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两纲汇报材料

两纲汇报材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两纲汇报材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两纲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并抓住其心理兴奋点,延伸学习兴趣时间,是多年来英语教师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方法不尽相同。然而就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讲,我认为不仅要靠课堂上的激发还需要课后的兴趣培养。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始终抓住学生,以便获取理想的知识财富。

我根据新大纲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

不论从衣着、发型到面目表情,还是精神状态,都应该给学生一个庄重大方、积极向上的感觉。步入教室后用几句热情而严谨的开场白,就会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使之迫不及待地听讲。如:Hello,everyone!I’m glad to see you.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In this class,if anyone can ask me a question about the new lesson,I will give him/her a gift.这样,学生们都踊跃提问题,回答问题,课堂效果很好。

2.直观的艺术感染。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教师在情景中教,学生在情景中学,在情景中练习和实践。让学生直接感知教材,尽快掌握所学内容。如教“take a message for sb./leave a message to sb.”时,教师一上课就拿出电话机,同时扮演两个角色,维妙维肖地把知识点呈现出来(并板书)。A:Hello,this is 87771176.Could I speak to Ann,please?B:I’m afraid she isn’t in right now.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经过小组或同桌充分练习后,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打电话”。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在教一些单词时,教师可利用简笔画让学生理解词义,或表演动作流露出一些表情让学生理解、感知该词的运用环境。如教draw一词时,在做出要用粉笔在墙上乱画的样子的同时,摇头示意这是不应该的,并说道:“Don’t draw on the wall.It’s so rude.”一边板书,一边重复着划线的draw。学生们很快理解了该词的意思及使用环境。

3.现实生活交际。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若把显示生活的材料搬到课堂上,就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使之积极地投入到所学语言环境中去实践。教师每天除了让学生轮流用英语汇报外,还可在每单元的最后一课时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讲述今日所见所闻。要求学生汇报内容时一般用50―60个单词,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每次评选出优秀演讲者2―3名。尤其当某些学生讲述本校、本班或自己家庭的事情时,其他学生兴趣极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下面是我班团支书的汇报:

Excuse me.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This week,we are on duty every morning.I’ll ask someone to stand with me at the school gate in line.We should say“Good morning”to the teachers and schoolmates.So we must come to school earlier every morning this week.So much for this,thank you.

在课堂上,大家无拘无束,尽情发挥,同学们把这项活动叫作“欢乐星期五”。因此该活动也就一直延续下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并且使其兴趣保持较长的时间,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努力培养,使学生持久地处于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我采用以下的做法:

1.布置有声作业。

为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要求学生每天把所学的内容读熟并录制录音带。每周五第三节为英语活动时间,全体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共同监听,评选出语音、语调及熟练程度最佳的五名同学,再评出进步幅度较大的五位同学,并由老师发给一个小小的纪念品,以此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2.布置无声作业。

为训练学生的笔头交际能力,我每天要求他们运用近两周所学内容写出各自最感兴趣的话题,要能反映一件事情,或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如写自己家的一天生活、探亲访友、学校趣事等。要求语句流畅,字数不限。经过教师的批改后,好的作品选登在校周报上。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分类推进,逐层提高。

两纲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20__年汇报材料:公安消防部队建设经验汇报材料

市公安消防大队现有官兵人(其中干部人),水罐消防车台,消防指挥车台。主要担负着市的灭火救援和防火监督工作。大队以《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省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考核标准》为依据,按纲建队,严格管理,依法行政,提高了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拴心留人环境。大队针对划拨的营区用地面积大、杂、乱、离市中心远等特殊情况,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分片治理,逐步推进”的办法,多方集资,修通了从洒金路至大队办公楼的水泥路,建起了篮球场,进行了绿化,使营区环境在短期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统一购置了办公座椅,增配了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施,完成了金盾网、局域网的建设,逐步向办公自动化方向迈进;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建起了小食堂、浴室,购买了饮水机,解决了官兵的“三热”问题;大队建立接待室,添置了音响、乒乓球桌等设施,使全体干战工作有舒适的环境,生活有舒心的保障,既营造了拴心留人的环境,又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发挥监督职能,规范监督执法程序,确保火灾稳定。大队以州省消防总队编印的《公安消防机构执法指南》为范本,规范大队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建筑审核、火灾调查等程序。通过对重点单位的定期检查和非重点单位的抽查,以及开展专项治理等活动,消除火灾隐患,有效地预防了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官兵们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执法观念,加强文明窗口建设和执法行为规范,认真落实省消防总队的九条便民措施,在“文明窗口(办证厅)”设置警务公开栏,将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有关事项进行公开;设置消防器材展示台,展出常用的消防器材,对其性能、用途、使用方法进行介绍;印制消防小知识、办事指南、逃生自救知识等便民卡片,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让群众了解了更多的消防知识,大队这一举措深受群众的好评。

三是增加装备投入,加快消防站建设,向二类大队迈进。大队先后投入资金多万元,开通了两条火警专线,增购了一台中低压泵消防车,购置了空气呼吸器、对讲机、呼救器等个人防护装备。同时,主动当好党委政府参谋,促请市政府于200年拨款万元征用大、中队营房建设用地,200年匹配资金万余元修建了大队办公楼,200年拨款万元修建了营区内60米防洪涵洞,为消防站的营房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今年,促请市政府拨款万元作为消防站营房建设的启动资金,目前,消防站图纸设计和场地平整工作已完成,消防站营房将在近期破土动工,我们将加快消防站营房建设,努力向一类大队的建设标准迈进。

两纲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CBL教学法;外科护理;临床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58-0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在外科护理中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情况,只注重教材知识传授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外科护理的要求[1]。有关研究显示,CBL(Case-based Learning)这种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方式而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其思考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2]。为探讨CBL教学法模式在外科护理措施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了我校169名护理学院学生的教学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169名贵州省铜仁市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护理学院学生的教学数据,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有86名学生,平均年龄为(22.7±0.3)岁,入学成绩为(192.32±16.79)分。对照组中有83名学生,平均年龄为(21.5±0.8)岁,入学成绩为(197.69±17.63)分。两组学生在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学生均采用相同外科护理教材,由统一老师进行教学,课时安排同为总共108课时,包括72课时的理论课程和36课时的实践课程。

对照组的83名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外科护理教学,即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

观察组的86名学生采用CBL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方法为:①根据大纲选取临床真实案例。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授课前选取简单普遍的病例,授课后再选取较为困难和复杂的病例。②要求学生对病例进行预习,必要时安排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③授课时,先介绍选取的案例,随后再根据选取的案例提出相关问题。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学知识点有衔接,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思考。④鼓励学生查阅案例相关文献并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随后整理为汇报材料。⑤安排各小组的汇报和讨论时间,要求学生对各自小组的方案进行陈述与汇报,然后让其他小组对汇报进行评价讨论。⑥汇报讨论后对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学生进行辅导,以修正其错误。

1.3 观察指标

1.3.1 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 对成绩的评价采用我校自制的期末试卷进行统一考核评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试题均为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客观题。考试共2小时,且为闭卷考试。试后成绩评分≥60分则判定为及格,成绩评分

1.3.2 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共发放169份调查问卷,回收169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客观题总成绩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理论考试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学生教学后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观察组教学各项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代医学越来越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而在注重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外科护理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理论知识,只是在课堂上传授书本相关的基础知识,而忽视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培养临床创新思维[4]。

有学者表示[5],CBL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能培养学生的临床自主思维能力。本研究也发现,采用CBL采用CB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学生的客观题总成绩为(85.3±6.74)分,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的学生(78.41±7.25)分,且采用CBL教学法的学生各项满意度都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说明CBL教学法的教学能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临床思维,并有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处理分析问题。在CBL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教师讲述的临床案例而被带入较为真实的情境之中,激发其对临床问题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分析临床案例,接触临床实践。但是在使用CBL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取案例时要注意难易适度,且难易程度要根据讲授进程层层递进,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掌握;二是选取的案例不能脱离实际,最好是真实且有代表性的案例,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临床数据,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三是结合重点知识点进行案例讲述,以免在有限的课时中不能完成知识的讲授;四是注意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本研究显示,采用CBL教学法进行教学能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临床护理措施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总之,CBL教学法模式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临床反应能力,有利于外科护理措施的实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钟正伟,刘丹丹,唐旖旎,等.外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4,(14):1815-1816.

[2] 岳琳,牟绍玉.PBL结合CBL双轨式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11,32(4):92-93.

[3] 陈凌,任振华,王佳茵,等.案例分析在临床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21):105-107.

两纲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造型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潜能,以考促学,这是笔者所在学院素描、色彩课程考试改革的主要目的。对教学内容以及考试方式的系列调整,使素描、色彩课程考试更加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考试改革创新模式探索

1.教学内容调整

在新模式探索中,我们根据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将素描、色彩课程教学分为(一)和(二)两个部分,通过造型基础语言研究和造型语言拓展与创意思维训练两个阶段共17个模块展开教学。在造型基础语言研究阶段,调整后的素描(一)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是:透视与构图语言研究、形态语言研究、明暗语言研究、线语言研究、材质语言研究5个模块;调整后的色彩(一)课程具体教学内容是:色彩原理研究、色彩的传统技法研究、色彩的材质语言表达研究、色调与情绪传达研究4个模块。在造型语言拓展与创意思维训练阶段,调整后的素描(二)课程教学内容为有机造物研究、局部描绘研究、解构与重构研究、形象联想与创意表达研究4个模块;调整后的色彩(二)课程教学内容为色彩材料语言与空间表达研究、色彩材料语言与视觉(静态、动态)表达研究、色彩的感觉(错觉、幻觉)研究、平面色彩的立体转换综合表达研究4个模块。这两个阶段的素描、色彩课程均重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鼓励学生认识和采用新工具、新材料,侧重于主观感受与个性挖掘,尽可能地开发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创造潜力,让学生学会独立观察、独立思考,捕捉和培养现代设计意识。

2.考试内容调整

教学内容的调整完成后,考试形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素描、色彩课程的考试改革内容体现出分类考核、模块考核和过程考核的特点。分类考核体现为改传统的专业整体考核为专业类别的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及侧重点上根据专业特点区别对待。模块考核是指将该课程的考试分为造型基础语言和造型创意思维拓展两个阶段的各个专题模块分别进行评定。过程考核则是指整个考核是一个分段进行的“过程式”考核,即每个模块专题由任课教师根据模块专题的不同内容而评出成绩。如何划分阶段、采用何种考核方式以及何种考评依据形成不同的模块成绩,则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这种分类考核、模块考核、阶段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既可以体现各专业方向的特色,又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完成技能与能力考核,分散了后期考试压力。评价结果反馈及时,师生互动交流多了,充分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考试改革实施步骤

第一步,考察调研。在此阶段开展文献查阅、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对国内外同类院校素描、色彩课程考试模式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和本校实际,提出课程考试改革初步讨论提纲。第二步,制定新教学大纲。通过对素描、色彩艺术设计基础课改革发展方向的调研与资料查阅,由艺术学院的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任课教师进行多次座谈讨论,制订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与专业特色的新大纲方案。第三步,制订具体实施草案。通过调研、文献资料查阅与讨论,完成对素描、色彩课程教学体系的修改、定制,通过教研活动、座谈会与问卷调查,形成初步实施草案。第四步,对草案进行试点实践并进行全面论证。根据素描、色彩课程考试改革初步实施草案,选出一个班级进行试点实践,并对该班级进行全面因素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论证。第五步,确定正式方案并全面优化推广。

4.具体操作办法

笔者所在院校素描、色彩考试改革项目的具体操作办法可以简要概括为区别对待、既看过程也看结果与教学、展览、评价三位一体化。“区别对待”体现在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确定不同的考核内容与考核形式。如,工业设计专业主要倾向于对工业产品及其构件的塑造能力与产品造型创意表达能力的考核;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倾向于对环境空间理解能力、空间塑造能力与空间造型及环境装饰方面创意能力的考核;视觉传达专业主要倾向于对图像造型、图形表达、夸张变形技巧等方面的考核;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则主要倾向于对图形象征意义、变换组织方法、空间创意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看过程”体现在模块阶段测评考核中,就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即对造型基础语言研究和造型语言拓展与创意思维训练两个阶段17个模块教学的平时表现的评价。法国艺术教育家日耳曼•罗斯曾提出:艺术教育不止是一个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分享和寻找自我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运用启发式教学,尽量多和学生一起讨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看结果”指的是看期末课程作业的综合表现以及课程汇报展览中每个学生的最终作业质量。“看过程”和“看结果”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实验目标。

“教学、展览、评价三位一体化”是本项目的特点之一。在教学模块中体现过程评价,在展览和教师集体评阅中体现成果综合评价。教师集体评阅一般在课程结束的汇报展中进行,根据学生提交的各个模块训练作业,由课程专家小组对这些综合作业进行综合评定。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较客观、公正、整体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综合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跨班级整体地把握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整体效果,进一步对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调整优化。在成绩的构成比例上按照以下方式操作。首先,小模块训练考核分别由学生提交模块训练平时作业,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按照课程阶段考核的目标要求,为每位学生评定出模块训练基础成绩,各个模块成绩的平均值乘以60%记入学期总成绩。另外40%的期末成绩来自教师集体评分和课程教学作业汇报展览。

由部门相关领导、课程群负责人、专业任课教师组成评分学术小组,将同一专业方向的学生作品陈列对比,根据学生作业综合效果对每位学生进行整体评分。课程专家小组每位成员的单项成绩汇总,求平均值作为综合模块成绩,再将综合模块成绩乘以40%记入学期总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学生出勤情况应在小蓝本中详细记载;二是每一模块的平时成绩考核也应有详尽的记载和依据,包括构成模块平时成绩的课题讨论、互评情况等都要有相应的评分依据及详细的成绩记录;三是要严格做好课程补考工作。课程补考一般应安排在课程结束后下一学期开学进行,采取“专业分类”与“成果综合评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安排不同的补考内容,教师要综合考虑阶段培养目标和训练内容,让学生完成并提交二至三张能全面反映该阶段整体模块训练内容的综合性作业作为补考成绩的评定依据。上述操作办法丰富了课程考核的形式与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特别是教学作业综合汇报展,既可以整体刺激学生努力学习,又可以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也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教研,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适。

三、新问题与改进措施

两纲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产业用纺织品是区别于服装、家用纺织品,经专门设计、具有工程结构特点,应用于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是现代纺织工业的代表性行业,也是衡量国家纺织工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

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2009年国务院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作为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3]。

“十一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速超过16%,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提高了6.4个百分点。但产业用纺织品总体发展质量不高,高技术含量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市场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开拓[4]。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产业用纺织品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1]。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作为纺织类高等院校,应该顺势而为,借助十二五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东风,提升《产业用纺织品》课程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深入发掘课程内涵,精心探索教学模式,形成全新的、优秀的精品级课程。

1 课程背景及现状

《产业用纺织品》作为纺织类专业的普设课程,在国内各大纺织类院校中均有设置,并且都经历了诸多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目前在有些院校,此课程已经建设为校级乃至省级的精品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教案生动,教学效果佳。

在此课程授课的近10年时间中,学科组也数次根据行业的发展及学科的要求,进行过课程的微调。目前此课程在整个专业课体系中地位稳固、深得学生的喜爱,但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1)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课程为32学时的纯理论授课,对学生来说略显单一和枯燥;

(2)使用的教材为从十五开始建设的教材,内容经典丰富但相对于产业用纺织品的日新月异发展,略显陈旧;

(3)学生只能从课堂上的一些静态图片了解目前产业用纺织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够贴近产业实际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索在教学中引入自学和实践环节,以期通过学生自学最新科技文章,并在课堂上发言和讨论,从而使得课堂内容紧跟前沿发展,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内容;通过到实验室和行业现场参观考察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突出体现出产业用纺织品为产业所用的理念和目标。

2 教材改革

目前《产业用纺织品》教材有“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三个规划期间的教材,这三版教材相互承接、不断发展,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兼具了经典性和前沿性。在本教改项目中,我们拟将这三版教材都作为基础素材,提取其中的经典知识点和代表性的论点,自编一本更为简易的教材,作为本项目教-自-实一体化中教学环节的主要授课内容,使得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于整个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所掌握,为后续的自学和实践环节打好基础。

3 课时分配改革

在目前大纲规定的32课时中,合理划分教-自-实三个环节的课时分配,对于充分实现本项目的方案安排,具有重要的作用。考虑此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并不多且难度较低,因此本方案认为教学环节约安排12课时,让学生了解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和难点、重点,为后面的自学、实践环节打基础。而自学环节是学生自主到数据库搜索最新科技文章,追踪行业发展前沿,体现了本教改项目的核心思想,故安排16课时。实践环节必不可少,分配4课时。

4 自学环节具体实施方案

在这一环节中,根据产业用纺织品的具体分类,我国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用途来说的16大类,将学生分为16个组,每组学生在自己分到的这类产业用纺织品范围内,到图书馆外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整理为发言资料,到课堂上进行汇报,汇报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一组同学汇报结束后,教师负责组织讨论,要求其他各组须提出一个与其汇报相关的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汇报组的汇报和回答问题情况给出分数(90分满分),而对提出问题的小组则根据所提问题的质量给出问题分(10分满分),计入提出问题的小组总分。

5 实践环节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使得学生对于产业用纺织品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能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所需满足的性能要求和设计思想。4个课时的实践环节,将安排学生到产业用纺织品实验室、高性能材料实验室等,进行参观和操作。

两纲汇报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大学英语 教学

1.引言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强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用语言做事”,在这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为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是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国外很多应用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交际学习任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比较有影响力的有D.Nunan,J.Willis和P.Skehan。我国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和研究也日趋广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也提出“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2.任务型教学法产生的理论背景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Caleb Cattegno(1986)在其所倡导的沉默型教学法(The Silent way)中指出:“沉默性教学法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独立的、自主的、负责任的―换言之,是一个擅长解决语言问题的能手。”加强交际观的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以珀拉胡(Prabhu,N.S.)指导的班加罗尔交际教学实验(The Bangalore Communicational Teaching Project)最具典型性,为外语教学的革新提供了许多启示。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再度兴起的任务型教学中得到了启示。任务型教学的倡导者Willis(1996)认为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逻辑发展,因为它与交际语言教学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一些热心于将二语习得理论用于教学实践的二语习得研究者进一步肯定了任务的作用(如,Long和Crookes,1993)。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研究者利用任务充当二语习得研究工具,任务作为二语教学潜在的组织单位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3.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及设计原则

3.1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突出“语言运用”的理念,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建议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之“任务”贯穿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做中学”或“用语言做事”。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正达到任务型教学的目的。

3.2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在任务型教学的倡导者看来,语言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学,促进学的前提是要为学习者创设有利于语言习得的环境。在设计任务时应强调任务的真实性,教师应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设计课堂任务时,任务的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的整体水平,不能设计学生无法完成的活动。从任务型教学整体设计来看,它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有许多相似之处。表现在:

3.2.1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对任务型教学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应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发挥主动性、语言运用的创造性,要让学习者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运用语言、丰富他们对目的语的感悟和理解。要让学习者有机会反思语言,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批判思维。

3.2.2强调情境和上下文在形成对语言的整体、动态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教学设计所提供的场景应能够使学习者体验、实践真正的语言交际。在场景中完成的交际任务,从事的一切活动,应能够促使学习者验证假设、修正假设,能够促使他们将对语言的最新感悟与正在发展中的中介语系统建立联系。

3.2.3强调“合作学习”对语言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背景有限,对事物的理解总会带有片面性,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协商,能够纠正这种片面性。协作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任务型教学对小组学习予以充分的重视。合作学习对培养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更具特殊意义。合作本身也为语言实践创造了机会。

3.2.4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学习环境应具备促进语言学习产生的实质条件:尽可能选择真实的语言素材、提供丰富充分的目的语接触,创造大量有意义的交际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形成促进、支持学习的氛围。

4.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型学习任务的实施是通过完成学习任务,不断促进大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水平。英国语言学家Willis(1996)把课堂学习任务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实施前的准备(Pre-task stage),任务的实施(Task cycle)和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

4.1任务实施前的准备

这一起始阶段为大学英语学习者提供有益的输入,帮助他们熟悉话题、并识别新词和短语。目的在于突出任务主题、激活相关背景知识、减轻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负荷。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目标,通过全班集思广益、利用图片、个人经历等介绍主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时间,思考如何完成任务,提供准备时间能帮助他们思考说什么、如何说,有可能提高任务阶段语言表达的质量。

4.2任务实施阶段

任务的实施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任务(Task)、设计(Planning)和汇报(Report)。

任务:学生结对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使他们有机会利用一切个人语言资源表达自我,畅所欲言。它可以是对读的材料或听的内容发表看法。教师监控、支持、鼓励学习者尝试用目的语交际,帮助学生把要表达的思想组织成语言,但不为了纠正语言错误打断学生。

计划:该阶段为即将开始的汇报做准备。告知学生他们要向全班简要汇报任务的完成经过及最终结果。学生草拟和排练要说的内容。教师提出语言方面的建议、提供表达形式、帮助学生提炼修改语言。

汇报:本阶段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使用正式、严谨的语言,也使他们接触了更多的口头和书面语。教师请小组向全班简要汇报,要大家对结论进行比较,也可让一两个小组作完整汇报,其他人进行评论、补充观点,做笔记。

4.3语言焦点

任务实施阶段的重点在于强调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语言意义的表达。在语言学习中,语言的熏陶、运用、学习动机和以语言形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语言焦点阶段的重点则从语言意义转向到形式上。此阶段可分为两部分:

语言分析(language analysis):本阶段培养学生句法、词组搭配、词汇某些方面的意识。教师依据学生刚读过或听过的材料,布置聚焦语言的任务。教师在全班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可将相关语言点以表格形式写在黑板上,学生做笔记。

语言练习:适量的教师控制练习是必要的。这些练习使整个教学程序更易于为大学生们所接受,在程序的最后起到一种总结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就是今天所学的语言点,是该程序的一部分”。教师可根据需要以语言分析或从听过或读过的材料为基础组织练习活动。

5.结语

鉴于任务型教学法特点,我们应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具体教学环境和培养目标,了解国外任务型教学模式与我国课程目标的相关性和其进入我国课堂的可行性。从教学角度看,教师应遵循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些教学原则,使自己成为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这样才能改善我们的大学英语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Long,M.H&.Crookes,G.(Three Approaches to Task-Based Syllabus Design[J].TESOL Quarterly,Vol.26(1),1992.

[2]Prabhu,N.S.The Communicative Project,South India. Madras:The British Council,1982.

[3]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4]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Harlow,Essex:Longman,1996.

两纲汇报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实用英语 应用

外语教学界中基于任务的教学法(Task2based Approach)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并迅速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该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视外语教学为解决交际任务的过程,课堂活动的组织以任务为核心,并按学生将来使用语言的需要而设计活动,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

一、任务的定义和设计原则

1.任务的定义

许多学者对任务曾下过定义,如:Jane Willis对任务下的定义是:“任务”就是学生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使用目的语来获得产出的活动 Willis Breen(1987)则认为,任务是任何促进语言学习的工作计划,小到简短的练习,大至复杂的、冗长的活动,如小组解决问题或模仿、做决定等。它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的结果等基本特点。廖晓青(2002)认为任务是指一系列语言学习的计划,它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结果等基本特点。尽管对任务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任务都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

2.任务的设计原则

就如何设计任务,笔者认为必须基于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任务应有现实意义,以学生需要和现实交际活动为参照;第二,强调意义交流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际愿望和活动,使交流的愿望和需要产生学习语言形式的动力,同时,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用英语;第三,强化小组活动,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协作学习;第四,教师设计的任务应包含信息的输入、接受、传递等过程;第五,注意文化内容的导入及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最后,任务完成以后一般要有一个具体的成果。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交际性和拓展性,着力提高学生的用英语解决现实问题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并让学生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二、任务型教学实施模式及在实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型教学实施模式

虽然迄今国外学者提出了为数不少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模式,但笔者认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仍然是Willis的三阶段模式:(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环(task cycle):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后任务(post-task):分析(analysis)——学生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2.任务型教学实施模式在实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以《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七单元passage 1 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为例看看前任务阶段、任务阶段、后任务阶段三个阶段具体任务的设计。

(1)前任务阶段

任务:搜集整理有关西方节日的资料。

目标:通过了解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能力。

材料来源: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书籍,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

活动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

操作过程:全班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拿到一个需要被了解的西方节日的任务条,例如:有的小组去搜集关于复活节的资料,有的小组则需要去了解万圣节的相关信息,等等。一星期后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成果。经小组讨论分工,各成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分头行动,搜集资料,在此过程中各组成员保持交流;小组讨论并就各成员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整理,然后选一名组员为代表向全班做汇报。汇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通过做幻灯片来进行介绍,也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在这一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积极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提高了阅读能力。指导他们搜集资料,不仅可以收集相关节日介绍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收集相关的音乐、图片资料等等,使收集的资料尽量丰富全面。在这个活动中,鼓励学生一定用英语去表达各种想法和体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否则就失去了意义,仅仅为活动而活动。

(2)任务阶段

任务: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节日信息。

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变单向的传授知识的课堂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操作过程: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小组代表发言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也可以接受其他同学及老师的提问,使整个课堂充分的互动起来。小组讨论,分析其他小组成果。小组进行互评,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可以经过民主评选,选出优秀活动小组,给与一定的奖励。

在这一项活动中,打破了传统的“传授知识、被动接受”的格局,实行民主的开放式教学,容许学生出错,自由发言,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课堂的教与学两个方面就具有了创造性。

(3)后任务阶段

后任务阶段主要由教师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学生认为的难点,拾遗补漏,对课文重要的语言点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利用教材上的练习复习、巩固这些语言知识,以保证大纲的实施和教材要求的实现。这一阶段也可以包含一些任务,例如:要求学生根据一些关键词和表达来复述课文,一般侧重于课文的语言点,目的是让学生关注语言本身,促进其掌握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四、结束语

任务教学法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交流能力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即学生能把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魅力所在。然而,任务型语言学习的任务设计很难把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得到控制,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London: Longman.

[2]Breen M P..Learner Contributions to Task Design.London: Prentice - Hall International,1987.

[3]岳守国.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

[4]廖晓青.交际教学实验简介.国外外语教学,2002,(2).

[5]《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编写组.新编实用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夏纪梅.“任务教学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效益.中国大学教,2001,(2).

两纲汇报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多元化;个性化;协作化;课堂教学;英语视听说

独立学院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据统计,截止2010年7月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有322所,期中75%的学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其培养目标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英语视听说作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通过‘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版))”本文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要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必须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个性化、协作化的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特点和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

为了了解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笔者对英语专业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问。结果表明学生与普通高校一本和二本的学生相比,有自己的特点(1)入学水平比较低,英语基础较差。(2)学习兴趣不强,动机不足。(3)自主学习能力差。过分习惯于依赖课堂和教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能有效利用课堂内外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不会反思和总结学习结果。(4)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成就感。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独立学院的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以在语音教室授课为主,硬件条件基本满足教学要求。但是在教学学时、教材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课堂教学时间少,紧靠一周4课时左右的听力课堂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2)教材内容不够丰富、选材不够新颖,不完全符合视听说课的要求,也没有完全符合独立学院学生水平的英语视听说教材。(3)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以生词讲解、听材料、做练习、对答案等为主。尽管老师也会放一些电影之类的视听材料但是多是以欣赏为主,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效果不大。(4)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由于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因为不感兴趣或听不懂等原因上课容易开小差,甚至睡觉,教学效果欠佳。(4)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时间少。由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很多学生课后不能够主动进行听力练习,甚至有些同学不知道该听什么材料。

综上所述,要改善目前的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必须要(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2)在教材基础上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增加教学资源,设计以视听结合、听说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活动,使之能够符合“视”、“听”、“说”结合的教学目的;(3)设计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个人、两人或多人的形式采用听写、对话、讨论等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4)通过学习策略培养、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理论基础

2.1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人本主义关注和尊重人们的个体需要、个人尊严、自利及个性差异。教学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组织形式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尊重学习者的个性需求。罗杰斯还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对学习进行管理,自己对学习活动进行约束。另外,人本主义还提倡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教师应当要充分地尊重、了解与理解学生,创设自由的、宽松的、快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学习。

2.2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Vgoltsky,1978)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因此与建构主义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总之,无论是人本主义还是建构主义都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和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化学习来构建知识。

三、多元化、个性化、协作化的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模式实际应用#p#分页标题#e#

自主-合作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任务型教学模式基础上,教师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通过添加教学材料或内容设计出以视听结合、听说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以及听力策略培养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通过个人、两人或多人的形式通过听写、对话、讨论、复述等方式参与课堂。同时,通过学习策略培养、合作学习、布置作业和讲评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增加教学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音频和视频材料搭配,弥补教材不足,满足“视听说”结合的课程要求。(2)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长度和难度适中的材料。(3)选择与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相关的材料。(4)选择新颖、生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鲜活的材料。(5)选择综合性、应用性强的材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能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意义。

下面以《英语听力教程》第三册第5单位为例说明多元化、个性化、协作化的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设计。本单元的主题是People & Places,因此在前一次课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介绍你最喜欢的国家或城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查阅资料通过PPT或图片的形式汇报作业。因此,首先通过检查作业的形式引入主题。

【Task1】Warming-up(时间10分钟)

【教学内容】检查作业

【参与形式】小组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拓展文化视野。

【教学流程】

Step1 小组派代表以PPT或图片的形式来汇报本小组的作业。

Step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汇报内容和学生的口语表达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学生的合作态度及参与程度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个教学设计将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主题很好地衔接起来,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汇报作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表扬,尤其将是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并取得成功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但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决心,而且可以形成外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Task2】听力策略培养教学活动 (时间15分钟)

【教学内容】Part I 数字听力练习

【教学形式】个人、两人小组

【教学目的】通过教师讲解听力策略,学生进行个人听写和跟读练习、两人小组讨论和听写练习的形式进行听力策略训练,提高听力技巧。

【教学流程】

Step 1 Pre-listening

1. 教师对于生词和语言点简单讲解,引导学生熟悉相应的词汇。

2. 数字听力技巧讲解。教师首先以启发互动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英语数字的表达法、划分法和读数习惯,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数字表达法、容易混淆的发音和连读等情况。其次,给学生讲解一些实用的速记方法,如使用逗号帮助记录大额数字、合理使用million, billion, trillion 等词及其缩写、利用数学符号做笔记等。

Step 2 While-listening 教师放音,学生精听做题。

Step 3 Post-listening

1. 以两人小组的形式交换答案,讨论和反思听力策略的运用。

2. 教师与同学一起对答案。

3. 教师放音同学跟读,尤其是注意数字的读法。

4. 以两人小组做配对练习,一人读数字一人记, 训练几组之后交换练习。

以上听力策略培养的教学活动“授之以渔”,使学生在脱离教师和教室的环境下也能进行独立的学习活动;同时学生与同伴一起讨论和反思听力技巧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个人的听读练习和两人小组配对练习,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听力技巧,而且能够增强语感,提高对语言的反应速度。

【Task3】视听说结合、听说结合、听写结合、听力策略培养教学活动 (时间25分钟)

【教学任务】Part II听写练习、小组讨论、复述、写作

【教学形式】个人、两人小组、3-4小组

【教学目的】通过实施听前预览、抓听关键词、边听边记等听力教学策略,运用泛听和精听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将“视”、“听”、“说”、“写”有机结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Step 1 Warming-up

1.观看一段教师补充的2010年冬奥会闭幕式的视频。

2. 组织学生进行3-4人的小组讨论。

(1) Where is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held?#p#分页标题#e#

(2) Have you ever been to Canada?

(3) What do you know about Canada?

(4) Can you giv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Canada’s official language,climate, people, eating habits, etc?

Step 2 Pre-listening

1. 给学生一些生词的图片,让学生以两人小组的形式回答图片所示的单词并进行造句,帮助学生熟悉相应的词汇。

2. 教师讲解听前预览、抓听关键词、边听边记等听力教学策略。

Step 3:While-listening

1. 学生通过泛听完成练习A,写出关键词。

2. 学生通过精听完成练习B,把提纲补充完整。

Step 4:Post-listening

1. 以两人小组的形式交换答案,讨论和反思听力策略的运用。

2. 教师与同学一起对答案,同时根据提纲格式为学生讲解英语提纲的形式。

3. 教师放音同学回顾和复习听力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复述听力材料。

4. 课后作业:根据听力材料和提纲写摘要。

上述教学活动将“视”、“听”、“说”、“写”有机结合,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课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语言任务中都有所收获,满足了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增加与听力材料主题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设计视听说相结合的听力教学活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课堂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其次,教师通过图片结合句子的形式呈现单词,并让学生做两人小组配对练习,不仅为下面的听力做准备,而且也是对学生课前预习作业的检查。另外,通过实施听前预览、抓听关键词、边听边记等听力教学策略,运用泛听和精听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在听力训练中,采用会话、听写、听后复述、写摘要等方式,不仅可以“集中听的注意力,并带动其他技能的发展,而且可以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培养实际的交接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之效”。

四、总结

多元化、个性化、协作化的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听音——对答案——教师解释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激发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一方面,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尊重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需求、兴趣和潜能,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培养以及布置作业、讲评作业的方法不仅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弥补了“紧靠课堂上的一点输入和练习根本无法保证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的问题。另外,学生的小组活动将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化学习相结合,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互助、协同努力,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反思、监控和评价的良好环境”,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总之,多元化、个性化、协作化的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能够“激励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所”、“给学生提供最大、最有效语言输入的场所”、“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得到展示的地方”和“学习策略得到充分培训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 Rogers, C·R. Freedom to Learn for80 s[M]. Columbus, OH: Meril, l 1983.

[3] V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4]邓海,车瑜.合作语言学习对学习者元认知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0,(6).

[5]何少庆.英语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运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80-82.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