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期工作汇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代表议案及意见建议督办会 甘肃省环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代表议案及意见建议督办会,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2件代表议案及62件意见建议办理进展情况的汇报,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工委通报了对各单位办理情况的督查结果,指出了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会议要求,县政府要对代表议案及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认真研究,坚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狠抓办理人员、办理责任、办理时限“三落实”,提高办理实效,确保如期完成代表议案及意见建议办理工作,给代表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郝兴永)
玉门市召开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测评大会 甘肃省玉门市召开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测评大会,玉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60名选民出席测评大会。会上, 5名市人大代表,分别就本届任职以来办理代表建议、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勤政廉洁等方面的情况向所在选区的选民代表进行了述职汇报,还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作出了改进承诺,并接受了现场选民代表的现场测评,群众满意度达97%。(李 敏)
灵台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甘肃省灵台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灵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扎实推进规划的实施,确保规划目标不折不扣地落实;要全面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电一体化建设步伐;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机制创新;要加快皇甫谧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步伐,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要不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付洁琼)
宁县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构建代表联系群众新渠道 甘肃省宁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代表联系群众的机制,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是将辖区内的四级人大代表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划分为25个代表小组,要求各代表小组根据本地实际,每季度至少活动一次。二是建立了常委会领导联系乡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小组、代表联系群众的三级联系网络。三是组织代表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查、工作评议等活动,促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提高了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也使代表建立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四是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让群众了解代表履职情况,加强了代表与原选举单位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换届以来,通过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人大代表共解决农村各类矛盾纠纷60多起,帮扶贫困户120多户,落实强村富民、改善村容村貌、增加公共服务项目40多个,协调解决帮扶资金400万元,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安 华)
敦煌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甘肃省敦煌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察看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走访了工业园区部分光伏发电、石材开发、化工建材、石棉加工企业,听取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工作情况的汇报。针对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工业发展技术资金匮乏、项目建设进度不均等问题,调研组建议要加快硬件建设,突出招商引资,强化跟踪服务,狠抓项目落实。(陈立伟)
1.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思路与对策
目前,成都地区从事IT行业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由于公司规模小,大都只能提供较少的顶岗实习岗位。为了适应成都地区IT行业的现状,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后顾之忧,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期间,电子信息分院先后与多家IT公司展开接触、洽谈,分院先后与金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颠峰集团软件公司、成都三叠纪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物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立方国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新达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睿尔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星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签订了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协议,为下一阶段“尽可能集中安排学生实习,尽可能专业对口实习”奠定了基础。实践表明,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时的思路与对策如下:
(1)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主动权、主导权在学校[1]。学校通过顶岗实习引导学生了解职场、走向社会。学生毕业后,“在哪儿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和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就会有一个初步的正确判断。
(2)学校要与有产品生产、项目研发的公司开展合作。有些IT公司是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型企业,它们也不可能提供与生产型企业相符的顶岗实习岗位。
(3)学校要选择有用人需求的中小型、成长型公司开展合作。据统计,目前成都从事IT行业的公司有一万多家,绝大多数规模都比较小,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公司比比皆是。针对这种情况,选择合作企业时要十分慎重,尽量选择中等规模的公司。这些公司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基本站稳了脚跟,有比较成熟的管理运行机制,有独步市场的技术特长,有比较明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公司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不断递增的用人需求。公司也正好通过“顶岗实习”环节选拔优秀的毕业生。
(4)校企合作共建顶岗实习基地时兼顾企业利益。企业在当前的职教环境下,校企合作常常表现出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始终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对于顶岗实习,企业要付出时间、资源、管理的成本。企业不愿意加入到“教育”的链条上,“只用人,不培养”是很多公司认定的规则。同时,高职教育还没有获得广泛的社会赞誉,高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由于不熟悉企业文化,技术也稚嫩,而且计算机产业又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智力产业,所以,公司一般是不太愿意、也不太放心把重要任务交给顶岗学生。这也是当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走入困境的原因。实践证明,要想激活校企合作的企业方,企业只有获得利润或者至少不亏本才能调动积极性。学生才会有真正的顶岗实习岗位,避免有岗无项目的尴尬。解决的办法就是在校企合作的协议上,可以和公司约定把学校的投入资金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学生。
2.顶岗实习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在顶岗实习的准备阶段,电子信息分院召开了多次党政联席会议,确定了顶岗实习安排的指导思想、实习方案与应急机制。结合成都地区IT业发展的现状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电子信息分院主要采用“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本地为主、外地为辅”“专业对口为主、服从调配为辅”的指导原则来安排组织顶岗实习。由于分院对顶岗实习合作企业进行了甄别和选择,绝大多数学生对顶岗实习基地是满意的,解决了绝大多数学生“到哪儿找公司实习”的难题,也便于分院统一安排、集中管理。同时,分院也充分尊重少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允许学生自主创业,或利用自己的家庭社会关系自己找实习单位。实践表明,这种兼顾多数与少数的政策可以方便灵活地安排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与学校、老师在时空上产生了距离,这给实习指导、管理和评价带来了相当的难度[2]。过去,顶岗实习管理过度依靠实习单位和企业指导老师,不少老师主观上也认为管理顶岗学生是鞭长莫及。尽管分院也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守则等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够深入,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简单、有效”的管理机制与体系。表现出来就是教管办、学管办、教研室、辅导员都应该管,到最后是都管的少,甚至于少数学生没人管。电子信息分院通过对顶岗实习的创新与实践,改变了对学生“放散羊”的现象。在整个顶岗实习期间,电子信息分院领导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工作,对综合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教研室、普通教师、辅导员等都布置了相应的顶岗实习指导任务,具体来讲,顶岗实习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内容如下:
(1)给每一位顶岗实习学生安排一位校内指导教师,要求每位校内指导教师通过电话、短信、QQ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联系及时指导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其实是高职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还是应该以学校为主[3]。实践表明,由于学生在整个顶岗实习期间自始自终都获得了分院老师的指导和关心,改变了过去少人问没人管的情况,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关注与关爱,加强了对分院、学校的认同。
(2)加强对校内指导教师工作的管理,形成了指导教师指导工作定期汇报的机制[4]。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后,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想尽办法联系学生。在“顶岗实习指导工作汇报”会上,指导教师要讲讲“学生在哪儿顶岗实习,在做什么工作,顶岗实习的收入是多少,或者学生顶岗实习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电子信息分院也由此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初始信息,及时安排学生迅速进入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期,分院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疏导和技术上的指导。在“顶岗实习指导工作汇报”会上,指导教师要讲讲“学生在想什么、学生在忙什么、学生要做什么”等问题,对顶岗实习曝露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在顶岗实习后期,分院要求指导教师工作不松懈,并要求做好《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顶岗实习档案工作》的填写,对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总结。实践表明,在顶岗实习的开始、中期与后期三个阶段,定期召开“顶岗实习定期汇报”是非常有必要的。“人人要做事,人人要汇报”的机制,保证了顶岗实习指导能落实、不虚假。
(3)加强顶岗实习的巡查。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期间,电子信息分院领导班子、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和普通老师都参与了顶岗实习巡查,先后走访了金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颠峰集团软件公司、成都三叠纪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物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立方国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星电子有限公司等等。分院领导和老师跟实习学生面对面交谈,带给了学生亲切的问候与关怀,端正了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思想问题。对获得公司高度赞扬的学生,鼓励他们要更加积极认真工作,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企业作贡献,为学校赢声誉。对部分还不能很好融入企业的学生,要求他们切实转换角色、转换心态,要求他们多从“我是社会人、要担社会责”的角度对待工作,避免眼高手低。实践表明,开展顶岗实习的巡查工作,分院领导与老师零距离接触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环境,真切地了解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内容,有效地避免了部分学生、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弄虚作假。同时,巡查老师和企业技术员、工程师进行交流,也有利于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修订。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全过程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93-02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素质的全面检验,也是学生专业应用能力锻炼提升的机会,毕业设计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强调了要提高学习、实验、实践和毕业设计质量。近几年,我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为了加强毕业设计这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本文作者在分析和研究所在学院毕业设计过程存在问题、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实践及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从制定有效管理措施、加强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等方面,探索构建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全过程监控体系,有效地促进了我院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一、以往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学生毕业设计态度不端正、投入时间精力不足。目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不够认真,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心理不够成熟,玩心较重。相对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时间周期长,历经数月,选题后,学生就束之高阁,不急不躁,直到毕业设计最后一个月,甚至几周,才加班加点,匆匆完工,应付了事。另一方面,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学生忙着考研复试,没有时间做毕业设计;有些学生工作没落实,整日忙于找工作,也无心做毕业设计。
2.教师责任心不强,投入时间精力不足。毕业设计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担负着指导和管理学生的任务,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好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受目前高校考核体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上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不够,特别是对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具体表现有,首先不认真出题,对设计内容不仔细规划,对题目难易程度也不能有效把握。其次,指导过程中,对学生疏于管理,不主动关心或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不能及时指导学生解决设计问题,甚至有老师整日忙于科研,而无暇顾及学生。另一方面,有些指导教师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学生只要完成设计、图纸绘制或完成实验结果分析即可,忽视了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对于机械工程专业,部分教师缺乏现场工程背景,指导水平有限,缺乏指导经验,完全让学生去摸索,设计质量可想而知。
3.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比较松散,缺乏有效监管。以往的毕业设计有轻过程、重结果的行为倾向。目前,很多学校都提出了要对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规范了毕业设计选题、中期检查、格式规范、答辩与成绩评定等。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毕业设计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比如,学校规定毕业设计一人一题,但由于缺乏设计内容的介绍,学生对究竟做什么,怎样做,难度多大不了解,使得选题盲目性很大。另一方面,教师给出的题目类型、难易程度,是否适合本科生做毕业设计缺乏评判标准,往往有的题目太难,学生无法完成,或者不适合做毕业设计题目,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再比如,中期检查,由于缺乏设计进度时间表和完成质量标准,学生完成了多少,完成得怎样,也无法去判断,因此,中期检查只是流于形式。再比如,毕业设计提交缺乏质量标准,除了满足毕业设计格式、审查外,设计内容是否合格也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
二、制定有效措施,抓好各个环节,构建毕业设计质量全过程监控体系
毕业设计从选题到答辩结束,历经数月,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抓好各个环节,努力构建毕业设计质量全过程监控体系。
1.出题环节――教师出题,系里审题。毕业设计题目方面,我院注重与生产实际及科研课题相结合的工程应用类题目。教师首先将毕业设计的题目及要求完成的内容提交学院,学院按照题目类型分组,并组织相关系、所举行毕业设计题目审查报告会,从难度、内容及工作量等方面审查,各系主任将审查报告会的结果反馈给各位教师,对于不合格的要进行修改。达到要求后再公布给学生盲选。
2.选题环节――学生自由选题,教师因材施导。题目确定后,学生结合个人的专长及对教师的了解,自由选择,做到1人1题,并由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指导日历和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指导日历是根据每周指导学时数,明确教师的指导时间、地点,指导内容,学院根据指导日历,按照日常教学活动加以监督管理。毕业设计任务书根据毕业设计不同阶段,明确学生各阶段的设计任务,指定阅读的文献、资料,制定任务时间节点,让学生和教师都明确什么时间段完成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表格包括设计阶段、设计任务、持续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质量要求、考核结果。让学生自由选题,一方面能较好做到因材施导,另一方面对于责任心不强的教师能做到自然淘汰。
3.开题环节――增加开题环节,让学生尽快进入毕业设计状态。学生选题后,三周以内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毕业实习,明确设计或研究内容、方法,初步制定技术路线,并给出时间进度规划。开题环节由学院组织,安排业务能力强、指导认真的优秀教师作为评委,每个学生都要做PPT汇报,这样避免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确保毕业设计整体的质量。
4.中期检查环节――做好中期检查,规范中期管理办法。中期检查是对学生前半段毕业设计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检查。以往中期检查只是流于形式,我院特制定中期检查方式、评价标准、结果处理的管理办法,每位学生都要答辩,检查结果在学院网站公布,并且将中期答辩情况记入学生过程成绩,与毕业答辩成绩挂钩。中期答辩不合格的学生限期修改,学院督促辅导员、班主任及指导老师加强管理,针对不合格的学生要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5.最终答辩环节――严把答辩关,确保论文质量,确保学生成绩的公平、公正。为了确保论文质量,确保学生成绩的公平、公正,我院制定了相应措施: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及学生答辩成绩组成,其中指导教师评阅成绩占15%、评阅教师成绩占15%、学生答辩成绩占70%。毕业设计存在抄袭、请别人等严重学术腐败现象的,成绩按“0”分记载,并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学生答辩前,必须经“知网”进行“学术不端检测”,重复率达到30%以上的限期修改,并通报指导教师,二次检测仍达不到标准取消答辩资格。每个答辩小组,抽取后10%学生进行二次答辩并延期毕业。
6.建立激励机制环节――激励指导教师,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为使毕业设计工作步入一个良性循环轨道,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指导质量,激励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惩戒不认真、不负责的指导教师,我院规定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乘1.2的系数,院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乘1.1的系数;对于没有按照规定指导、设计方案及计算结论有明显错误、图纸有较多错误没有批阅的指导教师,及时给出警告批评,其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量乘0.9的系数,同时减少下一次指导毕业设计学生的人数,严重的取消指导教师的资格,按照教学事故处理。
三、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质量全过程监控体系的思考
1.完善毕业设计质量全过程监控体系的质量标准,增强质量评价的客观性。质量标准是实施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基础,标准不客观,就没有检查和评价的依据。根据完善的质量标准对设计任务和完成效果进行评价,可以提高毕业设计各环节乃至整个毕业设计完成质量评价的客观性,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完善毕业设计的出题、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及奖惩各个环节的完成质量标准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2.建立毕业设计质量全过程监控体系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建立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平台,将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记录、查询,包括选题情况、设计任务书、中期检查情况、毕业设计提交情况、答辩情况等。要求学生每周填写工作汇报,指导教师登录填写指导的时间、地点、内容。该信息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学生不按时完成设计内容,教师疏于指导的问题,保证毕业设计按时保质完成。同时,该系统可以提高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的效率。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质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要靠系统、规范、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近几年,通过构建毕业设计质量全过程监控体系,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的毕业设计质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提升。相信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质量全过程监控体系的质量标准,建立监控体系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将会更加有力促进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海燕,俞金梅,高志红,等.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
[2]高路,于东林.工科院校毕业实践环节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
40支考古队驻扎库区寻宝
“湖北的特色是楚文化。早期楚文化的研究资料,显得单调而缺乏。”在2006年考古发掘工作汇报会上,湖北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吴宏堂告诉记者,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史学界、考古界都认为是件好事。“随着库区考古发掘的不断推进,早期楚文化研究的不足将得到弥补。”
吴宏堂的话不无道理。
这件好事缘于一次声势浩大的“寻宝行动”。2005年10月,湖北省文物局在武汉召开全国支援丹江口库区考古发掘工作会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陕西省考古所、西北大学等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考古工作者支援库区考古。2006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启动,共计40支考古队进入丹江口库区进行抢救性发掘。
专家们对水位低、工作量大、遗存价值极其重要的文物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
经过近一年的风餐露宿,考古成果喜人。
截至2007年5月,共完成勘探面积370多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挖掘清理了房屋、灰坑、墓葬、窑、灶等遗迹2800余处。经初步统计,获得陶、瓷、铜、玉、骨、石等文物1.4万余件。
欣喜的是,库区岸边和半岛上发现的众多楚国贵族墓、文物,为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
距今至少2500年的楚国玉剑、罕见的楚国殉人墓地、楚国大型车马坑、映衬楚文化的彩绘陶璧……
出土的青铜礼器鼎、敦、盂、壶、盘、、盏;玉器璧、琮、璜、瑗;青铜兵器剑、戈、戟、矛、匕、箭簇等更是数不胜数。
为什么库区会有如此多的春秋战国贵族墓?此前,没有片纸只字记载。
在历代志书上仅两句话:称此地“战国时称均陵,江北有古寨,楚筑以备秦者。”因此大批春秋战国贵族墓的出现,显然是值得研究的新的一大课题。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王然教授说,鄂西北地区历史上是中国南北、东西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通道。
应该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汉江上游,古之黄金水道。北可通中原,西直抵巴蜀,东入长江可达出海口。特别是进入中原各地,库区一带可谓是咽喉要塞。
浩瀚库区尽现“楚风楚韵”
丹江口库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楚国进军中原各地的大本营。
郧县乔家院墓地的惊人发现,就足以印证楚人选址的奇特视角。2006年3月至今年5月,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对郧县乔家院墓地进行了勘探和发掘,目前已勘探13万多平方米,共勘探春秋至六朝墓葬82座。尤其是春秋墓葬,不仅出土了一批青铜礼器,而且在部分青铜器上发现有不同国别的铭文,更为重要的是,春秋墓葬都有殉人。这是建国以来,湖北境内首次发现的一处春秋殉人墓地,对研究春秋青铜器及楚国殉人葬制与葬俗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
湖北省考古所研究员黄凤春说,乔家院墓地春秋墓葬出土的器物形制、年代都比较确定,文化因素明确。从器物的形制、花纹与风格与已发掘的当阳赵家湖、襄阳山湾、麻城李家湾、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所出的青铜器大多相似和相同。“可以确认为这是一批春秋中晚期的楚墓。”
麇作为古国名在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在一些传世文献中也多有所载。“乔家院的楚墓不仅对建立鄂西北地区楚墓年学序列有帮助,而且对研究楚文化的西进旅程及楚麇关系也相当重要。”黄凤春通过研究分析认为,乔家院古属麇国地,在春秋中期被楚所灭,这里所见楚墓,应是楚灭麇后楚人入住麇地后的楚墓。
据有关文献记载,郧县全境古为麇国地,麇为商时古国,其都锡穴位于乔家院一带。早期的麇国发展实力强劲,在近邻的部落中很有威望,其影响远远大于楚。史料曾有“麇为百濮长,百濮帅乎麇”的记载。
公元前611年,麇、庸、戎、夷结盟伐楚,对楚构成巨大威胁。楚庄王御驾亲征,击退了麇国、庸国与百濮联军的进攻。公元前523年楚国灭麇国。当时的乔家院由于地势险要,水运发达,成为楚国的军事基地之一。
从地图上不难看出,乔家院邻近楚国始都丹阳仅数十里,向北可溯丹江进军河南中原各国;向西北溯汉江可进军秦、晋各国;向西可进军巴蜀各国。
总之,楚国占领半个中国的许多战役,都是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作为军事集团集结基地或大本营的。
楚国的将军或贵族战死、伤残病死,多半会葬于此地。
不仅是郧县乔家院墓地和北泰山庙墓群,位于丹江口市均县镇附近的金陂墓群也同样蕴集着浓郁的楚文化。
荆州博物馆副馆长刘德银是金陂古墓群发掘领队。2006年12月26日,他在清理一座秦汉时期夫妻异穴合葬墓时,突然发现男主人头端摆放着一枚完整的圆形彩绘陶璧。“变形的凤鸟纹显然承接着楚文化的气息!”刘德银仔细端详陶璧发现,13个红色太阳纹点缀在直径20.4厘米、厚0.8厘米的陶璧表面,背面则是13个变形的凤凰、太阳组合成的凤鸟纹。
凤凰是楚人先民的图腾。楚人屈原写道:“凤凰纷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在迄今为止楚地的出土文物中,几乎随处可见凤凰图案。
楚人确信自己是太阳的子孙、火神的嫡嗣,还形成了拜日崇火的习俗。火为赤色,楚人在色彩上崇尚赤色,上至国君下至百姓,均以赤色为美,不仅服饰如此,建筑、器物也都饰以赤彩。
刘德银惊讶地说:“从一件小小的陶璧,足以看出楚文化影响的深远。”
惟楚有材 独领“”
在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中,河南省淅川县下寺乡曾经出土了楚康王(前559-前552年)的令尹(令尹相当于宰相职务)子庚之墓,出土有青铜器、扁钟、石排箫、玉器、马车器、海贝装饰品等5000余件。有学者认为,楚早期郢都就在现淅川县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中的龙城遗址。
众所周知,湖北省是楚文化的中心区,数十年来,境内虽然发现有大量的楚文化遗存,但仍有很多问题没能解决。与河南省相隔较近的丹江口市均县镇北泰山庙墓群也属明显的楚文化墓葬,出土有大型车马坑及近千件精美器物。此次北泰山庙墓群的发掘,其东周墓群不仅规模较大,且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加重了它在楚文化研究中的地位。
无论是北泰山庙墓群、金陂墓群,还是郧县乔家院墓地、辽瓦店子遗址,同处于库区,而且地貌环境相似,无一例外地都流淌着楚文化的血脉。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王然教授是辽瓦店子遗址的领队。王然说,辽瓦店子遗址扼守汉江通道要塞,遗址本身包含了商、两周时期丰富的内涵,彼此之间演变关系明显,而西周中期以后到东周时期的遗存属典型的楚文化。“这类遗址在所有的楚文化遗址中十分罕见。遗址中清晰的商、两周时期文化的演变关系将为探讨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线索。”他认为,该遗址文化序列完整、特征鲜明,建立起了汉江上游区域文化发展序列的标尺。
在库区近一年的考古发掘中,专家们收获了许多青铜器,有的器物中还镶嵌了绿松石。未来的日子里,专家们将通过范土采样、铜器金像分析,以鉴定铜器铜料的产地及铜器铸造工艺。
据了解,在春秋战国时期,丹江口库区的楚人将先进的冶炼技术和中原的铸造技术结合起来,生产出大量优质的青铜器,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铜礼器的镶嵌技术已开始运用,这些特点将中原铜礼器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时至今日,楚文化的影响仍然明显可见。思想方面,以老子为始祖的道家思想,深深影响中国社会;文学方面,屈原创作的楚辞,与北方的诗经齐名,成为中国文学两大源流;政治方面,楚国融合南方民族,为秦代统一奠下基础,至于汉初推行的无为而治,更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十堰市淹没区文物点159处。其中地下文物137处,地面保护项目22处。随着丹江口水库2010年加高蓄水,库区文物保护日益迫切。
如今,第二轮的考古发掘工作已掀起。
1、人员的增补与调整。
十月,基础医学院学生会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中期调整,在原有架构不变的前提下,学生会内部秉着民主、透明的原则进行了更替和调整。一批新的同学经过严格挑选加入了我们的行列,成为基础医学院学生会的一员,为学生会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思想与活力。
2、完善学生会制度。
制度是学生会运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制度的完善,就没有工作的顺畅。继之前学生会良好的发展态势之后,借助学生会中期调整的契机,学生会重新分配了工作任务,强调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加强了财务的管理,档案的管理,会议室借用以及学生会的钥匙借用制度。主席团在完善学生会制度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时各部门也积极配合,学生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3、在学生会内部统一思想。
统一思想是调整后学生会顺利过渡的关键所在。学生会内部首次对部长实行招聘制,力求将最合适的人用到最合适的部门。反复强调服务于学生的根本宗旨,要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明确工作目标和动机。各个部门中也把这种思想传达给每一个学生会的成员:大家要同心同德,为促进学生会的繁荣和树立学生会的良好形象共同努力。
4、加强内部交流,倡导学习风气。
学生会是一个整体,各部各司其职,但不能各自为阵。鼓励各部之间的联谊,加强内部交流,加深相互了解,因而我们举办了学生会内部的羽毛球赛,内部的新年联欢晚会即将举办。使学生会内部人员懂得他人工作的方法和流程,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为倡导学习的风气提供了便利。学生会倡导各部门之间扬长避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对学生会的建设的贡献有目共睹。
5、强调实干精神。
把实干精神当成一种美德,在学生会内广泛提倡和发扬。只有实干,才能杜绝学生会内部产生居功自傲、不思进取、不劳而获的思想。只有实干,才能使学生会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起来,真正做到高效高质地达成既定目标。只有实干,才能让每一个学生会成员感受到学生会服务于广大学生的本质和真谛。
6、保证学生会内部信息畅通,设立对外窗口
秘书处每周编辑《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生会工作周志》,并呈院团委、学生会主席团,学生会各部门,这样,周志就成为学生会内部互相了解的平台,成为各部门展示工作质量,绩效的一个一目了然的方式,同时设立学生通讯员,于校会保持信息的上传下达。
二、认真做好日常工作
1、坚持部门例会制度
坚持例会制度有利于学生会成员组织观念的形成和工作态度的端正,有利于信息传达的通畅。例会制度的保持,一则增进了学生会干部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学生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则定期开展工作汇报,使工作透明化,使组织民主化。
2、坚持部长例会制度
增强服务能力是我院学生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我们注重加强学生会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理论学习与指导工作实践结合,以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工作能力。部长是一个部门的灵魂,保证部长会的进行,保证部长在学生会内部的交流平台,汇报工作的畅通,反映问题的及时,更增强了学生会的办事效率和内部凝聚力,以及调整方案的灵活度。
3、建立和规范档案管理制度
在学生会工作所涉及的资料中,既有上级文件或任务,又有各个组织呈送的资料,还有本身工作所涉及的许多资料,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做好档案管理便于做好工作总结,便于从工作中发现不足,找出优点,便于对工作有全局性的把握。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做好学生会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学生会秘书处向各部门派去书记员,详细记录个部门每次例会内容备考,并主动收集各部资料,妥善保管,最终汇总整理。这保证了学生会工作良好的继承性。
三、开展特色活动,展示学院学生风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1、积极开展院内活动
(1)武汉大学“尊师爱学——我最喜爱的十佳优秀教师”活动基础医学院评选环节。我们配合学校的评选活动,进行了我院的初评环节。公正公开的评选出我院的三名候选人——武军驻、章晓莲和张秋萍老师。同时,我院还荣获“最佳组织奖”。
(2)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和谐寝室”寝室卫生检查。寝室是同学们生活的地方,寝室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改善学生寝室环境,提高学生关注寝室卫生的意识,增强学生寝室的干净程度,也是为了配合学院的创优迎评工作的开展,学生会、团委以及各大班生活部长对我院所有本科生寝室进行了彻底的检查,并对每个寝室如何做好卫生工作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意见。
(3)举办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奋进杯”男子篮球赛。
(4)重视维权工作,把服务同学作为工作的重点,在院内积极进行提案调研,对校车问题、小卖部问题,大功率电器问题与学校、学院、学生做好充分沟通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时保持每一个宿舍楼的黑板上,有我们每日更新的天气预报,每一个自习楼的楼底,有我们永不过期的空余教室表单。
(5)注重社团文化,举办社团文化节
2、积极踊跃地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
(1)金秋艺术节中,我院参加了服饰大赛、情景剧大赛、“锋火唇舌”辩论赛,其中服饰大赛我院取得了二等奖这一历史性成绩,辩论赛我院首次闯入了十六强。在金秋艺术节中,我院参赛选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向学校同学展现了杏林学子风貌。主要参赛演员及学生会主要工作人员均获得院级通报表扬
(2)在校会举办的宣传板报与平面设计大赛中,我院学生会积极参加完成了三块高质量的画板,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3)重视宣传工作,在校会网站院系传真中排名第一
(4)参加校运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体育部开始主体负责运动员的选拔与训练,到全体成员参加后勤服务,我们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工作中,我们意识到,一定要做好运动员的训练以及档案记录工作,为今后的运动员选拔提供参考资料。另外,宣传工作做到运动会的前面,为我们在场上的报道争取了有利的形势等等,都是我们在本次运动会过程中总结的经验。
(5)参加2008年武汉大学第三届学生乒乓球赛与2008年武汉大学第三届学生校级足球赛,均取得第三名的佳绩
3.与楚天交通电合举办武汉市“瀚视奇”杯三对三篮球赛。
四、工作中的不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在推进综治维稳工作,巩固平安创建成果做法进行一个简要发言,我是综治战线一位新兵,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围绕目标,切实履行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紧紧围绕年初镇党委政府与县委县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首先从班子成员的思想上统一认识,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坚持常抓不懈。按照全县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镇党委、政府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研究部署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二是机构、人员、经费落实到位。为镇综治办配备5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每月定期召开全镇综治工作分析会,分析研究当月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月工作。镇综治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委会议,具体研究部署综治工作,严格落实综治工作月积分季考核通报制度。在镇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镇政府想法设法保障综治工作经费到位。年初至今已投入12万元。三是责任奖惩到位。镇党委、政府出台了《2013年社会管理目标考核办法》,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明确了镇综治办、镇直单位及各村居的工作责任、工作内容及奖惩办法,实行量化考核,不断推动综治各项措施的落实。层层落实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量化指标,增强村居单位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责任感。
二、严打整治,全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认真落实综治各项措施,强化综治网络建设,健全基层综治机构,整合群防群治队伍,完善维稳工作机制,构筑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瞄准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坚持严打整治不动摇,严打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一)大力推进技防建设。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同步抓,突出技防优势,提高科技防范含量,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促进治安防范工作,在镇区,公共交通要道安装了电子监控探头 16个,并全部完成夜间补光工作;在机关内部单位全部安装了技防设施,在湖沟、瓦疃、姚集、大桥、魏庙、王圩等街道全面完成了技防一条街建设任务。按要求完成“警连心”任务。
(二)切实加强街道和村居专职巡防队伍建设。及时调整充实了村居、街道专职巡逻队组成人员,不断加强巡防队伍管理教育培训,巡防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不断增强,确保了广大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及时排查整治社会管理突出问题。根据县综治委文件精神,制定了《湖沟镇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湖综治委〔2013〕29号),4月份,镇里成立了由公安、司法、计生、土地、城建、工商等十多个单位组成的采煤塌陷区集中整治领导小组,采取“白+黑、5+2”的工作模式,共发放政策法规宣传材料3500余份,设置举报箱9处,走访群众128人次,约谈社区矫正人员19人,关心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对重点人员外出外调**、**等地调查取证5次,共摸排治安案件6起,刑事案件1起,有价值线索8条,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采煤塌陷区的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2012年11月21日至2013年9月25日, 共立刑事案件65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共立治安案件177起与去年同期 相比下降14%,查处177起。
(四)扎实推进社会治安保险工作,为平安湖沟建设奠基石
按照“公平自愿、手续简便、赔付及时、群众受益”的原则,扎实开展社会治安保险工作,全镇各村(居)社会治安保险覆盖率达100%,入户率达100%。
三、深入排查,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注重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作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综治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30个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了人民调解员179人。同时,制定完善了矛盾纠纷周排查调处责任制, 每半月上报排查的矛盾纠纷。镇综治办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及时梳理分流、及时归口调处,注重矛盾纠纷的诉前调解,确保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对重大纠纷和矛盾隐患,实行领导包案。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82起,调处182起,调处成功172起,,共排查矛盾隐患 44起,每一起都落实了包保责任。无一例因调解不及时或调解不成功导致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二)持续开展“综治驻村服务活动”。定期组织相关单位、部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驻村服务,全年先后在 28个村居开展了70多次驻村服务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散发宣传材料,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等确保活动取得效果。在驻村服务期间,全镇共调处矛盾纠纷66起,化解疑难矛盾纠纷2起,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380 多人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发挥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联合调处机制作用。综治工作中心成立并运转以来,对群众来信来访及各类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登记,并按照工作流程逐一进行转办、督办 。规范登记,及时转办督办。
四、突出重点,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工作
(一)扎实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流出人口档案。二是加强对流入人口的管理。随着湖沟煤矿、小商品城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外来人员不断增加,组织公安、工商、计生等部门对出租房屋进行逐户摸底排查,督促检查房屋租赁协议签订并逐一建立档案。截至目前,未发生一例暂住人口违法犯罪案件。
(二)开展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文化站、防疫站、工商所、派出所等单位开展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活动, 并联合校外租房学生家长、学校与业主共同签订租赁房屋治安责任协议书,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
(三)切实做好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做到刑释解教人员底数清、情况明,有帮教责任书,落实定期帮教措施,做好帮教记录,促进被帮教人员的转化;社区矫正工作做到组织健全,制度落实,移交及时,矫正人员定期开展思想汇报,有登记,有记录,无一例脱管、漏管。今年以来辖区刑释解教与社区矫正人员没有一例重新犯罪,进一步巩固了帮教成果。
﹙四﹚强化维稳、防邪、国家安全、禁毒工作。认真落实维稳、防邪、国家安全、禁毒工作措施,全镇配备四项工作信息员29名,并组织人员对四项工作隐患进行全面摸排。通过摸排我镇未发现组织和搞非法宗教的人员,但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密切注意动向,严防与非法宗教活动发生,确保我镇政治稳定、社会持续安定。
﹙五﹚深化法制宣传。今年是“六五”普法的中期督查年, 在年初做好普法计划,并制定每月一主题专题性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张贴法宣标语、出动宣传广播车、悬挂横幅、下发法宣材料等形式, 到目前为止,对在校学生及“农民讲堂”开展法制宣讲活动36场次,受人员达36000余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进一步完善基层基础建设。大力推进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村居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中心各项职责制度和工作站各项职责制度,强化工作措施,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创平安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镇综治工作将按照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工作领域向基层延伸,工作重点向基础建设加强,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进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工作机制。完善矛盾排查调处制度,保持信息通畅;推进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工作机制,提高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成效,提高民间纠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软硬件建设。因镇村综治办人员调整较频繁,要加强综治干部队伍管理教育培训,落实综治例会制度,健全社会治安防范机制,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是加大“警连心”工程力度,确保完成任务。
四是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治安防范和平安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我镇在夯实基础,狠抓落实,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本镇实际,认真研究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好工作创新,做好自选动作,为打造“平安湖沟”,建设美好乡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规划》主要目标落实情况
《*妇女发展规划》涉及七大领域,271指目标,其中统计指标260项,工作评估指标11项。经监测评估,已有239项指标实现规划中期目标,18项指标突破规划终期目标。主要目标进展情况:
1、参政议政。目前,全市共有女干部3800名,占干部总数的35.2%。市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班子中配备女干部6名,配备率达到100%;副科级以上女干部87名,占同级干部总数的10%;60%的市直部门配备了女干部;9个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到100%;市人大女代表比例达到15%;政协女委员比例达到23.7%;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比例达到42%,比2000年提高5个百分点;发展女党员比例达到27.3%,高出规划终期目标2.3个百分点。
2、教育培训。目前,全市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学制得到规范。*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普及率达到100%,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65%,比2000年提高23个百分点。大力开办农民技校、成人学校,对妇女进行文化、科技教育。在农村,90%以上的妇女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4320名妇女获得“绿色证书”,1220名妇女获农民技术职称,突破《规划》目标要求。在城镇,95%的女职工接受了岗位技术技能培训。
3、妇女就业。*年,全市社会从业女性20.2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45.8%,超出规划中期目标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从业女性达到6.94万人,就业率达到40%以上,比2000年提高2.3个百分点。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五年来,共向外地输出妇女劳动力1.3万人。妇女就业领域进一步优化,科技、教育、卫生、金融业妇女就业人数逐步增加。在毕业生就业、干部招考等方面都体现了男女平等。
4、卫生保健与计划生育。目前,市、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们在济宁市率先启动了母婴保健保偿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均达到100%,超过《规划》中期目标2个百分点;婚前医学检查率降至4.1%,比2000年降低78.1个百分点;妇科病检查率达到16.1%,比2000降低20个百分点。积极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妇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大力实施避孕节育措施和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开展四大病毒检测工作,全市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避孕措施、知情选择受教育率达到100%,四大病毒检测率达到100%,男女出生性别比保持在105.9:100。
5、法律保护。全市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148”妇女法律热线、家庭暴力致伤鉴定中心、妇女特邀陪审员以及司法部门最大限度的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援助机构援助的妇女儿童有59人。农村收养利机构覆盖率达到8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女职工人数逐年增加;城镇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8%,比2000年提高3个百分点;女职工查体日趋规范。劳动、工会、妇联每年对企业女职工保护情况进行检查,有效防止了侵犯女职工权益案件的发生。、猖等社会不良现象得到遏制,侵害妇女权益的案件从重从严处理,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二、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妇女事业摆在和谐发展的重要位置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妇女事业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市里调整充实了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各成员部门和市直有关部门签定了《*-*年度妇女规划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下发了《〈*妇女发展规划(*-*年)〉目标职责分解》和分阶段分年度目标实施计划,各成员部门、各乡镇(街道)也根据各自承担的指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把指标分解到相应科室、单位,做到了职责清、目标明、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统筹、妇联牵头、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网络机制。为全面启动新规划的实施,市委常委会多次听取妇儿工委实施规划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次召开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和妇儿工委成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妇女工作的意见》,调整充实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也都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职责明确的妇女工作组织网络。
2、完善制度,形成高效运行机制。在人、财、物上对妇儿工委办公室给予倾斜支持,每年拨付5万元专项经费,确保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加强办公室自身建设,完善了工作报告、联络员、协调议事、监测评估等八项制度,配置了微机、打印机等信息网络设备,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作实现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强化责任,创新目标管理机制。制定下发了《目标职责分解》和分年度分阶段实施计划;指导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制定了本系统、本单位妇女规划实施方案;确立了鲁城、书院、组织部等8个示范单位,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开展;与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签定了《*-*年*妇女儿童规划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自责任,纳入年度考核,确保了目标责任真正落到实处。4、监测评估,创新监督激励机制。调整了市妇女儿童规划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专家评估组和监测统计组;下发了《*市妇女儿童规划监测评估实施意见》;先后完成了*、*、2004年重点指标的监测评估和*-2003年第一阶段的监测评估工作,形成了评估报告,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及时的予以了研究和解决。市里每年召开一次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妇儿工委成员联席会议,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评选先进的必备条件,对目标完成好的单位大张旗鼓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单位取消其评先树优资格。
(二)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实施规划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本着面向领导、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宣传媒体,通过开设栏目、悬挂过街横幅、制作滑动画面、动用宣传车、开辟宣传一条街、巾帼文明队入户宣传等形式,向社会宣传新规划的目标任务、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宣传重点指标部门实施规划的新经验。先后组织拍摄了实施新规划专题片,开设了《*妇女儿童事业网》,举办了“电信杯”妇女儿童新规划知识竞赛、“农行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男女平等演讲比赛、“健康杯”婚医学检查知识竞赛,广泛开展了《纲要》、《规划》知识竞赛和重点难点问题调研等一系列活动。五年来,在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专题栏目5次,举办妇儿工委成员、乡镇市直分管领导、妇女干部参加的规划知识培训班3期,下发知识竞赛试题3200份,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1次,宣传重点部门12个,悬挂过街横幅480条,制作宣传图版66块,下发宣传材料5000份,制作滑动画面宣传栏8个。国务院妇儿工委网、两纲通讯、中国妇女报、山东妇女、山东妇女网等网络杂志就*实施规划工作情况多次予以报道或刊发。多种形式的宣传,使《规划》目标深入人心,公民知晓率达到了85%以上。
(三)整合多方资源,解决妇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重点、难点指标的实施,是推动纲要规划目标落实的关键环节。五年来,我们在年初下发全市妇女儿童工作要点的基础上,着力从三个方面解决了妇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1、制定政策,促进妇女参与发展。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每年听取妇儿工委全面工作汇报,针对实施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年以来,针对新时期妇女工作的特点、妇女参政议政、妇幼卫生保健等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工作的意见》、《关于在换届选举中保证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比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妇女进“两委”工作的意见》和《*市妇幼保健保偿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妇女发展的文件,优化了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
2、加大投入,切实为妇女办实事。市政府把妇女事业纳入每年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的重要内容,明确部门责任,统一部署考核。*年,市妇儿工委结合*实际,确立了落实男女同龄离岗、建立特困儿童教育基金、实施大病妇女救助等10件实事,并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向社会公开承诺,*年低,10件实事已件件落实。同时,先后投资2亿多元,加强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按照全国千所示范学校的标准高质量建设了新*一中,极大的提高了高中学生入学率;投资760万元,扩建了市妇幼保健医院;投资20万元,购置了优生检测酶标仪和自动咨询服务台,在济宁市唯一开展了四项优生病毒检测工作,覆盖率达到了100%;吸引外资90万元,建立了3所希望小学;争取上级投资80万元,改建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妇女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抓住关键,解决妇女发展的突出问题。工作中,我们注重抓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了妇女发展中的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加大力度,努力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水平。市里成立了培养选拔女干部领导小组,建立了女干部人才库。组织部门从提高女干部自身素质入手,会同妇联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8期。先后选调18名妇女干部到省委、济宁市委党校学习培训。在市直机构改革、市、乡镇班子换届时,做到了文件中有要求,动员会上做强调,深入基层时重点安排,为女干部成长优化了社会环境。二是拓宽渠道,最大限度的安置妇女就业。市里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企业用工和下岗职工管理程序,在企业用工和减员增效的情况下,对女职工给予照顾和保护,全市妇女从业人员比例保持在45%以上,下岗女职工再就业率保持在40%以上。积极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外地就业,五年输出妇女劳动力1万余人。三是动员社会力量竭力为妇女办实事。市委、市政府出台为妇女儿童办十件实事意见,免费为特困妇女办理新型合作医疗,免费为转移妇女劳动力、下岗妇女培训等。为特困妇女提供科技、信息、资金服务,使262名妇女摆脱贫困;全市协调社会资金209万元,对全市11000户困难家庭进行了救助。市慈善协会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扩大救助范围,五年共资助贫困家庭350户,为困难妇女解决了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建议
五年来,由于各级各有关部门措施得力,实施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通过这次统计监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妇女参政议政比例较低,正职、实职女干部偏少;二是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还不能适应标准化农业和建设新型农村的需求,城镇女职工技术技能较差,不能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三是规划中的一些指标弹性较大,部门指标有下滑趋势;四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五是经费投入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妇女的利益,关系到规划目标能否实现。为进一步推进规划目标如期实现,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领导力度。近年来由于基层党政领导变动比较大,有些领导对妇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对《妇女规划》实施的要求了解和研究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目标的实施。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妇女规划》实施工作的重视,将其摆上重要位置,强化政府责任。
2、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由于妇女儿童规划是政府颁布的,各级政府是实施规划的主体,各成员单位是执行部门,这就需要各部门把规划实施看成是份分内的事,全盘有位置,责任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核。主动配合妇儿工委,自觉协调,使规划目标如期达标。
3、继续重视妇女参政的进程。要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意见,明确目标,落实措施;要拓宽选人渠道,为培养选拔女干部提供源头活水;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女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强化政策措施,对确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女性要及时大胆提拔任用;要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对女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女干部在岗位竞争中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目前我校拥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开办了校园广播电台,实现了班班通。学校各功能室齐全,有电脑室、网络总控室、实验室、仪器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卫生室、少先队室、广播室、体育器材室、电教器材室。学校有运动场地3600平方米,有大、小篮球场,足球场各一个,200米标准化塑胶跑道、500多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目前学校有10个教学班,学生438人,教职工27人。
自去年我校确定创建绿色学校后,学校随即召开创绿工作动员大会,发出创绿倡议书,制定创绿工作计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向校园绿化倾斜,课内加大环境教育力度,课外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把环境教育、环保理念和人文精神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高“创绿”意识,把创绿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一直以来,学校就极为重视环境管理工作。学校分别制定《小学环境管理制度》、《小学节能减排措施》、《小学节水、节电制度》等规章制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的创“绿色学校”工作,将创绿工作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长抓不懈。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区环保局、教育局关于“绿色学校”的评估标准,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学校中期规划目标之一,坚持环境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环境建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等相结合,把环境教育纳入了班主任考核项目和学生行为规范的评比检查之中,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加强规范,确保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实施与落实。一年多来,学校领导多次在教职工大会、学生大会、升旗仪式、大型活动,心系绿色学校的创建,努力宣传“绿色学校”的理念。
二、加强管理领导,落实“创绿”责任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绿色创建工作,成立了以袁校长为组长的“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宏观调控,教导、总务、少先队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负责具体工作落实,从人力、物力、财力几方面给予创绿工作以支持,推动了创绿工作的开展。创建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二次关于“创绿”的专题工作会议,布置各项创建任务,将绿色环保理念与学科教育、课堂教学、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由于目标明确,内容清晰,责任落实,各部门开展工作按计划,有步骤,互相配合,井然有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真正实现了“绿色学校”的终极目标——人的“绿化”。
三、开展各类活动,宣传环保意识
(一)是重视宣传教育,创设环境教育氛围。
学校定期出刊环境教育专题校报,在学校广播站开辟“绿色家园”栏目,以此让学生了解环保信息,掌握环保知识,认识家乡、校园环境存在的污染问题。每个学期每个中队都有一期以绿色为主题的黑板报,宣传环保,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月底少先队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创建“绿色学校”,做“绿色卫士”》的倡议。11月份少先队又发起了“保护地球”的签名倡议活动。通过多渠道的环保宣传活动,全校师生环保意识大大增强了。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环保主题活动。
近期我校开展了“创绿色学校,做绿色公民”的系列活动。具体活动有:
1、学校组织了“创绿色学校,做绿色公民”的系列主题中队活动。学校十个中队分别以“向白色污染说不”、“我做节能小卫士”、“珍惜水资源”、“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优秀事例和非绿色生活的反面典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
2、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了“流动红旗”及“文明示范班”的评比活动。每月依据学校评比细则对各班考核,按考核对第一名颁发“流动红旗”。还大力开展“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节水节电活动。
3、开展了“我是绿色小公民”的主题活动,通过征文比赛、宣传画竞赛、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把师生的创建热情进一步推向。另外学校结合3月22日“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荒漠化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9月16日“保护臭氧层日”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举办环境教育讲座。
4、11月少先队发起了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的签名活动。
(三)、把绿色教育向社区延伸。
今年7月,学校借长沙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机,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公益活动,积极挖掘“绿色”资源,开展绿色环保主题活动,进行各种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他们对绿的向往,增强与大自然的亲和力。
走入社区只是我们创建的一个阶段,我校还将通过《走进社区活动》把绿色理念渗透到每个家庭,将节能减排措施宣传到每个家庭,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绿色。
四、构建环境教育体系,加强学科渗透。
我校在环境教育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坚持做到环境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初步形成了环境教育体系。具体而言,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