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乡概况
**乡位于**县城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东经***°**′—***°**′。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行政村,*个自然村,****口人,耕地****余亩,北靠**镇,南接**县,西邻**镇,东连**乡。乡政府所在地**村,距县城**公里。**乡属山川地带,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山石纵横,树木稀少,地下水源不足。
二、拆违治乱
通过2017年拆违治乱提质工作,实现了县道、乡道违建清零,全乡共拆除违建**处,建筑面积****平米,腾退土地****平米。
乡党委、政府确定**养殖园区、**旅游园区、**环境提质的总体目标。以**、**等村作为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其余各村按照示范村创建标准同步推进,全面展开。进一步完善村级卫生室、文化室配套设备,**、**、**、日间照料中心稳定持续运行。农村改厕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完成**户改厕,**完成**户改厕,***村完成**户改厕,共**户均为双翁漏斗式厕所。2019年以**、**两村为示范村,确定改厕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推进,目前两村污水处理设施完成设计,改厕采用双翁漏斗式和水冲式厕所推进。为根本改善涉矿村人居环境在2012年***完成整村搬迁的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对****村设施整村搬迁,截止目前两村搬迁搬迁已接近尾声。*****新村建设完工116套。
四、村庄道路硬化、绿化方面
2015年至2018年完成***3.5公里公路、**3.8公里公路、***进村道路拓宽、**线部分道路拓宽工程。*道路完成绿化种植松树、柏树7000余棵。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xx镇下辖x个行政村,共xx户,xx人,全镇共有保洁员xx名,设置垃圾桶xx余个。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村庄清洁行动工作的安排部署,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改善镇、村环境卫生面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xx,2021年以来,全镇上下继续以“五清三建一改”为主要内容,结合生态环保、一区三边、建设精美xx等重点工作,把环境卫生整治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整治环境“脏乱差”问题,扎实开展村庄清洁攻坚行动,全面提升了镇村环境面貌。
一是全面清理各类垃圾。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安排,按村分区组织村干部、保洁员对街道两侧、田间地头排水沟、小树林、废厂区等公共区域的干枯杂草和各类垃圾进行全面细致清理,做到即产即清。
二是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在广泛宣传秸秆禁烧政策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租用秸秆粉碎机械,安排巡查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各村现有秸秆地块面积实施巡查统计,及时安排机械进村粉碎,既消除了着火隐患,又提升了人居环境。自去年秋冬以来,我镇共完成秸秆粉碎1200余亩。
三是大力拆除违法乱建。结合“一区三边”工作,全镇对违法乱建突出问题重拳出击,执法队每天巡查,整治规范占道经营秩序,集中拆除主干道两侧乱搭乱建彩钢房、铁皮房、广告房xx处。
四是推行亮化美化工程。结合创城工作要求,全面整治墙体小广告乱涂乱画现象,拆除废旧广告牌、清理反宣标语,共计xx平米,悬挂公益广告和宣传条幅150余个.
五是动员志愿者开展“大扫除”。结合3月份“建设精美县城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我镇组织各党支部广泛发动党员群众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的志愿服务活动,把卫生死角进行重点清理,掀起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热潮,在营造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同时,大大提高了村民共建文明美好家园的意识。
桥梓镇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紧紧围绕“振兴乡村战略 建设生态、宜居、和谐桥梓”为目标,始终以“三精一美”、“五三一”工程为重要抓手,按照市区两级具体指导和监督下,全力以赴抓落实,现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镇垃圾分类的总体情况 镇下辖24个行政村和1个铁路社区, 面积面积112.62平方公里,1.05万户,2.3万人。垃圾分类收集小屋6座,智能回收设备8台,垃圾地箱115个,保洁员及垃圾分类300多人,垃圾运输三轮车辆100余台。
严格落实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搭建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先后赴浙江等地学习考察,结合我镇实际,形成“以户为主,户村结合”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模式。2015年,在口头、北宅、后桥梓三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试点村垃圾数量减少80%左右。2017下半年镇域辖区内的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村(居)民知晓率和参与率都基本达到100%。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高度重视,层层落实。镇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经过深入调研,确定分类减量模式,制定《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进指导意见》,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三年全面推开”的目标,开展了垃圾分类减量治理工作。同时,建立镇12名二级班子成员及所有科室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包保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管理,互相监督。一是建立“镇村每周巡查”的督查体系,出台了《镇垃圾分类考核办法》,并纳入绩效考核。二是各乡镇设立专门机构,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划分管理责任区,对街路巷道、广场公园等落实监管责任人。包村的乡镇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严格落实包保责任。三是制定村两委成员、保洁员、包保人员等责任制度,明确任务职责,形成长效管理制度。
(三)加大投入,健全保洁队伍。一是由镇政府为每个试点村垫付1万元资金用于购买垃圾桶,印制垃圾分类减量宣传单,并拨付3万元的垃圾治理经费。二是要求各村(社区)按照100户配备一名垃圾分类员的标准,落实保洁员负责村内街路巷道、公园广场的日常保洁,重点要对农户门口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分类清运,对应该由各村进行处理的垃圾,及时外运处理,对应该由农户进行分类处理的垃圾,提醒并交由农户进行处理。各村原有的垃圾房、垃圾转运站由保洁员进行垃圾二次分类,不可回收的垃圾及时运送到填埋场(点)处理。
(四)广泛宣传,发挥主动性。一是通过在电视台、报开设专栏、在乡村张贴悬挂宣传标语、设立温馨提示牌等多种形式向农户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农村群众积极参与。二是镇驻村及村干部深入农户,手把手示范分类,面对面宣传引导,达到家喻户晓,人人会分类的良好氛围。村干部、党员率先在自家开展垃圾分类,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三是选择典型示范村,组织现场拉练,介绍经验作法,促进和推动垃圾分类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落实还不到位。个别村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虽制定了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制度、评比奖励制度。但有的村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下制定了方案,并没有严格抓好落实,有的工作责任制度不够完善,不够具体。
(二)宣传发动工作还不够。村民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要在短期内纠正村民的不良行为习惯有一定难度,还需加强宣传,加以正确引导,提高村民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是部分乡镇和行政村垃圾处理设施比较简陋,还需加大投入。二是由于要求垃圾收集、填埋等场所要远离人群,运输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三是有毒有害垃圾处理还需加大治理力度。
四、下步工作安排 围绕明年的工作目标,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协调持续推进。镇政府作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主体,每月召开工作例会,讲评、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工作扎实推进。镇政府环境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分工,走村入户,加强指导、宣传、督促和检查。各村(社区)要抓好各项责任制度的执行,按制度实施奖惩,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二)加大保障经费投入。镇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统一管理各村垃圾治理经费支出,保证专款专用。
(三)继续抓好“五三一”工程落实。实施农村“五三一”工程,即:“五是村边、路边、河边、地边和山边;三是三条精品胡同;一个绿地微公园”,从而打造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
(四)督促检查严格考核。镇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和村进行检查,总结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各村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包保干部的实绩考核力度。
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加强计生文艺宣传工作汇报
2012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计划生育齐抓共管的工作部署,强化措施,真抓实干,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依据本部门的职责,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年初,我局把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组织创作计划生育文艺节目,采取戏曲调研,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作广泛的社会宣传,列入“三下乡”活动重要内容,并配合宣传部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演出文艺节目,开展“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在城区、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活动,为广大群众展示近年来全市涌现的小品、相声、三句半、戏曲等优秀计生节目。市直文化单位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创作、排演了现代戏《山东汉子》以及《关爱》、《惊喜》、《我爸我妈》、《光荣证》、《甜甜的心愿》、《欠条》等计生小品,其中《山东汉子》先后获省计生委、省文化厅颁发的山东省人口文化奖一等奖;国家计生委、文化部等七部委颁发的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戏曲金奖及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舞美设计、最佳男、女演员奖等六个单项奖,《关爱》、《惊喜》、《我爸我妈》参加我市第三届人口文化节文艺调演演出,《关爱》获一等奖;《惊喜》、《我爸我妈》获二等奖。2011年12月至2012年元月份,承办了由市计生委、市文广新局主办的“计划生育百场戏曲乡村行”演出活动,演出覆盖我市八县一区各大乡镇,演出100余场,受益群众超过50余万人。2012年,戏剧院启动“送戏下乡”活动准备再次与市计生部门联手,继续开展“计划生育百场戏曲乡村行”演出活动,在为当地百姓送上精彩节目的同时,也把党的计生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市博物馆举办了《暑假里的笑-全市少儿书画大展》,组织社区育龄妇女前来参观。参展作品有的构图严谨、格调高雅;有的创意新奇、色彩奔放;有的拙朴可爱、童趣横生;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充分显示出我市少年儿童良好的艺术素养。广大育龄妇女看后由衷感叹到:“还是只生一个孩子好!”为了丰富全市广大妇女的文化生活并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博物馆和市妇联联合举办了《庆“三八”全市妇女书画作品联展》,全面展示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精神风貌 。市群众艺术馆于4月份、9月份相继在大剧院广场举办文化汇演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大型文艺展演,活动期间编排、穿插了如《说娃娃》、《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群众喜闻乐见计生节目,参演人员近千人,演出形式有戏剧、曲艺、音乐、民间艺术等,观众达2万余人;全年举办少年儿童古筝、二胡、笛子等学习班,于每年7、8月份组织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专业技术人员,举办音乐器乐考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极大的提高全市少年、儿童的艺术素养,为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市艺术研究所为更好地开展计生工作,单位积极组织参与各类演出活动,如山东琴书演员演唱的《新风曲》、《王大瓜休妻》等,深受群众喜爱。***艺术学校组织二十几位师生,自编、自导、自演了戏曲《只生一个好》、《独生子女不孤独》、《尊老爱幼我当先》、《我是一个孝顺娃》等,先后到九九敬老院、刘庄社区、佃户屯敬老院演出,观众达300余人、共演出六场,受到了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计生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市直文化各单位通过直接多样的形式、生动鲜活的内容,极好的宣传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我局要求各县区文体局在广泛开展文艺宣传的基础上,还大力开展了计划生育图书借阅活动,在图书馆阅报栏中设计布置了计划生育有奖问答,并在每年一度的大型有奖猜谜活动中,溶入计生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读者的学习热情,使读者在看书读报和休闲娱乐中能够学习到计划生育政策和计划生育知识,自觉贯彻落实计生政策,遵守计生法规。如:牡丹区组织文艺创作人员集中创作了反映计划生育内容的小品,如《打工归来》、《生男生女都一样》、《关爱》、《查体》、《我是女孩》、《三厢情愿》等,在送文化下乡活动及重大节庆日开展的各种广场活动、社区活动中演出。元月份以来,分别在万福、吴店、皇镇、黄罡等乡镇办事处放映了计划生育题材的故事片《新甜蜜的事业》、《美丽的音符》和科教片《生男生女都一样》等,共放映100多场。此外,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作用,不定期在牡丹体育广场中心舞台播放共享工程资源中的《新生儿疾病与防治》、《孕期保健ABC》、《预防畸形儿:孕妇必须增补叶酸》等专题片。巨野县精心筛选了豫剧《劝儿只生一孩》、三句半《基本国策架金桥》在春节晚会中播出,我们组织创作、编排戏曲小品《生男生女一样好》、《歪打正着》、两夹弦《臭妮子变成了香姑娘》等节目,组织排练戏曲节目坚持不断的下乡演出。县梆子剧团骨干及业余团体,先后创作排练坠子《谁说女子不如男》、《亲家误》、《花木兰出征》以及琴书《流与留》、《算账》等戏曲节目,先后到全县各个乡镇等60多个村开展演出活动,在城区演出15场,既活跃了群众生活,又提高了婚育意识;郓城县文化馆、剧团排演的计划生育折子戏《孙子迷》、小品《虎口脱险》在全县巡回演出100余场,推动了“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的开展。图书馆购置计划生育图书2000余册,接待读者1000余人次。文化馆创作的《夫妻夜话》、《只生一个好》、《男女一样》等计划生育题材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广大群众好评。文化馆还举办了“关爱女孩”大型书画精品展,展出书画精品120余幅,历时三天,接待观众2000人次。成武县组织演员排演计生题材的四平调戏曲《悔心泪》、《传孙楼》、《娶鬼认妻》结合送戏下乡在每个演出点上演,小型戏剧《小两口算帐》,在全县共上演120次,观众达8万人次。东明县在1月6号配合宣传部举办大型民间艺术汇演时,张挂计生宣传条幅50条,参与计生节目2个,散发传单1000份;1月16号举办送文化下乡活动中,编排演出计生节目《计生宣传员到我家》、《儿大不由爷》、《家和万事兴》等5个;1月7号与计生局联合举办了大型计生元宵节灯谜活动,其中计生谜面300多个,散发宣传画800余张,发放奖品2000余件;单县组织文艺创作人员编排《巧遇》、《南柯新梦》、《计划生育春满园》等曲艺、小品类文艺作品7个。鄄城县图书馆在繁华地段举办无偿阅读有关计划生育内容的图书展销活动;文化馆在“三下乡”活动中小品《投亲路上》、戏曲小段《建立文明幸福的家》、琴书《抓阄》及有关歌曲在全县农村群众中受到普通好评。定陶县结合县计生局,在举办的“计生宣传”月,县文化馆编排节目戏曲联唱《计划生育就是好》等13个,全县共演出100余场;县剧团为全县40个行政村,每村演出新编计生题材剧目《国策情》15场,散发计生宣传材料30000份。
我局把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与文化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有机结合,精心组织,共同促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市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O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年来。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总体思路,大力推行科学规划、民主规划、依法规划,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奋发有为。圆满完成年各项任务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年对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克服困难、经受考验中开创了省会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年也是市规划事业继续进步的重要一年。继年“6.26会议之后,9月29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再次专题研究规划建设管理问题,对省会规划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今后两年工作做出了安排。市委书记焉荣竹同志、市长张建国同志、常务副市长同志也多次专题听取规划工作汇报,给予悉心指导,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市中心城首次实现了控规全覆盖,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规划进展顺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规划全部完成,城乡规划体系不时完善,规划的先导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为规划事业继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年工作主要总结为八个方面:
(一)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完善。规划史上首次实现了中心城132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标志着我市科学民主依法规划进入了新的阶段。以提高乡村综合服务能力和承载力为目标,已完成30多项专业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编竣了乡村综合交通规划和道路红线等“六线”规划效果,相继启动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乡村防洪、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生态水系等专项规划。落实“南控”北跨”战略,编制完成了山区维护与发展规划》和《北跨及北部新城区发展战略研究》全力推进县(市)总体规划修编,章丘市、济阳县总体规划已分别上报省政府、市政府待批,县、县的总体规划效果也已通过市规委专家委员会论证。完成了19个试点镇的村庄布点规划和近100个试点村的建设规划,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积累了经验。
(二)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规划取得突破。集中力量抓好奥体文博片区、特色标志区、新客站片区规划。邀请国内外高水平规划机构,组织了文博中心、新客站核心区规划方案国际招标;完成了奥体中心及相关体育场馆、运动员村、商务区、服务区的规划谋划和编制;以“一城一湖一环”为核心,编制了特色标志区规划》得到各方面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围绕西客站场站区、拆迁安排区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大量规划工作。完成了经十路规划与城市设计,围绕胶济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小清河综合整治、分洪工程、铁路沿线综合整治、河道综合治理、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以及北园大街、历山路等主次干道改扩建工程,做好规划设计与服务,有效加快了重点工程的建设步伐。依照三年完成棚户区改造的目标要求,确定了三符合一提高”谋划原则,提前完成了全部棚户区改造规划谋划任务。
(三)规划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坚持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加大对贫困县重点规划的资金扶持力度。深入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针对普遍性问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各县(市)规划部门抓好整改。以完善城乡规划监管网络为目标,组织开展了镇村规划管理模式调研。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成立高新区规划分局,强化派出规划管理处职能,就近为辖区提供服务。突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规划选址、用地管理、违法建设项目和“双清”项目处置等重点,加强与发改、国土、建设、执法、房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规范办事顺序,提高工作效率。开辟“绿色通道”一切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超凡规办理,随到随办,保证了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展。
(四)依法行政水平切实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完成《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并进行了社会公示。根据全年制度建设计划。完成了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规定》日照分析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的修订,新研究起草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暂行规定》等十多项制度。依照全市统一部署和“区别对待、分类处置、有情操作”原则,认真做好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相关规划审查工作。建立规划巡查制度,定期检查项目实施情况,规划批后管理得到加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聘请了38名各界代表担任特邀规划监督员,进一步完善多角度、全方位的规划监督机制。
(五)规划服务效能不时提高。优化分级分类审查审批制度。不时提高规划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实行办件质量检查制度,针对主要审批环节制定了审查要点。落实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追踪问效等制度,有效防止了迟办、漏办、误办现象的发生。高度重视对外服务窗口建设,制定《服务窗口工作规则》采取电子报件、处室值班、电话预约等措施,为建设单位和市民群众提供便当服务。围绕重点工程、大型工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旧村(居)改造项目,加强对外协调,主动做好服务,有力促进了各类项目顺利实施。全年共研究料理各类项目事项3700多件次,按时办结率达到99%以上,办事效率继续稳步提高。
(六)大力实施阳光规划、和谐规划。重点抓好政务公开。修订《服务指南》把服务事项、料理要求、办事流程、办结时限全部公之于众。落实规划公示和听证制度。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审批事项组织了多次公开听证。全年共料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30件,满意率达到100%突出抓好规划宣传。开辟报纸规划专栏专版,编印《规划动态》年乡村规划蓝皮书》规划美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优秀方案汇编》全面介绍规划工作的新进展;扩展规划宣传阵地,完成乡村规划展厅一期建设任务,举办专题宣传活动,积极参与“政务监督热线”和“政务面对面”活动;全面改版规划局网站,增设特色频道,加快信息更新,全市政府网站群测评中我局网站名列前茅。大力抓好“和谐规划行动”市中心和各区设立了规划宣传专栏;深入开展规划下乡、规划进社区等专题活动,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组织召开各区和社会各界恳谈会,认真听取市民意见改进规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社会参与规划的热情继续高涨。
(七)基础测绘和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加强测绘管理。组织开展了丈量标志普查。根据乡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完成1500地形图测绘77平方公里、12000地形图修测近320平方公里、水准丈量374公里,实现了市辖六区4000多平方公里数字地形图全覆盖。积极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完成了市连续卫星定位服务系统、乡村规划决策管理三维支持系统研发工作,规划管理的准确性、直观性进一步增强。全面推进“一张蓝图”建设,确定了建设工作方案,启动了总体设计招标,基本完成了需求调研、网络设备及平安管理监控系统布置和综合办公系统建设。
(八)规划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狠抓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建议以“十要十不要”为核心的规划文化和知难而上、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狠抓执业能力建设,开拓规划视野,与香港大学和香港规划署共同举办了乡村规划管理研修班,与建筑大学联合兴办的专业干部培训班顺利结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正反两方面事例开展警示教育,筑牢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注重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强调以人为本,更加关心干部的生长和生活。坚持以科学的决策目标引领工作、明晰的执行责任推进落实、规范的考核监督凝聚力量,加强“三个体系”建设,形成了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的工作格局。
计划管理、文秘档案、工作、组织人事、工会、共青团、机关财务、后勤服务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市规划院、勘测院等局属单位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此外。认真完成各项任务,规划设计水平、勘测作业保证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总结经验。坚持规划事业良好发展势头
全局上下紧紧围绕省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改革创新中求发展,克服困难中上台阶,埋头苦干中见实效,省会规划工作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主要体现在强调规划的权威性和“龙头”地位,规划意识显著增强。省、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研究决策乡村建设发展重大问题时注重听取、十分尊重规划部门的意见。社会各界服从规划、执行规划的自觉意识不时增强,规划是生产力”规划出效益”先规划后建设”只有规划好才干建设好”等观念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历史上首次实现中心城控规全覆盖,科学规划水平全面提高。编竣新一轮乡村总体规划。一批重点规划相继完成,规划研究的前瞻性、编制的科学性、效果的系统性大幅提升,规划编研与服务达到新的水平。
就空间论空间的局限,规划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突破了就规划论规划。规划视野从技术问题向经济社会文化层面延伸,管理重心从项目管理向资源配置和战略引导转移,工作领域从规范建设行为向协调建设行为面前的利益关系拓展。规划越来越成为党委政府得力的调控手段、有效的公共政策。
自觉坚持依法行政,规划的权威性切实加强。树立“规划如山”观念。坚持“违反规划的坚决不能办”刚性原则。突出规划管理的关键环节、核心指标,依靠制度规范行政行为,限制自由裁量权。注重完善行政链条,重视部门协作联动,把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纳入监管,保证各类规划依法有效实施。
创新运行机制,规划服务效能明显改善。再造审批流程。办事效率远远超越了行政许可法》20个工作日的要求,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找准工作定位,推行主动服务,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肯定和信任,规划工作的社会满意度不时提升。
得益于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近年来规划工作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一系列成绩。得益于各级各界的关心理解和大力帮助,得益于我始终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努力方向,得益于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总结近几年工作,主要体会是
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向。大局就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要始终坚持服从服务发展大局。就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注重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市委市政府坚持高度一致。自觉站在全市全局的高度谋规划促发展,把为谁规划和为谁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方向盘、指北针,把引领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动身点、落脚点。全面落实省、市关于规划工作的决策安排,突出重点工程、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全局性工作,全力以赴,强力推进,为省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坚持强劲的发展动力。近几年规划工作的历程是不时解放思想的过程。从探索规划的多种属性到确立“创新规划管理,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服务发展大局”规划宗旨和“符合规划的要快办,不违反规划的要办好,违反规划的坚决不能办”工作原则,从狠抓作风服务效率到致力于实现由规划管理者向规划服务者、由规划审批者向规划责任者“两个转变”和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型、由把关型向把关调控型“三个提升”创新中规划事业不时发展、不时进步。创新永无止境。要注重总结、借鉴、继承,更要善于扬弃、创新、逾越,以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发明性地开展工作,推动规划事业在革新中不时跃上新的台阶。
向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从更新规划理念入手,要始终坚持科学的工作思路。将外地经验与实际相结合,凝聚全局智慧,研究确定了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六个一”工程的目标任务、公开、公正、严谨、高效”服务理念,注重转变工作作风、注重改善服务质量、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注重理顺体制机制、注重提升规划水平、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注重做好社会沟通,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效果,规划工作站在新的起点,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坚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状态。再好的理念和思路都需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一件件去落实。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为总抓手,要始终坚持狠抓落实不放松。完善了领导和部门责任制,健全了工作落实和督查督办机制,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营造团结协作、埋头苦干的工作氛围,注重调动每位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思想统一、责权一致、配合默契、扎实推进的生动局面和工作合力。
把作风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作风是队伍的旗帜。从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入手,要始终坚持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树立坚持原则、严谨细致、热情服务、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规划队伍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知难而上,善于因势利导,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维护公共利益、增进社会和谐。
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高度重视党的各项建设。切实加强思想、组织、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依靠制度管人理事,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强化团队意识,做好沟通协调,注重引导好、维护好、发挥好干部职工干事守业的积极性。
也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城乡规划体系还有待完善、法规制度体系还有待健全、规划队伍的能力素质还有待提高、规划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改善,肯定成果的同时。规划工作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各界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奋战两年迎全运的紧迫任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广大干部职工必需始终坚持坚定的信心、高昂的热情、旺盛的活力,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挥主动性,调动积极性,激发发明性,继续坚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推动规划事业不时跨上新台阶、达到新水平。
三、解放思想。奋力开创规划工作新局面
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要求,深入贯彻省、市九次党代会和“9.29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科学规划、民主规划、依法规划,全面增强规划的先导引领作用,紧紧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总体思路,自觉树立省会规范,加快实现由规划管理者向规划服务者、由规划审批者向规划责任者的根本性转变和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型、由把关型向把关调控型的全面提升,更好地迎接全运、支撑发展、服务市民,为促进省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要突出六项工作重点:
把保证和改善民生作为规划部门的重要政治职责,突出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规划先行,围绕棚户区改造、公益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重点,改善人居环境,完善乡村功能,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利益、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协调利益、保证公平、维护稳定的政策职能,妥善处置各种利益矛盾,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保证公共利益。
坚持市区和市域、新区和老城并重,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全面落实“五个统筹”要求。大力提高规划编研水平,尽快完善以总体规划为基础、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规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规划为补充的四级规划体系,大力推进县(市)城镇体系规划、镇村体系规划、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农村规划编制步伐,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调控和推动作用,构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规划部门的历史责任和长期任务。要加强对规划历史、文化、地域属性的研究,突出省会特色。特色是乡村的响亮品牌、竞争优势、发展资源。继承和发扬山泉湖河城”有机融合的乡村特色。综合考虑乡村的保守、风格、肌理、色彩等人文和空间环境要素,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采。要突出整体乡村设计研究、标志性地区乡村设计、建筑设计方案审查三个层面,进一步开放设计市场,提高编研水平,完善管理机制,力争乡村建设多出精品,特色更加鲜明。
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突出规划服务监管。着力构建便当高效、公开透明的规划服务体系。优化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实现规划服务与管理的精细化、制度化、长效化。着力构建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监管体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理顺村镇规划管理体制,保证各类规划依法有效实施。着力构建以《市城乡规划条例》为核心的地方性规划法规体系,切实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规范化的轨道。
以推行政务公开为基础、加强交流互动为重点,突出规划公众参与。围绕规划建设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建立完善规划公众参与体系。更加注重参与内容的深入性、参与群体的代表性,切实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力建议和谐规划,坚持“人民乡村人民建,人民乡村人民管”宗旨,广征民意,广纳民智,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美丽
带好队伍,突出素质能力建设。抓好班子。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规划事业继续发展贮藏人才、锻炼队伍、夯实基础。充分认识新形势对规划工作的新要求,提高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创新魄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干部职工谋划工作、协调矛盾、破解难题和执行落实的综合能力。抓实“一张蓝图”等各项基础工作,夯实工作基础,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规划服务效能,力争再用2年左右的时间,跻身国内规划管理服务一流行列。
四、围绕中心。努力完成年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省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一年,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也是深入落实“9.29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迎接和谐全运、建设美丽关键一年。局党委研究提出了以下重点任务:
(一)完善规划体系。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积极做好新一轮乡村总体规划审批工作,力争国务院早日批复;实现中心城控规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控规的优化提升和审查报批;邀请高水平规划机构开展中心城整体乡村设计研究。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类专业专项规划。确保完成体育、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园林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突出“四供两排”深化完善供电、供气、供热专项规划,深入开展供水和排水专项规划研究,加快乡村防洪规划编制;启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争取今年完成阶段性效果;依据房地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住房建设规划、解决乡村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编制年-2012年五年住房建设规划。加快市域规划编制步伐。推进县(市)总体规划报批;编制山区和黄河以北重点地区控制性规划;完成市区和各县(市)镇村体系规划、各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力争到年实现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
(二)围绕全运工程。围绕迎全运重点工程和综合整治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全程做好服务。深化完善奥体文博地区、特色标志区、西部新客站地区和大学科技园等重点片区规划,完成小清河片区160平方公里的规划谋划和“六线”规划工作。围绕今年重点改造的20个棚户片区,全民健身中心、全运会竞赛训练场馆等体育设施,北园大街、二环东路、二环西路等主次干道改扩建工程,分洪工程、电网扩能改造、污水处置厂建设等市政设施,园博园、胶济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等重点项目,做好相关规划编制和服务工作,加快省城有机更新、提升功能、改变面貌。
(三)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集中统一、责权明确、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全新的规划服务机制。加大行业指导力度,理顺市和县(区)两个关系,逐步建立乡、镇(办)和村两级规划管理机构。实施“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发挥好高新区规划分局和各派出规划管理处的职能作用。针对重大项目选址、重点工程实施及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分工明确、配合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依照《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项目集中审批的要求,进一步修订服务指南,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顺序。完善规划服务绿色通道机制,提前介入,靠前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保证各项全运工程顺利落地。突出电子报件、项目查询、咨询服务等重点,强化窗口的综合服务职能,理顺运转机制,变阶段性管理为一站式服务,靠规范的管理提高效能,以优质的服务促进发展。
(四)强化批后管理。健全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及相关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规划效能监察,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大规划监察和执法力度,及时发现违法违章建设,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及时研究提出处置意见。积极推进规划监管体系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的作用,形成无缝对接的城乡规划监管网络。
(五)加快条例立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规划编、审、管、查各层面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争取《市城乡规划条例》早日出台,抓紧研究制定《城乡规划编制审批方法》城乡规划管理方法》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通则》等附属规章,使规划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六)扩大政务公开。编制《市规划局政务公开目录和指南》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程序,进一步规范规划政务公开工作。结合项目规划管理,突出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继续落实好规划公示和公开听证制度。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工作的系统性、宣教内容的针对性、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及时做好新闻报道,改版《规划动态》编印《年度城乡规划蓝皮书》进一步提升网站管理水平。全面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充分发挥规划展厅、网站、新闻媒体等的平台作用,广泛征求群众对规划工作的意见建议,健全规划部门与社会各界交流互动的有效机制,充分汲取群众的智慧把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un-ny”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及2021年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以来,灵武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精神,在“放”字上抓突破,在“管”字上加力度,在“服”字上提效能,千方百计解痛点、疏堵点、攻难点,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作出了积极努力,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优化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学习宣传情况。
为深入学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安排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和政府常务会上对《条例》《宁夏自治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试行)》《银川市对标先进深化改革打造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进行了深入学习,并提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意见建议。各乡镇(街道办)、各部门及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将《条例》及相关政策文件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日常学习内容,深入学习宣传《条例》及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迅速掀起了学习《条例》、宣传《条例》、贯彻《条例》的热潮。并在政府门户网站、“美丽灵武”微信公众号开设营商环境宣传专栏,及时相关政策文件及解读、惠企政策、动态信息等;制作宣传海报200份、宣传折页3000份,在各类办事大厅、服务大厅进行广泛宣传;在市级政务大厅设置营商环境(“六稳六保”)政策宣传咨询窗口,电子屏滚动播放营商环境宣传标语口号,切实营造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
(二)任务贯彻落实情况。
1.强化组织保障,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晰责任,对指挥部进行了优化调整,将9个专项行动组调整为7个;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印发《灵武市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实施方案》(灵党办〔2020〕59号),确定了15个方面工作、46项具体措施;举办灵武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业务培训会,印制发放400本《优化营商环境材料汇编》;市政协开展关于“提高审批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视察暨“政府开放日”活动;召开专题安排部署会议,组织相关单位顺利完成了自治区2020年宁夏营商环境模拟评价和银川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
2.聚焦释放活力,各个领域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电子证照入库率达98%,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率达30.5%,企业开办银行代办点投入试运行,一日办结率达到95%以上,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086户,实现“一窗受理、集成审批、一日办结”,企业开办效率大幅提升。二是加速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窗综合受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下放乡镇就近受理,工艺简单、环境影响小项目环评专家函审制,征占地面较小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实行承诺制管理;施工许可办理材料精简至8项,政府投资项目最优审批时限压缩至11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最优审批时限压缩至75个工作日;环评、水保等“多评合一”事项调整至施工许可取得前办理,水、电、气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开工前办理;制定《灵武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搭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灵武+园区”区域评部分评价事项已取得行业主管部门批复或已通过专家评审会,并全面推广运用评审结果。三是优化市政设施接入服务。企业用水报装由原来的6个环节压缩至3个环节,精简环节50%,申请材料由7项压缩至2项,精简材料30%以上;燃气报装实现供气企业全程代办,无外线工程企业接入时间2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压缩时限60%以上。四是不断简化财产登记流程。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交易、纳税窗口“一窗受理、并行服务”,新开办企业一般登记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复杂登记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抵押登记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异议登记、注销登记、查封登记实现即时办结。五是推进纳税服务便利化。深入拓展“非接触式”办税新模式,推行“发票免费邮寄服务”,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投入运营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着力打造“蓝精灵”纳税服务品牌,开展线上“纳税人学堂”和“税务局长走进直播间”活动;率先在全区使用微信扫码支付方式,省去纳税人携带现金、银行卡等繁琐流程;设置简事快办、繁事专办窗口,平均缩减纳税人等待时间近20%;推行“税务UKEY”,缩减开票成本;充分利用“银税互动”平台,形成“银税抬轿”的工作合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止目前,共计减免税费2.27亿元,自助办税服务厅“非接触式”办税近8960笔,微信扫码支付近5000笔,74户(次)企业通过“银税互动”获得纳税信用贷款4582.6万元。六是持续降低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成立灵武市中小微企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浙江网商银行签订普惠金融县域合作协议,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宣传月活动,简化担保流程,担保费率降低到1%以内,羊绒、养殖企业担保费由1.0%降低为0.8%,免除企业10%存单质押。1-9月,新增担保贷款余额1819笔4.7亿元,为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争取贷款1.24亿元,累计为辖区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23.9亿元。七是持续方便企业退出,依法强化合同执行。将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纳入简易注销适用范围,累计办理企业简易注销501户;对3家企业进行了破产审查,推动无清偿能力但仍有营业价值的“僵尸企业”实现破产重组;截止9月底,共受理合同类案件3639件,结案3046件,结案率83.7%。八是加强就业服务与劳动力市场监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各项任务,印发《灵武市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具体措施》,通过科技创新后补助、融资担保及创业贷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方式,持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补助236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742个,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654人;为企业减免各项社会保险费4263万元,受益企业680家,受益涉及人次56775人;简化创业贷款办理流程,精简手续,为申请人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7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利息28.58万元。加强劳动执法检查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对31个在建项目进行专项检查,下发《劳动监察建议书》12份,办理劳动合同招收备案10388人,解除备案2395人,对19家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年审,督促企业与劳动者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印发《灵武市政府投资类新开工建设项目实施部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管理暂行办法》,共追偿农民工工资1100万元,排查政府类投资项目及国有企业欠薪案件3件,社会类投资项目欠薪案件7件,提前完成“两清零”目标。九是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公平性。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运用统一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平台,推行政府采购事项线上办理,降低采购交易成本,政务采购信息全面公开。十是依法保障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深化招投标领域改革,全面实现电子化招投标,严格落实建筑工程领域招投标黑名单制度,公开透明开展招投标活动,公开招标率达100%。截止目前,招标投标公告238个(工程项目161个,采购项目77个),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共开标505个(工程项目303个,政府采购项目202个),开具无挂靠、无串标、无围标承诺书1437件。精简招投标行政办事环节,按照“不见面、网上办”原则,清理工程招投标备案事前事项,精简规范流程,取消招标文件事前备案、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合同备案、投标报名审核等环节,推行“文件电子化、标书在线传、保证金线上缴、开标不见面、专家在线评、交易结果网上查”的“不见面”交易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截至目前,房建、市政实行电子标“不见面”开标共8个项目,2020年7月1日起,交通工程项目全部实行电子标。十一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制定《灵武市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事项划转工作实施方案》,完成第二批8个部门36大项行政职权(事项)划转,“一枚印章管审批”扩大到16个部门253个事项,累计办件30337件;全市梳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1467项,统一按照国务院“四级四同”标准部署上线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宁夏政务服务网),进厅事项1195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1133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100个高频事项实现“马上办”,385项事项实现就近办,524项事项实现“即来即办”,1115项事项可不见面办理,435项事项可“掌上办”;认真开展“三减一提升”活动,完成24个部门340项事项精减,累计减少环节274个、申报材料482份、办理时限1623个工作日,清理各类无谓证明112项;推行“出生一件事”等20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一窗综合受理率提高到72.6%;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设立无人警局、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网上办理率达到91.1%;推行“好差评”二维码评价,企业群众满意度达99.5%;12345等便企热线接转受工单7247件,已办结7085件,正在办理162件,办结率97.8%。十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制定《知识产权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2020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实施方案》,办理商标侵权案件3起,罚没款2.53万元;截止8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154件,万人拥有量5.2件/万人。十三是建立公正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有效推进网上监管体系建设,同步建立完善审管协同机制,将审批事项办理结果及时推送到监管部门,加强审批与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在餐饮、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产品质量等领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持续强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公示行政许可信息7420条,行政处罚信息562条;加强重点领域企业信用监管,对3802户纳税人、12家粮食储备企业、41家环保重点企业、28家交通运输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动态管理,通过执行信息公开网失信自然人1287人次,法人139人次,限制高消费1387人次,采取司法拘留10人,联合惩戒失信企业22家,帮助18个失信主体完成信用修复。制定《灵武市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方案》,多方举措、全力推进清偿工作。2020年我市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金额1654.65万元,清偿率为100%。十四是加快建设包容普惠创新环境。出台《灵武市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修订)》《灵武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0修订)》《灵武市柔性引进科技人才实施细则(试行)》《灵武市备案科技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配套政策,设立50万元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成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家,目前已培育和引进科技服务机构17家,指导企业科学归集研发费用入库2.8亿左右,推荐申报各类科技项目90余项,柔性引进各类人才100余人;推进基层文化阵地提档升级,完成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乡村大舞台改扩建工程,扎实推进“三馆七站”免费开放,上半年共接待群众13.2万人次,其中24小时智慧书屋流通6千余人次。推进“互联网+教育”,全市100%的班级使用触控一体机或智慧黑板,建设在线互动课堂、教室70间,建成与教育厅互联互动的县区级平台,5所学校被确定为“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制定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27条措施,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强化项目落地服务,共请进来蒙牛集团、伊赛集团、正威国际集团等区外企业70批348人次,签约招商引资框架协议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36.2亿元。向300多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兑现产业政策奖补及重点工作考核奖励资金10511.5688万元。
3.加强督查检查,提升服务满意度。
由市营商办、市委督查室和政府督查室组成联合督查组,通过电话调查、随机暗访、听取汇报等方式,对营商环境指挥部7个专项行动组、各成员单位《条例》及自治区、银川市及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公开曝光。尤其是将窗口单位、行业服务部门作为督查检点,促进规范服务、文明服务、优质服务,扎实推行“好差评”制度,切实提高营商环境服务满意度。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积极做了一些工作,也付出了一些努力,但与自治区、银川市和市委、政府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要求,与企业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视程度不平衡,协同推进合力不够;二是简政放权力度还不大,主动服务的主动性还不强;三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监管、联合监管力度还不够大,新型监管方式未常态化展开,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尚未形成,执法交叉、重复检查问题依然存在;四是法治环境优化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他坐在我的对面,眼神明净单纯,真诚率直,看得出他是个执着子自己的追求并乐在其中的人。果然,他很快就讲起了他的特色农业,烤烟、水果、蔬菜、养殖,一样样地数过来,就像在老友面前显摆自己有出息的孩子。
不知不觉成了农民的儿子
郑学炳是幸运的,他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长大成熟,因为这份幸运,他心里便多了一份感激。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16岁的郑学炳从四川米易县考上了当时的西昌五七农业大学,入学不久他就发现自己是学校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很多同学的年龄都比他大一倍,一个室友已经是4个孩子的爸爸了。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来自农村。淳朴,真诚,刻苦,渴望着学成后回家为乡亲们做事,和他们在一起,郑学炳觉得自己也是个农民的儿子了,他和他们一样努力,一样懂得珍惜。
1981年夏天,大学毕业的郑学炳被分配到渡口市(攀枝花市前身)农业局,然后被派到土肥站工作。原来土肥站就他一个人。很快他就背着铺盖卷下到了郊区。那天晚上,他吃了一顿有生以来从没吃过的难以下咽的苞谷饭,看着身边的人若无其事地大嚼,他强迫自己吞了下去。那时,整个渡口市的蔬菜都靠成都、重庆运进来,尤其是冬天,每家每户都是咸干菜,还有陈年的海带,很少看见新鲜的猪肉。那天晚上,躺在床上的郑学炳听着呼啸而过的山风久久无眠。静夜里,19岁的他暗下决心:“我是学农业的,得尽我所能,为百姓做点事,哪怕为他们的饭桌添一碗绿色的蔬菜,在他们的饭碗里加几块新鲜的猪肉,生病的时候有一个香甜可口的水果。”
梦想就一直藏在郑学炳年轻的心里,像一个不安分的小兔子,有机会就跳上几跳。当年底,郑学炳奉命带一个小队去进行土壤普查,每个村15天,他几乎跑遍了攀枝花市周围的所有乡村。翻山越岭,整整半年多的时间,他没进过城,更没回过家。再后来,郑学炳回家时,年迈的母亲看到黑瘦的儿子,叹息着说:“儿啊,你怎么看上去像个农民了?”
郑学炳只是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他现在心里踏实了,这次土壤普查让他知道,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可以长出四季葱郁的蔬菜,再加上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那高高的山坡可以变成花果山,乡亲们完全可以过上美好舒适的生活。
也许自己就是那只操针的手
从工作那天起,郑学炳就常听前辈们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那根针就是农业。说得真好啊!他觉得自己真的就是天生的干农业的这块料,他对土地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情,他是土地之子,而土地也是百姓的根。
1984年7月,22岁的郑学炳成为渡口市农牧局农技推广站站长。此时又被下派到仁和新华乡,充满热情的他几乎长年吃住在乡下,他是那么近距离地了解着农民,整天和他们打成一片:搞培训、买农资,做计划生育工作,有时候还要调解两口子的纠纷。他经常觉得自己就是一滴水,很容易就融汇到乡亲们中。那是多么快乐和满足的日子啊。
一年后,郑学炳被调回机关,有更多的机会和局长一起下乡搞调研。心中那个蹦跳的小兔子又活跃起来,他尝试着把积聚的梦想付诸行动。很快,他和同事们一起指导农民在普威镇开了一片地,种上了梨树和桃树,同时也开发了一片蔬菜基地。他要解决攀枝花市吃菜难的问题,这对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个壮举。那以后的无数个日子,他会跑到那片基地去盯着看,去琢磨,像看着自己一天天长大变得健壮的孩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蔬菜基地的菜上市了,红的番茄,紫的茄子,绿的苦瓜,梨树桃树的枝干上也挂满了小果实,郑学炳亮亮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儿。
1990年底。28岁的郑学炳成了当地最年轻的副县级干部,他被提拔为攀枝花市农牧局副局长。身份变了,但他年轻的充满朝气的脸上依旧挂着纯朴和率真,偶尔去省里开会,大家都管他叫娃娃局长。然而就是这个娃娃局长,很快就又有了新想法,他在琢磨解决攀枝花市民吃鲜肉的问题。说干就干,很快,生猪定点养殖办起来了。第二年年底,鲜肉上市了。
这样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乐趣,也充满了喜悦。郑学炳在不知不觉间收获了很多,也学会放下很多东西,他更明白什么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1994年3月,北京的早春寒意正浓,一位年轻人敲开了农业部部长何康的家门。他自报家门说自己来自西南边陲的攀枝花,是一个从事了十多年农业工作的基层干部。他充满感情地介绍攀枝花,介绍那里的气候土壤,他说那里真的就是一个农业资源的金三角之地,但是,如果要得到更好的开发,他们需要上级的支持和帮助。看着这个鼻尖冻得通红的小伙子,何康部长被感动了。部长说:“你放心,我们会很快开办公会议,专门听取攀枝花的工作汇报。”
那次会议让郑学炳一直记忆犹新,他介绍了适合攀枝花土壤气候的特色农业,比如芒果,开花时决不能下雨,而结果时又必须雨水丰沛,攀枝花完全符合这种气候要求,那里无疑是世界一流的芒果基地,还有石榴、干蔗、烤烟……他说了很多很多,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美丽的家乡捧到所有人面前。会议后,农业部专门给攀枝花调拨了3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来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芒果丰收的季节,何康部长亲自来到攀枝花。香甜的芒果沁人心脾,何部长握着郑学炳的手感慨着:“小郑,你们干得真不错!”
你是我的姐妹是我的爱
从事农业工作二十多年来,郑学炳觉得自己总是劲头十足,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土地和乡亲们赋予了他力量。
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真正了解了农村女性,了解了她们的伟大、坚忍、无怨无悔,她们让郑学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外婆。于是很多时候,烈日下那些在山坡上躬身劳作的姐妹,都让他的心里有一点酸涩疼痛的感觉。
2005年夏天,郑学炳来到米易县得石镇调研,他认识了养了70多只羊的吴大姐,天很热,吴大姐的脸上浸满了汗珠。郑学炳感触很深,他握着吴大姐的手说:“大姐,我把我的电话留给你,你经营上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就找我。”
对于全市的养殖和种植大户,郑学炳如数家珍:养了两千多只鸡的谭大姐,种植芒果的大户罗大姐,听说她今年的净收入将近40万元呢……还有他千辛万苦引进的某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让很多农村姐妹都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她们半年时间自己种植药材卖,其他时间再到药厂打工,每月平均收入2000多元,还有众多姐妹参与的烤烟产业,在未来的三年里,这里就要建成国家级百万担优质烟叶基地,成为中国的“津巴布韦”。
郑学炳一个一个地数着,脸上散发着柔和欣慰的光。
如今的攀枝花市,蔬菜、水果、鲜肉早已大批量外销,南亚热带水果、新鲜蔬菜、优质烤烟、特色养殖规模大幅增加,仅芒果一项就达到10万多亩。
郑学炳是一个有经历的人。我想,打造一个真正的男人,是需要若干生活历练的,很多感受无法凭空想象,只有经历过,才会给我们的生命增加厚度和深度。他也是个性情中人,对感兴趣的事情充满热情,比如,烤烟、水果、蔬菜、养殖,谈起这些。他神采飞扬,他也会聊起责任、未来以及对生活的担当。他爱唱歌,喜读书,只是闲暇的时候太少,而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他是在田间地头。朋友们说,他是一个有激情且平和的人,这看起来是不好融合的两个词,但在他身上却圆融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