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局长述责述廉报告

局长述责述廉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局长述责述廉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局长述责述廉报告范文第1篇

一、在突出“四个重点”中强化审计监督

根据年度计划,我局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跟踪审计和绩效审计作为半年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任务。

(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有三个特点:一是充分准备动手早。底,局财金股就完成了工作方案的制订。2010年1月10日,全局召开了动员大会,进行了全面、周密的工作部署。

1月18日,审计组现场进审,2月5日,现场审计基本结束。整个过程筹备充分、组织周密、实施顺利;二是整合资源力量强。打破股室界限,组织业务人员23人,由7名班子成员带队,分为三个小组,合理搭配,分工协作,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ao运用效率高。审计涉及重点单位和部门28个,同时还开展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的专项审计,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审计组充分运用ao现场审计软件,大大缩短了现场审计时间,提高了审计项目质量。本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查处问题12项,提出评价意见6条、审计建议4条,提交了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受到了县委、人大、政府的好评。

(二)经济责任审计。今年全年,我局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6个,在审4个,审计对象10人,其中,突出了领导干部的任中经济审计,同时加强了对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的经济责任审计。为充分提高审计报告的利用率和审计成果,专门下发了平审发[2010]3号《县审计局关于统一、规范、简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格式的通知》,将报告编印成册,除主送县委组织部及组织部长,还报送市审计局、县委及书记和副书记、县人大及主任、县政府及县长和常务副县长、县政协及主席、县纪委及书记。

(三)政府投资跟踪审计。去年我局启动并实施了2个政府投资工程的跟踪审计试点项目,遏止虚增投资1600多万元,今年这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对全县所有重点工程实行了提前介入和全程跟进。审计组进驻12个施工现场确认计量签证,对隐蔽工程拍照留存,就工程增加计价部分进行建议性调整,积极为政府节约建设资金、降低发展成本。

(四)绩效审计。2010年是我局开展绩效审计的试点之年,我局《二〇一〇年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中明确规定“每个业务股室必须完成1个绩效审计项目”,要求审计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突出绩效内容,为2011年“绩效审计推进之年”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对某医院的审计,该医院投资近万元改建门诊楼、住院楼,新建戒毒治疗中心,造成负债近1000万元,但审计认为,该院医疗服务硬件显著提高,业务量和经济效益均大幅增加,每年偿还负债300多万元,投资项目绩效水平较高;又如审计某公司搬迁建设项目,同样是大额负债建设项目,但该公司廉价处置黄金地段的铺面,在较偏避地段购置土地建设新楼,规模控制不严,应对市场变化失误,致使公司陷入困境。审计界定该公司搬迁建设项目未达到预期目标,绩效较差,主要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

二、在增强“队伍四力”中夯实审计基础

我局紧紧围绕建设“学习型、规范型、效能型、和谐型、廉洁型”机关目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审计水平。

(一)增强队伍战斗力。一是通过开展学习法律法规、审计案例讲评、审计项目质量分析等活动,培养审计人员的查案能力和分析能力;二是聘请省厅专家举办计算机辅助审计专题培训班,组织全局业务人员每晚集中操练2小时巩固培训效果,同时投资9万多元添置一批手提电脑,全局手提电脑达到人手一台,已有10人通过ao认证考试,还有8人积极备战7月2日的考试;三是在局机关推行领导干部“公开竞职、差额选举”和股室负责人“公开竞聘上岗”制度,局班子集体结合“权、责、利”,与所分管股室人员在政治思想、廉政建设、审计质量、工作任务、奖罚考核方面实行“五联”,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和谈心活动,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增强队伍免疫力。坚守廉洁从审生命线,开展了一次诺廉、述廉、评廉活动,制定了“县审计局干部十二不准”规定,重视干部“工作圈”、“社交圈”以及

8小时外“生活圈”的监督检查,实行重大事项报告检查制和廉政回访制,请县纪委干部到机关举办了一次廉政教育学习班。

(三)增强队伍约束力。完善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在机关大厅设置去向牌,安排专人负责对干部工作日去向进行跟踪登记,建立干部德、能、勤、绩、廉的量化考评档案,考评结果与个人津补贴、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挂钩,有效规范了干部行为。

(四)增强队伍创造力。鼓励干部积极探索并运用新的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如法制股通过“九查九看”促进被审计单位实现厉行节约,工交商贸股总结12条方法开展“小金库”检查,基建一股、二股创新方法对隐蔽工程进行拍照留存等等,这些新的方式方法的运用,规范了审计程序,节省了审计时间,降低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质量。

三、在健全“四项制度”中巩固执法质量

我局注重加强内控,健全制度,规范程序,督促整改,实现审计执法质量控制目标,确保执法质量生命线。

(一)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年初,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县审计局《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审计复核制度》、《重大审计事项集体审定制度》、《审计人员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关于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审计程序的补充规定》等11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全面规范审计行为,提高执法质量。

(二)创新质量把关制度。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实行重要审计事项专项承诺制: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并承诺完整、真实的重点审计内容情况和会计资料,明确告知配合支持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违反承诺的相关审计处理措施,并要求被审计单位法人和相关财会人员签字;坚持集体三审制:现场审计完成后,审计组成员集体研究审计报告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出前,由局长、法制股、审计组成员集体进行审核。根据被审计单位回复的陈述意见,由审计组修改,法制股复核后,再由局业务办公会集体审定;实行三级复核制:审计组成员交叉复核、主审全面复核、法制股专职复核,确保了“零”质量事故。法制股组织对已完成的审计项目进行评选,共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有2个审计项目分别获得市审计质量评比一、二等奖。

局长述责述廉报告范文第2篇

“保障”一词的基本词意是保护、防卫和供给。就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而言。所谓“大保障”体系,是指为实现维护市场秩序和服务经济发展的目标,将一系列具有保护、支撑、引领、供给等功能的管理单元或要素有机组合,所形成的能够确保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充分、正确、高效发挥的功能性系统。主要包括体制机制建设、法制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构建工商行政管理大保障体系对于实现高效能监管、达到高质量服务、建设高素质队伍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大保障”体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结构系统性。“大保障”体系包括制度保障、法律保障、组织保障、思想保障、技术保障、经费保障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渗透、互为支撑。思想保障与组织保障互相渗透并统一于队伍建设,制度保障与法律保障互相渗透并统一于体制机制建设,技术保障与经费保障互相渗透并统一于基础建设。与此同时,各子系统又通过发挥功能,优势互补,共同作用,促进工商行政管理组织目标的实现,支撑执法与服务的全过程,增强各项监管活动的效果与效率。

二是全员参与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应当积极参与到“大保障”体系的构建中来。一方面,大保障体系中组织、思想、经费等建设内容,直接与每名工作人员的素质、态度和福利待遇相联系,制度、法律、技术又对工商干部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每名工作人员都直接和间接地参与大保障体系的建设,如在工作过程中按照实际情况对程序、规范、制度提出意见与建议,参加培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参与建设节约型机关等。

三是动态完善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市场主体及其行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工商行政管理监管领域、监管方式、监管方法和监管手段也分别向高端化、精细化、日常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在机制建设、制度制定、组织构建、人员调配、资金使用等多方面不断进行调整。通过对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服务进行全程性监控,及时适应形势变化与职能转变的要求。对“大保障”体系各个子系统不断予以完善,优化流程,提高效能,以动态的支撑系统为动态的职能系统服务。

二、构建“大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初步实践

近年来,天津市工商局正确判断和把握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创新方向,在全面布局五大体系建设中,坚持科学设计、高位引领,统筹推进,注重效益,持续优化,在构建“大保障”体系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积极的成果。

(一)以大部制、专业化为导向。建立配置科学、集约高效的监管体制机制

一是推行“一个窗口许可”。结合机构改革的实施,将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食品流通许可、广告审批、动产抵押登记等所有涉及工商行政许可的事项全部调整到一个机构,全面建立“一站式”集中审批体制和“一审一核”、“一人核准”制度,真正实现了简政放权、一个窗口对外,对内优化行政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对外方便企业办事,提高审批效率。同时,积极推动相关前置许可部门清理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要件,使行政审批时限缩短到1至5个工作日。

二是推行“一个网格监管”。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大网格”理念和“全部工作下放到网格,全部任务落实在网格”的思想认识,把推进网络化建设作为实现监管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的重要载体和全面承载工商日常规范监管职能的根本性监管方法,本着“细分对象、细化责任、细致巡查、细节监管”的原则,由工商所起步,向分局科室延伸,与市局指挥系统对接,形成一张覆盖全市各个角落的监管网络,配套建立科学清晰的岗位职责管理体系和日常监管机制,实现对违法违章风险点差异化、全天候监控。截至目前,全市工商系统21个分局、154个工商所划分了1004个监管区,完成了“一年布局”、“两年建制”的目标任务。下一步,天津市工商局将按照“确保重点,全项覆盖,拓展领域,杜绝死角,完善信用,强化考核”的原则,在拓展网格化监管机制的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探索,不断加以完善。

三是推行“一支队伍办案”。在充分调研和试点推行的基础上,制定《调整执法办案体制的实施意见》,建立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执法体制,将商标、广告等各专业部门的执法权集中到一个部门,组建经济检查执法局,各专业部门履行案件实体审查职能,法制部门履行案件程序审查职能,工商所负责查办简易案件,形成以专业化办案队伍为主体,市局、分局、工商所三级联动的执法办案机制,建立起点线面互联互通,权责利协调一致,人财物相对集中,查审处无缝对接,执法流程科学规范的办案架构。自2010年全市执法办案体制改革以来,案件查办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1-5月执法办案系统办结案件数量是去年上半年的201.3%,罚没金额是去年上半年的239.9%,全系统立案数、结案数与罚没金额三项指标均呈逐月上升趋势。

四是推行“一个平台维权”。本着整合内部资源、用好外部资源、加强长效机制的思路,整合消费者权益保护、12315申诉举报中心和消费者协会职能,强化“12315督导、消保监管、消协调解、执法机构办案四位一体、各负其责”的维权机制,强化12315行政执法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形成科学有序的维权工作链和内外部机制双向促进的一体化消保维权格局。同时,加强消费维权外部协作,完善与卫生、食药、质监、环保、物价、城建等行政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与行业组织的协作通报机制,形成综合维权合力。健全消费纠纷快速解决机制,逐步将各类行业协会纳入12315和消协直通互动范围。推动各有关行业协会建立行业标准,把维权触角向更深领域、更高层次延伸。

(二)以法治化、制度化为根本,构筑依法行政的生命线

一是坚持立改废并重,保障依法行政。相继制定了《关于起草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法规、规章的暂行办法》、《关于法律规范草案征求意见工作的暂行办法》、《行政措施备案暂行规定》、《贯彻落实(天津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的意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办法》,不断加大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截至目前,天津市工商局起草的11件地方性法规、12件政府规章草案分别获准通过并颁布实施。2009年初,为贯彻总局加强“四化建设”的要求,对恢复建局以来的530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认定,废止237件,并将清理结果汇编成《“四化建设”政策制度编录》,发至全系统所有执法人员。

二是健全执法监督网络,提升办案质量。先后制定《实施(工商行政管

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细则》、《自由裁量权行使规则》、《行政处罚案件核审规则》、《关于增强行政处罚决定书说理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核审的程序、内容、方式、文书、期限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扣留、罚没物品保管和处理办法》,对行政执法过程中扣留、罚没物品及无人认领物品集中保管,统一处置:同时出台《法制员工作规定》,在工商所和各个办案部门设置法制员,并组织具有律师资格的专门人员为执法人员查办案件提供咨询服务,形成覆盖全系统的案件核审把关网络,有力地提升了执法水平。

三是加强执法检查,促进依法行政。近年来,天津市工商局坚持每年组织对行政处罚案卷和行政许可案卷进行评查,并通过建立健全评查人员培训制度、随机抽查制度、回避制度、分组互查制度、初评复评相结合制度、疑难案卷会商论证制度、通报反馈整改制度,保障评查有章可循。截至2009年底,组织全系统行政处罚案卷评查19次,组织全系统行政许可案卷评查6次。2009年,通过抽查纠正行政处罚案卷存在的问题17类270件次、行政许可案卷存在的问题11类190件次,分别在全系统予以通报。

四是落实执法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1995年,天津市工商局率先在全市政府机关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后又先后修订和出台了《法制工作规则》、《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关于全面加强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的意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行政执法人员问责实施办法》等文件,保障执法责任制的深入推行。同时,全面梳理执法依据,将各项执法职责分解到每个执法部门、执法岗位,编写《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人员手册》、《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汇编》、《行政执法职责分解及其责任手册》。近年来,天津市工商局对执法检查、复议诉讼、受理投诉举报中发现的执法违法情况,除及时予以纠正外,还严格追究了5名执法人员的责任。

(三)以激励干事、廉洁自律为原则,建设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努力提升领导班子建设水平。抓住当前领导班子建设的主要矛盾,着力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先行先试的创新能力、把握全局的决策能力、科学民主的管理能力,正确处理促进发展与加强监管的关系、抓好业务与带好队伍的关系、先行先试与依法办事的关系、高效行政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健全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细化讨论决定问题的程序和事项,在重大事项决策上实施票决制,并加强重大决策咨询工作。健全领导干部对分工负责的重大工作定期汇报、重要工作情况及时通报和个人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自2009年始,天津市工商局建立了务虚研究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务虚会,分析研究宏观形势,对事关工商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研讨。同时,按照“市场主体注册量、社会服务面、市场秩序度”的指标体系,量化工作标准,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着力提高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能力。

二是深度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牢固确立“鼓励干事的,重用成事的。批评挑事的,处理闹事的,调整误事的,查处犯事的”的用人导向,引导和激励干事创业热情。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政策,建立选拔干部初始提名制度、任期制、试用期制,完善干部轮岗交流、双向选择和AB岗制度,推行接近退休年龄处级领导干部退居二线政策。坚持“凡进必考,凡提必考、凡上必考”,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大规模、制度化地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保证选人用人质量。2008年以来,综合运用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对口测评、轮岗交流等方式,对全部18个分局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优化,提拔任用处级干部125名,交流任职104名,有效改善了分局领导班子和全系统处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平均年龄下降了3.5岁,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完善选人用人监督机制,定期开展选人用人满意度调查,加强对新提任干部的跟踪考察和试用期考察。全面推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办法,如实记录任用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情况,为实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提供依据,实现由实地监督为网络监督、集中检查为实时监控、事后查处为主动预防、上级监督为上下合力监督的“四个转变”。注重加强干部日常绩效考核,专题制发《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意见》,建立开发了日常考核人事管理系统,建立了以“日考勤、周纪实、季考评”为主要内容,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三是大力实施红盾素质工程。坚持“以考促学、内外兼修”的基本思路。确立“三年考一次,一轮考三年”的全员培训制度,以《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概论》为蓝本,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素质。开办工商行政管理“大讲堂”。有计划地聘请高层学者、业内专家传授前沿知识,研讨热点问题。定期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岗位素质大练兵大比武,竞争选拔涵盖工商行政管理15个科目的“业务状元”和“业务能手”,引导树立“靠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的良好氛围。引入现代化的培训理念,利用局域网搭建视频系统和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培训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方便快捷、时间自主、交互学习的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在线实时授课、在线对话交流、在线作业练习和在线考核等主要功能的网培系统。重视培训考核结果的使用,将培训情况、考核成绩与职务晋升、年度考评挂钩,增强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紧迫感。适时选送干部赴国外培训。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实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成熟经验。联合天津财经大学开办工商行政管理MPA硕士学位班,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高层次后备型人才。

四是全面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创新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方式,建立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坚持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精选编印廉政文萃,开辟“一栏一屏”基层廉政文化阵地,开通“清风有约”廉政短信平台,组织推动以《廉政准则》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创作,宣传勤政廉政先进典型。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坚持不懈地推进制度创新,完善配套制度体系,将审计职能由财务处调整到监察室,建立了“一次审三年、三年审一次”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了市局、分局事业单位财务结算中心,推行工商所报账制。制定《天津市工商系统工作人员问责实施办法》和《纪检监察干部问责办法》,形成行政问责、纪律问责(党纪、政纪)和法律问责的完整体系。建立了举报半年通报制度,完善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举报分析排查和处置机制。自2008年始,全面推开市局、分局和工商所三级工商机关面向社会各界代表和监管服务对象公开述职述廉。制定《开展

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以行政审批权等六种岗位和掌握行政审批权等六类人员为重点。绘制工作流程图,查找风险点,评估风险等级,提出防范、化解风险的对策和措施,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比较完善的防范风险的制度体系。

(四)以充满活力、民主和谐为目标,卓有成效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实现思想理论学习的科学化规范化。改革灌输式、填鸭式、呆板化的教育方式,坚持组织安排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和党课教育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读无字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龙头”作用,雷打不动地坚持处室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述学、评学和考核督查机制。通过专题讲座、观看优秀影片、推荐励志读物、开展拓展训练、举办成长成才对话会、组织参观学习、开辟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持之以恒、人心入脑地对全体干部进行党的科学理论、宗旨信念、形势政策教育,传承光荣革命传统,感受改革开放成果,激发奋发有为意识,有效增强了思想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实现了学习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是打造民主政治建设的试验田。实施机关民主化管理,深化政务、局务、党务“三个公开”,通过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常规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热点问题、重点事项及时公开,全面落实干部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定期组织召开系统民主管理现场会。搭建“民主管理委员会”、“干部职工对话会”、“局长意见箱和电子信箱”等六个民主平台。让干部群众及时反映个人意志和利益诉求,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重视发挥机关民主管理委员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将机关食堂、文体健身、医疗保健、购物消费、福利保障等各项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行政事务全部纳入民主管理的轨道,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局机关事务管理的热情。同时,认真落实党员选举基层组织负责人的民利,引导党员树立主体意识,提高党员的民主素质。

三是坚持不懈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天津市工商局高度关注干部职工切身利益,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人手,专题制发《关于为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基层办实事的决定》,每年都根据干部职工诉求,通过征求意见和调研论证,为系统和市局机关各办“十件实事”,并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积极创造条件,逐一推动实施。天津市工商局干部职工消费合作社、医疗保健合作社、红盾救助合作基金会、机关健身康乐中心的相继成立和一件件实事的落实,兑现了党组对干部职工的人文关怀,极大增强了系统的凝聚力。

四是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工商文化。发挥文化建设的引领功能,注重在精神文化层面上调动干部积极性,把“忠诚党和国家、爱岗敬业、依法行政、追求公平与正义”作为干部的职业道德,把“四个只有”、“四个统一”、“四化建设”、“四高目标”、“四个转变”作为机关的价值取向、文化内涵,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强监管维权是第一责任”作为基本理念和行动指南。在全系统组织开展“红盾文化艺术节”、红盾体育运动会、“爱国情怀・红盾心声”歌咏会,服装风采展示会等富有特色的活动。先后组建了红盾艺术团、足协、羽协、泳协、影协、笔会等10个群众性文体社团,有效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满足了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了机关的凝聚力。

(五)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手段,努力构建现代化的工商行政管理

一是构建和完善综合业务平台。以市场主体准人为基础,以市场监管和执法为主线,逐步整合业务流程、关联业务数据、协同业务应用,建成具有许可、监管、执法、服务、决策等综合功能、一体化的业务工作处理平台,平台覆盖市场主体准人、市场监管、消费维权、执法办案、商标管理、广告监测和管理、规范直销、打击传销、12315申诉举报、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监管、网络经济监管以及属地监管、信用分类监管、网格化监管等全面工商业务。综合业务平台的建设。将彻底解决工商局内部业务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分割与局限,彻底消除“孤岛现象”,实现全网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在此基础上,加强外部地区间和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推进与兄弟省(市、区)工商局之间、本市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二是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增强网站运行的规范性、有效性、实用性和安全性。丰富网站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升办事能力,提高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水平。2010年,全面完成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申投诉举报等在线申请受理、状态查询和结果反馈:实现在线访谈、热点解答、网上咨询、网上调查和网上征集意见等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功能。2012年利用电子认证技术实施市场主体网上亮照经营。利用站群技术,整合全市工商系统各个子网站,建成以天津市工商局政府门户网站为主站的站群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一次,各子站同步分发,降低网站运行安全风险和维护成本。同时,论证建设公众多媒体移动服务平台“工商通”,通过短信、彩信形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包括企业信息查询、名称、12315短信投诉举报渠道,开辟业务办理进度通知、年检提示等服务,行业动态简报等权威信息,加强工商业务部门与服务对象、监管对象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构建和完善内部管理平台。全面提升以政务内网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平台的水平,进一步完善日常办公、公文流转、人事考核、数字档案软件,使其功能更加完备,操作更人性化。建设电子监察评价系统,对工商业务工作的各节点、各流程进行全面监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使电子监察评价系统与工商综合业务联动,实现行风评议、绩效考核、效能监督的功能,为各级领导提供干部管理的科学评价依据。同时,在全部计算机终端上部署桌面管理系统,彻底屏蔽非办公的网络应用,强化网络应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