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评报告学生

自评报告学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评报告学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评报告学生范文第1篇

一、工作领导体系完备,责权明确,工作部署周密。

后勤管理处深入贯彻全区高校标准化公寓评估建设创建活动,院领导亲自挂帅,深入检查指导,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中心明确任务,履行职责,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二、参照标准,完善制度,严格把关

严格参照《广西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评估标准》考核评分标准,逐项对照检查,对于发现不完善和存在问题的地方及时整改。

三、基础设施

1、公寓设施

参加标准化学生公寓的楼幢有1、2、6、7、8、9、10、11、12、13、14、15幢,共12幢,建筑面积45108.08m2,可住学生6752人,生均住宿面积6.68m2。室内家具配置完好,每生有床、椅(凳)、书桌、衣柜,无缺项或严重破损。室内墙面洁白,地面贴瓷砖,门窗玻璃完好,每室配有智能计量电表。每个宿舍都有供应洗浴热水。有防盗、防鼠、防蝇设施,有晾晒衣物的设施。室内插座安全规范,风扇、网络终端口能正常使用。室卫生间、盥洗间贴地砖,墙面贴瓷砖到顶,配置蹲坑、盥洗水池,通风采光好。卫生间墙面贴瓷砖至顶。

2、公用设施

   公寓区公共卫生设施规范齐全,清洁无杂物。区内道路感化,设有学生休闲场地、体育运动健身场地,周边环境绿化养护良好。每栋楼设有值班室、娱乐室,值班室有电话、学生住宿一览表。设有与入住学生比例相适应的辅导员值班室。公寓区域内有洗涤设施。公寓区内有规范的自行车存放点。每层楼配备专用的足够量的消防器材;消防设施完好。消防设施放置在醒目地点。配有应急照明灯、安全逃生指示夜光标牌等,灭火器不过期、不减压。

四、管理体系

1、建有学校的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经常有活动并有活动记录。

    2、辅导员职责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齐抓共管,相互协作。与保卫处、学工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建立有工作联动机制。

    3、物业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所配备人员敬业精神强,管理服务人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岗位职责明确,挂牌上岗。基层管理队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主管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熟悉业务,敬业精神强,敢管善管,管理工作有新意。

五、管理制度

有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制度,有督促改进要求和复查验收制度,主管部门制度建设完备。制定公寓管理办法及安全制度和预案;公寓设施管理维修制度;损坏赔偿制度;公寓文明行为规则;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水电、安全、环卫等日常管理规范;管理服务人员规范和考核奖惩办法等,主要制度上墙。有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自律组织,并能有效参与,监督公寓管理工作,反映学生意见,并有活动记录。

六、文明建设

室内保洁达标,卫生值班制度落实,团结互助,不使用违章电器。寝室卫生做到干净整齐。每个公寓区都设有宣传公告栏,并有专人管理,内容经常更新。无陈旧破损广告。

七、物业管理

1、治安管理

实行24小时值班,交接班有记录。外来人员有登记,违规学生登记交学工处;重大问题及时汇报,无外来人员留宿。消防设施齐全完好,安全通道畅通,疏散标示有效。定期检查违章用电和违禁物品,收缴物品有教育记录。公寓区域内无逗留闲杂人员,严禁入公寓楼内推销。

2、维修管理

有报修、维修、回访制度和记录;水电设施良好,水龙头无跑、冒、滴、漏现象,下水管道通畅;有专业人员每日巡检,小型维修当日解决、中型维修3日内解决,大型维修有计划。

3、清洁管理

公寓楼内保洁,公寓楼及门厅内外无污迹,楼梯、地面清洁无痰迹,墙面无污迹、门窗干净无结灰。盥洗室内保洁:清洁无异味、无积水、地漏封盖齐全、无蟑螂、蜘蛛网、门窗干净无结灰。

八、工作常规化、日常化,坚决要求落实到位

学院主管领导、后勤处领导、宿管科领导不定期巡视,查卫生死角,及时整改。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解决存在的问题,管理中心班组长,每日进行卫生检查,按要求完成卫生工作。

后勤通过贯彻创建活动,工作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学生公寓环境进一步美化。

自评报告学生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评估;模式;河海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2-0054-0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包含了学生、教师、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实习基地、教学管理人员等相关要素。国内外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证明,专业评估是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为进一步做好评估工作指明了方向:“各高校应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构建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评估制度。”因此,校内专业评估是强化高校自主意识,建立健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加强本科专业建设和管理,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校内专业评估的目的

第一,有利于各专业了解自身办学水平的现状。校内专业评估强调全员性、全面性、发展性,注重质量建设的过程性环节,全面、客观地考察教学全过程。通过“亮家底”“理思路”“促改进”的实践方式,为各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提高专业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第二,有利于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通过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科学诊断和分析,高校能够准确判断专业设置与产业经济结构的适应度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区域和全国的竞争力,促使高校在“合理布局、整体优化,面向需求、强化特色,注重效益、科学定位”的原则下,开展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强化优势特色专业,培育新兴潜力专业,调整缺乏竞争力的专业,形成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

第三,有利于高校科学评估各项教学政策成效。通过分析全校专业自评数据、学情调查数据和相关满意度调查数据,高校能够有效检验各项教学政策的合理性和执行效果,明确政策的改进方向,并为合理调控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有利于完善校内质量保障体系。校内专业评估是高校内部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激活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调动高校自我管理、自主参与、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的积极性[1],增强适应外部评估的能力,为将来接受外部整体教学评估和专项评估夯实基础。

二、国内外校内专业评估的经验

(一)学情调查

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的学情调查项目有:美国的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项目、英国的全国大学生调查项目和澳大利亚的大学生课程体验调查项目[2]。以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为例,评价的一级指标分为: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校园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引进NSSE项目,分析了清华大学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在5个一级指标的差异性[3]。大学生学情调查以学生学习投入度、学习过程、学习成效为评价内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丰富了专业评估内涵。

(二)专业认证与评估

教育部组织的专业认证和住建部组织的专业评估是我国工程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专业评估项目。如专业认证中水利类专业认证一级指标:专业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管理制度,质量评价。评价结果分为:合格,完全符合标准(P);合格,达到标准要求(P/C);合格,基本达到标准(P/W);不合格(F)。专业认证和评估的基本工作模式为找问题,找出专业的办学实际与评估标准的差距。专业认证和评估推进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建立了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体系,促进了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国际互认。

(三)专业等级排名榜

近年来社会评价机构对专业办学的影响力逐年增大,社会评价机构以一套或一组指标作为质量度量,各类指标通常都划分为投入指标、过程指标和产出指标三大类[4]。如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专业评价的一级指标分为:办学资源,教学水平,科学研究,专业声誉。该中心将各大学的专业(类)分为五个等级,对高校各专业进行等级排名,受到广大考生和用人单位的关注。

三、校内专业评估的内容

河海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2005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十一五”期间,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河海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实施方案》(简称“彩虹工程”),逐步建立起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河海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5]。2008年,学校实施了校内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教学评估、学生培养质量评估、教学管理评估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等6项校内专项评估工作,为进一步改革、创新校内教学评估的模式和方法积累了宝贵经验。

学校高度重视新一轮校内专业评估工作,多次组织教学院长、本科教学督导、专业认证与专业评估专家、教育学专家、管理学专家进行研讨。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专业评估的理论前沿和先进经验,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了专家对专业自评报告评价、在校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评价、毕业生对专业培养满意度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度评价四大评估模块,保障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建立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新模式。

(一)专家对专业自评报告的评价

专家全面审阅专业自评报告,系统总结专业建设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改进的方向。专业自评报告主要依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书》《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文件精神,开展教师发展、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和培养质量等方面的评估,全面考察专业建设现状,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品质。教师发展包含教师培养和教学水平2个维度,主要观测点为:师资结构、教学培训、教学团队、评优评奖、教学满意度等。教学改革包含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成果4个维度,主要观测点为:专业改革、专业教育、课程规划、教材选用、教材编写、教改立项和获奖、教学研究论文等。实践教学包含实验(实践)项目、实习状况、毕业设计(论文)3个维度,主要观测点为:实验开出率、综合性实验、社会实践、校外基地、实习效果、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质量等。教学管理包含过程管理、质量保障、教研活动3个维度,主要观测点为:教学文件、教学组织、领导听课、同行听课、院督导听课、学情调查、教研组织与成效等。培养质量包含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学习成效、社会声誉4个维度,主要观测点为:专业技能、综合素养、毕业率继续深造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竞赛获奖、论文专利、就业质量、社会评价等。

(二)在校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专业认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专业认识包含专业兴趣、前景期望2个维度;教学质量包含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课后指导、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5个维度;教学管理包含教学纪律、行政服务、班导师服务3个维度;教学保障包含师资配备、实验设备、教材及学习资源3个维度。

(三)毕业生对专业培养满意度的评价

对毕业生开展培养过程、核心课程、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推动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培养过程包含课程体系、专业教育、实习效果、毕业设计(论文)、就业教育5个维度;核心课程包含课程重要性、课程有效性2个维度;专业技能包含多项特定专业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包含批判性思维、良好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10项综合能力。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度的评价

对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工程(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了解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收集用人单位需求,鼓励行业用人部门深度参与专业课程设置,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四、校内专业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一)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校内专业评估涉及专业教师、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估专家等众多人员,操作流程复杂,只有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化平台才能保障评估工作顺利实施。信息化平台应体现流程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特点:流程化是指系统能满足在线自评、在线调查、在线审核、在线评估等功能,保障校内专业评估工作有序、高效开展;集成化是指系统能实现多角色数据共享功能,如在校生、毕业生调查模块中“本学期课程学习状态”“课外学习活动情况”“毕业生综合能力”等学情调查数据能够自动被专业自评模块读取;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提供大数据挖掘、统计功能,提升专业评价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二)开展专业自评

一是专业负责人在学习、领会校内专业评估方案后,对照校内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支撑材料,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填写专业自评报告。二是学院审核专业自评报告数据的真实性。三是专业自评报告经学院审核通过后,在全校公示,接受广大教师、学生监督。专业负责人还需为在校生、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提供专业核心课程清单和相关专业技能明细。

(三)实施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

教务处组织开展在校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评价,并与就业指导中心一起做好毕业生对专业培养满意度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度评价工作,并最终提供各专业三类评价的调查数据。教务处还需汇总整理好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研究性示范课程、全英文课程、新生研讨课、学位率、毕业率、教师获奖等数据明细,进一步减轻专业自评工作负担。

(四)注重专家评估

专家遴选的标准为:一是专业相近。评估专家必须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二是教学管理经验丰富。评估专家必须是从事过系主任、教学副院长等教学管理工作的专家。三是专家多元化。每个专业安排2―3名专家进行评估,其中至少1名为校外专家。教务处统一组织专家开展专业评估工作,专家通过网络查阅专业自评报告,依据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评价,并撰写专家评价意见。

(五)形成专业评估分报告

专业评估结果实施分类指导,学校将专业竞争力等级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强竞争力专业,是指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强竞争力专业是学校的优势专业,是吸引考生和用人单位的“拳头”产品。强竞争力专业要能体现“领头羊”作用,应获得更多、更高等级的教学获奖和教学改革项目;应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应高质量通过教育部和住建部的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应大力拓展国际化教育,开设了全英文课程、本科生中具有一个月以上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高;应有较高的毕业生继续深造率等。第二类为新办专业,是指毕业生不足三届的专业。新办专业应具备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且执行良好;师资队伍结构应合理,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实验、实习条件应有保障;学生、用人单位满意度好等。第三类为一般竞争力专业,是指除强竞争力专业和新办专业之外的专业。一般竞争力专业应有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能够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应有强化学生专业认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具体措施;专业建设应取得一定成效,有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或奖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教学培训,有一批教研成果;就业率达90%以上等。教务处与学院共同分析评估专家、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数据,依据各专业的竞争力等级,明确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应对策,并最终形成单个专业评估分报告。

(六)形成专业评估总报告

学校从全校层面汇总专家、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数据,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分析学校在专业建设中的成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供对策和建议,并最终形成校内专业评估总报告。

五、校内专业评估的成效

2012年,河海大学组织57个本科专业开展了校内专业自评工作,3906名在校生、3610名毕业生、311家用人单位参与了问卷调查,邀请了校内外67位知名专家在线评审,了河海大学本科教学专业评估分报告和总报告白皮书。本次校内专业评估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协商共治的长效机制,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内容多样化;打破了评价结果唯分数论制约,而是根据专业竞争力不同等级给予专业相应指导,激发了专业在校内专业评估中的主动性,变“要我评”为“我要评”;建立了学校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常态化的联系机制,使专业面向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学生,提高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建立了循环评估和后继评估机制,完善了校内常态化监测的教学评估制度。

参考文献:

[1]宋彩萍.高校专业内涵建设自主评估框架维度甄别与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2]史秋衡.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2,(2).

[3]史静寰.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

自评报告学生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课程;高校;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54-03

新形势下,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质量30条)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简称:评估12条)为高校进一步做好评估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是否完整有效,成为落实国家“五位一体”教学评估制度的关键。从高校教学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过程出发,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是影响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教学评估、学生培养质量评估、教学管理评估和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等专项评估构成了高校教学自我组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有机整体[1]。核心课程是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居于核心位置,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关键课程。因此,开展校内核心课程评估工作是强化学校自我评估制度,加强核心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一、评估理念

(一)学院是核心课程评估的主体

学院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人才培养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2]。当前高校管理重心普遍下移,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日渐成熟,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分配方面具有较大的自。核心课程评估应强化学院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的评估新模式,学校制定评估标准、指导学院实施评估方案,学院组织核心课程负责人开展课程自评、自主聘请校内外专家评价课程、总结本院核心课程的教学成效与存在不足、制订并落实改进计划。

(二)以学生为本

首先,核心课程是高校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主要形式,核心课程评估的指标体系应能反映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摒弃“教学是知识的传递”、“学习是知识的积累”等陈旧教学理论,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重点关注课程师资配备和课程资源是否保障学生学习需要,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课程考核是否真实反映学生能力素质[3]。其次,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顾客、是消费者,学生对核心课程的评价和满意度,是检验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内在标准。

(三)为教师服务

评估对普通教师而言往往意味着“折腾”,一是要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无休止的书面材料,二是评估结果常以负向激励为主,容易对教师职称晋升、评奖报优产生影响,致使教师消极地应付评估工作。核心课程评估应树立“为教师服务”的宗旨,坚决防止和克服“轰轰烈烈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倾向,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教师潜能,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评估工作的受益者。

二、功能定位

核心课程评估可以有效发挥五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导向功能。学校能够引导广大核心课程授课教师以打造一流精品课程为目标,重视教学、投入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凝练教学特色,全面提高核心课程教学质量。二是诊断功能。核心课程授课教师通过课程自评、学生反馈、专家评价等环节,能够及时发现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不足,提高课程自身的竞争力。三是监督功能。学校从校级层面宏观分析核心课程师资配备、教学资源、教改成果、考试成绩分布、试卷评估质量、学生满意度等数据,能够准确鉴定全校核心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四是合理化功能。通过核心课程评估,学校能够有效检验相关教学政策的合理性和执行效果,明确政策改进方向,促使教学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并为合理调控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4]。五是对话功能。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能够围绕核心课程,开展教学思想大讨论,共同研讨“大数据”、“微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智能学习平台”、“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教学理念引领核心课程改革的方向,促进核心课程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核心课程教学在全国的影响力。

三、评估内容

教学院长、本科教学督导、核心课程负责人、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教育学专家、管理学专家、教务管理人员等利益相关者在充分调研、深度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出核心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以保障和提高核心课程教学质量为导向,依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将原则性和抽象性的评估目标逐级分解,使之成为具体的、行为化和可测量的分目标,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静态评价和动态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师参与和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

(一)专家对核心课程自评报告的评价

学院聘请学术造诣高、作风严谨、熟悉课程内容的专家,审阅核心课程自评报告,系统总结核心课程教学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改进的对策与建议。核心课程自评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标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标准》和《河海大学核心课程建设任务书》等文件精神,开展课程团队、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设计、课程成效、课程特色等方面的评估,全面考察课程建设现状,推进课程内涵建设。

(二)专家对核心课程试卷的评价

根据学校规定,教学内容相同的课程应采用同一试卷,对未达到统一要求的课程,该课程所有的考试试卷要全部接受评估。学院应选取最新的核心课程空白试卷,完善开课学期、学生专业年级、考试方式、学分数、考试时间等信息,聘请校内外专家评估。专家从命题规范是否符合大纲要求、难易程度、题量与题型等方面评价试卷质量,规范试卷管理,提高试卷质量,推动考试改革。校内专家还需对试卷批阅质量作进一步评价。

(三)学生对核心课程满意度的评价

学校对在校生和毕业生开展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法、学习成效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注重学生参与,强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满意度为导向的核心课程评价机制。

四、实施重点与难点

(一)设计学生调查问卷

一是核心课程的开课学期分布在大学四年,不同专业学生所学的核心课程不一致,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学核心课程也不一致,学校要根据学生所在专业、所在年级、所学课程设计出个性化的核心课程调查问卷。二是高年级学生所评课程数量较多,部分课程开设时间较早,学生印象不深刻。为保证学生调查问卷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学校为调查问卷设计出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采用单项选择题,要求学生评价具体课程的教学效果、认同度、对后续学习或工作的实际作用。第二个模块采用多项选择题,设计了六项指标:(1)课内教师采用案例式、研究性教学的课程(如: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社会实践、科研课题等,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课外教师投入精力较多的课程(如:课后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交流研讨等);(3)考核评价比较合理的课程(如:重视过程性评价、考试体现能力要求);(4)教学安排不合理的课程(如:开课学期、开课周次、学分等不合理);(5)教学内容陈旧的课程;(6)照本宣科现象严重的课程,要求学生依据评价指标选出最相符的核心课程名称。第三个模块采用主观题,学生可以反馈核心课程教学和学习的感受和建议。第四个模块是关于所有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描述,有利于启发学生更加准确地评价课程。三是纸质问卷与电子问卷相结合。为提高学生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在校生采用纸质问卷调查,对刚毕业一年的往届生采用电子问卷调查。

(二)减轻课程自评工作量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衡量核心课程自评报告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填写课程自评报告时,部分数据难以准确收集,如:团队教师获奖、讲课竞赛、参与教师发展中心项目等,部分数据统计工作量大,如:考试成绩分布情况、学生对课程组织与设计评价情况等。学校要为教师做好服务工作,汇总整理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研究性示范课程、全英文课程、精品课程、教师获奖、学生评教、课程考试成绩分布、学生调查情况等相关数据明细,减轻教师课程自评工作负担,提高核心课程自评报告的质量。

(三)规范评估过程

有好的教学评估制度设计,不等于一定收到好的结果,关键在于有效的组织实施[5]。学校宏观指导、学院主动落实是规范开展核心课程评估工作的根本,要抓好、抓准影响评估过程的主要因素,保障评估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一是学校明确主要工作时间截点,如:学生问卷调查、课程自评、专家评审、学院总结交流会、学院核心课程评估分报告、学校总结交流会、学校核心课程评估总报告等。二是学校召开核心课程评估工作通气会,促进学院教学负责人、核心课程授课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的目的、作用、办法和指标体系。三是学院根据不同的核心课程聘请相关校内外评估专家,并将专家信息报送学校备案。四是学院全面审核课程自评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学校随机抽查部分课程自评报告。五是学校组织开展在校生对核心课程满意度评价,与学院一起做好毕业生对核心课程满意度评价,并最终提供在校生、已毕业学生评价的调查数据。

(四)学院与学校核心课程评估报告

核心课程评估的目的在于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管,旨在激发学院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用事实和证据客观分析核心课程教学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学院层面以诊断个体课程为主,学校层面以解决影响和制约全校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领域为主。一是组建校级核心课程评估指导小组。依托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吸纳部分教学院长和教务管理人员,根据学院学科特点分成工科组、理科组、文科组。二是召开院级核心课程评估总结交流会。评估指导小组赶赴各学院,本着平等交流、实事求是、为学院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态度,与核心课程授课教师深度研讨,具体分析每一门课程专家和学生的评价得分和主观意见,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并提供个性化的改进策略。同时,评估小组专家还应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中肯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指导学院完成核心课程教学评估分报告。三是召开学校核心课程评估总结交流会。二级学院总结交流会结束后,学校召开全体评估指导小组专家会议。首先,评估指导小组总结各学院核心课程评估工作的成效与特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代表学院向学校呼吁给予经费、政策等支持措施。其次,评估指导小组从全校层面汇总课程自评数据、专家和学生评价数据,综合运用数据库、SPSS等现代数据分析工具,利用多种统计学方法逐一评价每个数据字段的质量。最后,学校全面总结全校核心课程教学的成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提高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提供对策和建议,并校内核心课程评估总报告。

五、提高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2013年,河海大学开展了校内核心课程评估工作。全校共有202门核心课程接受评估;共有161位专家参与评估,其中校外专家78位,校内专家83位;共有8691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大二学生2830名,大三学生2973名,大四学生2111名,刚毕业一年校友777名;学院与学校系统分析总结,完成了学院核心课程评估分报告和全校核心课程评估总报告。本次校内核心课程评估突出诊断性质,通过“亮家底”、“把准脉”、“破难题”、“抓落实”的实践方式,通过详尽严密的数据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核心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受到学院和广大授课教师的普遍欢迎。

(一)推动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

依托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新教师研习营”、“教学加油站”、“名师成长苑”等项目,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经验,着力开展教学研究、教学能力培训、教学服务咨询、教学质量评估等活动,推广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大力创新教学模式。

(二)健全教学常规

实施核心课程负责人制度。由核心课程负责人牵头,定期组织团队教师研讨交流,厘清学生专业能力及其培养的有效路径,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周历,增强课程与专业培养的契合度,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学习需求。

(三)加强核心课程网络资源建设

以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有序推进核心课程转型升级,优先考虑面广量大的公共核心课程和名师领衔的专业核心课程。由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教师协作完成全程教学录像、教案或演示文稿、作业、参考资料等网络课程内容。

(四)完善公共核心课

大力改革公共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剔除陈旧的理论和知识,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考证、考级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优质资源的覆盖面,部分优秀任课教师可采用300―500人大班授课方式。

(五)改革专业核心课

大力支持青年教师进企业、考取行业资格证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青年教师工程(社会)实践能力,加大专业核心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建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合作平台,邀请企业、行业、校外专家协同开发课程,合力完成教学。

(六)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核心课程过程考核,推行以大作业、小论文、课程实验、交流报告、口试等多种方式为主要构成的累加式考试制度,杜绝死记硬背、“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方式,促进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式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鞠平.河海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概要

[J].中国大学教学,2007,(9).

[2]张清江,万小朋,支希哲.高等学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状

态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4).

[3]陈磊.基于质量保障体系的学生评教指标研究[J].现代

教育技术,2011,(10).

[4]阚阅.当代英国高等教育绩效评估研究[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0:130-135.

[5]季平.聚焦质量,齐抓共管,扎实推进本科教学评估工

自评报告学生范文第4篇

    在评析试卷的过程中,我们仍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全过程分为“自评、互评和共评”三个步骤,各个阶段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交流,评成绩,评差距,总结经验和教训,最后求得共识,以指导下阶段的学习实践。

    一、自评  “自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研究自己的答卷为主。自评前,老师根据物理学科特点与学生一起分析研究物理试题各类型的作用和特点,以使学生对此有明确的认识。我省历年来中招考试物理题型一般都相对稳定,有填空、选择、作图、实验和计算五大类。因而平时各地的考试也都体现上述五类题型。通过分析,学生大体可以认识到:填空题突出基本知识的考查,有记忆性强的特点;选择题突出灵活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考查,有理解性、灵活性强的特点;作图和实验题突出设计和操作能力的考查,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计算题则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其特点是应用性、综合性强。在学生对各类题型的作用和特点有了明确认识的基础上,“自评”可以按以下“四个程序”进行:

    1.统计试卷中各大题的实得分占应得分的百分比,以便明确各类题中哪类题掌握得好些,哪类题则差些?从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项在哪里?

    2.认识各类题每小题分属哪一章节的内容,标在各题号前,并统计错题在各章出现的多少,以明确分析各章内容掌握的好与差。

    3.统计分析各错题中哪些属于失误造成的,哪些则属于根本没有印象或不理解而造成的。

    (上述3个方面的统计都要求在卷面上标注、旁批)

    4.根据以上统计分析情况,要求学生明确下阶段学习主攻方向,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并写出“物理试卷评析报告”以供交流和指导下阶段的学习。

    二、互评 “互评”是同学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可在同桌或前后桌同学间进行。一是交流答卷和分析旁批情况;二是交流试卷评析报告。双方都可在交流中获得有效的启示或受到激励。

    三、共评 “共评”是教师根据试题和评改中得到的总体情况以及在对学生答卷有针对性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各试题意图,与学生一起研究教和学的得与失的评析过程。

    师生“共评”试卷应以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试卷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以“鼓励性、针对性和提高能力”为原则,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充分肯定,哪怕是点滴进步或某一试题有突破都要予以鼓励、表扬,特别是对学困生更是如此。对于问题,教师要勇于承担责任,切忌一股脑地推给学生,挫伤学生的情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鉴于此,我们要求做到“两多两少”,即“多一些关怀,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帮助,少一些批评”。使学生从“自评”和老师的态度中客观地认识到取得的成绩和自身的问题,增强了成功感、自信心和责任感。

自评报告学生范文第5篇

一、围绕三项指标,研究构建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体系

构建中小学督导评估制度体系,是一项综合性、多维性的研究与实践工程。我们建立了“办学基准”、“发展水平”和“特色学校”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实现对学校办学水准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一)构建具有内在递进关系的指标体系

“办学基准”评估强调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性,学生素质发展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发展水平”评估强调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的系统性和民主性,学生素质发展的整体性和层次性;“特色学校”评估强调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建设,管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素质发展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等。三个层级的评估内容及递进关系如右表。

(二)构建科学的督导评估操作范式

1. 办学基准评估。该评估适用于办学条件已达到或接近国家规定而办学行为、学校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的学校。评估主要采取自评与复评相结合的方式。自评是教育督导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共分三个阶段:①准备阶段。包括学习评估的有关文件和方案、制订自评计划、目标责任分解三个步骤。②组织实施阶段。学期末进行一次初步自评并及时整改,学年末进行全面自评,对照评估方案,落实每项指标完成情况,并写出自评报告。③结果处理阶段。召开教代会,公布自评结果,审议自查报告,迎接上级督导部门复评。复评是由县级督导部门对学校自评工作进行验证,具体步骤是:制订工作方案—培训督导队伍—进行指标抽样验证—撰写评估报告—限期整改工作—跟踪复查—结果通报—总结表彰。办学基准评估结果,将作为乡镇政府及主要领导工作实绩评价的重要指标。

2. 发展水平评估。该评估适用于在办学基准评估中达到规范等级的学校,只提供评估的项目和标准,学校可根据实际,自行选择部分或全部内容,也可参照该体系自主确立发展目标。其操作步骤是:确立发展目标和规划—规划实施—反思自评—专家指导—县复评。评估学校发展水平需注意以下四点:

其一,评价尺度变“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运用“多把尺子”去评价处于不同办学水平的学校,符合学校实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其二,评估学校发展水平必须将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评估一所学校既要看现实的办学水平,又要参照其过去,评估其进步的幅度和发展的水平。

其三,个体内差异法成为评估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方法。个体差异法要求把评估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评估学校的变化与发展。

其四,评估学校的发展水平重点要评估学校教育改革的水平。一些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硬件硬,软件软”的现象。评估指标应引导学校既要科学地使用有限的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更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发展水平评估结果是评价校长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3. 特色学校评估。该评估适用于在发展水平评估中达到示范等级以上水平,并且办学特色显著的学校。评估主要步骤是:学校申请—县进行特色内容评估—社会公示—特色学校认定—挂牌表彰。对特色学校评估,应突出两点。

其一,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特色一旦形成,其办学理念、办学策略、办学行为、办学风格、办学成果就自然化作一种校园文化传统,特色学校也就具有了个性化的文化环境。

其二,帮助学校理清特色与特长生培养的关系。与特长生培养不成,特色学校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自由发展,是学校个性化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

二、坚持“五项制度”、重视“四个结合”,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育督导制度研究水平

(一)五项制度

1. 自评制度。学校要自主发展,必须形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自评一般每学期或每学年进行一次。自评关注的不只是学校存在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而是更加关注学校的发展。

2. 协商式评估制度。被督导方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与督导方协商后可选择按“一把尺子”和“多把尺子”相结合的要求而设计相应的督导评估指标,然后,县督导室按设计的评估指标组织专家进行复评。

3. 督导结果反馈制度。由于督导评估的角度要从注重现状评估向注重发展趋势、潜能评估过渡,从横向比较为主向以纵向比较为主过渡,所以“督导报告”的重点放在学校今后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上来,反馈的结果对被督导学校来说,能易于接受并能找到学校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另外,除书面的“督导报告”外,还采用“对话”、“研讨会”、“交流”等形式与学校进行沟通与研究,形成了督学与学校在“平等”地位上共商学校发展大计的浓厚氛围。

4. 跟踪复查制度。每次评估后,针对出现的问题,督导室都要求学校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工作整改,并形成书面整改报告。同时,督导室要进行跟踪督导,抓住关键环节不放,直到问题解决。

5. 督导总结表彰奖励制度。每次督导评估结束后,对在“办学基准”、“发展水平”和“特色学校”评估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交流经验,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提高。

(二)四个结合

1. 学校评估与县政府对乡镇教育工作的综合督导相结合。具体而言,要与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危房改造工作、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相结合,督促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2. “办学基准”评估与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相结合。“办学基准评估”指标是刚性的,各校都应该达标。这样,教育资源才能合理配置,学校管理才能走向规范,学生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3. 学校“发展水平”评估与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校长任期目标评定相结合。以此来督促学校发展一步一个台阶,年年都有新提高。

4. “特色学校”评估与学校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学校特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一所学校自身传统的长期积淀。因此,学校谋求发展要立足实际,制订近期规划和远景目标,不断优化、开发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管理的主动性。

三、成就与反思

(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督导评估体系

几年来,我们逐步探索了一套成功的综合督导评估模式。①组织学校搞好自评。根据评估规划,组织有关学校负责人认真学习评估标准和程序,要求学校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扎实开展学校自评工作。在这一阶段,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指导。②认真搞好复评。在这一环节,县教育督导室在原有人员基础上,抽调学校业务骨干组成一支过硬的督导评估队伍,在评估中,抓住难点,突出重点,力求实效。③反馈和通报。在这一阶段,督导组首先针对学校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反馈,然后下发评估通报。④跟踪复查。下发评估通报后,县督导组根据对学校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跟踪回访,督促学校进行整改,切实帮助和推进学校改进工作。⑤总结表彰。每一轮综合督导评估结束后,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评估结果对办学成绩突出、特色明显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较为完善的学校督导评估制度体系,对于促进薄弱学校发展、促使重点学校可持续发展,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二)评估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处理好三项评估指标的关系。《宁阳县普通中小学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多、范围广,因此,在开展督导评估工作时,必须考虑到三种评估的内在关系,只有在做好“办学基准评估”、“发展水平评估”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特色学校评估”,真正促进学校主动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2. 真正理解特色学校的内涵。特色学校不是学校发展的终结状态,而是学校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起点。被认定的特色学校如果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倒退,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学校,因而,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特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

3. 强化教育督导的基础研究。在注重学校“办学基准”督导评估的同时,建议指导学校分别建立起科学的教职工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深入研究学校评估理论、评估制度以及运行机制。

自评报告学生范文第6篇

3.队伍建设是基础

要调动全校教职工队伍的积极性。要明确责任,不做虚功,以求实的态度抓好建设,以平常的心态迎接评估,以进取的精神对待整改。尤其

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要把评估的要求变为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思想,提升教师素质的自觉行为,展现教师的潜力和智慧,在创新教育教学上下功夫。还要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师生具有凝聚力,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源泉和动力,所以要通过评估形成合力,合心,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形成高度一致的价值认同,真正在全校形成斗志昂扬的气氛,各尽其责的状态,团结奋斗的精神。

4.制度建设是保证

制度带有规则性。它告诉人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给人的行为规定了边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利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风学风等都需要制度来保证。评估重在建设,制度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制度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学校战略发展方向,符合师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评估指标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制定新的制度,从而为建立长效机制,使教学工作始终处于良性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

5.突出重点是关键

44个观察点需要全面建设,但由于各校实际情况不同,特别像我们这样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全部要达到高标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重点,关注薄弱点,培育增长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抓好核心指标建设;关注薄弱点就是对薄弱环节花力气进行整改;培育增长点就是在特色项目上下功夫,在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创新人才上下功夫。

三、抓好五个重要因素

1.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是关键。学校的中心任务是育人,育人主要靠教师。不仅在师资队伍结构上达标,关键是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2.学生能力。主要是看实践动手能力,要进行基础性实验能力的测试。

3.毕业生质量。通过查阅毕业设计(论文),这是学校培养学生质量的一个综合反映。

自评报告学生范文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学期开始前,由学校教务处通过“本科教务系统”把各个班的教学任务分配给任课老师(本课题的研究者之一),研究者在被分配到的班上开展调查研究。因此,理论上各个班级均有相同的概率纳入本研究。本研究样本为2013级临床专业某班医学生,共86名学生,其中男46名,女40名。

1.2教学方式改进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课程成绩考核制度相关联,以增加学生配合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性。课程成绩考核办法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40%)+主动分享(10%)+参与“翻转课堂”实践(50%)。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中包含有对预习任务的考查,主动分享则包括了课堂主动发言及课程中心论坛参与。

1.2.1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主动预习与思考的习惯本研究通过在学生课后作业中加入预习内容来促进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对学生完成作业认真程度的考查包含有对预习作业完成情况的考查,此部分成绩占平时成绩的40%。通过增加预习作业占期末成绩的比重来激励学生预习,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与思考的习惯。为了使该方法能够得以实际应用,本研究在课程开始时便与学生沟通成绩考核方式,强调了预习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设计了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预习作业。

1.2.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科研思维能力本研究创新性地应用了PBL学习法[1-2],即“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以单独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步步深入,逐步发掘问题背后所隐含的信息,从而获得知识,其科学思维方式也得到锻炼。

在开展PBL教学法时利用了“四川大学课程中心”医学统计学论坛,鼓励同学们在论坛上提问并勇于提出个人见解供大家探讨。另外,同学们也可以在论坛里跟帖讨论。该论坛建立后,同学们将课后产生的问题以发帖的形式在论坛进行提问,大家纷纷在复习课程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后在论坛进行相互讨论。从论坛访问量可看出该方法初有成效,同学们对该方法参与度较高。例如:

动物疫病监测主要是在指定时间内,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分布等因素进行调查。同时,对所采集的样本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疫病的诊断,使我国动物防疫人员能了解该疫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以及变化规律。当防疫人员了解这些信息资料后,就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动物疫病监测极其关键,只有相关部门切实提高动物疫病的监测水平,才能为后期的疫病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同学乙回答:“我个人觉得系统误差能不能被消除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手段来降低系统误差,当系统误差被降到极小极小时可以认为系统误差已被消除。类似于9≈1这种情况。”

同学丙回答:“系统误差不能完全避免。”

在同学们针对问题进行复习、查阅资料后,老师在论坛为大家做出了解答

1.2.3实施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研究通过设计“翻转课堂”课程实践[3],其目的一方面为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为培养学生统计思维和科研能力,同时也以科研课题为导向,引导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统计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学习态度。该实践提供3个板块的课题:“教学相长”、“牛刀初试”和“脑洞大开”,分别侧重于知识理解、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在学期开始时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并指定一位课外专家作为顾问,根据课外专家指导开展研究。每周的理论课和实习课结束后,由授课老师和助教回答学生的问题并作指导。每组同学分别在课程中期及结束时进行课题的中期汇报和结题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例如:某一小组以“成都市噪音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究方案设计”为题,以某专家为顾问进行翻转课堂课程实践,在文献阅读、研究目的和内容的确定等研究过程后,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设计了成都市社区噪音与心血管患病率相关性的调查表,完成了方案设计。通过参与此次课程实践,学生在结题报告中得出总结“本课题范围大,要求严,难度高。从这次的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团体协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团体内分工明确,与其他团队共同交流学习,能够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另外,对横断面研究的过程和思路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了解,这为我们将来进行其他的临床研究打下了基础。最重要的是,从本次的方案设计中,我们对于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能够初步将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于科学研究,如设计科学合理的问卷并能进行统计分析、推断。”由此可见通过开展“翻转课堂”课程实践,学生不仅意识到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统计思维和科研能力方面均有所进步。

1.3教学方式效果评估方法

1.3.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在借鉴已开发的学习效果评价量表[4]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学生自评调查量表,在课程开始前和课程结束时分别对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合作技能4个维度做出评估。经信效度检验[5],问卷的Cronbach′sα为0.896,表明内部一致性较好。

1.3.2学习效果客观评价主要指标包括4个方面,分别是(1)网络课程中心的使用情况:课程中心的登陆人次数、附件的下载量和发帖留言量;(2)“翻转课堂”9个科研小组课题完成情况;(3)学期前、后行学生自评调查量表调查;(4)开放题关键词分析结果。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width=38,height=17,dpi=110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课程参与情况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思维活跃,逻辑清晰。在网络课程中心使用方面,课程中心的登陆人次数共计1896次、表1为互动栏目中的论坛版块的部分内容。

2.2“翻转课堂”完成情况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每个小组都在课程结束时完成了科研内容,在期末结题汇报时顺利展示了一个学期的科研成果,并撰写了结题报告。

2.3学生自评调查量表调查结果

表1课程中心论坛部分帖子展示

width=733,height=176,dpi=110

2.3.1学期前、后学生自评调查量表各维度自评分比较学期前、后两次调查结果比较分析显示,课程结束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及合作技能4个维度的自评分平均值较课程开始时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2。

表2课程前后自评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width=41,height=17,dpi=110分)

width=369,height=129,dpi=110

2.3.2开放题关键词分析结果为了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效果做更深入的分析,学生自评调查量表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将问卷第5题设计为开放问题,问题如下:“你觉得今后的教学应该如何改进?”。对86份问卷整理后,对关键词提取并做了频次的统计,见图1。从图1可以看到,超过50%的同学对《医学统计学》教学方式改进的感受较好,并认为课程安排能够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对此次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中,反馈频次较多的有以下几点:“增加上机操作”“增加习题的讲解”“作业中增加SPSS读图题”“课堂中增加随机抽讲”,以及“进一步改进翻转课堂”等。

width=324,height=220,dpi=110

图1开放题关键词频数分析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教学方式改进之后,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合作技能4个维度均有所改善,表明本研究所做的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探讨,有效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与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3.1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期开始前的调查中,医学生对于学习态度部分的自评分是4个维度中最低的。对此,一方面,本研究采用在作业中加入下一次课程内容、增加平时成绩占比的方法。课程开始前、课程结束后学习态度的自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此项方法在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方面是有效的。另一方面,从作业完成质量(作业上交的及时率、每次作业的成绩)上可以看出,课前预习可以加深同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学统计学》“学生学习累”的问题。本研究采用PBL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步步深入,逐步发掘问题背后所隐含的信息,从而获得知识。从课程中心的访问量可以充分表明此模式的应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同学的探索欲、做到了让学生学以致用。

自评报告学生范文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2009年6月—2010年6月临床骨科专业学生148名,随机性分成两班,实验班组、普通班各74名。其中实验班男生52名,女生22名;年龄最大的24岁,最小的20岁。普通班男生51名,女生23名;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19岁。两班在数量、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显著新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普通班 即采用传统的骨科教学方法,指导教师根据本学期的骨科教学大纲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一般在讲解中学生不许提出疑问,在本节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在下次课前对本次学习内容进行提问。

1.2.2 实验班 根据本学期骨科学习内容编撰情景模式和PBL模式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中设置骨科常见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对骨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学习,并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性学习了解骨科相关知识,每节课后对存在的疑问进行资料收集,由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线索,在实践中解答疑问[2]。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班同学的年末骨科理论、实践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自评情况。骨科理论、实践考试成绩由本校骨科教研组出具考题,对所有学生的本学期骨科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理论、实践考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越好[3]。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自评情况由本院教务科设计教学效果调查问卷[4],让所有参与学生对本学期骨科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骨科课堂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对本学期骨科教学的感兴趣情况,总分也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学生对本学期骨科教学效果的评价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班年末骨科理论分数(83.32±5.20)分,骨科实践考试成绩(88.12±7.36)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自评分数(89.25±8.25)分;普通班年末骨科理论分数((65.53±4.98)分,骨科实践考试成绩(70.21±5.26)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自评分数(70.42±7.21)分。实验班在年末骨科理论、实践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自评上均显著高于普通班,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一)

3 讨论

在骨科教学中情景模拟与PBL模式相整合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性,为学生营造了问题以及情景,让学生能更加主动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找问题的关键,改变了以往骨科教学中照本宣科、脱离实践的情况。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班在年末骨科理论、实践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自评上均显著高于普通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骨科教学中采取情景模拟与PBL模式相整合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有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翁留宁,高静,朱玲,等,PBL模式与情景模拟相结合在多发伤急救手术培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周咏梅,蔡晓霞,朱玉霞,情景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