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焊接实训报告

焊接实训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焊接实训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焊接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技能国赛,是指201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举办的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焊接技术赛项比赛,是焊接专业高职院校首次开展的赛项。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由国家有色金属行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举办的全国性行业技能大赛,“焊接技术”比赛项目分为理论比赛和实际操作比赛两个环节,实际操作环节涵盖了装配、焊接、参数调整、焊材选用等方面的技术比拼,旨在全面检验选手在焊接操作技能、职业精神、安全环保意识、创新精神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焊接国赛,是全国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大比武,从焊接国赛成绩能够直接反映出学校的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与问题。

2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改进

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取决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专业师资力量、实训教学条件、学生生源质量等客观因素,难以快速改变改进,此外还包括教学方法,是可控影响因素。调研分析省内外高职焊接专业在省赛、国赛取得优异成绩的经验,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改进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与建议:(1)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不能脱节,应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从各省赛以及国赛的比赛成绩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学生选手单项目比赛成绩较高,或理论比赛分值偏高、或实践分值偏高。这说明,在赛前训练以及日常的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校的老师还是理论课堂纯理论教学、实训课堂纯实训教学,号称教学做一体化的学校也多是仅仅将理论课堂的位置由班级搬到实训室,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流于形式。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①需要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在实训室内,应配备好足够的桌椅、移动黑板与多媒体投影设备,有满足全部学生学习配套数的实训工位与设备。②需要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依托实训报告、实训指导书、学生任务单、学生工作页等载体让课程教学能够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边思考、边阅读查资料、边记录、边操作。③焊接专业理实一体化课堂需要配备良好的、专业的排风系统,否则因为焊接作业的影响,室内烟气呛人难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2)焊接专业有服务地方产业的特色,但是不能忽略焊接的通用性教学。从比赛项目来说,焊接比赛内容可能与学校的教学重点、与学校培养的行业需要不统一,这是比赛成绩失利的原因。不同焊接院校的专业设置因为人才培养面向的行业背景不同,有的是面向压力容器焊接、有的是面向铁路车体的铝焊、有的是面向建筑行业的焊接、有的是面向船舶制造维修行业的焊接、有的是面向汽车装配厂的钣金焊接等,不同行业的焊接设备、焊接工艺方法有明显区别,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难免有自己的针对性,可以称为专业的行业背景特征。

3提升学生焊接专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1)实训室开放。焊接专业的实训教学,不能单单依靠有限的课堂内学时完成。焊接专业是属于典型的动手型专业。很多高职焊接专业同行表示,学生在校期间的很多学时被数学、英语、体育、思政等公共课程占用,大一还要开设焊接专业的制图、电工电子、金属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因此通常整个大一阶段学生几乎没有接触焊接的专业课程。学生到了大二,才开始接触焊接课程,这个阶段还有体育、思政课程和公共选修课占据一部分课时,学生的实际焊接专业课程学时间受到明显的限制。再加上课程教师1~2人面对几十人的教学班额,难以一对一的全程指导,学生的实际教学学时又打了折扣。通过调研发现,对学生组织实训室开放的高职院校在焊接省赛与国赛中取得成绩更优异。分析原因,将焊接专业课程教学由课堂有限学时延展到课外的实训室开放,能够为学生的焊接练习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2)生产性实训教学。焊接专业,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工种,需要大量的焊接作业练习来获得焊接技术与焊接经验。因此,在焊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耗材较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与耗材的投入呈现正比关系。办学成本高、学费标准低,是所有焊接专业办学面临的现状。受到办学经费投入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属于非重点建设专业,难以申请到充足的耗材资金审批,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限制。对此,生产性实训教学是目前解决焊接专业办学经费投入有限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调研发现,有生产性实训的高职院校的省赛、国赛参赛成绩明显高于其他院校。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有各种高性能除尘装置、交流焊机、直流焊机、二保焊机、氩弧焊机、埋弧焊机、等离子焊机,以及磁粉探伤仪、X光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和液压拉伸试验机等检测设备,具有专业化的师资,完全有能力接受企业的焊接订单生产任务。高职院校应该创造条件,允许与鼓励焊接专业生产性项目进校园,将企业的焊接生产任务作为教学载体,以企业的焊接产品作为学生的作业,以企业的焊接质量要求作为课程成绩评定标准,依托生产性任务,利用真实的职业环境开展课程教学或课外训练,实现学生动手练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焊接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成就感。

总之,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注重焊接的通用性教学、并大力开展实训室开放与生产性实训,这是众多兄弟院校焊接专业的办学成功经验和竞赛成功经验。

作者:王滨滨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远温.湖北省第一届高职院校焊接技能大赛圆满落幕[J].现代焊接,2011,(8).

焊接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电工实训 教学管理水平

电子电工实训课教学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根据教学目标,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和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生产实训教学来完成。

一、电子电工实训的教学方法

1.根据实训对象调整实训教学内容。高一的电子实训内容一般以简单,趣味为主,比如说做一些流水灯、闪光灯等电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高二的实训内容相对难一点,要自己根据电路来设计组装电路,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仪器仪表使用的能力。

2.单纯操作与纸上练习相结合。对一些元器件较多、线路安装复杂的电路,采用“纸上练兵”法。所谓“纸上练兵”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实训报告上练习布线的做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节省了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电子电工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基本焊接训练及产品的焊接、调试和组装。电子电工实训课程有精心准备的一整套实训工具,通过指导教师的演示操作,使学生们了解各种工具的基本用途,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为了避免枯燥,积极开发校本教程,去网上购买一些有趣味的套件,比如流水灯电路、声控开关、音乐开关等等,这一教学环节的增加不仅活跃了实训课堂,增加了焊接练习的趣味性,而且还熟悉了各种工具的运用。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

为了达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我们的做法严格把握实训的四个环节。

1.实训前的准备。为了确保电子电工实训的顺利进行,要求学生排队进入电子电工实训室,必须学习实训规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每人自觉遵守。实行按学号分组,班长、小组长分工负责,落实到每个人,提高管理自己的自觉性。强调“必须安全用电”的意识,了解安全用电知识。从家用电器的使用,联系身边日常生活中用电常识,既提高兴趣,又达到了授课的目的。授课既有重点的讲解,又留有余地,让学生认真思考。给予一定时间预习,强调自学与讲授相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2.实训中的指导。采用“集体示范指导”为主和“个别单独指导”为辅,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严格训练。以提高动手能力为主,采取少讲多练的形式,点到为止,启发思维。对每一项训练内容做到勤巡视、多检查、把好关。 在实训别要强调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如工具的摆放必须统一一致,操作习惯必须严格安全规范。

以手工焊接作为基本训练。让学生在旧印刷电路板上反复练习,体会摸索一下,然后,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操作要领并作示范和解答问题。再用正式印刷电路板练习,学生自己检验质量,小组互检,小组长写评议。由此,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使用电烙铁焊接的基本功。

实训内容的综合训练。制作一台电子产品――收音机。学生对此制作过程抱有极大兴趣,但对于刚开始接触实训的学生来讲,它的线路还是比较复杂,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是有益的。尤其是收音机的调试,需要耐心细致地查找线路、检测、排除故障,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综合素质训练,既培养了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制作完毕后,学生非常兴奋,拿着自己亲手做的收音机非常有成就感

3.实训后的考核。结合严格实训的内容严格考核,采取“A、B、C、D、”等级制评分办法,由学生根据训练内容自检、小组评议和教师检查实训产品综合评定成绩。考核标准如下:平时表现及考勤(20%);焊接训练(20%);实训成绩(40%);实训报告(20%)。

4.实训后的小结。一方面,实训结束后,教师填写《7S评分表》,其内容包括:实训题目、要求、实训过程等。填写《7S评分表》时,应改变以往单纯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点评等方法,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实训中的不足,也为指导教师改进实训教学提供了依据。另外一方面,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实训台,摆放好工具,严格按照7S的要求做好卫生保洁等其他问题。从而使职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能掌握良好的技能,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

电子电工实训作为中职学校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且还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实训手段、实训形式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以提高电子电工实训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焊接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焊接生产检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焊接生产检验》是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焊接结构生产所涉及到的常规检验的内容、焊接试验和检验的方法与步骤、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质量管理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焊接检验与焊接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达到焊工技师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应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和场地的限制,学校一直采用分段教学法,即上一个阶段的理论课后,再上一个阶段的实习课。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暴露了许多弊端,由于理论课和实习课相隔一段时间,学生实习时,前面所讲的理论知识已经忘记,需要教师重新讲解,这样累时费力,效果还不好。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尝试对《焊接生产检验》实施一体化教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理论和实操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既可以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训,同时又可以通过实训来验证理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实践,学习目标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它打破了原有学科的界限,理论教学的摘要求。因此,该课程完全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2教学内容的一体化

以往的教材往往偏重于焊接质量管理,这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内容比较陈旧,繁琐,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课堂互动性很小,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编写的一本教材,该教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操作技能一体化,非常便于我们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因此,我们首先以该教材为蓝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项目化改革,完成了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第一步。

3教学过程的一体化

编制授课计划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第一步,开展一体化教学必须对原教学授课计划、原课程大纲、原教材、原教学模式和习惯进行改革,以教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宗旨,提倡创新务实的教风、勤学苦练的学风。大纲编写力求合理安排理论和实习课时的比例,突出技能训练。最后授课计划中确定的总课时为160,理论和实习课时基本按照1:2进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教学过程中根据“理论教学时间化,实习教学课堂化”的原则,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练为主,讲练结合。让学生先观察后听课、先动手再分析、先了解操作的方法步骤再讲基本理论和原理,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一般将学生学习状态较好的一、二节课作为理论教学时间,三、四、五、六节课进行实操训练。教学过程一体化课型的交叉、学习场所的变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使理论和实习紧密结合,循序渐进,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焊接生产检验》一体化教学具体的授课计划安排如下:

项目一焊接缺欠识别―――――理论教学4课时,实习教学6课时;

项目二外观检验―――――理论教学6课时(包括焊接检验概述),实习教学14课时;

项目三无损检测―――――理论教学20课时,实习教学36课时;

项目四破环检验―――――理论教学8课时,实习教学20课时;

项目五焊接工艺评定―――――理论教学4课时,实习教学8课时;

项目六焊接性试验―――――理论教学4课时,实习教学8课时;

项目七焊接质量管理―――――理论教学4课时,实习教学2课时;

考试―――――8课时;

机动―――――8课时;

4一体化教学考核

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决定了评价的主体、方法的多元化,要注重过程评价。所谓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是指通过上课表现、练习过程、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检测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考核方法上采用理论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实践,同时还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教学考核采用课堂提问、平时作业、阶段性笔试等方式,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通过实验、实训报告、现场操作,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中常规检验的能力,最后再根据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出总成绩。通过多样化及过程化的评价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成果,即在“学中做”又在“做中学”。

5一体化教学改革结果分析

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只有通过具体实施,并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才能真正得出结论,一体化教学改革后,我们和学生一起进行了教学改革座谈,座谈会结果显示,一体化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很受学生欢迎;一体化教学具有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特别适合像《焊接生产检验》这种以实践性为主的学科,本次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改革进行下去,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开拓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使我们的职业教学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卫东焊接检验与质量管理[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2]高海云车工工艺与生产实习的一体化教学[J].科学之友,2009(29):101~102.

[3]肖锡海汽车电气设备[J].职业教育研究,2009(9):148~149.

[4]陈秀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报,2009(3):112~114.

[5]庞勇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教育创新,2009(16):240~241.

[6]孙玉明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9(8):50~56.

焊接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刚开始上理论课,老师开始一步一步讲万用表的内部工作原理,画电路图,直流电流档,交直流电压档,和欧姆档,原来以为里面电路原理很复杂,现在看看,其实就是若干个电阻并联活着串联,再加上电容,二极管稳压。

第三天开始自己动手安装万用表了,拿到了一些零件,有30个电阻,还有4个二极管,2个压敏电阻,看着手中的零件,手中再拿着电烙铁和焊锡,可以想象,那些电工和工程师们是多么认真,严谨,我开始明白了什么是聚精会神,什么是专心致志。

以前经常看父亲还有一些电工们焊零件,当时不以为然,但是当自己亲自动手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做技术活儿。

焊接时先将电烙铁在线路板上加热,大约两秒后,接焊锡丝,观察焊锡丝的多少,不能太多,造成堆焊;也不能太少,造成虚焊。看看老师黑板给焊的样板,可以说是很标准了,自己焊的不是有毛刺儿,就是堆焊。焊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时间,掌握好火候,“该出手时候就出手”,当然也不能太着急,好几次电烙铁还有热,我就把锡丝放到烙铁头前。后来老师说“熟能生巧”。确实是这个道理。

当自己把26个小电阻都焊接到正确的位置之后,真是很欣慰,之后,我又把压敏电阻,电位器,电容,二极管等其他元器件逐一焊上,终于完成了。开始进行调试了,讲按钮调节到欧姆档,两只红黑表笔短接,指针满偏了,在找来一节1.5伏的干电池测了电压,恩,成功了。

一周的实训就这样结束了,我回过头想一想总体的感觉虽然辛苦,但很充实在这一周里,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焊接的辛苦,总体上这一周给我留下的宝贵经验是永远难以忘怀的,并将作为我可以受用终生的财富。

焊接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本人就对此次为期两天的电工电子实习作一下简要的报告与总结:其次。

一、.实习内容

1.安全用电常识

2.试电笔、万用表使用介绍

3.焊接及拆焊技术

4.电子元器件检测

5.工艺实训

二.实习过程

让我可以更加全面地知道安全用电是有很多规矩的其中有人体触电的形式:单相触电,1.安全用电常识。通过老师精辟的课堂讲授。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还有有关触电急救的方式。

以及“三相调压输出”中各接线柱,2.试电笔、万用表使用介绍。其中包括试电笔的结构还有试电笔的使用方法以及其正确握法。还用试电笔测量三相四线插座、单相三线插座的插孔。判别火线与中线。还使用万用表测电阻、测交流电压、测直流电压、测直流电流。

真切实在地感受到焊接与拆焊技术的一些步骤及知识。3.焊接及拆焊技术。通过动手拆装LED灯。

然后融化焊件上的适量焊锡,1>拆焊的过程:首先就是要将焊件加热。等两极的焊锡都融化了就迅速地将LED灯拆出来。

将烙铁头和焊锡丝接近,2>焊接的过程:再者就是将LED灯安装在新的电路板上。首先。处于随时可焊接的状态,同时还要确认位置;然后,将烙铁头放在电路板上进行加热;其次,焊锡丝放在加热后的电路板上,融化适量的焊锡,焊锡融化后迅速移开焊锡丝;再者,等焊锡布满电路板后移开烙铁。

这紧密联系着我日常生活中的电器的构造以及使用。认识了各有效数字的电阻色环颜色所代表的数字、意义。还有就是对LED灯的检测。4.电子元器件检测。通过对一些基本的电子元件的解和识别。

自己动手焊接出一个工艺作品。首先我要将老师发下的铜丝做一下表面清洁,5.工艺实训。这实训过程中。因为铜丝上有一层氧化膜,必须将其清理干净,以确保焊接的质量。其次就是要将铜丝切割、定型。因为焊锡凝固的很快,所以就要求我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三.实习收获、体会及建议

本人深感收获甚深。期两天的电工电子实习很快就结束了通过此次实习。

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1对电子元件有了初步的解。解到焊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电路板图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

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焊接以及拆焊的技术。这些技术看书是很难掌握的而实践使我对此有深刻的印象。这和我学习专业知识一样,2实践出真知。通过动手拆装LED灯。光靠看懂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实习来掌握和运用它这无疑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插曲,就要求我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焊接实训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教学内容设计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里,《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对相关技能操作也能熟练掌握。所以,在课程设计里,设定了一定学时的实训课,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将理论课堂中的知识熟练准确的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但由于这门课程,对前期相关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基础要求,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又很强,对于中职生来说,学习难度比较高,导致他们对此门课程丧失学习的兴趣,技能训练效果不理想。对此,笔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心得,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实训教学的设计,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欢迎同行前辈们给予批评指正。

1.实训教学内容设计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中职学校实际情况的话,都清楚学生的总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大部分同学对学科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更别说了解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而在技能操作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抱着看热闹或者事不关己的态度,极少数参与实训的也是教师做一步,跟着做一步,甚至还没做对,根本达不到实训目的。此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的基础差,也是因为课程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针对学生的特点,可以将课程内容重组,难易相结合,并将任务要求结合到学生们感兴趣的实物当中去。例如:放大电路的学习。如果单独将一个简易的放大电路放在实训室里,没有学生会感兴趣它为什么有放大作用。我们都知道,放大的理念就是放大微弱的信号,因此可将放大的理念具体化到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扬声器中。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自己微弱的声音会被放大;如果扬声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应该从哪入手去找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的疑问来了,求知的欲望就来了,才会去主动学习。

2.实训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实用性,要与时俱进

不可否认,实训教学的基础是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学生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将技能操作锻炼的更加扎实。而学生的技能是要服务于实际生活,能让学生将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才是实训的真是目的。

现如今,各行各业的技术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实训内容也不能墨守成规,死跟课本。在设置实训内容的时候,应该符合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课程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和转变。目前,很多先进的电子产品由于内部元器件的改进而变的更加小巧易携带,原因就在于贴片式元件的使用。贴片式元件是紧贴在线路板上的,但依然需要焊接。所以在训练学生焊接的同时,不能单单练习长引脚元件的焊接,更要加大贴片式元件焊机练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让学生的操作能力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到工作岗位后能顺利操作。

3.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任务驱动式属于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围绕“任务”展开,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念,融会贯通相关知识内容。目前很多学科都广泛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就本门课程而言,如何设置一项能够顺利指引学生,并能让学生在努力之后完成的任务,是内容设计的关键。例如:在学习了各种常用元器件和一些基础功能电路之后,可将两项内容结合在一起,将发现电路故障,发现故障点和损坏的元器件,并成功更换让电路恢复功能为任务,让大家都参与进来,经过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之后完成工作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这样做,不仅能有效的展开实训,还能锻炼大家的操作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

分组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组长将工作任务拆分,经过分析讨论之后,根据组员的能力把任务分配下去。这样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顺利完成了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在任务完成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难题,各组同学可以各抒己见,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让知识循环,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加深印象。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实训内容,可以选择更多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的就在于使实训教学的效果更加突出。

4.改进评分模式,让技能决定成绩

虽然现在的实训考核已经有了与传统试卷评分不一样的方法,例如实训报告单。但这种方法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这就要根据专业特点和能力要求,设计比较适合的评分模式,真正做到让学生的操作能力来决定其实训成绩。例如故障排除和实物焊接。在考核的时候,要求学生将故障电路顺利排除,并能在所给的相关元器件中,挑选出功能完好,型号和参数都符合要求的元器件,自己独立焊接处一个功能电路。这样既能反应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也能够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操作能力,更能将相关联的学科知识联系在一起,达到综合考核的目的。

身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更应该从自己的学生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切实有效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排除困难的能力,使其在毕业之后能将所学变为所用,应用到自己的岗位上。更要完善自身,提升中职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操作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振源.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焊接实训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专业建设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来支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2013年12月,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5月,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要求大力推进重点领域突破发展,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衢州位于浙江省的西部,拥有以开山集团、红五环集团、浙江志高公司等200余家相关企业组成的衢州市风动机械产业群,是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转型升级和“机器换人”,出台了《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衢政发〔2014〕14号)和实施了“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有力推进了衢州市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和风动机械产业智能升级。衢州中专直面衢州当地经济办学,联合三校七企,共同组建风动机械产学研联合体,为当地企业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成立校企合作协会,建立六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开设企业冠名班,形成“订单式”培养。为了对接衢州市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更好地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衢州中专联合相关单位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进行了走访和调研。

二、调研基本概况

(一)调研时间

2016年7月—8月。

(二)调研对象

衢州当地先进制造业及相关企业;浙江省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中职学校。

(三)调研内容

衢州当地企业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企业中工业机器人员工现状与需求情况;企业中对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浙江省内各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现状。

(四)调研方法

采用访问、座谈和现场参观等调研方法。现场走访衢州地区先进制造企业及相关企业,了解企业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与企业师傅进行座谈,熟悉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实地参观浙江省内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并听取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情况。

三、调研情况分析

(一)衢州当地企业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浙江省“机器换人”工作于2012年被提出并越来越受重视。从2015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单独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奖励企业购置工业机器人,奖励比例为设备购置款的10%,衢州市已有15家企业购置的158台工业机器人获得该项奖励资金。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6家,产值1561.5亿元。工业完成投资369.1亿元,增长3.3%,其中技改投资增长2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5%,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5%。随着“腾笼换鸟”工作的全面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正在衢州悄然崛起,已有近70家企业,产值近100亿元,占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近50%。目前,以空气动力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等为主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在本次企业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衢州当地企业工业机器人发展呈现上升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工业机器人使用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前,全市工业机器人拥有量不太理想,只有三四十台,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企业。随着人力资源成本提升和企业转型升级,2014年开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均不同程度尝试“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数量急剧上升,瞬间增加近百台。2015年,全市开展“腾笼换鸟”项目,中小企业也逐渐采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动,到目前为止,全市工业机器人数量已达到200多台。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逐年扩大。2013年以前,全市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焊接,其所占市场比例达到70%。随着“机器换人”项目的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也逐渐向其他领域延伸。到目前为止,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在搬运、装配、点胶、码垛、加工、洁净等领域,其市场使用情况如图1所示。

(二)企业中工业机器人员工现状与需求情况分析

通过对企业走访和座谈,我们发现,目前衢州地区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工资水平较高,但是人才需求缺口较大,人才层次较低,从业人员大多数不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在2015年,衢州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是3800元,调研的企业中,典型岗位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范围均在4500—6000元,甚至还有高于8000元的,远远高于全市职工工资水平。一是高级人才,企业与本科院校联合定点培养,需要掌握先进系统控制软件、装备机械、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集成等领域的高素质专业知识;二是中级人才,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需要掌握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机械与电气控制的装配、调试和工业机器人的检测与维修;三是初级人才,由企业一线数控技术员工转型或者人力资源市场招收,需要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日常维护,编程定位示教编程。目前,人才层次还是集中在初级水平,大多数技术人才由企业一线数控技术员工转型过来,不具备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和检修能力。另外,从业人员不具备职业资格。绝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只具备维修电工初、中、高级证书或者数控加工初、中、高级证书,还没有相对应的工业机器人方面的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

(三)企业中对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分析

工业机器人运用包括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物流搬运、金属加工、铸造行业、去毛刺打磨、焊接成型、表面喷涂、装配总成、食品加工等行业。涉及的工作岗位有: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机械安装工、工业机器人本体电气控制安装调试工、工业机器人夹具生产安装调试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工业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保养工、工业机器人运行维护工、工业机器人操作工、工装夹具检修工、机修工等。

(四)浙江省内各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浙江省自2013年3月由嘉兴技师学院成立工业机器人改革示验区开始,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全省已有二十几所中职学校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分布在全省各地市。调研组现场参观各校实训场地和听取汇报专业建设现状,通过对比,发现存在下列问题。一是培养方案不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和组成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和系统性的研究论证,尚停留在教学计划阶段,缺少对教学资源保障与相关运行机制的设计和考核办法。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体系不连贯,知识储备不具体,使学生不能深入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二是实训设备不齐全。实训室是培训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主要场所,一些学校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导致实训室硬件条件低下,实训设备数量、场地等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不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缺乏稳定的、满足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专业实习常常降低要求,时间和效果不能保证。三是师资队伍不完善。普遍存在缺乏专业带头人、教学经验不足、实践能力薄弱、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且由于新专业课程为新开课,教师人员不足,备课工作量大,教师忙于新课教学,实践培养规划不足,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实际需求脱节。

四、专业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

坚持以就业为宗旨、服务为导向的原则,本专业主要面向衢州地区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保养与维护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本专业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坚持培养焊接、装配、喷涂、物料搬运、仓储物流等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人才,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成为社会需要和有一定发展空间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劳动安全及保护意识,培养认真、踏实、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质量意识。在专业技能方面,以工业机器人基本操作为基本能力,以系统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综合应用能力为拓展能力。

(二)注重课程设置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浙江省选择性课改要求,将专业课程分成基础、核心和选修三大模块。在课程设置上,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以“理论够用”为原则,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专业选修课程以提高专业兴趣和拓展专业技能为目的。积极主动邀请企业参与,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更加适应工作岗位、贴近工作内容。

(三)强化师资培养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选调、兼职等方式,充实教师数量,优化教师结构。实施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通过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和开展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公开课示范等途径,提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双师”素质。加大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校本培训的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技能高超的学生。为此,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而是应该突出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培训,建设一支既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要制定政策,成立校内“双师型”教师领导考核小组,给予“双师型”教师优惠的待遇,调动专业教师由“学科型”向“双师型”转变的积极性。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联合

衢州市当地企业和华中数控公司,共同建设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将实训室的建设分为三大模块:工业机器人基础实验室、工业机器人维修实验室和工业机器人焊接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基础实验室由六轴关节机器人(HSR-JR608)、三轴桁架机械手(ARA-1000S)、五轴桁架机械手(ARA-1000D)以及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组成。能开展工业机器人基础操作编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维护维修和工业机器人上下料装配精度测试和调整四个实训项目。工业机器人维修实验室包括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拆装实训平台和电气系统拆装实训平台,能开展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拆装及装配试教和电气原理图拆装、电气控制及程序示教。工业机器人焊接实验室包括机器人和焊接设备两部分。机器人由机器人本体和控制柜(硬件及软件)组成。焊接装备,则由焊接电源(包括其控制系统)、送丝机(弧焊)、焊枪(钳)等组成。可用于焊接系统原理教学、机器人编程教学、焊接电气接线教学及焊接工艺研究等。在实验实训工场,应逐步建立标准企业车间工作流程。从工作打卡、任务分派、工艺卡片、质量检验、工序转移到各种操作手续填报等,和车间完全等同,使学生不但完成实训任务,而且熟悉了工厂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工作后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永涛,唐洪涛.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调研报告[J].经贸实践,2015(12):281-283.

焊接实训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六个对接”;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8-0077-04

?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教学工厂’背景下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案例研究――以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课题编号:2013104)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07-12

作者简介:周如俊,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灌南,222500)副校长,高级讲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董振,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灌南,222500)机械工程系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加工制造现代化技术教学。

一、建设过程

(一)凝炼育人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现职业道德教育与综合素质标准的对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灌南中专校”)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坚持“品德为先会做人,技能为本能做事”育人理念,构建“专(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知(正常发展的智力与职业能力)、能(良好德技双馨素养)、善(豁达和善的道德修养)、健(健康和谐的身心)、雅(绅士淑女般的言行举止和正确的审美意识)”的“六育”素质教育标准,开展“七个一”教育(一个求真向善的立人品质,一门娴熟精湛的立业技能,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一种便于交流的外语常用语,一手规范工整的钢笔字,一套职业行为的社交礼仪,一项出类拔萃的个人特长),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学生由一技之长向全面发展转变。

(二)构建培养模式――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为目标,实行校企一体化建设。学校积极探索“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定向双元、‘订单’培养”合作机制,实行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三共两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校企共同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基于船舶建造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一体、教学做合一”。实现专业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相互融合,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推动企业文化进校园,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水平。

(三)开发课程体系――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目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船舶制造企业用人意向、企业用人合同、学生调查反馈表、调研报告进行分析,完善以实践项目为主、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实践与职业岗位相关联的课程设置体系,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分析,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实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模块构成的教学组织与学习领域设计(如图2)。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能力目标,形成四个课程模块:文化素质课程模块教学组织通过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与系列化素质拓展活动完成;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根据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船体制造与维修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项目教学、实境训练”的教学方式(如图3),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四个课程模块的教学;拓展能力模块着力于船舶制造的质检与营销,通过专项课程模块学习与校外顶岗实训完成。学习结束后,取得机修钳工、装配钳工、焊接、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

(五)革新评价模式――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目标,建立健全“双证书”制度。灌南中专校把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考核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突出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的船舶电工、焊工、装配钳工等职业资格考核,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到2014年,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毕业生“双证率”达100%,就业率达95%以上,当年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学生就业满意度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92%以上。建立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社会贡献评价学校。建立教师到企业见习实践或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与企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到学校任教的双向交流的常态机制,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实现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

(六)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灌南中专校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面向社会,实行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和社会化职业教育并举、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并重、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的多样化。目前,学校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打通和拓宽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2013年学校与江苏开放大学实行“3+开放本科”试点分段培养,2014年又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

二、建设成效

(一)专业办学实力明显提升。灌南中专校建立了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对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滚动修改,初步形成了船舶类、汽车维修类、果蔬花卉类、机电类、电子类、计算机类等6大专业群,创建了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江苏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及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推动了学校整体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基于船舶建造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企一体、“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初步打通和拓宽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构建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团队水平明显提升。学校目前“双师型”教师达100%,建立了2个名师工作室,陆续聘请24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水平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学校已经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及专业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共19人(其中专业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19人),编写了6部校本教材,50余篇。

(四)校企合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两年的努力,灌南中专校完善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改善了实习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增加投入117万元,建设了焊接实验室、船舶综合实训室(展示室)、船舶电站实训室,与恒成船业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船舶舾装实训工场。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完成拉伸试验机、焊缝检测、便携式X射线探伤检测、磁粉探伤船舶电器检测与故障排查等多项实训教学任务。

(五)社会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学校近两年建立校外实训基地8个,合作攻克3项技术难题,为企业直接输送员工428人,其中班组长以上92人,为胜华船业有限公司、恒成船业岗前短期培训582人,为企业开展焊接等培训达2600人次,及时解决了企业用工荒问题。

三、体会与思考

(一)育人理念:“德技双馨”,要体现“方向性”。学校要树立“德育为先”育人理念,把职业学校的教育从原来仅着眼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转变到着眼于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个性张扬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协调发展上来,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做人。即既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人格的“厚德”品质,也要突出培养学生职业标准和岗位需要的“技湛”关键能力。

(二)专业设置:定位准确,要体现区域性。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船舶种类相对齐全的专业群优势,组建船舶焊接技术、船舶机械(配件)加工、船舶电气控制等三大实训中心,打造省级船舶制造实训基地,形成船舶类省级特色专业群,拓展社会服务能力。

(三)人才培养:教产结合,体现职业性。目前,灌南中专校船舶制造实训基地已建成船舶焊接技术、船舶电气控制技术、船舶机械(配件)加工三大专门化的船舶类特色专业群,拥有焊接机器人、埋弧自动焊等17个实训(实验)室。设备专业配置合理,功能先进,可满足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实施:校企合作,体现生产性。在校企合作中,我们把基地的技术带给企业,把企业的理念引进学校,以此促成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和产教研的深层开发。目前,学校已与船舶园区连云港恒成船业有限公司等8个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共建实习基地。

(五)专业技术:富民培训,体现辐射性。学校在船舶工业园设立了船舶焊接技术培训部,利用现有的设施优势和技术优势,先后为连云港恒成船业有限公司、江苏红旗船舶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举办技工培训,受训人数超过5000人,解决了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学校还以基地为核心,在各辐射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新市民等多层次、多种类培训工作,共输出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000人。

(六)基地建设:功能放大,体现示范性。学校积极构建了“基于岗位、项目导学、实境训练、做学合一”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营造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相接近的职业环境,突出中职化的教学管理、企业化的环境布局、现场化的项目教学、师徒化的师生关系、工厂化的校本课程等五个要素的构建,形成了校企内外融合、融入、贯通、对接的职业技能递进融合训练模式。

Practical Research 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pecialty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x Dockings": A Case Study

ZHOU Ru-jun & DONG Zheng

(Jiangsu Guanna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Guannan 222500, Jiangsu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