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跟师抄方法”是本院传承多年培养口腔黏膜病学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即以专家门诊为临床学习基地,开展“体验性学习”。由专家教授带领学生临诊,教师边看边讲,学生边学边抄,让学生在临床实战中体会教师的诊治思路、接诊技巧、医德医风,培养学生临诊能力和医德水平。临床跟诊即从“跟师抄方法”演变而来。即以口腔黏膜*通讯作者病专科门诊为学习基地,教师与学生一起诊治病人,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我们尝试将临床跟诊模式应用到口腔医学长学制临床实习中,作为对传统实习模式的有益补充。

二、临床跟诊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

1.临床实践机会增多。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丰富的病例经验积累对于提高诊疗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口腔黏膜病学同样如此。以一个10人实习小组为例,临床跟诊模式比传统实习模式所接诊的病例数大幅提高,见附表。采用临床跟诊模式,学生接诊的病例数明显多于传统实习模式。病例数增多,病种数也相应增多,甚至能见到一些稀有病种。虽然这些病例诊治过程都以教师为主导,但采取一对一教学,学生能充分体会教师的诊治思路、接诊技巧,从而提高接诊能力。2.互动性好。由于采取一对一教学,学生能与教师、病人进行良好互动,学生有疑问可以直接问教师,教师随时进行讲解。传统实习模式中,病人受到太多学生围观时会产生紧张或厌烦心理,配合度下降,影响教学效果。而在临床跟诊模式中,学生数量少,病人的配合度高,学生能有效地加入病史询问和口腔检查中,体验临床诊疗实际过程。

(二)不足之处。

1.教学系统性欠缺。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全体教师都参与临床跟诊教学工作,由于临床工作安排的原因,学生跟诊会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指导。不同的教师对于疾病的诊疗思路和治疗方法尽管原则相同,但具体方法不尽相同,教师的临床和教学水平也有差别,这就造成了整个教学小组的教学系统性和统一性有所欠缺。但从另一层面来讲,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以临床疗效为前提,综合不同教师的诊疗方法,完全可以化缺陷为优点,形成自己的特色。

2.工作量大。由于采用一对一教学,教师讲解内容增多,增加了教学工作量,影响了临床工作效率。

三、小结

为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许多学校进行了临床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有的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即以一系列典型临床病例作为引导,学生在这些模拟临床医疗实践的场景中,合理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临床病例,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模式[4]。有的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法(TeamBasedLearning,TBL),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5]。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周五见习最后一天,外科楼16楼,大清早我爬到19楼,居然看到了很搞笑的一幕,肛肠科的护士站一男医生在吃热干面!本来我是好奇想看看上面的病人是什么样子的,结果我一笑就不好意思进去了。其实爬楼梯挺好的,跟那么多人挤电梯不光空气不好,年轻力壮穿着护士服还跟病人抢电梯真有点说不过去。骨科的病人多半是中老年人,尤其是股骨骨折多见,也没特别伤感的气氛。中午来了个车祸病人,多处流血,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第一次看到这种场景,居然没有太多害怕,看着老师给他打针,偶尔端一下治疗盘,老师打了很多次,换了几个部位,换了两种针,终于打上了,最后病人去做CT,下午返回病房,但愿病情不要太严重。骨科的老师晨间护理做得很认真,整理床单位,清理病房,一丝不苟。这一次知道了好像要医学专用的手术术前晚十点后禁饮禁食,护士们见一次提醒一次,真的很用心,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真的有效果。在医院见习五天,只看到一位老师打针时排空气是标准操作,她们打针时都会将胶带粘在护士服上面,还有治疗盘里,医用垃圾和灭过菌的物品及滴落的碘伏药液在一起,这些操作其实是不合格的。还有打针前不洗手,老师们洗手的次数比我们还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总的来说,老师们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她们对病人的热情和关心,对工作的认真和专业。

第四天,呼吸内科,空气非一般的差,我们见习的每人都戴口罩,有个实习的戴两个口罩,有个医生戴三个口罩,病人们就不那么矫情了,吃爆米花,饼干,啃鸭脖,丝毫不受环境影响,我真心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这个科室的病人多半是肺炎或感染,当然也有肺癌患者,老年人多见,打针那也是很要技术的,老人血管不好看,内科慢性病手都扎乱了,老师们都挺牛的,一针见血啊!跟病人沟通很重要啊,差不多在给他们打针前都得很乖巧的喊声爹爹或婆婆,巡视时还得交流,病人多半都很好,你关心他他就尊重你。其实今天没学到太多东西,只是对护理又多了一些想法,莫名讨厌这种环境,对未来多了一丝迷茫,这种想法很不好,希望自己多点正能量,不忘初心。

第三天见习,内科楼二楼儿科,空气质量很差。很多小朋友,水汪汪的大眼睛清澈透明,粉嫩的皮肤,很惹人喜爱。有几个孩子很好动,跟医生护士都很闹,有些孩子胆子小,见到白大褂就哭。孩子们多半是咳嗽或肺炎,每天做雾化,都还比较配合。打针是个很要技术的活儿,我很佩服那些老师能给又哭又闹又胖乎乎的小手或小脚上打留置针。老师们很注重心理护理,很会哄孩子,医患关系非常融洽。下午听到老师给已经出院的患者打电话询问病情并进行健康宣教,我挺感动的,难怪病人出院时都很郑重地跟医生护士道谢。儿科很热闹,总有孩子声嘶力竭地哭,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真不知道孩子哪里来那么大力气哭。而有些孩子真的很坚强,打针眼睛都不眨一下,真是让我们都佩服。做儿科的护士真的不容易,要有十足的爱心耐心同理心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及高超的操作技术。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在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11年会中,中国医师协会总会及其精神科医师分会联合默沙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8家瑞美关爱中心;2011年,“健康中国”项目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建13家瑞美关爱中心,进一步扩大其对于全国二、三线城市的覆盖。与此同时,今年的主题“关注抑郁,全面改善症状”也将中国精神科领域的医疗关注重点从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提升到了生活质量。

随着我们现在老龄化社会,还有独生子女的成长,与十年前二十年前比,现在我国精神卫生现状中最严峻的是什么?

现在面临的挑战非常多,我觉得精神卫生也跟中国面临的其他社会问题一样。精神疾病一方面有生命科学因素,跟遗传有关系;还有一部分是环境因素,包括社会、个人、家庭、人际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所以精神疾病确实在这三十年中有飞速的变化,一个是人口结构,出现了老年人口和儿童的问题。另外,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为此我们北大六院专门有厌食症病房,这也是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造成的。

还有一些传统的问题我们仍然面临很严峻的挑战,比如说精神分裂症作为非常严重的精神病人,我们治愈率只有30%,抑郁症在北京、浙江等地的调查治愈结果也不过只有10%-15%,因此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老年人是睡眠障碍比较大的群体,有些人觉得老年人有睡眠障碍很正常,但是现在也有很多人觉得抑郁症与睡眠障碍有很大关系,这两者如何区分?老年人的失眠或者睡眠少是生理退化导致的,还是抑郁症导致的?

老百姓常常有一个认识,觉得老年人睡得少是正常的,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看法。老年人不是睡的少,而是睡眠质量差,老年睡眠结构破坏了。

从出生时做睡眠结构分析,我们发现在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有一个深睡眠,这个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到了60-70岁就消失了,这个深睡眠对我们的生理功能和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年人深睡眠消失,睡眠结构破坏表现:睡眠变得支离破碎。有的老年人白天嗜睡,这是老年本身生理结构的问题,这会与抑郁症的一些症状混淆起来,不太好鉴别。

但真正到老年抑郁症的时候,表现不单是睡眠的问题,老年的抑郁症睡眠损害跟年轻人不太一样,并不一定早醒。另外老年抑郁症最关键还是一些常规指标,如开始觉得闷闷不乐,没有兴趣,没有动机,不愿意从事新的活动,丧失了跟别人交谈、主动从事娱乐性活动或者是家务的动机和愿望,同时会感到非常的疲乏、劳累,同时变得犹豫不决,做事迟缓。

我们常听说,抑郁会导致睡眠不好,那这会有哪些严重后果?

有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表明,长期失眠的人得抑郁症的风险要比没有失眠的人高5-8倍。此外,长期失眠人群除了抑郁症的风险比较高以外,患其他疾病也很高,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甚至癌症。

人群当中两大健康问题,一是睡不好觉,另外一个是头痛,这两个问题叫健康问题,不能归咎成一种病,这两大健康问题是我们人类普遍面临的,而且是人群当中最常见的。

抑郁症的患者有80%以上存在着睡眠障碍,两者的关系就是这样,长期的失眠容易导致抑郁症。非常严重抑郁症里面有15%会出现自杀的意念和自杀的行为,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丧失人的生命或者威胁到他人的生命。

抑郁症就诊人群中,综合医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为什么识别率只有20%左右?

识别率比较低可从多方面分析,一是医生方面,首先从我们自己身上找毛病。我国医生在训练方面跟国外不太一样,我们的医生是高中毕业后就进入医学院学习,所以他没有太多的人生体验。不像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很多学生都是先读别的专业本科,然后再考取精神医学研究生。

另外,医生看每一个病人的时间非常短,如有的医生一上午要看50个病人,因此,很少有时间详细询问病人。国外的医生一个上午可能看几个病人,他有足够时间跟病人聊,聊多了以后就可以发现问题。

从患者来讲,我们社会对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精神障碍有耻辱感和歧视感,所以很多人不太愿意直接讲自己的抑郁症状,他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转化为大众可以接受的身体不适,如疼痛、失眠等症状。因此,很多医生会忽略或无法意识到患者的这些症状可能是抑郁的表现。

有专家强调抑郁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两者之间哪个起主要作用?

精神疾病从分类上大概有300多种,有一些疾病完全是抑郁症造成的,如大舞蹈病,患此病的人,手足动起来会有像舞蹈一样的动作,此病是染色体病,在第四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出现问题,导致患者运动失控,最后死于这种运动障碍。

还有一些疾病完全跟遗传没有关系,就是环境引起的,如大脑梅毒引发的精神障碍。生活不检点,或者某种生活接触导致感染梅毒,最后导致梅毒侵犯脑部神经,这就是完全由环境造成的。

另外还有很多精神疾病与遗传和环境都有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遗传抑郁的易感性,但是并不一定发病。有时会在某种环境变化下发病,有些人会因为环境变化过于剧烈而不能很好应对,进而出现抑郁。

抑郁症是否可以治愈,目前国内的抑郁症的治愈率是多少?

临床治愈的标准不单要看症状是否消失,还要看他的社会功能是否恢复,是否充分恢复到病前的状态,社会功能完全恢复是最主要的治愈标准。对于抑郁症完全有治愈可能,抑郁症多发一次,复发的可能性就增加一次,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在第一次就解决掉,在这方面我们要追求治愈的目标。

但是从目前来讲,全世界对抑郁症治愈率都不是很高,低的百分之十几,高的也不过百分之三十左右,我国治疗的有效率一般可以达到60%~70%,甚至更高,但治愈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这方面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我们一年的实习已经到尾声了。实话说真的很舍不得离开这种生活,或者说已经很习惯这种生活,更加舍不得常德,舍不得离开这些老师和同学。

在学校纸上谈兵了四年,一接触临床,才知道其实自己什么都不会,很多东西跟我们学的不一样,没几个病人是按书上的标准来生病。记得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老师们耐心的教我们从简单的开化验单,到学会写病历,到学会分析化验结果,慢慢的试着跟病人交谈。都说医学生实习是最重要的,在这我深有体会。

实习期间,让我最感动,最佩服的就是内科的老师,还有骨伤科的老师,心内科的老师。郑老师来自农村,现在已经是副教授了,但他一点没有教授架子,不论是对我们还是对病人,都是那样的平易近人,而且基础知识非常扎实,非常勤奋,是那种经常看书看到两点才睡的人,看病时考虑的也最多,没事的时候他会经常给我们说说他的临床经验,说说做人做事的道理,还说要想做好一名医生,必须真正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他还很大方,没事就会请我们吃吃火锅,还带我们出去唱歌。对病人也很关心,是我见过的最有耐心,最没有脾气的一个,所以我们经常会花一两个小时开十个人的遗嘱。李前老师是个标准劳模,一天到晚待科室,因为他是院团委书记,事情就显得更多,经常地抽空去开会。他是我们学校的研究生他是我见过的做事最快的一个,也是最细心的一个,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能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在这个医院,他做事要求很高,什么都要求做到最好,他说做事情一定的拿得出手,一定不要拿出去丢人,我给病人换药时如果胶布没贴好,贴歪了,他就一定会亲自拆下来重新贴上,而且无菌观念特别强,真的不愧当个外科医生,而且他很会跟病人谈话,让病人及家属非常相信他,记得在学校时一个老师说过,只有病人相信你治疗才会有效果。老师是湘雅毕业的,基本功相当扎实,使我深切体会到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跟湘雅的差别。每天跟他一起做事是我脑袋最清醒的时候,他什么事都很规范,而且要求特高,跟他学习的这一个多月也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每天查房,开医嘱他都会跟我们讲很多,会认真的讲解为什么要开这种药,什么时候的停用什么药,哪种病最适合用哪种药,所以我们的药都是治疗药,非常精简,缺一不可,而且治疗效果都很好,患者也很满意,但他不喜欢管太多病人,他要的是质量。还有我们英俊潇洒的胸外科高老师,湘雅毕业,做事非常规范,因为年龄相差不大,很多事情跟我们看法差不多,所以在他面前也没什么好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也是请我们吃饭次数最多的,非常的平易近人,简直跟我们打成一片,而且还是个电脑高手,打字那速度……,他还是我们带教老师中普通话最标准的,不夹一点常德音,而且特能吹,吹的东西非常生动,让我们那个认真啊……还有能把整个西医内科课本背下来的彭主任。还有从地区医院高薪挖过来的主任,他是我见过的最有领导风范的主任,而且做事非常严谨,非常爱整洁,说话、做事非常有条理。还有我的儿科老,

非常负责任,而且非常温柔,对病人也非常关心,还是个贤妻良母,还有我们最有个性的严老师,还有最凶的倪大妈,现在只要一想到她都还会有些后怕,妇产科真的是我的噩梦,还有我们的小可爱唐老师,很清秀的一个,运气很好,一路红灯,才毕业3年就在研究着买车了,给人一种很真实很诚恳的印象,很喜欢帮助人,也非常低调,任科室老师都很喜欢他。还有六楼龚老师,非常优秀负责的人,要求也很高,有时还蛮凶,很有个性,只可惜运气不好,调去了保卫科,从他那让我体会到了不管怎样都不能得罪你的上司,小罗罗就得好好埋头苦干………所有的老师都一下子进入我的脑海,他们都非常好,非常优秀,真的选择在这里实习一定是目前为止我的所有选择中最正确的一个。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耳鼻喉科医生心得体会

  上个月2号回到科室,上了两个星期的班,这个月我轮到了7房,做耳鼻喉手术,做的最多的手术有fess,鼻中隔偏曲纠正,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切除。

  耳鼻喉的手术,洗手护士给人的感觉就是“坐在一边陪衬”,不用做什么事情的。可是上了一个月下来,我觉得要当好耳鼻喉手术的洗手护士单是“坐在一边”是不行的,首先要准备好台上需要用的器械、药物等,就拿最常见的“fess+鼻中隔偏曲纠正”来说吧。

  最基本的是准备好fess包跟鼻中隔包,甲包、衣服跟盆仔,台上用物有两根吸管、一个腹腔镜套,0ml和20ml的注射器各一个,5号长针头,鼻塞、膨胀海绵8cm跟0cm的各准备三条,凡士林纱条两条,g的藻酸钙两片,还要拿fess器械,70度镜头。

  洗手穿衣服后整理器械台,要检查器械是否准备齐全,有一次包里没有枪状镊,有一次没有最重要的剥离子,有时候会没有纱条,有时候没有棉片,这些都是台上必须用到的,发现没有应该及时让巡回补充,清点器械,检查器械的完整性。然后常规铺巾,器械升降台放在头侧,倒水,备安尔典泡镜头,还要准备两块布巾放在病人头两侧,右侧布巾用于放用过的棉片跟纱条,左侧的布巾上放一块没打开的夹纱,夹纱上面再放一块湿纱布,用于擦镜头,张教授做的话,还要用一纱布包住安尔典的小杯,用巾钳夹住纱布一起夹在左侧布巾的内侧。连接好镜头、摄像系统、电钻,把所有的吸头,两个弯吸头和三个直吸头、两个钻头一起放在刚刚倒好的水盆里面,拿到升降台上。通常先做鼻中隔,放在升降台上的还有四个剥离子,5号刀,中鼻甲剪,枪状镊,中号的直钳(fess器械),两个咬骨钳,鼻撑开器。台上还要准备肾上腺素棉片跟纱条,还有注射用肾上腺素,配置方法是:一支肾加0ml盐水用于配棉片跟纱条,4-5滴肾加0ml盐水配5号长针头用于注射,如果是局麻的话,一支肾加0ml丁卡因配棉片,纱条还是不变,注射的肾加0ml盐水换成肾加利多卡因,棉片用枪状镊撕开,尽量撕开均匀,不能太厚,纱条有些剪成棉片的长度,有些剪成40cm左右,棉片跟纱条都不能过湿过干。穿好5×8圆针,0号丝线,及时擦干净器械上的血迹跟组织,吸头跟钻头若堵塞要马上疏通,如有标本要用失盐水纱布包好,及时告知巡回护士写好标本袋,装好标本。手术快结束时,要抽好普米克或者地米,准备好填塞物品,鼻塞、藻酸钙或者凡士林纱条等,按医生的要求将藻酸钙撕开,卷好,一端沾湿,捏紧,放在台上备用,准备好枪状镊,用干棉片搓成两个小棉球,大小以能塞住鼻孔为宜,整理清点器械,检查器械是否完好,与助护交接班。其实我上了这么久的耳鼻喉手术,觉得耳鼻喉手术比lc之类的手术做的事还要多些,而并非是大家印象中的“陪衬”。

  耳鼻喉科医生心得体会

  转瞬之间实习就到了尾声,六个月的时间可长可短,却是最充实而有意义的半年,在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实习期间,我在学习、工作、生活、思想上都成熟了很多,这一段实习时间里我积累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在实习期间虽然很苦,很累,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记得刚进入医院实习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对医院的工作一无所知,幸好我的带教王老师脾气非常好,而且特别耐心,也有丰富的经验,让我比较快的适应医院的实习流程。

  实习六个月是短暂的,按要求要轮完内、外、妇、儿以及耳鼻喉等科室,很多科室都只是短短几周的时间,其实实习也只能让我们初步了解医院工作的性质及流程,比如在儿科就要学着与小朋友沟通,在手术室就要加强自己的无菌观念,锻炼自己的胆魄,在耳鼻喉头颈外科就学会了耳鼻喉这些很专业的操作,或许在今后的工作中都不会再碰到,但却是不可多得的见识,总而言之实习生活为我的人生增添了精彩的一笔,所以我会好好积累倍加珍惜。

  这六个月来,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几个字:微笑,耐心与细心。例如我在血液科实习的时候,因为在血液内科住院的患者大多是一些慢性病需要比较长的治病疗程,这样我就有比较的多的时间来跟他们沟通以取得配合,那么来到血液科实习时就要换一种方式才能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我觉得,面对初次到医院就诊患者,我们应该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面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对自己疾病的不确定,这种种因素会让患者产生莫大的恐惧感,或许他们还会把情绪发泄在我们医护人员身上,而作为医护人员,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况,我们脸上都应挂着一丝笑容,用微笑去抚慰病人伤痛的心灵,用微笑去兑换微笑,用心灵去沟通心灵,用耐心去对待患者,用细心认真完成我们的本职工作。

  短短的六个月的实习生活就要结束,这也给我美好的大学实习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这六个月以来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体会到了平凡的伟大,选择医学工作这一行,我无怨无悔,最后我想借一句古诗来总结我此刻的心情同时也以此勉励自己在今后的医学事业中有所成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耳鼻喉科医生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应学校团委的号召,我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家乡参加了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形式为跟师学习,在xx省xx县xx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见习。

我的老师是计生站的站长,马上就要退休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皆懂。在他的建议下,我先用大约一周的时间对药物进行了解,主要是对中药的认识。我先是认识药房里每一味中药的外貌,再是口尝大部分药物,对其药性药味进行一定的了解。在认识药物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由于多数药物都是炮制过的,大多都是切片,很少有整个植被都做药用的,所以很多药物在切片上很相似。比如生地和玄参,但是在药味上却有不同,两者都是甘苦之品,玄参苦味更重,略有咸味,而生地则是甘味更重。再比如荆芥与薄荷、前胡与柴胡等等。

第二,实际尝出来的结果同中药书上介绍的药性药味存在着差异。咸味便不容易尝出来,比如青黛、玄参等。而藿香切片后的气味没有它生长在土地里的气味强烈了。

第三,由于地方差异,在xx学的中药理论回来跟xx的实地药材相比较,略有不同。在实习的药房里甚至有些药材中药课时都没有提及到。比如川明参、蚕沙、甘松、金精、银精等。丁香有公母之分,槟榔亦有马槟榔、花槟榔之别。有些书上讲到的药物,在药房里也没有见到。毕竟中药的种类成千上万,还有地区差异。

第四,老师开方时常会用一些药物的别称。比如前仁是指车前子;茯毛是指大腹皮,即槟榔的外壳等等。因地因人制宜。

在认识中药之余,我还对西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由于西药药理是在大三上学期才开始学习,这次了解只是为了在脑海里有个基本的印象,不做更高要求。

随后的十多天便是在老师身旁看老师给病人诊疗了,这才是实习的重点。因为是在计生站,所以来看病的妇科儿科居多,当然外感之类的病人也到此处。因为老师在当地名声很不错,来看病的人总是很多,老师几乎没有单独给我讲解的时间。所以我只有自己记录整理消化,将望闻问切的结果记在笔记本上,再看老师开的处方,不管开的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记录下来,利用晚上在家的时间整理消化。当然,重点在中药方子上,西药只做了解。在此也将我的看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第一次临床见习,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劣的,只能将很多东西暂时寄存于心,不敢先给它下个错误的定义,等到以后有答案了,是好的那它就成了经验,是坏的那它也是个教训。

就比如老师的方子,我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方子里都有地榆,中药书上说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主治下焦血热出血,被称为水火烫伤的要药。为什么每个方中都有少许地榆呢?后来老师跟我说,他用地榆作佐制药,因为用了许多苦寒之品,患者服后容易坏肚子,地榆具有收敛的作用,用少许在方中防止苦寒太过。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用法,不能说这不是收获啊!每位医生在遣方用药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的这位老师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在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

第一次体会到临床与理论的不同之处,相比之下临床还更有*力,不那么死板,便显得更加可爱了。只是这又在我的学习路程上多加了一道关卡,要灵活运用、妥善治疗还真得下苦功夫啊!

第二,是关于病人的思考。在见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病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妇、甚至还有襁褓中的婴儿。他们中有稍微有钱的老板,还有中等水平的农民,甚至还有穷到衣衫褴褛无人抚养的孤寡老人。

每个人对待疾病的看法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人们对疾病预防这一层面认识加深了,对自己的健康的关心程度也提高了,这是我们社会的进步。但是还有好大一部分人群,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生病了也拖着,不到万不得已不来求医的。

因为我在乡镇上见习,这样的患者应该比城镇里的多见。虽然现在有医保了,但是那样的保障却的确还没有到达每一个公民的手中,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的贫苦人民。这就不光是作为医生该思考的了。

第三,是以一个“西医文盲”的角度谈的一些有关西药的见解。在见习期间,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感冒来就诊的。老师的第一句话似乎永远都是“能吃青霉素吗?”如果能吃,药单的第一个药便是阿莫西林。

我知道我是个初学者,不应该对一些事情或者事物产生偏见,但是为何我总是越看那个“阿莫西林”就越觉得厌烦呢?一般人都知道阿莫西林是消炎药,是抗生素类药物,常用或者用量较大都会有很多副作用。

但是你听西医怎么说“不先把炎症消下去,病又怎么好呢?”我并不是讨厌西医,该消炎的时候当然是你的阿莫西林来得快,但是心里总是有些疑问,是否能够既治好病又不要留下太多副作用的天然疗法呢?就像我们对待大自然一样,是否治病也该整一“可持续发展”出来呢?这些疑问就让它留在心里吧,我想老师也不一定会解答。

第四,是浅谈对于医生治病的问题。一次跟一位退休的老伯谈及到了这个问题,以往那样神圣向往的医生这个职业的光环突然暗淡了许多,有对社会的无可奈何,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无可奈何。

老伯说,比如有两类医生,一类只是治标,短暂的疗效很好,抗生素药品几乎是来者必用,也不考虑患者以后的事情。一类医生是标本兼治的,但是治标的效果却是要慢一些,就像中医平调人的阴阳。

可是往往患者多的却是前者,口碑好的也是前者。心里想想,有些辛酸。又想到自己以后,会不会也转变成前者了呢?因为生活的压力。好害怕,害怕变成那样,害怕自己的意志还没有磨炼得足够坚定,一旦被推进了社会这个大染缸,便变得不知所措起来。

都说做医生辛苦,我想辛苦的并非是学习那些医学知识,只要是自己真心热爱的,学起来应该是种乐趣。真正辛苦的是他内心医德的磨练。

曾经梦想的医生在这个现实生活中似乎变得不复存在了,曾经以为的那些医术很好的老中医们的光辉形象似乎也因老伯的一个例子黯淡了许多。那我该以什么样的医生做为我奋斗的目标呢?突然好迷茫。

其实像那样治标的医生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们也是在解除病者的痛处,而且还直接了些,似乎我应该学习才是。只是自己却不愿将目标定在那样一个“下医”的位置。那是在拯救病患还是在害他们呢?

总而言之,这次实践的收获也是挺多的,尽管发现了许多的问题,但是谁又能说明这些不是漫漫学医途中必须经历的呢?不管有多少困难有多么迷茫,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只要拥有自己的原则,再迷茫的路途也会有对的方向!

医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二)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为期2个月的社会实践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想在xxx医院的点点滴滴,真是让人无比怀念,我们身上没有正式医生的责任重担,但是正式医生的工作我们都和医生们共同经历。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很少。

在这2个月实习时间里,我们的收获很多很多,总结报告只能用书面的形式汇报出我们在医院实习的具体方面,但是却很难表达出我们在医院实习那又激动又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实习期间的收获将为我们今后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感谢医院培养我们点点滴滴,也感谢江苏大学给我们这次实习的宝贵机会。

回想刚来实习的时候,解放军军官老师给我们分配科室的时候,我和俞良,王琳娜,王佳音同学被分到了内科门诊,于是开始了我们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带我们的老师是周家合老师,一位xx医科大毕业的医生,他跟我们的年龄差不多大。所以比较谈的来。我们在内科门诊接触了好多病人。房颤,肠炎,普通感冒,结合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使我们对这个病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工作之余,周老师跟我们畅谈世界杯,又为实习相对枯燥的工作增添了几分趣味。

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努力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

在内科病房的实习经历也是很有意义的。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

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的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践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在病房我们接触了护士们的工作环境。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以前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进入病房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们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

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有着完整的体系,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有了临床的实践,我们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护理工作,更具体而详尽的了解这个行业。进入临床的第二个收获:正确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

在病房实践的第一天早上,我早早的来到医院,那时8点交*还没开始,我跟着护士帮病人换被单,帮他们量体温等等。到了8点钟,医生和护士门准时交*,值夜的医生和护士将昨夜病人的情况进行报告,然后各个管床医生分别开始查房,我也跟着他们,认真的听他们如何检查病人和如何询问他们。

看着他们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我的心里不禁充满着崇敬之情。首先,医生们对病人进行询问,问他们的病症,比如:有无发热,有无疼痛,饮食如何,排泄是否正常,有无多尿少尿等等。然后,医生仔细观察病人的体征,有时还做下叩诊,最后开出医嘱。这时,护士们开始了紧张的比对医嘱,并且按照医嘱进行取药和进行治疗,护士每隔4小时查一次体温,并且绘成温度曲线,供医生参考,另外,每隔半小时进行一次巡房,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

医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三)

杜甫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在今天,这句话似乎成了天方夜谭。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是啃着书本,在题海里“游”过来的,素质教育似乎离我们很远。到了大学这个微型社会,我们才发现,原来,实践能力是这么的重要,“实践岀真知”,相信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敢否认的。

为了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抛弃象牙塔的光环,虚心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为了增强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保持真诚奉献社会的情怀,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了甩脱书呆子气,确保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自身的锻炼,磨砺塌实肯干、艰苦奋斗的品质,我校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一名临床专业的医学生,这是我的第一次暑期社会实践。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去医院里面提前感受见习的氛围,真正到医学领域去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增添动力!于是我选择了乌苏市中医院,在征得院方的同意后,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见习实践工作。由于仅仅是大一学生,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我主要是在一旁观看学习,但短短十四天对我来说,仍然受益匪浅。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我所实习的单位。乌苏市中医院是家乡仅有的两所公立医院之一,始建于1981年。在这个边疆小镇上,乌苏市中医院的各期医护人员紧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全市市民的生命健康默默奉献着。在这所医院里,虽然屋舍老旧,设备简陋,但每一个成员却从不抱怨,也几乎没有医疗纠纷发生。在我成为这所医院的一份子之后,我所做的工作,就是观察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以及同医生一起查房。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处处都蕴藏着学问。

在两周的见习过程中,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见到了很多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了解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认识到深入的手法必须靠在临床上的实践才能不断进步,熟悉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人员的分工及工作职责。实践的时间虽然短暂,却着实令我开阔了眼界。

下面我将从制度、技术、思想和个人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第7篇

参加药艾灸培训班学习心得

这次学习,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遇到了一些很好的人,林大哥,小东北,小胖,王姐,蓝老师,许老师小姑娘等等,而且眼界也开阔到了,就像邹老师给说的一样,这次最大的收获还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在局限于病名,而是从整体入手,从阴阳来看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后,退一步,从宏观来扶正,一定会有不同。气机有升降,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气血升降出入。知何为常,才知何为病。以常达变。治病如果不能从大环境的改变来消灭病邪,那就给邪以出路,一切都迎刃而解。同气相求,冬有伤寒,春必温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大概就能想起来这么多,但是每一条都让我如饮甘露。虽然现在我着手解决的问题不多,但是这些都是临床之后的解决宝典。去之前没能看到那本《医间道》,在林大哥介绍之后,回来细细看过,收获良多。同出一脉,时常看到相通思路,就倍感亲切。这才是中医的入门之道。除去思路上的收获,跟着邹老师去山上采药,眼到之处,皆为草药。随手采起一株,便能道尽药之性味用法,中药的使用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性,味,像,竹茹取其节,可治一切“节”病,可通,可以治关节的病等等。邹老师的脉法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心神向往。回来之后,一直在存像,希望有天能像邹老师一样,把脉即知脏腑寒热虚实,疾病所出。老师对于艾条的态度和对针的态度,也让我大大的震撼。通过自己去做针,感觉到我们要尊重我们手中的武器,才能和他们心意相通,才可使用他们去和疾病抗争。就像邹老师说的,熟能生巧,巧能生神。

其实这次里面让我收获最大的其实不是知识的方面,而是抄诵清静经和大医精诚时的感觉。每天上课前读一遍清静经或者读一段大医精诚,邹老师每次都会说这下气场就不一样了,我当时候没什么感觉。但是觉得清静经的东西让我的精神会不一样。然后一直坚持每天诵读,一直到回来之后,感觉自己的心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妄想了,做事也能专心了。一遇到心里面胡思乱想的时候,沉下心来背诵一遍清静经,好像就没有那么烦恼了。每次去医院见习之前,读一遍大医精诚,感受一下其中的精神,再去医院接触病人,多了一丝平和心和慈悲心。日常要精勤不倦,如遇到病人无论长幼妍媸、冤亲善友、普通一等。的确会有气场不同,而且病人也愿意跟你接触了,不会对你有一种距离感。邹老师说要多读经典,诵读经典有时候不一定要懂他的意思,其实整个经典传递不光是文字意思,还有精神能量,多多诵读,就能从中获得良多。

总之我回来之后,多多练习艾灸的手法,的确有感觉不一样。但是没有什么好的病例给大家分享,就写这么多吧。再次感谢邹老师,蓝老师,许老师,林大哥等各位老师,在这次药艾灸的学习班里我学到太多,第二期没有机会参加了,等以后有机会了再回来跟邹老师学习,不断回炉,提高自己,造福病人。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第8篇

在整个实践期间,我所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己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和牢固,无论是西医基础还是中医基础。比如说在西医临床方面,没有实践之前,我特别想看一些真正的医学影像学的资料,x线,ct,核磁图像,但是真正看到那些资料时,一下子就懵了,满视野的什么也看不明白,人体头部ct影像的各个结构都分不清,中医说知常达变,只有知道了正常的组织结构,才能看出异常表现,所以我在实践时只能用对比的方法看出异常表现。附属医院实践报告由课堂作文网提供!

中医方面,在跟着闫洪臣老师出诊时,我进行一些过简单的病史采集,记录主诉和症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面对纷乱复杂的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没有办法很快的进行分类整理,接下来的分析也就受到了影响,老师说,临床辨证论治就应该把复杂的症状尽可能少的病因病机解释,这就是抓病机是论治的关键。而这一切都说明自己的基础知识应该进一步加强巩固。明白了自己缺什么,才知道自己在以后的时间里应该作什么,应该补什么。努力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奋斗也有了目标。

在疗区实践期间,我所在的科室是内一科,也就是神经内科。在神经内科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熟悉了神经内科的工作环境,知道了神经内科的工作学习中心。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在学习上自己要积极主动,不明白就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向同在科室里的学长请教。老师知道很多,临床经验很丰富,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个空白,需要我们用心学的内容很多,但是老师并不知道我们究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想教我们,却并不知道我们究竟想要知道什么。

这时就需要我们自己积极主动的去问,老师就会尽其所知的给我们解释,还会尽可能的扩展讲一些相关的外源性的知识,让我们提高。甚至老师自己不是特别熟悉了解的内容,他都会通过向其他更高水平的老师请教,然后给我们自己满意的答复。在实践结束之后,我们同学间相互交流就发现,那些问的多的同学知道的就多一些,学的就多一些。总之,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其次是,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巴氏征、戈登征这些在神经内科常见的阳性体征,我们在书上看了一遍又一遍,印象总不是特别深刻,容易遗忘,但是在临床上只要见过一次,第二次再见就能很快的进行认定。还有基本的体格检查,临床上表现就是跟教材上不完全一样,有一些简单容易操作的检查方法是看多少书都无法学会的,因为书上不会那样写。

比如说视野偏盲的检查,书上讲的视野偏盲检查应该用眼科的专用设备,但是在神经内科,由于一些脑血管意外,视神经会受到损伤,就会出现视野偏盲,如果用眼科专业设备检查的话有些不实际,通常会用一根线或者是听诊器也可以,拉出一段,让患者指出线的中点,凡是不能正确指出中点而偏向一侧的就是视野偏盲,最简单的是,把两只手分开,让患者指出中点。书上的理论操作无论在心里多么熟练,如果不经过临床实际操作的磨练,也不能很快很好的应用于临床,即使是简单的血压测量,如果不进行实际操作的话,也是很容易测量错误的。游泳教练不会游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作为未来医疗活动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学好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亲自进行临床实践。

在附属医院实践期间,我有幸能够参加教务科安排的跟名师出诊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仅仅在疗区实践,而不能接触门诊临床的缺憾。我所跟随的老名医是闫洪臣教授。在跟随闫老出诊期间,我不止一次见证了中医药的神奇疗效,以往在觉得中医药的疗效神奇或者说是听别人说,或是在历代医家的医案中看到所述中医效果立竿见影、效如桴鼓,却是并未亲眼见过。有一个双手颤抖的患者,这是一个很难治疗的病,但是用了闫老给开出的药,两付后手就不抖了,效果特别明显。百闻不如一见,这个病例我印象十分深刻,也是这个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和学好中医的信心和决心。

闫老在出诊期间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经典内容,有时候会在诊病期间用经典语句解释患者的病症。闫老每次出诊七点就开始看病,虽然正式上班时间是八点;闫老每次出诊只有上午半天,但每次看病都会看到下午,中午从来不休息,直到把所有患者看完;端午节那天是周一,是闫老出诊的时间,闫老照常出诊。有人问为什么,闫老说,很多患者是从外地过来的,如果不出诊他们就要再等两天才能看上病,多在这一天就会多花一些钱;闫老开药都是一些普通的药,很便宜的药,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闫老的博学和严谨,时时处处为患者考虑的做法深深地影响了我。很值得我们这些中医的继承者、未来医学的从业者好好学习,好好继承,继承医术,继承医德。

跟闫老出诊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加清楚了自己的未来中医路该怎么走,怎样会走得更好,虽然学医没有什么捷径可寻,但是经过前人指点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高人散步。读万卷书就是阅读大量的医学书籍,虽然我们不可能经历一切,但是书给了我们去了解一切的机会和途径,中国医学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来的医学书籍如汗牛充栋,应该好好利用。

医学的路就是临床实践,走医学的路就是进行临床实践,走万里路就是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在真正的实践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与高人散步就是与大家、名医请教交流探讨,关于医学的理论、临床实践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方方面面,有时候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高人一句话就可以让我们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一般。高人的言传身教更是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灵光无限。这就是与高人散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