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数据培训心得体会

大数据培训心得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数据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数据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组织宣传优势

新时期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创新,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组织宣传优势,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志愿服务策划和组织宣传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志愿服务活动需重视前期策划,做好周密调查,了解被服务对象的需求,做好必要的沟通交流。双方都满意的项目必然是科学、理性、人性化、符合实际的项目,也更有生命力和活力。新媒体技术在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和组织传播方面功能强大,要善加利用。高校可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强化正面宣传,在校园网、微信、微博、校报、校园橱窗等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和优秀志愿者事迹,传播志愿服务正能量,分享志愿服务成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模范,提高觉悟,把握志愿服务精神的时代内涵、时代意义和时代价值,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价值引领传承发扬,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志愿服务文化。

二、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

大数据改变时代,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甄别能力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革命,志愿服务行业也不例外。在高校,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比较传统,多是采取自上而下层层推进的方式,这有好的方面,能得到广大学生志愿者的信任和拥护。但这有人走茶凉之弊,且不利于志愿资源的科学分配。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给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要充分利用科学的力量,减少人治的影响。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者服务情况动态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来选拔和管理志愿者,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高校志愿服务项目组织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公众空间、微信群等公开信息数据,联络沟通志愿者,做好项目策划,必要时,还可以对参加的志愿者进行培训教育等。而大学生可以个人注册关注此类网站、论坛、微媒等,随时查阅动态数据库,观看公开的信息数据,了解相关情况,比如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渠道、志愿人员等。组织者和志愿者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志愿心得体会和感悟文章,分享经历和心路历程,传播志愿服务文化,达到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总之,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经科学的评估与甄别,高校志愿服务管理者和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能为大学生志愿者选择最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最符合社会需求、最能展现志愿服务效果的项目类型,实现高校、社会和个人三方共赢的局面,从而为志愿服务项目的长效发展提供保障。

三、落实科学的评估奖励机制

大数据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国企等大型组织在重大专题内容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大型组织从架构上看,普遍存在所属分支机构或业务指导部门甚至直接管理单位众多、人员队伍庞大等情况,以国网和国税系统为例,从中央、省、市、县到乡镇各个层级都有设置机构、配置人员。故而一些重大专题内容的学习就需要全局统一部署,包括“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部门重要的法律条令、行业管理的重大政策措施如营改增等重大专题。都是基于机构众多、人员队伍庞大的特征,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M缓慢 重大专题学习往往都涉及到政府、央企、大专院校等大型组织。内容均为重要会议精神、重大政策执行、紧急事项落实等。应是需要政府部门或者企业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并即刻实行的,宣贯学习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但是,传统的开会、发文、培训等学习形式都是慢节奏的,而且还需要有关机构宣教人员拟定方案、联系培训、聘请专家,从中央省市县到乡镇各层级步步推进,旷日费时,进度缓慢,显然不符合对时效性的要求。

流于形式 传统学习方法一般都比较单一、保守、成旧,往往都是读读报纸、学学文件,组织一下讨论,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大家学习兴趣,缺少吸引力,流于形式。

缺乏抓手 传统学习模式虽然有统一的组织部署,明确的学习内容,层层传达学习的过程,但关键环节在哪里?监督检查有没有机制保证?如何确保学习的效果?等等,都缺乏抓手。

收效甚微 由于传统学习模式的覆盖率低,员工参与度不高,没有直接客观的统计和评价模式,纸质的学习资料难以统计,无法实时准确记录学习进程,无法做到定性与定量分析,无法对学习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精确的管理,学习效果自然难有保障。

“互联网+宣贯式学习”新模式为学习提速增效

针对国企等大型组织传统学习模式的困境,知微科技立足于互联网和移动科技,采取互联网+的模式,开发宣贯式学习产品,形成能够为组织带来知识融合与协同创新的全新学习方法:

完善学习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实现跨区域、跨场地重大专题内容在线学习,破解学习推进缓慢难点。

创新学习方式 以互联网为载体,建立“不受时空限制、及时、互动、共享”的互联网传播模式创新学习方式,破解学习流于形式难点。

充实学习资料 通过在线学习交流,创建重大专题学习内容资料库,延展学习的开放性、主动性,为各基层组织学习树立学习楷模,提高学习热情,破解学习缺乏抓手难点。

记录学习进程 借助大数据分析统计工具,实时准确记录学习进程,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对学习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精确的管理,实现学习管理由“粗放型”向“精准性”转变,确保学习“落实到人”,破解学习收效甚微难点。

宣贯式学习模式注重于解决重大专题学习活动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问题,其目标是组织所有人,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学习,并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从而为组织带来知识融合与协同创新。

宣贯式学习产品介绍

宣贯式学习场景

知微科技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智能手机的微信和APP双入口模式进行宣贯式学习。

场景一:最高领导全掌控

主管部门在手机端上学习。党组书记董事长以身作则,在网络上对于重大专题学习内容的领导评论和指示信息。

这些指示信息瞬间到达企业内部各级组织领导以及员工的学习界面中,领导班子发表心得体会,立标杆,引领各部门和各级单位的跟随学习,以此层层推进,从而保障学习的层层传达和落实。

党组书记、董事长可以随时打开工具,查看部门以及直接下属的学习情况,以及自己心得被哪些人阅读和点赞的情况。

平台可以实现统一化学习,防止信息在逐级传递中产生偏差;信息瞬间传达,保障效率;逐级学习分解,确保学习覆盖率和质量,是学习管理好抓手。

场景二:部门领导被督促

部门领导收到学习任务,对领导的指示和心得进行消化,并且基于自己部门特点撰写学习心得和本部门的学习指示信息。

这些指示和消息后,可以瞬间被下属部门以及部门所属员工看见,并且提示到董事长,自己已经完成学习,并发表了心得。

部门领导也可随时查看兄弟部门中,自己所分管部门的排名。同时,作为董事长的直接下属,自己的学习情况,的评论内容,也会随时被董事长方便地查看到。

该平台可以通过各级部门领导的督促,在全公司尽早展开学习,尽快完成深度的学习任务。

场景三:员工体验很有趣

员工接到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随时看到各级领导以及身边同事们所发的学习心得,深入理解,消化学习内容。同时,自己所的学习心得可以随时被其他领导或同事点赞评论。员工也可以随时看见自己在所属部门和公司的整体学习排名。

该平台可以加深员工对于学习材料的理解,相互之间赶学比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二次内容,群体化学习,有利于增进学习乐趣。

“宣贯式学习”的产品特征

时效性 内容布置,即时到达全员;

便捷性 手机阅读,学习方便快捷;

时代性 多个插件,方法灵活时尚;

信息化 清晰呈现,掌控全局情况;(可随时查看学习状态,积分,数据,排名等)

推进式 层层推进,逐级检查落实;(领导示范,相互促进,效果分析,全程控制)

互动性 上下互动,质量持续提升。(点赞,示范,心得,评论,启发,交流,体验,分享等)

“宣贯式学习”产品带来的价值

改善学习状态 整合上级和中央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种资讯,是工作信息及时、快速传播的平台,使组织学习状态得到根本改善。

营造学习环境 实现网上报名、签到、共享资料等,使组织开展各类会议、培训和活动的产品为载体,积极学习环境得到有效营造。

提升学习质量 开展问卷调查、在线投票、知识竞赛、教育培训等工作,是高效、低成本的应用平台,学习质量和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分享学习效果 展示国资央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兴趣、爱好、特长和相关成果,是员工相互交流互动的沟通平台。使学习由被动向主动,从单项灌输到全员分享发展。

“宣贯式学习”产品运营成效

“幸福南网”微平台经过近两年的全面推广和深度下沉,已取得许多积极的运营成效。目前已覆盖全网23.5万员工,各级单位员工关注绑定率达到96.7%,已成功在平台上举办了1 735场活动,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在2016年5月至6月期间,为庆祝建党95周年,南方电网公司以宣扬企业价值观举行了一场面对全网员工的“宣贯式学习”,以“大家唱,大家评”的方式,举办全网型的“唱响我们的价值观”歌唱大赛。在短短一半月中,活动的访问量高达340万人次,共产出6 506首

参赛歌曲,10.5万遍布于五大省各级单位的员工给喜爱的歌曲送上鲜花以表支持,送出的献花总数达241万朵,发表互动评论33.6万次。此次活动将党的生日祝福与企业文化价值观宣贯工作落到实处,让员工深刻感受党的风采,并以企业文化为引领,提升团队的文化凝聚力,从而提高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幸福南网”微平台的建设运营实践成效表明,中央企业“互联网+宣传”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以下五个转变:从“面向部分”转向“全员覆盖”,从“组织布置”转向“主动参与”,从“撒网宣传”转向“精准传播”,从“单向灌输”转向“全员互动”,从“时空限制”转向“移动互联”。

知微科技――建真实可信互联网

社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网络的力量在集合,也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的集合,集合的基础是信任,可信才是互联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前提。知微科技基于真实和可信的纬度为南方电网打造了“幸福南网”,通过移动互联网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打造跨时空的熟人社会DD“真实可信互联网社区”。

大数据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书院制;学习个性化;价值取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601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7-0065-02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指出,数字化世界的出现转变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动力,同时也改变了教育的发展需求和运行方式。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适应着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作为学习者,对于知识智能的获取方式,也因为数字化网络的融合而悄然发生着显著的转变。当传统书院制育人模式遇上数字化时代的科技光影,必将形成现代书院制数字云学习的个性化价值取向。

一、数字化可订制课程班,让学习内容个性化

书院制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和私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宋明的书院,更多承袭了私学各有所本、自由讲学之风习,以传播学术思想为职志,学习内容不同于官学固定、单一的朝廷核定教材,而是取决于书院学术主流及山长、教师所长,较为灵活而宽泛。这种兼具私学自由灵活和官学规制精致的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本身即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融合数字化网络优势的“现代书院制”,更加注重运用数字网络整合课程内容与学习资源,通过灵活多样的育人渠道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精英人才。拥有千年府学渊源、百年新学传统的苏州中学,就在原有紫阳学院的基础上增建了道山书院、春雨书院、碧霞书院,积极探索数字化时代的“现代书院制”学习课程。

匡亚明实验班,与南京大学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有机对接,采用“辅导员+双导师制”,实施ABC三类课程,建立“双城记”网上指导系统,注重兴趣、思想、创新的价值观取向,致力于观念革命、课程革命、学习革命、评价革命,通过南大讲堂和纳米、机器人、设计控制与航模、电子、量子等多元自主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个性化创新意识。

卓越课程班,引进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的卓越课程,依托量子馆开发量子科技课程,邀约南加州学院、爱特精英和新东方三家社会培训机构网络加盟,借助“工程坊”将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化,包括3D打印、机器制造、纺织工程、汽车工程、木工金工、航模等八项课程,均以选修课的形式向全校推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尽最大可能彰显“现代书院制”下学生课程规划与学习内容的数字化与个性化。

二、数字化多元交互平台,让学习渠道个性化

在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下,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有二,一是聆听书院山长或讲学大师的“升堂讲说”和“学术会讲”;二是借助书院丰富的藏书自由读书和独立钻研。据说“书院之所以称名者,盖实为藏书之所”,藏书的目的正是为了自修读书,即便是明代后期的书院会讲十分重视不同学术观点的论辩交流,自修研究和质疑问难仍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渠道。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现代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学习渠道。为探索“现代书院制”下的数字云学习渠道,苏州中学基于学生个性成长与终身发展需求,精心打造“未来教室”数字化交互学习平台。

“极课大数据”学情分析系统,通过“图像识别”“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对学生作业错题和考试数据实现常态化采集、专业化分析、智能化管理,方便学生快速整理个性化错题,让学生随时随地把学习任务做得更有意义。互联在线的极课教师平台与家长平台,方便了学生快捷沟通与共生发展。

StarC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让学生依托StarC教育云基础环境,集成海量优质学习资源构建、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以及第三方服务等,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必要时还可与教师、家长、同学在线沟通、释疑解难,实现了学习过程的网络化融合,学习渠道更多元,学习过程更有趣,学习方法更个性,学习效果更显著。

目前在苏州中学“现代书院制”的育人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于借助微博、微信、QQ、慕课、智叟、知网以及校内图书电子平台等,来完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范式,也正在向包括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融合型多元平台转型,并日益彰显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价值取向。

三、数字化自主学习策略,让学习方法个性化

古代书院作为知识分子求知问学的精神家园,在学术会讲实`中多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学习指导策略,例如宋代朱熹就曾创造“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的“读书六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如此,受时代与条件所限,书院学子除通过书院藏书、聆听会讲和实践体悟等自修方法之外,并无太多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媒体的变更与纷呈。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学习方法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鲜明。苏州中学基于“现代书院制”的平台,积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自主学习策略。例如允许学生携带自己的移动设备参与学习,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与老师、同学开展信息沟通或小组学习。数字化媒体设备丰富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法:设计个人选题探究学习方案,整理个性化课程学习笔记,记录薄弱学科典型错题集,分享课外阅读心得体会,编辑个人优秀作文电子书,制作唐诗宋词音乐课本剧,发表课外小发明成果演示,分析个人学业发展数据信息,开展数字化渗透选修学习研究等。

比如在《数字技术中的化学》选修课上,就有学生通过加载智能化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实验分析软件包,实现了理科实验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有的学生借助数字技术认识了非电解质与强、弱电解质,有的学生则运用数字技术来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从某种程度上弥补现有实验器材的不足,有效促进了学习中对知识的深度掌握,且提升了学习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传统课堂所不及的优势,学生具备更强的数字化学习技能,会获得更广泛参与协作学习的机会。如今在苏州中学,基于“现代书院制”的管理理念,数据开放、资源共享、学习自主、课程自选、网络沟通、成果分享等,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学习价值观取向。

四、数字化国际互联成果,让学习评价个性化

数字化时代的个性化学习,对传统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挑战。长期以来,无论是传统书院制,还是现代班级制,学习评价均显得单一而有弊端。伴随数字化应运而生的新课改实施以来,评价机制逐渐走向生本化、多元化、个性化和过程化。既着眼于工具理性角度,又看重价值理性的表现;既重视静态分析,又看重动态评定;既关注量化评价指标,也重视质性的评价认定。

苏州中学基于“现代书院制”的评价机制,正是着力让评价运行多维度、多领域、多层级、多样化,让学习成果的呈现与评价更趋个性化,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获得感与成功感。针对学生个人学业,学校依托数字化思维导图分析,制定了《学生学业水平自我评价手册》,引导学生科学确定人生的目标、定期测评成长的轨迹,及时调整学习的方法,追求更优的学习形态。针ρ生学习共同体,学校运行数字化团队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团队中积累集体精神与成功体验。

例如天文社的刘君达同学酷爱天文,历经长期而艰苦的努力,摘取了亚太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迄今已成功发现了16颗新小行星,并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辩论社代表队曾进军在马来西亚举办的亚洲中学华语辩论赛,成为第一个冲入“精英杯”亚洲中学华语辩论公开赛决赛的中国代表队。魔方社团曾举办了世界级的魔方公开赛,吸引了国际众多媒体的关注,赢得了世界魔方学会的高度评价。综合素养社团代表队出战“美国学术十项全能”比赛,多位同学斩获全球总决赛奖牌,等等。他们切身体验着“互联网+”给千年府学带来的个性化学术便捷,充分享受着数字化时代书院制学习评价带来的价值魅力。

大数据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学科服务;协同创新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2.017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2-0089-04

〔Abstract〕Under the internet plus environment,library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open data to make use of micro-channel,micro blogging and other micro tools provide interactive,personalized and innovative services,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difficulties of subject service,“longitudinal through horizontal collaboration,within and outreach,multi-stakeholder”of the subject service collaboration system was built,based on this,subject servic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ctiviti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internet plus;library;subject servic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互联网+”环境的变化正在重新定义着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早在1931年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就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1]。创新是图书馆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图书馆人需要直面的课题,在“互联网+”协同、开放、创新理念下,图书馆必须抓住“驱动创新,跨界融合”这一重要特征,利用微信、微博等工具为用户提供可互动的个性化创新服务,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实现图书馆的转型,才能适应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学科化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以嵌入用户信息环境为手段,依托国家文献资源服务平台,面向一线学科的主动参与服务模式[2],最早出现于国外欧美大学图书馆,自清华大学1998年引入学科馆员制度以来,我国高校图书^在学科化服务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学科化服务,是当代图书馆人敢于面对忧患,从忧患中寻求变革,在变革中追寻新服务的理性思考,随着学科化服务的深入开展,仅靠单馆经验所表现出动力不足、流于形式的缺陷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以此满足用户需求,“互联网+”的出现为学科化服务的创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向。

1学科化服务研究进展

11国外学科化服务与科研、课堂协同频繁

“学科化服务”这一提法在国外较少出现,但对学科馆员的研究较为深刻。①理论方面,目前国外研究多集中于融入用户科研、教学和学习活动环境提供知识服务,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曾专门讨论学科馆员角色定位的特刊A Special Issue on Liaison Librarian Roles[3],要求学科馆员开发学术延伸服务,融入学术研究的整个过程,如:Antell,Karen认为学科馆员应与院系教师合作开展案例教学[4]。②实践方面,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1981年率先推出“Track Service”跟踪服务之后,美国其他学院图书馆也相继推出了“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馆员免费导读服务,并受到了读者和用户的极大欢迎。随后众多欧洲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等的研究型学院图书馆也纷纷支持和推广这种嵌入科研、融入教学的服务模式。

12国内学科化服务合作初步发展但缺乏整体协同

我国学科化服务最早应始于学者杜定友先生在1957年提出的“专科研究员”[5],不过其思想的进步意义并未被当代主流思想所提及。当前研究主要包括:①嵌入式服务:初景利教授发表多篇文献阐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化服务[6-8];范爱红以康奈尔大学为例,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团队建设[9];郭晶馆长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学科化服务的系列创新服务[10]。②协同服务:杨志萍等阐述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院所协同模式[11];宋海艳等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与科研团队的协同模式[12];邵敏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与院系和学生社团的互动合作模式[13];万文娟探讨基于学科馆员与其他层面协同的5种学科服务模式[14];黄欣从区域联盟、信息共享空间视觉探讨学科协同服务[15]。

现有研究的学科化服务协同多为图书馆内部的嵌入合作,缺乏对于学科理念下的学科资源、人才、服务和管理的整体协同研究;缺乏图书馆在大数据网状结构中位置的协同研究。学科化服务不仅仅是图书馆员的单方面嵌入,而是学科信息全球共享潮流下的全方位协同,更重要的是,当前学科化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单纯依靠馆长个人智慧和单馆服务经验的模式已举步维艰,引入“互联网+”的协同创新理论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拟从“互联网+”入手,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内合外联、多方参与”的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体系。

2“互联网+”对学科化服务的价值和影响

21推进学科化服务,重塑学科馆员制度

通过有效协同国家、高校、群众等图书馆外部力量,并集图书馆内部之力,形成学科化服务发展的凝聚合力,解决当前单靠馆长智慧的学科化服务困境;同时,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馆员协同方式,学习其他图书馆服务经验,形成学科化服务团队优势,可最大地激活馆员的创造潜能,重振学科馆员的社会自信力,并使其以一种更为专业、主动而深入的精神,在诸如分析、整理、推送、融入等服务步骤中,树立一种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崭新社会形象。

22激发用户需求,助力学科建设

学科化服务从存在之初从未独立于用户的需求之外,如果说学科化服务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缩小与用户间距离的过程,协同创新就是力图将这种距离尽可能缩小为零,从用户需求出发,调动协同服务中的学科人力、物力、财力,并动态、交互地延伸到一切有用户存在的地方,最大程度地满足并激发用户的学科需求;同时,用户不仅是学科化服务的使用者,也是学科化服务的建设者,通过做好用户的协同服务工作,用区域和国际协同视野,吸纳用户智慧,引导用户共享共建学科成果,助推高校的学科建设。

23促进公益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公共性转向,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学研究的迫切问题之一。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比较缺乏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没有将文献资源和服务设施向全社会开放,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将能集聚强大的学科力量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而且有足够的能力寻求更多意义上的社会担当,并作为消除高校图书馆社会理想和现实反差的有效途径,确立起一种凸显社会公益事业本色的价值导向,促使学科化服务从当前的“融入课堂、嵌入实验室、介入课题组”,发展为“走入企业、嵌入民生、介入千家万户”,这对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极大的促进。

3“互联网+”背景下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体系

31纵向贯通

1)国家推进:学科化服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在政策管理、资金投入和战略宣传将会极大地决定着学科化服务未来发展的深度和广度[16]。

2)高校认同: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需要高校学科建设部门的响应和互动。①高校领导策划,成立由校长带队、各院系领导兼任的学科化行组织,为学科化服栈袢「多的支持;②学科机构配合,凝聚高校校办、工会、学生处、学科办、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等学科机构各部门力量,确保学科化服务顺利开展;③学科资源整合,让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积极嵌入实验室、资料室、研究中心等学科资源,较为全面地汇聚、整合学科化服务的各类资源。

3)学(协)会支持,利用图书馆学会的理论推动力量,做好学科化服务的宣传和推广。

32横向协同

借鉴国外OCLC及国内NSTL、CALIS、CASHL组织的合作经验,积极集聚学科化服务的创新力量和人才资源。

1)学科管理协同:利用“(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高校院系+图书馆”的协同模式,成立全国学科化服务协同管理中心。

2)学科资源协同:利用“校内(图书馆+院系实验室+院系资料室+研究中心)+校外(搜索引擎等数据库商+书商+出版商)+国外学科资源”的协同模式,构建全国学科资源协同平台。

3)学科人才协同:利用“校内(学科馆员+院士+学科带头人+博硕群体)+校外(专家)+国外学科人才”的协同模式,建立全国学科专家智慧库。

33内合外联

利用图书馆学科馆员内部协同机制,汇聚内部之力,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挖掘馆员内在潜力,培养明星馆员,学者型馆员。联合学生社团和学科机构,走入教师科研教学,开展学术增值服务,并集图书馆外部各类学科力量,积极参与、开发学科化服务的国际合作项目。提高学科化服务的学术辐射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34多方参与

学科化服务绝不仅是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事情,更不能局限于图书馆,而应有更多的科学界、教育界、学术界、企业界人士和普通公众的大力参与,因此,图书馆界应该积极发动各界人士参与管理、社会参与筹资、公众参与监督,变图书馆的小行动为全社会的大运动。

4“互联网+”背景下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路径

41学科化服务+大数据

在大数据驱动学术的时代,面对“科学数据正在快速丢失,20年后80%的数据将不能获取和使用”[17]。如何通过数据挖掘,发挥图书馆主导作用,完成科学数据的采集、保存、管理和共享,是未来学科馆员努力的重点。初景利教授曾说过:“图书馆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敢于冒险,敢为天下先,将业务的触角延伸到无人涉足的领域或其他机构正在觊觎的领域”[18]。协同创新下的学科馆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不仅要甘为人梯,而且要敢为人先,大胆利用自身的科研数据服务优势。主动抢占高校科研数据阵地,与科研处、国资处、研究生院以及各学科实验室合作,构筑为读者提供深度数据服务的独特市场。深化数据利用功能,对数据进行提炼、分析,用于学科发展和学科人才评价。开展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提高科研人员的数据意识和数据管理能力,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数据存档和获取方面的支持。

42学科化服务+游戏

游戏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服务,近年来国外图书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内图书馆也已把它列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积极推行使用,如台湾大学图书馆的“MTV宣传片”游戏、清华大学的“爱上图书馆视频及排架游戏”[19],均受到了师生的极大欢迎。学科馆员充分利用用数字游戏的娱乐性、游戏性、碎片性等明显特征,将图书馆的学科信资源作为元素,以游戏为媒介,拓展和延伸图书馆服务,开展游戏化的读者活动:如书籍寻宝、书架制作、文献查找、数据库培训等教育型游戏。还可以将经典阅读装入IPAD程序供图书馆读者免费使用,使学科化服务与游戏相结合,教游相长,寓教于乐。以游戏化数字策略助推信息素养的形成,使学科化服务无处不在。

当然,学科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游戏服务提供者,其自身的游戏服务素养至关重要。首先要熟悉游戏资源,如馆藏游戏资源的分类、借阅和导读服务,还要熟悉图书馆的游戏类图书、期刊杂志的集藏架位,掌握每个游戏软件和道具的秘籍攻略说明,以及PAD等游戏设备工具和游戏空间安排,更要了解来自众多玩家的游戏评价及心得体会。随时利用自身的游戏素养及时对初玩者提供游戏帮助。

43学科化服务+学术研究

多年来图书馆进行学科化服务往往只是实践层面、工作层面的事情,学科馆员大都凭的是个人理解和工作经验,少有系统的总结交流,鲜有深入的提炼思考,更少有“形而上”的理论研究,这点从学科化服务的发表文献就不难发现,研究太过于偏向实践,且具有很深的边界烙印:学科馆员仅仅研究研究学科化服务,这就极大制约了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深入开展。学术,是“学”与“术”的共同体,学科化服务要摈弃只有“术”、没有“学”的观点。

专业文献阅读:①阅读高引文献,论文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的学术影响力。当前CNKI图情文献单篇被引频次最多的是张晓林的《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20],被引高达1 125次,这些被反复引用的经典之作,值得反复诵读和仔细斟酌;②学习高产作者,目前CNKI发文量最多的图情高产学者是武汉大学的邱均平教授(625篇),是学科馆员学习的榜样。③关注国际高影响力刊物,阅读并研究国际SCI/SSCI高影响力刊物文献,密切关注国际图书馆界的动态,发现和引进国外优秀的前沿成果,熟悉图情国际领域内的知名学者,拓展研究的国际视野,积极争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显示度。

44学科化服务+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是围绕阅读而开展的推广活动,正逐渐从自发、补充式的零星服务发展成为自觉、与图书馆使命最为贴切的一项主流活动[21]。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和学科化服务,均是通过文献资源、技术手段和服务方法,利用馆员的专业知识能力,以用户为导向、主动出击的知识服务,这两种服务本质上的共性,促使两者可以互融共生,相互补充[19]。

441学科化服务需要借鉴阅读推广的优势经验

①创意化: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意化设计,如武汉大学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布、北京大学的阅读美女名画“书读花间人博雅”等,开阔了读者的阅读视野,塑造了图书馆的品牌形象。②节日化:利用富有象征意义的传统节假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以及新生入学季、毕业季、及世界读书日,读书周和空子诞辰日等,将富有诗意的古代诗词以游戏趣味的方式呈献给读者。③赛事化:阅读推广赛事如图书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辩论赛等,经常融入活泼生动的音乐、舞蹈等欢笑情境,向读者多角度地宣传了图书馆的服务资源,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

442学科化服务的“科学”与阅读推广的“人文”相互补

当前高校科研中“自然科学化”现象非常明@,使服务于师生教学、科研的高校图书馆,也在资源推介、数据库培训方面,多是围绕着学校的理工重点学科,学科化服务的“重理轻文”,则恰好可通过阅读推广活动来实现无缝弥补,因为当前阅读推广书目大多数是人文社科类,阅读推广活动对象也多以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学生居多,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就使学科化服务在着力于自然科学的同时,也能够兼顾人文和社会科学,从而平等、均衡服务于各个学科,既提高了读者的人文素养,也促进了读者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图书馆,不仅是“图书之馆”,资源,不再局限于“馆藏”,服务,不再局限于“馆舍”。“互联网+”视角下的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将集聚强大的各方学科力量,为学科化服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及时扭转学科化服务“摸着石头过河”的自发、无序状态,并在更好满足高校用户的同时,有足够的能力寻求更多意义上的社会担当。

参考文献

[1]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夏云,等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2]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11-17.

[3]ARL publishes special report on liaison librarian roles[EB/OL].http:∥/news/pr/rli265pr.shtml,2015-11-12.

[4]Antell,Karen.The Citation Landscape of Scholarly Literature in LGBT Studies[J].A Snapshot for Subject Librarians.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14,(6 ):600-604.

[5]杜定友.图书馆怎样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J].图书馆学通讯,1957,(2):49-51.

[6]初景利.试论新一代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1-3.

[7]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0,68.

[8]初景利.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认知与解析[J].图书情报研究,2012,(3):1-8,33.

[9]范爱红,Deborah JSchmidle.学科化服务发展趋势与学科馆员新角色:康奈尔范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4):15-20.

[10]郭晶.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与进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11]杨志萍,钟永恒,吴鸣,等.院所协同的学科化服务发展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2,(5):10-14,55.

[12]宋海艳,郭晶.与科研团队协同的学科服务组织与管理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12):45-49.

[13]邵敏.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架构与学科馆员队伍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8,(2):11-14.

[14]万文娟.“985工程”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及不足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3):82-87.

[15]黄欣.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学科馆员教师协同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5):86-88.

[16]杨俊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顶层设计研究[J].现代情报,2016,(4):48-51.

[17]Jeonghyun Kim.Data shar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cademic libraries[J].New Library World,2013,114(11/12):494-506.

[18]转载.把握现实 赢得未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初景利教授访谈录[J].图书馆学刊,2013,(8):1-4.

[19]杨俊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学科服务”的互动研究[J].图书馆,2016,(6):92-96,102.

大数据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记者:身为国家西甜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您缘何坚守于这条道路并越走越远?

羊杏平:1983年,我从江苏农学院毕业后便被分配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瓜类研究室工作,初出茅庐的我对于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有着别样的认真与执拗,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至今仍记得报到当天,我国西瓜抗病育种开拓者、著名西瓜甜瓜育种家徐润芳先生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西瓜在英文中叫做Watermelon,water即水的意思,但还有更深刻的含义,这甜蜜的水不仅仅来自于土壤,更来自于育瓜人的汗水和泪水。”作为瓜类室的一员,我始终牢记,要比长辈和老师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泪水,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记者:在科研育种上,您可谓硕果累累,可否与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您在西甜瓜科研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羊杏平:1983年至今,本人一直从事西瓜、甜瓜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展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工作,并发起组建了全国西瓜抗病育种协作组。育成的高抗枯萎病、耐重茬西瓜新品种抗病苏蜜、抗病苏红宝等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累计推广面积66.7万多hm2。同时也率先开展了厚皮甜瓜东移栽培和抗病育种研究,育成的厚皮甜瓜新品种维多利亚、白雪公主等,均已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在国内开展了薄皮甜瓜(香瓜)杂优利用研究,育成的新品种黄金蜜翠于1999年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十一五”以来育成优质、高抗枯萎病、耐重茬苏蜜5号、早抗京欣及优质小果型苏蜜8号等西瓜新品种都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成功推广;育成优质高档抗病网纹甜瓜新品种珍珠、红珍珠,优质厚皮甜瓜新品种苏甜1号、苏甜2号以及优质哈密瓜新品种苏甜3号、苏甜4号等,均已在生产上实现规模化种植。近年来,陆续创新了西甜瓜砧木种质材料,系统研究了嫁接苗抗病机理、低温生理与形态解剖结构响应、蔓枯病抗性遗传和侵染过程,为江苏省西甜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记者:您从事西甜瓜研究已有30多年,据您的了解,我国西甜瓜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羊杏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西甜瓜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12年底,中国西甜瓜生产规模已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江苏省的西甜瓜产业同样顺势上扬、成绩斐然。据统计,2012年江苏省蔬菜种植面积达32.9万hm2,占当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24.9%,其中西甜瓜栽培规模就达17.1万hm2。随着我国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设施栽培逐年普及,尤其是西甜瓜基本实现了设施化生产,亟需设施专用品种。

自“八五”以来,我国将设施瓜类作物育种纳入国家攻关项目,先后育成了一批适用于设施栽培的品种。但多数品种在持续坐果能力、果实外观、商品品质、耐贮运性等方面仍与国外优良品种有较大差距,远不能满足现代化设施栽培的需求。况且国内外病原菌不尽相同,国外设施瓜类专用品种对设施条件和配套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在国内粗放的设施栽培条件下,往往会水土不服,抗病性和抗逆性表现不佳。近年来,枯萎病、蔓枯病、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等病害在设施西甜瓜生产中的为害尤为严重,化学防治不仅成本高且不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因此迫切需要适应我国农业生态条件、尤其是能有效抗御上述病害的优良品种,优质、多抗、高产已成为国内外设施西甜瓜遗传育种的主要目标。

此外,现代社会营养与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人们更希望从日常蔬果中获取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西甜瓜除了拥有一般意义上的营养价值外,还兼有一些保健功能。因此,如何提高产品的独特风味,增添特有保健物质为品种选育者所关注,也必将成为今后新品种选育的创新热点。选择基因型是育种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传统育种方法主要通过表现型对基因型进行间接选择,选择周期长、效率低,存在很大的不可预测性,更加依赖于育种者的经验和机遇。现代育种方法将分子标记技术、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与聚合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实现目标基因从一个品种到另一个品种的转移和育种材料的纯合,从而加快选择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显示出传统育种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

记者:目前,在我国西甜瓜的生产实际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又该如何解决?

羊杏平:目前西甜瓜生产实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西甜瓜及嫁接砧木品种供给严重过剩,但优质、高品质品种供给不足;二是集约化育苗水平不高,跟不上规模化产业发展要求,尤其缺乏种子促萌引发及壮苗促控技术;三是产销成本居高不下,配套轻简栽培技术缺乏;四是资源与环境束缚日益突出,病虫害及连作障碍严重,肥水一体化技术落后,致使西甜瓜品质及产量不稳;五是良种繁育技术不健全,良种繁育基地不稳定,育繁推脱节,特别是示范推广技术和模式的滞后制约了产业发展;六是采后处理技术特别是鲜切技术滞后,西甜瓜零售业态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上述有关西甜瓜产品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问题,应在借鉴发达国家西甜瓜零售先进业态和标准的基础上,以构建新型高效商业模式为目标,围绕生产优质安全标准良品(论个销售,大小整齐划一)和鲜切产品(冷藏盒装即食),完善西甜瓜产业科技链,探索建立“电商+店商”营销模式,以优良品种和安全生产技术为核心,统筹衔接工厂化育苗、轻简化栽培、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监控、品牌创建等环节,构建从生产到产品供应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以及生产者、供应商、消费者无缝链接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商业模式。

记者:结合当前西甜瓜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您所带领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

羊杏平:现代育种已将传统育种方法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弥补了传统育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等缺点。在此背景下,利用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进行育种新技术研究是育种研究的必然方向之一,也是提高育种效率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家种业体制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种质资源挖掘与育种新技术创新研究将是公益性研究的主要任务。

当前江苏省及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西甜瓜生产的主要模式为设施早熟栽培,从长远看,这种模式也是西甜瓜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西甜瓜育种的主要目标即为选育设施专用品种,突出要求品种具有较强的低温弱光适应性及多抗、优质、高产、高商品性。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日益老龄化和短缺,而目前的西甜瓜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因此研究推广轻简化栽培及良种繁育技术事关西甜瓜产业稳定大局,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本团队前期研究基础及江苏省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西甜瓜产业需求,今后主要研究方向将围绕3个方面:一是西甜瓜及其嫁接砧木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新技术研究;二是西甜瓜及其嫁接砧木新品种选育;三是与良种配套的良法和良繁轻简生产技术研究。

如此,既可提高本地区西甜瓜市场竞争力,推进西甜瓜产业可持续发展,又能全面提升本地区西甜瓜遗传育种研究的创新水平,从而保持本地区西甜瓜遗传育种研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记者:您在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积累了哪些心得体会?

羊杏平:农业科技工作要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科技成果只有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才能体现其价值。新品种育成后,首先要建立良法基地,完善新品种良种繁育技术,在主产区建立核心示范基地,不断熟化与新品种配套的优质高效安全简约化栽培技术并辐射推广,才能促进新品种大面积生产应用,从而促进优质西甜瓜品种的更新换代与产业的提升,增强地区西甜瓜产业竞争力,推动西甜瓜主产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对于西甜瓜新品种推广来讲,还要与有实力的种子(苗)企业合作,同时围绕品种开展产前与售后服务及技术培训。新品种推广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主要是示范种植效果不理想,良种的特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遴选示范种植户是关键,要在当地寻找有威望、能讲、敢讲的栽培能手作为示范户,以确保示范一次成功和快速传播。

记者:您能否预测一下未来西甜瓜科研工作的走向和产业发展的趋势?

大数据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这个名词“飞入寻常百姓家”。对咱来说,是一剂良药,也是一剂补药,能够从内而外地修复人生的各种不如意事。哪怕是“经久不治的职场问题、捉襟见肘的经济危机、缺乏弹性的思维固化、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都有药可医、不在话下。

第一部分:调查――难适应什么?

大力:这个时代,今天这个朋友开店了、明天那个亲戚上市了……感觉自己最难适应的是焦虑。

笑笑:从深圳回到三线,啥都不适应,后悔。

风来风去:公司又走了一批40岁的员工,“能力没有与年龄俱增”是很难适应的……

朵拉:孩子去北京工作后,一会儿说要出国,一会儿说同学家长给买房了,对我们三线小市民来说情何以堪、如何适应?

第二部分:个案――自适应的生活

做“自适应妈妈”

(孙启红 37岁 公务员)

我读高中时才接触网吧。然而,我儿子从小就知道使用百度的问吧,付费咨询在线答疑。上高中后的暑假要做社会调查,汇总PPT,还要双语报告。当我以为他会一字一句地校对英语演讲稿时,他竟使用“Turnitin”软件进行核对,准确率比我预期高多了!

学校常有师范大学的教授来进行教学实验。这两年,从他嘴里冒出“STEM、AR、VR、AI+”等新名词让我云里雾里、倍感挫败。

儿子常说我:“‘互联网+’的家长已经out了,现在我需要‘自适应+’的妈妈。”

年初,儿子要彻底淘汰巩固遗漏知识点的“错题本”。他打开平板电脑点击在线辅导平台:“输入错题时,系统会自动分析遗漏点、没掌握的知识点,然后不断生成新的题目来训练,直到完全掌握。”

果真,在输入自己所学习的年级和进度之后,这个平台给儿子提供练习题,随着答题过程不断进行变化。

儿子说:“账号是我同学的,你也给我充值买一个吧?”

我看了一下价格,并不便宜。我悄悄跟借账号给儿子的同学家长沟通,他坦诚地f:“软件有带虚拟激励性的闯关游戏,孩子乐此不疲,错误也得到纠正。但是,若有一天不买了,我不知道孩子还会不会自己来总结和归纳……”

我家去超市会路过一个“VR体验”的店铺,带上高科技眼镜后可以体验10分钟的游戏。

我体验后跟他交流说:“你能不能想象,将来课堂的老师全部换成机器人呢?你们考试的时候,机器人就伸手在空气里一滑,每个人面前就出现一张透明的试卷,你们不需要笔,随便点就可以考完了……AR的技术就是任性啊,哪里不会点哪里……”

儿子被逗得大笑。我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认为:‘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许多事实,而是训练头脑去思考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儿子问:“什么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呢?”

我说:“比如老师跟你们之间充满爱的互动、同学之间关系如何相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学习……”

他提到购买软件的事情时,我说:“你幸运地生活在大城市,进入很好的学校。中国有多少孩子根本接触不到电脑,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并不比你弱。我觉得你这个阶段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好基本功。”

儿子有点不开心。姥姥凑过来说:“哪个电脑能教做人?做人一定要人来教!”看到儿子闷闷不乐,她请教:“啥是自适应时代啊?”

儿子讲一大通专业名词,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为我们提供‘自我学习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老师说,我们这代孩子的学习不再是静态的规则与事实,而是一个个性化的定制系统。”

姥姥听不懂,经过我解释后,她幽默地说:“你妈小时候,我在小县城夜市里摆了一个包子摊。我每天都在收摊后记账。菜包卖了几个、肉包卖了几个、粉丝包卖了几个……我第二天就会根据前一天的收入来调整包子的花样。每个季节,买包子的人口味和需求都不一样,因为我一直在总结和调整,所以我的包子卖的最好!你说,我的方法是不是‘自适应’呢?”

小学都没毕业的姥姥把问题讲得这么透彻,儿子大吃一惊!

姥姥说:“你妈读书那会儿,我们没钱请家教,就把错题攒起来狠劲儿练习,在搞懂之后把错题一道道删除。你妈还给自己做老师,变着花样出题目,这不就是分析和处理数据吗?你们老师教你们的那些名词,说白了,不就是新闻联播里天天讲的内容吗?咱要‘总结创新’,啥事儿都能搞得好!”

……

看到我们的态度,儿子只能继续用“错题本”等笨方法复习。事实证明使用“土方法”的孩子成绩不比收费软件的孩子差。

这件事情促使我思考――给“00后”的一代做家长,孩子借助网络与科技,在技能见识方面很容易“秒杀家长”,哪有什么东西是我们赖以“以不变应万变”的呢?

我觉得是咱要不断自我提高,向孩子展示俯瞰问题的全景视角,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起来。其实,很多名词听起来玄乎,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咱与时俱进,就能做所谓的“自适应妈妈”。

点评:人工智能不能改变父母在子女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也不能越俎代庖地取代基本功的训练。我们要让孩子们懂得,任何高科技的学习软件都是“一对翅膀”,是如虎添翼还是如苍蝇乱飞,关键还在于孩子能否在刻苦努力中慢慢萌生向善求真的德行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适应他人光芒万丈,自己才能柳暗花明

(刘薇 40岁 文化馆员工)

老王是我面对面的同事,有才华,写得一手好字。可惜,满脸麻子形象差,个头只有一米五,后大龄嫁给一个工人。厂子不景气,老王一怀孕就遭遇老公下岗。

老王想找点私活贴补家用,无奈容貌不过关,“婚礼主持、吹拉弹唱”等机会都轮不到她。她只能熬夜爬格子赚点稿费,春节卖对联,双休日去培训机构教书法。

老王坐月子时,我们几个女同事相约探望。看到局促狭窄的房子和长吁短叹的婆婆,我们感叹说:“好端端的才女,怎么活得如此辛苦?”

打那后,老王的形象成为我们心中的“Loser”。

休产假时,老王做起微商,我们都照顾她生意,把她拉入各种微信亲友群。她腼腆又清高,拉不下面议价和跟进。看到同行晒收入,她愤愤不平地说:“商品好,就不用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喋喋不休。”听到这类酸腐的蠢话,我们也懒得理她。在我们的小县城,“孔乙己”般酸腐的文人随处可见。见别人成功,就守着一肚子酸水百爪挠心、讥讽嘲弄。

老王的改变是从收听网上的付费理财课开始。我们嘲笑她网上有免费的课程、买本书更便宜,何苦“乱花钱”?

老王说:“就当买双鞋子吧!总要适应这个时代‘打赏知识’的潮流。”

随着付费学习,我们发现她变了:她过去爱讥诮别人,现在却变得圆润,发自内心欣赏人家的过人之处;她过去对经商的文人摆出一副清高冷傲的架势,现在却能正视他人的光芒,甚至谦虚求教;她过去跟婆婆疙疙瘩瘩、对丈夫一肚子怨气,现在却没空计较、专心奔着目标努力……眼界思路都变了,整个人自信起来,我甚至觉得她脸上的雀斑消褪不少,面孔像打玻尿酸弹性十足。

从前年起,老王开一个公众号,发表她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还将自己在培训机构上课的心得体会发出来。公众号受到本县许多书法爱好者和家长的追捧,每篇文章都有几十条的回复。公众号逐渐发展为“微店”,卖起文房四宝。他老公学会装裱手艺,开一个实体店,生意源源不断。

今年暑假,我跟同事们被邀请到老王新买的大房子时,感慨说:“过去咱还以为命运对你不好,现在看来,你才是赢家啊!”

老王说:“过去我嫉贤妒能、愤世嫉俗,都是因为眼光太拙、圈子太窄。现在我逐渐适应时代的节奏――成功的秘诀是不断试错,扬长避短,规避弊端!”

我们听得一愣一愣,感觉比领导讲话还符合“主旋律”。短短几年功夫,老王就活成一名成功的“自适应的励志姐”,她的经历多少改变着我们周围的氛围。

过去我们文化单位里文人相轻、彼此暗地说风凉话,其实都没啥大出息。如今,大家更多时间去网上的同行圈里折腾去,就发现海阔天空高人甚多。过去,大家动不动都抱怨命运将我们围困在连个肯德基都没有的小县城。现在,网络让我们不再是一亩三分地,而是让思想想走多远就能走多远,想活成谁就能活成谁!

唯有正视并欣赏彼此的光芒与天赋,发自内心地点赞捧场,才能风生水起,各个都成为行业翘楚。

点评: 哈佛教授穆来纳森说:“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心态变得狭窄,形成管窥之见,无视管外的大千世界。”也就是说,要逃出井底之蛙窝里斗的局限,必须通过谦卑学习、分享共赢、欣赏他人等方式!

固化是弱者的借口,适应是强者的出路

(孙志摩 35岁 海淘店店主)

2006年,我揣着父母变卖老家房产的钱到加拿大读研。父母做小生意,勤勉一辈子,觉得独生女儿读些洋书准没错。送我走时,他们满脸骄傲,街坊邻里以我为榜样给小朋友们励志。

加拿大读书的日子很辛苦,我一下课就奔餐厅打工,因肤色还受歧视。我毕业后在加拿大找工作困难,回国成为“上漂”却屡屡碰壁。一次,部门经理拿着我的设计图对全部门的人说:“这就是留学海外的水平?看来,某某大学信价比不高嘛!”我外表淡漠地继续改图、交图、打样,内心在舔着伤口――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阶级天花板”、“外地人的宿命”?

2016年初,我决定回到男友身边谈婚论嫁。他是我高中同学,“北漂”几年后选择回老家发展,我们在同学会上恢复联系。

“三十多岁的年龄未嫁、留学海外却灰溜溜回乡、打拼上海却没有买房”,我的这些指标在小地方的人看来简直是一个笑话。更要命的是,家乡被国家划分为重点扶持的新开发区。土著的居民们倍感光荣,把北上广和纽约伦敦都不放在眼里。

昔日的街坊邻里看到我父母,不断唏嘘说:“卖掉那两套房子,太可惜了!要是放到现在,不得了……”

一夕之间,男友父母对我的态度转变。他们曾稀罕我是个留过洋的知识女性,如今却认为他家有三套大房子、我家只有一套,有点“门不当户不对”。好事的亲戚还搬出“阶级固化” 理论给男友洗脑,说什么从底层逆袭到中产、从中产逆袭到上层的路径被房价搞得越来越窄……

这段时间,我又自我质疑――怀揣梦想走到世界的尽头又如何?还不是被生活打回原形,重新要踏上嫁人生娃、面对未来公婆的傲慢?

好在,我的男友是个实干派,他认为“固化是弱者的借口,适应才是强者的出路”。他支持我在县城最热闹的路段开了一家海淘店,售卖加拿大的各种商品。城里涌来许多外来移民和外国人,把我店铺的生意带火。

当我做出业绩的时候,包括我未来公婆在内的“吃瓜群众们”又异口同声地说:“留过洋就是不一样啊,人家能跟老外做生意呢!”

年轻时,我特别瞧不起小地方人的“势利与善变”,痛恨他们墙头草一样的没有定见。但是,漂泊的十年重塑了我的骨血,扩充了我的心态――我发现人生,选择大城市或者回到老家、创业或不创业、安稳和不安稳,都会有所遗憾有所获得。家乡人并不是那么面目可憎,换一个角度,用善意去接纳、用智慧去过滤,还是能过好自己的一方天地。

我度蜜月的时候,昔日的同学好几个在闹离婚,她们羡慕地说:“在二十四五q时,被世俗赶进一段不知所措的婚姻里去,到头来还是羡慕别人……”

我感悟到那些年的漂泊与失败,貌似花冤枉的钱和时间,却让我能充满自信、力量、妥帖地经营自己的婚姻,为每一个决定买单!当女同学哀叹 “岁月将女人的资本固化并且不断带向贬值”时,我却说:“什么命运模子、阶级固化、女人的价值会随时光贬值,这都是谎言;适者生存、不断进步的女人,才能笑到最后!”

点评:“阶级固化”是一个伪命题。真正怀揣能力的人从来不囿于出身与阶层。她们不追过去、不畏将来,善于自我调适、拥有正向的世界观,充满蓄势的弹性与力量。

第三部分 鸡汤――自适应箴言

别让时代不同,成为你失败的借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

你跟头等舱的距离,不是钱,是阅读、眼界与自适应能力。

生活是用一种疲惫代替另一种的过程,适应则是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

3F自适应――Focus(目标明确)\Feedback(及时反馈)\fix(不断修正)

第四部分 结语――自适应,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