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工作评估报告

个人工作评估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个人工作评估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个人工作评估报告范文第1篇

2.每日整理项目部监理日志,日报并发送日报至建设单位;做好项目收发文记录;整理项目监理部各类内业文件电子台账;

3.整理并填写项目部监理月报,电子版报送建设单位、公司工程部邮箱及网络平台,纸版报送建设单位;

4.整理并上报项目部总结统计分析表、进度分析至公司工程部邮箱;

5.组织项目部做好项目自查工作,将自查表格发给公司邮箱;

6.整理项目部签到考勤发送公司;

7.准备协助总监制作年会PPT发送公司;

1.2.3.7 召开监理例会并记录会议纪要;组织两次关于工程资料专题会;组织一次关于施工质量专题会会议纪要;

8.将人防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一式六份邮寄至公司盖章;

9.对建设单位检查出竣工档案资料问题进行整改;到建设单位领取发包方指令存档移交监理工程师查阅后归档;

10.为保证现场施工质量,督促现场施工进度,项目监理部发送工作联系单共计80封;发出邮件:35封

11.及时将监理日志、工作联系单、工程照片等及时发送给公司;

12.申请项目部日常请款事宜;

13.协助安全监理工程师编制1月份至6月份每月安全检查记录;积极安全月活动,协助安全监理工程师编制各项安全检查记录,编写安全月活动总结;整理安全资料;

14.协助总监理工程师做好后勤工作并及时完成总监理工程师交给的任务。

15.下年个人工作重点:

(1)将项目部内业整理工作更加完善、具体; 做好项目上内勤管理工作,及时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个人工作评估报告范文第2篇

律师和客户

关系悄然改变

在传统的律师和客户的关系中,律师通常处于主动地位,而客户相对被动。客户遇到法律问题需要求助律所或律师时,往往会因为缺乏选择参考而依照地域就近选择律所或律师,很多客户没有机会提前挑选法律服务机构,或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去了解律师的执业水平。

但在大数据时代,每家律所和对应的律师都会有相应的评估报告,根据不同的评估报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理性选择律所或律师。举例来讲,某家公司将一项业务交给10-20家律所去完成,根据后期回传的数据,用户能判断出在这项业务中每家律所对相似服务的不同报价,此项任务中律师和其助理分摊的任务比重,按小时计费合理还是按项目整个承包更划算,律所或律师在完成此项业务时额外费用产出的比较,这些内容都会成为客户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依据。数据时代的到来,会让客户在选择律所或律师时有更多的参考标准和依据,能在交互关系中占据更为主动的地位,而作为相对方的律师或律所则面临着新的挑战。

打破法律人传统的工作模式

《环球法律评论》专栏作家维克托对法律大数据有这样的理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法律数据进行分析,对法律问题进行预判,获得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得出新的认知、深刻的观点和主张。”不同于传统的法律数字化资源,法律大数据意味着更大规模量级的数据量,更为重要的是,法律大数据不仅可以满足传统数据库所做的单纯法律信息的汇总与整理,更可能为核心的功能做出预测。经过海量的数据分析,形成对特定法律问题的裁判预测,进行同案类推,甚至对案件时长、难度、证据要求、胜诉概率、赔偿数额、量刑长短进行预判,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实现计算机的自我学习与完善。

这种模式对律师或律所的利处在于法律大数据能帮助从业人员对案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判,甚至预估案件审理法官的裁判倾向,对法律适用做出贴近的分析,会从一定程度上节约法律实践成本。但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大数据的普遍运用会对律师的工作带来更高要求,律师被要求能从庞大的数据源中寻求精准的匹配信息,而用户出于对结果精确性的需要也会对律师提出更为苛刻的条件。除此之外,律师的职业一定程度上会被法律数据分析人员和法律数据服务提供商分化,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是大数据对法律从业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之一。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个人工作评估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风险评估;程序;方法;切实可行

The importance and exploration of methods on the risk assessment at landfill

Huang Fengwei, Jiang Xiaoming, Chen Lin

Jingmen City Appearance and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nagement Bureau, Jingmen Hubei 448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risk assessment,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jingmen landfill, this article clarified the procedures and method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at landfill in detail,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workable plan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t can be served as a reference for reducing the risk of landfill work, eliminating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ndfill.

Keywords: risk assessment; procedure; method; workable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垃圾填埋场是一个特殊的施工作业场所,长期以来,如何科学有效的保障在岗职工的健康安全却一直困扰着运营管理者,而对垃圾场各工作场所和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则可以预测风险危害性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的几率,确定风险等级,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尽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

1风险评估概述

1.1什么是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分析确定风险的过程,任何系统的安全性都可以通过风险的大小来衡量,科学分析系统的安全风险,综合平衡风险和代价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对垃圾填埋场而言,风险就是指暴露在危险下并造成伤害的可能性;风险评估应评估所有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对特别区域进行更详细的“特定”评估。

1.2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对风险的评价不仅是仔细检查工作场所对人带来的可能伤害,更重要的是权衡预防措施是否满足要求或者是否必要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其目的是将风险消除或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风险评估对于管理工作场所存在的潜在危险非常重要,可根据评估等级的大小作出相应预案,告知作业工作人员并建立切实可行的方案,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3风险评估的主体

原则上讲,那些熟悉工作区域和工作实际操作过程的个人应参与风险评估的全过程;安全监督员应负责制定所负责区域内的风险评估计划,并依据计划完成评估;最后由安全健康顾问编写风险评估报告和方案;填埋场的行政直管部门对于确保完成风险评估负有最终管理责任。

1.4完成风险评估的时间

风险评估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且在此期间填埋场运营条件没有发生改变。如果工作环境或者操作方式发生了改变,应尽快进行新的风险评估,而且最好在条件改变之前完成风险预评估。

2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2.1风险评估步骤

合理的风险评估需八个步骤:开展识别活动、识别危险源、风险存在区域、评估风险、找出风险控制重点、检查控制措施装置、作评估记录和定期检查。

2.2如何评估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以编号的形式进行分类。每一种风险危害性程度并与这些风险可能会发生的概率相乘,如以下公式所示:

风险等级=危害程度 ×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第一步危险程度的确定

给每一种危险的严重程度打分,如下表所示:

表1 危险的严重程度及分值划分

例如:如果滑倒在楼梯上(危险),可能导致死亡或伤残的,那么它必须划为等级4或等级5。

第二步危险发生可能性的确定

危险程度确定后,接下来需考虑每一种危险多久可能发生一次,即发生的可能性,其可能性及分值如下表所示:

表2 危险的可能性及分值划分

例如:如果滑倒在楼梯上(危险)是很可能发生的事,那么它必须划为等级3。

第三步风险等级的确定

即将风险程度值和风险可能性大小相乘就能得到风险等级。此数据应记入风险评估文本。

例如:滑倒在楼梯上的风险等级值为

5(危害程度) x 3(发生的可能性) = 15

第四步根据风险等级值大小确定采取措施的实施顺序

如危害的风险等级值在22-25之间,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如危害的风险等级值在16-22之间,在当天工作结束之前必须告知其直接管理人员;如危害的风险等级值在1-15之间,需考虑实际情况,适当采取相应措施。

2.3风险评估实施内容

风险评估员应保留完整的风险评估正式文本并将其副本提交给填埋场管理人员;风险评估报告必须告知给所有相关人员,并且必须不断更新;附加的信息清单附在此文档的后面,可以帮助完成文档某些内容。如果可行的话,需添加评估员的分类范畴以确保满足填埋场实际要求。

2.4被评估的风险

以下简单罗列垃圾场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由起火引起的燃烧(进场垃圾车的燃烧,填埋场火灾,填埋场气体引起的燃烧以及设备、电力设施的燃烧);烟雾的吸入(由上述列举的燃烧引起的烟雾以及重型设备燃烧引起的大量烟雾);被设备割伤(锋利的设施设备);碎玻璃割伤(在填埋场对垃圾分类,玻璃等分离);与化学物品接触(危险废物、药剂以及化学药品如硫酸、盐酸等酸类或者氯酸钠以及在渗沥液处理中将会用到的物品);在有障碍物或湿滑地面跌倒(填埋表面、斜坡处或办公楼处于潮湿时);在楼梯上跌倒(垃圾坝、办公楼里的楼梯,渗沥液处理站的反应器、生物滤池、消毒车间和稳定塘所用到的楼梯/扶梯);自行处理伤口感染(对日常需要人工操作的职工而言);与设备挂扯(工作服与设备、电缆与设备);饮水水质安全及病原体(填埋场供水系统);落水及溺水(渗沥液存储设备、中间调节池、生物滤池、污泥池);因物体坠落而砸伤(如卡车卸料,高空作业);从高处跌落(重型设备、大楼、检修孔、井、垃圾坝、沟渠);在隔离区工作感染细菌(大型机械修理车间、中间调节池、生物滤池、污泥池、消毒车间、渗沥液调节池以及地下水监测井);填埋作业机械的使用(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危险物品及溢出物的处理(渗沥液处理站、消泡剂、除臭剂管理)等。

2.5风险评估年度审查

每年或者发生一些重大改变时必须进行评估审查。比如有可能导致新危害的新仪器、材料、措施、作业程序等。所有安全评估应至少一年复审一次,并且当质疑现有评估可能无效时要立即复审。复审的详细资料要记录在安全评估控制表上,且需着重考虑一下几点:(1)所有场内设备符合工作目的和工作地点的要求(2)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系统(3)职工要对其使用的设备有全面的了解,熟知操作方法并接受了专业技能培训(4)确保职工使用的设备符合法定检测部门要求,建立文档记录设备运营中的使用状况:包括设备自身信息、设备评估信息、减少危害措施方法等。

3填埋场危害及部分评估结果

虽然各垃圾填埋场的实际运营情况不同,但大同小异,基于此,经过探究和分析,按照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对部分岗位和区域进行了评估,并在现有控制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下仅以填埋场的几项危害为例演示评估的具体过程。

3.1与垃圾接触的危害: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

受危害人群:垃圾检验员、第三方协助人员,公众,紧急救援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用药剂定期消杀,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鞋等进行防护

风险等级值:3 x 4=12

推荐的控制手段:(1)进行安全急救培训,告知填埋垃圾的感染性危害及被感染后如何处理等,指导员工按照安全的方式操作(2)填埋场的运营应分为白色(清洁)区和黑色(脏)区(3)白色区应建有洗澡间、更衣室,并提供热水和肥皂,能够让职工下班后去除污渍(4)对于黑色区与白色区的使用过程实施监管(5)对于与生物活性物质如有机垃圾,渗沥液,污泥,垃圾填埋气体或冷凝液接触的工作岗位应提出严格的工作防护要求(6)进入填埋场的有害物质必须隔离和临时安全存储,确定危害及处理方式后,再行单独处理。

3.2化学药品的危害:接触、吸入或摄入化学品

受危害的人群:消杀人员、在消杀区域的现场操作人员、化验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消除、指导、防护服

危险等级:4 x 4=16

推荐的控制手段:(1)在隔离区域严格禁止职工单独使用危险化学品(2)当处理浓酸、腐蚀性化学物质前,确认救援设备有效性,如紧急淋浴和眼睛冲洗瓶的存在/已安装/可用(3)减小吸引害虫和飞鸟的区域/工作面。使用临时覆盖物或土层覆盖,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4)选择少用农药/免费的病虫害防治方法(5)所有化学品必须在初次使用前进行评估,并编写产品的具体数据/注意事项(6)确保每位职工在处理有害物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及其他必要防护用具(7)化学品储存区位置必须做标记,并在消防方案中标明(8)确保职工完成化学药剂的操作后,有足够的卫生设施(如温水)淋浴等。

3.3落水及溺水的危害:掉入隔离区域的水池、污泥池

受危害的人群:员工、紧急救援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防护栏、游泳圈、绳子等

危险系数:5 x 3=15

推荐的控制手段:(1)安装必要的警报设备,方便在紧急情况下报警(2)在隔离区域实行登记、返回记录程序(3)为在隔离区域工作的员工提供细致的工作建议,确保在隔离区域不单独工作(4)尽可能的在污水池、堰塘、大型容器周围各种救援装备,以便及时自救(5)确保工作区域中有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安全和救援设备。

3.4摔倒的危害:在有障碍物或湿滑地面、阶梯等处

受危害的人群:员工、参观人员、紧急救援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配备防滑功能的防护鞋,道路、楼梯定期维护

危险系数:4 x 3=12

推荐的控制手段:(1)进行地板清洁的工作人员应在刚清洁完地板有水时,使用警示牌告知(2)保持各个通道区域应有清洁的1米宽的通道走廊,并安排专人每日检查(3)所有楼梯、阶梯处必须设有扶手。

4 结论及建议

正在运行的大多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安全隐患,有肉眼看得见有形的,也有潜在的藏于无形的,很多运营管理者疏忽考虑或苦恼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未能多方位考虑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为了提高填埋场的运营管理水平和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建议实施时进一步细化各工作区域和岗位并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评估,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以减少、转移或避免风险,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李娴,蔡勋江等.东莞市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估. [J]环境卫生工程,2012,20 34-36

[2]陈辉,刘劲松,曹宇等.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06,26(5):1558-1566

[3]毛小苓,刘阳生.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应用基础与工程利学学报.2001,11(3):266-273

[4]朱琳,佟玉洁.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3(3):22-24

[5]李自珍,何俊红.生态风险评价与风险决策模型及应用一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开发为例.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35(3):149-156

[6]殷浩文.生态风险评价.上海:华东理工人学出版社.2001,1-155

[7]韩关根,吴平谷.邻苯二甲酸酯对城镇供水的污染及再生水处理工艺净化效果的评价.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3):155-156

[8]WalkerR, LandisW, Brown P. 2001. Developing a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f a Tasmania agricultural catchment.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7: 431-44225.

[9]Ming F, Thongsri T, Axe L. 2005. Using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in a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simulation too:lTest case for depleted uranium.Chemosphere, 60: 111-125.

[10]MoraesR, MolanderS. 2004. A procedure for ecological tiered assessment of risks (PETAR).Human andEcologicalRiskAssessment,10: 349.

[11]RousselO, CavelierA, van der Werf HMG. 2000. Adaptation and use of a fuzzy expert system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pesticides applied to field c rop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Environment, 80: 143-158.

个人工作评估报告范文第4篇

“优质主题年”活动是中评协带领评估行业认真贯彻财政部党组关于促进评估行业做优做强做大有关精神、提高评估行业科学发展水平、提升评估行业社会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上海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与全国各评估机构一起,从2010年至今,严格按照中评协“优质主题年”活动方案的要求,充分认识开展“优质主题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优质主题年”活动的总体部署,号召公司全体员工,深入贯彻执行“优质主题年”活动方案,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积极促进公司做到内部治理优、风险控制优、执业水平优、队伍建设优及社会责任优。

一、结合个人工作谈谈“优质主题年”活动的主要感受

2010年5月至今,我受中评协的推荐,被聘任为证监会第十二届、十三届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专职委员。这是证监会、中评协及行业对我个人的支持与信任。

作为发审委委员,能不能秉公办事,能不能公平公正,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我深知责任重大。因此,在整个委员履职期间,我始终按照“优质主题年”活动的要求,牢记行业使命,深刻认识到在证监会做委员不仅仅代表自己、代表立信资产评估公司,更重要的是代表了评估行业。因此,在证监会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始终做到:

一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要求出席发审委会议,并在审核工作中勤勉尽责,始终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秉承评估行业认真、公正、专业、高效的宗旨,做好每个项目的审核。

二是在履行发审委委员的职责时,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为基础,履行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义务,牢固树立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理念,始终如一地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放在发行审核工作的重要位置,客观、公正地出具发行审核意见,努力做到投出的每一票都经得起市场和投资者的检验。

三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立足个人长远职业发展,认真严肃地做好发行审核工作,本着对法律负责、对自己的人生、事业和前途负责的态度,承受得住压力,经受得起考验,时刻保持职业的敏感性,自觉维护发审委、评估行业的良好形象。

四是廉洁自律,确保公信力。在整个任职期间,遵守社会公德,以端正的个人品行自觉维护发审委形象,保守国家秘密和发行人的商业秘密,接受证监会按有关规定对委员所进行的考核和监督。

五是加强学习,积极主动与其他行业专业人士进行交流,提高职业素养,认真钻研业务,学习证券、金融业务及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因循守旧,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类型的申请人,不断提高审核水准。

二、希望评估行业在证券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中,评估师作为中介服务人员在并购重组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发行审核环节,上市公司再融资收购资产需要评估为交易提供价值参考。在IPO环节,除了保荐机构外,主要还是注重会计师和律师意见,评估师作用体现在发行主体整合过程的资产重组中定价方面;股份制改制时的评估报告为工商部门验证净资产起着鉴证作用,但与其他中介机构在IPO环节中作用相比,评估师尚未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其中有政策导向作用,也与历史形成的对评估行业的看法有关。举两个例子:(1)目前在股份支付会计处理中,对股权价值公允性的判断是由保荐机构、会计师发表意见,对于这一环节,我们可以争取由评估行业所出具的评估报告作为参考依据。(2)在新股发行环节,评估机构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作为独立第三方对拟上市公司给出合理的估值,从而在更多方面为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以及相关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我们相信,随着市场经济及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评估在证券市场中发挥作用的潜力依然很大。

在实务中,确认股份支付费用时一般采用同期PE入股价格或者每股净资产作为公允价值标准。个人认为,上述两种价格因为交易目的和会计记账原则并不能完全代表股权价值的公允性,股份支付一般股权受让对象为公司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PE入股价格则考虑了将来企业上市后的股权溢价,而每股净资产企业历史成本的体现,无论从企业重置价值还是持续盈利能力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价值,因此,评估师应该结合公司盈利能力、资产状况给出合理估值,为发行主体确认股份支付费用提供合理依据,避免采用不同方法对公允价值认定的不一致,保证市场上会计信息的一致性。

目前新股定价一般采用行业市盈率法确定价格,从专业角度来看,同一行业企业因为资产结构、质量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不一致,每股收益内涵是不一样的,如果简单根据行业平均市盈率给公司定价是不能真实合理反映不同企业内在价值的,所以作为专业的评估机构有这方面的能力为新股发行提供独立客观的价值参考。

但是,从目前监管部门理念来看,会担心评估价格的主观随意性造成相关信息不一致,这种看法的形成与评估行业发展初期不规范相关。所以,提高评估质量及行业社会公信力,从而使得监管部门确信资产评估能够为资本市场提供有用的价值信息,为资本市场创造公平的交易环境,这是评估行业能够为证券市场提供更多服务的前提。

以上新服务领域拓展的基础首先是评估行业社会公信力的提高,除了行业协会根据资本市场需求积极与监管部门协调,进行相应的业务探讨并提出专业、合理的解决方案外,我们广大评估师要严格按照“优质主题年”活动的要求,努力做到政治素质强、职业道德强、专业能力强、合作精神强及责任意识强。

一是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坚定职业理想和信念,正确处理好个人和机构、机构和行业的利益关系,努力成为职业道德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社会公众信得过的评估执业人员。

二是要加强自身修养,把道德修养作为提升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作为提高综合素质的首要环节,恪守职业道德,将职业道德体现在评估执业的全过程。要增强大局意识,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以行动体现诚信操守,以专业实现社会价值,树立讲专业、重品德、比贡献的社会形象。

三是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研究政治、经济新知识,钻研证券、金融新问题,探索评估、咨询新理论,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要拓展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

个人工作评估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欧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欧盟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确切地说是一种“认可制”,现已成为欧盟各国大学规划其发展政策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如何通过自律,建立质量保障机制,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将对欧盟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进行探析,进而阐明其目标与保障模式,希望对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一、欧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观

从大学发展史来看,大学原本是以传授知识、培育人才为主要目的。在英国,大学目的主要是培育优秀博雅的下一代精英。但在德国,大学逐渐成为以研究为主的机构。受洪堡(Von Humboldt)等知名学者的影响,以柏林大学为首的德国大学体系即以探究问题、创造新知识为主,大学是学者与研究者的集合体,研究成果成为教学内容,创造新知识为其主要任务。

质量保障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从开始提出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界定,但学者Van Damme、Van derHiiden和Campbell曾尝试定义质量保障为“质量保障是评估的特殊形式,通过完成目标、监督、保障、维持或是改进的过程及模式,改善高等教育机构及课程的质量”。Diana Green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指“特定的组织为向学生和社会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体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的控制、审核和评估”。从以上研究者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质量保障是指提供某些实体为使人们确信某一种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的适当信任度,在质量体系内所实施并按需要进行证实的、所必须的全部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指特定的实体依据一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过程和程序,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控制、审核和评估,并向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士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提供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信息。

在20世纪80年代前,欧洲很多国家的大学虽已相当重视提高其教育质量,但在机构中管理层次和政策方面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机制,所谓质量管理至多也只是学术界非正式的自律规范,与外部认可或绩效等并无直接关系。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各国在观念上转变了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解,树立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相适应的多元化的质量价值观念,融学术取向、社会取向、人文取向于一体,这是欧盟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色之一。首先,多元化的质量价值观带来质量保障体系的多方位、多层次性,政府、学校、独立评估中介机构、专业认证机构以及新闻媒体等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对高等院校进行全面的监督。其次,多元化的质量价值观带来了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估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改变,也就是用包括学术标准在内的多样化的标准来评估每所高等院校,尤其注重院校的特色发展。例如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在英格兰和北爱尔兰进行的学科教学评估使用打分评价办法,分析学习经验的六个方面:课程设置和组织、教学和评估、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学生的支持和指导、学习资源、质量管理与提高等等。而最后结果是根据各项得分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与解释,并不是各项分数的简单相加。

二、欧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目标

1998年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四国教育部长在巴黎共同签署了索邦宣言,强调建立欧盟国家一致性的共同学位整体架构,相互承认彼此的高等教育学位,以促进学生流动与就业能力,并呼吁欧盟的成员国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力求创造欧盟高等教育区域(简称EHEA),以确保欧盟在国际竞争环境中知识、文化、社会及科技方面的优势。同年9月24日欧盟审议会同意采纳98/56/EC号建议,并将欧盟国家导入质量保证机制,促进各国质量保障机构的跨国合作,以实现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保障。鉴于此,欧盟各国的教育部部长于1999年6月19日共同签订博洛尼亚宣言,希望在2010年能建立一个整合的欧洲高等教育区域,通过学分转换系统,提供学生“学士一硕士二级学位”的学程,推动欧盟各国之间的人才流动。

博洛尼亚宣言的签订,使得欧盟各国高等教育机构能进行更密切的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推动与促进了高等教育结构的长期变革。各国高等教育机构深刻认识到只有提升大学的包容性,更贴近劳动市场需求,并清除人才流动的障碍,才能提升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因此,Haug与Tauch(2001)指出博洛尼亚宣言的核心目标有:(a)流动:通过建立学分转换系统和质量保障机制,增加学生与毕业生的跨国流动;(b)就业能力:各国应该建立“学士一硕士二级学位系统”,强化毕业生学位的可辨认性与可比较性,学习成果应与市场劳动力需求产生关联性;(c)竞争力/吸引力:各国应建立更具包容性的高等教育制度,以确保欧盟高等教育对世界各国的吸引力,并展现欧洲文化与科学传统的特色。

基于以上目标,博洛尼亚宣言中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做法,包括:(a)建立易于辨识和可比较的学位制度;(b)采取二级学位的高等教育制度;(c)采用学分积与转化机制;(d)建立质量保障机制;(e)提供欧洲各国在质量保障机制的合作;(f)提升整体欧洲向度的高等教育。BFUG(Bologna Follow-up Group)是在博洛尼亚宣言公布之后为监控宣言内容、落实进度,由签订国代表设置的一个追踪小组,以协助并协调各国落实宣言的目标,同时提供2001年在布拉格召开第二次会议时所需的相关资料。而其主要工作包括与签署国联络人、欧盟主席、高等教育学会和网络共同进行有关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实施进度的评估与研究。

三、欧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

1998年索邦宣言建议欧盟国家应该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其后1999年博洛尼亚宣言再次呼吁各国应进行质量保障机制的合作,建立~个可衡量并具有包容性的评价机制,以实现2010年建立以高等教育为轴心的欧洲知识体的目标。2001年的布拉格宣言中则正式要求欧盟大学联盟(简称EUA)、欧盟学生国家联盟(简称ESIB)、欧盟委员会(简称EU)与ENQA合作,构建具有共同参考标准的质量保障机制,因此ENQA在2003年委托丹麦评估协会参考Frazer(1997)、EVA(1998)的《欧盟高等教育评估报告书》及ENQA(2003)的研究,对所属成员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进行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欧盟各国高等教育所使用的质量保障模式,可按照评价方法(分为质量评估、认可、质量审核及标准化四种)和评价对象(分为机构、学程、学科和主题

四种)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大致分成8种不同的模式:机构评估、学程评估、学科评估、机构认可、学程认可、机构审核、学程标准化和学科标准化。从调查报告中得知,欧盟国家质量保障模式主要推行在机构与学程的评估和认可上,而其使用的方法与工具在目前世界各国建立质量保障机制的过程中亦被广泛地运用。

1,质量评估

根据该项调查,学程评估是欧盟国家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构最常采用的评价方法,调查结果中有53%的机构以学程评估作为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定期管制机制,而约22%的评估机构采用机构评估,17%的评估机构采用学科评估。

以“评估”作为质量保障机制通常可分为改善导向与绩效导向。前者促进大学自我改善,以确保其教育质量,通过评估改善学程效能和拟定长期教学发展计划等;后者则推动大学重视绩效责任,评估结果常成为经费补贴的依据。以欧盟各国目前的运作模式,绩效导向的评估以英国的研究评估(RAE)最为著名。对各高校教学质量进行外部评估的责任在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它通过评估促使各高校按照标准保持和改进教学质量并与办学经费挂钩。基金委员会下设质量评估委员会具体实施质量评估,并在委员会的行政部门中专设质量评估分部。质量评估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向基金委员会提供有关大学的质量状况,接受教育质量的评估报告,提出有关的改进建议等。其步骤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大学自评;质量评估分部对自评材料和统计表进行检查:评估小组实地访问最后形成对教育质量的判断。

2,认可

认可原本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独特模式,原是通过非官方的学术组织,采用同行评估的方法,用来检验被认可的机构或学程是否达到评估设定的目标,并符合评估标准的一个自愿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欧盟开始重视认可机制,主要源于国际化与全球化使人力市场对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更为关注,以及政府更积极要求高等教育提升办学效率,因此在博洛尼亚宣言后,认可成为欧盟国家重视的另一种质量保障机制。欧洲推行认可机制与美国最大差异在于执行认可的机构通常不是非官方民间组织,而是由获得政府补贴的半官方性质的质量保障机构。政府运用认可作为提供社会各界有关高等教育更公开化的政策工具,并用来确认高等教育机构是否符合既定标准,也用于检验有竞争性的学程质量的差异度。根据ENQA(2003)的调查结果,学程认可是欧盟各国最常使用的质量保障机制,有56%的国家采用学程认可,而仅有22%的国家采用机构认可。

3,质量审核

质量审核始于1990年英国大学校长委员会成直的“学术审核单位”(AAU),旨在对各高校承诺的质量控制进行外部检查。及至1992年英国高教结构二元并轨,大学校长委员会又协商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学术审核机构――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EQC),把“学术审核单位”并入其中。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主要有三种功能,即质量审核、质量提高以及学分和入学管理。与此相适应,委员会下设质量审核组、质量提高组以及学分和入学管理组。该委员会是个自动调节机构,主要是提供各种服务,帮助高校更有效地实现它们的质控目标。

质量审核指对于质量保障机制的优势与得失进行确认,用来评判某种机制是否能有效保证被评对象的质量。质量审核类似于后设评估,即政府不涉入对机构质量评估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基于自我评价的精神,设计适合学校宗旨与教育日标的自我评价质量保障机制,政府只负责对此机制能否确保教育质量进行审核。在调查中发现,质量审核主要用于机构阶层,有28%的国家采取质量审核作为对机构质量保障机制的管制工具。

4,标准化

标准化是企业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动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标准化质量管理不仅是一种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方法,与其相关的可操作性方法包括:(1)策略管理法。它要求在高等院校重大发展和建设问题的决策方面采用“团队攻关”等方法,组织全员参与讨论,广泛听取来自基层的意见。(2)个人管理法。这是指通过调动所有教职员工积极性、挖掘个人工作潜能和责任心而达到持续改进质量的目的的方法。(3)项目管理法。这是通过建立能够有效地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所有资源和活动的系统,进而成功地完成某种任务的方法。(4)过程管理法。这是一种通过不断优化操作过程、提高效率等手段,达到问题解决目标的方法。

在企业推行获得成效之后,大学和一些非营利性组织也尝试将标准化的过程导入组织质量管理机制中。标准化是通过对机构、学程或学科的质量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系统评估与比较,以互相交流经验、建立最佳实务运作的质量保障机制。目前欧盟国家普遍在学程层次使用标准化质量保障,约有14%的国家采用标准化质量保障机制,有9%推行学科标准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国QAA的学科标准化的教学质量评估。QAA从1998年起开始协助47个学科建立质量评估标准,2000年完成第一阶段的22个学科的标准建立工作,方式对外公布成果,2002年完成另外25个学科的标准建立工作。这些学科由于学术领域性质的差异,各学科的标准设计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有内涵描述、有效指标与表现水平的说明。

上述四种质量保障模式,根据ENQA的调查发现几乎都采用四阶段流程,包括质量保障机构计划阶段的自主设计、自我评估、同行评估和评估报告处理与追踪四个阶段。而根据Reichert与Touch(2003)为EUA进行的博洛尼亚宣言追踪报告可以看出,近年来欧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最大发展,就是各国部已经建立包含外部同行评估的质量保障机制,且政府干预逐步减少,高等教育机构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进一步得到尊驾。但在欧洲整体社会环境与国际化因素的影响下,质量评估机制有与结果本位的经费补贴机制相结合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为增强欧盟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各国之间相互承认质量保障机制并进而推行泛欧的认可机构,负责评估机构质量审核的把关人共识也在逐渐形成。欧盟质量保证机制最终挑战在于如何确保制度的公开透明、相互交流经验以实现各国质量保障机制的相互认可,避免阻碍未来提供多元化和竞争力的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启示及建议

欧盟在博洛尼亚宣言中提出了终极目标在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域(简称EHEA),作为创造欧洲知识体的基础,并确保欧盟在国际竞争环境中的优势地位。从博洛尼亚到布拉格以及2005年的卑尔根会议,欧盟十分重视大学能否具备足够的条件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通过教育质量的评估、改进与认可,进而关注大学能否教授、生产与传播欧洲知识体的理念,成为欧盟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欧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发展中得到以下启示和建议:

首先,欧盟各国为强化良好的公民意识、创造共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使人民具备面对知识社会挑战的基

本能力,确保欧盟在全球的优势地位及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发展出建构EHEA的高等教育愿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而对多样化需求的社会,高等教育只有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个性发展多样选择的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是多样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要有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从而也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

其次,评估的目的在进行大学质量保障、维护大学教育质量及对社会的责任,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参考欧盟模式,协助半官方专门机构的成立,长期搜集资料,深入探讨研究有关质量保障的问题。还可以仿效我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做法,从欧美国家聘请具有专业能力,又有丰富评估经验的学者专家参与质量保障机制的建构过程。在评估过程中,接受评估的学校所提供的资料与自我评估报告需具备诚信的基础,才能通过外部评估来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而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估基本上还是政府垄断的行为,为保证评估的效度和信度,成立政府认可的中介评估机构势在必行。

第三,研究型大学的反思。欧盟共有约3 000所高等教育机构,都负责教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等三项大学基本功能,其中约300所有较显著的研究能力,成为重研究型大学。但是这些大学多半因为学科特色与历史传承等条件才着重某些学术领域的研究,也就是说,欧盟研究型大学的形成不是以大学为主体,而是某些特色学科的学术成果,经过自然转化成为重研究型大学。这样的转化过程,值得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所谓研究型大学定位时的重要参考,以免忽视了高等教育机构培育人才的教学使命。

第四,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需要重视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质量保障机制的建构应该详细评估并拟定计划,还要避免仓促实施,有关教育部门可参考ENQA的创建,订出今后10年的推动计划与目标,并认真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逐步进行系统化的质量管理工作,并适度尊重大学的学术自主,避免政府的主导机制制约其良性发展。

个人工作评估报告范文第6篇

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网络带给我们的就只有优点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网络带给我们的缺点大家也应该早有体会,我们所接触到、影响最深的应该就是信息安全问题了。在新闻中网络个人信息被盗造成损害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本文将以此为研究点,以信息安全控制原理为基础,对信息安全中常见的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介绍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

信息安全网络控制

1信息安全控制原理

1.1信息安全

信息是一种资源,它具有增值性、多效性、普遍性和可处理性,这使得对人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安全就是确保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避免受到外界各种干扰和侵害,换而言之就是确保安全。信息安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是这样定义的:指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1.2自动控制原理

所谓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或者控制器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律使机器、设备或者生产过程(统称为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者参数(即控制量)自动地运行。自动控制系统(automaticcontrolsystems)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时候可使工作过程或其他过程按预期的规律或预想程序进行的系统控制。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实现自动化的重要手段。

1.3信息安全控制控制原理

信息安全控制与自动控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信息的特殊性质导致信息系统具有变化的不定性,进而导致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都会随着信息不断变化,另外信息系统在变化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外界系统的攻击和影响,其系统内部的缺陷也会威胁其系统安全。所以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必须要完善,从外部和内部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因素考虑。信息安全控制主要是为了有效控制信息系统存在的内在威胁和外界的恶意攻击。所以信息安全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对于系统内部,要尽可能的切断一切潜在危险源;对于系统外部,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控制体系。对于信息系统而言,安全控制策略库的建立可以让信息系统的运行在可控范围内进行,从而使信息威胁程度降低最低,这样就可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2加密技术

2.1事件监控

安全监控子系统实时收集日志信息进行存储与分析,当发现高危安全事件时,采用声、光、短信的方式在管理员界面中呈现给安全监控人员,安全监控人员对安全事件的级别和影响进行评估,判断为严重事件时则启动工单系统通知客服人员,由客服人员向客户发送预警信息;若事件未达到预警级别,则安全监控人员创建工单,通知安全分析人员做处理。

2.2安全分析

安全分析人员对非预警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排除误警虚警信息,尝试解决可处理安全事件。判断为不能处理的安全事件和经尝试不能解决的安全事件,提交运维经理,请经理协调各方资源协助解决。如资源难以协调则继续向上一级主管领导发起协调资源请求,直至问题解决。经过安全分析人员对攻击数据包进行分析,迅速判断出此次攻击主要针对80端口的ddos攻击,遭受攻击的网站由于资源消耗过大而无法再给用户提供正常的页面访问。由于世博业务可持续性运行的重要性,于是决定本着"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先利用防火墙、utm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协助该单位恢复系统正常工作。同时运维人员根据安全事件对该风险进行评估,确定攻击类型、波及范围及造成的影响,并制定都详细的加固解决方案。

2.3安全预警

安全监控平台发现客户网络出现高危安全事件时,安全专家团队子系统的安全分析人员,根据事件信息确定预警级别,通过工单系统向网络管理员提交预警信息。若预警级别较高,则通报给相关主管领导、同时发起预警,同时派遣专业人员协助处理安全事件。

2.分析报告

安全运维小组事后给用户提供了一份详细的事情分析报告,报告中包括记录文档和安全策略的建议,此份建议中多次提到安全技术使用不够完善的问题,虽然有防毒系统和防火前,但是没有利用更大的资源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报告的意义是让客户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在哪里容易出问题,怎么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今后应该如何防范。

2.5加固测试

根据安全评估报告协助用户对系统自身的安全漏洞进行修补,并对加固后的系统,进行模拟测试。安全专家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对用户指定的ip地址采用工具和人工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远程安全测试,评估加固后的系统是否达到安全要求。防火墙策略生效之后,攻击逐渐减弱,通过外网访问web服务器,速度正常。至此初步判断,由于防火墙、umt的防护和安全监控平台监测,已经令恶意攻击者知难而退,暂时停止实施攻击。经过现场一段时间的观察客户网络正常运行,后期运维小组重点对该网络进行远程监控跟踪。

2.6形成知识库

将此次安全事件发现、分析、解决的过程以知识库的形式保存,以便下次同类问题的快速处理及客户人员的自学习。根据统计,不仅中国在尽力打造信息安全网络,在世博会期间,浙江联通也退出了很多项创新业务支撑网络安全。为保证世博会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联通的营业厅及多个服务店、10010客服热线、投诉、vip贵宾服务、电子渠道等方面,在人性化、便捷化、差异化方面做出巨大改变,最终使得用户能充分信息安全的基础上,享受了更大的便捷与自由。

参考文献

[1]张淑媛.基于信息安全控制原理的安全网络技术[J].技术研发,2013(18).

个人工作评估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成本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K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255-02

一、建筑装饰工程概述

建筑装饰工程可以分为内装饰和外装饰两部分。第一部分,内装饰有顶棚、室内门窗、厨房、卫生间等室内的装饰及设施。第二部分,外装饰有阳台、外墙门窗、雕塑等外露部分的装饰及设施。建筑装饰工程成本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资料、劳动及其价值表现形式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具体涵盖了所需的建筑材料、辅助材料、材料租赁费、支付的工资、奖金及组织管理费等。

按照成本管理所发挥的作用,建筑装饰工程成本可以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三类。预算成本是指企业预估生产经营中所需要的成本并进行成本编制,可以起到预测成本的可能数值、考核成本工作业绩的作用。计划成本是根据计划内各种生产资料及货币形式的支出预先计算的成本类型,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计划内成本应达到的平均标准值。实际成本则强调企业应充分考虑实际投入与实际支出,把购买成本外的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一种或多种存货时的附带成本纳入企业成本中来。按照生产所需费用及工程本身质量之间的关系,还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按照工程成本特点,也可分为生产成本、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和不可预见成本四类。

二、建筑装饰工程成本管理现状

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建筑业及房地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给装饰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获取建筑装饰工程利润最优化,就不得不考虑成本管理,以此提高竞争力,适应市场发展。但是现阶段的建筑装饰工程成本管理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

(一)缺乏现代成本管理意识

工程成本的管理不应该是一个人或管理者的事,而是全体员工都需参与的事。从整个建筑装饰企业的管理层来说,部分企业缺乏对企业管理的模式调整和控制,再加上工程按照项目法进行施工,直接导致企业各个管理层倾向于获得高额利润,而不考虑企业整体的成本情况。另外,工程项目来看,建筑装饰工程成本管理深受合同条款的制约,难以估计项目成本及盈亏。同时,企业为保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工期,存在盲目赶工、赶进度的情况,导致额外工程成本增加,影响生产

效率。

(二)项目工程成员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缺乏明确分工与合作,认为成本管理属于财务部的工作,技术人员的职责是搞好技术,保证工程质量,一线施工人员的工作重心则是规划协调好工程生产及

进度。

个别建筑装饰企业不充分考虑成本管理却一味地抓效益的做法直接导致其管理粗放、效益不明显、产品附加值低。企业为加快工期进度,增加工人数量和设备设施,又导致窝工现象及人工费浪费。如果这个过程中,现场的材料管理者数据失真,则又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三)缺乏市场灵敏度及竞争意识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向纵向、横向发展,建筑装饰市场的招标竞争日愈激烈。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施工企业并不提前估算成本,分析同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是盲目揽任务,不惜低价中标,使得企业亏损严重,负债累累,直接威胁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材料管理、设备管理、合同管理及安全责任管理不到位

部分企业在材料管理、设备管理、安全责任管理及合同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一部分企业不重视材料管理,也没有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制度,忽视了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其次,施工前不能很好地按需采购或租赁设备;施工时不能按照规定使用、维护和操作设备,甚至出现人为损坏设备的现象;施工后,因专用性太强,导致设备闲置,无使用价值。再次,合同管理混乱。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合同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购货、分包工程、承包工程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合同的法律效力,直接导致合同管理不专业,使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最后,安全事故频发。要实现项目如期完工,防止成本流失的重要手段就是组织安全生产,进行安全责任管理

制度。

(五)成本管理体制与市场脱节

由于没有同时兼顾到企业管理中的预算成本、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的管理,单纯地依靠制度监控成本,没有全盘考虑可能出现的成本。另外,一旦财务显示成本失控时,则已经无法挽回了。这种成本管理模式,脱离了市场经济,严重威胁了企业的发展。

二、建筑装饰工程成本控制

(一)明确工程成本控制原则

1.成本低与效益优的原则。工程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管控可能产生成本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优化。一方面,搜集各种降低成本的方法和手段,使成本降低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支出情况,制定实现合理成本最低化的措施。

2.动态成本控制原则。工程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不能简单地从一个部门考虑,而应着重处理好每个阶段、每个部门的实际成本,真正兼顾成本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阶段,不断巩固成本最低化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发展。

3.目标设定与执行的原则。成本管理,即对可能消耗成本的各阶段的目标管理,这种管理包括目标的制定与分解,落实与执行,评价与修正。分解得越细致,落实得越好,执行得越彻底,评价得越到位,修正得越快,则建筑装饰企业工程的成本管理就越完善。

4.权利、职责与利润的原则。建筑装饰企业各部门及其成员都享有进行成本控制的权利,同时每个部门对成本控制又有一定的分工与合作,应明确各自职责。另外,项目经理根据各部门及其成员的业绩表现进行评估和考核,并依据结果实行奖励或惩罚的制度。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

首先,对工程投标信息进行合理选择,全方位分析投标项目,权衡企业的竞争优势,评估可能中标的几率,最后决定是否参与投标,降低前期不必要的风险。其次,结合企业自身项目数据,同行业中的参照数据,现投标项目情况,市场变化情况和业主自身经济状况来核定投标定价的最低降价额度。最后,以企业自身项目数据和年度预期目标为参照,建立健全投标绩效考核制度。

(三)协调好工程各环节的成本管理

建筑装饰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是成本管理制度的计划者,同时也是执行者。工程成本管理融合在项目预算、投标、材料投入、施工等程序中,这些程序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成本管理失败。因此,建筑装饰企业成本管理应该贯穿于工程的各个环节。

1.把好设计关。对工程进行预算后,严格按照预算成本,合理利用设计成本,建立设计方案,调节好经济、技术、设计三者的矛盾,认真落实好设计环节的各项成本管理。

2.把好技术与质量关。企业应按照施工标准,把设计好的工程付诸实践,积极施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工程施工建设,保证工程质量,进行安全生产,提供工程进度,降低设备能耗,提高材料利用率。

3.把好物资供应与事后成本关。保证良好的装饰材料的供应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但是装饰材料的选择及其价格又需要专业人员把关,以防止材料堆积或性价比过高,影响成本

管理。

(四)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工作

处理安全事故,要秉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思想、组织、制度、技术上做文章,多管齐下,综合整治。

1.制定生产制度。对机器设备、生产用具进行定期检查,制定安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的规章制度,确保安全资金落实

到位。

2.建立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建筑工人进行岗前安全培训,扫除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提醒其正确处理出现的安全问题,同时,建立建筑装饰企业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准确了解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防止招标书中的虚假安全管理的出现。

(五)科学决策与防范风险相结合

建筑装饰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融入市场经济,占领市场份额。科学决策能在成本与效益之中寻求契机,根据不同的环境,降低成本,化解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在此之前,市场调查与分析及成本管理却能给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一个科学决策的认识基础,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所以,工程的成本管理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也与管理者合理规划成本,作出合理决策,防范市场风险有关联。

(六)确立科学的工程成本评估体系

1.设立专门的成本评估部门。设立由企业高层领导负责,其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工程成本评估部门。并且规定成本评估部门的职责:第一,以评估报告的形式,对投标前的成本和利润空间加以分析。第二,根据评估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预算。第三,监督、评估工程项目进行中各部门、各环节的成本。

2.各部门明确自身成本预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的成本额度标准,同时该标准需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定额且兼顾企业财政情况和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评估结果与相关责任人签订合同,明确利润额度及奖惩标准。

三、结语

由于我国建筑装饰业起步晚,对房地产业有极大的依附性,所以,它存在施工建设粗糙、成本管理不合理等诸多现象。而如何管理工程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又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早日实现建筑装饰业迅速发展,处理工程成本管理中的漏洞与不足,制定切实有效的成本管控措施,建筑装饰企业应从投标、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安全、决策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工程成本管理机制及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峰.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思考[J].城乡建设,2012,(19):116.

[2] 张俊.浅谈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J].山西建筑,2009,(35):20.

[3] 李光耀,曾喻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研究[J].科技资讯,2006,(4):36-39.

[4] 李振全.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措施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2):82-84.

个人工作评估报告范文第8篇

至少有这样三个理由:

其一,即便各部门、员工正确地理解了战略,他们却可能错误地做另外一些与战略无关的、甚至相反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们错误地认为这些事情是实施战略所需要的。譬如,某新创软件公司的年度战略是迅速完成产品开发并上市,研发部门却可能认为继续修改软件功能设计,使之包括更多、更新颖的功能,是部门的重点任务。这里还没有设想最糟糕的情形,由于管理层未能和员工就公司战略进行有效沟通,员工根本不了解公司战略,完全凭惯性做事。

其二,并非所有员工必然地正确、勤奋地工作,他们需要被激励——因为做正确的事而受到奖励,并被激励去改善另外一些方面。这一点并不因企业向知识型组织转变——知识工作者在组织中占的比率增大——而发生任何变化,不同的是激励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对于生产线的工人来说,因他的产品质量优异而给予奖金激励,可能比较有效。但对于咨询公司的顾问来说,奖励他出色完成咨询项目或为公司知识库作出贡献,则有很多其他的方式,譬如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带薪假期,甚至简单地奖励以荣誉。当然,这都是在假设他的薪酬已经足够高,远超过保障其优裕生活之需的前提下,若不然,金钱奖励仍是最佳选择之一。

其三,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略在实施中可能遇到问题,或者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战略不再有效。在这种情况下,输入最好的战略,自然输出最佳的结果,这种思维将带来严重问题。简单地修改战略将无法奏效,此时,管理者需要根据原战略实施的情况,重新确定(和员工一起)各部门、各员工应该做什么,应该因做好什么而受到奖励。

也就是说,重新关注战略在企业内如何具体运行的细节,也就是,进行“绩效管理”——计划、执行、评估、反馈,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它远非简单地说建立执行文化那样简单与轻易,它由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组成,分别适用于各个环节,各有优缺点,且都需因时因地因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实际上,这里再次呈现管理的本质,管理只是直觉、思考加一点经验,理论、方法、工具只是使得思考更容易、更有效。

绩效管理四环节:计划、执行、评估与反馈

简单地说,绩效管理就是,一系列让被管理者(公司、部门或员工)完成设定任务的管理过程。它包括三个层次:公司、部门和员工,对应的管理者分别是董事会(投资者)、最高管理层和中层经理。对于公司层次,公司绩效与战略管理基本重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方的公司绩效目标通常为股东价值最大化,不过这一点正在发生变化。

绩效管理,通常指的就是部门和员工两个层次,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对部门的绩效管理也常常归结为对中层经理的管理。也就是说,绩效管理关注的主要是组织中“人”的方面。这也是绩效管理常常被认为只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的重要原因。实际上,绩效管理是所有人的工作,高层管理者需要通过绩效管理来实施战略、达成公司目标,中层管理者通过绩效管理来更好地完成部门任务,对于员工个人来说,绩效管理有助于达成工作目标、提高个人绩效、培养职业发展潜能等。总之,绩效管理是组织中所有人的任务,人力资源部门只是恰好负责协调它而已,正如质量管理部门协调产品质量一样。

下面简单介绍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计划、执行、评估与反馈。为方便讨论,这里主要以针对员工的绩效管理为例。

绩效管理过程通常从计划与设定目标开始。一种大而化之的说法是,愿景是公司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理念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做什么与不做什么,战略是公司今年的目标及为达到目标应采取的几项行动,而绩效管理中的目标则是将公司战略分解到部门、员工,分解为他们各自的几项关键任务。计划与设定目标的成果就是,与员工一起商定与战略相关的、极少数几条关键的绩效指标。计划与设定目标是绩效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

平衡计分卡是最热门的绩效管理方法之一,它将与企业竞争力相关的四个方面纳入统一的目标体系之中:顾客角度、财务角度、内部业务角度及创新与学习角度。也就是分别回答这样四个问题:顾客如何看我们?我们怎样满足股东?我们必须擅长什么?我们能否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卡普兰教授在发明这一方法时着眼于公司绩效管理,经过修改的平衡计分卡可以应用于部门与员工绩效管理。财务角度的实质是公司投资者角度,在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员工时,可以认为员工的“投资者”是中层经理,对应的问题就是,聘用你主要是做什么的?

绩效执行环节又称辅导,它涵盖员工工作、执行任务的整个过程。称之为辅导的含义是,它是中层经理辅导员工以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层经理帮助员工提高技能,纠正可能的偏差,并对目标按需要进行修订。在这一环节中,中层经理还需要通过观察记录员工的关键成果与行为,以供考核环节使用。记录方法主要有定期书面报告、定期一对一面谈、定期会议以及非正式沟通。执行环节的特点是持续不断的绩效管理沟通,员工与经理就工作进展情况、潜在障碍与问题、可能的解决措施等持续不断地进行沟通。

评估环节也就是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这是绩效管理中最为明显的环节,管理层常常需要与员工进行一对一面谈沟通,填写大量的评估表格或撰写评估报告。由于评估结果将与员工的薪酬、晋升、培训联系起来,这一环节因此也显得非常紧张。很多人常常把绩效评估(或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实际上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环节,而且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本质区别:绩效管理是关注未来的绩效,关注的是解决问题,是计划式的,而绩效考核关注的是过去的绩效,是判断式的。

绩效评估环节的失效会导致整个绩效管理失败,因为这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形成显式结果的环节。常见的失效包括:在中国企业中,评估结果常常往中间集中,既无特别差,也无特别优秀。中层经理也有把所有人评估为优秀的倾向,因为理论上所有下属的绩效之和就是经理的绩效。即使某人工作绩效很差,经理也很难将之评估为差,因为这将导致未来无法共事。最可怕的情况则是对绩效评估敷衍了事,导致评估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也因此无法根据评估结果帮助员工改进、激励等。常见的评估误区还有标准不明确、近因效应、光环化效应、人际关系化效应等等,不一而足。

第四个环节是反馈,也就是将评估结果应用于薪酬分配、职位变动、人力资源开发、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员工在执行战略的过程中创造了价值,这里他们参与价值的分配。在这里,最为简单也最为有效的原则是,你想要什么,就奖励什么。

绩效管理的5个原则

绩效管理就是沟通。在执行环节需要持续不断的沟通,在其他环节同样如此:计划需要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参与,达成共识,形成承诺;评估需要就绩效进行讨论,形成评估结果,员工在对评估结果有不同意见时应有可以向更上层申述的通道;不论将结果用于薪酬、职位变动还是职业生涯发展,都应与员工进行明确的沟通,许多公司采用薪酬保密制度,但是,在薪酬的构成、方式等方面应与员工进行明晰的沟通。

绩效管理的首要目的是完成任务。或者这样说,绩效管理不是像传统绩效测评那样,告诉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路上,我们已经到了什么位置,而是告诉我们如何改进以实现目标:继续被认为是正确的事,并在其他方面作出改进。

这就涉及到惩罚文化与激励文化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过去采用的是典型的惩罚文化,譬如它们考核员工的出勤情况,对出勤不足的人处以金钱惩罚。而激励文化则采取与之完全相反的思维方式:奖励正确的事。在激励文化中,隐含的意思是,“没有得到奖励就是惩罚”。绩效管理的结果应仅用于激励目的,在过错惩罚方面应另外进行独立考核。这样做也许会增加成本,但若将绩效管理的结果用于惩罚,将严重动摇绩效管理的根基。

绩效考核的指标应尽可能少。这一句绝对是真理:设定三个绩效指标,你得到的绩效远比设定十条或者更多无所不包的绩效指标来得好。只设定三个指标的方法非常简单,找出十个指标中最重要的三个就可以了。

现在,绩效管理最大的挑战是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对此,德鲁克这样一段论述堪为经典,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六个主要因素是:一、“任务是什么?”二、知识工作者必须自己管理自己的生产率,同时要有自主性。三、不断的创新,必须是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的一部分。四、持续不断地学习,以及持续不断地教导。五、不只是量的问题,质也一样重要。六、知识工作者必须被视为资产而不是成本,必须使得知识工作者在有其他机会时,仍愿意为这个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