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患关系论文

医患关系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患关系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患关系论文范文第1篇

1.门诊药房药师工作态度:

传统医疗体制下,医院门诊药房药师认识其工作职责就是照方发药,所以并不重视服务态度,并且门诊药房人员每天在封闭工作场所中大量重复作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极易产生厌烦情绪,容易消极与患者交流,表现为表情冷漠、态度生硬,不回答或敷衍性解答患者咨询,无法满足患者对医学和药学方面的需求,增加患者的不满情绪。

2.门诊药房药师理论知识欠缺:

由于药学教学体制和传统工作职责的限制,门诊药房药师普遍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和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把关不合理用药,同时面对患者的一些提问信心不足,导致患者无法对药师产生信任,影响了与患者沟通的主动性。

3.门诊药房药师工作效率低:

由于患者大多都在临床各科室进行诊断后开药,所以患者取药多会产生高峰期,而药师一人进行“收方—审方—调配—核对—发药”工作,并且药品种类繁多,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药品管理,就会大大降低药师的工作效率,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众多患者的取药需求,增加患者的等候时间,产生烦躁心理,激化医患矛盾。同时,取药高峰期门诊药房人员很难详细向患者交代药品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且为了节省时间,药师通常采用专业术语或缩略语介绍药品,使患者不能准确获得药品相关信息。

4.取药环境相对混乱:

门诊药房一般面积较小、发药窗口少并集中大量药物,视觉上会给患者造成压抑感,并且取药等候时间一般较长,造成药房窗口前聚集大量患者和陪同人员,造成秩序混乱,环境嘈乱,加之疾病焦虑的影响,使患者无形中产生厌烦情绪,很容易将怨气转移到药师身上。

二、门诊药房服务满意度的改善措施

1.提高门诊药房药师的服务态度:

科室要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化作业,使药师的工作有秩序标准可以遵循,同时加强门诊药房药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改变传统“以药为本”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保持认真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同时科室领导在工作中时刻保持乐观态度,定期组织思想教育座谈,提高大家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减少厌倦情绪的产生,与患者沟通时懂得换位思考,用优质的服务来缓解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提高药师在患者心中的地位。另外,医院可以通过定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反映的主要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整改措施,不断完善药师的工作质量。

2.提高门诊药房药师的综合素质:

患者在取药的同时,希望能够得到药品、疾病和保健等全方面信息,这就要求门诊药房药师不仅掌握本岗位的药学知识,还要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知识有全方位的了解。药师要不断地学习药品相关知识,包括掌握药物的基本药理作用、药动学原理、药物的代谢与药效,还要丰富其他医学知识,例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同时也要了解药学相关政策、法规,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适应药房工作的新要求,能应用这些知识发现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药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是临床医药事业进步的迫切需要,更是患者对身心健康需求的有效保证。在工作中,可以更加自信地与患者沟通,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以专业知识得到患者的理解和肯定。

3.提高药剂科人员工作效率:

为提高药剂科人员工作效率,将人员进行两人一组,一人辅助收方调配,一人核对发放,这样不仅缩短取药时间,还可以增加发药的准确性,科室也要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技能考核,以提高药师分配发药等标准化工作的效率。同时对药房药品进行合理调整并统一标签,使药师能更加方便找到药品。另外,为保证药品供应充足,门诊药房要充分利用电子网络进行药品管理,将药房出药情况以及库存量进行实时统计,及时进行药品补充,避免因药品无库存而产生医患纠纷,降低满意度。

4.改善取药环境:

门诊药房逐渐由窗口型向敞开式柜台型转变,保持室内宽敞明亮,药品摆放整齐有序,营造整洁的药房工作环境,使患者和陪同人员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药房外设置咨询台,不仅可以拉近药师与患者之间距离,解答患者各方面疑问,还可以维持秩序,避免出现取药混乱的现象。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确使用语言,使患者便于接受,同时药师要以微笑面对患者,并善于倾听患者诉说,专业地解决问题。另外,取药大厅增设坐椅,可让患者或陪同人员进行休息,也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取药窗口前的压力。

三、结语

医患关系论文范文第2篇

医学生在基础部学习的两年多时间里,多以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主,医学心理学及医学论理学通常是作为选修课来学,因此在医学生的潜意识里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临床课程的学习是与患者的配合分不开的,临床知识掌握的程度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也与具体的患者有很大关系,有很多时候,在实习期间学到的病例可以终生难忘,并且可能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因此,应该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具体方法可分为:

1.1增加医德教育课程

在基础课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进入临床之前安排专门课时学习医德、医风,增加爱伤意识教育,一切为患者着想,要求学生换位思考,开展“如果我是患者会怎样?”的讨论,观看有关医德教育的影片等等。

1.2请医学专家讲座

在医学生刚刚进入临床的初期,分次邀请医学专家开展讲座,通过老一辈专家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们了解作为一名医生应该面临的专业性、社会性等方面的问题,使他们心理上有一个适应过程。

1.3请社会工作者讲座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种各样的医患纠纷有所增加,从目前医疗服务过程的总体上讲,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医疗服务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过讲座可以使学生们了解社会大环境及医疗小环境,更多地让他们知道如何处理临床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4带教老师把关

带教老师在临床工作中引导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真正把好关,以免因为教学工作引发医患矛盾,给患者和学生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2加强医患沟通

2.1带教老师进行医患沟通

在教学之前由带教老师和患者进行沟通,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卫生部部长高强曾就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发表了讲话。他指出,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能否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和谐关系对于能否实现战胜疾病的目的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只有患者很好的配合,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可以请临床专家开设专门的讲座,学生与老师进行模拟训练等,尽可能的消除隐患、防患未然。

2.2加强医院对教学的重视

作为教学医院,每个患者在来院就诊时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病例。通过完成教学工作,可以使整个医院的工作更加进步和完善。任何一个医学院学生,要成为一个正式医生,都要经过医院临床实习阶段,实习医生把患者作为标本来观摩,目的是为了学到更精湛的医术,将来更好地为患者治病。因此,医院应该把教学的目的向患者讲明,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同时医院也可以对参与教学工作的患者给予一定的照顾,例如缩短等候时间、优先检查等。

3社会环境和氛围

3.1加强宣传及引导

加强正面宣传,正确引导舆论,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当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这一点更为重要。很多时候普通患者是不了解医院的工作流程和医生的上下级关系的,加之有些文艺作品的误导,更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隐患。因此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对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卫生工作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让患者了解医院、了解医学院工作程序和内容,取得患者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并且从实际出发,切实保护好患者的权利和利益,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同时可以引入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利于对医患双方的保障。

3.2加强保障机制的建立

在教学医院中,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医生、医学生和患者应该建立一种有效的保障机制,对于参与临床教学的医患双方都要有所保障,比如引入临床教学相关的保险,让医患双方都能解除后顾之忧。另外对于参与教学的患者采取优先就诊、专家会诊等优惠措施,从而既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又能对医疗质量加强保障。

4结语

医患关系论文范文第3篇

医德医风建设有利于塑造医护人文关怀意识,人文关怀意识的唤醒又能促进自身良好医德医风的养成,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需要从医院文化建设的高度坚持医德信念培养与医德实践相结合,构建教育、监督、考核评价、奖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6-7]。我院于2005年7月在省内率先成立了医疗投诉服务中心,建立患者投诉的接待、沟通、核查、协调、处理、反馈和督促整改的一整套标准化流程和规范化的服务内容,促进医护人员服务意识和水平的提升。近6年来,共接待患者现场投诉(表扬)7241人次,对现场投诉按时处理反馈率达98.9%。并通过建立医务人员医德电子档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患者满意度调查,拓展建立医德医风管理系统,可实现医德医风建设的动态管理,推进医德医风建设持续改进。并于2012年在省内医疗机构中率先开发并运用“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信息系统,进一步促进医务人员服务意识的提高。同时,我院通过开展“人文继续教育”“道德讲堂”等活动不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培训,并于2013年开办安徽省首家国家级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班,同年挂牌为人文医学培训基地,现正拟定制度将参加人文培训作为医务人员考核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

2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解决医患矛盾的有效方法,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能显著提高全科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8]。缓和医患关系,首先需要全体医务人员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对此,医院领导层要率先从医院管理层面上重视医患沟通重要性,2012年我院以院长为第一申报人成功申报市级科研项目“综合医院心身医学模式下的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体系的研究”,并于次年承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人文医学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班”。此外,2012年我院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引进“巴林特小组”训练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持续开展相关培训,并取得显著成效。“巴林特小组”是培养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巴林特小组”的训练,即通过对医患关系的关注,使得医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特点,有助于医生处理自身的情绪和发展人格,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和工作能力并缓解职业压力[9]。

3加强科教监管,提高诊疗水平

加强科教监管是提升医院诊疗水平的重要措施。首先,科研教学处围绕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执业技能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以期夯实全科基础,强化执业技能。其次,注重派送医师外出进修学习,如我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签署了定向培训合作协议,并常年派遣医务人员赴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及台湾地区学习,学习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感受优秀的医患文化。同时,积极树立“科教兴院”的意识,坚持“以教促医”。为此,在教学方面,我院积极与医学院校开展教学合作,如成功申请成为武汉大学第一人民医院、皖南医学院硕士生培养点,并于2012年成为南通大学芜湖临床学院。为更好地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医院将医技、临床科室划归七大教研室,并成立教学督导组对教学活动进行督导。上述科教监管措施的实施必将在一定层面上提高医师执业素质,从而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医患关系论文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朝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4.3±3.9)岁。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患者1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1例,心律失常的患者10例,心肌病患者9例,冠心病患者7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5.6±4.3)岁。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患者1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0例,心律失常患者10例,心肌病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7例,退行性瓣膜病患者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即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病情监控和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输液等方面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的实施办法为:①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状况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相关的宣传报道、讲座、座谈会以及口头交流的方式,帮助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状况以及患者自身病情的发展和具体的治疗措施。针对患者的文化教育水平进行相关的教育。②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在患者了解了自身病情状况后,要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疏导,帮助患者消除疑虑,建立康复的信心,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③饮食方面的健康教育。在患者治疗期间,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搭配,并告知患者在用食过程中谨遵医嘱,以利于患者的治疗。④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运动锻炼计划,并教授一些有助于恢复的康复锻炼方法。帮助患者在治疗后尽快实现自身体能的恢复。⑤增加对患者的关注,并对具体用药的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不得自行更改用药剂量和停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采用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价记录,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4项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且实验组患者的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3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281,P=0.0002)。

3讨论

目前,随着医患关系的恶化以及舆论导向的问题,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成为解决医患沟通问题,提高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信任的重要措施。临床研究显示,大量医患纠纷的发生都由于患者对病情状况不了解,医生不予以及时的沟通和指导所造成的医患沟通缺失。心血管内科患者常伴有各类心血管的基础疾病,病情常迁延,治疗周期长,在治疗期间,患者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医患沟通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采用健康教育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护理方法(P<0.05)。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