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面文化论文

面文化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面文化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专业人才匮乏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难题,通常的应对策略是引进培养人才,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文化产业有一个显著特征———产业集群带来的人才集聚效应。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曾经指出“:对于产业集群而言,地理集中性就好像一个磁场,会把高级人才和其他关键要素吸引进来。”正是由于人才集聚效应,少数民族地区不仅难以引进文化产业专门人才,而且当地优秀人才还不断“孔雀东南飞”,流到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专门人才之所以会出现聚集效应,主要原因是文化创意人才不同于工程技术人才,人才聚集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在聚集中互相启发、学习和交流,促进个体与集群人力资本不断优化和升级,人才的集聚还使得信息交流渠道增加,各种信息的易得性逐步凸显,激发人才的创新效力,促使人才快速成长。④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很有必要调整思路,降低对特殊政策和财政支持的制度路径依赖。本文认为,当前信息组织和传播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应该走信息革命之路,地方政府可以参考双面市场模型,建立面向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城市的中间平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与发达城市资本人才的良性反馈,从根本上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

二、双面市场模型及其特点

双面市场作为一个学术概念,首先由美国学者罗歇于2003年研究网络经济时提出。罗歇认为,绝大多数媒体网站都使用两面市场的商业模型。这个模型起初被当作网络时代的独特产物,后来美国斯坦福大学谢德荪教授发现其他领域也在应用双面市场商业模型,双面市场的概念逐渐进入其他学术领域。谢德荪在其著作《源创新》指出“:在传统的概念中,企业是为客户提供价值的,但如果一个企业不止关注提供价值给客户,同时也关注提供价值给商户,此时企业便面对着双面市场的客户,这就是双面市场商业模型。双面市场的战略着眼点,是组合一面市场成员的资源及能力,来提供价值给另一面市场的客户。双面市场模型中的平台拥有者,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机构。当平台右侧是下游而左侧是上游时,平台就组合左侧的资源和能力,提供新价值给右侧,这样就使得右侧客户量增加,同时由于有利可图,左侧的资源也会自行增加;而当左侧是下游而右侧是上游时,平台就组合右侧的资源和能力,提供新价值给左侧,这使得左侧的客户量增多,从而使右侧资源也随之增加。双面市场通过平台实现相互作用,并达到双向的正面反馈,使得两面的客户数及资源量上升,建立起一个不断加强的生态系统。在双面市场模型中,“客户”不单是企业(机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购买对象,而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成员。因为企业(机构)通过两面市场的运作,给生态系统所有成员提供了价值服务,当这个生态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时,企业(机构)可以利用的资源就不单是企业(机构)本身的资源,还包括生态系统成员的资源,这样一来,拥有核心平台的企业(机构)就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三、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建立双面市场平台

建立双面市场平台的先决条件,是推动平台的企业或机构能够得到双面市场成员的信任。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地方政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如果企业的创新理念不被政府认同,它成功的概率就不高;如果政府要推广某种理念,则很容易获得企业认同。因此,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建立双面市场平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势。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时,除了使用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之外,还应该建立为消费者和文化产业相关企业、机构、从业人员服务的双面市场平台,主动创造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地方政府通过双面市场平台,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带动相关企业发展,还可以引进一些新的相关行业,使他们合力建设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把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城市看作双面市场的两侧,城市居民的需求是亲近大自然、农家乐、绿色食品、富有民族风情的文化产品等,城市企业的需求是人力资源和少数民族地区消费市场;城市居民的资源是消费能力,城市企业的资源是资金、设计及生产文化产品的能力。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需求是教育和增加收入,当地的资源有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平台,把这两方面的市场连接起来,整合平台资源与优化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及能力,来满足城市居民和企业的需求;同时整合平台资源与优化城市资源及能力,来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需求。这样就会创造正向反馈的网络效益,从而促成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城市共同发展的目标。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一)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建立双面市场平台的战略着眼点,是利用本身资源来最佳地组合外部资源。对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而言,这种战略有着扬长避短的作用。所谓扬长,是指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可供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比如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建筑、民族风俗、民族节庆、民族宗教、民族艺术、民族文学、民族体育、民族医药等。如此丰富多彩、庞杂多元的文化资源,散布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广袤土地上,虽有文化价值,但有些难以被外人所见所知,只有被掌握强大行政动员能力的地方政府整合到文化产业平台之后,才有可能成为吸引外部资金和文化创意人才的资源优势。所谓避短,是指少数民族地区资金和人才的匮乏,可以通过整合双面市场生态体系中的发达城市资源来弥补,当双面市场进入正向反馈循环时,也会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造血”能力,培养本土专门人才。

(二)有利于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实现文化产业信息的公开共享

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超出传统概念上的文化范畴,而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还停留在早期行业分野明晰的水平,具体表现为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行业和地区壁垒森严、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比如音像行业、新闻行业、演艺行业的内容审查、出版发行和市场管理,分属广电、新闻出版、文化、宣传等多个部门;旅游业的服务、文物管理、餐饮销售等,也分别由旅游局、文物局、工商局主管;统计局又负责文化产业相关数据的统计,官方统计数据时间比较滞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有必要吸取之前的经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建立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信息聚合与共享功能,为从业者、投资者、管理者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文化产业信息。

(三)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形象的整合传播

所谓整合传播,主要是指传播工具的整合与传播过程的整合。形象的整合传播,就是整合利用各种营销传播工具,向特定受众传达有效、连贯和具有一致性的形象信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形象的整合传播,无论是传播工具的整合,还是传播过程的整合,都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传播工具比较单一;传播时间和范围都有很大局限性;主题信息不够突出;传播过程中没有注意信息的一致性,没有长期、系统性的传播策略。另外,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只有进入到人们文化共享系统之中,并获得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才能实现最大的传播效力。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后,作为主导的地方政府可以联合企业,利用市场提供的信息,自主制定符合自身的传播策略,使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出现在受众视野中,推广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少数民族生活传统,使之上升为社会群体共同认可的文化,避免行政单位、文化企业各自为战,易于形成一致且稳定的形象。

四、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平台的措施

谢德荪认为,在建立双面市场平台的早期,首要的重点是建立足够规模的两面市场。而要建立这样的两面市场,就要关注两面市场成员的能力、资源、欲望、需求,组合一面的能力和资源来实现另一面的欲望和需求,从而建立两面正向网络效应。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建议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平台,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文化产业数据库,夯实平台资源基础

双面市场的重点是实现两侧资源和需求的交换。因此,作为主导的地方政府应从两方面入手,收集基础信息。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全面摸底,分级分类整理文化产业相关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查询和浏览。另一方面积极主动与发达城市的文化产业企业、投资机构、文化创意人员进行对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投资意愿,并将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可以自行查询。

(二)采用知识共享协议资源信息,让利于文化产品创作者

知识共享协议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版权保护方法,通过放弃部分权利的模式,允许他人对其作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免费使用,以促进知识创造成果的合法分享、再次使用和演绎创作,从而使作品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利用。在双面市场中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数字资源时,可以采用类似知识共享协议的宽松版权机制,用出让部分版权的方式,换取创作者对这些资源的关注和利用,鼓励文化创意人员使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进行创作,用自己的资源来使他人生利,引导他们加入双面市场。

(三)建立机制与流程,加强两面市场的生态系统

双面市场可以先从某个少数民族地区小规模做试点,以事实证明平台能够整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和发达城市的资金人才资源,然后逐步推广。当两面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时,战略重点要放在建立机制与流程上,使两面市场的成员能够互相推动,不断加强两面市场的网络效应,及时扩大平台并提供新价值给两面的顾客,使两面市场的成员都成为平台的忠实用户和受益者,最终使平台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强大。

五、结语

面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众多艺术形式诸如各个历史时期的歌舞、戏曲、器乐、绘画、雕塑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及民族特征,其中很多的造型、图案等都带有原创色彩,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要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继承,要提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韵味,使得平面设计的创作空间得以拓展。现代平面设计师一定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吸收和开发,通过多种方式来结合传统文化元素诸如符号、图片和文字等,以更好地传达想法或讯息。在发展过程中,现代平面设计师还要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创造出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让观者能够通过设计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特色,能够通过中国元素,哪怕只是简单的图形的加减和符号的罗列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意蕴。现如今,受全球化文化进程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要求和需求也在逐步提升,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巧妙融合和应用不仅使得人们的眼前一亮,而且更加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关注,更加重要的是,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作品使得全世界的人们都更加热衷于了解中国文化。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远,需要我们用很多的时间来了解、挖掘、吸收和进行再创造,而且平面设计的发展是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中国现代平面设计一定要懂得灵活运用有意味的中国元素,而且必须是恰如其分地将其与平面设计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够创造出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现代平面设计师要以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将现代平面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更新设计观念,使得设计作品既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又能巧妙地表现独特的中国气质。现代平面设计师要灵活地运用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融合和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创造出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具有中国风的设计作品。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

1.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师要对传统符号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将传统符号的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使得传统符号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现代平面设计师要在对传统符号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把其精粹用现代化、国际化的语言来表达,把民族的文化精神融入到世界的设计语言中去,使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再生,焕发新的生机。如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其中包含了五星、五环及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同时与太极拳相结合,展现出如行云流水般的生动和谐,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的整体结构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其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使得标志主题明朗,外观生动活泼。

2.陶瓷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

陶瓷艺术是我国的国粹,无论是青瓷还是白瓷都体现了我国精湛的制瓷技术。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但将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巧妙地运用到外包装上,还运用到容器的设计上,使这种“回归情结”得以彰显,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回归情结是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风格的呼唤,不只是针对了解本土文化的人群,同时也是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回应。这种回归不是对“传统”的模仿和复制,而是运用传统的形式符号用新材料、新技术以新的方式表达平面设计风格。

三、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面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学术期刊;统计分析

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材述评论文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外汉语界总体的教学情况,所以选取一段时期内研究教材的论文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这个时期内论文的考查,以期初步了解和掌握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领域状况及发展趋势。

1.研究准备与设计

(1)样本范围。本研究材料来源于2000年至2014年七本对外汉语专业期刊:《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中国语文》。这七本期刊在汉语教学界是较为知名的刊物,对它们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探寻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发展趋势。

(2)研究方法。本文对2000年至2014年以来这七份学术期刊上的所有论文进行了一次梳理,尽可能无遗漏地筛选出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的论文,最后进入统计分析的论文共有139篇。在此基础上,二次提取并统计上述论文的教材研究关注点,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对新世纪以来这七份期刊的教材研究方面的统计分析,我们尝试寻找对外汉语教材研究论文的关注重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2.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材研究论文主要关注点。通过对论文的归类整理,教材研究论文的关注点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对语言类教材的研究在总体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三个时间段研究都保持在88%以上;不同时段对文化类教材及教材中文化意识的研究都有关注,但比重较低,在6%左右;商务类、报刊类、外交类教材研究论文只有3%左右。

(2)语言类教材研究情况。语言类教材的研究论文在所有教材研究论文中所占比重最大,包括了不同的研究类别,论文研究内容基本上可分为教材评估、教材编写设想、教材编写经验总结和教材介绍四大类。下表是自2000年至2014年以来每五年的语言类教材研究类别论文的比重图,从中可以看出,教材评估研究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教材编写设想类研究论文总体呈上升趋势;教材编写经验总结与教材介绍类研究论文呈现逐渐下降态势。

其中,教材评估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有课文话题选择、词汇、课后练习这些问题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单本教材的分析,缺乏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

3.存在问题及对策

(1)教材研究论文关注重点是语言类教材,而对文化类教材或教材中的文化意识研究很少。这说明学界对文化教材和语言教材中融入文化意识的编写问题还未真正重视起来,但实际上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中华文化的推广,让世界认识崛起的中国,所以文化教材的编写与研究是十分迫切的。在今后的教材编写中,编者应有意识地将文化纳入整体编写中,变过去单纯的语言教学教材为语言文化教学综合教材;而对专为文化课编写的教材,要依据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大纲编写,内容注重多元性,同时定位要准确,对国内留学生编写的文化教材不应只介绍汉族文化,还应涵盖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而对海外文化教材编写也不能单向地传播中国文化,应该以消除文化摩擦为目的的双向文化对话为目的,在体现中国文化时还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此外,在编写体例方面还要注意,要符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到学生语言接受能力。

(2)其他使用目的类教材研究论文比例很少。该类研究论文少可能与这类教材的专业性较强,学习者需要一定的汉语基础,适用面不是很广有关。但随着经济发展,对商务、外交类汉语教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此类教材编写与研究亟待加强。教材编写要语言与专业知识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思维;教材的内容要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国际经济形势。

面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专业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外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通过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扩展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帮助学生接受科学研究、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4、使学生在外文资料查阅、阅读和翻译,语言表达、写作能力,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二、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

(一) 方式:

1、由教研室安排教师做“怎样写毕业论文的报告”,详细介绍撰写论文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要求。

2、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定的范围内选择和初步确定论文的方向。

3、由论文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供论文选题,在教研室汇总后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题参考。

4、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按学院所提供各专业论文参考选题确定题目,也可自选题目,必须报指导教师,征得同意后方可开题。原则上学生不得跨专业选题。

(二) 范围

英美语言文学、文化、语言学(语法、词法、修辞、语义、文体等)、翻译、国际商贸、国际商务、旅游、外语教学法等。

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长度不少于3,000英文单词。

2、论文结构包括:

1) 标题 (title)

2) 作者署名 (name of the author and tutor)

3) 摘要 (abstract)(150—200词,中英文均要)

4) 关键词 (key words)(中英文均要)

5) 正文 (body)

6)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3、摘要(Abstract)通常为一个段落,长度不超过300个单词。

Abstract通常要回答如下问题:

(1)What is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your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2)What research topic is the paper to focus on?

(3)What method or material do you use to support your main point of view?

(4)What conclusion will you draw?

(5)What i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4、关键词(Keywords)3至5个。除专有名词外,其他词不用大写,词与词之

间以分号隔开。

关键词应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常出现在标题与摘要中,多为名词,如用investigation 而不用investigate。

5、引言(Introduction)

6、在引言(Introduction)与结语(Conclusion)之间的正文部分应分若干章节。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7、如有注释,应为尾注。注释应编号,并置于参考文献之前。

8、参考文献数目不得少于5篇。排列采用以下格式:

1)参考期刊排列顺序为:作者,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

2)参考专著排列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9、论文为Word形式打印稿,纸型为A4,单倍行距,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中文用宋体。

10、字号要求:大标题为3号字加黑,小标题为4号字加黑,正文、注释与

参考文献为5号字。

11、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自觉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虚心接受教师指导。

12、按要求打印装订并上交。装订顺序为:

1)毕业论文封面

2)扉页(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毕业论文指导书

4)目录

5)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6)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7)正文

8)致谢

9)参考文献

13、进度安排:

1、确定选题 第 1 周 ( 09年 2月 22日前)

2、论文提纲 第 2 周 ( 09年 3月 1日前)

3、完成初稿 第3-5周 ( 09年 3月 22日前)

4、完成定稿 第 6 周 ( 09年 3月 29日前)

5、上交论文 第7周 ( 09年 4月 5日前)

14、注意:

1、目录用Word文档自动生成,用1.5倍行距,4号宋体。

2、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各占一页,按一级标题标示。

四、上交要求

学生按任务书上规定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交辅导员处,辅导员汇总后上交学院。

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样文如下

目 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1 引言 2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3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3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3

2.1.2 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4

2.2 企业文化 4

2.3 认识企业文化 5

2.4 企业文化的功能 6

3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1 组织创新的内容 7

3.2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2.1 影响组织结构创新 7

3.2.2 影响组织流程创新 8

3.2.3 组织制度创新 8

4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众多企业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个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根本,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文中首先给出了企业和文化的定义及其内涵,其次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主要功能,最后揭示了组织创新的内容,论述了企业文化在组织结构、组织流程、组织制度等三方面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企业文化与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组织创新

Abstract(用Time New Roman 字体)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rriva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reform, numer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carri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brave to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know that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a gradually successfully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s a root that affect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complishment,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mes to a decision the competition posi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Give first in the text definition and its contents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culture, put forward contents and main func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e next in order, announced to public the creative contents of organization finally, discus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n the aspects of organizing the structure, organize process, organize system wait third.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innovation affects mutually, promoting mutually, common to the development creation influenc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Key Words: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System innovation

1 引言

不管您意识到与否,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文化的影响,试图让人们认知、认识企业文化。让人们明确,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才能建立起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据此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兴企、富民、强国的目标。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经济组织实体的企业,为了实现其以行政组织手段替代市场交易来协调生产的功能,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态。

一般地说,企业组织形态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其二是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法律形态,这就是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这种界定的依据是法律认可的企业产权制度,感情。。。。。。

(以下略)

4 结语

二十一世纪,一个最响亮的词语就是创新。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动力,而企业文化又与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企业若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将企业文化与创新思想相融合,发展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并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不断地进行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使企业文化与创新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致谢

本论文得以完成,首先应该感谢。。。老师。正是她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热情鼓励,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修改论文,我才能顺利完成我的双学位论文。

作为中州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我更要感谢管理工程系给了我能够学习不同学科知识的机会。在两年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们的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人品高尚无时不在影响着我。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老师们的影响却是我终生收益不尽的。在此对我的老师们深表感谢!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一些同学、朋友也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与鼓励。在此一并感谢!

在我的成长、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大学阶段同时学习到工科、管理两个学科的知识,是我一生的荣幸与财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师长。

参考文献

[1] 罗仲伟.托起辉煌.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

[2] 埃德加•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

[3] 威廉•道芬内斯,科林•L•普赖斯.21世纪CEO的经营历理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

[4] 杰克琳•谢瑞顿,詹姆斯•L•斯特恩.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5] 艾伦•迪尔,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6] 埃尔文格•罗赫拉.企业组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

[7] 窦立夫.论组织效率变革策略 (科学学研究),1995(2)

[8] 连燕华.企业组织创新的案例研究.科学学研究),1992(2)

[9] 梁镇,赵国杰.企业管理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10] 林毅夫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经济研究,1997(3)

[11] P F•德鲁克.创新与组织.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5(12)

[12] 许庆瑞.技术创新管理.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

[13] 颜光桐,刘正周等.企业再造.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4] 周振华. 企业改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 张德,刘冀生.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

面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选题依据: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积极追求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行性论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特点的的国有企业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概述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企业文化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构国有企业文化的对策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年09月25日—20*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20*年03月01日—20*年*月1日在国有企业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20*年*月02日—20*年*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20*年*月01日—20*年*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20*年*月08日—20*年*月15日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前准备。20*年*月15日—20*年*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面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课 形成性评价 文化知识 文化能力

国内有关文化测试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语言课程的测试中融入文化测试(高婵琴,2009;康志鹏,2010;刘宝权,2004)或对开设大学英语文化课的整体讨论(万志红,2005),涉及大学英语文化课测试的研究并不多(李秀梅等,2010)。本文将从形成性评价的视角探讨大学英语文化课测试的方法。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也称为“课堂评估”,“课堂评价”,“学校评价”或“成绩档案评价”,还有人称为“学习评价”的,但使用得最多的还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在教育活动进行当中,即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形成”的过程中,监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这种评价使教师有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多种学习环境中监控并指导学生的表现,而不只是获得学生在特定的某时某地、考试环境下表现出的一个瞬态图。形成性评价常见的形式包括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形成性评价使用得当将有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益。

与形成性评价相对的是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打分,并作出决策。虽然终结性评价有诸多弊端,但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依然是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有效手段。

2、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的内容

文化包括相当复杂的内容,而人对文化的理解有很大的主观性,这两点决定了很难对文化教学进行测试与评价。张红玲(2007)提出文化测试与评价的内容应分两个层面:具体文化层面与抽象文化层面。具体文化包括文化知识、文化功能、文化价值观、文化差异和交际能力。抽象文化包括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能力。Lessard Clouston(1992)提出文化测试可以从三个方面内容入手,即文化知识、文化意识和文化技能。这三个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文化掌握程度。而李秀梅等(2010)认为大学英语文化测试是包含文化因素的语言测试,并将反映文化差异与文化知识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宏观文化、微观文化以及国际性文化。宏观文化是指某一文化中社会政治、历史地理、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微观文化指某一文化的社交礼仪、生活习俗、价值观念、人物活动等,是文化内容的具体呈现。微观文化测试内容可以分为观念、思维、习俗、人际交往等儿个方面。学生能够从这些活动中了解别国文化信息、人物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本文将文化测试的内容分为: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笔者认为,终结性评价,及传统的考试,更适用于文化知识的测试;形成性评价在文化能力测试,包括文化意识和文化技能的测试中,更具优势。

3、大学英语文化课中的形成性评价

对形成性评价在文化测试中的应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关于文化测试的形式,Renwick (1979) 做了补充,文化测试应将自评报告和记录清单包括在内来检测基于知识、态度、意识、技能和行为模式的任何教学活动的效果。

大学英语文化课的授课模式有其自身弱点,如课时有限,班级容量大,学生文化背景和文化基础差异较大等,使得上述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充分应用于整个授课过程。笔者认为,针对大学英语文化课的具体情况,形成性评价中的两种形式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即论文作业和自评报告。对于论文作业,由于多数大学英语文化课班级容量大,有必要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由小组分工完成每次论文作业。而自评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具体操作中,教师可在开课的第一节课布置宽泛的论文作业,也可以根据情况要求学生做跨文化敏感度方面的问卷,初步了解每个学生的文化基础,文化意识等。随着课程的进行,可以针对具体的文化问题或历史事件,要求学生撰写作业论文以及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内容可以是自己在这个阶段文化学习中的收获、困惑和困难,也可以是就具体问题的不同看法的等。教师要对论文作业和自评报告及时反馈,并根据情况对教学方案作出调整。学期论文和学期自评报告是反映学期学习成果和学习反思的重要文档,质量上要有较高的要求。学期末,教师可以通过整个学期收集到的论文作业和自评报告以及学期论文和学期自学报告,重点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文化意识文化技能方面的提高和进步的情况,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操作中最后一个问题是量化。由于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选修课采用学分制,而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多数是进行价值判断和描述性的,如果找不到合理的量化方法,这一结果就不能在学分中体现出来。量化中教师不能只注意每次论文作业和自评报告的质量,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观察,应该把更多的权重放在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技能的提高和进步上。万志红(2005)对高校英语文化课提出了新的评分标准,小组交流活动15%,学期论文25%,期终考试25%,出勤率10%,课堂参与15%。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这一评分标准是切实可行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作出适合的调整。

4、研究结论

大学英语文化课虽然不能全面的引入形成性评价,但在论文作业和自评报告这两个方面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这种方式的引入会对大学英语文化课以及对其评价的公平性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高蝉琴.英语语言测试中融入文化测试的探索性研究[D].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

[2]康志鹏.高中英语文化测试研究[D].成都: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0.

[3]李秀梅,张卫东, 李洁. 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研究[J].教学研究, 2010(7)

[4]刘宝权.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测试试的接口研究[D].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

面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应考方法

纵观近三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选文材料大量涉及课外,由语段向整篇文章转变,阅读量有较大增加,上海、武汉等地尤为突出,给人启发,给人教益,让人深思的文本成为阅读新热点;考查内容体现人文关怀、教育导向。人文性和教育性已然成为中考议论文选文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能力设置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运用能力;考查方式由主客观题并存向纯主观题转变的趋势,加大了开放式试题的考查力度;试题形式多样,选择、填空、简答、阐释、概括、提炼观点、补写论据等形式都有,自由发挥类、知识迁移类题目大量涌现,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时代气息也越来越浓厚。材料大多关注成长品质和读书治学方法等,其目的在于引导考生热爱读书、健康成长,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正确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辨析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概括论据和为文章补充恰当的论据;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论证过程;探究文章的内容及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能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取有益的启示,并进行切合实际的拓展。议论文选文一般来自课外,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和时效性。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考生与之产生共鸣,并引发思考,从而准确地检测考生议论文的阅读水平。

一、议论文文阅读考查的一般内容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看出文章的论证方式,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论点,能从文中找出或概括论点,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了解文章的论据,会分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了解它们在阐明观点方面的作用。

(4)了解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四种论证方法和反驳的方法。

(5)领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词语的感彩。

(6)理解、探究议论文的中心和价值。

(7)能把文章的议论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议论文中中获取观点材料,进行拓展延伸,以加深理解并应用于生活实际。

二、议论文阅读考查的命题特点

(1)议论文选文一般来自课外(09年课外选文占90%以上),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和时效性,选材侧重于道德、修养、文化、读书、创新等方面的论说性文章。

(2)题型上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出题角度多样。题量一般为4-5道小题。

(3)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分析能力,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

(4)议论文阅读的相关技法的考查仍占一定比例。中心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论证结构的清理划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都是必考内容。其中论证方法的考查不再停留在只知道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还要进一步理解论证方法的作用。

(5)考查学生从阅读中获取观点材料并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6)开放性探究式试题增多。引导学生关注道德修养、关注文化传承,关注读书治学,更加注重让学生领会作品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议论文阅读考查的走向预测

(1)选文可能全面选用课外文章。

(2)内容上侧重于道德、修养、文化、读书、创新等人文和文化色彩浓郁的文章。

(3)题型上客观题可能消失,主观题可能一统天下,开放性探究试题将进一步增加出镜率和分值。

(4)对文章解读能力的考查,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①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科学术语、科学概念,能对其含义做出正确解释;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能够具体解释;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能对其作用阐释清楚。②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中心句,对其在段落或全文的地位、作用做出阐述。③正确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根据文意,给文章增加标题。

(5)理解并掌握议论文的技法,仍将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6)注重培养考生的人文素养,将是议论文考查的一个亮点。

(7)选文内容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处世。

(8)侧重考查学生对选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对文章主要内容、主要观点的理解。

(9)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开放性试题分值增加。

四、议论文阅读应考策略

(1)吃透课标和考纲,把握议论文基本考点和题型。

(2)理清议论文知识要点,学会知识迁移和拓展,做好知识储备。

(3)立足能力技法试题,做到稳拿基本分数。对于议论文基本解读能力和议论技法的考查,复习时要注意提炼技巧、总结规律,最好能形成一整套答题模式,增强理解分析能力,真正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4)关注人文素养试题,争取拿到发展分数。特别是对于材料分析题、阅读感悟题、论据补充题这些开放性试题,复习时一定要拓展思维空间,克服思维定势,注重思维创新,发表独到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5)关注道德情操、思想修养、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兴趣心态、社会民生、文化读书类文章,关于读书治学的知识,关于道德修养的知识,关于处世交往的话题等类文章应多加训练。

面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很多人在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只在意文中的内容是不是新颖,忽略了论文的参考文献,对它也不重视,觉得写不写参考文献都不要紧,只要论文内容写的好就够了,其实读者在阅读论文时都是通过参考文献来评估这篇论文是不是有质量水平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日本茶道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在写作当中阅读借鉴。

日本茶道论文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文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林瑞萱.日本茶道源流:南方録讲义[M].台北: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1991.

[3]林瑞萱.中日韩英四国茶道[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

[5]鲁丝·本尼迪克特(美),昌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冈仓天心.茶之书[M].社会思想社,1995.

日本茶道论文参考文献:

[1] 村井康彦.茶道思想[J].日本研究,1990(1):79.

[2] 千宗室.茶道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日本的发展[J].日本学,1995(5):273.

[3] 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25-26.

[4] 钱朴.茶道渊源初探[J].农业考古,1995(38):51.

[5] 铃木大掘.禅与日本文化[M].北京:三联出版,1989.

[6] 铃木大拙.禅与艺术[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

[7] 吴平.禅趣人生[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8] 赵天相.〈茶禅一味〉寻踪有感[J].农业考古,2000(58):126.

[9] 东军.日本茶到的神髓[J].农业考古,1994(36):243.

[10]滕军.茶道与禅[J].农业考古,1995(38):76.

日本茶道论文参考文献:

[1]江静,吴玲:《茶道》,杭州出版社,2003

[2]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人民出版社,2004

[3]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4]王雅茹:浅析牧溪《六柿图》的创作意境表现,《大众文艺》,2011

[5]王雁玲:牧溪《潇湘八景图》中的消解性特征,上海大学,2007

[6]胡建明:东传日本的宋代禅宗高僧墨迹研究,南京艺术学院,2006

[7]韩天雍:中日禅宗墨迹研究—及其相关文化之考察,首都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