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服务贸易

旅游服务贸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旅游服务贸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服务贸易范文第1篇

一、指标分析

1. 国内市场占有率

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即国际市场占有率。这是衡量一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研究陕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若分析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在整个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则意义不大。所以文章研究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即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P=S/C

其中,P代表陕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S表示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C表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即入境旅游外汇收入。

通过查询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陕西统计年鉴,可以得到2002-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这样就可得到国内市场占有率数据。通过计算发现:由于受到“非典”事件的影响,2003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相比较2002年来说都明显下降,从而导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但随着事件结束,这两者都有所回升并明显增长,从而带动市场占有率的回升。直至2009年,由于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这势必会吸引大批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使得这两者纷纷增加,从而带动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总的来说,2002年到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基本稳步提升,表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在逐步加强。但是,整整十年时间,市场占有率仅从1.7%增至3.2%,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规模还是非常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即一个经济体某种商品或服务出口的比率对于该经济体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率之比。若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而大于1.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用到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中,则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就等于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比重的二者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RCA=X/aY/b

其中,X表示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a表示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Y表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b表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若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而大于1.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根据2002-2012年所需数据计算,陕西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一直在0.5处上下波动。由于受到2003年“非典”事件、2007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事件和2008年金融危机事件的影响,这几个年份的RCA指数都低于0.5,位于0.4左右的水平,其他年份都位于0.5水平之上。总体来看,从2002年到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有增有减,相对来说呈现了不稳定的趋势。而且,整整十年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没有一年是超过0.8的。根据前面RCA指数的分析,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也就是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3.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指的是一国或一地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增长率与该国或该地区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之差。把这个概念应用到本文,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优势指数,就是指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与陕西省货物、服务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的差值。二者差值越大,表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越明显。其计算公式为:E=P1-P2

其中,P1表示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P2表示陕西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E大于0时,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E小于0时,说明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下降趋势。

通过计算可知,2002-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毫无规律可言。值得注意的年份仍为2003和2008年:2003年“非典”事件的影响,使得当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为负值,而其他年份都为正值。除此之外,当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优势指数也是这十年间最低的。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当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在其余十年的正值之中较低。2002-2012十年间,陕西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变化范围比较大,数值忽高忽低极其不稳定。陕西只有2004、2009和2011年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大于0,说明这三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而其余年份的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均小于0,说明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十年以来,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有正有负,且负数多达6个,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极其弱。因为影响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才会如此大幅波动,不过,这一点也恰恰体现了旅游服务贸易较强的灵活性和不稳定性两大特征。

二、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总结

从市场占有率指标来看,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还不到3.5%,且大多在2%左右浮动,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规模还是非常小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来看,其没有一年是超过0.8的,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来看,其多为负数,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极弱。

旅游服务贸易范文第2篇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具有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等特点,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12个省(区、市)之一,如今已形成了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体系,同时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著名的人文景观有甲秀楼、会址、息烽集中营、奢香墓、增冲鼓楼、安顺文庙、地平风雨桥、观音洞遗址和天台山伍龙寺等,其中甲秀楼作为贵阳仅存的明代建筑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作为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风雨桥和鼓楼,又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为发展特色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然景观中要属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具特色,有奇峰、异洞、石林、飞瀑、峡谷等,构成了山、水、洞“三奇”为特色的贵州自然风光。基于以上资源禀赋,近年来贵州省旅游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与旅游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快,2011年贵州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429.48亿元,同比增长34.7%;旅游外汇收入1.35亿美元,同比增长4.2%;接待旅游总人数1.7亿人次,同比增长31.8%;接待入境游客58.51万人次,同比增长17%;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20.7亿元,同比增长35%,接待国内游客16960.85万人次;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数增速分别高于全国13.9个百分点和19.3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分别为15位和19位,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二、贵州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共包含两大类指标,20个细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与因子分析法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模型进行相关的评价分析。因子分析的步骤为:第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第二,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并观察因子间的相关系数。第三,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对KMO和球形Bartleet的值检验,验证是否符合进行因子分析的条件。第四,计算变量共同度和方差的累计贡献率,挑出主要的公因子。第五,对公因子进行旋转。第六,利用因子分析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

(二)因子分析

本文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1.市场竞争力指标评价首先,分析市场竞争力这8项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表,得知其相关性很高;其次,在分析因子时,将特征根大于0.5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94%的因子提取为公因子,具体如表2所示,信息基本没有丢失,可以作为反映旅游业竞争力的综合指标。再根据旋转前的因子矩阵,计算出特征向量矩阵,得到公因子与8个变量的等式:F1=0.46X10+0.46X11-0.41X12+0.24X13+0.27X14+0.45X15+0.45X16+0.43X17(式1)F2=-0.02X10+0.02X11+0.15X12-0.66X13+0.27X14+0.14X15+0.17X16+0.02X17(式2)F3=0.00X10-0.03X11+0.17X12-0.12X13-0.58X14+0.17X15+0.15X16+0.29X17(式3)2.基础竞争力评价依据市场竞争力评价的方法,先得到能够解释基础竞争力的公因子,类推地计算出特征向量,从而得到公因子与12个变量的等式:F4=0.33X18+0.1X19+0.34X20-0.05X21+0.34X22+0.3X23+0.34X24+0.35X25+0.32X26+0.3X27+0.18X28+0.31X29(式4)F5=-0.18X18+0.54X19-0.11X20+0.54X21-0.14X22-0.19X23+0.03X24+0.06X25+0.21X26-0.18X27-0.48X28+0.11X29(式5)3.数据与计量分析通过搜集的指标计算出5个公因子的值,与旅游外汇收入Y做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2403.697+0.527F1-1.11F2+0.235F3(33.21)(0.66)(-0.04)(0.73)+0.358F4(1.14)修正后R2=0.86DW=1.82F=6.36从而计算出Y与20个指标间的详细系数关系:Y=0.26X10+0.21X11-0.34X12+0.83X13-0.29X14+0.12X15+0.08X16+0.27X17+0.12X18+0.04X19+0.12X20-0.02X21+0.12X22+0.11X23+0.12X24+0.13X25+0.11X26+0.11X27+0.06X28+0.11X29。

(三)结论分析

在市场竞争力方面,贵州省的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当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的效率提高1%时,旅游外汇收入可增加0.83美元;旅行社密度增大1%时,旅游外汇收入可增加0.27美元。此外国内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人数这2项指标对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也比较大,当这2项指标各增加1%时,旅游外汇收入分别能增加0.26美元和0.21美元。在基础竞争力方面,最明显的是交通状况,公路密度增加1公里,旅游外汇收入可增加0.12美元;进出港旅客增加1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也可增加0.12美元,这也充分说明了交通状况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而交通条件的优劣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快慢。

三、提升贵州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要不断健全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完善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各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监管,及时处理旅游投诉,切实落实各地方政府、经营主体的监管责任。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把“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作为贵州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指导原则,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

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着眼十年、规划五年、突破三年”的要求和外引内联、外部交通网络化、内部交通公交化和一体化的总体目标,构建“公路、铁路、航空、河道”立体交通网络,不断优化贵州省旅游交通环境。构建全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建设旅游政务网、旅游资讯网、旅游同业网、旅游办公自动化和旅游综合数据库。

旅游服务贸易范文第3篇

胡颖(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

韩立岩(1955-),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知识管理、宏观经济学投资学。

摘要:文章使用Grubel-Lloyd IIT指数,运用非线性Logit模型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异程度、市场集中度、对外直接投资、两国间的直线距离以及旅游资源差异程度与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正相关;贸易不平衡度、市场规模差异程度、市场开放差异程度、跨国公司和其国外子公司之间的贸易流以及交通质量差异程度与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负相关。

关键词: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rubel-Lloyd;HT指数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11-0020-05 收稿日期:2008-07-01

产业内贸易是与产业间贸易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一国既出口又进口同一类产品。Gruber和Lloyd(1975)认为,产业内贸易是一种由各种复杂的原因导致的一种贸易现象,技术差距、产品的差异性、产品生命周期、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差异以及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Krugman(1981)研究表明,由于规模经济,即使没有初始差异的两国,也会产生产业内贸易。Balassa和Bauwens(1987)对决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经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人均收入、产品差异化、贸易国之间的相似资源条件、市场规模、贸易壁垒、运输费用、跨国公司经济活动和一体化都是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Hughes等(2001)在对银行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中肯定了规模经济的存在,并且发现越大的银行,这种规模经济效应越显著。Moshirian(2001)、Li等(2003)以及Moshifian和Li等(2005)分别对保险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产业内贸易程度与市场开放差异程度负相关,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量正相关。

一、产业内贸易指数

1975年Grubel和Lloyd提出的G-L指数是到目前为止使用最为广泛并最具权威的产业内贸易度量方法。因此,本文将使用Grubel-Lloyd(1975)IIT指数来衡量国际旅游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

IITij-1-xij-mij/(xij+mij) (1)

其中xij表示将产业i出口到国家j的出口额;Mij表示从国家j进口产业i的进口额。IITij表示本国与国家j发生在产业i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程度。IIT指数是一个0到1之间的数。liT指数越接近1,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越接近0,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二、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变量选取及预期说明

(一)人均收入

人均收入差异(DPI)代表了需求结构的差异。由于任何的旅游活动都需要金钱的支出,特别是国际的旅游活动,更需要相当的经济基础。Balassa和Bauwens(1987)在研究中指出,不要使用两国人均收入差异的绝对数值。因为使用差异的绝对数值会使差异程度随所取数值单位的不同而变化,可能存在规模偏差的问题。因此,本文运用下面的公式来衡量美国与其贸易国之间人均收入差异程度:

DPI=I+[wlnw-(1-w)Ln(1-w)]/Ln2 (2)

其中,w=美国人均收入/(美国人均收入+贸易伙伴国人均收入)。

可得出,w趋于1/2时,DPI趋于0。当(t)取值接近1或0时,DPI接近于1。这个指数不是DPI的绝对值,而是相对值,它不受数据单位和量级影响。

(二)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TIN)或称贸易密度,是指某国在某行业的支配程度,是产品差异化的一个国家因素,并且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一个国家在所有产业的总贸易的Grubel-Lloyd(1975)指数将随着贸易量的增加而增大。相似地,Krugman(1991)发展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指出,当国家之间贸易量增加时,由于产品差异化而发生的贸易机会将增大。在本次研究中,借鉴Lee和Lee(1993)的研究,运用下面的公式来衡量国际旅游服务业的市场集中度:

TIN=(xj+mj)/(xt+Mt) (3)

其中,xj是美国对国家j的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量;Mj是美国来自国家j的商品与服务进口总量。xt是美国对所有国家的商品与贸易出口总量;Mt是美国来自所有国家的商品与贸易进口总量。

(三)贸易不平衡度

Li等(2003)将贸易不平衡度作为一个解释变量,其研究表明,贸易不平衡度对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本文将使用全部商品与服务的贸易不平衡度(TIM)来检验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借鉴Lee和Lee(1993)的研究方法,运用下面的公式来衡量国际旅游服务业的贸易不平衡程度:

TIM=IXj-Mj/(Xj+Mj) (4)

(四)市场规模

相似的市场规模具有相似的提供差异化产品的能力,将增加产业内贸易的程度。Li等(2003)研究表明,市场规模差异变量对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本文采用服务业增加值来表示市场规模。本文使用公式(2)来衡量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国际旅游服务业市场规模的差异程度(DMM)。

(五)对外直接投资

Markusen和Venab|es(1998,2000)指出,由于贸易壁垒导致贸易成本增大,跨国公司应通过在东道国建立公司以便进行贸易来克服贸易成本。Li等(2003)以及Moshirian和Li等(2005)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

(六)内部贸易流

Caves(1981)提出,由于母公司与其海外子公司的密切关系,一些服务就由母公司提供给子公司,因而减少了子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的服务贸易。Balassa和Bauwens(1987)研究表明,由于母公司对其国外子公司提供的服务(EAI)替代了子公司将与东道国进行的贸易,从而导致母公司所在国与子公司所在国的两国间产业内贸易减少。Li等(2003)以及

Moshirian和Li等(2005)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和其国外子公司之间的内部贸易流对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

(七)市场开放度

Harrigan(1994,1996)研究指出,市场开放程度将增加贸易量和产业阿贸易量。Moshirian(200D,Li等(2003)以及Moshifian和Li等(2005)研究了保险服务业与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与市场开放差异程度负相关。

本文用全球化程度来衡量市场开放程度,数据来源于《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该指标取值范围0-10,国家开放程度越高,该指标数值越大。本文使用公式(2)来衡量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市场开放度的差异程度(DGL)。

(八)两国间直线距离

Balassa(1986)认为,所有产品的贸易量均会随距离的增加而下降,产业内贸易程度也会随距离的增大而下降。此外,也有学者认为相对于距离较远的贸易伙伴国而言,距离较近的贸易伙伴国在产品的生产和对产品的需求等方面更加相似,因此产业内贸易程度也较高。本文采用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直线距离(DIS)来衡量两国之间的距离。

(九)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发展国际旅游服务业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敖荣军和韦燕生(2006)经验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资源是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各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WH)来衡量该国的旅游资源状况。

(十)交通质量

国际旅游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航空运输。本文采用航空运输质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各国的交通质量情况(QAT)。这一指标数据来源于《WorldCompetitiveness Yearbook》,该指标取值范围0-10,国家航空运输质量越高,该指标数值越大。本文使用公式(2)来衡量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国际旅游服务业航空运输质量的差异程度。

三、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

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结构模型应与商品贸易产业内结构模型相似。基于变量选取部分的讨论,本文提出美国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如下:

ITT=β0+β1+DPI+β2TIN+β3TIM+β4DMM+β5FDI++β6EAI+β7DGL+β8DIS+β9DWH+β10QAT (5)

其中,IIT使用公式(1)得到的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DPI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人均收入的差异程度;TIN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在国际旅游服务业的市场集中度;TIM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在国际旅游服务业的贸易不平衡程度;DMM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在国际旅游服务业的市场规模差异程度;FDI表示美国对其贸易伙伴国的对外直接投资;EAI表示美国的跨国公司与其国外子公司之间的贸易流。DGL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市场开放度的差异程度;DIS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直线距离;DWH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旅游资源的差异程度;QAT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交通质量的差异程度。

四、数据说明与计量方法

本文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采用2002、2003和2004年的横截面数据和这三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对象为美国等23个国家。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在国际旅游服务业贸易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美国跨国公司与其国外子公司之间在服务业的内部贸易额和对外直接投资额来源于《survey of CurrentBusiness》;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的商品与服务总贸易额数据来源于《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DirectionofTradeStatisticsYearbook》。各国人口数量、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World Development Report》;市场开放度和交通质量程度数据来源于《IMD: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世界遗产数量来自于《World Heritage List》。

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非线性Logit模型估计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首先,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但是,本文提出的模型由于具有线性概率模型的形式,即对因变量有限制,也就是限制HT的取值必须在0到1之间。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IIT不能满足这一限制条件。本文将采用非线性Logit模型来进行估计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另外,本文将使用邹氏检验(chow-test)和怀特检验(WhiteTest)来分别检验样本的稳定性和是否存在异方差。采用Logit概率方程作为非线性Logit模型:

IITit-I/[l+exp(-β')xit)]+eit (6)

其中,Xit表示解释变量的向量,eit为干扰项。方程(6)是非线性模型,可以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

五、经验结果分析

从表1给出的回归结果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线性的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与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非线性的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回归得出的结果在系数的正负符号与解释变量的显著性方面都很相似。其中人均收入差异程度、市场集中度、贸易不平度、市场开放差异程度和旅游资源差异程度均达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邹氏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年度数据集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的变化。每一年数据集与三年数据合并后总数据集之间没有显著的不同。怀特异方差检验结果表明,对于线性模型与非线性Logit模型的检验统计量都不是很显著,不存在明显的异方差现象。

在1%水平上,人均收入差异程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表明人均收入差异程度越大,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表明两国国际旅游服务业的来往贸易量越均衡,不代表两国旅游贸易量的绝对值越大。市场集中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验证了市场集中度是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市场集中度越高,产生贸易的机会越多,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贸易程度越高。贸易不平衡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即

贸易不平衡程度越高,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这与Li等(2003)研究结果相一致。

在10%水平上,市场规模差异程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这一结果与Li等(2003)的研究结果一致。市场规模的差异反映了各国提供差异化产品能力的差异。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这一结果与Moshirian和Li等(2005)的观点一致。他们认为,对产业内贸易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贸易的发生。经验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提高国际旅游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美国跨国公司和其国外子公司之间的内部贸易流与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在1%水平上,市场开放差异程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即市场开放差异程度越小,国际旅游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在5%水平上,两国之间的直线距离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表明距离对旅游的需求作用大于距离对旅游的抑制作用。距离越远,两国之间的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越大,互补性越强,两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越大,越促进旅游者出行,促进两国之间国际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在1%水平上,旅游资源差异程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表明两国旅游资源差异越大,两国之间国际旅游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这一结果再次表明两国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差异越大,就越具有神秘感和吸引力,越促进两国之间国际旅游行为的发生。

在10%水平上,交通质量差异程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即交通质量差异越大,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六、结论

旅游服务贸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原因

本文从出入境旅游人数的角度对双边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加以考察,认为进入中国的东盟游客数量反映中国向东盟出口旅游服务情况,而进入东盟的中国游客数量反映中国自东盟进口旅游服务情况,针对中国对东盟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现象,分析主要原因。限于数据可获得性的局限,本文选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五个东盟主要成员国的数据进行研究,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从总体上看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一、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中国向东盟出口旅游服务现状分析

在我国旅游服务出口快速增长背景下,中国向东盟出口旅游服务增长趋势也较为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接待东盟五国游客数量为181.4万人次,约占接待全球游客数量的16.2%;2002年为225.9万人次,较上年增长了24.5%,为中国接待外国旅游人数的16.8%。2007年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签署时,为390.6万人次,较2002年增长了72.9%,但在中国接待入境总人数中的比重下降至15.0%。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当年,中国接待东盟五国游客数量为428.6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了9.7%,在中国接待全球游客数量中的比重上升至16.4%, 高于自贸区初建时的比重。

2.中国自东盟进口旅游服务现状分析

东盟秘书处的统计年报显示,2001年东盟接待中国游客数量为243.3万人次,占东盟接待全球游客数量的10.1%;2002年为283.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了16.6%,为东盟接待全球游客数量的11.4%,较上年增长1.3%。2007年该数量高达392.6万人次,较2002年增长了38.4%,其在东盟接待全球游客数量中的比重约为11.2%;2010年中国进入东盟的旅游人数达到541.6万人次,相对2007年增长38.0%,比重上升了2.7%,为13.9%。

3.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差额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在双边旅游服务贸易中总体处于逆差国状况。具体来说,除2005、2006年外,我国接待东盟游客的数量均少于东盟接待我国游客的数量,且2005年以前这一差额波动幅度较小,最大差额为2003年的62万人次,最小差额为2004年的43.9万人次,比最大差额缩小了29.2%。2007年该差额达到最小值2万人次,之后中国在双边旅游服务贸易中逆差状况重新出现,而且逆差趋势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10年中国接待东盟游客数量与东盟接待中国游客数量的差额为负向的113万人次。因此,中国为何在双边的旅游服务贸易中处于逆差状况,值得我们深思。

二、中国对东盟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主要原因分析

中国对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归根结底是双边旅游服务竞争力的差异。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2011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国及东盟各国旅游业竞争力排名情况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整理编制。

通过对比可知,东盟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旅游业竞争力强于我国。尤其是新加坡,其旅游业竞争力综合排名第10位,位居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行列,而中国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为39位,远远落后于新加坡。旅游业竞争力高于中国的另一东盟国家为马来西亚,其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为35位,较中国排名靠前4位。从该角度可以解释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客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旅游目的地的现象。具体到三大子系统的综合排名,中国的法规框架排名情况最差,在139个国家和地区中位于第71名,远远落后新加坡第六的排名;商业环境和设施的排名也仅为64名,次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文莱的排名;而我国的人力、自然和文化资源相对丰富,世界排名超过东盟所有国家,为我国旅游业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作出一定贡献。

旅游服务贸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4-26-03

旅游服务贸易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推动力量。在整个安徽省的旅游产业发展中,旅游服务贸易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绿色”引擎,也是安徽省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推动安徽省GDP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皖西大别山地区作为安徽的红色革命圣地,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加快其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不仅可以提升全省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而且对于促进皖西地区、合肥经济圈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一、皖西大别山地区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优势

旅游服务贸易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作为一种市场需求广大,对经济拉动性强的绿色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前景广阔。而皖西大别山地区作为革命的圣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且分布均匀,易开发,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一)自然优势

大别山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革命的圣地,大别山又孕育了独特的红色旅游文化。目前,皖西大别山地区的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全国的红色旅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例如,在六安市的金寨县,目前就有革命旧址288处,国家级保护单位7处,收藏红色文物3000余件,作为六安市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给六安的旅游服务和贸易带来不小的收入,是六安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除此之外,大别山地区的自然优势明显,六安市五大水库各具特色,天堂寨、天柱山、大裂谷等景点深受全国各地游客欢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的楚文化底蕴深厚。总之,皖西大别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这无疑为大别山地区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政策优势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大别山列为全国12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打造大别山旅游区,加之国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大别山地区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得到跨越式的增长,这些都为皖西大别山地区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大力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提升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对于实现皖西大别山地区的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对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基础设施优势

“十二五”以来,地处皖西大别山腹地的六安市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累计投入300多亿元,新建高速公路300公里。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近18000公里,其中济广高速、沪陕高速、沪汉蓉高速六安段、合淮阜高速寿县段和京台高速舒城段近400公里,312、105、206三条国道和27条省道2200公里,农村公路15400公里;六武高铁、合宁铁路、阜六铁路纵横交错,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不足30分钟车程,交通通达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增强,综合立体的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铁路、水路、航空、公路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明显提升,加强了长三角、珠三角及全国其他城市的互通互利,也为六安市尽快融入合肥经济圈提供了强力支撑。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使皖西大别山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在客户群体,将成为促进其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皖西大别山地区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尽管皖西大别山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服务贸易的潜力仍然巨大,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仍然不强,旅游产品存在高度的趋同化;大别山地区的总体交通状况虽然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地理位置仍然存在制约交通发展的现状;而且目前皖西大别山地区涉及的城市仍然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各自为政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旅游服务贸易中旅游产品的趋同化现象严重

在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中,景点的各种“农家乐”没有体现经营服务的特色,基本上都是简单的餐饮服务,没有形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高尚文明的氛围。而各种生态、观光、采摘等农业旅游也没有突出产品特色,以草莓采摘和葡萄采摘为主,已经出现同质化和雷同化的趋势。对于各种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更是出现了几乎雷同的情况,而各地的古老村镇、生态村庄等,旅游服务贸易没有挖掘出文化内涵,旅游产品档次不高。

(二)交通区位是制约皖西大别山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交通区位即交通位置,详细来说就是某地在交通位置方面的优劣以及地点的可达到程度,即空间距离。皖西大别山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服务贸易潜力巨大,但是处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主要景区包括天堂寨、铜锣寨,由于缺少便捷的干线交通,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受到制约;尽管近几年大别山地区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很多景点地处偏僻的山区,交通条件改善空间不大,高级公路仍然没有达到合适的程度,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供开发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巨大。

(三)旅游服务贸易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从皖西大别山地区目前的旅游格局看,具有这样的特点:某些旅游景点偏热、某些旅游景点偏冷。目前每个区域都自己做自己的,力量很散,没有形成整体性优势。据统计,2014年安庆,主要包括天柱山、桐城等地的国内旅游收入达340.58亿元;而整个大别山区的核心旅游景区是以六安市霍山县境内的白马尖为主景点,但是,2014年的整个六安市的旅游收入只达到163亿元。皖西大别山地区旅游景点众多,但旅游资源的分布较散,很多景点的交通不便,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整个区域的旅游资源不能形成整体优势,从而严重影响大别山地区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

(四)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仍然不强

皖西大别山地区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仍然很低,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旅游服务中,“行、游、住、食、购、娱”发展不平衡,购物、餐饮等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严重低于旅游观光的收入,旅游服务贸易整体实力不够;另一方面,旅游服务贸易与其他产业,特别是零售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联动发展机制尚未形成合力,与国内其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相比,大别山地区的基础设施、加工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对旅游的支撑力度,相互促进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旅游业急需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三、提高皖西大别山地区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改变经营方式,加速旅游贸易集团化、网络化进程

如今各地的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提升皖西大别山地区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对大别山地区旅游产业进行重新规划,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的旅游相关企业的集团化、网络化、信息化经营,是现代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一种发展趋势。旅游产业链条中的下游企业如果还是“小打小闹”,缺乏集团化、网络化经营的意识,就不能形成强大竞争力。通过资产重组、资源共享,实现优质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形成旅游服务贸易企业的壮大,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强强联合,形成人才优势和产品优势,通过创造名优产品,从而打造皖西大别山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优质平台。

(二)提升产品竞争力,改善服务质量,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皖西大别山地区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和1400余种中药材,粮、油、棉、麻、茶、茧、板栗、肉禽、羽绒、水产等产量多数居全省第一,小吊酒、六安瓜片、皖西白鹅、霍山石斛也已经形成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大多数产品竞争力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例如,六安市场盛产的大别山石斛,不仅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而且市场上的石斛大都非真正的大别山石斛,而是在大别山种植销售的浙江等地的石斛。如何改善服务,创新宣传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把这些产品宣传推广出去,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利用旅游服务贸易宣传,也是首当其冲。可以借助各类旅游节庆活动、黄金周等载体,依托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推介。政府主流媒体也可适当向乡村旅游宣传倾斜。

(三)加强对旅游产品的整合,形成产品的整体优势

目前,地处皖西大别山地区的六安市依托“皋陶故里”“白鹅王国、羽绒之都”“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品牌优势,努力打造特色旅游服务贸易,做足旅游产业链,旅游服务贸易呈现了长足进步,但是旅游产品趋同,没有形成整体优势,需要加快旅游产品的整合和梯度建设,在红色旅游产品、农产品、原生态产品等方面做文章,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扶持力度,创品牌,争名优,真正把皖西大别山地区的旅游贸易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实际上,六安市内的瓜片市场已经形成了品牌优势,蝙蝠洞、黄府等品牌已经受到了旅游市场的关注,六安的羽绒市场也受到了市场推崇,下一步如何把这些产品和旅游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品牌值得探讨。

(四)加强规划,打造完善的旅游服务的产业链

皖西大别山地区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旅游产业延伸和旅游产业的下游产业发展不平衡,住、食、游、购中,游的比重较大,购的比重过小,住和食的发展也没有达到国内其他同水平知名旅游景点的规模,游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住、食、购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而,提升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首先需要打造一条完善和完整的旅游服务的产业链,包括住宿业、餐饮业、零售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其他特色下游产业体系,这就需要建立和形成完整的以旅游服务为重点的服务贸易体系,发挥旅游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明义.加快对旅游服务贸易政策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02):36-37.

[2]刘华.GATS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J].国际经贸探索,2001,(03):31-32.

[3]何元贵.加拿大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中加旅游贸易发展[J].国际贸易,2007,(10).

[4]陆家洋.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山西省新的经济增长点[J].晋阳学刊,1998,(03):64.

[5]魏薇,黄清.大力发展黑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1):56.

[6]冯姝姝.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研究[J].产业观察,2007,(01):47-48.

[7]赵春雨,金晔.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6,(04):37-38.

[8]于舒婷,花俊.安徽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措施建议[J].产业经济,2007,(22):65.

[9]张瑾.广西梧州骑楼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产业经济,2007,(22):35.

旅游服务贸易范文第6篇

1 甘肃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1 甘肃省旅游资源简介 甘肃省主要旅游景点主要包括:敦煌的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天水麦积山石窟、月牙泉、玉门关、白塔山公园、刘家峡、兰州关山森林公园、明长城遗址、嘉峪关城楼、皇娘娘台遗址、悬壁长城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2 甘肃省民俗文化概况

1.2.1 民俗民风。甘肃省包含12个主要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是甘肃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甘肃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3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26个。

1.2.2 民俗文化。①庆阳剪纸:剪纸是陇东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②甘南服饰:甘南民族服饰以“三河一江”的不同流域来划分,各有其鲜明地域特点。

1.2.3 甘肃省旅游文化圈分布图。

2 甘肃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①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现有景区还在初始开发阶段,项目单一、设施简陋。②旅游资源知名度低,缺乏相应的文化内涵和品位。③旅游组织规模小,经营分散,缺少灵活应变的创新能力。④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满足不了游客需求。

3 甘肃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分析

评价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应考虑其影响因素和制约因素。测度与评价都市旅游发展潜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旅游竞争力,制定竞争战略,提高其竞争优势。

3.1 旅游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按照影响潜力的因素类型,将都市旅游发展潜力分解为社会经济潜在支持力、旅游发展保障力和旅游产业自身发展能力3个1级指标,将3个1级指标分为政府支持能力、经济发展能力、开放程度、基础设施、环境条件、旅游供求能力以及旅游业发展水平7个2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将7个2级指标具体化可直接或间接获得数据的24个3级指标。

国家旅游局:《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3.2 甘肃省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三大潜力因素 ①甘肃省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其中,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九大精品线路。②甘肃省的“丝绸之路”享有较高声誉,被称为“永不衰落的黄金线路”。③以兰州为枢纽,形成由空港、铁路、公路并举的交通网络。

4 甘肃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4.1 基本对策 ①大力发展交通建设,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由于旅游景区点多线疏,受交通不便制约严重。机场航线少、航班密度低,以及铁路、公路建设比较落后,制约旅游业的发展。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对于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不够,营销渠道落后,形式老化,内容单调,难以满足旅游文化发展的需要。③发展特色旅游。红色旅游和特色旅游从未发挥过先锋作用,由于交通闭塞、宣传力度不到位,造成的信息不畅通,以及各个景点缺失相应的文化内涵,导致旅游景点知名度比较低。④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在制定甘肃总体发展战略上,旅游业的地位不突出,政府应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⑤提高行业素质,树立服务形象。从事旅游行业的服务者要重视自身素质与形象,正确认识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为旅游者提供最一流的服务。⑥要把文化、旅游与服务相结合。景区所提供的旅游文化产品没有地方特色,缺少文化底蕴。

4.2 提升旅游服务业竞争力 ①整合甘肃省的区域文化,搭建旅游文化圈。借助文化圈,通过文化向四周扩散,形成具有文化特征的分布区域。②整合旅游企业形成规模经济。第一,实现市场交易内部化和规模经济效应;第二,充分发挥垄断优势。通过整合旅游企业,从根本上增强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开发相应的旅游项目,突出品牌意识。④对旅游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加大宣传力度,重塑旅游文化形象。⑤从区域旅游文化的角度设计产品,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旅游服务贸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一、山西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1、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的旅游者为了休闲消遣、商务交往和其他目的到另一国接受旅游服务,并支付报酬的贸易活动,既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也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游。从增加本国外汇收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更加重要,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世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超过传统产业,服务贸易也成为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近年来,各国间的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有能力到其他国家去旅游,同时各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都推动了作为服务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2、山西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十五”期间,旅游业被列为山西重点发展的七大优势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工程之一,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非常迅猛。“十五”期间,山西省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279,085人次,比“九五”时期增长96.7%,年平均增长20,6%,比“九五”时期年平均增长速度18,3%快出2.3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山西接待海外旅游人数的增速为20.8%,比全国年平均增速6.9%高出13.9个百分点,也明显高于其他中部省份,河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2.5%、18.1%、13.7%、12.5%、9.9%。从旅游外汇收入看,“十五’期间旅游外汇收入全国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3%,河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分别为11.2%、11.2%、16%、13.7%、12.5%;山西为18.1%,比全国高出5.8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其他中部省份。

尽管成绩显著,但和国内旅游产业发达的地区相比,山西的差距仍然非常大。2009年全国接待入境游客共计215,660,929人,山西接待入境游客的数量为2,009.409人,仅占全国的0.93%,不仅远远落后于北京、江苏等旅游大省,即使和周边的内蒙古相比也差了很多。2009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共计约380亿美元,山西旅游外汇收入为37,796万美元,还不到全国的1%,位列全国第20位,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江西。不过,虽然从绝对数量上看山西的入境旅游发展滞后,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2009年山西接待入境游客的数量同比增长16.53%,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25.71%,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特别是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速,仅次于、青海、宁夏和山东,列全国第5位。从海外旅游市场的客源构成看,外国人所占比重较高,但从年平均增长速度看,港澳台同胞比外国人增长速度快;从海外旅游市场客源的地域构成看,亚洲客源所占比重最高,欧洲客源增长最快,客源分布呈现多元化。因此,一方面必须承认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滞后和差距;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蕴含的巨大潜力。

二、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资源开发程度低,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自然资源有芦芽山、太行山大峡谷等,人文资源更是丰富,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等都是举世闻名。山西的文物数量众多,素有“地上文物看山西”之说。这些都为山西发展入境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山西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挖掘不够,基本上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初级形态,内容单调,而生态游、休闲度假游、会展游、探险游等现代旅游形式的发展比较滞后,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影响到旅游外汇收入。如临县的碛口镇是黄河边上的一个古渡口,自然景色优美,历史文化厚重,具有较高的资源品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尽管有不少规划部门做过规划,却一直没有落到实处,直到近几年才有了初步开发。对于山西的优势人文旅游资源,只是停留在对资源的表面开发上,对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还远远不够。如果游客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就很难理解这些资源的内在含义,降低了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限制了资源效用的发挥。

2、宣传力度不够,营销在现代商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引人关注,在旅游业中当然也不例外,有力的营销策略能极大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与国内重点旅游城市相比,山西的旅游营销无论从力度还是方式上来说都比较落后。首先,旅游形象不够鲜明。虽然山西省在2003年确定了“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主题宣传口号,但和周边的河南省有雷同之处,吸引力和号召力大打折扣;其次,政府和企业缺乏营销意识。特别是由政府组织的营销活动较少,只靠企业的单打独斗,很难形成有力的影响。山西用于旅游宣传的经费甚至不足山东、杭州等旅游强省、强市的1/10;再次,营销手段单一。在信息时代,营销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可借助各种媒体打造声势,如在电视上经常可看到一些城市和地区的旅游宣传广告,却极少有山西的身影。除媒体营销外,还有节庆营销、会展营销等多种方式,山西都没有很好地利用。目前,山西只有“平遥国际摄影节”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山西旅游也加快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邀请世界各国的国际旅行商来晋考察,并派团赴香港、俄罗斯、欧洲等地进行市场推广,积极参加各类旅交会、推介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3、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滞后,旅游业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产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因此,旅游业能够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产业的支持。然而,山西的旅游相关产业却发展滞后,难以对旅游业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据统计,2005年山西的旅游外汇收入构成为:长途交通占35%、游览占2.8%、住宿占12.8%、餐饮占12.1%、商品销售占18%、娱乐占6.3%、通讯邮电占3.5%。也就是说,在山西的旅游外汇收入中,门票收入依然占大头。山西的餐饮业规模小、档次低,在川、湘、粤等众多外来菜系的“围攻”下,晋菜的发展举步维艰,更别说形成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体系了:旅游星级酒店数量少、接待能力差,全省除太原、五台山等中心城市和景区旅游住宿设施尚具备一定规模、档次外,其他中心城市及重点景区旅游饭店住宿设施还远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旅游商品开发滞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旅游纪念商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3左右,而山西在这方面却近乎空白;娱乐场所多为大众化的酒吧、KTV、足浴等,档次不高,缺乏特色,反而给山西旅游造成某些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山西也产生了一些高水平的文化娱乐节目,如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等,但是并没有和旅游很好的结合起来;山西的旅游景点众多,但是地域分布比较分散,旅游交通的发展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航空方面,目前山西还没有一个国际口岸。

4、缺乏高素质人才,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需要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但是山西目前的旅游人才无论在研究、规划、策划,还是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较为欠缺。首先,旅游研究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数量都远远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求,而这又直接制约了开发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难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其次,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山西省导游考录制度不够科学,导致导游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全省7,000余名导游,其中外语导游的数量不足10%,大大限制了对入境旅游团的接待能力。

三、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科学规划,加强区域问的协作,旅游规划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有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才可能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才可能使旅游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制定旅游规划时,旅游部门应起到领导和统筹的作用,整合全省的旅游资源,同时针对各地的不同特点和优势,进行全省统一规划,避免以往在旅游规划中出现的初步性、随意性、盲目性和重复性问题,减少资源浪费。

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区域间的协作,这既包括省内各地区之间的协作,也包括与周边省份的协作。山西的铁路和公路建设居全国前列,应利用省内的交通网络,将各地的旅游资源和市场整合起来,形成若干有特色的旅游区和旅游带,发挥太原、大同等旅游重点地市的龙头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在旅游宣传和客源吸引方面统一行动,实现优势互补。在统一规划的同时,还要注意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如晋中地区有为数众多的大院,大院旅游成为该地区的一大特色,但各个大院要注意突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避免同一化和恶性竞争。在省际协作方面,同样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开发。山西省和周边的陕西、河北、河南等省都有共享的旅游资源,如黄河壶口、太行山等,这就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客源市场上,山西地处西安、北京等旅游热点城市之间,具有极大的客源潜力,如能与这些省市合作,必将增加山西的旅游收入。

2、加大营销力度。首先应确立一个鲜明的旅游形象和具有山西特色的宣传口号,以政府为主体,各地景区和企业积极参与行动。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旅游营销的资金投入,“走出去”的步子迈得更大些,重点参加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旅游推介会和展销会。把山西旅游的形象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了解山西。特别要注重海外市场的开拓,作为山西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对山西的根祖文化、关公文化、宗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山西应紧紧抓住这个优势,进一步加强对这些传统客源地的宣传,同时要不断开拓欧洲、北美等新兴客源地。

在营销手段上要实现多样化,特别是现代化网络营销的运用。目前,山西在国内已拥有专门的旅游网站,成为外地人了解山西的窗口,但是还应建设专门针对境外游客的网站,以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另外,节庆营销、影视营销等都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营销方式,如平遥国际摄影节的成功举办、《乔家大院》等影视作品在山西的拍摄,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山西旅游。

旅游服务贸易范文第8篇

摘 要: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联系的海上和陆地必经之路,广西对东盟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同时,广西的旅游资源丰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底蕴和丰富多彩民族风情,而且有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这些对东盟国家的游客有巨大的吸引力。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广西对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同时给广西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带来新的挑战。广西面对新形势,需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及时调整自身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策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开拓东盟国家的旅游市场,促使广西对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趋向良性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策略

广西位于中国―东盟的交汇处,是中国通向东盟、东盟进入中国的重要门户。自贸区成立后,广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开发自身的潜力,开展与东盟国家旅游服务贸易,旅游服务贸易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广西面对区域旅游现状和问题,必须制定出发展旅游经济的战略和对策,促使广西对东盟旅游服务贸易趋向良性发展。

一、 广西对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一)广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截至2013年,已开发400多处景区、景点,其中有3个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3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9个旅游度假区、220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企业662个,从业人员52483人,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营业额达到848208万元,全区旅游管理部门 134个,旅行社 532个,星级饭店 443个,其中五星级13 个,四星级 57个。

(二)广西国际旅游收入情况分析

2011年广西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277.81亿元,同比增长34.1%,相当于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0.9% ,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209.46亿元,比上年增长34.6%,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0.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3%。自2000年以来,广西国际旅游收入逐年递增,2005年比2000年增长了22.14%,2011年比2005年增加了2.29倍,广西国际旅游收入增长速度和增长幅度都有很大提高。可见,旅游业是一个发展快、创汇多的产业,并且它的发展直接带动着住、食、行、购、娱等部门的发展,广西国际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 广西对东盟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 交通不够便利

发展旅游业,交通是基础。虽然广西与东盟国家发展旅游业有便利的区位优势,但是东盟游客到达广西仍然不是很方便。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有南宁与东盟各国首都的直达航班,但都是暂时性的客机,还很难以满足广西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需要。广西与外省联系通道少,运输限制多,客货运输不畅,进出区域困难,区域内现有运输网络不完善,公路干线少且覆盖面窄,水运航道通过量小,综合运输能力低。交通的障碍给国际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广西对东盟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二)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

广西的旅游资源在经济与交通较为发达的桂林、南宁和北海等地分布较为集中,而分布于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地区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广西的旅游产品众多,其中观光型的产品占很大比例,旅游产品过于单一传统,而且创新速度慢,这些不利条件大大削弱了游客的重游率。而其它的诸如会展商务类、滨海度假等旅游产品开发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对东盟国家的游客还没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 宣传促销力度不足

广西的旅游景点众多,但是众所周知的旅游品牌缺乏,整体旅游形象不鲜明突出,提到广西旅游,大多数游客只对桂林山水印象深刻,却忽略了广西的其它优质旅游资源。由于广西大量优质的旅游资源欠缺规整和宣传,造成这些旅游产品在东盟市场上没有很高的声誉。除国家旅游局筹划的展览会外,由广西自己组织策划的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相对较少。而且广西在东盟各国尚未建立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这对进一步开拓东盟旅游市场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四) 旅游企业规模小、现代管理程度低

我国具备的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很少,国内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跨国经营经验不足,运营成本较高。广西旅游企业在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都与国际知名企业有很大的差距。如广西大多数旅游企业均缺乏战略性规划,经营管理无序,营销力度小,企业大多数采用低价手段展开激烈竞争,造成旅游贸易质量的下降,不能获得可观的收益。广西部分企业采取提供低质量的旅游服务来进行低价竞争,破坏了广西整体的旅游形象,不利于广西旅游市场的规范发展。

三、 提升广西对东盟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

(一) 建设中国―东盟立体交通通道

通达的交通是开拓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广西要构建中国―东盟旅游交通大通道,才能使得游客可以在这个大旅游区无障碍旅游。广西和东盟国家需要进一步合作建设中国―东盟立体交通通道。广西应以南宁为交通枢纽加速建设综合交通中心,打造海港、陆路、航空三大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出省、出国、出海的综合交通通道。

(二) 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

我国放开旅游业市场后,一些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的国际大型旅游企业逐步进入国内旅游市场,这为广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本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这将有助于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广西的旅游企业想要做强做大,首先要采取集团化发展模式,通过项目融资、公司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同时采取并购、合资等策略扩大公司规模,创建知名品牌;其次是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改变落后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缺乏创新的经营理念,建设战略性的旅游发展体系。

(三) 加强旅游产品创新和宣传

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广西应该重点开发景区景点,建设通畅便捷的旅游线路,推动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创造,同时加强景区景点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增强旅游区的文化内涵,通过提升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扩展旅游产品文化内容,渲染景区的文化韵味,创造旅游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在打造新的旅游产品的同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全方位地进行宣传,在把握住传统景区游客数量的前提下,传播特色旅游项目,挖掘潜在市场提升游客数量。

综上所述,广西对东盟发展国际旅游业态势良好,但是在发展中仍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广西作为中国―东盟的结合部,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广西要审时度势,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需要当地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旅游发展策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促进广西对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全面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树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丛书[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10-15。

[2] 赵杰,广西第三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29期,28-31。

[3] 陈双莲,浅析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M],北方经济,2008年第4期,16-20。

[4] 罗光华,旅游产业价值链研究综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2009年第3期,15-18。

[5] 王林燕,袁泽,基于联动战略的桂西北旅游资源整合路径探析[J],生态经济,2009年第4期,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