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并购调查报告

并购调查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并购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并购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2008年中,欧洲安联金融集团计划整体出售旗下控股的德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在交易进行过程中,曾向中国金融机构伸出橄榄枝。这只是一个信号,即在面对金融业居高不下的流动性风险时,部分外国政府不得不放宽对外资包括中国投资的限制,使中国投资者有机会控股国际著名金融机构。众多自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起步的中国金融机构,在控股收购知名国际金融机构之后,可迅速提高自身在投资银行及私人银行领域业务能力的好机会。一些中国金融机构已对此表现出了兴趣。

普华永道委托经济学人智库于2009年1月至2月间对亚太地区215位金融服务业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就未来业务发展方向进行了访问调查。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的金融服务业正在积极探索业务发展的机会,且对并购活动持谨慎乐观态度。其中,68%的中国大陆受访者表示,很有可能在未来一年内进行并购活动。

访问调查报告还显示,少数受访者预期目前的市况将在短期内有所改善:有83%的受访者预期信贷紧缩及经济下滑的情况会在未来一至两年持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资产价格在未来12个月更具吸引力。来自中国(63%)的受访者最为乐观,预期未来6个月内资产价格将变得更具吸引力。

尽管投资银行业务对国内金融机构早已不是新名词,但不可否认,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金融机构的投资银行团队,在文化以及经验的积淀上仍有待时日。此外,随着中国消费者的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要求更多量身定制的服务,中国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复制国外发展成熟的私人银行业务经验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由于部分外资机构忙于业务整合甚至撤出市场,亚洲区域金融企业将会主导地区内的并购活动。相比外资机构,亚洲机构的资本实力目前有相对优势,监管法规仍有利本土市场整合,加之交易后相对容易形成协同效应,从而亚洲区域金融企业于2009年主导并购活动的趋势将持续。其中,中国金融机构进军海外的尝试无疑将更令人瞩目。

过往10年,国外金融机构踊跃进入中国市场,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利润的模式,已为众多中国金融机构所熟知。时至今日,逐渐成熟的东南亚经济体、中东以及非洲部分地区经济,也愈发吸引海内外投资者的注意。访问调查报告显示,有18%的受访者预期未来一年内会在印度尼西亚进行并购交易,远超过曾是战略投资首选的中国,而39%的受访者则认为成本协同效益值得关注。随着东南亚与中国大陆经济往来的持续加强,投资于华人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东南亚经济圈,可能给已经跃跃欲试的中国金融机构带来广泛的业务拓展机会。

在次贷危机之前,中国投资者投资高经济增长国家的金融机构,通常会面对西方金融机构的正面对峙,激烈竞购往往在所难免。同时,由于缺乏海外并购经验,收购价格过高以及由于中国金融机构待审批时间较长而失之交臂的抱憾项目,屡见不鲜。

在仍笼罩着次贷危机阴影的市场环境下,国际金融机构不得不收缩业务,改取守势,这无疑让中国金融机构在并购高经济增长国家的金融机构时,可以面对较少的竞争压力、拥有更宽松的决策及交易完成时间、进行更充分的尽职调查并取得更有利的交易条款和结构。访问调查报告显示,57%的受访者相信当前情况可令买方更好地进行尽职调查,并依此判断优先的整合安排。当前形势,为中国金融机构进入高经济增长国家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当然,在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仍处动荡的情况下,即使面对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仍不可盲目乐观。访问调查报告显示:将近一半的受访者(49%)表示在当前的环境下,因财务状况不够清晰以及市场不确定性导致的资产估值困难是阻碍并购活动的主要因素。报告还显示,中国大陆的受访者比亚洲其他地区的受访者更担心监管收紧。此外,被收购金融机构所处国家仍可能对中国投资者的交易准入、交易后管理权、表决权等加以限制。根据经验,投资者在对被投资企业次贷敞口后续损失风险的评估、与双边监管机构的提前沟通、在交易合同中设定保护机制预防估值偏差及股权稀释条款等方面均须提高认识。访问调查报告显示,在计划收购行动的受访者中,7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进行额外的尽职调查,62%的受访者则希望能依靠价格调整机制来控制尚未明了的潜在风险。

事实上,国内金融机构往往更关注这些交易前及交易中的风险,而中国金融机构在并购后,是否可克服机构整合、战略协调、企业文化交融、管理层磨合、满足被收购企业追加投资需求等众多难关,可能才是交易最终成败的关键。

并购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有雄心的中国企业不再满足于国内的资源、技术、市场和机会,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正在蓬勃发展。然而,其后隐藏的风险却不容忽视。跨国并购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运营风险、税务风险等。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是指并购方由于负债和融资而给财务状况带来的不确定性;法律风险指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可能被隐藏或忽视的正在进行的、或已受到威胁的诉讼、仲裁或政府调查等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导致的并购企业员工受到冲击,关键岗位及技能人才离职、员工抵制、罢工等风险;运营风险是指并购方无法达到改善经营方式和生产结构,无法实现经济上的互补性、规模经营及协同效应等风险;税务风险是指并购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当地税法规定和由于并购事项引起的新的税务问题的风险。

二、并购尽职调查内容

要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判别和控制现实或潜在的风险,对于企业而言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并购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很多企业往往采用委托其他专业机构开展尽职调查的方法,以达到控制并购风险的目的。

并购尽职调查是指独立的专业机构运用专业手段与分析方法,对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运营风险、税务风险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审核活动。

一是财务尽职调查。财务尽职调查能有效地应对并购面临的财务风险。财务尽职调查主要偏重于了解目标企业的成本和定价情况、资产规模和质量、负债和收入状况以及企业的主营业务类型、行业地位和竞争状况,还包括目标企业的净资产规模和股本结构;适当关注企业获取现金流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相关指标。在并购过程中的财务尽职调查中,调查方应将所有影响资产计量价值的因素和影响负债完整性的因素以及影响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因素都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以质疑的态度进行重点审核。

二是法律尽职调查。法律尽职调查主要是为了防范法律风险,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进行交易行为的合法性、资产情况、债权债务情况、重要交易合同、是否存在重大诉讼或仲裁的调查等。在一般情况下,法律尽职调查均假定目标公司提供的资料是准确、真实和完整的。但是,对于其中的重大交易或事项,还是应当依据谨慎性原则,通过向第三方进行求证、独立调查甚至是实地考察的方式,对目标公司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

三是人力资源尽职调查。人力资源尽职调查能帮助并购方熟悉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环境、员工的基本情况,防范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人力资源尽职调查要从是否遵循当地劳工政策开始进行。另外,通过人力资源尽职调查,并购方可以对目标公司现有人员结构、素质和数量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有利于帮助并购方合理规划整合方案,提出对高层管理人员或其他关键人员采取针对性的保留和激励举措。

四是运营尽职调查。运营尽职调查主要调查与目标公司运营状况相关的各项信息,譬如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对外签订的所有协议,供货商的情况,与市场运营有关的协议,销售商或分包商的名单,各项业务计划、价格政策等文件以及目标公司在国内或地区内主要竞争者的名单。运营尽职调查通过对目标公司的上述内部程序、信息和人员进行了解,评估这些信息可能对并购带来的影响,并据此确定并购过渡期的各项安排和运营提升措施等。

五是税务尽职调查。不同法律结构和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税负风险,税务尽职调查的目的在于调查目标公司的税收政策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以及目标公司的涉税事项是否存在其他潜在风险。在开展税务尽职调查的过程中,调查人员需要了解目标公司纳税所在地同类型企业的税收体系,并审核相关报告和底稿等。

三、并购尽职调查操作方法

并购尽职调查的操作方法借鉴了一般尽职调查和法律调查的做法,主要包括:收集研究各类数据及档案文献,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公司注册登记档案、公司章程、政府公报、信用报告、财务报表等等;对被并购企业的生产工厂、办公场所进行实地考查;对各类知情人员进行全面而缜密地访问;通过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对被并购企业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缜密地分析与评述。

并购尽职调查的一般流程如下:由购买方指定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尽职调查小组(通常包括会计师、律师和第三方调查专家);由购买方和其聘请的专家顾问与卖方签署“保密协议”;由购买方准备一份尽职调查清单;被并购企业按照尽职调查清单把所有相关资料收集在一起并准备资料索引;购买方按照一定程序可以阅读、复印卖方同意披露的文件;在并购信息披露协议的框架下,购买方针对被并购企业的管理人员、市场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进行访谈;由购买方聘请的顾问(包括律师、会计师)作出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报告的核心是根据调查中获得的信息被并购企业的价值与风险进行分析和针对性的建议;由购买方提供并购合同的草稿以供谈判和修改。

从以上尽职调查的范围、方法与流程可以看出尽职调查的以下特点:尽职调查是一种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是对法律、财务审查与各种情报资讯收集和分析的结合;在法律的框架内有一套系统的方法与流程进行操作;同时,由于并购交易涉及的信息量巨大,并可能存在多种风险,因此,并购尽职调查的操作方一般只对调查结果承担有限责任,即只对委托协议约定的内容与流程负责。

并购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正因为这一收购,巴西著名门户网站伊格网(IG)4月24日公布的巴西2011年企业并购交易排行榜中,中石化以48亿美元收购额名列榜首,获得年度并购交易额最大和企业实力最强两项大奖。

中石化近年来在海外市场上动作频繁,尤其是去年4月傅成玉任中石化董事长以来,沿袭了在中海油海外运作的经验,再度发力海外。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年初以来,中石化在海外至少进行了5次收购,涉及金额超过120亿美元。

中石化在海外的油气业务,将对该公司“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油气产量增长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石化集团预计,2015年可获得的权益产量为2.13万桶油当量/天,高峰期2024年为11.25万桶油当量/天。

评价

【能源并购】 据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前十名中,能源行业并购占8起,其中中石化海外并购占4起,中海油占1起。

【风险可控】 安永(中国)财务交易咨询合伙人卓潮安表示,近年来中石化集团海外收购积极,这与它是海外并购的后来者有一定关系。不过,可以放心的是,总体而言,中企海外并购注重经济、政治等风险评估,让海外项目风险可控。

高危市场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王胜文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各类境外风险呈上升趋势,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相对集中在高危市场,我国对外投资存量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对高危或高风险国家的投资额占到1/5。境外风险将长期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并购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埃森哲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并购案例中有58%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而在中国企业中这一比例只有46%。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企业大部分的并购并未带来价值,反而损害了一家公司的价值?在报告的作者之一、埃森哲全球并购业务主管Mirko Dier看来,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并购前并没有建立一个清晰的并购策略规划,而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并购交易本身。在原材料、房地产、技术这些处在高整合度的行业中,很多公司忽略了并购并不能直接达到扩张目的,交易完成只是一个艰难过程的开始。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缺乏经验不成熟的表现。

C:为什么中国企业并购创造的价值低于全球水平?中国企业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并购成功率?

D:中国和欧美的并购市场处于不同的阶段,在中国本土的大部分并购都是为了实现增长成为一个行业的整合者,而欧美更多的并购是放弃战略(Divestment Strategy),通过出售自己的部分业务实现更优化的投资组合。很多中国企业在并购上都缺乏经验和清晰的规划。我看到一些中国公司在并购之前本身就面临着问题,指望通过并购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现实的。比如现在的钢铁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在收购一家公司之前要先看自己有哪些资产需要淘汰。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整合者,一个公司需要一个一体化的方案让企业可以频繁地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并购,从头到尾都要记得最初想要实现的价值目标,而不是每遇到一起并购就重新整理自己的架构,那只会浪费时间和钱。如果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处理内部事务上,同时还忽视了外部竞争者,那是最糟糕的。

否有着和中国企业不同的挑战?

D:中国企业应该从西方的成熟企业中借鉴并购的经验。通用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企业在并购策略上有很清晰的蓝图,在实施一系列的并购之前它已经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是谁,每个并购对象的优势劣势,如何根据自己的现有架构来进行选择和执行。因此它们很容易把并购的公司融合进来,从来不会在要执行并购的时候再去想接下来公司的架构要怎么调整,是否需要额外的IT配置等等。但欧美公司在2008年之后遇到的主要挑战是之前有很多的大额并购,这几年都转向了200万至300万美元的小型并购,因此它们需要转换自己的策略。它们的并购策略更多不是机会导向的,而是公司策略组合导向的。由于它们需要更多考虑出售业务,重新认清自己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是什么变得尤其重要。

C:中国企业对海外并购越来越感兴趣,在面对海外并购时,企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并购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IT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有很大的区别,商业和运营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这就要求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也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在IT互联网行业中,由于从业人员年龄较低、学历较高使得这个层级的人群是离职率较高的群体,而且他们对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沟通交流和薪酬待遇的要求也很高,这就给IT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环节,更应该体现企业优势,施行差异化管理。在当前行业薪酬水平不断攀升的情形下,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掌握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趋势,尤其是薪酬管理的趋势。那么目前IT互联网行业的薪酬现状如何呢,我们将通过薪酬调查报告详细解析。

 

获风投企业薪酬竞争优势明显

据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服务公司Kelly Services中国西北地区运营总监宋一杰先生介绍,当企业拿到一份薪酬调查报告时,应当了解这份报告来源的背景及调查的企业群作为参考,不能盲目的去使用各种报告。互联网行业薪酬水平处于全行业中的高位,每年薪酬增长幅度也高于软件开发、硬件制造等关联行业。在互联网行业中,核心部门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他们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因此其薪酬也会相应地高一些。而网站内容等互联网传统部门已不是互联网公司赢利重点,所以其薪酬增长相对较慢,导致了其部门员工薪酬处于同层级员工较低水平。但是随着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对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薪酬策略的影响很大,不仅体现在长期激励层面,也体现在年度总现金收入层面。互联网公司得到风险投资前后,薪酬水平差异明显。另据Kelly Services IT行业中国区负责人刘威女士介绍,由于互联网公司与国内外风险投资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制定公司财务战略和洽谈融资事务的财务总监在人才市场一直是稀缺人才,所以企业纷纷加大了财务部门的人力成本,除了财务总监之外,业务总监、业务拓展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这几个职位被称为IT互联网企业最有潜力的职位。人力资源总监在企业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随着互联网公司多元化的发展,其会要求员工具备更高的能力,所以公司对人才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制度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出于促进公司发展和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目的,公司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薪酬体系的制定也会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负责统筹管理这方面工作的人力资源总监具备更高的能力,反映在薪酬上就是公司愿意为有能力的人力资源总监提供更诱人的薪酬。

 

薪酬报告能帮助企业调整薪酬政策

在高速增长的互联网行业,其薪酬体系则表现出了混乱的状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薪酬政策的制定不能光看自己的企业内部情况,而是要看本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定位停留在哪一个水平上。宋一杰先生称,企业在参考薪酬报告的时候,要考虑到拿这份报告做什么,是用来解决人员的稳定性还是作为第二年公司薪酬结构系统改善的参考,或者是用来吸引人才,只有有目的的合理看待薪酬调查报告才能真正让薪酬报告起到作用。刘威女士则表示,如果一家企业定位在这个行业的前几位,那工资水平也要相应的在同一水平上,否则人才就会流失。因此,薪酬调查报告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这个报告所显示的工资增长率来调整自己公司来年的工资预算政策。要通过薪酬调查报告了解市场情况,进行内外部比较,其中要把岗位职责、需求等因素考虑进去。例如一个研发部门的领导职位,有的是表现在管理方面,有的是表现在技术方面,这样的需求就会导致薪酬的差异。像研发部门的研发工程师,同样的职位不同的工作经验也会有不同的薪酬体现。企业应该参考行业薪酬调查报告,进行合理的比对之后调整薪酬政策,进行必要的调研在符合市场条件下满足企业员工的个人需求,避免成本的浪费或者人才的流失。

 

IT互联网三大最稀缺典型的热门职位浮出

除了财务总监、业务总监、业务发展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这几个关键职位外,在IT互联网企业中,很多关系到具体业务的岗位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的重视,这些人才在市场上也有极大的竞争力,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这些职位的薪酬幅度也较大。刘威女士称,Kelly Services的报告中显示,IT互联网行业薪酬差异化较大、市场需求大的三个典型职位分别是用户研究工程师、商业咨询顾问(BI)、算法研究员。

 

岗位之一:用户研究工程师

职位条件:

1.热衷于体验互联网产品,对用户体验有深刻的认识;2.喜欢主动思考,并对互联网产品有自己的见解;3.观察力敏锐,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强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4.良好的审美能力,了解互联网技术实现逻辑;5.心理学、工业设计、软件工程相关专业优先。

 

职责内容:

1.理解设计方案中的问题,并由此给出用户研究方案;2.发现方案设计中的问题,通过各种用户研究来论证;3.通过访谈、调研、数据挖掘等手段,发掘网站现存的问题;4.有能力刨深根源 总结各类用户问题,给设计提出建议,并协助来论证设计结果。

 

薪酬结构:

基本工资+年终奖

薪酬组成情况:

基本工资(90%)+年终奖(10%)

收入水平: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以上:18k/月~25k/月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左右:15k/月~18k/月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以下:9k/月~15k/月

职位的特点:现在互联网产品以交互体验为导向,用户研究越来越重要和受重视;

而这类职位偏向于选择心理学背景的候选人,但是心理学人才大部分流向其他工作岗位如人力资源,心理咨询等等,有互联网经验的候选人在市场上较为有限。这个职位的薪酬差异性较大,不同互联网产品都有较大差异性,例如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的差异化就很大,用户研究的重点也很不一样。

岗位之二:商业咨询顾问(BI)

职位条件:

要求专业能力强,有数学、统计等专业背景,有数据分析、建模和数据库工作经验,偏于前端;有数年互联网产品的运营经验,偏于后端。

职责内容:

能系统的建模,进行商业分析,对运营和销售起指导性作用。对于不同企业,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部门,BI的作用往往不同。比如说在运营部门,BI用来指导运营总监的关注对象,对某个产品的投入或者删减;在广告部门,以增加广告投放的回报率;或者集团战略部门,以指导公司的并购。

 

薪酬结构:

月薪12K+年底奖金

收入水平:

30w~100w.

并购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一、企业谋划2011年发展规划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

(一)成本持续上升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成长,企业经营成本快速上升。其中,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与燃料的价格、人民币升值三大因素对成本影响最大,尤其是劳动力工资上升的影响一直未曾消失过。特别是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及实行严厉的最低工资标准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更是无可避免。进入2010年以来,工资水平上升对成本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据了解,一季度以来,许多省市自治区相继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超过20%。有研究报告预测,由于国内劳动力的短缺及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今年国内工资将以两位数增长。工资上升对成本的上拉影响不可避免地将跨越2010年。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新近的报告,中国在未来5年左右将面临持续的加速性的市场化工资上涨的局面。因此,由工资等因素引起的成本上升将影响2011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的企业经营活动。

(二)通货膨胀再起

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通胀水平在短期内再度同步回升。2010年11月CPI同比上涨5.1%,创下28个月来最大升幅。究其根本原因,仍然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货币的超发“史无前例”。据统计,自2008年应对危机以来,粗略估算我国银行体系已累计发放人民币贷款近20万亿元,目前广义货币供应量已接近70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广义货币供应量最大的国家。为了有效调控物价水平,国务院颁布了“国十六条”,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出台了一揽子的调控政策,力度为近年罕见。物价已经有所回落。但考虑到目前市场的流动性依然比较充足、国际输入性通胀因素以及物价惯性的因素,短期内要降低物价水平仍非易事。因此,2010年的CPI走势也不可避免地影响2011年的物价水平。如果调控得当,2011年的CPI有望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但不可否认,全年都会面临不小的通胀压力。

二、2011年中国企业的经营走势特征

(一)企业扩张有所放缓

在经济周期、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2011年的经济增长预计会继续回落。与此相对应,企业的扩张步伐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而与2010年相比有所放缓。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期的《2010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关于2011年的GDP增长,74.1%的企业经营者预计在9%以上,平均预测值为9.8%,低于对2010年的预测值。鉴于对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的考虑,企业经营者预期2011年GDP增速不会进一步加快,甚至可能略有回落。企业扩张放缓的趋势在大企业中更为明显。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最新的《2010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中国大企业的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是增长的速度比前几年明显降低。2010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为2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7%,这是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增长幅度首次低于10%。受制于上述一系列因素,大企业增长趋慢的势头势必会传递影响企业2011年的发展步伐。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是单纯的增速下降。许多企业在调整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寻求质量的提升。他们开始着手建立一种更可持续稳健的业务增长模式,实现公司从“快公司”向“稳公司”转型。

(二)国企与民企共同发展

1、国企保持发展势头

在经过长期的国企改革“阵痛”后,我国国有企业成功地收缩了经营战线,优化了治理结构、提升了管理水平。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实现了大幅度的提高。国资委日前公布数据称,2010年1―10月中央企业累计净利润7231.1亿元,同比增长53.1%,有分析称央企年利润有望突破万亿大关。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新近的《2010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当问及“您对贵企业下一阶段的经营发展信心如何”时,表示“很有信心”或“较有信心”的比重,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信心强于民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的信心还表现在企业的用工计划上。调查显示,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目前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20.9个百分点,要高于民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有企业从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及十大产业振兴中获益最大。这些因素都会增强国有企业发展的后劲。因此,国有企业定会在2011年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民企发展更进一步

中国企业联合会最新的《2010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与往年一样,2010中国企业500强的经济效益与效率在所有制结构上继续呈现民营企业领先的格局。民营企业对2010年经济的企稳起到了重要作用。上半年在政府投资缓慢退潮的同时,民营企业的投资出现良好增长势头,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实际上,一季度投资强劲增长更多的来自于民间投资与地方项目。从集合数据看,2010年前5个月,在政府投资增长速度下降20个百分点的情形下,民间投资快了11个百分点,而2009年政府投资比民间高7个百分点。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新36条”将政策重心放在解决民间投资面临的市场准入障碍方面,旨在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相信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民营企业在2011年会有一个优于2010年的增长幅度。

(三)更多企业进入新兴产业

当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显然是企业进入新兴产业的关键年份,企业在进入新兴产业时会必然表现如下特点:

1、找准投资方向

目前对新兴产业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新兴产业所包括的行业范围的确非常广泛。企业在进入新兴产业时,会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与相关的产业路径,找准投资方向与行业制高点,加快淘汰落后产业类型,提高产业竞争力,防止重复建设。

2、带动传统产业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现阶段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这些利好政策及其配套细则的实施必将有效催生新兴产业的发展,引导更多企业进入新兴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数据显示,未来3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可望达到4000亿元;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元,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6年累计可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

(四)兼并重组与整合调整并重

1、兼并重组继续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国内大型企业之间发生了50多起并购重组案例。2010年,在钢铁、汽车、煤炭、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也发生了多起重要的兼并收购案例。一批优势企业通过股权收购、并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兼并重组的态势在2011年间还会继续下去。理由有三:

首先,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大部分企业和国际同行比较规模普遍偏小,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产业集中度还较低,这是导致我国工业产品成本偏高、缺乏价格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中国的粗钢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但宝钢、鞍钢合起来还达不到韩国的一个津浦钢铁厂的规模。因此,对于现阶段的我国企业而言,继续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选择。

其次,国资委的整合目标,按照国资委的规划,2010年是国资委整合央企的“收官”之年。到年底中央企业将减少到80―100户,目前这一目标的完成已到120家左右。显然,这项工作肯定会延续到2011年。而且国资委又新近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整合目标。根据国资委有关人员表态,“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数量将减少至30―50家。从以往的经验看,中央企业的兼并重组势必对国内企业的兼并收购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近年来也有多起民营企业兼并收购的案例,相信也会进一步持续下去。

第三,政府的大力促进。2010年9月,国务院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四方面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为抓手,促进重点行业和领域企业兼并重组,促进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以贯彻落实《意见》任务分工为重点,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抓紧细化有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领导;组织各行业协会及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促进企业兼并重组。

2、整合调整并举

从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看,仅仅做大规模远远不够。尤其是中国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大企业的情况下。整合调整也是为企业发展所必须的。

首先,并购后期的整合非常重要。许多统计表明,大部分并购最终都归于失败,并购成功的案例中,只有20%运作比较稳定,80%不太好。由于并购不仅涉及到目标企业的员工、工会、管理层、客户、治理结构等资源,还涉及到两个企业的文化融合,这更为困难和重要。如果无法整合目标企业,融入目标企业的文化体系之中,并购之后的经营通常会失败。与发达国家的兼并重组与行业集中局面是长期历史演变的结果相比,我们目前的兼并重组时间很短。因此,注重后期的整合,对达到既定的目标,实现预期的效能,更为重要。

并购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外资并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跨国并购作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己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近年来外资屡屡并购我国国内企业,如凯雷收购徐工、柯达收购乐凯、法国SEB集团并购苏泊尔……外资的投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直接对华投资建厂逐渐过渡到以并购国内企业为主的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外资更将目光紧盯行业知名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就在2011年7月11日,全球最大的食品制造商雀巢公司宣布已经和中国最大的糖果公司徐福记国际集团签署了收购合作协议。对雀巢而言,收购新兴市场的知名品牌并获得其分销网络,是其迅速占领该市场的捷径。随着外资并购的频发,围绕“国有资产贱卖论”、“国家安全保护论”、保护民族品牌论”等问题的争议也愈发激烈。

1、外资并购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

(1)外资并购的概念

外资并购是指外国公司、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直接通过购买股权或购买资产的方式并购境内企业。2006年8月8日,商务部、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①,该规定第2条明确了外资并购的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股权并购,即外资通过购买境内非外资企业的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企业增资;第二种是资产并购,即外资或先设立企业再购买境内资产,或先购买境内资产再建立企业,并最终运营该资产。

(2)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

国家经济安全主要指的是一国经济在整体上基础稳固、健康运行、稳健增长、持续发展,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不致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不致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或损失过多的国家利益,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②国家经济安全是其他一切安全的物质基础和决定因素,具有核心的战略地位。因此,国内经济发展的程度,是取得国家间经济博弈胜利的基础。

2、外资并购引发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1)形成垄断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

外资公司通过并购中国企业的方式形成对市场的垄断,直接抑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2004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在《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状况非常突出。跨国公司正在利用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来扩大垄断地位。③外资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提高市场的集中程度,尤其是对重点领域、行业的企业进行并购,使外资借其垄断者的身份,可控制其领域的信息,增加了国家的潜在风险。当外资的市场份额占绝对主导时,不仅控制国内市场,制定垄断严重影响我国民族产业的独立性,最严重的是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限制外资垄断非常紧迫

(2)外国品牌阻碍民族品牌的成长

在外资并购中,对引进外资所带来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资源是人们一直关注的,但往往却忽略了它对中国民族品牌产生的挤出效应。外资利用国内企业市场意识差、品牌意识不强等弱点,以较低的价收购,很多民族品牌在外资并购的过程中沦陷。我国很多行业的许多知名企业纷纷同外资公司进行合资,但合资后原自有品牌并没有能够借助外资的力量有所发展,反而大部分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在并购后的若干年后消失,如熊猫洗衣粉、凤凰自行车等。由于外资企业具有强大的实力,利用并购在很多领域里达到了市场垄断的地位,又充分利用其垄断价格,并使用成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国内市场实行“品牌倾销”,或者是购买中国品牌的使用权,结果“使”而不用,本土品牌被逐渐的挤出市场。

(3)使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下降

引进外资在一定时期内有效的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和资金短缺的问题,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引资水平却仍旧保持在萌芽阶段,只重视引资数量却对质量视而不见,重视对项目的引进忽视对技术的引进,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效益,重视高利润但却忽视了对环境的破坏。虽然国内引进外资的能力在不断的提高,但自主创新能力却遭到削弱和抑制,经济总量增加了,但是一些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安全性却持续的下降。

3、美国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并购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展腾投资集团是一家集金融投资、境外上市、基金管理、资产运营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跨国金融服务集团,在境内外拥有丰富的项目、市场及人脉资源,并与国内外多家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行业投资机构、律师事务所及会计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为中国的高增长企业及高净值人士在大中华地区及海外的投资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及资本运营等服务,帮助企业客户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完美结合,帮助高净值群体实现投资银行服务和私人银行服务的有效融合。

展腾投资集团总部位于北京,公司目前在香港、台湾、悉尼等地设有分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为企业提供海外上市、项目并购、股权投资、产业链整合、基金管理等各类资本增值服务,以及为高净值人群提供专业财富管理服务和全球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展腾投资集团所投资的领域涉及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矿产资源、文化传媒、消费行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并拥有一支国家化的专业投融资团队。展腾投资集团的高级管理层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拥有多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执行团队由行业投资、法律及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专业人才组成,90%以上的团队管理成员拥有硕士以上学历,70%以上的团队成员拥有海外教育及从业经历。

展腾投资集团有广阔的人脉资源及政府合作关系,在海外拥有资本及项目资源优势。展腾将立足国内的资本市场并着眼于国内资本与境外资本市场的对接,国内资本和境外项目资源的对接,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提升,并由此为投资者创造较高回报,实现企业和投资者的共赢。

展腾的业务范围

投资银行

海外上市

以澳大利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海外上市业务是展腾投资集团投资银行版块的核心业务之一。展腾拥有大量的上市资源,并与境内外的行业投资机构、承销商、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行业研究机构拥有战略合作关系,致力于帮助境内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即IPO的方式,或者通过借壳等更为灵活的方式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展腾投资集团对澳大利亚资本市场及其主要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背景、发展定位、上市条件、上市流程、审批政策和监管政策等具有深刻认识和理解,可以为拟上市企业提供最专业的全程上市财务顾问服务。在此过程中,展腾投资集团将依托专业、高效、国际化的精英团队,强大的合作关系网络,为企业提供完成IPO可行性分析和规划、IPO一体化咨询、上市前的资产及业务重组、财务及税务整理、公司治理结构设计完善、指派并协调专业机构、出品投资研究报告等全程一站式的财务顾问服务。

并购业务

展腾投资集团投行业务版块的另一个重点业务是并购投资顾问业务,集团发挥自身的国际化和专业化优势,利用自身的国际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扫描标的物,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将行业知识和投资经验相结合,为企业进行最大化的和最有效的资源整合。展腾的并购团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并购投资、买方与卖方财务顾问服务。

基金管理

股权投资基金

展腾投资集团在房地产、矿业资源、消费、服务、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均有专业的投资团队进行长期研究及跟踪,拥有大量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储备。展腾投资集团拥有专业的投资及投后管理团队,这些团队拥有强大的政策、技术、经济、金融运作和管理优势。同时集团外聘了包括金融、法律、财务、资产评估等多领域领军专家作为顾问,进一步提升了展腾投资集团的专业水平和行业研究优势。

展腾投资集团的管理团队和专家顾问通过整合集团、外部投资人及各类合作机构的资源和经验,为所服务的企业针对性地提供战略梳理、治理优化、人才引进、管理设计、融资支持、业务拓展等增值服务,帮助已投企业实现价值提升,为投资者创造较高回报,实现企业和投资人的双赢。

房地产基金

展腾投资集团在房地产金融领域经验丰富,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房地产开发商的需求,并以最合适的金融服务方案匹配其需求。与此同时,也能为高净值个人群体推荐最合适的房地产投资产品或房地产投资项目,助其获得最大的价值和收益。展腾投资集团在行业内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地产与金融专家、房地产开发商、各类金融机构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力求广泛整合社会资源,为企业和高净值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

展腾投资集团结合自身团队的境外从业经验,长期跟踪研究房地产金融创新型产品,长期关注澳大利亚、新加坡及美国的房地产开发市场、房地产投资基金(REITS)及房地产信托市场,助力房地产企业打通境内外资本市场的通道,拓宽投资地域及领域,利用国际化多元化资金,将房地产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境内与境外投资、股权投资于债券投资相结合,利用国际经验和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满足房地产企业的金融服务要求。

财富管理

全球资产配置

为高净值客户实现全球资产配置以及进行配置后的跟踪服务是展腾投资集团财富管理业务的强项和重点。2013年《胡润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明确揭示: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已超过105万人,已配置离岸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33%,并且多是以房地产形式进行配置和储备。

展腾投资集团是综合性跨国金融服务集团,在香港、台湾、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在境内外拥有丰富的产品、市场及人脉资源,并与国内外多家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行业投资机构、律师事务所及会计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拥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帮助高净值群体进行资产的全球配置以及提供海外高端增值服务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致力于为高净值客户群体提供全球一体化资产配置理财规划方案。

展腾能做什么

投资银行团队服务内容

展腾投资集团将在您上市过程中担任上市总顾问角色,协助您进行从上市准备、过程执行以及上市后的一系列工作。内容包括:业务规划、财务管理、法务规范、构架设计、澳大利亚境内的监管与合规、投资者关系、本土团队搭建、承销工作、路演活动及当地媒体关系等多方面。

上市前,展腾团队将帮您进行周密筹划,包括评估您的公司是否具备上市的条件,结合中澳两地监管机构的要求及市场上的案例,关注未来可能影响上市过程的潜在问题,包括拟上市主题的股权构架、资产所有权的明晰及独立性、财务规范性、是否存在重大关联交易问题以及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等问题。评估这些问题对上市过程的重要程度,与公司共同制定上市流程的可行策略,制作上市可行性方案和上市时间表。

在上市过程中,展腾团队会在方提供全程顾问服务:

业务顾问

发现企业对投资人的价值

评估所处行业的成长性

评估公司在现有行业的市场地位

评估企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结合企业的上市愿景出具企业未来的发展策略建议书

编制切实可行的当地市场的业务发展建议书

财务顾问

合乎准则的良好财务记录

根据对企业财务报表和内控的审计编制一系列特别报告

合理的财务预测

合理的资产价值评估

评估现有的融资结构

经过充分论证的资金投向

指导招股说明书中的最终披露信息

审计顾问

境内账目的审计及合规

通过审计过程发现并解决可能对上市过程产生潜在影响的问题

满足监管部门对历史财务报表的独立审计要求

编制审计的独立详尽调研报告

评估财务预测的充分性和准确性

编制招股说明书中所需的审计报告

法律顾问

历史沿革的合规性

重组及架构的合法性

评估业务重组对上市的影响

评估公司运作的法律环境及保护公司的合法权利

就交易所上市规则问题和公司要求提供建议

参与或负责尽职调查过程和招股说明书的拟定

拟定和审查公司章程、员工股份方案、红利再投资计划、承销协议书等重大合同的拟定和评估等文件

交易所上市申请的管理

股票经纪顾问

筹划发行(IPO)的结构、规模、时间点并结合市场状况进行公司估值

完成IPO尽职调查流程

通过本地的网络关系,从潜在的机构客户和零售客户群众确定投资者

通过已建立的渠道进行IPO营销

协助上市时有积极且稳定的市场环境

协助进行IPO首发的后续发行(再融资)

公司治理及其他专业顾问

评估企业公司治理现状

根据相关的监管要求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根据对上市公司高管及独立董事的配置及资格要求,协助企业建立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

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协助推荐相关行业专家出任公司的独立董事

协助公司通过谨慎的识别和计量进行风险管理

协助企业完成当地的税务筹划、薪酬筹划

投资者关系顾问

组织投资者路演

潜在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公司的流通股发行引起投资者的注意和吸引媒体的报道

当地媒体顾问

公司上市挂牌日的媒体新闻会

公司上市后后续市场活动的本地新闻,增加企业在本地市场的活跃性

展腾投资银行团队全程服务

全面统筹

根据公司的特定情况,全程指派及统筹专业第三方服务团队,包括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资产评估师、股份过户登记处、承销商、印刷商及公关公司等

制定上市流程的可行策略,建议上市工作的方案及时间,包括筹划放行的机构、规模、时间及公司估值建议

具体执行

协助制定上市重组方案

进行IPO尽职调查的流程

撰写《上市商业计划书》

在合适的时间点任命及统筹第三方专业机构进场

公司治理结构建议

证券交易所申请建议及拟定招股说明书

推广和承销

根据资本市场情况,建议及参与制定股份发行价格范围

建立并维护投资者关系

制作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组织发行路演及新闻会等

展腾投资银行团队的核心价值

参与海外上市的决策、上市地点的论证与选择,帮助企业设计上市方案,进行深层次改制与重组,帮助企业建立内控制度,进行财务调整,使企业全面符合上市条件。

按照当地监管政策,全面制作包括上市可行性计划书、财务及审计尽职调查报告、法律尽职调查报告等,并以此为依据制作招股说明或信息披露书。

与上市企业在保持一致利益的原则下,统筹安排最适合企业行业规模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并在整个规程中协助企业协调与第三方机构、上市审核机构及证券交易所,以及当地机构与个体投资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