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乡调查报告

新乡调查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乡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乡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乐天溪镇社会管理创新调查

借鉴外地先进经验 加强宜昌城市管理——关于赴无锡、新乡、洛阳市学习城市管理经验的考察报告

《三峡论坛》“三峡发展论坛”专栏征稿启事

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创新研究

基于移民安稳致富的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研究——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

三峡工程网络调查问卷文化学分析

历史文化遗迹在建成宜昌国际水电旅游名城中的地位

“且兰”地考论

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困境及路径选择

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路径选择

《土家族大辞典》编纂工作启动仪式暨第一次编委会会议在三峡大学举行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基于恩施州与湖北省的对比分析

依托动漫产业 保护和开发旅游目的地民间传说

对创建宜昌国际水电旅游名城的认识和思考

黄柏权教授申报的《武陵民族地区城镇化问题调查研究》获国家民委批准立项

龙麻布努语语音系统

《宋书》概数词的称数法研究

穆时英:上海都市文学的真正书写者

《洪疫之年》中的女性叙事技巧

世界银行移民政策高级顾问、著名社会学家迈克尔·塞尼(Michael Cernea)教授来访我校

主动融入宜昌都市圈 加快推进宜昌长阳一体化

破解统筹城乡发展难题的宜都经验

湘西自治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略谈唐代中国移民活动的类型

少数民族水库移民生计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演变与调适——基于贵州省紫云自治县、罗甸县的调查

白鹤滩水电站跑马乡移民人口调查报告

西南少数民族水电移民文化保护与发展述论

《三峡论坛》征稿启事

Induced Earthquake Monitoring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试析三峡水库管理的五大特点

屈原与20世纪初小说的叙事伦理——以《老残游记》为例

记南台湾府城奉祀爱国诗人屈原之庙宇

论宜昌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东夷“尊鸟”与荆楚“崇凤”比较研究

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参与国家民委组织的武陵民族地区城镇化问题调研

“第二届湖北青年学者论坛”学术会议综述

略论清代对贵州苗疆“生界”的经营及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村落寺庙的复兴——浙中H村将军庙的个案研究

乌江流域阳戏的传承与研究

《三峡通史》编撰工作会议在我校举行

何伟军教授一行赴恩施小茅坡营村进行田野调查

发展品牌经济 建设品牌城市

《三峡论坛》“三峡发展论坛”专栏征稿启事

主持人语

“山寨”的文本解析与当代媒介表意

存在的叙述与叙述的存在——论林白小说叙述的存在性转向

麦克尤恩《水泥花园》中的不可靠叙述

主持人语

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实物指标调查问题探讨

关于三峡库区忠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开县移民安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研究

三峡后续工作时期宜昌市三峡移民安稳致富长效机制研究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践与思考——以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

屈原与中国诸文化

宜昌文化名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屈原和王昭君为例

浅谈湖北省旅游业对自然灾害的应对

旅游者摄影行为及对旅游地形象的表征研究——以凤凰古城旅游者为例

新乡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酒文化最深厚

河南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早在人类的洪荒时代,酿酒鼻祖杜康就开始造酒,酒的芬芳就已经飘荡在中原大地上。以后,历经各代长盛不衰,宋代,河南各地就出现很多白酒烧坊,河南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水质清洌,粮源丰富,酿酒条件得天独厚,自古好水出好酒,宋河、宝丰、张弓、四五、林河、赊店、皇沟等酒便是这块宝地的结晶。

河南酒盛缘于“礼”。中原自古为礼教之地,“礼至百姓,礼迎百事”古训千年。比如,家里来了客人,肯定要以酒待客,穷人富人都一样,这是“礼”。 “礼”孕育了河南酒文化,行酒令就是其一。“猜拳”是种古老的酒令,流行于中国的中部、西部、北部地区。尤其在河南普遍盛行。

河南酒民爱讲“醉美”,这是“最美”的谐音。在河南人的方言中,“美”代表一种满意的结果和对人对事的认可。正因为这样,河南人以酒待客总要想方设法让客人喝醉,客人喝醉了才证明主人把心意尽到,才证明结果不错。

二、酒品牌最齐全

中原酒文化孕育庞大的品牌齐全的豫酒市场,在河南,只有想不到的酒,没有买不到的酒,全国上万家酿酒企业的产品都是中原的“常客”,就连洋酒也应有尽有。河南白酒市场品种之全让人感叹。

从区位上说,河南虽然不靠海,却和沿海的山东、江苏、河北、上海联系密切,城市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国家对河南的政策扶持逐年加大,城市的人文观念较好,酒消费高,具有良好的酒市场环境和市场消费潜力。相关人士估计,整个河南市场白酒容量50多亿元。

白酒市场的重点城市分布在南阳、郑州、商丘、周口、濮阳、许昌、洛阳和驻马店等。如,豫东周口是个农业人口大市,全市人口有1000多万人,酒消费水平在全省也是名列前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白酒品牌在这都卖得不错,白酒容量在1.5亿-1.8亿元左右。周口现在是宋河和四五的天下,笔者和一家周口最大的酒水商家交谈,去年一年他销售8000多万,主销价位100―200元的销量渐增。而在另一豫东人口大市商丘,酒风更盛。

河南人喜欢喝什么样的白酒?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高度白酒依然是河南人的消费主流,在被调查对象中,67%的河南人喜欢喝52˚以上的白酒。在这份名为“2008豫酒产品品质消费调查报告”中,河南人最喜欢喝的白酒度数是52˚,占到被访人数的50%,而54˚以上的则占到了17%。河南人偏爱高度酒,与河南人的饮酒习惯以及长期以来河南酒厂主要生产高度酒对消费群体的培养关系很大。据了解,在河南的白酒产量中,超过90%的白酒都是高度酒。另外,亮剑营销策划公司总经理牛恩坤认为:“消费者普遍认为高度酒是经过纯粮发酵的白酒,所以形成高度酒才是好酒的想法,这也是高度酒成为市场主流的原因。”

调查显示,河南白酒品牌2009年的消费量增长仍然高达20%左右。在河南酒市的高档市场上,川酒与地产酒平分秋色。河南市场的消费心态仍处于较为保守的状态。多年来,五粮液一直是他们的钟爱,茅台和剑南春的表现则逊色许多。名酒的销量提升主要靠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和日积月累的消费习惯,靠广告和促销来拉动上量很难。名酒新贵水井坊在此地的认可度也不高,国窖去年在南阳、郑州、洛阳、焦作、新乡和信阳等市场投入巨资,市场未见较大起色,包括一些名酒的子品牌如浏阳河等在此也遭受冷遇。

礼品市场上,五粮液和茅台的礼盒系列酒备受青睐。多数送礼者认为,这些酒出自“名门”,而且包装精美,为高层次的消费者所认同。就全国性品牌市场销售情况来看,五粮液主销市场南阳、郑州、洛阳;茅台主销市场郑州、洛阳、焦作、新乡;剑南春主销市场郑州、洛阳、周口、濮阳;泸州老窖主销市场安阳、驻马店、南阳;国窖1573和水井坊主销市场南阳、郑州和三门峡;在酒店消费中,高价位的地产酒也不容忽视。比如终端价格300多元/瓶的宋河在酒店自点率就比较高。

我们再看看本地品牌:谈到河南白酒人们会不假思索地联想到宋河和宝丰,不仅因为它是河南获得国家白酒领域的七大名酒的地产酒,还在于它牢牢占据省会市场的主流。宋河酒,厂家年销售额10多亿元,市场占有率约43%,主销市场郑州、南阳、洛阳、周口、许昌、漯河、濮阳、安阳、驻马店等;流通渠道中宋河和宝丰的系列酒很多,价格从几元到百余元,但主销品种集中在60元以下,这个价位与当地消费水平相吻合。宝丰是河南市场上的第二大地产品牌,与宋河相似,宝丰的产品结构丰富,各价位酒都有不错销量,但主打品种很少。还有一些区域性的品牌,杜康酒、张弓、四五、仰韶、卧龙玉液等以低档酒维持着市场,但产品档次提不上去。总之,河南白酒市场有豫东地区的宋河酒、四五老酒、林河酒、张弓酒;豫西地区的仰韶酒、杜康酒;豫南地区的宝丰酒、赊店酒、卧龙酒、纯净酒;豫北地区的红旗渠酒、梨园春酒和百泉春酒四强分割,互有渗透。河南白酒市场上虽然豫酒仍是主流(约占60%),但绝大多数是中低档酒,地产品牌互不相让,这些酒的价格都集中在30元以内,消费量极大。

三、酒战最激烈

走进河南,电视、报刊、广播、车体、道路两旁到处是酒类广告,“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家有仰韶好酒,何必东奔西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赊店老酒,天长地久”等等这些广告语响彻中原,河南白酒市场在中国白酒市场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各路酒神来豫会战,河南白酒市场引来枭雄无数,没有硝烟的商战备受世人关注。

在河南,大大小小的酒店到处是酒类促销小姐。河南白酒市场品牌繁多,几乎集中了川、黔、鄂、皖、苏的主要品牌。其中对主流品牌,豫酒以宋河、宝丰、四五知名度最高,分别为95.3%、94.3%和91.7%;其次是张弓、赊店和仰韶,市场知名度分别为88.2%、86.7%、84.9%。

新乡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中国的公务员考试热度不断攀升,报考人数多、录取比例低、受社会关注程度高等各方面都超过了其他现行考试,俨然成为“中国第一考”。 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定位是为国家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培养行政管理人才,但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地方公务员考试并没有发挥出优势。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公务员考试中要能体现出优势,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须进一步改革。

1 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及特点

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定位是为国家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培养行政管理人才,但要进入国家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进入中央、地方国家机关成为公务员必须参加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2000年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主要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三科。2002年,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将该科目的内容压缩作为常识判断部分放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加以考查。这样,从2002年开始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公共科目调整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通过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语言理解和表达、资料分析等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考查考生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生活、学习和实践积累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测试考生在履行政府管理职能和岗位职责时的综合判断、组织和人际协调能力及资料分析等较高层次的职业能力。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申论是多种能力与素养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其核心是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无论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是申论考试,虽然考试涉及的内容广泛,考试的形式灵活多样,但考查的目标非常明确,主要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的共同特点是对考生潜在能力进行考查。

2 公务员考试中制约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发挥优势的原因分析

在公务员考试热度攀升之时,行政管理专业,这个被社会大众认为是未来公务员培养摇篮的专业被寄予更多期望。但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地方公务员考试并没有发挥出优势。公务员考试中制约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发挥优势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1)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该目标制定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学生似乎什么都懂,但又什么都不精通,成了“万金油”,在公务员考试以及录用方面并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优势。①依据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片面追求知识的全面性、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基础理论课讲授偏多,技术性、应用性课程开设太少。同时一些基础理论课程交叉、重复,比如“管理学原理”与“西方行政学说史”、“公共管理学”与“行政学”之间内容重复部分较多,而一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课程开设得不够,如“逻辑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电子政务”等课程在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没有开设或没有全部开设。(2)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仍沿用“传授知识”的套路,以“灌输式”为主,基本上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学内容多以概论性、介绍性、原理性和原则性内容等为主,这种课堂教学无法与公务员考试的“能力测试”接轨。传授知识无可厚非,但传授知识仅仅是教师职责的一个部分,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智力和能力的转变,培养其潜在的能力。(3)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一般是在授课结束后由任课老师命题进行考核。考试形式有开卷和闭卷两种,只有极少数的专业选修课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大部分课程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的题型一般有选择题、判断是非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题型。任课老师命题时做好答案,交由学校考试中心。阅卷计分时平时成绩占30%,卷面成绩占70%,最后算出综合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的出勤情况来衡量。可见,目前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倾向于知识的再现,而不是综合判断、组织和人际协调能力的考查。

3 公务员考试中发挥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优势的教学改革思路

3.1 以培养行政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公务员公共科目的考试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的诸多方面,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知识只是一个载体,更重在考查考生的临场反应能力。而申论考试材料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都是在公务员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和必需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十几年相对封闭的校园生活,造成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许多学生只习惯于接受书本知识、课堂教学,而对“窗外”的事情反应淡漠,表现得不敏感、不关心、不激动、不震撼。直接的社会实践空缺,间接的社会感知未能得到及时的补充或未能转化为能力,这是应届毕业生在申论考试中又一个硬伤。②因此,我们应当以国家公务员能力考试的内容为现实参照,把行政职业能力作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公务员考试科目及特点为指导,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设计从“教育”取向转向“方法”和“行为”取向,从着眼于“应知”转为着眼于“应会”。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行政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扩大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比例,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实习、方案设计和专题讨论会,提升学生具备从事公共管理工作所需的包括知识、技能以及必要的价值观在内的基本素质,从而使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参加公务员考试时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尤其是在社会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写作方面应严格把关,因为进入网络时代,很多学生通过网上搜索,采取复制、粘贴的方式,将社会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改头换面就变成自己的。如果教师不严格把关,这样的社会调查报告、课程论文训练怎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2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法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应提倡摈弃满堂灌的单一教授方式,利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展开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大量的行政实例,运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教学的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让学生在对实际行政管理问题的分析、探讨与解决中去自我体验、自我提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有效应对申论科目的考试。

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想走进公务员队伍,“申论”往往成为他们难以跨越的“门槛”。 在申论考试中要求考生以一个“准公务员”的身份去解决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申论考试材料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考生根本没有实际接触过,甚至是根本不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势必难以提出对该社会问题的理性认识。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旨在营造人为的行政管理事务环境或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行政管理岗位角色,开展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使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学习从事行政管理实践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心系百姓冷暖、洞察社会变革的大局意识,以及处理一些具体问题的实践经验。作为未来的管理者,尤其是从事公共事务的管理者,需要培养其关注国内外大局,洞悉社会矛盾的发展演变及解决之道。进入网络时代,学生了解国内外时讯非常方便、快捷,应引导学生多阅读有一定新度和深度的媒体杂志,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心系百姓冷暖,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申论考试水平。

3.3 改革知识再现型内容的考试,探索反映学生能力水平的考试设计

考试能否起到评价教学质量的作用,关键在于考试内容和形式是否与培养目标一致。传统的倾向于知识再现型内容的考试不能准确检测行政管理学生综合管理的潜在能力,因此,考试要想成为学生综合管理的潜在能力的评价手段,也必须改革知识再现型内容的考试,探索反映学生能力水平的考试设计。首先应减少客观性命题的分量,扩大开放性命题的比例,给学生个性发挥留有空间。其次,扩大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一般高校将学生平时成绩定为30%,很多老师主要是根据平时上课的出勤情况给平时成绩。笔者认为,学生平时成绩不仅仅体现在出勤方面,更应体现在课堂讨论和师生互动方面,同时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进一步扩大,至少应扩大到40%。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随机选取一些学生参与讨论,也可以鼓励一些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非一日之功,需要任课教师一以贯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更能考验和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同时,这些能力的提升无论在学生的申论考试,还是在公务员面试中都大有益处。

注释

新乡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英汉对比 语言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生源素质略逊一筹,学生接受能力差,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依赖性强,但是头脑活跃,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强。但是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的一个版本,即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结果是不同对象却要求目标相同,脱离了教学对象显著差异的实际。这种“一刀切”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缺乏成就感、愉悦感,从而严重影响语言学课程的实际作用,甚至于导致语言学的教学失败与地位下降。

其次,时下为本科学生编写的语言学教材多数为普通语言学,传授的是西方语言学理论。一是理论性强,二是不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实践,难以起到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大多数高职学生喜欢而且需要的是实际有用的知识内容,更追求趣味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1]

一、英汉对比模式下的语言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教学实际及前人研究成果,我们主张在英汉对比模式下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语言学课程。所谓英汉对比模式下的语言学课程改革,就是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引入英汉对比知识,以此作为课程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学生学习实际,指导其他各门课程的学习。

潘之欣所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强烈呼吁增强内容实用性,发现学生对课程的态度与教学内容实用性显著相关。比较喜欢该课程的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内容是语言理论结合英语学习、结合汉语语言现象,而不太喜欢或不喜欢该课程的大多数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内容则只是单纯的语言理论,没有与英、汉语实际相联系。

现行的语言学教材多是以西方语言学理论为蓝本,建立在印欧语言事实材料的基础上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不能否认这些西方理论有其理论价值,但是,最大的弊端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解决不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问题。在中国学英语,汉语思维是如影随形,几乎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外语学习的每个环节,构成一种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参照机制。德国的英语教学法教Butzkamm有一极好的形容: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对比”介入的不可避免性是外语学习天然决定的,任何一个外语学习者,在其学习过程中,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将目的语(外语)与母语进行比较。面对母语思维时刻相伴这样的现实,教师如果不联系母语进行教学,进行英汉对比,就不能解决中国学生学英语的实际问题。反之如果能从英汉异同角度入手,晓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汇、语法、及语音方面的区别,才能使学生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不至于只学习西方语言理论,却解决不了真正的困惑。可见唯有走英汉对比之路,语言学课程方可在实用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才可以取得突破性进展。[2]

二、英汉对比模式下的语言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英汉对比模式指导下的语言学课程改革的中心目的是培养学生英汉差异意识,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是以培养英语产出能力为主,以传授知识为辅,以应用为主,理论为辅。英汉对比的广度和深度可以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做调整,以切合实际情况。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点放在汉英差异上,尤其是对学生形成干扰的差异上,预测学生学习英语的重点和难点,对症下药。其中,英汉语音、构词、语义、语法的对比属于微观对比语言学的范畴,而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的对比等属于宏观对比语言学的范畴,英汉语言对比应该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微观对比中的英汉语音对比和英汉构词对比;其次是英汉语义对比,英语词义灵活,突出地表现为一词多义,词的意义范围比较宽、比较丰富多变,词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境。汉语词义比较严谨,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小。最后是英汉语法对比。根据我们的调查,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作文中语法错误的频率远远高于语义方面的错误,很多同学到了中高级阶段英语的句子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主要是受到了汉语的影响。英语的句子概念清楚,英语句子是封闭的,每句都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动词,一致关系,支配关系,修饰关系等,这就使英语句子形式化格式化了,所以说英语是形合的语言,结构严谨。而汉语句子没有这些形式化格式化的东西,很难确定句子的界限,汉语的句子概念是模糊的,汉语句子是开放的,即可以无限的说下去,所以说汉语是意合的语言,结构松散,形散而神聚。所以,在微观对比方面,英汉语法对比应该成为授课重点。[3]

宏观对比中,宏观的对比研究汉英不同表达方法的心理、文化和哲学上的依据,对比研究汉英思维模式和语言模式的关联和观照。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一种工具,而是转换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汉英不同的民族思维模式与汉英不同的表达模式相对应:汉语的悟性思维与意合的语言和英语的理性思维与形合的语言;汉语的主体思维与人称主语和英语的客体思维与非人称主语;汉语的整体思维与对偶结构和英语的个体思维与散行结构。从宏观上比较英汉思维模式和表达模式的对应,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把握。

三、结束语

以英汉对比模式下的语言学课程改革将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语言学教学,指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地提高发展外语水平;并能增强语言学课程对整个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提高其他课程的教学效果。这一改革从高等职业教育实际出发,能够引起学界对不同批次学生分层分级教学的重视,使之真正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使高等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就业导向的思想。[4]

参考文献

[1] 北方课题组.关于外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

[2] 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新乡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日语 暧昧表现 日本文化

日语中的暧昧语常常让外国人感到困惑,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跟日本人打交道的外国人来说,尤为明显。因为日本人喜欢婉转的表达方式,一般不会明确说出自己的所想。从最新日本文化厅的国语调查报告中不难看出,使用逐渐增多的“暧昧语”将成为一种趋势。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日本文化的特征出发,分析日语中存在的暧昧表现,并进一步探究暧昧表现产生的日本文化背景。

一、日本文化的特征

在加藤秀俊所写的《沉默的世界》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日本文化受沉默支配,这是因为什么呢?当中牵涉到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就像柳田国男在他的著作中反复提到的,在日本民众的生活中,喋喋不休地说话是会带来副作用的,大家把勤勤恳恳地工作看作是美德。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日本人掌握说话技巧的机会并不是那么多。有些东西即使不用语言,通过以心传心也能把社会维持下去。正因为如此,日本人更加深了对沉默的信心。所以在日本文化中,在为人处事上,喋喋不休的说话倒不如说是在做无用功,相反还会给人带来不好的印象。如果你要出人头地,就必须好好地遵守沉默规则。”由此可见,日本是一个敏感的民族。这样特殊的文化表现在语言上,并由此形成了其特有的暧昧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日语暧昧表达的表现

1.婉转表达。日语里的暧昧表达有很多。例如,日本人在邀请对方跟自己一同去看电影的时候,经常会说「いっしょに映画をに行きませんか,而不会直接地说「いっしょに映画をに行きますか。请别人帮自己搬东西的时候,会说「~をんでくださいませんか而不会直接说「~をんでください。像这种婉转的表达方式会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可对于外国人来说,如果没有留意到日语的这种语言特征,在与日本人交往时,采取直率的语言表达,就会给双方的交流带来麻烦。

2.言外之意。在日语表达中,根据特定的环境,一些词语表面的意思跟内在的意思往往相差甚远。①拒绝他人的时候,日本人经常会使用「考えておきます、「いずれ相いたしましょう这样的语句。从表面上来看,给人一种积极的想要解决问题的态度。可事实上是对方婉转拒绝你的表现,如果不能理解到词语背后真正的含义,就容易产生误解甚至怨恨。②A老师妻子与A老师学生在电话里的对话。Aの妻:王さん、お元ですか。京都に行かれ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か、明日ご案内しようと思いますが、いかがですか。王さん;まあ、うれしい。京都には一度も行ったことがなかったんですわ。ずっと前から行きたかったので、おいいただいて大うれしく思います。ただ、あした……(理由を十分に述べる)。小王这样委婉的回答遵从了日本人的习惯,拒绝别人邀请时尽量避免使用直接的表达方式。这种暧昧表达,在维持日本社会人际关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语奇妙的地方就存在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暧昧表现当中。像以上的对话在日本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例子虽然普通,但都是日语暧昧表达的典型例句。日语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暧昧表达呢,这与他们自身的文化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最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暧昧表达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文化背景下来探究暧昧表达产生的原因。

三、日语暧昧表达产生的文化背景

如上述所说,语言反映文化,日语中的暧昧表达是在日本这种特殊文化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而这种特殊的文化必然和日本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1.民族的单一性。日本只有大和民族,所以语言也就只有一种。像这种单一民族单一语言的国家,在全世界范围上来说都是很少见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日本人在语言交流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慢慢地演变成为彼此之间不用把话挑明,只是用暧昧的语言就可以达到相互理解的境界。这在外国人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2.社会的封闭性。日本岛屿众多,四面环海。山河,大海把日本分隔成了一个一个小天地。这就构成了一个个地域相对的封闭性,这种简单的社会构造所衍生出来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单纯。所以人们的思想,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都很相似。日本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起生活,对周围的事物都很了解。同时也渐渐培养了对周围事物尖锐的观察与理解的能力。很多事情即使不说出来,大家也都十分了解。所以,比起开门见山的说话方式,日本人更喜欢婉转的表达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ちょっと、「たぶん、「かもしれない这样的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3.安定的生活。古代的日本民族跟欧洲和亚洲大陆的人们不一样,他们没有经过大规模的猎守时代。在日本农耕生活中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相互协助的场景。因此,在彼此之间,也就没有必要使用明确的交流信号,这种安定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这样一种平和的语言的产生。

4.弱小民族的谦卑性。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日本算是比较小的民族。在日本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民族的生存,一向采取谦虚的外交政策。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即使有不满,也不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逐渐地形成了日语中暧昧的表达方式。民族的弱小性,也在另一方面培养出了日本人强韧刚健的民族性格。

5.大陆文化的影响。中国是日本一衣带水的邻国,在很早的时候跟中国就互通往来,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特别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因此,日本社会奉行的人际关系就是以“和”为贵。这就决定了日本人在与他人交流时,为了不伤和气而使用婉转的表达。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日语的暧昧表达与日本文化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我们的语言,它带有暧昧的性质。但是日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语言中的这种性质,倒不如说大家都喜欢这种暧昧,并巧妙的把它运用到语言中去了”。从森本哲郎先生说的这句话,我们就能体会到日语的暧昧表达已经渗透到日本人普通生活中去了。

参考文献:

[1]森本哲郎.日本表と.新潮文.

[2]金田一春彦.日本.岩波新.

[3]金田一春彦.し言の技.社学文.

[4]三浦つとむ.日本はどういう言.社学文.

[5]西尾.日本人の言.岩波新.

[6]王欣荣.谈日语的暧昧语言.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7]王在琦,王玲.日语暧昧语言文化特征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8]罗晓莹.谈谈日语中的暧昧表现.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9]陈保生,胡国伟,陈华浩.日语(第五册).上海外语出版社.

新乡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非通用语种专业 跨文化交际 翻译教学 教学改革

外语学科非通用语种专业,是指相对于英语专业教学而言的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专业。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交流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对英语以外的非通用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非通用语种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近三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在原有的英语系的基础上增加了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小语种专业并组建了外语学院,已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的高校则扩大了招生量。就河南省情况来看,除了原有的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的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外,河南省不少专科升本科的院校也都开设了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非通用语种专业的毕业生近5年来增加了将近3倍,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给我省非通用语种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变化。这一变化就要求我们及时把握就业动向,认识当前形势,及时调整专业发展策略,以培养更多更好、适合社会需要的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

一、当前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2008年3月和6月,我们课题组分别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始和收尾两个时间段,在相关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对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升达学院、新乡学院、南阳理工学院9所高校的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其中,“3月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有效回收率为97.67%。“6月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为95.67%。“3月调查”调查学校9所(男生13.2%,女生86.8%),“6月调查”样本210份,调查学校9所(男生12.9%,女生87.1%)。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渠道、就业指导、毕业去向等各个方面。我们认为,这两次调查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2008年河南高校非通用语种毕业生就业的真实状况。

1.就业结果。不少毕业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就业形势较好。“6月调查”表明,2008年河南高校有73.21%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大学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单位(包括“自己创业”),对找到的工作“很满意”的占11.34%,“满意”的占24.17%,“不满意”的占14.91%,“很难说”的占49.58%;有26.79%的毕业生尚未就业,其中包括“考研”与“出国深造”。3―6月两次调查对比显示,当初有一部分准备考研、出国、自己创业的学生遭遇了失败,进而转向了就业。值得注意的是,有11.1%的大学毕业生暂时不想就业,他们或者准备考研,或者准备留在大城市“打工”。这是一个尚处于变化中的不稳定的群体,值得有关部门关注。

2.就业倾向。重发展,亲实惠,工资收入期望较高。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表现出“重发展、亲实惠”的趋向,能否发挥特长、是否有发展机会成为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调查显示,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因素依次是:能否发挥特长(51.44%)、经济收入(29.68%)、工作环境(19.04%)、社会声誉(9.1%)、工作地点(7.61%)和父母在一起(0.51%)。对于就业单位的条件,大学毕业生所看中的依次是:发展机会(57.91%)、工资收入(26.27%)、深造机会(19.13%)、住房条件(6.51%)、出国机会(7.19%)、交通便利(0.6%)。

对于工作后月工资收入的最低要求,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1500―2500元(40.8%)、800―1500元(31.4%)、2500元以上(26.5%)、500―800元(1.3%)。其工资收入的期望值远高于大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根据麦可思(MyCOS)公司的调查,“河南省2007届大学毕业生薪资期望底线与实际薪资:本科薪资底线1456元,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2091元,雇主愿意提供的最高薪资2259元。”从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当年收入的平均值来看,工资收入达到了2500元以上。从调查数据来看,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多在经济发达城市的外资就业,工资收入高于平均水平。

3.择业地点多集中在大城市。据新浪网2008年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中国2007届大学毕业生省际流动频繁,从流动比例上来看,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四地的毕业生净流入比例分别为185.2%、130%、117%和70.8%,均大幅度超过其他省/市,其中广东的人才净流入率更是遥遥领先”。对于就业“首选就业地”这一问题,有74%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大学生选择了上海,选择北京、广东、江浙及其他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的比重不大,基本上都低于5%。可见,大学生择业地点趋于集中,绝大多数学生把上海作为首选就业地。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大城市能够提供较多的施展个人才能的就业机会。这些地方不断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吸引外地人才。所以这些地方一直是学生求职的第一选择。

二、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翻译人才培养――以翻译教学为例

相比英语专业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多,可借鉴的经验也比较有限。所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跨世纪的合格的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就有必要在外语教学特别是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翻译课是我省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高年级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非通用语种外语人才最主要、最直接的渠道之一。翻译教学的得失成败直接影响着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的素质。然而,长期以来,翻译教学总是倾向于教师讲技巧,学生做练习,完全把翻译课当作一种技能课,而忽略了翻译理论的传授,结果导致学生难以举一反三,甚至由于大量的练习而对翻译课产生了厌学心理。

翻译课应该是一门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教学。外语教学中应包含文化的内容,这早已得到了公认,因为语言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课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教学,虽然在外语教学中所占的时间比例不必太多,但这种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却不容忽视。

通过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独立地做出翻译策略的调整。例如汉语中的“龙”在德语中翻译为“Drachen”,表面上看意义等值,但在中德文化中表示的意义却大相径庭。中国文化中龙是一种图腾,中国人称为龙的传人,古代皇穿龙袍、绣龙旗,而在德国文化中,龙是一种凶残的动物,是恶魔,在神话和童话中,勇士单枪匹马屠龙救公主的故事屡见不鲜。在翻译时,如果直接对应翻译,会使读者感到困惑。因此必须加以解释或注释。再如:德文中合成词“Fachhochschule”按字面意思中文翻译为“高等专科学校”。事实上德国的“Fachhochschule”一般年限为4至4年半,毕业文凭是被中国承认的学士,这与中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完全不同。学生必须了解这一背景,在翻译时将“Fachhochschule”一词翻译为与中国相对应的“应用技术大学”。

目前我国的翻译教学比较注重讲授翻译技巧,尤其是本科生的翻译课基本上是翻译技巧的传授。我们认为,翻译课仅仅传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它不仅应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中外文化比较。一般认为,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与该民族的文化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翻译中欲从根本上了解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形成的根源,必须了解该民族所独有的文化。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性地学习中国和外国在历史、地理、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可采取选修课、讲座或论坛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快慢、特征和该民族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从而抽象出中外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的异同。

2.中外语言对比。语言的发展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了解一种语言的起源与发展,必须从语言的历史着手,从整体上把握语言的起源和演变。在翻译教学中,由于课时所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采取课后阅读、集中讨论的方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出各语言的特点,从宏观上对汉语和外语这两种语言的形成、发展、特点有所把握。其次,通过对汉语、外语两种语言文字在语法范畴、句法、词义、篇章结构和思路上的分析和比较,抽象出汉语、外语两种语言因思维方式的异同而各自产生的特点。在翻译教学中,应选取中外语言对比和翻译的关系方面的书籍,通过课堂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组织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独立分析汉语、外语的语言结构特点,并在翻译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克服中外思维差异性所带来的障碍。在翻译技巧训练中,教师应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来验证这些差异性对翻译的影响,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其不断修正自身的思维,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学习、模拟加实战的综合过程,需要打好词汇与语法的扎实基础,提高阅读的质量,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中外文化背景的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三、结语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结果、就业观念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全国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的高校增多,以及原有非通用语种院校的扩招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对毕业生的就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针对这一挑战,为了达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合格的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的目的,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就有必要对传统纯粹的知识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研究试图通过具体的翻译课教学改革,通过翻译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改变以往教学中过分重视书本知识讲授、忽视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弊端。

参考文献:

[1]河南省2007届大学本科生平均月薪2091元[Z].大河报,2008.12.8,第3版.

[2]新浪网.http://edu.省略/zt/focus/jiuyebaogao/index. html.

[3]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4]束定方,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新乡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策划;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近年来,职业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旨在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改革热潮。笔者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为例,就如何运用行动导向法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行动导向法运用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仿真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组织和指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行动中手、脑并用,做、学结合,身体力行获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用心+用手+用脑(职业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其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一,建立教学模块,重构教材内容体系。改变传统教材中的章节编排方法,建立教学模块。如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将市场营销策划活动分为四大模块、十三大典型工作任务。四大模块为营销策划入门模块、策划程序模块、策划分析模块和策划实践模块。十三大任务为认识营销策划、策划创意、策划要素及策划程序、策划书撰写技巧、市场信息搜集、营销环境分析、目标市场选择、新产品品牌名称创意策划、新产品广告传播创意策划、新产品渠道策划、新产品促销策划、企业公关策划和企业形象策划。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又分为若干个教学情境,供同学们学习和实践。

第二,组建学习团队,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工作任务。6人左右结成学习小组,民主推选组长,组建学习团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设、编排的工作任务。组长负责整个工作任务的组织、协调、考核、评价工作。

第三,利用项目作为载体,设计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分步完成。根据行为导向学习法的要求,编制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并根据教学安排成一个个可以在教学时间内完成的学习情景。即将综合任务细分为数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都是综合任务的组成部分,整个学期都在完成一个综合性的任务。“行动导向”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

第四,让学生充分参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项目为载体,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将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法等具体方法用来解决工作任务。

第五,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亲临市场展开实地市场市场调查,完成实际资料的收取、搜集、整理、分析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发挥同学们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和项目完成质量。

第六,建立“教、做、评、学”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改革原有的期末教学考核方式,通过单元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再结合企业情景模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学生的作品,通过小组成员自评、小组之间互评、教师总点评等评价形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边教边做,边做边评,边评边学。

二、行动导向法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教学改革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教学情景看起来热闹,其实却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被动。部分学生由于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这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表现出难以接受的心理。认为教师每天的讲课量太少,有些知识教材上没有,而且没有根据教材的顺序进行,知识的讲解不成体系等。因此,学习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表现出学习比较被动。

2、眼高手低,动手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在实际中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项目相对容易一些的,就不屑一做;有些项目相对难度大一些,综合性强一些,又不肯动脑,认为自己不会做。这种高不成低不就心理仍然比较普遍。

3、团队合作意识比较差。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受性格、家庭或其他因素等影响,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独立特行,不愿意与人合作,甚至不会与人合作,缺乏与团队合作的态度和意识。

4、平时知识积累不足,思维懒惰,过度依赖于互联网。学生们对互联网的依赖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没有互联网的帮助,他们甚至完不成一个市场调查问卷表的设计,更不用说写市场调查报告等综合性的练习了。各种资料和文字,基本上都要依靠网络的帮助,通过复制、粘贴等手段。平时专业知识的积累也不够,甚至缺乏常识性知识,过度依赖网络,独立思考的空间都被互联网的投机取巧心理挤占了。

5、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在需要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还是表现出不会运用各种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迁移的能力较差。

(二)行动导向法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一方面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仅通过加强专业教师的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增强改革意识和改革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背”的被动学习观念,接受行动中的学习更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培养动手能力的思维观念。

2、教师对实践项目的设计要狠下功夫。教师设计的实践性项目,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来设计,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这也是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一大挑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除了要大费一番周折、深思熟虑外,还要多和学生们沟通,了解学生现状,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甚至师生共同参与,一起设计实践性项目,做到教学有的放矢,排除盲目性。

3、营造主动性学习氛围,加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在学生求学的生涯中,要经历不同的学习阶段。主动性学习也是学习的基本要求。由于高职生源的特殊性,学习基础不一致,学生主动性学习的提高是个颇有难度的问题。通过完成趣味性的工作任务,或者基于完成实践工作任务的学习,营造一个对学生们有推动作用、促使其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学习环境,会有好的效果。

4、正确对待和利用互联网资源,加强平时专业知识的积累。互联网是一个学习工具,富含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生们用来获取书本知识以外的知识、学习和弥补社会经验不足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学会辨别,通过对互联网资料的取舍、扬弃来获取有用的知识。要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不能代替平时的学习积累。

5、营造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合作精神培养。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习惯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和合作。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团队合作项目,或者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训练,使学生们通过在团队活动中感受到团队的温暖,从而主动融入团队合作中去,感受到团体优势和集体智慧,增强合作意识,从而主动融入团队去。

三、结论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学会学习”,而且要“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

参考文献:

1、冯百鸣.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2、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J].职教论坛,2008(1).

3、熊淡宁.谈行动导向教学法[J].职业圈,2007(19).

4、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5、陈明蔚.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DB/OL].福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2007-06-20.

新乡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储存的地热能量为736亿亿千焦耳,相当于标准煤2500亿吨。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所含地热量为973万亿千焦耳,折合每年3284万吨标准煤的发电量。

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年利用地热能为100亿千瓦时,并且地热开发利用量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全国已经基本形成以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和西安为代表的地热供暖、以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疗养与旅游和以华北平原为代表的种植和养殖的开发利用格局。

但是,我国地热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例还很小,因此,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和步伐势在必行。

土壤源热泵变风变水量空调系统

项目简介:该土壤源热泵系统是利用地热能作为低位热源土壤耦合热泵系统,通过热交换器,热泵系统夏季向土壤中释热,冬季从土壤中取热(释冷),与水源热泵系统相比,该热泵系统同样具备了能效比较高的优点,且运行管理简单,被称为21世纪的一项以节能和环保为特征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空调和采暖技术,也是国际上空调和制冷行业的前沿课题之一。该系统具有环保、节能、可靠等显著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空调”技术。

高地热利用率农业温室供热系统研究

项目简介:该课题以10000平方米温室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热井80℃以上的热水为基本热源,结合温室各种特性和环境条件,研究温室热负荷计算方法、温室地热能蓄热与太阳能蓄热结合技术及尾水综合利用和转换技术,完成高地热利用率农业温室供热系统研究。该课题建立了温室微气候的零维稳态和非稳态数学模型,完成了温室动态热负荷计算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该软件热负荷预测值与两个实际温室相应实测数据基本相符。并对高地热利用率供热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复合式温室地热供热系统的工艺流程,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同时利用天津市华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地热井,进行了地热高利用率温室供热系统示范。

地热综合利用

项目简介:该项目建立以70~75℃地热热水为热源,采用热水型溴化锂两级吸收式制冷机的地热制冷空调系统,制冷量为100kW,在冷却水温度为30℃的条件下,提供为9℃的空调用冷冻水。在冬季该系统为建筑物提供采暖;建立以60~65℃地热热水为热源的地热干燥装置,日干燥农副产品为500kg;地热制冷或地热干燥排放的约50~60℃的地热水用于洗浴、温泉泳池的热水;利用洗浴和温泉排放的约30℃的热水为热源,建立养殖池,养殖适合的鱼类,如甲鱼等;利用鱼池热水,保持鱼池周围土地的温度,种植适合于旅游环境的热带观赏性植物和花草。该项目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城镇化战略等有重要的意义。

地热源热泵采暖空调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项目简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以地热作为热源的热泵空调技术,其工作原理是依靠消耗少量的电力驱动压缩机完成制冷循环,利用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点,通过深埋土壤的管路系统进行热量交换,夏天向大地释放热量,冬天向大地吸收热量,从而实现室内制冷或供暖的要求,由于系统采取了特殊的换热方式,在消除热岛效应(夏季)及“冷岛”效应方面,以及在利用可再生能源(土壤蓄放热量)方面,都具有普通空调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

地热制冷空调与地源热泵

项目简介:该系统以>70℃的地下热水为动力,以溴化锂-水为工质,输出7~9℃的冷冻水,用于室内空调,机组的电耗只有制冷机组输出功率的3%,地热水经过制冷机后的温度降到约60℃,经过换热,可为用户提供约55℃的生活热水。同时该系统利用广泛存在于地球浅表层的地能(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在采暖季节作为热泵运行的热源,在夏季制冷空调时

浅层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项目简介:该项技术主要借助于地热泵通过封闭的或开放的特殊地下循环系统,在冬季把地层中的热量提取出来,供给予室内取暖;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送回地层中,使室内制冷。通过消耗1KW的电能,同时可以获得4KW以上的热量或冷能。该项技术的特点主要是封闭式的地下循环系统,克服了开放式循环系统的不足,如不污染地下水,适用于无地下水区,地下循环系统寿命长,维护费低等。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任何地区,为学校办公楼、医院、宾馆、饭店、超市、幼儿园、别墅和居民区等提供中央空调系统,并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地热中高温热泵节能示范系统

项目简介:该项目通过充分利用不同工质热力学性质的差异,将两种或几种工质组合起来(混合工质由二元或多元组成,分为共沸混合物和非共沸混合物),互相取长补短,作为热泵工质。混合工质可以改善热力循环,提高循环效率,同时可以扩大温度区域,能较好地满足中高温热泵的要求。该项目在研究阶段分别建立了两套示范系统,根据用户要求的温度范围,完成了适用较大范围(40~80℃)混合工质的筛选与研究,使热泵系统的供水温度可达70℃,系统的COP超过3.0。目前已建成几个规模大小不等的工程,例如德州两座小别墅的供暖供冷的热泵工程,山东滨州油田某工厂的热泵供热工程等。

地热利用新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综合了对地热供热系统设备及现代化管理运行方式的研究。该项新技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性,有很好的利用和推广价值,该项目采用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能节约地热资源,用电量与未使用变频调速装置比可节电57%,节地热水27%、单位采暖面积运行费可下降15%。该项目研制的旋流式除砂器的现场采样分析表明,地热水中含砂量为0.8mg/l。自动监测系统能直接反映运行状态的参数井提供累计参数。其软件的思路、结构和接口均具有可移植性。该项目在国内地热采暖系统中首次将线性极化技术应用于地热现场进行腐蚀研究,实现瞬时腐蚀速度的监测。

黑龙江省林甸县深层地热资源普查

项目简介:该项目利用重、磁、电、地震、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综合确定井位。采用悬挂式圆孔过滤器,空袭率大于20%。该项目搜集电磁测深,大极距电测深、重力、航磁、新的航卫片、热红外扫描、高精度航磁和地震资料、测温资料。综合验证地热田成控条件和边界条件;热水同位素测定,稳定同位素样4套,放射性同位素样4套,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毒物分析样各4套;热水水质全分析样16套,气体分析样4套。该项目打勘探井一眼,井深3000m,揭穿登娄库组,取得登一、二、三、四段储热层物性和水文地质参数。该项目分别作稳定流,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稳定连续时间24~8小时。

耐热防渗与保温的地热水蓄热技术

项目简介:该项技术是一项节能技术,属于地热能高效利用方面,应用于由地热供热的农业温室,尤其是当供热面积扩大,地热井供热能力不足时,采用此项技术可以在较小的投入下,得到增加供热能力30%以上的效果。本技术与同类技术相比,有投入少、温度损失小、效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可在不同形式的地热供热农业温室中应用,尤其是有不同的种植品种,不同的负荷需求的情况。

昆明地热田模型研究报告

项目简介:主要技术内容,基于近30年的800余钻孔、100余个地热开采井,10万多个长观点次等资料,构建了昆明地热田概念模型,确定了热田边界,划分了地热块段。首次建立了热田定量集中参数模型,给出了热储层平均水头值与所抽取地热水总量间的关系式,关系式拟合相关系数为83.84s,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首次建立了热田地温场分布参数模型,以具体数据将前人的定性认识进行了佐证,且拟合时间长达1.4万年。首次建立了热田压力场分布参数模型,得到了各块段之边界流量值,为建立昆明地热田管理模型奠定了基础。特点完整:锁定整个昆明地热田为研究对象,汇聚了近30年的完整资料。系统全面:热田的基底、热储层、盖层、边界断裂、导热断裂、块段划分等空间上系统全面;热源追索至1.4万年前、压力场追索至未开发时(1975年),时间上系统全面;包括热田成因、展布、热储、三场(温度场、流场、化学场)等内容上全面系统。定量:建立了集中参数模型(温度、压力)分布参数模型。创新:首次对热田之成因、变化等作出定量分析。应用、推广管理部门运用: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局地热管理,效果好;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指导性强;云南国土建设工程公司等生产单位利用,预见性强。

济南北部地区地热田开发与保护研究

项目简介:该研究工作在分析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热储模式,进行了地热资源计算评价;利用齐热、井热水进行管道腐蚀性及结垢趋势试验研究,并开展了地热水与常温地下水及混合水农作物灌溉种植试验;利用林热、井地热水渔业养殖后的尾水排放对环境影响的进行了试验研究;据上述对济南北部地区地热田开发与保护进行了区划,将地热田划分为地热梯级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地热近期开发区、地热亟待勘查开发区、地热保护开发区及地热远景开发区。

西宁地热能开发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该课题是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西宁地热能开发技术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在本次工作的基础上,对近20年来西宁盆地地热研究全面系统的总结,是一部区域性地热学专题报告。作者以丰富的地热地质资料,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西宁盆地地热资源形成的区域背景条件,地热系统的组成、特征与热储概念模型,主要地热异常区的分布、地下热水的资源量与质量,并对其可利用性与经济、环境效益进行了全面评价。该课题成果应用前景将十分广泛。

地热水养殖鱼类技术

项目简介:该技术主要包括;地热水养鱼、保温棚的建设、地热水养殖品种的引进、养殖技术、繁殖技术、地热水的科学利用和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地热水养殖甲鱼,成活率70%以上,亩产1000千克,每亩利润1万元以上,个体均重500克。地热水流水养殖罗非鱼,亩产3000千克,每亩利润5000元以上。地热水养殖其它鱼类品种,每亩利润3000元以上。该技术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罗非鱼温泉养殖场应用效果较好,是湖南省利用地热水养殖各种鱼类的典范,能提早鱼类繁殖时间一个月左右,甲鱼、乌龟养殖及其它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显著。

北京市地热资源潜力的勘查评价

项目简介:该课题研究通过综合解释和地热地质条件分析圈定出有地热开发前景(含地热异常)的地区;通过对各地热井生产能力的分析,论述了本市两个孔隙型热储类型地区和五个岩溶裂隙型热储类型地区的潜力,绘制了生产能力与储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图及分布特征。为开发温度高、产水量大的地热井提供了分布地域和经济深度。根据开发动态,水质成份及矿化度变化,通过图解分析,提出评价区内地热水的来源及其热源,并提出热田开采动态监测的前沿,在国内首次应用两项平衡原则,评价出地热水可开采量。对全市范围的温泉分布现状进行了踏勘,记录了流量和深度并拍照,进行可水样分析。

银川盆地地热

项目简介:该研究从区域地温、基底构造、活动断裂、地质结构、深部构造、地壳上地幔热结构、热储层等特征方面,论述了地热的形成和分布特征,概算了银川盆地和银川市区地热田热能储存量、地热水静储量和地热水可开采量,涉及了地热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各重要领域,基本反映了银川盆地地热勘查开发的现状和研究水平,对银川盆地地热资源和油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依据。应用与推广情况:稳定应用。

古潜山油田后期转为地热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项目简介:该课题从理论上论证了油田后期转为地热开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从实践上阐述了报废井地热利用的价值和经济前景,在技术上证明了地热资源量丰富;并根据雁翎潜山油田的开发现状分析、地热资源特点,地热资源量测算,提出该油田边热田规模开发的可行性建议--热水梯阶利用划分等。同时提出油气田开发后期,进入高含水后期,可过渡到地热能开发阶段。

河南省豫北平原地热资源调查报告

项目简介:该课题对河南省豫北平原地区地质结构,地温场、热储层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将豫北平原地温场划分为热传导型、对流型两种类型;对新近系孔隙热储层、古近系孔隙裂隙热储层、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溶蚀裂隙热储层三大热储层的空间分布、埋藏条件、地温场特征、热储结构、水化学特征及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豫北平原地区进行了地热分区;在地热分区的基础上对新近系孔隙热储层、古近系孔隙裂隙热储层进行了地热资源量初步计算评价;对豫北新乡、焦作、安阳、鹤壁、濮阳5市城市地热地质进行了专门论述。提高了豫北平原区域地热地质研究程度,可为豫北平原区域地热资源勘察和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