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移风易俗工作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根据国家、省、市、区民政部门在清明节期间的统一部署计划,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处殡葬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大我处对滇池面山乱埋乱葬的整治力度,促进黑林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按照《五华区关于开展清明节期间殡葬改革工作宣传活动方案》五民[2009]35号文件精神,结合黑林铺实际,就开展清明期间殡葬改革宣传活动,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五华、建设绿色五华为主题,广泛深入地宣传殡葬改革的方针、政策,大力营造领导重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确保我处殡葬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促进我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领导小组

组长:康宁街道办事处主任

副组长:赵武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姚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何才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汤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倪红昆黑林铺派出所所长

袁志坚海源派出所所长

成员:储毓华行政办公室主任

尹勇城建监察中队队长

李华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冉意辉城市建设管理科科长

张斌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马朔烽社区建设办公室主任

范林华团山社区居委会主任

李绍先海源社区居委会主任

段永文昭宗社区居委会主任

周惠黑林铺社区居委会主任

段彩娥眠山社区居委会主任

董玉林龙院社区居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建办,办公室主任由马朔烽担任。三、宣传主题

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传播先进殡葬文化,树立现代殡葬理念;宣传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倡导科学、文明的殡葬行为,营造治理滇池面山乱埋乱葬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绿色殡葬、和谐五华服务。四、宣传时间

2009年3月20-2009年4月15日。五、宣传地点

办事处在班庄村老坟地上山路口、黑筇路三碗水湖路口、黑筇路转玉案山公墓路口等处开展宣传;

团山、眠宗、海源三家社区在各社区护林防火宣传点开展宣传;

黑林铺、龙院、眠山三家社区在辖区内人员密集场所设点开展宣传。六、宣传方式

采取印发宣传资料、悬挂布标、接受群众咨询、出黑板报等形式。七、宣传内容

一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昆明市殡葬管理条例》、《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整治乱埋乱葬的公告》及《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移风易俗促进文明殡葬的若干规定》;

二进行骨灰进公墓,处理多样化的宣传;

三提倡移风易俗,革除丧葬陋俗,积极推行火葬;

四宣传绿色生态葬法和创建文明祭祀新风尚的典型事例;突出重点宣传公益性生态墓园建设,深入推动骨灰处理多样化的经验;

五进行禁止毁坏山林、耕地,占用土地私建坟墓的宣传;

六进行禁止在经营性公墓、农村公益性公墓以外建造坟墓及违法修建活人墓的宣传;

七宣传殡葬改革对于净化社会风气、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群众办丧负担,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八、工作要求

办事处负责印制宣传材料和宣传布标,并发动参加清明节期间护林防火的办事处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殡葬宣传活动

团山、昭宗、海源三家社区要将清明期间的殡葬宣传活动与护林防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上坟扫墓必经路口悬挂布标,发放宣传材料;

黑林铺、眠山、龙院三家社区在辖区内公共户单位、农贸市场、学校周边进行广泛宣传,并发动志愿者参与宣传活动。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市、区烟花爆竹安全管控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加强2021年教育系统烟花爆竹安全管控工作,保障广大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确保节假日期间全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教育局成立烟花爆竹安全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教育局王巍清副局长担任组长,教育安全管理中心秦红担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教育安全管理中心,负责指导各基层单位落实《条例》中规定的各项措施要求,指导平安志愿者积极参与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管控工作。

二、工作步骤

1、宣传教育。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校门口大屏幕,依托假期作业、课外活动、安全课等形式开展烟花爆竹安全主题教育;引导本单位党团员、干部要带头移风易俗、遵守有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通过告家长书、钉钉平台等载体宣传并督促学生家庭遵守《条例》。使宣传工作实现多层次、全覆盖,让全体师生、家长知晓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要求,并遵守实行。

2、“平安马甲”行动。各单位要积极参与平安志愿者服务,按照《条例》规定要求,严格落实本单位及周边50米范围内的守护、巡查、劝阻工作。积极举报非法储存、运输、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行为,举报电话119、110。

3、重点巡守时段

(外环线以内)

(1)2021年2月11日(除夕)19时至次日凌晨1时,次日6时至8时;

(2)2021年2月15日(年初四)19时至次日凌晨1时,次日6时至8时;

(3)2021年2月26日(元宵节)19时至次日凌晨1时。

(外环线以外)

(1)2021年2月11日(除夕)20时至次日凌晨1时;

(2)2021年2月15日(年初四)20时至次日凌晨1时;

(3)2021年2月26日(元宵节)20时至次日24时。

上述时间段内,局层面由局主要领导值守,各基层单位由本单位主要领导值守,确保学校安全。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基层单位要高度重视烟花爆竹安全管控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监管,保证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在全区教育系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2、加强检查。区教育局将在春节期间成立烟花爆竹专项督查组,对基层单位进行抽查,凡因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措施不到位、工作不落实引发事故的,实行责任追究制。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工作方案和新一批重大项目的汇报,研究部署春节期间的工作。

做好春节期间的各项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上下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保稳定保安全保廉政,稳物价稳房价稳民心,防事故防风险防突发事件,确保全市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宁的节日。

经济调度运行,组织好节日期间的生产施工,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努力做到一季度高起步,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要精心安排群众生活,广泛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扎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认真落实帮扶困难群众的各项政策措施,下力量做好供水、供电、供油、供气、供暖工作。要有效保障市场供应,制定粮食、食用油、蔬菜等应急保障预案,积极组织货源,搞好农副产品储备,加强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要全力抓好安全稳定,广泛开展安全大检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集中治理整顿安全隐患,加强要害部门、重点部位和关键设施的安全保卫,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生产安全、建筑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学校安全、公共场所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要丰富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和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安排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力度,净化美化市容环境,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落实节日值班制度,领导干部坚持带班值班,保证24小时专人值班,重要部门和重点岗位要加强值班力量,遇有紧急情况和重大事件要立即请示报告,及时妥善处理。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安全稳定的重大责任。

要以身作则,加强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搞好移风易俗,过一个文明的春节。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为不断深化城乡共建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省、市文明办通知精神,现就做好我县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以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为指导,按照省市文明办《关于做好全省第三轮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支持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参加结对帮扶活动的单位

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均应参加结对帮扶活动。

三、结对帮扶主要内容

1、组织教育培训。发挥文明单位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道德规范、文明礼仪、健康卫生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广大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2、组织“清洁家园行动”。开展卫生知识教育,对照文明卫生村标准,建立保洁队伍,健全保洁制度,完善保洁设施,组织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净化庭院、粉刷墙壁、打扫房屋,硬化村内道路,整修坑塘沟渠,清除残垣断壁等,使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3、帮建乡村学校少年宫。积极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乡村少年宫并完善功能,真正使其成为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文体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

4、提供文体服务。帮助帮扶村培训文艺骨干,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帮扶村送图书、送文艺演出、送文体器材。

5、进行关爱帮助。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体现人文关怀的志愿服务活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

6、推进乡风文明。帮助帮扶村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事理事会和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广泛开展破除婚丧陋习、反对封建迷信等移风易俗活动。组织开展文明卫生村、户创评活动,不断提高乡风文明程度。

四、结对帮扶时间及目标

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原则上以二年时间为限。省级文明单位帮扶的村,帮扶期满时,原则上要把结对帮扶村建成市级文明村。市级文明单位帮扶的村,帮扶期满时,原则上要把结对帮扶村建成县级文明村。

五、工作要求

1、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文明单位结对帮扶重点是新型农村社区、交通干线沿线村。要科学规划帮扶对子和帮扶内容,细化分解帮扶任务,积极帮助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有关方面抓好工作落实。文明单位要充分发挥在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做好帮扶工作。要根据帮扶工作任务,制定帮扶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并与县文明办签订帮扶工作责任书。

2、搞好宣传,营造氛围。担负帮扶任务的文明单位,要利用各类媒体及时反馈结对帮扶工作最新动态。县文明办将根据工作进程及时总结宣传帮扶工作典型,扩大声势和影响,积极调动各级参与帮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结对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3、完善机制,严格措施。要加大对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工作的督查力度,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县文明办要到帮扶村对年度结对帮扶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评分依据。对于积极做好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表彰,对结对帮扶工作态度消极,未能按要求完成帮扶任务的文明单位,年度考核时要酌情扣减考评分;对不参与结对帮扶活动、不落实结对帮扶工作任务的文明单位,要按照有关程序规定撤消其文明单位称号。各文明单位要及时向县文明办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半年报送工作小结,年底报送全年工作总结。

附件:**县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览表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民政部门是社会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要注意民政各项救助制度与教育、住房、司法等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真正形成覆盖城乡、制度健全、相互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一)确保全面完成“十大惠民行动”任务发展。“十大惠民行动”涉及民政部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城乡“三无对象”和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农村特困群体无房户“安居工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完成镇党委、政府赋予的光荣使命,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全镇城乡社会救助水平。

(二)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根据实际,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增加临时生活救助,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积极探索对低保户特殊困难家庭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实施分类施保,对有特殊困难的低保对象给予重点照顾。按时完成全镇城乡低保对象普查,保证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240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不低于65元。

(三)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扩大医疗救助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加强维护医疗救助,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继续将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户全面免费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确保了医疗保障。

(四)逐步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三无”人员的集体供养水平。分散供养五保户月供养标准不低于150元,集中供养五保标准200元。分散供养五保金按月由金融机构足额发放,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继续巩固省一级敬老院成果。加强敬老院管理,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不断提高老人生活水平。

(五)做好农村特困群众无房户的调查、摸底。采取村务公开的办法确定建房对象,以户为单位建档立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减免部分可以减免的费用,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督促按期完成建房任务,彻底改善农村特困群众的居住条件。

(六)切实提高抗灾救灾救助能力。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灾害应急救助管理体制,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灾害应急管理机制。按照救灾工作“三个规程”的要求,切实做好春荒、冬令和新灾救济工作,妥善安排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的社会稳定。做好特困群众调查,及时解决好春荒冬令和新灾救济工作,妥善安排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七)做好双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解决好优抚对象治病难的问题。深入开展国防知识宣传,增强国防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按月足额落实双拥政策法规,巩固双拥模范镇成果。坚持优抚对象补助由金融部门直接发放到每个人手中。

(八)认真做好老龄工作。切实加强《老年法》的宣传,按时足额发放敬老院经费,指导老年协会开展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使老年人真正体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落实民权,打造社会组织自治创新机制

(一)扩大基层民主,建设农村社区平台。完善城乡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加快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城乡社区。创建村民自治模范村6个,积极创建省级村民自治模范乡镇和村民自治模范村活动。

(二)坚持培养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增强民间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的分类指导,切实搞好督促检查,及时查处民间组织违法行为和非法民间组织。深入开展“民间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间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

三、维护民利,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扶助网络

(一)努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继续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深入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

(二)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加快发展慈善事业。要进一步健全“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的慈善工作机制,积极发展慈善事业。

四、切实加强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的管理,不断提高民政公共服务的水平

(一)继续推进以地名信息化服务为重点的公共服务,开展农村设标,建设平安边界。

(二)强化殡葬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依法推进殡葬改革和管理服务,继续倡导移风易俗,巩固全火化成果,不断改革丧葬方式,提倡绿色殡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办理领导批转办理的信件。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彝区 新生活运动 生活方式改变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35-02

一、背景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其中彝族192万,占总人口44.9%。这里贫困面较广、贫困程度较深、生活方式较落后,集中地体现在一个民族即彝族身上。在今天,健康和文明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程度的基准标尺。由于凉山彝族有他自己的特点――“一步跨千年”(直接由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他们身上根深蒂固地存在很多落后的生活习惯,要想改变贫困落后,移风易俗是关键,因此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为此,2010年4月凉山州制定了《关于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的工作方案》,在彝区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我们此次调研旨在探讨“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在彝区实施一年以来的效果及彝民对此运动的接受程度,通过调研分析此运动开展以来的成效及不足之处,探索进一步推动彝民文明生活方式改变的契入点,为当地政府深入开展“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提供一份可资借鉴参考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在凉山州西昌市随机选取大箐乡、六所乡、安哈镇、南苑小区、月城广场五个彝民聚居的乡镇及社区。在每个地方对10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每个地方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调查。本次调查的当地居民共2180人,发放问卷2180份,收回有效问卷2098份,有效率96.23%;其中彝族居民1971人占93.92%,汉族居民85人占4.04%,其他民族居民42人占2.02%;男性968人占46.15%,女性1130人占53.85%。

2.调查方法及内容。2011年7月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组织社会实践调查小组对凉山彝区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分组方式深入彝区住户进行调查。调查分问卷和访谈两种类型。其中部分问卷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其他问卷由调研组成员通过访谈形式完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居民个人情况、基本生活状况及目前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等方面;个人情况包括民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职业。居民基本生活状况包括衣、食、住、行四方面;生活满意度包括衣食住行基本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就医条件、人际交往关系、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社会保障及业余娱乐方面的内容。为确保信息准确性和一致性,调查人员调查后及时核对调查表,补充和更正不完整信息。

3.统计学方法。对每一份调查结果进行逐一整理,将数据录入Excel中,运用SPSS17.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以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三、结果、结论

1.居民生活的基本情况。(1)居民目前衣着现状。在被调查的2098人中,从服饰种类上看,着汉族服装的为752人占35.83%,着传统彝族服饰的为1346人占64.17%;从服饰换洗频率上看,每天更换的人数为55人占2.63%,每周更换的人数为1639人占78.14%,每月更换的人数为319人占15.18%,一个月以上更换的人数为85人占4.05%;从添置新衣的频率上来看,每年添置一套以上的为1253人占59.72%,每年添置一套的为764人占36.44%,两年以上添置一套的为81人占3.85%。从以上结果看出,彝民在衣着方面已打破只着传统服饰的状况,在对衣着的要求上已不仅限于保暖,在服饰的美观、样式方面也有一定的时尚追求。同时彝民在个人服饰整洁、卫生上也逐渐重视,衣着不洗不换的印象已在人们眼中逐渐淡出。(2)居民的饮食现状。从食谱上看,以粗粮如土豆、燕麦、玉米为主食的有820人占39.07%,以大米、蔬菜、肉食为主的有1278人占60.93%;从规律就餐上看,一日三餐的有1270人占60.53%,一日两餐的有773人占36.84%,一日一餐的有55人占2.62%;从就餐的方式上看,使用碗筷、桌凳的有1856人占88.47%。从以上结果看出,彝族居民食谱逐渐多样化,饮食条件有较大程度改善;就餐也日趋规律化;彝族居民以前餐无桌凳、食无碗筷的习惯也在改变。(3)居民目前居住现状。从居住条件上看,该地区居民365户居住在新式砖瓦房,占73.87%;85户居住在老式土墙房,占17.21%;44户居住在简易棚户房,占8.96%。从居住地域上来说,71户居住在城镇占14.26%;427户居住在山区,其中山区集中村落住户304户占71.19%,山区散居住户123户占28.81%;从以上结果看出,彝民在居住条件上,绝大部分已摆脱居住低矮、阴暗、潮湿住房的状况,居住条件明显得到很大改善;在我们调查的498户居民中有床铺的为456户,占92.31%;有桌凳的为398户占78.74%,这表明彝民家具条件也在改善,彝族席地而坐、裹毡而眠的习惯也在逐渐改变。(4)居民的出行现状。从出行方式上看选择坐车的有1622人占77.33%,选择骑马的有395人占18.83%,选择步行的有81人占3.85%;在调查的494户居民中拥有轿车的为2户占0.20%,拥有农用车的为55户占11.13%,拥有三轮车、摩托车的为282户占57.09%,没有任何车辆的为155户占31.38%;从调查访谈可以看出,当地彝民以前主要以骑马及步行为出行方式,而现在居民出行绝大多数选择乘车,这表明彝区交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从居民拥有车辆的情况上看,也说明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得到一定提高,生活状况也在改善。

2.居民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的基本状况。(1)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满意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居住条件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新房居住条件76.72%,住房面积62.96,住房的舒适度60.53%,房屋内部装饰57.09%,居住地理位置43.52%。以上结果显示,彝区居民在居住条件上对住新房居住条件满意度最高,这也从侧面说明在改善彝族住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居民对居住的地理位置满意度最低。从调查结果上看,调查的494户居民中有427户居住在山区,占86.44%,这427户彝民中近90%的住户渴望在城镇居住,由此看出政府在优化彝族居民的居住环境及地理位置的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2)居民对基础设施的满意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基础设施满意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电力供应66.19%,通讯63.56%,用水60.93%,交通53.44%。从居民对基础设施的满意状况看出居民对交通的满意度最低,虽然从上面居民的出行状况看出彝区交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在我们调查的五个乡镇和社区所辖的52个村中有19个村仍处于交通闭塞状态,该地区交通还需要进一步改善。(3)居民对医疗卫生条件的满意状况。从调查结果上看,居民对医疗卫生条件的满意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就医方便程度73.89%,医疗设施66.19%,医生业务水平40.53%,医疗费用38.26%。从彝民对医疗卫生条件的满意状况来看,彝民对医疗费用的满意度最低,究其原因,凉山彝民生产落后、收入低,即便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的医疗费用,但是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居民“看病贵”的问题。(4)居民对社会交往的满意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社会交往的满意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邻里关系91.10%,亲朋关系87.04%,干群关系73.52%。该地区居民对社会交往的满意度较高。(5)居民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满意状况。从调查结果上看,居民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满意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87.37%,子女受教育程度55.30%,学校条件41.86%,教师教学水平34.50%。居民对子女教育问题满意度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凉山教育起点低较落后,优秀教学人员外流;二是由于语言差异,造成教学障碍;三是当地居民收入普遍偏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中。(6)居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村医疗合作保障制度83.80%,农村社保79.76%,最低生活保障制度75.51%。由此说明彝区居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度较高。(7)居民对社会闲暇生活的满意状况。从调查结果上看,居民对社会闲暇生活的满意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看电视83.40%,政府组织的民俗活动75.51%,村组、社区文化活动33.46%,外出旅游9.30%。结果显示彝民主要的生活闲暇生活以最基本、最普遍的看电视节目为主;外出旅游这种较高层次的娱乐方式在彝民中极为少有,在我们调查中很大一部分居民对外出旅游这种娱乐方式想都不敢想;彝民对村组、社区文化活动的满意度也不高,这些都说明当地居民的闲暇生活落后单调,政府还应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丰富彝民闲暇生活。

四、讨论

推进凉山跨越式发展,让彝族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明程度是关键。从我们此次调查中看出无论在衣、食、住、行上,还是在居民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的基本状况上,说明凉山彝族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彝族群众陈规陋习已在逐渐改变,注重清洁卫生、健康文明生活、自立自尊自强的新观念在逐渐形成。这与“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在凉山彝区的开展是分不开的。

但是,彝族是一个由奴隶制社会文明直接迈步进入现代社会的民族,其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性、方式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堆积起来的。因此存在于该民族中落后的生活习惯根深蒂固,要改变落后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是朝夕的时间就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对如此厚重时间堆积的彝民传统落后习俗,进行移风易俗的变革必须结合该民族经济和社会实际,找准切入点,从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逐步推进,使彝区民众稳步养成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风尚,让彝族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为使“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在彝区进一步推动,实现“彝区群众现代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明显提升,建设新家园、倡导新生活、树立新形象,将凉山建成民族地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示范区”的宏伟目标,结合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的实际,笔者认为,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第一,着力推进“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转变彝民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彝民经济收入水平,改变彝民生活面貌是坚实基础。广大彝区之所以贫困落后,是因为凉山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域广博,彝民居住多为山区且较为分散,交通闭塞,出行难。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各级政府通过各种努力使彝区的交通状况有所改善,但与彝区广大彝民及其经济发展要求仍有着极大的差距。不畅的交通状况依然是阻碍彝区经济发展的制约性瓶颈。“要致富、先修路”,加大彝区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打造通畅便捷的交通网络,彻底改变广大彝区交通条件,是促进彝区经济发展的先决基础。安宁河流域土地肥沃,但是彝民生产条件落后、经济种类单一,当地居民收入普遍不高,虽然近几年省、州政府对凉山地区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增加,但是与全国、四川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还很大,原因在于政府的扶持项目重点是在给予,使彝民养成“等、靠、要”的不良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推进“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下一步的首要工作应是不断努力改善彝民就业条件和环境,积极加强彝民的技能的培养,提高彝民就业能力,特别改变对彝民就业歧视,帮助彝民就业。第二,加强和推进“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革除陈规陋习,摒弃低俗休闲娱乐习惯,倡导彝民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增强其健康文明生活意识,加强彝民特别是彝民青少年的教育,阻断不良习俗的代际传递是关键。近年来凉山彝区的现代教育取得巨大成就,这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个严峻的事实:与其他民族相比,彝区现代教育的发展太缓慢了,教育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凉山彝区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着求学难、流失率高的现状。流失的学生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将延续其父辈的边沿化社会地位,对现代文明的接受程度也就低,部分还会因为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而误入歧途,甚至危害社会治安;因此加强彝族特别是彝民青少年的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提高凉山彝族地区青少年的素质,改变落后观,才能使他们更好地与现代化文明接轨,使不健康的、不文明的、落后的生活习惯在他们身上消失殆尽。第三,改变彝民落后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进行移风易俗的变革,采取强有力的外力推动和严格的制度设计是保障。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要变革的就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落后的风俗习惯。这个变革,是落后风俗习惯的变革,更是人的变革,是推动民族全面进步的变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对那些落后风俗习惯的全面摒弃的过程中,通过对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推广建立起新的,推动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道德价值观。这个重建的过程,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因此,对彝民传统落后习俗的变革,必须以制度建设的形式予以推进,通过制度化的建设,把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推行的现代文明的生活规范、风俗习惯、礼节仪式予以固定,从而使人们按制度化的规范进行各种民俗社会活动。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实施一年多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很大一部分彝区已经摒弃不好的习俗,这与当地干部群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不仅提升了彝民文明素质,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更能造就“四有”公民、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内源动力。但是要想彻底帮助彝民脱贫致富,还需付出很多的努力,彝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靖平.民族地区资源开发新模式――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科学发展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0)

2.日力小贵.基于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凉山彝区贫困问题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

3.邱宝奎.在新生活运动中走向健康文明[N].凉山日报数字报,2011.5.28

4.彭雪芳.对彝族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27)

5.何香,张春祥.浅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做好20xx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及全国社会事务工作培训会议精神,对今年清明节工作作出进一步具体要求和部署。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是清明节被定为法定节假日的第十年,多年的平安清明易产生松懈麻痹思想,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制度,细化预案,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坚决遏制事故发生,确保清明祭扫文明、安全、有序开展。今年清明节期间,省民政厅将继续健全厅领导任组长的督导检查工作机制,对全省各市(地)、农垦、森工系统分片包干,重点对各地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和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提前做好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的组织、部署、落实和检查工作。

二、要进一步做好安全防火工作。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清明节期间(3月15日-4月4日),全省降水少,气温低,风干物燥,防火形式严峻。各地要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火灾风险防控点,明确城区、居民区、生产经营单位边缘的坟山墓地的重点监控部位,安排专人对坟山墓地进行盯防监控,坚决落实定点、定人、定责的三定措施。要建立焚烧池、焚烧点,在中心城区摆放祭祀鼎,既方便群众祭祀,又能减少焚烧点。要进一步完善三定、三案、一值守、一报告制度(三定:定点、定人、定责;三案:人流和车流疏导预案、安全防火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一守:值班、值宿制度;一报告制度: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向当地政府、业务主管部门逐级上报)。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分级负责制、分片包干制,定期开展检查,重点部位要派驻专人值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并报告。各地要重点加强殡葬服务单位和殡葬市场的监督管理,严防发生火灾、踩踏等事故。

三、要进一步做好交通和人流疏导工作。各地要对重点祭扫场所的车辆停放进行规划,协调交警等部门在重点路段、重点场所由交警、民政等部门联合执勤疏导,切实把工作做实、做细。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辟清明祭扫直通车,公交车延长运行线路在公墓、殡仪馆就近停靠,既方便群众出行,又能有效减少祭扫车辆。同时,要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公布祭扫场所的车流和人流信息,服务场所适时发出祭扫提示。据预测,今年3月25、26日,4月2、3、4日将是群众祭扫高峰,各地要采取及时祭扫人流、路况的实时信息和预警提示信息等措施,引导群众错时、错峰祭扫。同时,各地要重点做好预防踩踏事故等应急事件的预防、处置等工作,如遇大规模人流涌入,第一时间做好疏导分流和报告工作,在狭窄路段、人员易聚集的殡葬场地、场所,要派领导和公安、交通、城管等专业人员把守,严防人员拥挤,严防踩踏等事件发生。

四、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引导和信息报送工作。各地要将大力宣传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推进生态安葬和惠民殡葬工作,作为今年清明节宣传工作的重点,大力倡导文明节俭、低碳环保、节地生态的殡葬理念。各地要做好基层先进典型的发掘和宣传报道工作,让社会了解殡葬行业,用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要做好舆情收集、上报工作,发现负面报道,及时妥善处置并上报省民政厅。同时,按照民政部要求,我省今年清明节期间设立国家级观察点4个(分别为哈尔滨市哈平路殡仪馆、大庆市殡仪馆、牡丹江市龙凤公墓、伊春市灵山公墓)。今年全省清明节工作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负责全省清明节工作的组织、协调、情况汇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各地要加强应急值守工作,请各市(地)分别于3月27日和4月1至4日下午13点前分别向省民政厅清明节工作办公室报送《20xx年清明节各市(地)群众祭扫情况日报表》(附后),并及时汇总上报清明节期间活动开展情况及好的经验和做法。国家级观察点要直接向省民政厅清明节工作办公室报送《20xx年清明节国家级观察点祭扫情况日报表》(附后)。清明节工作结束后,各地要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于4月5日前报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

20xx年清明节祭扫工作方案(二)为认真全面做好20xx年全市清明节群众祭扫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和甘肃省、兰州市两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民发〔XXX〕21号)等文件精神以及省、市殡葬政策法规,大力宣传倡导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绿色殡葬,深化殡葬系统行风建设,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确保群众祭祀活动安全、文明、环保,打造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节日,根据民政部、省民政厅有关通知精神,现将具体方案公布如下:

一、强化责任意识,切实保障清明祭扫安全

各区县民政局、各殡葬服务管理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确保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安全有序。

(一)健全安全保障工作机制。推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清明节工作机制,统筹安排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的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加强与公安、建设、消防、交通、林业、工商、两山指挥部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全面实现平安清明的工作目标。制定完善清明祭扫应急保障预案,明确关键岗位、重点时段和重要场所的安全管控责任,严格落实应急值守、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各种突发性事件。建立完善清明祭扫应急救助制度,根据需要在重点祭扫服务场所设立应急救助临时服务点,及时为陷入临时性困境的祭扫群众提供临时性、应急性救助服务。市殡葬事务管理办公室和各区县民政局要突出重点,加强对殡葬服务单位的指导、管理和监督,督促其切实履行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具体职责,做到上下联动,狠抓落实。

(二)落实安全管控工作到位。严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综合运用自查、督查和第三方排查等方式,对所有殡葬服务单位全面开展祭扫安全隐患大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要注重发挥乡镇、街道、城乡社区的独特优势,探索建立基层殡葬信息员网格化管理制度及殡葬信息源采集、报告和预警机制,加大对安全事故的事前预防和源头治理力度。各区县民政局和市、区县殡葬服务管理单位的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督导检查,消除监管盲区和漏洞,确保清明祭扫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对安全隐患大排查中存在组织不力的、整改不到位的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三)重点防范踩踏火灾事故。紧密结合短时间、小空间、高密度的清明节群众祭扫活动特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提前确定群众祭扫的交通疏导方案,实时公布交通拥堵状况,有效引导群众错峰祭扫,防止出现祭扫群众拥堵滞留情况。特别加强殡仪馆、公墓(墓区)等祭扫群众密集区域的安全管控工作,对重要路段增派人手、增设交通标识、安排接送专车、开辟临时停车场、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做好巡逻值守和人流疏散工作,必要时采取分流或限流措施,严防拥堵踩踏事故发生。切实加强对祭扫服务场所的火源管控,不得在林区、景区等禁火区域焚烧纸钱、燃放鞭炮,配合有关部门加大野外祭扫用火巡查力度,防止因祭扫引发火灾事故。

二、倡导移风易俗,推行文明祭扫生态安葬

各区县民政局、各殡葬服务管理单位要以贯彻落实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为切入点,把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殡葬改革的全过程,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XXX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XXX〕57号)和市民政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清明节安全文明环保祭祀的公告》(兰民发〔XXX〕28号)精神,深化殡葬改革,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让文明祭祀成为新常态,确保群众祭祀活动安全、文明、环保。

倡导绿色文明祭祀方式。一是在集中祭祀服务场所要发出文明低碳祭扫倡议书,积极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思念墙等免费或奖励活动,组织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等现代追思活动,推广鲜花、植树、网络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做好集中祭祀点位的设置管理工作。按照居民居住密集程度、历年祭祀惯例以及去年清明节期间设置的集中祭祀点位工作开展情况,合理调整、科学设置集中祭祀点位和祭祀设施、清理工具,以巩固提高去年主城区集中祭祀点宣传引导的成效,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让文明祭祀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烈士纪念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烈士纪念活动,组织祭先烈、敬先贤等各种缅怀仪式,大力弘扬烈士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踏青游园、清明诗会等群众性清明节日文化活动,减轻群众集中出行压力,引导群众享受现代节日生活。五是充分发挥好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等城乡基层组织作用,将文明低碳祭扫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积极传播清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现代清明节日生活方式。

(二)持续推行生态安葬方式。持续深入的贯彻落实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根据工作方案,强化部门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实施。各区县要积极探索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区县民政局、市殡仪馆要重点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支持和培育公益生态安葬试点,指导和推动公墓积极开展节地生态安葬葬式改革探索,积极开辟骨灰可降解树葬、格位存放、撒散等不占或少占地方式,以及土葬区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葬法,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同时,大力宣传和倡导祭扫群众使用无毒、可降解的环保殡葬用品。

三、坚持优质服务,扎实开展殡葬服务工作

各区县民政局要按照民政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借清明节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有利时机,切实强化服务保障,扎实推进行风建设,努力提供优质便民服务,并贯穿于全年殡葬工作之中,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殡葬服务的认同感。

(一)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要围绕完善制度、健全设施、精准服务、廉洁从业等核心目标,把清明节服务保障工作作为殡葬服务提升行动的一次集中演练,全面加强行风建设,优化殡葬服务,改进殡葬管理,提升监管水平。坚持服务为先,努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殡葬服务水平。要重点保障清明节祭扫服务,在服务场所营造文明低碳祭扫氛围,强化祭扫服务保障力量,适时延长祭扫服务时间,积极为群众祭扫创造便利条件,时刻体现出优质、文明和高效的祭扫服务水平。各殡葬服务单位、各公墓要严格执行殡葬服务行业标准,认真查摆自身在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群众对殡葬服务的满意度。

(二)深入开展殡葬行风建设。将殡葬行风建设与清明节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促进,在优质文明、公平诚信、清正廉洁、生态惠民等方面下功夫,坚决纠正殡葬行业不正之风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加强殡葬服务价格的管理,严格落实《甘肃省殡葬价格管理办法》,杜绝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殡葬行风的监督网络,通过首问负责制、公开承诺制等方式强化服务单位的自我监督,在此基础上拓宽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有力地监督促进殡葬行风建设,争取涌现出更多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优秀服务标兵,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三)努力做好清明祭扫服务工作。要加强清明祭扫期间公墓周边交通疏导,协调增开祭扫公交专线,延长公交运营时间,增加临时性停车场所,及时疏导集中祭扫服务场所的周边交通。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做好用电、食品等其他安全管理工作。

四、大力开展殡葬宣传,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各区县民政局、各殡葬服务管理单位要充分利用清明节期间社会关注殡葬改革工作的有利时机,精心制定宣传工作方案,突出文明祭扫,生态安葬的宣传主题,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努力营造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

(一)开展殡葬宣传月活动。今年3月10日至4月10日期间,在全市殡葬系统组织开展清明节殡葬宣传月活动。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作用,有效增强宣传月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掀起殡葬改革宣传的新。要大力宣传倡导鲜花祭扫、网络祭扫、植树缅怀、踏青遥祭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宣传倡导集体共祭、社区公祭、家庭追思等现代追思活动,培育绿色文明殡葬理念,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文化传承上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宣传党员干部带头文明低碳祭扫的先进行为,逐步引导群众接受文明低碳祭扫理念。要充分发挥民政系统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通过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凝聚起文明低碳祭扫的社会共识。

(二)立足基层进行宣传引导。要面向群众、立足基层,积极传播殡葬工作正能量,唱响推动殡葬改革的主旋律。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开展清明走基层活动,充分挖掘和宣传基层殡葬职工中的感人事例,大力宣传基层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先进典型,真实展现殡葬行业的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对殡葬改革的认同。要面向基层群众组织开展殡仪馆开放日、殡葬宣传进街道社区、殡葬法制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走近殡葬行业,熟悉殡葬政策,自觉参与和支持殡葬改革工作。

(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做好清明节舆情研判和应对的准备工作,全面梳理殡葬领域热点问题,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强化清明节舆情的正面引导。按照清明节新闻通气制度,通过举行新闻会、政务微博、专题采访等形式,及时权威信息,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清明节期间的舆情监测,对媒体曝光的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反应,依法公正地调查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并为媒体跟踪采访创造便利条件,努力给社会公众以满意的答复。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核心在实,关键靠干。下面小编整理了全镇重点项目观摩会讲话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对全镇部分重点项目进行了观摩拉练,这是我镇第一次组织这样的观摩活动,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很好的项目我们没有走到,但是我觉得这次观摩拉练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该说是达到了感受新变化、交流新经验、谋求新发展的效果,起到了交流、借鉴和促进的作用。听取的各项目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我感觉各村在上半年的工作中都有特点、都有亮点、都有创新。

通过一上午的时间,我们观摩了X个重点项目,有扶贫项目、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户户通民生工程等,这些项目都有很好的代表性,总结起来,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项目建设速度快。

这次观摩的项目有相当一部门项目是去年下半年或今年初开工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很多项目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参观的堤根村金银花种植基地,在领头雁王青海同志的带领下,目前金银花种植面积已发展到X余亩,目前已成为全县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基地。X村在全镇范围内第一个实施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创造了全县有名的“X速度”,同时新村建设在疫情防控期间,克服种种困难,有序复工复产,确保X月底交工,X月底群众入住。大营新村今年启动以来,经多方努力,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拆迁任务,新增土地指标X亩,目前正在进行复耕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新村建设目前已完成X座楼房封顶,剩余X栋楼房整改紧张有序建设中,计划X年X月建成并交付使用。现代农业扶贫生态园区(春博园),目前已累计投入X多万元,建设了一带一路广场、草坪广场、儿童乐园、七彩花道、科普中心、室内外民俗馆、观光亭,百花园、树林醉春苑、温泉井等项目,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正在高标准提升三春晖、四季春智能棚内部设施。即将建设拓展中心、康养基地、室内外婚纱摄影基地、智能棚温控设施等,高标准建设X平米的农产品加工、仓储综合楼,预计X月X日建成试营业。

二是项目发挥效益好。

在上届党委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我们继续做大做强,很多项目都发挥了良好的效益。我们参观的杨寨村、汤官营蔬菜大棚种植项目,里面的西瓜、哈密瓜、西红柿、茄子等,长势喜人,价格可观,特别是西红柿,每棚收益达到X-X万元。春博园草莓种植行情较好,去年X月,我们成功举办首届X镇草莓艺术节,共吸引周边县市游客X万人次,并相继在省市县电视台专题报道,成功打造了X镇草莓特色种植品牌。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每棚产量在X斤以上,并且草莓价格X元/斤,来园区采摘价格X元/斤,每棚年收益达到X万元以上。金银花种植基地前期盛花期,吸纳周边闲置劳动力X余人,每人每天人均增收X-X元。

三是项目投资规模大。

大项目、新项目建设是我镇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亮点。在楼张村即将建成投产的牧原十五厂,总投资X亿元,计划X月底全部完工;X镇扶贫工业园区占地X亩,明源建材、三春晖木业、沐鑫木业、斌博木业等X个项目已落户园区,另外面积达到X万平方的X个标准化工业厂房,其中X个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余两个即将动工建设。园区所有项目入驻后,年可实现税收X万元,安置劳动力X余人,其中安置贫困户X余人,年产生扶贫效益资金X万元。青岛东青保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X亿元的新型建材项目已建成投产;活性氧化铝小球再生利用项目正在办理环评手续;橡胶颗粒项目、阻燃剂生产项目、新希望年出栏X万头商品猪项目正式落户我镇;中国X强江西双胞胎集团投资X亿元的种猪繁育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等。

四是项目覆盖范围广。

X年以来,全镇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万元,实施扶贫项目X个,其中产业项目X个,基础设施X个。累计产生效益分红X万元,为全镇X户贫困户每年带来人均X元的稳定收益,保障了脱贫成效。建成扶贫车间X处,吸引了服装加工、古筝制作、鞋面加工、吨包加工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入驻。同时发挥春博园龙头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区域带动,全镇蔬菜、瓜果、草莓等特色种植面积达X万亩以上。此外,沿途我们也看到,各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场所建设、道路环线工程等工作都抓的非常好。同志们,成绩取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蕴含着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胆略和气魄,无不渗透着广大干部群众忘我奉献、艰苦奋斗的心血和汗水,无不凝聚着全镇X万X千人民创新实干、奋力拼搏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X镇党委政府向为三春发展付出辛勤劳动、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等一会,X镇长还要就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进一步安排部署,下面,我就全镇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加速培育农业产业新动能。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南中北三大产业带。在镇南部强化园区建设为支撑,继续打造现代农业扶贫生态园区(春博园),结合三春草莓特色品牌,申请东明县草莓地理性商标注册,计划向东延伸旅游路,在旅游路两侧,辅以X等村,重点发展优质果蔬种植,以基地为依托,深挖黄河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以生态旅游、观光采摘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特色小镇。进一步扩大以堤根金银花、麦冬种植为带动的中部中草药种植片区,目前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到X余亩,建成金银花深加工基地一处,下一步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以堤根金银花种植为带动的中部中草药种植片区。同时进一步发展以拐王羊肚菌种植为引领的北部食用菌种植。经过近两年的种植经验,羊肚菌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斤新鲜的羊肚菌价格达到X多元,烘干后价格能够达到X-X元,平均一个棚收益X-X万元。下一步将打造千亩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基地。各村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谋划各村产业发展的路子。二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但农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省委书记刘家义书记指出了全市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下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我们一定要聚焦聚力农业产业发展,围绕土地做文章,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我镇已于修正药业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流转土地X余亩用于种植中草药铁皮石斛和芦荟,如果项目能在我镇落户,将对全镇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下步我们将持续跟进。

第二,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X国道拓宽工程。借助X国道拓宽,在老大队部以东,堤根路以南,新大队部东边路以西,信达超市以北规划建设安置区。按照整体规划、分片开发的发展思路,计划利用X-X的时间,建成容纳X-X万人的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型小城镇的“两新”融合发展试点乡镇。二是稳步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今年X月份,国务院副总理总理在调研X市时指出,要将X打造成为全国新型社区建设示范市,市委书记X书记在全国“两会”时,建议支持X市创建乡村振兴X样板国家综合试验区。按照统一规划,全市要利用X年时间,也就是到X年,要全面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前段时间,我们聘请了设计院,已对全镇所有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明确了各村新型社区建设时间任务,请各村提前着手,按照规划稳步实施。

第三,加快扶贫产业项目实施。

X年以来,全镇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万元,实施扶贫项目X个,其中产业项目X个,X年,我镇争取第一批扶贫专项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扶贫工业园区厂房建设及核桃园、朱洼、马桥、孔寨等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发展,目前正在进行招标;我镇又积极争取到全县第二批扶贫专项资金X万元,计划全部用于春博园基础设施建设、X村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及金银花种植基地,目前正在编制方案。

第四,扎实推进民生建设。

一是加快实施涉农项目建设,“千亿斤粮食”二期项目,总投资X万元,涉及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X亩耕地,目前已完工,通过疏通沟渠、路面硬化、机井改造等,打造东明县粮食生产核心区。涉及X个行政村的土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规模X亩,投资X万元,预计新增耕地入库指标X余亩,按照县政府奖补政策,每亩X万元,共奖补资金X亿元,能有效缓解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短缺问题,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验收工作。同时申请的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争取今年开工实施。同时要坚持做好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工作,各村要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操办红白事做到事前申报、严格标准、狠刹铺张浪费攀比之风。

第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