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奶茶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学校消费调查报告XXX学院,学生消费人口多、消费集中,有一个较广阔的消费市场。我就所见所闻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消费市场、消费不当等问题做了一个《关于校园消费的调查报告》。
一、消费观念的变化
李某,大三学生,月消费1000元以上。他吃饭不进食堂,买衣要去步行街,每星期还要去舞厅逛逛,光是抽烟每天不下10元,来了个什么“节日”还得到餐馆请客吃饭。
当代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把“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的传统美德认为是一种落伍,更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吃要讲场面,穿要讲名牌,玩要讲潮流,用要讲高档”。在此,我觉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家庭已经完全进入小康水平,但我们国家人口多、农民多的现实不能忽视。小部分大学生的高消费刺激了一些学生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开始超前消费,开始攀比成风,开始讲究排场~~~~
二、消费市场的景象
1、饮食消费:大学生对饮食越来越讲究,营养快餐也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校园饮食消费也与日俱增。自助餐、特色菜、珍珠奶茶、超市熟食都成为大学生钟情的食品。
2、娱乐消费:校园里外网吧、歌厅生意兴隆,尤其是放假期间真是门庭若市。出部分大学生有自己的电脑外,多数学生会去网吧,有的是查资料,有的是打文章,有的是看新闻,但更多的是看电影玩网络游戏。歌厅生意也是红红火火,同学聚会、联营等活动都选择歌厅,很多人说到:“反正钱是大家出,又有情调,钱发得值,我们玩的也开心~~~~~”
3、市场估测:校园市场是发展前景乐观的消费市场。校园消费有人口集中、消费商品结构较简单、大学生讲信誉、不斤斤计较、容易接受商品价格等优势,只要商家控制价格的波动,控制品牌,一定会取得丰厚利润。
三、消费不当
通过观察与调查,大学生赤字消费比较严重。一是由于校园消费方便适当,消费者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出现赤字;二是由于校园消费攀比现象严重,学生都讲究档次,容易超前消费。我觉得校园消费使大学生支不缚出,是大学生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盲目性、轻视读书学习、注重娱乐消遣的不当观念造成的。
四、倡议
在大学生群体中买书买报的少、买衣服化妆品的多,这种现象令人担忧。消费不当,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因此,结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了解消费市场、正当消费,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应当受到社会与学校领导的关注。
2.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xx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一则关于植物黄油危害的媒体报道,再次将反式脂肪酸推至风口浪尖――这个广泛存在于国内食品市场中的“隐性杀手”,终于脱离学术问题层面,上升为公共卫生领域新的争议焦点。
这不是反式脂肪酸第一次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2006年2月,麦当劳薯条在一次检测中被发现反式脂肪酸含量达到8克/份,对比之前的数据增加了1/3。该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对反式脂肪酸更为严厉的管控措施,在国内亦引发轩然大波。
然而“薯条事件”并没有带给国人以足够的警示,反式脂肪酸在短暂喧嚣后迅即回归食品科学界。在等待建立标示制度前,消费者面对充斥着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市场,依然不知所措。
研究起步
中国专家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同步注意到反式脂肪酸问题,但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探讨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分析检测方法等方面,很少进行大规模数据调研。直到2008年,国外学术杂志上才第一次有了来自中国食品市场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情况。
这篇发表在《食品科学杂志》上的报告,来自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傅红于2005年启动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对福州市场上97种流行西式食品进行了检测,以此来调查中国市售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情况。
2009年,傅红又与总医院(301医院)营养科研究员赵霖教授合作,补充调查了70种北京地区的西式食品和快餐食品,调查结果发表在2010年10月的《中国食品学报》上。
与此同时,南昌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少数专家团队,进行了食品市场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实际调查。
不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教授杨月欣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关于基础数据缺失的说法不够客观,一些由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评估调查并未向外公布。
“没公布出来,不一定政府部门不知道。不是说你在科学文献上没找到,就没有做过。”杨月欣表示,卫生部早就开始监测评估了,而作为卫生部下属的相关机构,营养食品所也一直在进行反式脂肪酸的研究。
据悉,在卫生部主管的《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杂志今年4月份创刊号上,已经在重点呼吁出台反式脂肪酸控制标准的问题。杨月欣团队还发表了名为“中国市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分析调查初探”的报告。
超标争议
在两位专家的报告中,中国人摄入反式脂肪酸的现状触目惊心。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议,反式脂肪酸应占每天总能量的1%以下,即每人日均限量2克左右。而多种国内市售食品均超过这一标准。
根据傅红报告中的调查数据,在共计167种被检样品中87%含有反式脂肪酸,包括所有的奶酪制品、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油炸薯条类小吃等。约90%的冰淇淋、80%的人造奶油和71%的饼干中均检出含有反式脂肪酸。
其中,威化饼干和蛋糕、派类烘焙食品中大部分添加了高达30%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氢化植物油。吃两个独立小包装的某品牌蛋黄派,相当于摄入反式脂肪酸近3克。而一份“洋快餐”套餐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也高达1~2克。
杨月欣的报告也显示,一份100克重标注使用了“植物起酥油”的小熊饼,其反式脂肪酸含量就高达5.45克。而在100克重的现售小摊奶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也达到4.65克。杨月欣特别强调,“奶茶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其‘乳化’状态特性需要,氢化油投其所好。品质差的奶茶一天喝一杯(约为150~200克),摄入反式脂肪酸大大超过2克上限。”
若参照以上两份报告中各种食品的详细数据,以当前很多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为准,每日摄入超过2克的反式脂肪酸绝非难事。
不过,在11月9日卫生部新闻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与营养所张坚表示,根据初步的监测结果,目前中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量在0.6克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的水平。
对此傅红认为,用人均摄入量来评价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是不科学的。“中国人口基数大,地区发展不均衡。大城市的饮食结构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情况,是更为重要的。”
此外,针对新出台的婴幼儿反式脂肪酸管理标准,傅红强调还应考虑在婴儿食品外,母乳和6个月后的辅食,同样是反式脂肪酸摄入途径。“要从整个食物链的角度考虑,脱离大环境的控制,只考虑婴儿食品是不够的。”傅红说。
“关于中国人已摄入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情况,现在还没有权威评价结果。”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说,“我们初步的调查结果是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人均日摄入量为1.06g,其中城市1.44g,农村0.92g,分别占日摄入总能量的0.42%、0.61%和0.36%,中国人对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不会比日本高,而目前日本并没有规定标识和限制问题,因为根据日本调查的结果,日本人反式酸摄入量是安全的。”
此外,王兴国指出,作为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的氢化植物油生产企业并不多,氢化设备也比较特殊。据测算,全国每年氢化植物油的产量在10万吨左右,占每年约2300万吨食用油脂总消耗量很小的比例。
西点隐忧
在研究检测方法和开展调研的同时,食品科学专家和营养学家们还在寻找远离反式脂肪酸的途径,但目前为止仍未找到完美的氢化植物油替代品。
“反式脂肪酸熔点高,容易保存,其特有的起酥性和可塑性,使得氢化植物油具有非常好的加工性能。即使回归传统的饱和脂肪酸,也很难代替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傅红表示,“另外氢化植物油的加工成本也比动物油脂更低,若没有法律方面的约束,商家当然更乐于使用前者。”
而另一方面,为在油脂加工源头加以控制,氢化过程工艺改进技术也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目前几种常见的方法有新型催化剂高压低温油脂氢化工艺、软塔油脂脱臭工艺、酶法酯交换工艺和分提技术等。
实际上,并非含有氢化植物油的食品都是不好的。在杨月欣的调查报告中,在100克添加了“食用氢化植物油”的某品牌植脂末中,仅检测出0.04克反式脂肪酸,而另一份标注了“食用氢化植物油”的咖啡奶末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甚至低于检测线。这也表明一些氢化植物油中的确含有极低的反式脂肪酸,或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
不过,杨月欣仍然建议尽量购买原始食材,避免太多加工食品。另外,还要学会查看标签和配料表,尽量少选含有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起酥油、人造奶油、植脂末、奶精等配料的食品,减少摄入反式脂肪酸的可能性。
“一方面要赶快采取限制措施控制使用,同时开发替代产品,不让含反式脂肪酸多的油,广泛用在食品加工上。另一方面,中国人应对西式糕点和食品消费引起警惕,即使没有反式脂肪酸,西式食品中的脂肪和热量也非常高,少吃为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工程学院教授李里特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氢化植物油、起酥油、人造黄油这些都是制作西式点心和食品的专用油脂,改革开放后才引进国内。随着西点、西饼店的推广,食用的人越来越多,对中国人的健康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李里特表示,“由于盲目照搬国外的技术,猪油作为中国糕点传统用油,不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被大量取代。等到国外发现问题禁止了,我们才跟着讨论。在这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最后的禁用之间,往往有一个时间差,出问题也就在这里。”
实际上,反式脂肪酸只大量存在于西点和西式快餐中,由于膳食结构的不同,欧美国家在反式脂肪酸上的担忧程度本应远超中国。然而,中国人膳食结构“西化”倾向也已经非常严重,本应远离中国人的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正呈逐年猛增态势。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烘焙行业近几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迅猛发展。
“引导国民科学合理地进行食物消费,已刻不容缓。”傅红表示,在被检食品中只有24%标示了油脂含量,且用词多为精炼植物油、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从名称上得不到任何关于反式酸的有价值的信息。“这正是我们做调研工作的主要目的,让消费者能够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一大批知名品牌荣登榜单
“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活动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市商业联合会主办,北京商报社承办,是北京商业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影响最深远的年度评选活动。活动每年从12个业态中遴选出北京商业的年度榜样,是商业与政府、商业与社会、商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桥梁,至今已成为北京商业领域最盛大的年度盛典。
据主办方介绍,“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活动创立于2005年,今年是第十二届。评选覆盖了购物中心(百货)、超市、餐饮、家居卖场、电商、物流、专业店(专业市场)、生活服务业八个业态。按照评选章程,连续三年荣膺“北京十大商业品牌”,第四年如果再次当选,则晋级为“北京十大商业品牌金奖”。获得这一奖项的企业在生活服务业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品牌和口碑,有着深厚的发展底蕴,有着过硬的商品保障和服务质量,有着勇于跟随消费变化而改革的勇气。
“2016年度(第十二届)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所设奖项包括2016年度北京十大商业品牌金奖、2016年度北京十大商业品牌、2016年度北京十大外埠和跨国商业品牌以及2016年度北京商业创新品牌四个奖项序列。其中,北京稻香村、菜百首饰、超市发、翠微股份、金源新燕莎MALL、京东、居然之家、眉州东坡酒楼、全聚德、味多美、吴裕泰、西单大悦城、呷哺呷哺、新发地、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张一元荣膺“2016年度北京十大商业品牌金奖”;北京SKP、北京赛特奥莱、便宜坊、大董餐饮、东来顺、国美电器、京客隆、内联升、首创奥特莱斯、西单商场荣膺“2016年度北京十大商业品牌”;红星美凯龙、家乐福、肯德基、麦当劳、苏宁云商、天虹商场、天猫、唯品会、亚马逊中国、永辉超市荣膺“2016年度北京十大外埠和跨国商业品牌”;爱琴海购物公园、八达岭奥莱、北京建材经贸大厦、北美购物广场、本来生活、城外诚、东方名剪、东方新天地、多点、EMS、果多美、汉光百货、护国寺小吃、华冠商业、华润五彩城、集美家居、家和家美、金汇购物中心、酷车小镇、蓝景丽家、每克拉美钻石商场、蜜芽、南新仓、首汽约车、网易考拉海购、旺顺阁、58集团、小e到家、洋码头、中国黄金荣膺“2016年度北京商业创新品牌”。
六大新趋势引领2017北京商业
十二年是一个周期,十二年是一个节点。在这第十二年中,有不少老面孔成功晋级,荣膺“金奖榜单”;也有不少新势力悄然崛起,显露峥嵘。在新老势力交错下,2017年的北京商业充满惊喜与期待。北商研究院副院长李铎在2017北京商业品牌大会现场了《2017北京商业前瞻》调查报告。报告指出,2017北京商业将现六大新趋势。
1.新方向――服务消费增长超过商品。2017年,北京的商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些政策非常“给力”。在消费端,置换车消费、国一与国二车辆将有大的、新的消费空间。同时,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让消费者更放心地消费。在企业端,减税账户让企业减轻了沉重的负担,也促进企业更好地服务消费者。2016年,北京市实现市场消费总额2万亿元,同比增长8.1%。北京市商务委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服务消费8921.1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商品消费增速高3.6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在总消费中占比达45%,对市场消费总额的贡献率达55%,呈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实际上,服务消费的增速已经超过了商品消费的增速。
2.新空间――从等合作到寻找品牌。根据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北京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329元,同比增长9.6%,这个数据高于城镇化的支出。同时,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达到了1095元,这个数字是远远低于城镇人口人均衣着支出2643元的消费数据。农村居民人均衣着的支出数据与城镇人口人均衣着支出数据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证明北京商业还有很大的潜能可被挖掘。经营者不能再忽略北京远郊,以及新城的消费潜力。同时,电商三巨头已经开始电商下乡计划,传统巨头的起步已经晚于电商巨头。其实,在新场景之外,还需要通过寻找品牌建立新的业态支撑。北京商业的经营者从原来的、最初的找品牌,到等品牌,再回归到找品牌的阶段,这对于消费者也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3.新业态――多元思维复合式发展。在商业企业进行复合式发展中,自有品牌的发展也存在很多内升空间。据了解,一些奢侈品牌现在已经主动压缩了经营面积,把零售业态变成了餐饮,变成了咖啡,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多元化建设发展,某些商场已经开始尝试将酒吧业态、夜店业态引入到商场中,虽然最终效果可能有待考察,但思路值得鼓励,确实也体现“体验主导北京商业”的新思维。
4.新技术――导购功能大于门店。在新技术的角度上,这里的新技术与阿里、腾讯讲的技术不一样,这种新技术是指导购大于门店的概念。以前销售场所就是门店,但现在社交群体越来越发达,导购功能已经开始大于门店了。导购通过一些社交媒体,在这些平台上销售商品。一些商场的经营者也牢牢掌握时代的大方向,将朋友圈、微博等一系列社交软件变成了一个销售的场所,使潜在客户群体无限增加,让导购自己就可以实现销售,这种实现把冲动消费转化成了商场的营业额。
5.新模式――筹划24小时经营。随着北京的繁荣发展,有些商场的经营者在思考是不是能开一个24小时营业的商场。现在,这个商业模式已在筹划中,虽然24小时经营不容易且改造成本很高,但24小时经营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6.新服务――紧跟需求迎合消费。服务消费对北京消费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服务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留住消费者,是生产商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提供消费者最M意的商品。北京市某家经营茶叶的店面,主营奶茶和保健茶,它在两家星巴克的夹击之下依旧实现了良好的经营。从它的经营模式来看,提供两种独具特色的茶品:美人茶和防霾茶。这两种茶品以创新的理念,根据实际情况符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虽然它的产品价位高,但它强烈地契合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这也与相关调查数据一致,2016年北京的人均医疗、保健消费达到了3260元。
品牌支撑北京商业新生态
2017北京商业品牌大会既是对过去一年的思辨,也是对崭新一年的期待。12年来,随着品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北京十大商业品牌本身也变成了一个品牌。之所以有这样的口碑,靠的是12年如一日的坚持、创新和梦想。在本次大会上,主办单位和相关部门领导对北京市商业品牌建设工作提出了新希望和新要求。
北京市商业联合会会长于学忠指出,过去12年来,北京十大商业品牌坚定地走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成为北京商业的佳话。伴随着每年十大商业品牌优秀企业的脱颖而出,很多商业企业变成了商业品牌,从单兵作战到全国连锁,销售额从百万、千万进入到亿元、十亿元。滚滚消费洪流,数以亿万的商品,数以千万的企业,消费者如何甄别?这不是一个小小的成本,市场需要有值得信赖的评价平台,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减少了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过高的交易成本,它释放了消费潜力,同时也倒逼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如今,北京商业站在全新的起点之上,消费者的口碑在变化,企业面临的考验也在升级,千百万的市场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品牌的重点不是登上榜单,而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影视传媒; 文化消费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8-0007-03
一、丝绸之路题材影视创作现状与消费
当前,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已经超越了广义的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范畴,被提升到国家经济战略的层面。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如何挖掘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一个难题。面对发展、创新这个难题,要把握时代机遇,提升经济增长模式,抓住现代媒介的强大传播能力,促进文化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笔者注意到,对于丝绸之路形象的传播中,除了一些相关著作外,也有零星介绍古丝绸之路的一些宣传片和纪录片,如《东西方文化相汇于丝绸之路》、《永远的丝路》、《新丝绸之路》、《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和《丝绸之路上的美食》等。直接反映丝绸之路主题的影视剧作几乎空白。然而,与丝绸之路紧密相关的文化、民俗、美食、服饰、贸易、旅游所形成的产业链却潜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这类纪录片的关注点在于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阐述。相应地,其盲区在于:一方面,作品表现范围狭窄,只是单一地去解读文化、认识文化。另一方面,没能把文化与大众消费联系起来,忽视了文化的商业价值,缺少对当下艺术产品、文化产业和旅游资源的商业引导和开发。但是也有一个成功的事例,即美食专题节目《丝绸之路上的美食》。节目融游玩、文化、历史、地域、商业和美食为一体,但重点放在了美食体验层面。事实上,美食已成为消费的潜流,美食文化已成为消费的代言。值得引起关注的是,这种融合了美食享受、影视传媒和商业消费的节目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营销之路。
事实上,已有学者开始提出以影视作品展现丝路之局部地区文化资源的构想,如胡潇认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随着丝绸之路文化特别是敦煌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快速发展,在影视创作中充分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甘肃省文化产业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①当然,这种模式需要持续拓宽,不仅要通过影视手段来表现艺术,还要逐步实现对历史、文化、贸易、城市、旅游的一体化传播。
文化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但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特点。詹明信曾指出:“把文化上新的形式特点的出现,联系到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和新的经济秩序的出现──即往往委婉地称谓的现代化、后工业或消费社会、媒体或大观(spectacle)社会。”②这是对当下社会经济状况的一个准确界定,后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消费的社会,处于大众文化极度发达阶段。因此,传媒与消费的联姻对于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强的助推作用。
影视媒介是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及时性、直观性、鲜活性和逼真性,不需过多的思考。在传播方面,其优越性在于更易于接受。在商业方面,影视业本身集消费、娱乐与资本为一体。
文化价值观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共同心理决定了社会成员对真、善、美评判标准的价值认同。同样,由于丝绸之路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众的探奇心理和体验心理,他们希望能够领略丝绸之路沿线独具魅力的音乐、舞蹈、美术、宗教文化,亲身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丝绸之路沿线文化内蕴深厚,历史积淀厚重,其蕴藏的文化价值观对于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是深层次的。
二、丝绸之路文化资源与影视
影视媒介可以对各种形态的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历史再现式的表征,它对文化资本进行转化时,只要文化具备资本增值潜能和可资本化的各种资源符号,都可以被影视媒介进行选择和再生产。然而,影视媒介在电影和电视剧产品形态的基础上,形成电影业和电视业,同时影视传媒技术又与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化等信息技术紧密相联,这样就形成了更易于推广和接受的传播新特性。
文化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影视媒介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在新媒介的推动下,旧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文化生产完全被吸纳在商品生产的总体过程之中。在经济规律的统辖之下,新的文化产品的创造、实验与翻新也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社会的整体生产关系中,文化产品的生产也就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的影响而改变其原来的角色与功能。当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应时,我们便能看到各种各样文化产品的出现。
作为大众传媒手段之一,影视媒介具有动态图像和音响效果,比传统的表现媒介具有更大的场面和更理想的视觉效果,尤其是旅游风景片、文化宣传片、城市形象展示片等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更是其他的媒介所不可比拟的。另外,影视这类媒介方式更能集中观众的意识,形成一种感情气氛,产生更佳的传播效果。“在旅游业信息传播中,它发挥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传递社会文化传统、提供娱乐休闲享受等多方面的功能,使其他诸多传播媒介的效果得以加强和优化。”③事实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也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西部开发旅游发展战略》一书中曾统计:“西北地区仅陕西省就有各类文物保护点3.6万余处,已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5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居全国之冠。仅历代大型帝王陵墓一项就有79座,侯、将、相级墓近千座,古寺庙、大型宫殿遗址820处,馆藏文物60多万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一级文物3526件,国家级文物123件。文物价值位列全国第一。”④然而,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横贯整个西部,亟需挖掘更多的旅游资源,树立新的文化品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的文化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消费行为方式和传播方式。
影视剧是一种有效的传播促销手段,这种方式能把观众吸引到银幕所呈现的地方去。同时,影视作品的吸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吸引因素综合的结果。影视作品对大众的影响不仅在于自然景观的吸引力,其象征意义、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惊险场面和激动人心的局面一样能引起大众消费的欲望。
中国旅游研究院相关调查报告分析指出:“2012年以来,东、中、西部旅游景气的格局由近年来的‘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低’,逆转为‘西部高、中部次之、东部低’。前三季西部地区旅游景气水平持续领先,景气水平分别为123.70、131.64和132.30,均高于东部地区的122.23、127.36和127.20,中部地区的122.75、128.68和129.5。”⑤这个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旅游达到了新的突破点,但也有待于持续发展。在当下经济社会中,大众的消遣、娱乐和享受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而言,更要抓住经济发展机遇,加大对西部地区城市形象的宣传。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文化资本转型和形态的构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持平台,从而不断地丰富和提高文化资本的形态和质量。利用和把握当前的媒介对文化资源商业化、资本化的转型作用,从而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为当下的经济服务。
影视传媒业的产业链发展,对于丝绸之路沿线的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份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将西部地区相关省份和城市串联起来,更好地挖掘沿线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整体性推动资源转化和产业发展,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丝绸之路美食与商业模式
鉴于西部地区的特殊地域位置,信息封闭,交通、经济均欠发达,因此,探索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势在必行。可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通过影视宣传和传播探索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软实力。为此,可努力探索以影视、旅游、服务、城市、贸易、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这样一来,可以变西部之劣势为优势,帮助西部地区走出经济发展的困境。因此,可大力开发丝绸之路沿线影视文化资源,加强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
美食类节目《丝绸之路上的美食》分为两季,共40集。第一季是酒泉─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二季是西安─乾县─韩城─富平─天水─定西─兰州─武威─张掖─敦煌─玉门关。整部节目以美食的名义探访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的源头西安起,按顺序介绍各地的特色美食。当然,在这里,美食已经把旅游、当地文化、风土人情融合到了一起。节目通过三位主持人的亲身体验和讲解,如一一介绍官府菜、商贾菜、市肆菜、民间菜和清真菜的由来和制作工艺,穿插了当地的饮食习惯与礼仪风俗,如不吃猪肉等禁忌的渊源、牲畜宰杀习惯、祭祀礼仪等。同时也讲述到了丝绸之路输入物产的事迹,包括石榴、葡萄、无花果、苜蓿、芝麻、核桃、黄瓜、西瓜等,以及丝绸之路传来的酒水饮料,如石榴酒、葡萄酒、花茶、奶茶、牛奶、马奶、羊奶等。围绕古丝绸之路,以各自不同的眼光和饮食文化积累,去欣赏、体验和制作特色美食,将西域风光与特色美味结合在一起,以世界的眼光去领略来自西域的独特风貌,让更多人去感受这条东西方文明融会贯通的重要通道上丰富的饮食文化。这种以美食为焦点从不同角度讲述丝绸之路,其传播模式的成功具有启发性意义。
因此,可依据美食类节目这一商业模式,以西部地区为依托,以影视传媒为手段,将重点拍摄对象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特产、旅游景点、服饰、玉石、工艺品、民俗制品等上面,制作景点游乐、产品推介和各类文化专题片,同时赋予古今丝绸之路文化差异的对比感。在影视文化产品的引导下,这种营销刺激可以引起具体的消费模式。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又会受到影视营销刺激的直接作用而发生变化,如果营销刺激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就会产生消费行动。事实上,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升温,消费市场日益成熟。许多传统的产品已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现代社会呼唤着新的文化产品问世,新的文化产品需要注入新的元素。
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发现表明,文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购买者特定的情感,其意义远远超过了物质实体。“旅游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像旅游地的形象代言,拥有一种旅游商品,在旅游者看来就如同将整个旅游过程物化地保存下来,以旅游商品的物化形态弥补旅游过程转瞬即逝和景观不可移动带来的遗憾。”⑥事实上,旅游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的购买过程与一般商品的购买过程存在很大的差别,而旅游商品恰好能满足旅游者对于旅游过程物化的需求,它不仅蕴含了当地的特色,反映了当地的风俗,还能让人们回想起游览旅游地时的情景。因此,影视文化产业的开发不但可以吸引大众对异域风光的视觉享受,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所以,可借助影视媒介宣传西部地区的形象,重新诠释和定位西部地区。丝绸之路千年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蕴含了众多传奇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汉与匈奴之战、外国使者来唐等。这些历史事迹都是解读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资源,影视化后将成为展示西部特色的一个视角和形象,可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重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有着重大意义。这一战略的提出可以让文化交流、经济贸易、旅游开发等全方位、立体式活跃起来。就文化产业发展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影视传媒文化的开发,可以将优秀文化以及和谐共处、和平崛起的理念传播出去,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人民增进理解、沟通。加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步伐,从而实现助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
[注 释]
①胡潇:《浅谈甘肃丝绸之路文化资源与影像创作》,《丝绸之路》,2012年第18期,第72页。
②詹明信著,陈清侨、严峰等译:《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出版社2013年版,第326页。
③杜炜:《旅游消费行为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7页。
④西部开发旅游发展战略课题组:《西部开发旅游发展战略》,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