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第1篇

2005年秋开始,高中新课程在江苏省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课程与原课程相比,在教学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变,给一线教师自主创新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改革亟需教师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为了帮助教师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不断提升新课改的执行力,各校都非常注重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形成了一套基本的运行模式,比如听报告进行理论培训、教研组专题学习研讨活动、集体备课、学科听评课等。但这些常规教研活动常常缺乏真正的合作学习,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而且大家水平差不多,“萝卜炒萝卜炒来炒去一个味”,效果并不太理想。因此我们一直努力探寻一种务实有效的教研方式。

教学专业知识主要是一种非传递性、基于理解的实践性知识,它很难通过听报告等途径获得和更新,更主要的是在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中摸索,通过同伴及社会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对话实现分享。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教授曾进行过教师培训的需求调查:“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您帮助最大?”(答:A.未结合课例的纯理论指导3.2%;B.与同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相互交流2.8%;C.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36.7%;D.经验丰富的同事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35.7%;E.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相互切磋交流21.6%)“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您帮助最大?”(答:A.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讨论0.7%;B.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并点评5.9%;C.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11.1%;D.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作备课,听课、评课,研究改进57.7%;E.听优秀教师的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加讨论24.6%)这些调查结果表明:教师需要以课例为载体、以行为改进为指向的专业引领,在实例分析中真正理解新课程。

二、专家引领下的课例分析专题教研活动

2007年5月,我校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江苏省泰州中学教师发展学校,力求以教师专业发展达成学生最大化发展。6年多来,我们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更新、专业才能提高、教育智慧培育、专业精神养成、专业人格塑造等目标,教师发展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其中以“研究课课例”为载体的主题教研活动特别受到老师们的欢迎。课例分析是一种通过典型教学过程的分析来学习教学方法与技能的教研方式,研究课课例分析以“提高教师新课改的执行力”为目标,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校本教研贯穿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上课、评课等环节之中,主要有三种活动方式:①请全国有名的特级教师对各门学科开设的研究课进行会诊型分析;②“同课异构”,让我校教师与专家“共上同一堂课”,在真实的课堂上“以课会友”;③利用典型课例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讨。实践表明:植根于具体情境中的课例,是教师专业知识激活或重构的“触媒”,源于真实问题的课例,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共同探索、分享相关教学技能与教学经验的平台。

1.活动环节

活动前,各教研组提前20天定下开课课题,大家认真备课,人人设计教案,集体备课时在组内说课,面对同行口头阐述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案,说课主要包括6个方面:课标、教材、思路、环节、教法、学法等等,然后大家推选出开课教师,其他教师帮助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接着试讲、组内教师反复听课,共同磨课,修改,最终将教学设计方案定下来,提前10天发送给专家。此环节体现了上课教师的自主探索和教研组内合作研究的初步成果。

活动中,开课教师认真上公开课,真正的课堂教学过程与发送给专家的教学设计方案常常有不小的改变,有很多生成的内容。教师同行和专家领导听课,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摩、观察、调研。接着评课,评课时先请开课教师自述:一是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二是对授课过程及效果进行反思,重点说明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描述自己的授课感受与体验,对成功的地方进行总结,对失败的地方进行分析。然后请听课老师进行评课,最后专家点评。评课为开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反馈与矫正的系统,可以采纳、吸收专家或同行的意见,也可以对同行或专家的意见进行反驳,为自己的某些做法进行合理性辩护。

专家们的优势在于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素养,利用本校教师开课的课例为载体和大家一起探讨,架设了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对一些平时司空见惯的教法进行点评,既把优点说够,给老师鼓舞,也把问题说透,给老师启迪,帮助老师们从教与学原理的高度,认识到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好在哪儿,问题在哪儿,不仅开课教师大有收获,其他参与研讨的教师们在“评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的过程中也深受启发,接受了理性的洗礼和智慧的挑战,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精神内核,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大大加强,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活动后,开课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吸取多方意见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教学反思的撰写,要求不仅在整体上反思教学设计的思想、教育教学方式,而且要抓住课堂教学成功和失败的重要细节,透析教育本质,分析原因,设计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开课一周内教研处负责将教学反思、改进后的教学设计与课件,放到校园网上供大家进一步交流,学校给开课老师颁发证书。

2.听评课规则

对集全组老师智慧精心打磨出来的公开课课例,也有些老师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做秀”,不是开课教师的真正水平,“常态课”能那样上吗?应该说,“公开课”如同时装表演,时装虽不是平时穿戴,不过其中的时尚元素可以吸取到平时的装扮(“常态课”)中。时装表演可以任人评说,“公开课”也是请大家品头论足的,尽管有些“表演”有“做秀”之嫌,但确实提供了一种教学场景,对于观课者来说,依然可以看到一种具体的课堂教学样式。“宏观设计见思想,微观设计见功力”,这些样式不一定都可以作为样本被模仿,但可以作为案例来加以剖析,进行审视、批判和超越。所以,学校对听课教师要求:不仅要注重“听”,而且还要注重带着批判的眼光“看”。主要考察三方面内容:①看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在本课教学中用了哪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开发利用了哪些教学资源,师生互动的热烈和深入程度如何,教学效果总体怎样等等;②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看学生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方面的矛盾以及矛盾解决的过程,学生的感悟、体验和新的发现达到什么层次;③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主线。分析每一个教学行为的意图、过程和效果。看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情境创设是否恰当,气氛调节得如何,问题处理是否合适,教师的观念是否先进,文化素养如何等等。

评课,是继说课、听课之后教师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和研讨。我们制订的“评课”原则是:①评课对课不对人,评课时大家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重对错,重在提高自身的教学分析与决策能力;②不重经验,重在分析课例中某种处理为什么好与不好,提炼出教与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便迁移到自己的教学中;③重高层次改进意见的提出。

3.研究课课例分析焦点

课例分析专题教研活动中,共性的焦点问题:①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加强“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引领与渗透,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教授?②怎么让学生轻松卷入学习过程?③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④如何提高提问等教学技能的有效性?如“提问”,需不需要问,问什么,问谁,怎么问等等。⑤如何寻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与高考应试备考要求的平衡点,既改变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又能落实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点等等。

4.收获与反思

以课例为载体进行的专题校本教研,帮助教师实现从教学实践经验到教育理论的升华。教师本身有着丰富的教学积累,但大都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来自上海、北京的特级教师、教研员专家们独具慧眼,剪裁的教学片段形象具体,给教师以丰富的信息和感性的材料,抛出的研讨话题让大家畅所欲言,褒贬不一,正反方观点针锋相对,教师们研究课堂教学细节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评课过程是开课者、评课者、专家间的多元互动,智慧的火花不断进行交流碰撞,基本达到了共振共鸣、创造创新的境界。教师们从别人的课例分析中体验乃至学会了“如何上升到理论高度看问题”,再自觉用有效的教与学的理论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

以课例为载体进行的专题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有效教学设计的自觉性与专业能力。开课老师感到收获很大,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因为反复磨一节课,“一课三上”,不断让大家听、评、改,再听、再评、再改,认真听取同伴和专家的意见,对自己的教学抱开放态度,从学生学的实效性出发,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的自我追问,认识到自身教学行为背后潜意识中的教学观念,察觉自己教学行为的优点与不足,寻找“教学的成功”与“教学的遗憾”,指向“教学重建—教学再设计”,并进一步思考同一类课型的有效教学策略,这些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有教师感慨道:参加这样的专题教研活动,认真磨一节课比一年的教学锻炼进步都快。

以课例为载体进行的专题校本教研,在浓厚的校本教科研氛围中,落实、升华了同伴互助。教师大多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不少人进行过很好的教学设计,组织过很好的教学活动,自己却说不清好在哪里。通过课例分析把某些教学策略的好处说透,点醒教师把自发的教学行为转变为自觉追求有效教学的行动,同时理解领会一些不好的教学设计问题在哪里,可以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发生同样的问题。课例分析教研活动不仅营造了学校浓厚的校本教科研氛围,而且促进了伙伴共生教研文化的形成和张扬,特别是同课异构活动,不同教师教学背景不同,教学个性、风格迥异,常有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同课异构促进了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借鉴,扬长避短,同时检视了自己和他人的专业生活,分享了别人的成长经验,增强了反思意识和能力,有意识调整了自己教与学的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因为整个活动教研组的其他老师全程参与了,在课例分析的教研活动中,大家不知不觉中真正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形成伙伴共生、互利多赢的关系。研究课开过、评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教师们还在回味、总结,不少人的教学设计或反思在核心期刊发表,大家踊跃报名争取下次开课的机会,努力超越自己,希望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有新的高度。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课例分析教研活动是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扶手”,是教学实践创新的“孵化器”。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班级管理关键

有一句话说的好“思想决定行动”。为了减少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失误,作为班主任,必须抓好思想教育这块阵地,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我会利用晨会课的时间从学生的身边事情说起,比如要和父母学会沟通,要学会尊重自己的长辈,要和自己的同学融洽相处等等。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有时候发现有的孩子情绪不对,要及时找他们谈心,化解他们心中的矛盾。其次是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要是课本中有这方面的内容,我都会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教育。通过讨论,让学生逐步形成较好的品德思想。正是因为班主任及时的教导,我们班同学很少发生打架等违反学校纪律的事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健康的学习环境。

二、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材,生生都有作为”的全面人才观念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谆谆地告诫我们:“只要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现实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世界上所能学会的东西”。不言而喻,只要育人得法,说教得体,学生均能成长为不同领域的建设性人才。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树立全面的新型的人才理念。素质教育的整体性要求既要培养优生,也要注意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说教,让其个性健康地自由延伸,充分挖掘其创造性潜力,从而塑造“虽然我在学业上没有多大的造诣,但在其他行业一定能成为社会主义优秀的建设者”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希望和期盼,从而让学生深深感悟老师的期望,感知老师的亲和,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激发潜在的成才欲望。

三、构建“严爱、融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要真正从对学生的爱出发,关心他们,严格要求他们,尽可能深入到学生中去。没有严格要求的爱,是无原则的放纵。“爱而不严不是真爱”,严而不爱会使学生畏其严,反其严。只有把“爱”与“严”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严师出高徒”。对于农村留守学生,更应该多一些关爱。关爱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关心学生的行为习惯。俗话说:“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从日常学习中关心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2.关心学生的学习。这是教师最起码的职责。3.关心学生的身体。关心学习只是一时,而关心他们的成长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是光有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上严格管理、严格教育才能达到真爱的境地,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可敬可亲,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关爱。师生感情融洽,学生愿意对班主任敞开心扉,班主任就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当然,对学生的爱并不意味着迁就和纵容他们,这“爱”必须和“严”相结合,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爱护关心的更深层次的体现,所以必须做到宽严相济,使出于爱,爱寓于严,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自然离不开学生。充分运用“参与机制”,让全体学生全权参与管理工作。俗话说“十个手指也有长短”,班级中的孩子应该说是有着很大差异的,组织、动手、口头表达等各方面都参差不齐。如何让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岗位呢?于是我与学生商量,共同设置了不少小岗位:学习类的(其中包括各课课代表、小组长),生活类(个人卫生检查员、环境卫生保洁员)等,每学期一轮换。刚开始这样做时,遇到的麻烦较多,因为学生太小,尚无管理班级的能力。我明显感到这样做,有点自找苦吃,自寻罪受。也曾一度徘徊过,但很快我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进步,都透射出他作为天生的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老师将原本属于老师的岗位“让”给他们时,他们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成人感,渴望参与班级管理。因此,我所尝试的做法正符合他们生命发展的需要。学生们在参与班级管理中增长了才干,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谅解……这些都是学生今后踏上社会,谋求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和品质。

五、创设情境,开展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农村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资源的短缺,开展的集体活动相对较少,学生集体观念淡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是促进班级集体建设的中介,是学生展示才华的乐园。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形成懂得尊爱他人,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力。

总之,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尤为重要的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将学生的能力、性格等方面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虽然,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比较复杂而繁重的。但是只要你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地耕耘,是完全能够把班主任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注意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能力,做一位现代意识、服务意识强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麦志强,潘海燕.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创新[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杨武平,王天明.关于中小学班主任的现状调查.太原新闻网.

[3]刘晓明,张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27-2

新课改要求下的思想品德课堂必须是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重视时代特征和重视行动实践,同时,也把它作为对教师和学生的核心要求。与此同时,学校提出了应用化的“四段一案一回头”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即回看复习——精讲互动——归纳总结——巩固拓展。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上课后6到25分钟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在此期间,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教师如果抓住这段时间讲新课,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课的最后十分钟,学生开始疲劳,必须换上新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这段时间我们要求教师变换教学形式,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神经再度兴奋,注意力再集中。有鉴于此,在实际操作中,“四段一案一回头”这一模式将课堂45分钟分成4个板块:回看复习约5分钟,精讲互动约25分钟,归纳总结约5分钟,巩固拓展约10分钟。

(一)回看复习

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用时约5分钟。在这一时间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能够对已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识记和认知,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1.操作要求

(1)回看内容的针对性。教师在上课前精心准备案例或例题,设计针对上一框题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用上一课所学知识回答,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另外,在每一课、每一单元结束后再增加一项内容,让学生以小抄的形式将本课、本单元的知识以“鱼骨图”的形式整理出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这样不断回头看,使学生逐步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轻松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由此将书本由厚变薄。

(2)对于一些易混淆、难区分并且十分重要的概念性问题,一定要涵盖到回看复习环节中,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结构体系。

(3)复习层次上,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有所侧重。45分钟课堂知识体系浓缩为5分钟的知识回顾,这必然要求在复习回看时要有进行,有重点的回顾,回顾内容必须是提纲挈领的体系。

2.应用原则:引导为主的原则

(1)引导回顾为主题。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回看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回顾,一方面强化学生的认知,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大致了解到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点对于下一阶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案例引导为依托。

理论联系实际是每一门课程的必然要求,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在回看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来运用?案例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精讲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愿景时,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何来引导这种学习兴趣,如何把握好这种学习动机,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方法来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这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课堂的核心部分,用时约25分钟。主要通过两个环节展开:情境导入和互动探究。

1.操作要求

(1)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需要教师深化对教材知识结构的了解,把握好重点难点的挖掘,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卓有成效的情境。

首先,在情境设置的选材上,教师要把好选材关。选材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这样在接下来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活动的节奏。

其次,在情境导入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因时制宜,要避免空架子式的导入,最终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我们应新课改中趣味性、创造性、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创设的情境要引人入胜,能够使学生愉悦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感悟生活的色彩、做人的道理等。

(2)互动探究。

在互动探究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着力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首先,问题设计的优劣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只有问题设计好了,才能保证讨论分析有效深入的展开。所以,问题的设计要“巧”,要尽可能设计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使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同时又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做到了“温故而知新”。同时,问题的设计还要立足于“趣”,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问题,保证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其次,在引导探究的环节上,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头脑风暴式的氛围,使学生大胆想、大胆说。教师要学会倾听,通过抓住讨论中的闪光点,来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教师要有步骤讨论、分析、导向本质问题。如果学生在结论性的问题上达不到对真理性的认识,或者认知不完整,教师要注意总结、强调和升华。在这一环节的开展方式上,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辩论等多种形式,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2.应用原则:收放自如的原则

(1)以情境设置为前提。

情境导入的首要原则是通过对情境的设置,使导入变得有趣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积极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

(2)以多媒体为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由书本的平面走向立体化,由静态的书本走向活力四射的图形界面。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拓宽了教学时间、空间的深度,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图形界面的强感染力为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

(3)以课堂知识体系为框架。

情境的导入、课堂的互动探究都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展开,这个范围不仅仅是课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还有课堂知识要求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情境和问题的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课堂的知识要求,它们只是增强学生接受效果的手段,不能主次颠倒,偏离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三)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和启迪智慧的功效。因此,教师必须对课堂进行高质量的归纳总结。

1.操作要求

教师在精讲互动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带领学生总结课堂,感悟收获。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整理,将本节课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并通过“鱼骨图法”展现出来,期间可以采用比一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应用原则

(1)以理论知识为铺垫。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方法论的掌握,他们是学科能力的载体,因此,在归纳总结阶段,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鱼骨图法”的基础上,理清除普遍真理外知识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适用的时间和地点等条件。

(2)以拓展升华为目的。

思想品德课课堂内所学知识毕竟有限,通过对思想品德课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论的掌握,升华学生对教材的认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由课堂走向课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拓展

这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用时约十分钟,主要内容在于对当堂教学的反馈,通过完成学案上的《学习自测》来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情况。

1.操作要求

(1)精心挑选例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测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达成程度。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发现个别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对集中的问题,进一步给予精讲分析。

(2)设计课后延伸板块,要求针对本课内容在课后组织一些学生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人生的道理,并把它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活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比如可以是主题班会、辩论赛等,活动开展上要求需简单可操作。

2.应用原则

(1)以能力为关键。

思想品德课着眼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拓展巩固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习题的练习来增强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知识源自课堂也要超出课堂,在课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以课堂精练为主体。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研工作平台;CMS;网站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46-02

1 引言

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教学手段日益先进,而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发展,教研活动的方式也发生变化。为了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共享,网络教研应运而生。与传统教研相比,网络教研有其独特的优势,它扩大了教研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学。当前,教研活动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网络教研从2000年以后在全国各地慢慢开展起来,网络虚拟空间便于沟通,比多年以来的电视教育更容易互动交流。目前网络教研普遍采用的交流平台有E-mail、BBS、QQ、NetMeeting、MSN、Blog、Wiki等。这些平台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研活动,如QQ、MSN适用于教师讨论,Blog、Wiki适用于教师培训。众所周知,资源建设、教师培训、教学讨论和网上教学等教研活动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而各自分离的交流平台无形中降低了网络教研的成效。传统教研主要建立在听课评课和面对面的集体备课,人数受到限制,致使思维空间缩小,学习的人数也不多,过后也很少得到后继使用。使二者相结合,优势互补,教师通过实际参与、切身实践,再通过网络平台互相交流、探讨、对话、互动,取长补短,吸取精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又通过反思,与同行分享得失,及时得到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从而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良性循环。

2 构建目标

与传统教研方式相比,网络环境下的教研具有三方面明显特征:一是教育信息的多源性,教育信息的来源突破时间、空间、人物的局限,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成为教育信息的来源;二是信息的易得易变,由于教育信息的多源性,特别是在网络工作平台上,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容易获得且在瞬间进行重新组合,演变成新的信息,因而进入教师视野的信息易得且易变,这必然对传统教研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三是信息的快速呈现性,尤其是在网络工作平台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各种信息能够很快地传递和反馈,教师能够迅速感知各种各样的信息,有利的信息可以迅速捕捉,不利的信息可以迅速知道,对于教研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都十分突出。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环境对教师教研的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势必促进高校教育科研工作观念与方式、管理途径与模式等发生巨大变化。这就需要搭建开放的网络教研工作平台,提供相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库,使常规教研向网络拓展、延伸。开展各学科有效备课网络专题探讨,教师在探讨备课的案例、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困惑、获得的收获时,可体验和感悟到网络教研的乐趣,自身可以得到提升,从而有效提高教研团队的教研科研及管理工作水,改变团队教师的学习、工作状态,改善教师成长环境。

3 总体模块构建及功能

整个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登录、资源管理库、课件素材库、教师成长记录集、集体备课区、论坛平台、资源下载、教研动态、系统管理等9个功能模块。系统整体内容框架图如图1所示。系统主要包含两部分的功能:网站信息的、教师工作信息的存储。信息平台提供三方面的功能:为教师的任课课程提供对应的信息平台,包括课外阅读资料和对应的授课课件等;对应的交互功能,学生可通过留言的方式提交自己的问题,同时,教师可通过该平台直接简单的课外在线练习作业;网站公共信息的,如会议通知、院系新网等。

教师工作信息的存储主要是记录教师个人的工作记录,主要信息为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学历、学位信息与职称等。教师的工作包括授课课程信息,指导毕业设计、试讲、实习、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的科研课题、会议记录,获奖的记录、论文的发表,以往的履职考核情况,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等。

4 主要开发技术及步骤

在传统的Web应用开发中主要采用各种动态开发语言,如、PHP、JSP等。但采用这些开发技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缓存的处理。在Web中,为了提高运行的效率,缩短服务器响应的时间,往往将动态页面做对应的缓存,避免每次页面都去连接数据库读取内容生成对应的页面。另一方面,这样做往往会导致页面不能及时反映出内容的更新。运行效率和缓存的更新之间的矛盾往往是开发中的难点。

2)系统的安全性。Web系统的安全性包含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和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两方面。在个人的开发中,主要考虑的是应用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如信息的数据库加密储存,用户的访问控制、异常的访问等。要保证一个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往往会采用多种验证技术,如数据库、COOKIE、文件等,同时采用多重的加密方式,系统的安全性往往需要经过严格复杂的测试才能得到保证,这对个人开发来说是较难做到的。

3)系统的可扩展性。目前在Web开发中,MVC已经是开发的主流框架,第三方的支持库也较多,如SMARTY模板、THINKPHP框架、ZEND框架等。但对普通用户来说,要熟练使用MVC框架进行开发还存在较大的难度,业务逻辑的分析、模块的划分等对开发人员的要求较高,若设计不合理,则系统的可扩展性在后期得不到保证。

CMS可以解决以上提出的不足。CMS采用三层的开发模式,并且在内容管理方面已经做得相当完善,用户的分类管理、权限的设置、信息的以及投票等功能模块都已经具备,并且提供了用户定制显示层方面的脚本语言,使得用户可以不做系统的核心修改,就可以制作出满足多种需求的应用系统,降低用户Web开发的难度,减少工作量,同时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保证。

CMS系统主要用于信息的,对内容的管理功能完善。应用开发的工作主要在两方面:模板的修改和自制模块的开发。

1)模板的修改。CMS系统采用的是MVC的开发模式,因此显示界面和内容是分离的,在修改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HTML制作用户自己的显示页面,同时使用系统提供的标签将内容添加到HTML页面中,在编译解释过程中,由CMS对标签进行替换,生成完整的页面。在页面的制作过程中采用传统的表格定位方式,对导航和首页内容进行布局。对内容则采用CMS提供的标签。如[phomenewspic]'selfinfo',2,4,128,90,1,20,2[/phomenewspic],该标签实现首页图片显示图片的显示格式的设定。

2)自制模块的开发。任何一个CMS系统都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在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个人档案模块在CMS中就没有对应的功能模块,因此采用自制开发的模式。在开发的过程中涉及对应的用户登录控制等公用模块,这部分功能可采用CMS提供的功能模块。而教师的个人信息则是二次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仍然采用MVC的开发模式,建立对应的模板文件和对应的程序文件,并在主程序文件中采用CMS提供的函数,调入对应的模板文件:require('template/index.temp.php')。

5 总结与反思

网络教研工作平台于2011年7月开发完成并运用到玉溪师范学院理学院的教研团队活动中,将网络信息技术与教研活动有效融合在一起,实现网上备课、资源共享、共同学习、积极反思、教师专业成长记录等功能,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研方式引入传统的教研活动中,运行效果良好。当然,探索基于网络工作平台的教科研工作的新途径、新方式、新方法,结合基于网络工作平台网络教研的特点和要求,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和组织管理的观念,提高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而构建基于网络工作的平台教学、教科研、培训一体化模式,才是目的所在,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张菊萍.网络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6):134-135.

[2]王亚萍.关于中小学网络教研的分析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19-21.

[3]张敏.教师学习策略结构研究[J].教育研究,2008(6):84-90.

[4]周岩,王旭辉.基于Web的网络教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技信息,2008(15):93-94.

[5]赵旵.区域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框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57-59.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职生 语文课堂 微课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视频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走进大中小学,当然也“闯入”中职校园。微课资源建设是职校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发展大潮流的中职教育微课化,必将促进中职课堂教学的转变,在此仅以语文学科为例,谈谈中职语文的“微”转变。

一、“微”观中职生与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没有过重的升学压力,专业知识丰富,提升个人能力与实践阅历。高中学习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而中职教学却是社会实践的预演,更自由真实。中职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自学能力弱,思维活跃,但基础知识薄弱。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上课主动性不高,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吸引力上更是无法与专业课抗衡。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改变语文课堂的局面,就成为摆在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性,重点不在于如何应试,而在于如何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服务于一个社会人的内修外炼,如此却提高了对语文教师能力的要求。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在中职教学中始终扮演“小媳妇”的角色,不被学生重视,直到微课闯入语文课堂,让课堂有了“微”转变,转变虽是从“微”开始的,但收效之巨是可以预见的。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微”思考

“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中职语文课堂引入微课,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文言文《石钟山记》,课例片段中包含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法及文章框架梳理。上课时老师只需要讨论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微课让中职生引发思考,并且在参与课堂教学时更有自信。

然而在现有微课资源中,中职语文微课资源较少,而普通高中的微课不符合中职生的学习要求,存在严重的供不应求。这就要教师们除了要会用微课资源外,还要制作出更多原创微课课件,形成中职语文自己的资源库。

三、中职教学中的“微”优势

1.微课自身优势

(1)片段式教学,符合中职生年龄特点。

“微课”的时长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对于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中职生,短时集中效果佳。

(2)教学重难点突出,注重实效性。

微课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有效浓缩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多样性传播,掌控难度不大。

微课程内容具体、主题突出,容易表达、操作简单、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易于通过网上视频、手机、微博等传播。多样性的传播方式使课堂变相融入生活,师生掌控难度不大。

2.微课与中职课堂结合点优势

(1)中职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超过二十分钟的知识讲授,对于学生接受而言效率低。微课视频8分钟左右,很好地简化教学流程,从而达到有效利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行教学的目的。

(2)中职语文课堂的课堂教学知识点较为集中,微课视频能够将书面化的知识点立体化、形象化,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3)微课“解放”了中职课堂。传统教学中枯燥的知识讲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进行梳理讲解,剩下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充分用于实训、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可以布置作业限时考查学生独立自主或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中职语文教学的“微”存在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微课已经渗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任务的需求,微课承担着课题引入、概念讲述、过程演示、巩固练习等不同任务,成为广大师生喜爱的教学形式。

要注意设计一些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短小精悍的“微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无论是文学知识的讲解还是文学现象的阐释,都要不断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微问题”。

山东省中等职业语文教科书第三册收录“诗歌”、“小说”、“戏剧”几个赏析性强的教学单元,这些单元正是微课切入中职语文课堂的最佳入口。诗歌单元收录有《再别康桥》、《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名篇;小说戏剧单元多以名片选段的形式摘录收纳,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阿Q正传》、《雷雨》、《威尼斯商人》等。其中诗歌单元运用微客可以还原一个意境,创设品读感悟的境界,将语言无法生动展示的诗歌音乐美、形象美、意境美表现在课堂上。小说单元可在短时间内还原一部名著的梗概,给学生学习选段设计一个从面到点的接受过程,进而引起对整部作品的兴趣与关注。戏剧单元在老师的指导下,可根据微客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或再现,促进学习交流和学生审美感的增强。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微课教学具有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的作用,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程的内容更精简,主题更突出,更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微课教学的存在起到见微知著的作用,由一课转入对全册名著的喜好,亲近名著引起阅读兴趣。

五、中职语文课堂的“微”收获

微课的引入成为学习语文兴趣的起点,促进语文教学中的“读、悟、写”,读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悟性,文学的门道即可为之打开,继而“写”便不会成为无悟无感之物,虽不至于下笔如有神,但最起码是胸中有天地。

微课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形象的、直观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增进隐性知识的学习,并转变教学观念、迁移学习技能,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微课程不仅是微视频的呈现,更是一门完整的课程形式。因此,在中职学校要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字化校园模式,为支持教学服务,增强师生之间在线同步、异步交流工具的开发与使用加强信息沟通,使微课程的功效最大化。

目前中职微课资源还存在数量少、创作水平参差不齐等缺陷。中职微课资源中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受中小学微课资源影响,存在模仿痕迹。为此,要将微课与中职教材相结合,做到“四多”:多看、多听、多修改、多比较,善于从别人的微课中汲取营养,勇于听取学生和同行对自己微课的意见,不厌其烦地修改,智能化的比较,积累经验。广大中职教师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和探索,从而真正实现中职语文课堂的“微”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本友.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05.

[2]赵建宇.浅谈中职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中国教育报,2013-10-20.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困境;策略研究

中职校的德育课程是中职学校公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职业教育的基本保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德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增强了德育课程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为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在现实的德育课教学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情况,使教学陷入了困境。因此,在加强德育课的“职业教育”功能的同时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和措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现阶段,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都简单地认为德育课就是说教课,空洞不实用,而且学生根据自己粗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认为不需要老师再对自己进行教育了,不如将自己的时间多用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这样片面的、错误的认识,导致了学生经常缺课和厌学,忽视了它的“道德感化和素质教育”的功能,降低了学生对于德育课的兴趣和吸引力。

其次,德育课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而且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际教学中,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地点总是局限在教室里面,而且总是以说教的教学方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育对象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并且,很多的知识有滞后性,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的需要。

再次,侧重于“知识掌握”的评价模式。在教学中,过分地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程度,重视对学生认知层次的掌握和评价。忽略了学生真正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的能力,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悟和情感体验,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德育与职业素养。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1.优化德育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行为,当一个人处于消极、萎靡的情绪时,人体的各个机能就会处在亢奋的状态之中。因此,在德育课的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多利用生动鲜明的案例,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积极组织教学,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利用音乐、故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因此诱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探究意识,

同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创新德育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教学模式。传统的靠一本教材、一枝粉笔、一块黑板打天下的教学局面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因此,教师必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

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共同营造生机勃勃的活力课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主动、探究合作地学习。

首先,自主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多个问题,以问题为契机,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选择,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然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对学生迷惑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其次,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同样以问题为契机,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经过各小组的发言、教师的点评,全体学生的交流,提高他们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究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道路交通秩序问题、社会医疗保障问题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要求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打破了传统的、呆板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共同讨论和共同探究中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学习乐在其中。

再次,辩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针对某个问题,事先准备好辩论的主题,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通过积极地查找资料、上网搜集和预习新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辩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对于问题背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扩展思维、获得新知,在激烈的交流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3.开发开放式的德育课教学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仅仅局限在课堂内部,完全忽略了德育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大特点。在新课程要求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应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将教学的空间努力扩大到学校外面,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和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真正使学生融入真实的社会中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课堂小情景和社会大情景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堂情景的空间扩展是有限的,社会的大情景则是无限的,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地把课堂小情景和社会大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认知能力和情感、觉悟互相渗透、互相提高。例如,讲经济常识“信用工具”一节时,靠教师单纯的讲授,学生难有好的收效。不如要求每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银行实地考察,同时教师印一批取款单、储款单、转账(现金)支票、汇票等让学生在课堂填写,由学生推选评委进行现场评点。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职场和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究活动,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参观。将学生带到真实的工作和生活中去,领悟和感受生活,然后将自己的感悟写到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去。比如说,在讲解“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时候,完全可以将学生带到真正的幼儿园里面去参观、去学习、去见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真实的职业道德规范约束,有效地内化成自

己的行为规范。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发挥自己的优秀品质。从而进一步坚定自己学习和成功的信念,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再次,加强励志教育,经常邀请一些道德楷模、成功人士到学校进行演讲和指导。特别是请从本校走出去的成功人士到母校给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为自己的职业人生树立更远大的目标。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中职学校德育课的育人功能及新课程的新理念,从现阶段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出发,

从优化德育课的教学氛围、创新德育课的教学方式和开发开放式

的德育课教学新模式等三个方面详尽地进行了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意见[R],2008-12.

[2]王叙林.愉快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职业教育研究,2010(06).

[3]方武.让德育课焕发时代活力: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探讨.湖南农机,2011(01).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第7篇

优秀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用知识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对孩子的爱 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讲课要知情交融,师生互动, 充满了童趣、乐趣。要 40 分钟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 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灵动的课堂,丰厚的文 化底蕴,让教师和学生们听得意犹未尽。通过课堂教学让人们教师感受到只有读 懂学生、读懂数学、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有可能为孩子们的童年奉献出“好 吃”又有“营养”的知识,只有走进属于孩子们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 课堂才能彰显生机与活力。

“没有潜心的研究,就没有精致的教育”这是我校教研工作的理念,只有思 想认识上提高,才会有积极主动参与的自觉性。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突破口,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模式,通过专业引领、实现 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工作中我们深知:要给学生一杯 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不间断“活水”补充、更替,才有教育的生命,才 有教育的活力。因此,在完成教学教育工作之余要坚持学习,笔耕不辍。

二、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幅射作用,实现教研工作的专业引领。

在工作中我门始终教研室整体教研思路的为指导, 以学校骨干教师为依托,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贯彻实施新 课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研组建设中,我按 照教研室的要求,理清了工作思路,强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责任意识。通过学 校组织的各种校本培训,我积极引导全组教师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掌握先进的 教学方法,并且通过网络教研及时传递新资源、新信息,了解教育前沿动态,明 确教学方向,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作为学区级骨干教师,学校要求他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承 担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可以说是一腔热血,毫无保留,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帮 助,发现缺点诚恳指出,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尽快地成长,从而赢得了青年教师 的尊敬。在教学上尽量地给予支持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他 们在成长过程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使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有了明显的提高。每次的教研活动,从上课内容到活动程序安排,到研讨主题的 征订与确立, 都一一落实到位, 争取使每次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在教研活动中, 我们渐渐形成了群体意识、服务意识、教研意识。

三、加强课堂教学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进一步 成长,学校每月都有骨干教师的课堂展示周活动。根据本学期校本研修的主题, 要求骨干教师对教学中的导、教的方法及怎样把握导、教的时机先进行研究,再 通过课堂把自己的思想及收获展示出来。课中有标“新” ,有导“趣” ,让学生主 动进入学习状态,达到“乐学”的目的;还有积极创造条件,巧设疑问,启发思 维,让学生主动去“想” 、去“探索” 、去“发现” 、去“质疑” ,从而变“不会学” ,引导学生 “会学” ;还有注意在授予学生知识的 为“会学” ,达到以 “导思” 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一定 的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做到在 “导法” 中, 让学生 “活学” 。

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 气。学校开展的专题教研活动中,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实行“推门听课” ,开展 “课堂教学公开月活动。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为骨干教师,必须有创新, 有创新才有发展。不管到哪里去,都要带着目标、想法去,带着办法、体会回。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_我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做法我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做法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头人。作为校 骨干教师,市骨干培养对象,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我以此为契机,不断学习、认真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共同探究 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下面就我在工 作中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我深知骨干教师是师德高尚、业务精 良、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应当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 理念、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要想达到骨干教师的标准,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但我更坚信“独 木不成材”的道理。作为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我经常走在教学的 最前沿,努力带领科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为了能与科组教师一起进 步,便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教研工作。在工 作中,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吸收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从教研专题的 确立、教研课的开展,到课题的考核、结题等各阶段我都为全组教师 作出榜样。通过引领和示范,我组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得到了明 显提高,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相互交流,探讨中逐渐走向成熟。二、示范引领,榜样带动。骨干教师的作用突出表现在示范和引 领方面。身为校骨干教师,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同事做出榜样,通过 自己的示范和专业引领,帮助其他同事逐渐地提高业务水平。因此, 我每学年必做两节公开课,一次专题讲座。让其他教师从我的教书育 人和教育科研的经历及成长的历程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 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年轻教师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其勤 业、精业的师德风范。除了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外,还要带领学科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先进的教育、教 学经验,配合教导处负责全组成员的备课、听课、作业的检查、活动 的开展和学期结束后教师的测评等工作。积极承担每学期的专项研究 任务: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组织本组教师研讨;对于典型问题确 立专门的课题来研究等。学期结束,由学校领导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评 估,从活动的开展、教学成绩、研究成果等方面综合评价,并及时总 结经验,寻找不足,进行反思、整改。由于我校年老的教师较多,他 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他们的观念陈旧,对工作缺乏热情,制约了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期开始我认真组织 他们学习新课标。在每个周会前半个小时进行学习,事先要求他们阅 读本次学习的内容,做好发言的准备。学习中先由我讲读某一个专题, 然后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感受,最后一起交流探讨课程新理 念,确立教学新方向。通过学习,他们的观念不断得到更新,课堂教 学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另外,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一起 分享教育趣事。毕竟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奉献很多年,一说起教学总是 津津乐道。在谈论之间既可以互相学习,又引出他们对往日教学的回 忆,激发他们沉淀已久的教学欲望,再一次点燃了他们教学的激情。

采取这种做法,延长了年老教师的教学周期,较快地提高了学校教师 的整体实力。三、利用网络,自主成长。我觉得我的成长应该得利于网络的帮 助。说到网络,不得不提的是网络教研。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便积 极参与了网络教研的活动。我在学校中是第一个参加网络教研的,我 在网络这片天地里不断吸收着养料。我自己进步了,也没有忘记把“网 络教研”的理念带到了我校,传递给我的同事们。在我的带领下,数 学、语文学科的教师也都积极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和网络论坛中来。

网络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为我校教师打开了一扇窗,在那里我们找到 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在此活动中收获了成功,建立 了自信。由于我的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卓有成效,我也得到了上级领 导的认可。其实,网络教研是广大教师学习和提高的必然途径,是帮 助教师实现人生梦想的最高追求,是教研工作的一支先锋力量。只有 在这片沃土上才能为大家提供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 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满足教师自身的成长需求。总之,发挥骨干教 师在教师团队中的引领作用,放大骨干教师在教师团队中的榜样与教 育作用,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构建以教师实践反思、 教学创新、科研创新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才能有效地推动学校教学 改革,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做法克山县西城中学 尹显利

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_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头作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头作用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我认为,作为骨干教师,既是一种 荣誉,更是一种责任。骨干教师除了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本职工作中 的重要作用外,更应该依托骨干教师本身的优势,发挥对周围教师 的辐射作用,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我认为骨干教师必须从以下几 个方面做好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骨干教师,应该是教学工作的领头人。

能够被聘为骨干教师,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压力与责任。

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做好每样工作,不辜负老师、领导、家 长、学生对我的厚望,真正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教师要学高 为师,身正为范。骨干教师更要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做到爱 学生、爱事业,视学生为己出,视事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在日常 工作中更应做到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二、骨干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相长,不耻下问。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 , 春和活力。我认真参加各类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通过学 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 挑战,又是机遇。由于刚刚步入初中教学,我认真制定了自我发展 三年规划,给自己定下了前进的方向。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来不断 充实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我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 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 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古人云:学而思习之,学而不思则贻。作为骨干教师首先要多 学习,将学习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和一种时尚,做一个有“功底” 的教师。

三、骨干教师,应该做一名行善之人。

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 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 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古人讲:三人行必有吾师, 而善行者必胸襟开阔,胸襟开阔者就要有“借他山之石,磨砺自己 之玉”的进取风范,作为骨干教师要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浮华;多 一些求真,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真行动,少一些假动作。

四、作为骨干教师,应该对知识善于研究。

骨干教师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 进取精神,要学习域外名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使自己在不断 的借鉴中成长,在不断的充实中走向成功,进而成长为小有名气的 名师,筑就起自己职业的幸福。

做反思型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做思考型的教 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有关理论,用有关的理论指导 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并解决有关问题。做专家型教师,使自 己在研究中,在反思中,在活动中,在思考中,逐渐从骨干教师成 长为专家型教师,让教育家从我们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网课课程收获和感悟范文第8篇

一、创新管理模式,将有效教育教学落在实处。

创新学校管理,我们实行了班主任竞争上岗制和教师聘任制,吸引教师自觉参与学校管理,将学校发展目标转变成教师共同的工作目标,使教师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中层干部深入教学一线,坚持任课和经常性听课、评课,既给教师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又掌握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正确决策奠定基础;各年级将管理重点放在管理过程中,将有效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充分调动各个层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将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落在实处。

课堂教学有效性体现在哪里?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有效的教学行为上,它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于是,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研究。

1.有效教学行为,始于有效备课。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备课应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备课应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到位,力争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2.重建备课模式,深度思考课堂。

学校变以往的教师个人备课为集体电子备课与教师个性修改相结合,按照“个人准备——小组研讨——调整完善”的流程,形成“集体研课——个性修改——交流评价——个人反思——再次修改——实践完善”的备课模式。这种备课既保持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同时又能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电子稿的形式,设计、积累每课时、每单元习题,并在日常使用中逐步修改完善,以备在学期末时,将所设计习题结集成册,提高学习水平测评的质量。教师还在日常教学时注重收集、整理学生日常学习笔记、实验成果、创新作品、实践体验等,为期末评估、展示,提供鲜活的评价材料。新的备课方式有效地凝聚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有效地提升了教师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能力,进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提高了教学效益。

3.把握基本原则,抓实课堂教学。

有效教育教学要立足课堂,必须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学校提出教师的常态课堂要达到6点要求:(1)面向全体——力求给每个学生创设发展空间,在教学中遵循普遍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个人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升,以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2)精讲多练——教师的“精讲”,要注重深钻教材、掌握教材、了解教材本质,注重提高学生练习的目的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多练”不仅要求课堂上练习的时间多些,还要注重练习方式的多样化。(3)师生互动——教师在落实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注重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上师生要充分交流,通过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4)技术运用——倡导多种媒体合理综合运用,为教学服务,做到用好用精用足。既要发挥传统媒体板书、教(学)具直观形象的长处,又要呈现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作演示、能反映知识本质等特点,二者相辅相成,彼此补充。(5)目标达成——目标制定要符合教材特点,学生学情,要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准确、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恰当、合理;情感态度目标切合实际,多维度实现课堂教学的不同目标。(6)课后反思——要求教师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全面梳理反思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同时结合学校或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有的放矢地思考。通过反思体现研究过程,以发现研究问题、论证研究假说、积累教学经验,助推专业成长。

这6点要求作为基本原则,要较好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听课、评课研讨活动。校领导在普遍听课的基础上,重点抓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定期地听“推门课”,听课后分别从效率、效果、效益的角度及时评价反馈,使常态教学6点要求由被动走向主动,由要求变成追求,从而达到更实在、更优化、更有效。

4.平等对话,和谐互动。

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

有效的教育教学,离不开师生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和谐的交流与平等的对话。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因此我们强调课堂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及时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让学生在师生和谐互动中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

二、提升教师素养,保证有效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师能是立教之根本,师艺是强教之力量,实施有效教育教学,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发展学生特长是目的。

为此,我们一方面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师生进行科学评价,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督查评价制度,做到制度力求科学合理,执行扎实有效。我们抓实“备、教、批、辅、测”等常规教学管理环节,提出五个“常规”、四个“负责”,实现精细化管理。五个“常规”:即“部门一日常规”、“班级一日常规”、“校长一日常规”、“教师一日常规”、“学生一日常规”。四个“负责”:即“谁分管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每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既关注分数又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另一方面,发挥团队力量,开展“高效课堂团队解读”活动。有效的教育教学是一个教师不断探索、积累、反思、沉淀的长期过程。学校在网上研讨、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为教师搭设伙伴间零距离的研究现场,引领教师们将学习中的收获,行动中的经验,讨论中的心得,实践中的探索与伙伴们交流分享。

我们以年级或学科团队为单位,围绕有效教育教学主题,寻找突破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实实在在的原生态解读。比如四年级团队的“小莉访谈”板块中,在小莉老师的引领下,师生倾吐心声,说出他们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感悟和认识;三年级团队以“常态教学的课前准备和课堂设计”为主题,通过课堂实录、课件展示、模拟课堂等形式展现了他们讨论、学习的成果,一副对联“家常饭精工细作餐餐讲营养”“常态课巧设乐学课课有收获”,横批“以人为本”,正是他们团队智慧的结晶;五年级团队解读活动把老师们带入研究现场,通过解读活动老师们理解了有效设问是课堂有效的主要因素;六年级团队以“精讲巧练”为主题,将平日里工作的点点滴滴进行总结提炼,把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效的练习手段展现给大家,并把工作中的困惑拿出来与大家研讨。

发挥团队的力量,使团队的研究结晶得到升华,在提升团队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个体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