综合性学习拓展为《长江,我亲爱的长江》。活动分为:1. 分小组搜集与长江有关的地=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然后将搜集的信息加以整合,设计成竞赛题,组织学生进行长江知识竞答。2. 调查长江(家乡所在地域段)水质情况,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初次学习写调查报告。3. 收集关于长江的名篇佳作,或自己直接创作,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画或音频文件,然后进行朗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长江的感情。4. 保护长江,保护水资源。学生写宣传标语、设计公益广告画等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理性认识,同时还能享受到创作的乐趣。

再如九年级下册“关注我们的社区”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基本都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许多村落还没设立社区。笔者将此次活动分为两项内容:“看看我们的村庄”、“我为村庄做贡献”。第一项活动,主要让学生调查、考察自己所在村庄的环境现状。第二项活动可以在第一项活动的基础上展开或独立展开。如寻找身边的不文明现象,针对这些不文明现象,学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且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共同为消除不文明现象而努力。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在实地调查后,写一份倡议书。通过这样的活动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感。

三、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等。农村学校的语文课程资源在图文、影视、会议、场馆、街道等资源方面明显劣于城市,尤其是目前使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方面更显贫弱;但农村学校在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资源又明显优于城市学校。对乡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的感情。如七上第三单元“探索月球奥秘”,这项活动对信息量相对闭塞的农村学生来说较难开展,因此可以在不改变单元内容主题的前提下改为“农民如何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事”;七下“戏曲大舞台”改为“家乡戏欣赏”;七下“马的世界”改为“身边的动物”;八上“说不尽的桥”改为“家乡的桥”等等。

当然乡土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开发与利用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如必须遵循教材的主要内容与教学宗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灵活变通,才能把可能性的乡土资源转化成为我所用、现实可行的课程资源,然后再结合课标要求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每位老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习惯,但是这些习惯是否科学合理呢?

老年人因功能性消化不良,容易导致胃饱胀感,尤其是晚上,消化功能较白天差,更容易出现胃部不适。因此,为了“好消化”,很多老年人喜欢晚上喝汤或稀粥。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十分妥善。晚餐过多食用汤、稀粥会冲淡帮助消化的胃酶浓度,反而造成消化不良。晚上有喝粥习惯的老年人,最好喝稠一些的,且不要多喝。

有的老人怕夜起影响睡眠,晚上不喝水,即便是口渴也尽量不喝水。实际上睡前喝水是为防止夜间口渴,如睡前已觉得口渴,说明身体处于缺水状况,如果仍然控制饮水将导致不良后果。因此,老年人最好在床前常备一杯水,感觉口渴需马上补水。

另外,夜间口渴喝水也要考虑疾病的可能。如男性前列腺肥大、女性排泄障碍等都会使喝下的水难以正常吸收,导致频繁排泄。此时,夜间喝水应该少量多饮,让身体慢慢吸收水分。

“体虚补人参”的说法一直被很多人提倡,特别是在人参产品的广告中,经常强调为老年人多补一补。人参可以补元气、强身健体,但要分清药理、药性,因人而异。比如,美国产的花旗参益气养阴,药性偏凉,故脾胃虚寒、手脚凉、怕冷的人服用,症状反而加重,疗效相反。吉林参和野山参,药性温热,阴虚体质的老人即使少量服用也会上火。因此服用人参前,最好先咨询一下医生。

(王国乾,中医医师)

“时髦”穿着多半不利健康

要美丽也要健康,如今流行美丽的穿着却并不见得健康,着装得当,可使女性更漂亮、更健康;如果着装不当,就有可能受到伤害甚至引起疾病。通过调查我总结出6种“杀人”女装名单。

1、又紧又窄的胸罩。女性如果每天长时间地穿着又紧又窄的胸罩,会影响及其周围的血液循环,使有毒物质滞留在组织内,增加患乳癌的可能。

2、长时间穿高跟鞋。尤其是当女性长时间地穿着高跟鞋走较远路程时,会引发脚部疾病。发育期少女穿高跟鞋还会影响正常发育与身高增长。

3、太小太紧的内裤。如今窄窄的“丁”字形内裤受到很多时尚女性的喜爱。与普通三角内裤相比穿着者会有“更紧绷”的感觉。也正是这种“紧绷”可能会影响穿着者的健康。勒在身上的橡皮筋、弹力纤维会影响到血液循环,并使局部肌肉因为不透气、汗渍而发炎。另一方面,与接触的皮肤都非常娇嫩,长时间与裤子边缘摩擦,很容易引起局部皮肤充血、红肿、破损、溃疡、感染,穿着者会有痒痛等不适感。为了有贴身效果,一般都是由透气性较差的化纤材料制成,可能引起一些皮肤过敏者发病,还会引发阴道炎、外阴炎等病,并且容易复发。

在此建议年轻女性最好不要长期穿,如果白天穿,晚上回家后应换上棉质宽松的内裤让局部得到休息;穿时最好穿宽松一些的外裤,不要穿同样紧绷的牛仔裤;每天要更换,以减少发炎的机会;局部有病症、月经期以及月经前两周的排卵期都不要穿。

4、连体紧身内衣。很多胸部、胃部、小腹突出的女性喜欢穿着紧身内衣,这种衣服长时间穿在身上会出现心口灼热、心跳加快、头晕、气短等不适现象,甚至会出现心口疼痛。

5、迷你裙。如果穿迷你裙时间太久,会使腿和脚部形成脂肪团。因为这是暴露在冷空气中的身体部位所作出的生理反应,肌肉为避免冻伤而自然生成了一个个脂肪保护团。

6、尼龙丝袜。长时间穿着会引起皮肤过敏,尤其是得过花粉过敏病和枯草病以及对颜料过敏的女性。这些女性还必须远离由羊毛、马海毛制成的服装。

(杨晓柳,保健专家)

“山珍海味”价高值不高

人们历来把“山珍海味”视为美食,并把“山珍海味”分为八珍。八珍,是饮食业对八种珍贵的烹饪原料及其制成食品的称谓,最早在周代,就有“珍用八物”的说法。明清以后,海味逐渐列入佳肴,出现了海八珍和山八珍。现代,人们又将山珍海味的珍贵原料分为上、中、下八珍。上八珍为:狸唇、燕窝、驼峰、熊掌、鹿筋、猴头、豹胎、哈土蟆;中八珍:鱼翅、果子狸、大乌参、广肚、鳖裙、鱼唇、鲥鱼;下八珍:川竹苏、银耳、冬菇、猴头菇、干贝、鱼骨、鱼肠、乌鱼蛋。此外,如鱼皮、鲍鱼、飞龙鱼等也属于名贵的山珍海味。

“山珍海味”就是高营养吗?其实,“山珍海味”无论其氨基酸含量构成比例,还是维生素、无机盐或微量元素等,都没有什么特别高的营养价值。例如燕窝,它是金丝燕利用苔藓、海藻和柔软植物的纤维混合体内唾液胶结而成,其糖类含量30.55%,不如同等数量的谷类,其蛋白质含量49.45%,不如同等数量的蟹肉,其脂肪含量0.3%,也不如同等数量的肉类、大豆等,其矿物质含量比不上牛奶。总之,没有任何科学数据可证明“山珍海味”营养高。“山珍海味”在加工干制过程中,一般多经晾晒、焙干、脱水或腌制等工序,其间营养成分又不断遭到破坏。因此,盲目追求“山珍海味”真是价高值不高。

(张晓英,食疗专家)

抗生素当“饭”吃的恶果

一个年轻人,因为顾虑单位食堂不干净,每次饭后都习惯嚼上两粒抗生素,以致餐餐不止、顿顿不息,最终“吃”出一身耐药菌,一命呜呼。与此公一同被列入央视反面教材的还有一群无辜的孩子: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我国7岁以下的永久性耳聋患儿已经超过了30万。

药本是用来救命的,可紧要关头,它却把人给“吃”了。这个玩笑够“骇人”的!

就那位年轻人的事例,我身边几个同事的调侃口吻几乎一致:真是个极品。然而反照自己,却没几个人会轻松到底:我能躲过抗生素的滥用吗?

曾几何时,自己也被动地做过一回“哈药族”,每年假期结束,老妈总是会给我包上几盒这个“孢”那个“素”的,临走还嘱咐“万一不舒服记得吃”。我到学校啥都忘了,遇到感冒发烧的,就跟着同宿舍的几个哥们一起“体抗”,至于那些价格不菲的抗生素,不是“藏”得发了霉就是出了水,为此没少挨家里骂。现在回想不由暗暗庆幸。

乍一瞧挺熟悉,一问啥都不懂。我对于抗生素的这种感觉多少带点普遍性。如今,城市九成以上的家庭常备抗生素,有其中一半不知道抗生素怎么用。“医生说的,抗生素是万能药,而且越贵效果越好。”除了意识模糊之外,市民更多的是无奈:“大多数抗生素数天疗程动辄好几百元,一个月工资才多少,岂能浪费?”

面对调查报告,专家、医生们纷纷谴责药品滥用、披露利益黑幕,言辞之正毋庸置疑。我却有小小疑问,这么多的抗生素药,究竟是谁开的?

抗生素会吃聋耳朵,也能吃丢性命。而在此之前,甚至到现在,还有多少人拿抗生素当“宝”,仍不得而知。如此想着、写着,我第一次有了一种“无以落笔”的心寒:到什么时候,老百姓才不再被忽悠?

于是,智者说:多喝水、少生病。

(周奉超)

有文明才有健康

我在检察机关从事出庭公诉工作,几乎天天与犯罪嫌疑人打交道。时间长了,在掩卷沉思中,我悟出了这么个道理,健康与文明是密切相关的,不文明行为有损健康。

你看啊,有的人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张口就骂人,动手就打人,不文明吧。骂“顺”嘴了,打“顺”手了,接下来再碰到不“顺心”的事儿,此人就可能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地行凶伤人或杀人了。于是乎,行为人便触犯了法律,或押进大狱服刑,或押上刑场。如此一来,健康呀,长寿呀,也就不存在了。

说到这里,我得通过具体案件来说明了。有个叫二狗的小伙子,犯故意伤害罪致他人死亡,发案时刚满20岁。其实,案情极为简单:他在市内的大街上逆向行车,“咣”的一声,撞了一位正常骑车的小青年。按说,错在二狗,他应该向对方赔礼道歉才是。可他偏不,因为骂人骂惯了,有了“惯性”了,于是开口便骂,对方和他讲理,他理屈词穷,干脆动手打吧。对方一还手,打了他一拳(应该算正当防卫),二狗觉得被打疼了,吃了亏,于是凶相毕露。他掏出尖刀,狠狠地向对方捅了过去,致其肝脏破裂而死亡。开庭审判前,我到看守所去提审他,他说,人的生命咋这样脆弱……一刀捅死了他,我也恐怕要过河了吧(刑场在汾河的西山下,处决死刑犯都要过汾河上的迎泽大桥,死刑犯们便称处决为“过河”)。3个月后,二审终结,他还真耷拉着脑袋“过河”了。

古人云,仁者康,善者寿。按现在的话说,仁者、善者不就是讲文明、讲礼貌之人吗?文明待人,文明处事,心胸坦荡,不想和不做对不起他人和有损于他人的事情,吃饭香,睡觉香,甚至做梦都处在山清水秀风光好,鸟语花香景色新的美好意境中,能不身心俱健吗?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观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观察可以使人获得亲身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为日后写作提供大量素材;还可使人获得创作的灵感,触发写作的动机,可以把学生引导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感到可写的东西原来那么多,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

一、教师要从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

在诸多的观察方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搞好调查采访。先让他们搜集背景材料,拟订调查提纲,确定调查对象和线索,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可让他们利用节假日、星期天,进行分组协作调查,要求他们经过调查,完成分析调查报告。例如对校园内糟塌花木、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的现象的认识;对食堂内随意丢弃饭菜的沉思;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忧虑;对农作物收获后焚烧秸杆的思考;对河流污染与治理的设想;对西瓜贸易市场见闻看法等等。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学生就会产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记下的愿望,很容易就可写出既感人又颇有价值的文章了。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影视传媒中观察社会生活,体悟人生。从中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获取作文的题材,从而让学生从近乎封闭的课堂教学走进开放的社会。也可利用黑板报、班级演讲会、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选取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现身说法谈感受。从影视报刊媒体中认清当前国际动荡局势,让学生耳濡目染,体味人生百态。

二、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

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看。

例如,当我们浏览一本画报时,一般不抱着寻找什么的念头,只管一张一张分别看不去。但当我们拿起一本杂志要看它是否包含着某一幅画时,就会仔细地按照对象的特征认真去寻找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看与观察的区别,寻找——带有选择性的观察在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而发现的前提正是仔细认真地寻找、选择、比较、研究。

法国作家福楼拜教莫泊桑仔细地观察事物,要他以牛车为题材,写出不同的七篇散文。莫泊桑为难地说:“写出两篇不同的散文就够困难了,哪里写出七篇?”福楼拜说:“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比较。例如:从时间说,早上的牛车与晚上的牛车都有不同的情景。从赶车人说,他没有吃饭时,喝醉酒后,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再从牛来说,饿着肚子上坡和饱着肚子走平路,也有明显的不同,你如果对这些都做了认真观察,比较研究,写七篇有何难哉?”

因此,养成仔细认真观察的习惯,养成寻找、选择、比较、研究以发现事物的特征及事物间联系的习惯,是提高观察力的首要环节。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随时解释观察所得的习惯

看到的东西你不一定理解它,但理解了的东西你能更容易地看清它。所以,养成解释观察对象,加深对它的理解,是提高观察力的又一重要环节。

解释是把新观察到的事物与过去观察到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说明作出判断的过程。例如,一个婴儿看到一幅男人的画像,就说是“爸爸”。这就是他把以前的观察所得与眼前所见联系起来,解释了这幅画。虽然他只懂得了“男人”和“爸爸”之间的联系,还不懂得二者的区别,但这种解释必将促使他对二者之间区别的观察。一个生物学家看到一幅蝴蝶的图画时,说这是“凤蝶”。这是他运用过去观察到的经验对眼前所见给予的解释。如果他说“这是蝴蝶”,又有谁能说他说错了呢?然而说“凤蝶”不说“蝴蝶”,不正是他高度观察力的反映吗?那个孩子和这些学者解释上的差别是他们观察力差别的反映。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现代家庭教育;孩子教育;基础教育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到基础教育的作用,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第一个乃至终身受教育的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所以家庭教育是基础。近些年来,现代家庭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家庭缺失教育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从现代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失为基础进行讨论,主要进行三部分讨论,分别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代家庭教育缺失原因以及对策,下面是具体的报道。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指一个家庭中的父母或者是其他长辈对于孩子循序渐进地引导、教育的长期过程。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年龄尚小时将孩子送入学校,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首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更快融入集体生活中。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属性是早期性,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和学习,就开始了生活习惯的培养,因此需要父母加强对孩子语言表达和基本动作的引导。其次,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这里说的是家庭教育对于孩子道德观的正确培养,引导孩子正确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情,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对于真善美的认识,优化孩子的心灵。

总之,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尤其是孩子早期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二、现代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近些年来,社会上存在比较严重的家庭教育缺失现象,仔细分析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总结如下:

1.父母亲情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浓厚的亲情,家庭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但是很多家庭存在父母和子女之间亲情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父母或者是其他长辈长期不在孩子的身边,无法及时进行情感的沟通。常见的原因是父母的工作比较繁忙或者是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留在农村出现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

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对于孩子的心理活动不能及时了解和沟通。孩子出现问题或者对于一件事情存在疑惑时,家长不能及时进行必要的引导。孩子同父母之间缺少必要的情感纽带,情感交流较少甚至几近于无,基本谈不上系统全面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2.责任心不足

不少父母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完全没有意识到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年轻的父母,不能迅速完成被照顾到照顾孩子的角色转换,不能承担起对于孩子教育的责任,没有精心考虑孩子未来发展的规划问题。一方面父母认为,自己只需要保证孩子在物质方面的需要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义务,照顾、督促和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将自己完全置身于教育子女的行列之外;另一方面是家长没有用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真正的心理需要,没有学习如何去耐心教育孩子。

3.教育观念和方式的滞后

不少父母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没有现代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现在列出几种在家庭教育中不适当的方法:(1)父母采用威胁的方式教育孩子。(2)父母采用收买的方式教育孩子。(3)父母采用对比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喜欢用别人家孩子优秀的地方激励孩子的进步,但是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导致孩子出现排斥感和抵触感,不利于孩子真正的进步。

三、应对措施

根据对现代家庭教育缺失原因的分析,每个家庭应该反思自己身上不足的地方,并及时进行改正。下面几点可以更好地做到现代家庭教育:

1.家长必须改变教育观念

家长应该学习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以一个成人的角度去说教。父母更多的应该是说服教育,用浅显易懂的例子、用心平气和的语调讲明这样做的危害性,而不是过去那种大声呵责、打骂。

2.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现代教育思想

现代的教育思想是要紧紧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根据社会的需要去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首先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全面性的,不仅是学校的书本知识的学习,还有孩子身体素质的提高;其次对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也非常重要,社会需要从小对自己的爱好执着追求并不懈努力的人才。

3.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应该时刻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现。比如说话有礼貌、不说不文明的词汇、经常打扫家里的卫生、餐桌习惯等等,这些生活的细节孩子在成长的阶段都会不知不觉地进行不同程度的模仿,家长应该做好榜样。

4.对孩子要严格要求

爱孩子不代表无限地宽容和放纵孩子,对于孩子偶尔出现的不恰当的行为和错误,家长应该及时进行制止和批评,让孩子知道家长是有严格要求的。让孩子知道家里、学校、社会都是有规则的,不能超越规定,应该对自己有一定的约束力,错误的事情一定不能做。

5.帮助孩子建立自尊

孩子自尊心的建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家长应该逐渐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做一件小事的时候,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独立完成,完成之后可以有适当的奖赏,帮助孩子树立做决定和做事情的自信心。即使孩子的发展与父母为他设计的目标不一致,也应该尊重他的个性。要关心他,但不要什么都替他做主,而应该鼓励他独立思考。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缺失的家庭,家长应该及时反思缺失的原因,并且积极做出对策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9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