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作汇报提纲

工作汇报提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工作汇报提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作汇报提纲范文第1篇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县重点项目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五”项目工作情况

“十五”期间,坚持把抓项目增投入摆在全县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促进了全县经济加快发展。五年间,全县共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8项,完成投资3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5.9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6倍。全县重点项目在数量、规模、建设水平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一是工业生产性项目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投资逐年加大,带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县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3.9亿元,共实施新上和技改项目85个,其中新上了新村矿业、金谷铁选、浩政铅锌等矿产品开采加工企业47家,完成了水泥异地技改、盈科铸造、格林公司、六合制药技改扩能等一批技改扩能项目,形成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二是交通、电力、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县城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交通建设,完成投资近10亿元,建设公路里程800多公里,承赤东线、张隆公路、隆凤公路、韩七线、张石线、即颇线、汤半线和步滦线等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公路“乡乡通”目标。电力建设,新建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5座,全县供电能力较“九五”提高了350%。县城建设,累计投入资金9亿元,共改造县城主干道8条,实施成片开发项目12个,新增住宅面积45万平方米。三是农业生态类项目顺利实施,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中德财政合作造林、森林分类经营、坝上生态农业开发、蚁蚂吐河川土地整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文明生态村建设等生态项目,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全县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到今年年底,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5亿元,增长22.7%,比2000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3.2亿元,增长24.6%;全部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68亿元,增长61.6%,达到2000年的2.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000元,增长10.9%。

二、“十一五”重点谋划和推进的项目

最近,我们初步提出了“十一五”奋斗目标: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4.9%,比2005年再翻一番;全部财政收入力争达到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亿元。

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要突出发展,归根结底依靠项目。本着这一认识,我们加大了对项目工作的谋划力度。提出要“立足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突出重点行业,依托骨干企业,体现区域特色”,在项目谋深、谋实上下功夫,努力把项目落实到具体的产业、行业、企业和区域。目前,全县共谋划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90个,总投资112.8亿元。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8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6个。

(一)工业项目

围绕“工业强县”目标,制定了“3433”工业发展方案(即:突出发展矿产品开采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机电产品制造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巩固提高隆东、隆中、隆西、隆北四个工业小区,发展壮大30家骨干企业,滚动谋划实施30个重点项目,“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投资累计达到50亿元以上,到201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利税达到10亿元)。谋划了45个工业生产性项目。

重点推进以下项目:

1、新村工业园项目。该项目由承德新远通公司投资兴建。项目实施主体是该公司在##创办的子公司新村矿业公司和远通机械公司。其中新村矿业公司建于2003年,经过几次技改扩能,已发展成为我县规模最大的铁选企业,设计生产能力年产铁精粉60万吨,2005年预计产值可达1.5亿元,上缴税金2000万元以上。远通机械公司于今年8月建成投产,主要生产矿山企业使用的钢球和衬板,年产值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该项目以新村矿业公司和远通机械公司为依托,以大乌苏沟铁矿综合开发为核心,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能力为目标,计划投资3亿元,在两年内新建一条年产铁、钛、磷精粉60万吨的综合生产线,一条年产100万吨球团的生产线,形成年产铁精粉110万吨、钛精粉10万吨,磷精粉25万吨、钢球及衬板5000吨、球团100万吨能力的集团化企业和工业园。2005年该工业园产值预计达到1.7亿元,实现税金2400万元。计划2006年完成60万吨综合选厂建设,2007年完成百万吨球团生产线建设,全部投产后,企业产值达到17亿元,利税5亿元。

2、阀门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3亿元,在我县原高压阀门厂成功改制的基础上,引进广东佛山泵阀集团公司投资建设阀门工业园一座,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占地15亩,新建厂房7340平方米,新增数控机床及自动化检测设备100台(套),预计今年年底竣工投产。二期工程投资1亿元,建现代化办公综合大楼一座、厂房1万平方米,新增设备500台(套)。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华北最大的阀门管件生产基地和检测中心,企业年产值可达5—10亿元,利税5000万以上。2005年已完成征地80亩,2006年计划完成办公大楼及厂房建设,2007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3、金风工业园项目。该项目由金风电控公司投资兴建。金风电控公司是我县原电控设备厂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公司、承德电力浩源公司合作的股份制企业,成立两年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2005年完成风力发电机组装100台套,企业产值预计达到1.2亿元,利税1000万元。金风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设集配件生产、产品组装于一体的风力发电机组装生产基地。建成后该园年产风力发电机、塔架500台套,形成我国北方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装生产基地。2005年投资200万元的风机塔架车间已竣工建成;2006年计划完成投资4000万元,建设高标准兆瓦级生产车间;2007年至2008年将部分配件生产车间转移到园区生产,提高综合效益。

4、御室金丹工业园项目。该项目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御室金丹药业公司投资建设,该公司是由黑龙江金天集团买断原六合制药公司后组建的。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开发皇家满药为主,新建占地100亩的仿皇家园林式厂区,新建六合通脉生产线及丸剂生产线各一条,建成后,企业年消耗山楂叶5000吨,刺玫果400吨,山楂1500吨,带动3000亩基地,产值可达5亿元,利税30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06年到2007年力争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5、郭家屯铅锌工业园项目。以郭家屯浩政铅锌矿业公司为依托,在对我县铅锌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引进河南豫光金铅公司,投资7000万—1亿元,建设日处理矿石2000吨生产能力生产线一条,建成后,该园将形成年处理原矿80万吨,生产铅锌精粉4.5万吨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3.6亿元,利税5000万元。目前正在与河南公司进行洽谈,有望2006年签约并开工建设。

6、丽水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3.3亿元,主要是从铁选企业尾矿砂中提取钒钛等金属,我县现有铁选企业33家,设计铁精粉生产能力400万吨,今年铁精粉产量已达到100万吨,明年预计达到200万吨。我们利用这些铁选企业产生的尾矿砂资源,与天津大田公司合作,今年6月成立了丽水环保公司,引进日本先进技术设备,对尾矿砂进行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建成后,企业年可创产值20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计划投资3200万元,建成年处理尾矿砂150万吨生产线,从尾矿中分选钒、钛、钴、镍精粉矿;二期工程投资13亿元,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并进行精矿高度提纯。2005年,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2006年着手二期工程规划论证及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

7、60万吨水泥生产项目。以喜上喜水泥有限公司为主体,投资8000万元,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水泥旋窑生产线一条,建成后,企业将形成年产6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1.2亿元,利税1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06年完成主体工程,2007年竣工投产。

8、10万吨磷肥生产项目。由我县兴林矿业公司与唐山黎合集团合作,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6万吨磷肥生产线一条,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3000万元进行磷选扩能改造,实现年产磷粉10万吨的生产能力;以此为基础,进行二期建设,投资7000万元建设年产6万吨磷肥生产线。目前一期工程正在建设,预计2006年3月份达产,产值达到6000万元,利税达到1200万元。2007年到2008年完成二期工程。

9、15万吨铸铁型材项目。由保通工贸有限公司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投资1.2亿元,采用水平连铸技术,建设年产15万吨铸铁型材生产线,建成后企业产值可达3亿元,利税3千万元。目前投资5000万元的第一条生产线已开工建设,预计2006年5月投产;第二条生产线2006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

10、20万吨有机活性白土项目。以东方矿业公司为主体,总投资1.2亿元,利用我县丰富的膨润土资源和东方矿业公司闲置厂房设备,新上膨润土深加工企业,进行有机活性白土、纳基膨润土、纳米膨润土系列产品开发;建设年产有机活性白土20万吨生产线一条,建成后,企业年产值可达1.6亿元,利税3200万元。2006年完成规划设计,2007年争取开工建设。

11、铜钼多金属开发项目。由辽宁阜新和北京客商投资1亿元,对我县韩家店乡铜、钼、金等矿产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建设铜钼多金属采选及冶炼企业,建成后,企业年产值可达1亿元,利税2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招商引资,正在进行探矿,计划明年开工,预计2006年到2007年完成项目建设。

12、滦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该项目是我县谋划多年的项目,几年来一直在积极进行项目论证、招商引资等前期工作。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总投资2.3亿元,装机容量3.2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6500万度,利税4000万元。二期工程建设抽水蓄能电站。2004年我县与邢台邢盛煤炭公司签定了合作开发协议,近一年多来,一直为项目开工建设做准备工作,目前已完成土地测量、移民搬迁设计,正在天津设计院做项目初步设计,争取明年5月份开工建设。

深入谋划以下项目:

1、平顶山风力发电项目。平顶山位于我县茅荆坝乡接坝地区,海拔1720米,为我县第二高峰。由于地势较高,常年多风,风能资源较为丰富。考虑我县金风电控生产风力发电机及配套设备的便利条件,我们聘请专家对平顶山风力发电项目正在进行论证,初步确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目前正在测风,并与外地投资商进行项目洽谈,预计2006年完成项目规划设计,争取2007年开工建设。

2、硅石综合开发项目。我县境内拥有丰富的优质硅石资源,二氧化硅含量达到99%左右,是制作玻璃器皿的理想原料。原伊莱斯玻璃器皿公司因经营者问题已停产,造成厂房、设备等资产闲置。我们准备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招商引资,重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玻璃器皿加工企业。该项目2006年完成规划设计,争取2007年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投产。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

围绕我县农业养牛、水稻、制种、“两杏一果”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沙棘、蔬菜两个新兴产业发展,重点谋划了3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

重点推进以下项目:

1、肉牛深加工项目。养牛产业是我县农业第一主导产业,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已达34万头左右,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龙头企业一直缺位,未能实现加工增值。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谋划肉牛深加工项目,力争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这一关键问题。我们利用我县闲置的肉联厂、化肥厂,多方招商引资,最近与天津挑战集团签定了合作意向,由天津挑战集团买断肉联厂,建设年加工处理20万头牛生产企业,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企业年产值10亿元,利税5000万元。2006年争取开工建设,2007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年加工处理5万头牛生产线,2008年至2009年完成二期工程,建成年加工处理15万头牛生产线,2010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将对我县养牛产业发展产生较强的带动作用。

2、格林公司万吨净菜加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万吨无公害净菜加工生产线一条,建成后,企业销售收入可达3000万元,利税300万元。我县格林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山野菜、食用菌、速冻蔬菜、听装罐头四条生产线,年加工能力3000吨。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今年企业通过争取农业开发扶持资金,谋划并实施了这一项目。目前一期5000吨工程已基本完成,2006年完成二期工程。项目建成后,需在全县发展蔬菜基地10万亩,可直接带动3000户农户1万农民增收。

3、三北种业高油玉米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总投资1.3亿元,项目内容包括建设育种研发中心、原种扩繁及试验示范基地、种子加工储运中心及区域试验站,推广高油玉米新品种。我县三北种业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进入全国制种行业50强。玉米种子一直是公司的主导产品。为培育推广新品种,企业通过自筹和争取专项资金,谋划并实施了这一项目。2005年该项目已完成部分建设内容,预计2006年至2007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年产高油玉米种子1800万公斤,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3800万元,带动农户1.9万户。

4、红源果业3万吨山楂醋饮料项目。我县红源果业公司是一家科技型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山楂深加工制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拥有示范果园2100亩,原料需求辐射带动6万多农户,目前已开发出山楂果醋饮料、山楂酒、山楂酱等系列产品30多个品种,产品销势良好。为一步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企业与汇源集团合作,投资5000万元,对红源果业公司现有山楂醋系列饮料生产线进行技改扩能。目前已新征土地23亩,新厂区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06年完成项目建设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项目建成后,企业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年消耗红果2000吨,带动农户5000户。

5、盛恒华百万亩沙棘种植及深加工项目。2004年我县开始与北京盛恒华公司合作,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计划投资6000万元,在县内建设30万亩沙棘基地和一家深加工企业。2004年、2005年已完成16万亩基地建设,2006年、2007年计划每年新增基地10万亩,2007年准备建成深加工企业,对沙棘进行初步加工。项目建成后,可带动1.5万农户增收6000万元。

6、隆泉米业两万吨生态米扩能项目。水稻产业是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3万亩,其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隆泉米业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基地8万亩,年产大米6000吨,市场销售形势良好,产品供不应求。为满足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能力,企业通过争取农业开发扶持资金,投资5000万元,建设日产150吨自动化有机米生产线一条,建设有机稻生产基地3万亩。预计2006年完成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企业新增产值2000万元,利税260万元,可带动3万农户10万农民增加收入1800万元。

7、泽人乳业扩能项目。泽人乳业公司是我县养牛龙头企业,公司现有日处理15吨鲜奶生产线一条,因奶牛基地规模小,原料供应不足,无法发挥正常生产能力。为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带动养牛业发展,企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准备投资5000万元进行技扩能,主要是购置奶牛500头,并建设牛舍、挤奶厅及其它附属设施。2005年已完成牛场及挤奶大厅建设,购进部分奶牛,预计2006年至2007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带动我县奶牛产业发展。

8、牛胚胎移植示范推广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完成牛胚胎移植2万头,新建胚胎移植示范场5—10个。牛胚胎移植项目是我县2001年引进的一项新技术,截止到目前,已累计完成胚胎移植5043头,成功率达到43%,处于全省领导领先地位。项目完成后,将使我县养牛产业种群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有力地促进全县养牛产业发展。

深入谋划以下项目:

1、滦河流域中段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计划从2006年到2010年每年争取上级投资3000万元,用于滦河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境内滦河流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是京津的重要水源地,为切实保护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我们规划并申报了这一项目。

2、翔宇皮革技改扩能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是对我县现有的翔宇皮革公司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扩大生产能力。翔宇皮革公司占地47.5亩,现有厂房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年处理20万张皮革生产线一条。因污水处理达不到环保标准,一直从外地购进半成品进行深加工。为实现与我县养牛产业衔接,配合肉牛深加工项目,最近我们谋划并实施了这一技改扩能项目,主要是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并对原皮革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目前正在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2008年完成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利税1000万元以上。

3、山杏改良深加工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年产10万吨山杏仁系列产品及活性炭加工厂。我县现有山杏基地60万亩,年产山杏仁700吨,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形成深加工能力,我们谋划了这一项目。计划2006年完成项目规划设计,2007年到2008年力争建成。

4、有机牛羊肉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4亿元,建设年出栏5000头肉牛育肥示范场3个,出栏3000只有机肉羊育肥示范场6个。力争2006年到2008年完成项目建设。

(三)旅游项目

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全县旅游业发展,重点谋划了14个旅游项目。主要想法是突出三大特色(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温泉度假休闲旅游),打响一个品牌(红色旅游品牌)。

重点推进以下项目:

1、烈士陵园红色旅游项目。总投资1.2亿元,以烈士陵园为主体,建设国家4A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4年,我县烈士陵园被国家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被列入河北省十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借助这一优势,我县谋划包装了以烈士陵园为龙头、以苔山、伊逊河为依托的红色旅游项目,今年已上报到国家发改委。目前已完成了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2006年我望争取到上级投资1000万元左右,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2、茅荆坝森林公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设2万亩森林旅游观光景区一处。我县茅荆坝森林公园2004年被列入国家级森林公园,并于2005年在国家环保总局的大力支持下申报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近日已通过专家预审,2006年有望得到批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我们积极谋划了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2005年已由上海同济大学完成项目详细规划,目前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2007年完成项目建设。

3、茅荆坝、七家温泉度假区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设400亩温泉度假景区及休闲疗养中心。我县茅荆坝、七家一带拥有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水温高达97度,富含2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依托这一独特资源,近几年来,我们已建成了两个度假村,由市交通局投资的综合服务区项目也正在建设中,温泉资源得到了初步开发利用。由于该区温泉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谋划项目,积极招商,准备进行大规模开发。该项目预计2006年完成规划设计,2007年至2008年争取完成招商引资并开工建设。

深入谋划以下项目:

1、中关龙凤洞休闲疗养中心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依托我县中关境内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矿泉水资源,建设集自然观光、锶系列磁化水疗养于一体的休闲疗养中心。争取2006年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力争2007年完成招商引资并开工建设。

2、郭家屯黄花顶及南北汤森林公园温泉开发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以我县郭家屯黄花顶原始森林和南北汤温泉为依托,建设1万亩森林公园及南北汤温泉疗养中心。预计2006年完成项目规划设计,2007年到2010年完成项目建设。

3、普宁寺白云山旅游开发项目。总投资4600万元,建设3000亩人文自然景观观光景区。普宁寺位于我县八达营境内,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与承德普宁寺一脉相承,比承德普宁寺早建50年,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近的白云山拥有始建于北魏的白云观,具有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依托这一资源,我们谋划了普宁寺白云山旅游开发项目,争取2006年完成规划设计,2007年开工建设。

(四)基础设施项目

抓住交通、电力、城建三大重点,认真谋划了60个基础设施项目。目标是完善两网(公路交通网、供电网),实现一个提升(提升县城品位)。

交通:积极配合上级承赤高速、承围公路扩建项目实施,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路网建设,提高全县公路等级水平,力争实现通高速公路目标。

1、韩七公路(韩麻营——七家)扩建项目。韩七公路于2003年借助“乡乡通”工程建成,全长38公里,为三级公路。该公路涉及我县东川四个乡镇,5万人口,并且直接连通承围旅游公路和承赤东线。为满足我县东川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承围和承赤东线的交通压力,计划将韩七公路由三级公路扩建为二级公路,总投资1亿元。

2、承围支线(韩麻营——金厂梁)改建项目。承围支线目前为三级公路,在承围旅游公路竣工通车之前是##至承德市的主要通道。近年来,随着我县隆东工矿小区的加快发展,沿线铁选厂迅速增加,公路承载压力较大,该线公路已不能满足客运和货运需要。虽然2004年对该线进行了大修,但因等级标准低,车流量大,部分路段已严重损毁。计划争取投资3000万元,将该线由三级公路改建为二级公路。

3、白半线(白虎沟——半截塔)扩建项目。该项目于2004年借助“乡乡通”工程建成,全长30公里,现有等级为三级公路,涉及我县4个乡镇6万人口。韩郭公路竣工通车后,白半线将成为我县西川和丰宁、北京方向到围场坝上的一条重要旅游通道,现行标准预计无法满足未来的客流需求,计划争取投资7800万元,将该公路扩建为二级公路,目前已完成桥函配套改造工程。

4、郭茅公路(郭家屯——茅荆坝)建设项目。全长190公里,建设三级公路,总投资2.28亿元。项目建成后直接受益乡镇9个,受益人口12万,将成为我县东川和西川的主要连接线,为完善全县路网结构,构筑“五纵五横”的交通网络奠定基础。

电力:争取建设:

1、郭家屯220KV变电站,总投资5000万元。

2、中关、县城城南、郭家屯、张三营、蓝旗、太平庄、荒地7座110KV变电站,总投资1.3亿元。2006年争取完成中关110KV变电站建设。

3、章吉营、四道营、碱房、漠河沟、三道营、疙瘩营、山湾、即末营、苏木营、八达营、旧屯、湾沟门、茅荆坝13座35KV变电站,总投资4300万元。2006年争取完成章吉营35KV变电站建设。

城建:筹资建设:

1、县城中心广场。该项目占地30亩,项目用地为原部队闲置土地,计划投资2800万元,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建设后,可从根本上解决县城居民休闲、娱乐场地缺乏的问题。目前已完成建设方案设计,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

2、伊逊河橡胶坝。计划在县城西侧伊逊河建设三道橡胶坝,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第一道投资1700万元。全部工程建成后,可形成水面面积50万平方米,蓄水库容60万立方米,并沿滨河带建9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一个。目前第一道橡胶坝工程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1/3,预计2006年5月底竣工,第二道橡胶坝计划明年开工。

3、县城道路改造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重点完成“一环、两纵、一横”(“一环”,即县城外环北安路——东环城大街——振兴路——西环城大街;“两纵”即建设街和通站街;“一横”,即公园路)路网建设,打通县城中心区内的北安路、通站街、建设街等断头路,开通公园路,使县城基本形成以建设街和兴洲路为十字中心轴的环形方格状路网。

4、县城集中供热项目。计划投资1.1亿元,在##镇原县砖厂废址位置建设集中供热厂及配套管网。设计供热能力达到200万平方米,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和申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程建设期为一年。

5、县城污水处理厂项目。计划投资3680万元,在县城外环路南端与张隆公路夹角处建设污水处理厂及排污管网,设计规模为日处理能力20000立方米。项目资金来源为地方财政自筹和申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6、县城垃圾处理厂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拟在县城东部废弃砖厂或县城南二道营村三道沟建设垃圾处理厂一座,设计规模为日处理能力300吨。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和申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工作汇报提纲范文第2篇

1、全体动员,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我院在新型合作医疗正式启动以前,先后开专题会议3次,开展相关业务培训4次,办宣传专栏2期,要求全体医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政策、规定和业务,并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组织翻印合作医疗资料汇编,病种目录,熟知相关业务。制定了一整套合作医疗病人入、出院诊断标准,病种用药常规,要求临床医生熟悉掌握并认真执行。版权所有

2、成立新型合作医疗办公室,制定了农保病人就医报销程序等相关规章制度。

医院决定,成立“新型合作医疗办公室”(简称农保科),设专职人员办公,在业务上受县合作医疗办公室和医院二重管理,做到农保病人应医报销程序简单化,报销合理透明化,为广大农保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农保病人具体就医程序为,持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或村、乡身份介绍信),乡镇卫生院转诊证明(三证齐全),持“三证”到各科门诊就诊,由门诊医生开具住院证(注明“农保”或“农保包干”),患者持住院证,直接在住院处办理农保住院手续,同时指导患者持三证在农保科登记备案,做到包干病人入院报,非包干病人出院报。最大程序地方便病人住院就医和享受合理的医疗报销。

3、医院降低部分收费标准,让利于广大农保患者,我院研究决定(印发03年72号文件),自03年12月1日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正式启动,不同程序地降低了各种检查费、麻醉费、手术费、治疗费等多种费用,以让利于广大农保患者。其中,手术费降30%,麻醉费降35%,检验费、放射费降低30%,B超、心电、病理等检查费降低50%。

4、收治住院病人情况,3个多月以来,共收治住院病186人次,其中单病种包干42人次,现已报销145人次,累计报销190134.08,医院让利与患者24360.59元。

5、目前试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a)部分包干病种定额标准偏低,医院存在贴本看病问题。

b)非单病种,日费用150元,对手术科室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工作汇报提纲范文第3篇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图书馆创设动因探析

2010年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图书馆信息素养评估方法研究

初探公共图书馆信息公开请求权

读者信息隐私权保护新探

开放存取在我国发展困境研究综述

省馆与驻济16所高校签订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协议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论著大量出现的事业基础

论我国图书馆群体化信息资源组织的整合机制

当前国外图书馆发展模式前沿和启示

一句话评古书

论Web技术与网格技术在群体化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MIS应用运行中信息服务支持河北省企业经济效益研究

推荐书目与图书馆阅读推广

中韩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比较研究

关于文献检索课实习教材的调查分析

探索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实践

河南省本科院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调研

行为心理视阈下基于知识网格技术的用户知识获取模式构建

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平台——大学生读者协会实践探索

以需求层次论为指导的图书馆员需求满意度调查分析——基于石家庄地区高校图书馆员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

第六届读书朗诵大赛落幕

高校图书馆查新员的职业倦怠行为及其对策研究

复合图书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初景利新作《复合图书馆理论与方法》

隋唐五代出版史的扛鼎之作——评曹之撰《中国出版通史·隋唐五代卷》

《艺文类聚》的索引功能及其现代价值

赵时春著作的三个明刊孤本

黄丕烈藏书室名与藏书印章探微

芸香古韵:源远流长的中国藏书文化三题

《20世纪西方和中国的图书馆学》

《中国古籍名著经典版本鉴赏丛书》编纂出版设想

无人生也就如此——访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先生

明代皇帝赐书藩王考

“六书”的几种解释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纪念《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通过三十周年

汉字“横行”始于何时

从泛在环境与群体化用户环境看当前我国图书馆发展的理念选择

我国语言文字知多少

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研究现状——基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内容分析

我国知识服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阅读本质的再思考

郭伯恭的文献学贡献

澳、荷、英、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实践与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地市级政府网站场景式导航服务建设调查分析

“豆瓣”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破窗理论”给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启示

中学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刍议

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院系师生联络沟通探析

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的研发

《古文观止》的含义

理智对待文献分类法

汉字究竟有多少

基于语义信息链的语义检索研究

关于国家标准汇编编目的实践与思考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政府信息与电子政府”服务状况

丹麦图书馆特殊老年读者群特别阅读援助活动

《孔子世家谱》探析

钱曾《读书敏求记》的概况及研究历史

黄永年先生旧藏高丽刊本《桂苑笔耕集》

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拓本及缩印本汇考

“传家宝旧书”——中国传统评价标准“书卷气”的由来及其人文内涵

聚散总关学人情:马嘶先生“学人系列”著述推介

工作汇报提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改革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014-03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是国家对事业单位管理权限划分和管理资源配置的制度的总称,其优劣决定着事业单位的活力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影响力。主要包括科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教育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体育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及深化改革的原因分析

1978年党的以来,我国开始对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纵观30多年的改革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恢复与初步探索阶段(1978年-1987年)。从1978年党的开始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其主要任务是恢复在惨遭破坏的各种制度,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恢复与探索阶段。这一期间对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探索,基本理顺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体制,调整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设置,恢复了职称评审工作,开始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并根据“管少、管好、管住”的原则,适当下放了事业单位组织人事权限,进行了机关后勤社会化的试点,初步搞活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这一阶段先后出台了《教育工作汇报提纲》《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卫生工作改革的若干规定的报告》《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等文件,为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导向性意见。总的说来,这一阶段是处于微观层次的、初步探索的试点改革阶段。

第二阶段:实施与拓宽阶段(1987年-1992年)。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与拓宽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下放权力,扩大事业单位管理自;对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进行了清理、整顿,并实行归口管理;建立了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对各类人员实行分类管理,进行工资分配制度重大改革;人才市场作为新生事物开始自下而上地涌现;进行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辞职辞退制度的试点;进一步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1}总的说来,这一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在制定、实施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方案的同时,都提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为今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落实与深入发展阶段(1993年-2000年)。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后到2000年,事业单位改革开始进入到落实与深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落实了改革的一些具体举措,如下放人事、财务权力,扩大事业单位自等等,各地区、各系统的试点工作取得一定的突破性进展。这一阶段,关于科教文体卫等各项事业体制改革的方案纷纷出台,各省市地区也制定和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文件,改革得到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从可能性、必要性的改革进入到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深化与逐步完善阶段(2001年至今)。2000年以来,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从2001年开始,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到深化与逐步完善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确立科学化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总体布局,推行多样化的分类管理制度,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不断丰富改革内容,整体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考核等基本配套改革。在这一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与政府机构改革紧密衔接,部分事业单位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在这一阶段,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得到一个跨越性的发展,由点到面、整体推进,在多方面的试点工作均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性进展。

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事业单位的能力与活力,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改革目标以及缺乏一个整体性的改革思路,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严重,因此,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只有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才能明确界定和划分政府、企业、事业的职、权、责,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事分开,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方面的管理体制。

二、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且远远滞后于政府改革与企业改革,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深层次问题如“政事不分”现象依然存在,人事管理机制也未落实到位,以及由此带来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1.“政事不分”现象仍然存在。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既包办一切事业,又包办一切企业,造成了政事不分、企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管理格局。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这种格局有所改观,但是“政事不分”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政事职权方面。由于行政系统处于主导地位,将资源供给、行政管理、经费划拨等多种职能权力集于一身,因此,一方面,行政机关可以对事业单位进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包揽过多本应属于事业单位的职能权力;另一方面,许多事业单位也承担了大量本应属于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执法权、行政监督权等权力和职能。(2)政事组织方面。虽然,在法律上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属于两类不同的组织,但到目前为止,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并不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社会实体,往往依附于政府及政府的各个部门。政府按自身模式创建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模仿政府机关确定自身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方式,如也都具有行政级别,也设处、科、室等内部机构等。(3)政事人事管理方面。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行政事业一体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虽然在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指出要建立职位聘用制后,事业单位开始全面推行聘用制,并逐步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与机关人事制度分离开来,但行政事业人事一体化的问题,如套用行政级别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管理,事业单位领导基本由政府主管部门委任等现象仍十分突出。(4)政事产权方面。虽然经过这些年的改革,事业单位在经费方面对政府的依赖性已经逐步减小,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经费仍约有60%来自财政全额拨款,约有20%来自财政差额拨款,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到了政府财政支出的30%以上,事业单位在财务支持方面对政府的依赖性还是很大的。

2.人事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全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科教文体卫等各项事业管理体制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根据事业单位的现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从2000年年初开始,以“脱钩、分类、放权、搞活”为基本思路、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经过数十年的历程,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充分调动了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加快队伍建设,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事业单位至今还没有获得完整而充分的人事管理自,包括人事制度改革的自,这就削弱了它的人事制度创新能力,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活力不足。其次,虽然目前许多省市已经制定并出台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但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还很不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也未完全形成。如在推进分配、聘用、岗位管理等改革项目过程中,考核、工资等级、奖惩等其它环节及单项制度的配套改革没有随后跟进,一些陈旧的单项人事制度或政策仍在执行。总之,由于事业单位缺乏充分的人事改革的自,以及相应的改革配套措施及政策等问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人事管理机制还未落实到位。

3.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的设置以及管理都涉及到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问题异常突出,主要表现在各事业单位相对封闭、机构重复设置、整体效率低下等方面。在条状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下,由于各事业单位之间互不开放、互不沟通,相互分割、相互封闭,因此在权力扩张欲望的驱动下各事业单位往往都为了自身利益各自为政,各自为“事”,并努力增设扩充机构,重复性设置非常严重。这就使应该是由国家来举办事业变成了部门办事业、地方办事业、行政办事业等“事出多门”的局面,如各种培训机构(或培训学校)和研究院所:各省市不仅有党校、行政学院,还有管理干部学院;不仅党委、政府系统有培训中心,政协系统也有;不仅经委、商委、农委、政法委有各类培训机构,工会、共青团、妇联也有;不仅劳动局、卫生局等各局有培训机构,而且各区县也有。{2}事业单位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大大降低了事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2010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针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事业单位的重新分类。科学分类是实施有效治理的基础。传统的事业单位分类方法主要是按照行业分类、按照经费分类、按照级别分类、按照隶属关系以及按照经济成分分类等,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我国产生了多种新类型的事业单位,以前的分类方法不再适用。

近年来,许多学者和领导都对事业单位的重新分类进行了深入思考。黄恒学教授将我国事业单位重新定位为现代事业组织,他认为,所谓现代事业组织,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拥有独立资产,面向社会自主从事准公共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基本组织形式。{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范恒山认为事业单位可分为三类:一是直接承担政府行政职能、为政府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的是监管、资质认证、质检、鉴证及机关后勤服务等类的活动;二是承担公共事业发展职能、为社会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的是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服务相关的活动;三是承担着中介沟通职能、为市场和企业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的是咨询、协调一类的活动。{4}按照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黄文平将其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大类。{5}丁茂战教授将其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行政执行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副局长左然将其分为行政类、行政与公益混合类、公益类、经营类等四类。

在吸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根据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社会功能的不同,可将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分为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三种基本类型,其中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又可分为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和准公益类事业单位。纯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指依法承担或经政府授权为全社会提供纯公共产品,实现社会公共需要和国家长远利益,个人消费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事业单位。如义务教育、基础性研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文化等机构都属于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准公益类事业单位是指依法承担或受政府授权为部分社会群体提供准公共产品,部分群体的受益与实现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基本一致,但个人消费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事业单位。如非义务阶段的教育机构、文化艺术单位、城市公用单位等。{6}对于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只允许政府主办,经费来源完全靠财政拨款,有执法收费的单位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经费管理形式,严禁收支挂钩,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要全额上缴财政,人员经费和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其改革方向是与国家机关合并。对于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则要将其推向市场,使其市场化、商业化。因此,改革的重点应是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2.理顺政事关系,重塑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模式。立足政事分开原则,合理划分事业单位职能和明确政府职责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明确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职能分工。作为举办主体的政府部门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只有由政府举办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绝大多数纯公益事业以及相当一部分准公益事业,政府应当积极举办;对于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政府应将这部分事业单位推向市场,由社会力量和个人力量为主渠道来进行举办,使其实现市场化、商业化,政府只对其进行鼓励和扶持。其次,应调整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财务关系。根据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社会功能的不同,分类理顺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对于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政府提供完全的财政支持;对于纯公益类事业单位,由于这类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原则上不能用市场机制去调节,因此,政府要提供该类事业单位的发展经费;对于准公益类事业单位,则根据其能够市场化的程度来确立相应的政府补偿机制;对于完全可以市场化、商业化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政府应完全放手交由市场机制来调控。第三,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应建立合同契约关系来取代之前的隶属关系。通过建立这种合同契约关系,将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大包大揽变为政府社会双向约束事业单位。对于由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政府要积极行使其在产权、财权、领导任免权等方面的职能权力,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责任约束;对于非由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要依法赋予这些事业单位应有的自,使其成为在制度约束下自主运营、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真正实现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体地位。

减少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直接干预,下放管理权限,适度借鉴或参考国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有益经验,建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各项社会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现代事业制度,以达到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社会化、公立事业组织相对独立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科学化、事业监督管理体系有效化的理想状态。

3.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1)继续推行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为重点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将固定化的用人制度转变为契约化的用人制度,努力实现人事制度由传统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积极促进市场机制在事业单位人才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深化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为重点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是从根本上改变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缺乏生机与活力局面的重要手段之一。(2)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监督制度和宏观管理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监督和宏观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便于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3)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与措施。任何组织都是由具有规律化的交互作用或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系统诸要素相互关联和分工合作才能达成组织的整体目标。因此,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离不开相关配套措施的支持。第一,通过渐进方式使事业单位劳动力队伍趋向合理化;第二,注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单项环节改革间的协同推进;第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法律法规体系;第四,优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心理环境。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面对在将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和社会的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人员的大量流动现象,如何安置分流人员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问题,解决好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实现分流人员合理安置的首要保证。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逐步实现人才资源的社会化配置。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并使这些制度真正发挥作用,是解决分流人员流动的“后顾之忧”、保证出口畅通的重要手段。

应该认识到,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必须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分流人员安置制度,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建立未聘人员档案管理制度等,以促进行业内外流动;第三,积极为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如建立专门的分流人员安置指导机构,组织定向培训,引导鼓励分流人员走向企业、走向基层、走向农村等,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帮助与指导,改善其知识结构,合理引导鼓励使他们在新的领域发挥作用。

注释:

{1}成思危主编.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年版,第96页

{2}李鸥.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3}黄恒学.中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5页

{4}范恒山.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J].中国经济时报,2004.4.12

{5}黄文平在2006年9月25日“公益机构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

{6}丁茂战主编.我国政府社会事业治理制度改革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页

参考文献:

1.何振一.深化文教事业财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初探.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加快文教行政财务改革步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2.左然.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事业制度――论事业单位改革方向、目标模式及路径选择[M].中国行政管理,2009(1)

3.张成福,孙柏瑛主编.社会变迁与政府创新.中国政府改革30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范恒山.事业单位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5.吴知论.事业单位三分法及改革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3(2)

6.葛延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需研究解决的几个原则性问题[J].管理世界,2003(1)

7.赵立波.我国公共事业体制转型初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6)

8.(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3

9.丁茂战主编.我国政府社会事业治理制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10.符钢战.关于中国事业部门体制转型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5(2)

11.曲巍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创新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4(9)

12.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3

13.Barry Bozeman. All Organizations Are Public:Bridging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al Theories[M].London:Jossey-Bass Publishers,1987

14.Berman,Evan M.Productivity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M].London:SAGE Publictions,1998

15.Edwards,R.L.,Yankey,J.A. and Altpeter, M.A.Skills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M].Washington D.C.: NASW Press,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