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院内感染工作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医院感染;持续改进

随着医院感染(HI)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快基层医疗单位HI管理的基础建设,提高监控质量,减少HI的发生,已日益被医院重视。为了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我院自2003年6月从组织建设、标准制定、严格管理、准确监测、全员培训等关键环节入手,积极探索医院感染管理方法,使医院感染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

1 资料与方法

1.1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明确HI管理目标,医院感染委员会为一级网络,有业务院长任主任委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总务科、社区服务部及相关临床科主任任委员,每月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研究决定全院感染工作计划、实施步骤等重大问题。二级网络为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负责全院医院感染业务指导。督查和重点部门的监测、汇总上报反馈等工作。三级网络为各科室医院管理小组,由各临床、医技、门诊等科室的主任、护士长监控医务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等工作。我院根据卫生部有关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制定了本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和考核细则,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自上而下每月进行常规逐级检查、督导,切实形成监、控、管为一体的管理体系。

1.2 医院感染监测

1.2.1 门诊及临床科室的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监测检测方法和结果计算法严格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有关标准进行。

1.2.1.1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在接触患者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每月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科、口腔科、ICU、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手采样检测。

1.2.1.2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选择消毒处理后、操作前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母婴病房、口腔科的床和操作台、全院治疗室及全院外科换药室的操作台采样检测。

1.2.1.3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对手术室、产房、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新生儿科、母婴病房、全院治疗室、外科换药室、普通病房、化验室、急诊科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随机抽样空气采样,采样方法为平板暴露法。

1.2.1.4 紫外线灯消毒效果监测 对全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每半年利用测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测定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该辐照计符合卫生部标准并每年效验一次,确保标准无误。对新购进的紫外线灯管每批随机抽测率50%,合格后入库,使用科室每2月对所有使用的紫外线灯管采用化学指示卡监测法判断紫外线灯管是否合格。

1.2.1.5 消毒液的消毒效果监测

1.2.1.5.1 使用中消毒液浓度监测 采用试纸法,科室每周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随机抽样监测全院使用中的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二溴海因、戊二醛的浓度检测。

1.2.1.5.2 使用中消毒液细菌含量监测 每月医院感染控制科对全院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灭菌器械保存液随机抽样检测。

1.2.1.6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每月医院感染控制科对全院的高危险物品如针头、手术刀片、手术钳、镊子等,中危险物品如吸痰器的储液瓶、吸痰管、氧气湿化瓶、呼吸机螺纹管、体温计等,低危险物品如被服、便盆、病号服等。在消毒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检测。

1.2.2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2.2.1 调查对象 对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

1.2.2.2 发病率的调查方法 每个病房设置一个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文件袋,内置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便于病房医生发现感染病例能及时报告,感染专职人员每周查全院住院患者一次,根据报告线索查阅病历,询问医生、护士、床旁询问患者、体格检查,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诊断,对疑难病例进行追踪,复杂病例进行讨论会诊。

1.2.2.3 现患率调查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整个调查的实施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每30张床配一个调查员。抽调临床科高年资住院医师参加调查工作,调查前1 d集中培训,被调查对象为调查日0时-24 h所有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新入院患者,每个患者具体调查步骤同发病率调查。

1.3 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我院制定了《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把抗感染药物分为一、二、三线对号入座,下线医生若要使用上线药物,要经上线医生同意,开展围手术期用药管理,每季度开展一次抗生素查房,由感染管理科组织实践,选择抗生素使用较好或较差的科室,采用实地查看病例,边提问、边讨论的方式,结合病例对患者的抗生素使用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由业务主管及感控办主任进行指导,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4 全员培训 医院感染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中,进行消毒隔离与灭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教育,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知识培训,编写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医院感染有关知识手册,下发到医务人员,人手一册,制定诊疗护理操作流程,贯彻消毒隔离技术于每项操作规程之中,建立质量标准,实现人人过关;同时将医院感染知识列为新毕业生、实习生及进修生的岗前培训内容;对主管院领导、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省内外参观学习培训;对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护士进行省内及院内培训;对全院后勤及保洁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基本知识的重点培训。

2 结果

2.1 环境卫生监测结果 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培养、使用中消毒剂、紫外线灯、医疗器械监测,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分别监测数及合格率240人次为84.58%、108件为68.85%、272次为72.80%、587次为66.78%、208根为89.90%、246件为82.93%,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分别监测数及合格率271 人次为98.52%、138件为87.68%、328次为87.5%、835次为95.57%、239根为96.23%、281件为96.80%,前后经统计学处理χ.2>6.63,P

2.2 感染病例监测结果 对发病率和现患率的调查数及感染率,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分别为5098例次为9.87%、207例次为10.63%,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7840例次为3.15%、248例次为4.44%,前后经统计学处理χ.2>6.63,P

2.3 抗生素使用监测结果 实查人数及使用率分别为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5098人次为49.98%,7840人次为38.36%,前后经统计学处理χ.2>6.63,P

2.4 医务人员针刺伤结果 实查人数及刺伤率分别为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189人次为91.01%,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208人次为49.04%,前后经统计学处理χ.2>6.63,P

3 讨论

实行三级监控网络管理是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保证[1、2],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工作,全面综合性监测能够了解全院医院感染整体情况,是目标性监测的基础资料,专职人员长期的监测是发现科室中感染集聚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感染暴发流行,对重点科室如手术室、母婴病房、新生儿病房、治疗室等部门重点监测,加强消毒隔离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全院培训,树立医院感染意识,树立普遍预防的理念,有关研究表明,实施普遍预防可防止>30%针刺伤的发生,而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的比例更明显下降[3];分层次,多形式教育确保教育效果,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危险性和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开展抗生素查房,预防滥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内涵,鼓励相关科室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相互配合,严格用药指针,改变抗生素使用中疗程长、剂量大、朝令夕改、更换频繁的错误观点,使抗生素使用率不断下降。

参 考 文 献

[1] 徐廷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37-138.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重视顶层设计

医院感染管理是基于意识、制度、技术、能力和行为的人的管理,涉及医疗机构每一项工作。顶层设计应体现资源优化、信息高效、目标均衡、全面合作原则。

1.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体系

三级网络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控制科-感染管理小组构成。院长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由感染管理、医疗、护理、检验、药剂、医工、手术室、消供中心、ICU等感染重点监控科室及部位的主任或护士长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授权感染控制科开展对医院各项安全防控工作,感染控制科每月向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每半年向医疗机构领导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成情况和安全隐患风险分析。

1.2建立独立感染控制科

应使感染控制科责权利相统一,在业务副院长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参加医疗机构办公会,参与医疗机构药事委员会、器械委员会,参与医疗机构重点和大项工作的研究,参与医疗机构基础性建设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

1.3配备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范畴和专业实际需要,制定人员调整和配备机制,按照医疗、护理、检验、药剂等专业进行编配,专职人员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并保证专职人员队伍的稳定。

1.4建立各部门间长效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医疗、护理、检验、药事、设备管理和院务保障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

1.5设立医院感染管理专项资金

将医院感染管理设备的配备、重点部位调整改造、人员职业防护、继续医学教育、突发公共卫生预防等项目开支纳入感染管理范畴,专项资金归口管理,有利于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体发展的把握。

2注重专职管理队伍建设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具有管理与业务双重职能,由多种专业、多种学科(公共卫生学、临床医学、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消毒学、临床药学、护理学、计算机和管理学等)共同构成。

2.1学科带头人

选用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选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现代化管理意识、有自主创新及引进开展新业务能力、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水准,工作能力强、善于沟通、协调的人才作为医院感染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2.2专职人员

选用一批懂业务、善管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并进行医疗机构、科室、个人各层面全方位系统培训。通过专职人员每周工作汇报、对临床科室存在问题分析、每季度科室感染管理安全形势分析、医疗机构内部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情况汇总、每半年工作总结等形式,锻炼、提高专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定期对专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以适应专业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保证医院管理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管理规范和评价方法,并不断细化、量化,使日常工作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达到“日有工作流程、周有工作重点、月有数据分析、季有质量考评”。

3.1新法规跟进制度

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对国家新修订、下发的相关内容下载、存档、院内通报和组织学习,并每年初根据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调整、修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控制方法及流程、医疗机构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使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目标明确。

3.2管理质量考评制度

在法规制度基础上,重点建立能有效保障规章制度落实的管理制度,范围涵盖管理层面的各项内容。如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制度、医疗质量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方法等。每年对感染管理质量进行考评内容细化和分值调整,设定每季度重点考核项目等。

3.3通报点评制度

每月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不到位的科室及个人及整改情况进行点评、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公示及通报讲评,提高医院各科室感染管理意识和质量。通过采用对好的科室和个人提出表扬,对存在问题的科室或个人提出改进措施、严重的给予处罚的方法,促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持续改进,减少问题的发生。

4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部颁发的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标准规范,制定适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做到每日有监测,每月有分析,每季有改进,每年有总结。

4.1感染管理质量考评机制

根据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质量考评机制和内容,应具备方法科学、内容合理和临床指导、操作性强的特征。内容涵盖医院感染管理全部工作范畴。每季度检查考评一次,每年进行综合评定,对考核、评定情况与科室质量管理绩效挂钩。

4.2严格过程质量管控

专职人员应经常到科室查找问题、收集并及时解决科室存在的困难、问题。每周追踪阳性检查结果,及时对传染病管理漏洞进行纠正;对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专职人员现场填写质量反馈督导单,并对整改落实情况持续追踪。每月对输血前、手术前与各项有创操作前的免疫检查、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垃圾、职业防护、器械清洗及灭菌质量、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落实“四及时”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学送检率等核心管理问题进行环节质量管控,最大限度避免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4.3重视终末质量反馈

对过程质量控制内容每月、每季度落实情况及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和医疗机构周会上通报讲评。每月对科室及医务人员改进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感染控制月报告》,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提交改进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纳入下月工作计划。每季度抗菌药物耐药率监测数据,提出抗菌药物使用预警信息和目标性监测科室情况分析,提出干预措施和改进意见。每年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进行专题汇报,共同探讨、解决。

5加强信息管理

医院感染工作涉及抗菌药物使用、耐药性监测、细菌感染等多方面的内容,依靠传统方式的手工上报,费力且不够全面,监测结果滞后,执行效率低。用网络和计算机去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能减免重复劳动,计算机具有自带的统计分析功能,更能生动地反映出感染信息的动态变化。

5.1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管理

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平台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及时院内感染相关信息,使医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医疗机构诊疗患者细菌耐药情况和检测结果,及时掌握各类抗生药物使用管理情况,及时解决各种临床疑难问题;及时对医院重大感染事故进行预警和研判。

5.2应用医院感染网络监测信息系统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往往比较广泛,时效性也比较强,尤其对感染病例的实时监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分析与评价,涉及因素非常复杂,人工统计与分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既能提高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效率,又能实现感染病例的实时预警,并能降低感染漏报率,在一定程度上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保障。

6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培训

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的重要保证。

6.1感染管理理念培训

通过院周会、医疗质量讲评、医疗业务与行政查房,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竞赛、医院感染管理活动周和手卫生活动月、感染管理问卷调查等形式,不断强化控制医院感染是确保医疗安全,评价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标准的理念。

6.2全员培训

将医疗机构管理者、医药护技、后勤人员等全员纳入培训范围,实现全面、全员培训。制定医院感染年度培训计划,每年应至少安排1~2名专职人员参加全国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学习班,派出专职人员进行院外短期轮训,有计划安排重点部位兼职人员到三级医疗机构进修或院内专项培训等。注重对新聘医生、新调入人员、工勤人员、进修实习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科室感染管理兼职医师的培训。

6.3注重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