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国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全国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全国先进集体申报材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国先进集体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文化部门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文化部门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近几年来,xx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和海交文化优势,大力弘扬xx精神,通过依靠民营经济、发展产业集群、政企互动协作,闯出了一条以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兼收并蓄的经济共同发展道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体育事业也取得了全面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全国武术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书法)之乡”等称号。2003年,xx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戏剧之乡”,xx市文化馆被文化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单位”;2004年6月,xx市文化馆被文化部评为一级馆,xx市图书馆通过“第三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一级馆的检查核评;9月,xx市顺利通过省文化厅组织的“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复查验收;12月,xx市又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目前,正在加快办理“中国灯谜艺术之乡”的申报手续。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齐头并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带动了晋江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具体工作实践中,xx市文体局真正发挥了指挥部和参谋部的作用,促进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xx市历届党委和政府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为文化事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基础。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全力以赴加以推动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并在领导、机构、制度、设施、经费、活动、管理、产业等几个方面予以重点保证和扶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够切实解决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着重抓好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经费三个重点。2003、2004年市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经费分别为810万元、925万元;人均文化经费分别为7.94元、9.07元。

两年来,市政府投入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有:海丝两个考察点的整治和建设工程2100万元、新的图书馆大楼工程4500万元、可满足大型文化活动需要的祖昌体育馆工程5300万元、体育场工程4200万元、晋江大剧院停车场建设及立面改造工程550万元、文化馆新址装修工程59万元、施琅将军故居修缮及史迹景观建设工程1000万元以上,合计17709万元。

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大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人均文化事业费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同时采取市、镇、村和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的办法,拓宽文化资金筹集渠道,利用社会资金举办文化活动,如在2004年的6—7月份举办了xx市首届企业文化节,走上了一条由政府牵头、社会及企业支撑和投入的新路子。切实保证逐年文化经费投入都有所递增,建立良好的文化工作机制和部门协调机制,文化事业发展走在福建省前列。

另外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国内外高水平的文体盛事连续登录xx舞台,如2004—2005中国男篮甲a联赛(cba)于11月14日在我市xx体育馆举行的cba十周年开幕式和xxxx篮球俱乐部的首场比赛,开幕式及首场比赛被cctv—5及国内外重要媒体直播或转播,引起巨大轰动。xx篮球俱乐部在xx祖昌体育馆承接甲a联赛2004年11月14日至2005年2月25日的第一阶段19场主场比赛。

文体局还利用建成的一批大型设施的优势,先后承办中国羽毛球队全队及乒乓球队女队的封闭训练、“中日女排对抗赛”、“中澳男篮对抗赛”、“国际男篮四强赛”、“中国女篮表演赛”、“激情xx”、“东南劲爆”、“xx市中国梦舟明星男篮邀请赛”、“‘同一首歌’走进品牌之都——xx大型文艺晚会”等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属于顶尖水平的赛事及文艺晚会,为市民提供高水平赛事及演出的欣赏机会,在娱乐休闲中陶冶并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二、以精品生产为龙头,努力推动艺术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精品创作为龙头,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整理,xx“嗦罗连”被列为2004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整理出版了民间故事、谚语、歌谣、灯谜、南音指谱等一批文艺精品。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竞赛或评比的大奖。《xx文化丛书》第一、二辑已由xx文化出版公司和xx文艺出版社、xx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三辑已完成编撰,将于2005年出版。有50多部专著或合集相继问世,其中尤以诗歌称盛,达30余部之多,并因此被省市乃至全国的评论界冠以“xx诗群”之誉。

(2)素有闽南“戏窝子”之称的xxx拥有行当齐全、阵容较强的高甲戏剧团、木偶戏剧团、轻音乐团等专业表演团体30多团,每年演出场次均在200场以上,且大部分是在当地演出。除此之外还有泉州市及周边兄弟县、市的几十个职业表演团体常年在晋江演出。他们长年累月在农村演出,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繁荣民间戏剧艺术的生力军。

戏剧创作更是好戏连台。xx高甲戏剧团一举夺取福建省职业剧团会演“六连冠”,继高甲戏《xxx》获第八届“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文学奖”之后,木偶戏《xxxx》又荣获第九届“文华新节目奖”,木偶剧《xxxx》获“金狮奖”银奖,并于2004年再获福建省第四届百花文艺奖。2004年11月,市掌中木偶剧团xxx先生被中国木偶皮影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市木偶剧团配合xx市先后为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等演出30多场,并做好传统教学的整理,拍摄成vcd的传统剧目10个和李伯芬艺术教学方法一套。在中国文联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推新人奖戏剧比赛”中,xx市高甲剧团的xxx荣获金奖(全国十佳演员)、xxx荣获银奖(全国十优演员);2004年9月,我市组队参加在浙江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现代民间绘画展示活动,及福建省第四届少年儿童音乐、舞蹈、服饰大赛暨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福建选拔赛和福建省第六届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手工艺作品大赛暨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福建选拔赛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

这些优秀作品的相继涌现,促进了戏剧、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灯谜等艺术门类的创新与发展,实现了以精品生产为龙头,促进优秀文艺作品全面占领城乡文化活动阵地,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三、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层文化网络逐步完善,城乡文化工作成绩突出。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文化设施的建设,把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放在首要位置,切实把它作为先导性、全面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在地方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坚持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还积极动员社会、集体、个人和华侨、港澳同胞等社会力量,运用各种形式投资、捐资文化建设、兴办文化事业。确保了基础建设的建设经费。建成了xx文化中心、xx文化中心、xx文化活动中心等一大批城乡文化设施。

大型文化标志性工程——xx文化广场(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固定展厅和绿化广场),其规划用地86亩,计划总投资达12000万元以上,其中投资5300万元、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的博物馆,于2002年底投入使用;市文化馆业务用房面积2035平方米,在2004年首次群艺馆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被确定为国家一级馆;这些设施为晋江树立了良好的侨乡文化形象,为人们提供了健康、文明、高雅的文化活动场所,也为晋江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的同时,各文化站的人员编制、活动经费也得到切实的解决,全市镇(街道)文化站(社会事务办)均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了一至二名的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制定了较完善的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每年举办不少于3次的全镇性群众活动。8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室和文化活动中心,活动面积均在30平方米以上,不少文化室还颇具规模,活动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

在群众文化方面,按照“抓活动、促繁荣”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努力探索发展群众文化的新路子,坚持以节庆活动为契机,通过政府、民间多种渠道,促进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我市现有103个民间文化社团,他们在每年的“元旦”、“春节”、“元宵”三节期间及其他重大节庆活动期间,都在文化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开展丰富多采的系列文化活动。如每年都举办戏剧展演节、南音会唱、灯谜会猜、广场艺术表演,还适时举办诗词吟颂、书画展览、摄影展览、文学笔会、文艺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陶冶了群众的情操。还有2003年、2004年xx市第一、二届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特别是首届企业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我市的企业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首届企业文化节包括企业广场文艺调演、“四海一家”企业文艺大游园、“品牌之都”灯谜夜市、企业女子拔河大比拼、企业男子篮球赛、企业风采书画摄影展览、“腾飞的xx企业”主题征文暨演讲比赛、企业之声歌咏晚会等八项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共有130多家国有、民营企业的近2万名员工直接参加了活动,观众达几十万人次。本届企业文化节,既是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新开端,也是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次大检阅、大比兵,达到了繁荣企业文化、展示企业风采、打造品牌的预期目的。

四、图书事业一路领先,率先实现自动化管理。

xx市图书馆现有业务用房4700多平方米,藏书20.2万册,年购书经费25万元。此外投资4500万元,建设面积达18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2004年4月底动工,2005年将建成投入使用。该馆在两度被评为全国一级馆,四届省文明单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不断强化服务,每年开馆315天(节假日正常对外开放),每天开馆9.5小时,周开放57小时,各服务窗口设有“咨询卡”、“图书预约卡”做到“为读者找书,为项目找书。”率先在泉州市范围内引进ilas管理系统,在采访、编目、流通等部分设置电脑管理,实现了采编、流通自动化管理。开辟了电子阅览部,并于2003年设立了文化信息网点,努力在现有条件下增辟服务窗口,积极营造清新优雅的环境。同时加强地方文献的征集、研究和开发利用,共收藏地方族谱120多部,为港、澳、台同胞及海内外侨胞寻根访祖提供咨询服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坚持繁荣与管理并重,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市文化主管部门以“总量调控、结构管理、布局均衡、突出效益”为原则,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注意做到净化与繁荣并重,治标与治本并重,日常管理与突击检查并重,努力构建结构优化、形式多样、繁荣有序的文化娱乐市场体系。目前已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镇区为主线不断向农村辐射的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市场网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市在民间职业剧团管理中总结出来的“两定、三查”经验得到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肯定与赞赏,并在《中国文化报》等报刊上进行经验介绍。

我市现有歌舞娱乐场所140家、网吧60家、民间职业剧团30家、音像制品零售店268家、投影厅45家、电子游戏室76家、书报刊店125家、印刷业248家及体育休闲场所48家等文体经营单位。我市在文化市场管理中,坚持力促繁荣、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健康发展的思路,先后举办各经营项目的法人、负责人法规培训班,提高经营者依法经营水平。并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做好专项整治工作。2004年根据上级对网吧专项整治部署,普查出黑吧345家,在7—8月份集中整治中,检查网吧273家,取缔128家,没收电脑设备2020套,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章的经营单位和经营者,严厉打击文化侵权和非法出版活动,坚决禁止制造和传播不良文化的行为,大力扫除文化娱乐市场中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促进我市文化娱乐消费向高品位发展,推动我市文化市场经营和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六、以“五纳入”为中心,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管理网络。

两年来,我市文物工作本着“五纳入”的原则,积极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方针,立足管理、努力开创文博工作新局面。我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6位。市博物馆有藏品6000多件,其中一、二、三级文物达1200多件。我们始终把文物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领导责任制的“五纳入”原则,并在抓好专业文物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物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文物管理员培训基地,每年举办文物管理员培训班,由政府发放管理员年度工作补贴。目前全市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有原始材料档案,配置管理员,有明确的保护范围和醒目的保护牌,“四有率”达100%。

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庵,专门成立草庵文管所,投入250万元对草庵的道路交通和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和开发,使闻名遐迩的摩尼教遗址得到了有效保护,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我市的重点浏览地。又斥巨资2100万元对海丝的两个考察点——草庵、金交椅山古窑址进行整治和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专款对施琅将军故居进行修缮和史迹景观建设。还对有旅游潜力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天寺、西资岩、俞大猷陵墓、古檗山庄等进行规划开发。

两年来,我们还复制了《xx市文物分布图》,编辑《xx市志》的文物专辑《xx文物志》,拍摄《xx文物巡礼》电视专题片,举办文物知识竞赛,出版《xx揽胜》、《xx文博·xx文物专辑》等学术专著。每年均召开一次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使文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七、努力开拓电影市场,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我市电影公司努力开拓市场,大力开展宣传活动。重视为旋律影片、大片、巨片的发行放映,电影队常年坚持下乡,保证农民看电影的需求。同时,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收费办法,即通过预收、从公益金中提取、由乡村企业支持、个人包场等多种形式,有效地解决了收费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电影队还利用放映时机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科普知识等内容,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八、以提高“两个效益”为目的,坚持文化机制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必然对现行文化体制产生强烈冲击,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采用新思维,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的运行机制。晋江市委、市政府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潮流,支持文化部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增强了文化事业的活力和生机,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首先积极稳妥地推进高甲剧团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对剧团男性干部年满55周岁、女性干部年满50周岁、职工年满45周岁者(共11人),实行内部离岗,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才给予办理退休手续;对原剧团其余的23名演职人员继续留用,又组织剧团、文体局、宣传部、监察局、人事局等有关部门对40名1999年毕业的,与剧团签订《聘用合同书》的新演职员进行综合素质和专业艺术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聘任27位新演职人员,其他即予解聘,解聘人员的档案由市人才交流中心保管的办法;及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工资管理办法,重新制定内部工资等级和分配办法,建立由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组成的新的工资分配形式,并确立剧团集体积累资金制度,以剧团完成演出任务的所获纯收入的20%作为剧团集体积累,用于培养艺术人才、继承研究传统艺术、更新必要设备、排练新剧目和办公费用。与此同时,市财政对内部离岗老演员及在编内的人员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全额保证,解除改革中的后顾之忧。改革后的高甲剧团热情高涨、队伍稳定、艺术提高、发展态势良好,市场前景光明,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全国先进集体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xx年上半年,对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在台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各部室的大力支持下,我办紧紧围绕全台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协调、服务和参谋助手作用,始终践行“做好领导参谋、做好部室配角、做好基层后勤”的工作理念,不断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更优的服务质量和更顺畅的运行机制,在国家大事不断、“多难兴邦”的非常时期,立场坚定、反应迅速,较好地实现了组织、协调和服务的职能。现就半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服务职能,高效处理行政事务

行政事务是办公室的核心工作。半年来,我办紧紧围绕追求深层次、高质量地处理行政事务这一服务目标,不断深化服务职能,提高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

1.材料起草和文件印发。按照台里工作需要,及时起草有关文件、领导讲话和汇报等文字材料,保证我台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在起草过程中,抓格式,保证规范性;抓内容,保证可行性;抓程序,保证合理性;抓速度,保持时效性。上半年,共计起草《关于印发的通知》等文件及抗雪防冻、第二届电视观众节、抗震救灾、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等总结汇报发言申报材料60余份,近20万字,印发台文件34份,台党组及机关党委文件6份,其他文件2份。

2.工作协调和督查落实。对上级部门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以及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大决定事项,联络台内业务部门,及时交办落实。对本台中心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事项,按照要求,积极牵头,出点子、当帮手,做好部署与落实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努力做到让领导满意,让同行满意,让同事满意。上半年,顺利办结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各一项,先后牵头做好抗雪防冻、区xx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现场直播直播、第三届广电媒体车展、xx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五十周年 “激情飞越十五周年”主题晚会、第二届电视观众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宣传、抗震救灾、区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第xx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xxxx)等重要活动的联络和推进工作。

3.信息上送和通报。及时、准确、全面地为领导和上级机关报送信息,是办公室的重要职责。随着对信息要求的拓宽、速度加快、要求提高,我们在信息工作中努力做到“收集信息第一时间、报送信息第一时刻、处理信息第一时段”,确保信息快速报送。由于上报及时,内容重要,一些信息受到洪航勇书记、郑荣胜区长以及区人大的批示和通报表扬。上半年,共计印发《广电信息》4期,在《xx广播电视》发表信息6条,在《xx新闻界》发表信息11条,在《xx信息》发表信息5条,在外界与我台之间架起了一座畅通无阻的沟通之桥,有力地宣传了我台的中心工作。

4.会务和接待。半年来,办公室为台及各部室安排布置会场、筹备会议40多场(次),接待上级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兄弟台领导参观、考察、交流、学习 20余批次。通过周到的服务,展示了良好的窗口形象,有效地促进了台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发挥了领导助手和部室配角的职能作用。

二、完善规章制度,有效开展管理工作

制度是工作运转的保证,进行有效管理则是做好工作的必要环节。半年来,我办坚持按照“干大事,从细节做起;做小事,从大局着眼”的要求,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完善各项制度,有效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为全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资金预算计划,针对预算管理“细化”、“定额化”的特点,及时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落实支出指标,合理安排资金,确保各项开支按时履行。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根据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督职能,配合台各项工程与设备、车辆的招投标工作。及时做好年报和月报报送,做好经济承包年度审计兑现以及新合同的签订。

2.档案管理。在去年获得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的基础上,我办继续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及时对各类文件进行整理、编号、存档,真正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3.物业后勤管理。做好广电中心、xx发射中心等物业的维修、卫生、绿化以及房产、职工宿舍的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台内人员变动,调整办公室,配备办公设备。按照计划安排落实节假日福利、劳保用品、夏令用品的发放。职工食堂严格执行餐具消毒制度,供应早餐,改善伙食质量,公务接待实行审批制度。

4.广电办公网管理。积极配合技术部门建设广电办公网,根据各部门反馈不断修改和完善系统。牵头成立广电办公网使用管理办公室,起草出台《广电办公网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带头使用广电办公网,充实和更新内容,发挥办公网的作用,促进工作开展。

5.车辆管理。管理和维护好台内车辆,及时调度,保证台领导和各部门及离退休领导的用车需要。做好报废车辆的申报、审批及新车辆的审批、购置与上牌。将车辆使用纳入办公网系统,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塑造窗口形象

办公室工作无小事,每位同志的言行举止,不仅代表个人的形象,代表办公室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着全台的形象。所以,我办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勤于学习,乐于钻研。半年来,办公室根据台党组的总体部署,坚持对本办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队伍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增强了办公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1.不断加强学习。继续组织开展党的xx大精神学习,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法纪理念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对司机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遵纪守法、安全出行的意识。发挥党员在队伍建设中的政治核心、团结核心和自我教育作用,积极通过集体讨论、共同学习的方式提高素质修养和工作水平。

2.培养奉献精神。办公室工作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没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是干不好的。在日常工作中,我办格外注重对奉献精神的培养。工作中,绝大多数的办公室同志都能做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把全部心思用在工作上,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在今年的抗雪防冻和抗震救灾中,每一位同志都能够充分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外出采购抗雪防冻物资,积极联系抗震救灾事宜,充分发挥了广电主人翁精神。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凡事要多请示、多汇报、多通气、多动脑、多动笔、多请教,要多注意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有时工作的质量和标准与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个体的能力素质不够高,材料质量上不去;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多、时间比较紧,个别工作还不能够让领导满意。

二是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对全台工作情况掌握还不够细致,有时工作敏感性还不是很强,一些工作不能主动、提前地谋思路、想办法,一些工作没有提前量,上报情况不够及时。

三是自身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尤其是在自学方面,自我加压精神不强,与工作的标准和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下一步,我办将继续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拓宽思路、求真务实,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一是加强工作统筹。根据台党组今年的工作思路,对全台工作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内容、时限和需要达到的目标,集中力量抓大事、抓成果,加强部室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年初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是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上级文件精神的学习理解,充分领会领导意图,搞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当好参谋助手,创造性开展工作。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成果、工作方法,努力提高谋事、干事、成事的能力,确保各项工作的贯彻执行。

全国先进集体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路桥是台州市三大主城区之一,面积274平方公里,人口41.9万。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部署和决策,切实推进实施制造路桥、商贸路桥、都市路桥、开放路桥、人文路桥、一体化路桥“六个路桥”战略和“科教兴区”战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充分发挥机制灵活,民资丰厚、敢于创新的区域优势,积极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2004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5.1亿元,比上年增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84亿元,增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8亿元,增16.1%;财政总收入12.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9亿元(按老口径统计分别为15.4亿元和7.77亿元,分别增19.1%、24.5%);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24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3.8亿美元,分别增63%、47.6%;实际利用外资6288万美元,增60.4%;农民人均纯收入7516元,增13.2%;人口自然增长率6.8‰。近年来,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8.1%的速度增长,领先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

致力于制造路桥建设,工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贯彻“工业立市”战略,2004年全区工业生产性投入46.1亿元,增40.1%,实现工业总产值423亿元,增14.15%。产业基地整合提升,十大特色产业基地作用进一步发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加大了对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空调及制冷配件、塑模、机电及建材等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编制完成了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全区生产汽车5600辆。全面实施“1212工程”,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2家,总数达41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60.37亿元,增36.9%。企业创新步伐加快。新增股份公司4家,金龙、三鸥两家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实施技改项目184项,区本级技改贴息达1310万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总量居全市首位;新列入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5项,新增省级技术研发中心3家。

致力于商贸路桥建设,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2004年全区实现市场成交额244.30亿元,增9.77%。市场建设继续推进。全区完成商贸设施投资2.47亿元,新增星级市场2家,总数达19家,首批14家重点市场财产保险工作顺利完成。新型业态快速发展。全区第一家百货商场顺利开业,沃尔玛超市引进工作已完成落户路桥协议的签署,新增连锁店15家、“两总一特”132家。成功举办了塑交会、日交会、国际汽车展和首届汽车工业博览会等17个大型展会,会展中心运转良好,会展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成功组建全市首家农村合作银行,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04.33亿元,成为全市第二个存款余额超200亿元的县(市、区),存贷比达72.4%。

致力于都市路桥建设,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规划编制取得重大进展。编制完成路桥分区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远东商贸广场中心区城市设计、行政文化中心城市设计等重大规划,基本完成交通、绿化、给排水等专项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8.1亿元,其中重点工程34.9亿元。敷设污水管网21.2公里,污水处理率达85%。新增绿地81万平方米。严格城市规划管理,拆除违章建筑8.4万平方米。积极实施“安捷工程”,城区交通状况得到改善。

致力于开放路桥建设,外向经济进一步壮大。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组织各类引资活动,努力推动“零土地”招商,基本形成宽领域、多层次的引资格局,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居全市第一。外贸出口发展迅速。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44个。新增出口实绩企业34家,总数达132家。机电产品、节日灯、水暖器材、空调器成为主要出口商品。外经合作成效明显。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新增境外贸易机构5家,总数达18家,带动外贸出口6225万美元,增40%。主动接轨长三角,在上海设立了外贸促销、招商和信息服务三大窗口。

致力于一体化路桥建设,城乡发展进一步融合。农村面貌不断改观,综合整治村庄48个,创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3个、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4个。积极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100%。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全区共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10个、中国绿色食品认证7个。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农民素质不断提高。设立了区、镇两级培训基金1000万元,培训农民1.66万人,转移就业6438人。

致力于人文路桥建设,社会事业进一步繁荣。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初升高比例达93.3%,高考上线率达83.8%。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生人均建筑面积达8.3平方米。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教师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台州市文体中心成功承办了7次国内外重大文体活动。卫生、计生、广电事业稳步发展。

致力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努力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部署,近几年以来,出台了优先发展科技的政策18个,区财政投入科技经费6839万元,2002年1021万元,2003年1480万元,2004年2132万元。技改投入约150余亿元,2004年约46亿元。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投融资体系、技术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2年被浙江省评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优秀区;2004年被浙江省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区。培育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组建和申报认定了一批技术研发机构,成功举办了全国性科技展览会6届,切实运作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积极搭建科技条件平台,开展广泛交流,引进一批大院大所,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了科技创新蓬勃发展,提升了企业品位和档次,推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使技术与产品走出国门。目前,已有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5家,省级12家,市级1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6家,市级18家。被列入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9个,其中国家火炬计划10个。开发专利技术1000余件,通过省级以上新产品鉴定500余只。认定区级信息化示范企业14家。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9万人。

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坚持“科教兴区、科技强区”战略,积极运用创建省级“科技强区”这个新载体,不断开展观念、思想、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全面提升科、教、文、体、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优先发展科技事业,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技术等要素市场培育,争创“省级科技强区”。着力抓好人才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保障的政策环境,开通外来人才“绿色通道”,大力培养本地技术蓝领,努力为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坚持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把科技强区工作当作全区重要工作来抓。

1、健全组织机构。路桥已建成区、部门和镇(街道)三级科技工作机构,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区委区政府根据人动及时调整充实各级科技进步领导小组,各镇(街道)配有专(兼)职分管科技工作领导。为加强“科技强区” 创建工作,区专门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虞选凌担任组长,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区级机关和镇街道的主要领导同志任成员。

2、加强政策引导。区委区政府把发展科技事业列入每年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大会的重要内容。每年召开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对全区科技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区长办公会议专门讨论和研究有关科技发展重大事项,如科技工作中领导干部配备、科技经费预算、科技政策的制定、技术人才的引进重大技术交流以及大院大所的引进等等。同时,经常召开科技工作座谈会、外籍人才座谈会,通报我区科技工作发展情况,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征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了“高新技术企业行”活动,实地了解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困难,极大地提高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3、确保财力支撑。科技要发展,财力需保障。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科技投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优先保证科技经费的安排。财政科技经费从2002年的1021万元到2003年的1480万元、2004年的2132万元,两年翻了一番,增幅惊人,其中三项经费均达50%以上。每年分别安排500万科技创新资金和500万技术人才基金,专门用于扶持、奖励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引进人才。虽然政府投入的财力有限,但仍然很好地发挥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加快了区域科技创新的步伐。

4、坚持实施科技工作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制度。区委、区政府每年对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实行科技进步工作目标考核,并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考核总分。年初设定具体指标并明确考核分值。年中狠抓各项科技工作的落实,加强检查和督查,年底认真组织考核,排出名次公布与众。对科技进步工作考核先进单位,分别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几年来,我区的科技进步工作目标在各级的考核和综合评定中,均获得很好成绩。1998年和2001年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更为可喜的是2002年度被评为浙江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04年再创十年最佳的优绩。在全市社会经济考核中,我区科技工作是全市九个县(市、区)中唯一加满分的单位,被浙江省科技厅评为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被省知识产权局评为省专利工作集体。

 

 

 

 

六、本地区科技工作特色和突出成效

 

区委区政府树立新观念,拓展新视野,积极探索科技发展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导向性,归纳起来共有方面:

一是重视政策引导。几年来共制定出台科技发展政策18个,其内容涉及科技宏观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培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资金扶持、创新体系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度也比较大。其中有些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目前其他县市区都还没有。例如,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引进大院名校等政策,实施中已收到明显的成效。

二是狠抓科技基础工作建设。大力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仅2004年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3家,省级5家,市级8家;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5家,省级12家,市级17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省级6家,市级18家。已有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9个,其中国家火炬计划10项。

四是积极搭建科技条件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从1999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全国性科技展览会6届,每届都邀请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专家教授200名,与企业开展广泛的洽谈,共签定技术合作合同1161个,技术成交额达8.26亿元。同时,我区还与北京石景山区科委、上海虹口区科技局、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了科技合作友好关系。

五是不断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探索解决广大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我区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导本区企业在上海设立研发机构,并对其进行认证,目前我区已有10家企业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另外,已建有国家级成果转化中心1家,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1家,市级2家。积极引进大院大所,已引进洛阳轴承研究所,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在路桥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同时,大力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在路桥建立科技创新工作站,现已开展工作。积极大胆地探索和培育新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实现良性循环式成长。运作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整合力量,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

六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为落实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以及打造“制造路桥”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CAD、CIMS应用工作,推进我区制造业信息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路政办发[2003]87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步伐。目前全区近400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同时还建立了一批信息化市场和信息化社区,并通过了省级信息化试点示范区的验收。

七是大力开发新产品及专利技术。几年来共有500余项新产品通过了省级鉴定,其中许多新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专利技术开发蓬勃兴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区域经济中的优势产业正在显凸,以高新技术产品为核心的竞争能力逐步形成。连续两年被省知识产权局评为专利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