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管理制度

酒店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酒店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酒店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酒店管理也出现了新的趋势,人性化管理不断成为酒店管理的主流理念,在整个酒店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将人性作为基本原则,强调酒店的组织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核心,将人视为酒店管理的组织资源与主要对象,所有的酒店管理活动都要紧紧围绕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与积极性开展,给予人充分的尊重、理解与信任,让酒店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价值感与归属感,让酒店顾客能够满意酒店服务,可见在酒店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本文就是关于酒店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分析。

一、坚持人性化管理理念在酒店管理中的引导作用,为酒店管理指明正确的方向

酒店的很多员工都是直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其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酒店的形象,员工能否用最真诚热情的态度为顾客服务会直接影响到酒店的服务质量,这就要求酒店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酒店管理层人性化管理的意识,要在人性化管理理念下来进行一切酒店管理活动。在酒店管理中,酒店管理层要改变过去以管理者为中心的想法,要坚持员工在酒店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围绕员工来考虑问题与处理问题,酒店的计划、指挥、决策、协调等管理工作都要在对员工的需求与利益进行了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再进行,对员工给予充分的关系与尊重,让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酒店的情感付出,这能够大大提高酒店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酒店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酒店的经营运行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对酒店的各项管理制度加以规范,保证人性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酒店的管理活动离不开健全管理制度的支持,人性化管理也必须要有规范制度的支撑才能够得到顺利的进行。通过规范酒店中的各项管理制度,也能够规范与约束酒店员工的各种行为,可以防止管理的混乱以及工作的无序。同时,各项制度里也必须要融入人性化的理念,将人性化结合制度化,在理性与人性的双重规范下协调酒店的管理工作,不断给予员工最大的激励,让其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为顾客提供更加规范高质的服务。

三、加强对酒店员工的情感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

酒店除了要对员工的专业技能进行大力培训之外,还要给予员工必要的情感管理,这关系到员工是否能够主动承担自己的职责,并将自己的利益与酒店利益协调在一起,也会直接影响到酒店的最终服务质量。酒店要为员工创造舒适轻松的工作环境,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员工面临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一旦工作环境过于艰苦,员工很容易就会带着个人的负面情绪进行工作,对酒店的形象与声誉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还要给予员工合理的劳动报酬,让员工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还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员工熟悉酒店的经营目标、运营方针等,在生活与工作中给予员工真诚的关心,让员工感受到酒店的情感力量。

四、加大酒店文化的建设力度,增强酒店员工的精神力量

对于酒店来说,文化建设也是其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店要通过酒店文化建设活动来增强酒店的团结性与凝聚力,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所谓酒店文化,指的就是在长期的酒店经营中形成的并且得到酒店全员工遵守与信奉的信念、价值观、传统风俗以及行为规范等,通过加强酒店文化的建设,让酒店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都能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整个酒店的经营管理创设一个健康的内部环境,在此环境中,员工的潜能与士气都能够得到最大的激发,促进了酒店内部的沟通与团结,为酒店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力量。

五、结语

酒店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酒店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39-02

酒店管理专业要培养出适合现代酒店需要的具有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对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都有利的办学模式。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其迈入社会、适应社会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专业生命力;再者,为企业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员工,有利于缓解人员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很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都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与深化,但由于种种原因,合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对合作企业和正在实习、将要实习、已经就业的学生以及个别兄弟院校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校企合作现状调查

(一)对合作企业的调查

我们与合作过的星级酒店及将要合作的酒店就校企合作意愿、合作要求、对学生的满意度、能为学生提供的发展空间及福利待遇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从访谈结果看,所有走访酒店对校企合作皆有浓厚的兴趣,原因有三,一是酒店业现在人员流动率特别高,需要有实习生弥补这个缺口;二是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三是实习生较好管理。对于合作要求则涉及多个方面,有的酒店将学生的外语水平作为是否接受该实习生的首要标准,有的则不作特别要求。对实习时间长短问题,五星级酒店和四星级要求不同,但一般不能低于半年;至于学历和专业,几乎所有被走访酒店皆无严格要求。在满意度方面,酒店普遍表示满意,认为高职、本科学生责任心较强,学习能力强,素质高。至于合作时对校方有何建议,一般围绕在三个方面,一是希望实习时间延长,二是希望人数增加,三是希望学校有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以防学生擅自离职。

(二)对学生的调查

对学生的访谈主要围绕是否满意学校的实习安排、对学习单位的满意度、是否有就业意愿、对酒店行业认可度以及对学校课程设置有何建议等方面。关于是否满意实习安排,即将实习的学生不少持消极态度,原因复杂,有的是怕累,有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差,有的则因为想升本、考研或者不想从事这一行业;正在实习的学生经过一到两个月的适应期后情绪基本稳定,愿意实习,甚至有的希望能延长实习期;已经完成实习的学生普遍表示这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对实习安排表示满意。关于就业意愿,明确表示愿意从事该行业和不愿从事该行业的都占少数,多数学生表示要视毕业时的就业情况而定。对酒店行业的看法,多数学生表示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工作时间长,管理不够人性化。关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少学生认为应该强化实训课程,加大实训强度,改善实训室条件。

(三)对兄弟院校的访谈

我们与有酒店管理专业并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几所兄弟院校进行了沟通交流。兄弟院校皆认为校企合作有必要,是专业发展的要求,乐于开展校企合作。多数表示合作顺利,个别表示有问题,一是因为生源较少不得不中断与某些企业的合作;二是因为学生擅自离职现象普遍,造成合作难以维系下去;三是因为实习时间无法达成一致不得不放弃合作。而实习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各校不一,有的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学生自由度较大;有的正在建设中;有的则有比较完善的体系。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校企双方利益诉求难统一

利益诉求不同即使双方的合作成为可能,也成为校企深入合作的最大障碍。校方希望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人际交往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增强职业道德素质,从而实现学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其利益诉求在于寻找稳定的职工来源,用大量的实习生资源缓解正式员工流动率高的状况以及旺季的人员需求缺口,最重要的是聘用实习生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

(二)实习时间难协调

酒店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希望在淡季时缩减人力资源成本,而在旺季时人力资源缺口能被迅速填补。而学校方面,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规范要求酒店专业必须同其他专业一样,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学周数,教学课时、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进度等,这些都导致酒店专业难以灵活地适应酒店的实习时间要求。

(三)实习不稳定

造成实习不稳定的因素来自学校、学生、酒店三个方面。

从学校方面来讲,有的学校对合作酒店的了解不够全面,部分校方在选择合作酒店的时候,只是看重酒店的规格,实习生的工资水平等,而对酒店的管理水平及管理制度等缺乏了解。另外,有的学校实习管理不到位,听任学生或走或留或换实习单位,对学生没有必要的约束,致使学生无所顾忌。

从学生方面来讲,部分学生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实习时或者想方设法逃避,或者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只考虑工资待遇而忽视自身的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要求。实习过程中角色转变困难,希望学校满足其一切要求,希望酒店多多照顾。另外,吃苦能力差,面对酒店行业较长的工作时间以及从未从事过的体力劳动不能适应,缺乏责任担当意识。稍不如意或一遇问题不是考虑如何寻求解决办法,而是以各种借口选择放弃实习。

从酒店方面来讲,大多数酒店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酒店对于实习学生没有准确的定位,大多数酒店,包括高星级酒店接收实习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酒店短期内人力不足问题,往往学生一入职即将其安排到工作最辛苦、人员最短缺的部门,这也是学生实习不能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1]。

(四)合作不够深入

目前,多数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较浅层次,合作院校没有与企业在合作内容及层次上进行深入探讨。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方面以及校企合作模式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2]。学校往往不注重聘请酒店企业的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酒店亦无暇对此提供建议。即使偶有交流,酒店往往多站在自己的经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学校的社会责任,这就造成双方合作不能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

(一)综合考察,科学选择合作企业

学校应根据专业情况及学生特点,对有合作意向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以选择最佳合作对象,使得合作有利于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最大化。在签订协议时,校方要坚持原则,维护学生的利益,对实习培训、轮岗、加班、薪酬等关键问题与酒店协商,并明确写入协议。对学生的一些合理化诉求也应积极与酒店沟通,以便酒店和学校双方在进行实习管理时能相互配合。

(二)结合校企实际,弹性安排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的安排既要满足教学要求,又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既不能一味固守学校的教学时间安排不做变通,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合作企业的需求。在时间安排上,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且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考虑酒店的实际经营需求,结合实习岗位的特点,对实习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即在酒店需求及教学要求上寻找最佳的时间契合点,使得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辅相成两不误,保证完成实习目标。

(三)规范实习管理,稳定实习

规范实习管理首先应建立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例如请假制度、奖罚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实习管理制度的建立一方面能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使其在实习管理中有制度可依,可避免感情用事及管理上因人而异等现象。另一方面,能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其有更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减少擅自旷工或离岗等现象,有利于实习的稳定。

其次,规范实习管理还应重视做好实习动员工作。齐齐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校企合作,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十分重视实习动员,将这一工作贯穿于入学时的新生家长座谈会、新生专业教育、平时课堂中,包括顶岗实习前的实习动员会,反复介绍专业特点、要求、实习的必要性、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介绍前几届学生实习的经验教训以及学校的实习管理要求,力争使学生和家长对实习能有正确的态度,并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事实证明,对困难估计比较充分的学生,都能抱着端正的态度将实习坚持到底。

第三,稳定实习还应重视实习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学生从学校迈入企业必定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指导教师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如学生提出的“不公”、“委屈”、“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应积极地帮其排解情绪,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完成角度转变,利于实习初期的稳定。

(四)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

聘请酒店高层管理人员担任顾问,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在课程设置、教学和实践安排等方面提供建议;如有条件,可聘请酒店资深专家为酒店专业的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做行业前沿发展情况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知识,拓展视野;让酒店为学校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3]。

总之,酒店管理专业的性质特点决定了校企合作是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与企业需求对接,与社会需求对接,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双方应不断探索改革之路、深化合作,丰富内涵、完善合作模式,努力实现学校、酒店、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徐宝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

[2]吴水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以广州地区为例[J].高教论坛,2010,(11).

[3]郑洁.校企联合培养饭店管理人才的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4).

收稿日期:2013-11-10

酒店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酒店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在这种形势下,酒店如何站稳脚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是酒店管理者应重点研究的问题。酒店想要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树立起现代化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模式,推行人性化管理方式,塑造独特的管理品牌,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出温馨、舒适的入住环境,唯有做好各项工作,才能让酒店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一、分析我国酒店的管理模式

1.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的模式

当前,在我国酒店管理工作过程中,为了对酒店工作人员工作行为进一步规范,加强酒店服务水平,个性化和标准化相融合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利用。此模式要求广大酒店管理工作人员应利用恰当、有效、正确的处理问题方式,对于由酒店管理工作人员过分热情、过分帮忙而致使侵犯客人私人空间现象对其合理、有效的解决,也就是要求酒店工作人员要学会鉴貌辨色,灵活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与消费者保持着适度的距离。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酒店管理工作人员应客观评估自身情况,为消费者制定出、提供出特色个性化的服务[1]。因此,个性化和标准化相融合的酒店管理模式既能够让顾客满意,也能让酒店管理获取到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这一模式受到了很多酒店的认可和使用。

2.情景管理模式的应用

赫塞是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学家,他提出了情境管理模式,这一模式针对于酒店领导管理者,能够帮助其更好的管理酒店。可以说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热情等直接决定着影响着酒店整体发展情况,所以,酒店管理者应高度注重起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状态。情景管理模式的应用,要求广大酒店管理工作人员在安排和分配工作中,与员工多多交流和沟通,了解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理动态,并充分考虑下属的利益,不断提高下属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酒店整体服务状态。同时,情景管理模式要求酒店管理领导者要全面考虑,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确保各个部门的工作都能正常稳定的进行,在不同状况下,都能及时完善的解决所出现的问题,进而提高酒店工作效率。从各方面上而言,充分利用情景管理模式,这对于帮助酒店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和调整下属的工作状态起到积极的作用,应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3.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的应用

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酒店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在这个管理过程中,每一名工作者都要接受管理要求,从根本上保障酒店所有工作人员都接受了培训。“99+1=0”这一理论受到各大酒店的认可,此理论指的是如果某一个酒店将99%的工作都做的特别好,可仅有1%没有做好,那么酒店服务效果、服务水平就等于“0”。这一理论的是对酒店管理者一个善意的提醒,企业管理者在管理酒店过程中,绝不能允许此类事件的发生,酒店管理要做到全面、完善,并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进而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结合酒店长远发展而言,每时每刻都将工作做到最好,构建起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让完善的管理机制控制和管理每名工作者的言行,从而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2]。结合酒店特性而言,服务环节太多,与顾客沟通也就很多,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口角,所以质量控制管理显得尤为关键。所以,针对所有工作人员而实施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酒店管理水平。

二、创新酒店管理模式的对策

1.创新质量管理,提升酒店竞争力

酒店服务质量作为酒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酒店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酒店应从管理模式上创新酒店服务,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具体推行可从如下三方面上着手进行:一是,实施主动式、积极式营销对策,在稳定老顾客的基础上,开拓出更多的新客户。稳定老客户就应采取会员制服务形式,结合顾客入住次数、入住时间长短,将他们分成不同等级的会员客户,会员客户可以享受入住优惠。在挖掘新客户上,采取积极的、主动地营销形式,如:电话、网络、广告等方式为广大客户传递本酒店的服务理念、服务水平、发展文化等,进而让新客户对酒店产生兴趣。二是,人性化服务管理的实施,在新形势下,要求现代酒店在管理中具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广大消费者在享受酒店服务中,得到更多的关心、尊重。在酒店房间、洗漱用品、卫生等方面上,必须要做好,增加每个房间的采光度、舒适度,让每位客户在初次入住就产生好感,进而成为酒店的长期客户。在酒店服务上,员工要端正自身的服务态度,用心、尽力服务好每位客户,让广大顾客对酒店服务有着较高的赞誉。如:在节假日时,酒店可实施多种优惠活动,各个层次的房间都有优惠,优惠力度要大,进而提高顾客对酒店服务的认可度。同时还可结合客户的实际需要,构建出功能各异的房间,推行“人性化”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酒店可实施网络连锁联合运营,这样顾客无论到哪里,都能入住到熟悉的酒店格局中。三是,差别化服务的推行。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酒店想要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推行差别化服务,提高出与众不同的服务方式。在实施中,酒店应了解和明确自身服务于什么层次的受众,分析和研究受众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酒店实施特殊化管理,不管是在房间布局上,还是在整体装饰上,都要有专属于自身的特色[3]。比如:客户主要以商务客户为主的酒店,在进行设计时,应该以高端大气的品质为基础。并且要加强酒店服务品质。若客户群体主要是以游客为主的酒店,在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当地特色为客户展示地域文化,并且以温馨的服务形式来为客户提供服务。

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凝聚力

在酒店管理上,必须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其不断改革和创新,为每位员工规划出与他们自身能力相符的发展条件,充分调动起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不断加强酒店管理凝聚力,唯有做到这样,才能推动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一是,推行“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制定规章上结合人性化要求,考评个人业绩秉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将各项奖惩制度落实到实处。作为一名酒店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关心下属,增强下属对酒店的依赖感、归属感。二是,建立健全的职位晋升制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帮助每一位员工规划目标,确保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和酒店整体发展目标相同,实现二者的共赢。在晋升制度应不断完善,考核酒店员工的综合能力,对有道德、有能力、工作积极的员工要予以肯定,并晋升其职位。三是,制定出培训计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各个部门发展状况,制定出与之相符的培训计划,从而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培养出更多的酒店管理人才。

3.落实责任管理机制,创新酒店管理制度

一是,三级责任管理机制的落实。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强化酒店管理的工作效率,在创新酒店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推行三级管理模式,以总经理为主、部门总监和各个部门经理为主体构建起完善的三级管理制,明确各级管理制的责任,更加深入的规范和细化酒店管理工作。二是,在各个部门管理中将牵制管理制度完全落实。各个部门所实施的制约制度、相互牵制应在酒店管理过程中全面落实,确保所制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能很好的执行。对于所制定的管理模式,酒店应注重检查岗位的重要性,在每一个部门内部都建立起监督审查制度,确保各部门都将具体工作落实,避免出现财务风险[4]。三是,各部门沟通和交流机制的健全。酒店在管理中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完善各个部门沟通机制,强化各部门间的交流,拉近上级与下属间的关系,及时汇报工作,让上级在第一时间内了解酒店当前运行情况。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酒店想要站稳脚跟,取得更好的发展,势必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通过构建起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不断加强酒店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聪玲.新时期酒店管理的创新发展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67-68.

[2]葛莉.新时期酒店管理的创新发展探究[J].中国商贸,2014(21):197-199.

[3]杨萌.新时期酒店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3):142-144.

酒店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可以分为两类: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分散实习是将学生实习活动安排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实习时间较短,实习场所可由多家酒店组成。此种实习方式较为灵活,对酒店和学生双方要求并不是很高。集中实习是将实习活动安排在较为固定的一个时间,通常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为6个月到一年,将学生送入酒店,主要由酒店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实习后由酒店和学校共同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考核。这种安排的优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呈阶梯状递进,学生在掌握了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后,深入酒店顶岗实践,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学生分散实习后无法安心坐在课堂学习的弊端。因此,集中实习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采用的主要方式。

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是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重要环节中校企双方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目前此环节却存在诸多问题。问题1: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错位。大量实习生、毕业生反馈,实习酒店和就业岗位与学生理想酒店和岗位存在差异。同时,实习单位则有反应招人难,招人才更难的现象。问题2: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会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知识能力衔接出现断层,即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需求存在差异,而这时学生无法从酒店得到明显的理论提升,其原因在于学生实习期间完全交给酒店培养,学校和老师参与度较低,学生在实习期间,这种所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必然缺乏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效能提升途径

综上所述,学生顶岗实习效能的提升并不是由酒店或学校单方面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学校、企业甚至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够充分实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酒店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管理精英和服务人才。因此,从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入手,才是符合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岗实习效能的有效措施,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顶岗实习“双导师”制度

引入现代学徒制理念,帮助完成学生“双身份”的角色转化,并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为学生安排“双导师”,即校方导师和企业导师。校方导师由学校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负责提升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疏导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心里问题,帮助学生做好此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导师由酒店基层领导或技术能手组成,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岗位工作指导和培训、沟通和协调等方面培养。校方导师与企业导师之间并不是独立完成指导工作,而是要有计划、有协作、有考核,校方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和酒店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培养义务,充分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培养目标。

(二)酒店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和措施

酒店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应该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实习生初入职场有激情、有迷茫甚至有恐惧。而酒店的人性化管理则是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的一个关键。人性化的管理包括: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符合学生能力需求的实现岗位、合理的薪酬水平、协调的人际关系、合适的调休制度等。并能够结合不同实习生特点和水平,灵活安排实习岗位和单一岗位的实习时间。实习目标能够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前提,不要让学生顶岗实习成为企业获得廉价劳动力手段。

(三)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自我管理

酒店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工学结合是实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为了平衡校、企双方的利益,实现双方目标的相对统一,实现校、企、生“三赢”,就需要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作为保障条件。

论文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近3年,国家教育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相关会议和文件中反复强调和指出各职业教育单位要积极推进职业学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工学结合涉及学校和企业这两个主体,学校以育人为首要目标,追求社会效益,而企业则以赢利为第一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实现双方目标的相对统一,平衡双方利益,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需要建立相关机制和制度作为保障条件。

2005年9月,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与河源市假日酒店签订了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开始了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近五年的实践和探索证明,工学结合是实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下面就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

一、选择合适的合作酒店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个短期的顶岗实习过程,而应该是教学实施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保证合作的连续性。这就需要在广泛细致的调查、反复协调和认证的基础上,选择理想的酒店作为自己密切的合作伙伴。通过五年的实践,我们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合作单位的选择应具备下面一些条件。

1.管理正规严格,具有较高的星级。酒店的星级基本能反映酒店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选择星级高、管理好的企业,便于在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酒店管理中,使学生得到较好的熏陶和锻炼。

2.客源较充足、稳定。客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酒店的经营管理。如果客源稀少,学生和酒店员工终日无所事事,酒店运营都得不到保障,就更谈不上顶岗实习的目的。客源充足是能保证学生在真实服务环境中实践学习的基本条件。

3.愿意支付合理的顶岗实习补贴。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际上承担着与酒店员工同样的工作。如果没有相应的补贴或补贴偏低,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工学结合的推进。

4.能提供免费的食宿和教室。学生在酒店半工半读要比在学校上课辛苦得多,所以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长期吃住在酒店,这就要求合作酒店能提供免费食宿。同时,为了保证在酒店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需要酒店提供教室,可将酒店的会议室布置成教室。

5.酒店经营者愿意为社会培养人才。如果仅仅是为了降低酒店人力资本的经营者,就算能提供上述4个条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一纸空谈。因而,酒店经营者须具有为酒店业储备人力资源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是进行校企合作的先决条件。

二、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配套的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

1.制订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在酒店的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一个短期行为,它是专业实施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这部分纳入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保证合作的连续性,保证每一届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和学习。制定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计划,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方根据教学要求、酒店实际情况不断微调专业教学实施计划。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当考虑充分利用酒店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培训资源,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安排“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会议服务与管理”等这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利用酒店的设施、真实服务氛围和培训师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课程建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2.校企签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协议。为明确在工学结合教学中校企双方的责、权、利,校企双方必须签订工学结合合作协议。在协议中要明确规定双方的合作年限、实习学生人数、“工”与“学”的时间、管理制度、实习要求、工作培训与考核、实习部门、岗位、轮岗安排、劳动条件、伤病处理、生活条件、工作报酬、相关费用支付及有关学校和企业的责任、权利、义务和利益。协议的订立能够避免由于没有制度的约束和保障,防止任何一方随意的退出或者毁约,同时能很好地协调和保障合同当事人各方的利益,保障工学结合阶段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

3.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系统的可行的工学结合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工学结合的管理工作,规范工学结合的各项活动,确保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安全有序、高质量、高效率运行的依据和手段,因而学校与酒店要根据工学结合的规律和特点,制定系列、配套的管理制度,如《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工学结合教学规范和考核标准》、《实习生考核奖惩制度》、《实习手册》、《实训大纲》、《实习基地管理制度》等。在建立相关制度的同时,学校和酒店可以建立由校企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带队教师、主管和领班组成的三级管理小组,对校企联合育人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使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运行。

三、校企双方配备专门管理人员

1.学校配备专业带队教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制度,也取决于有没有熟悉专业、富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顶岗实习取得成效的保证。教师准确、及时的指导,除了表现在清楚地布置实习任务,恰当地分配实习单位和安排实习岗位外,最重要的是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具体来说,就是要及时了解学生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及时帮助解决业务上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利用接触实际的好机会深入研究问题等。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困难,譬如心理压力、工作疲劳等。教师要把困难如实告诉实习生,要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同时又要为他们想些解决困难的办法,教会他们自我保护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疲劳关,使学生一直保持很高的实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当做好企业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及时化解学生与员工、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小的危机,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酒店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激励制度 酒店管理 应用

酒店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服务的水平,而激励制度不仅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对提高服务水平有着很大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对于酒店员工来讲,激励的方式就是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科学合理的利用激励能够更好的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一、激励制度的内容

激励制度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激励,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专指外部因素作用下激发人的内部行为的心理过程。在激励过程发生的过程中,外部因素的刺激是促成人内部行为发生改变的必要因素。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员工就是单独的个体,而企业在运用激励制度时,一定要设定外部的刺激因素,促成员工个体行为的转变。

其次,激励制度需要制度化的原则作为保障。企业在为员工设置外部积极的刺激因素的过程中,还必须建立完善可行的制度,用来保障和约束刺激因素长时间地发挥作用。这些制度可以包括企业日常绩效考核制度、职务任免制度、奖惩制度等等。这些制度是企业管理中执行力和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运用激励制度必不可少的保障。

二、酒店管理中的激励理论应用

(一)利用企业文化进行激励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工作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有深刻的影响。酒店文化是在酒店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代表了酒店的发展特点,是酒店领导和职工长期达到的共识。因此,企业的观念影响着员工的观念,员工的观念对员工的工作有指导作用,企业模范对员工有着激励作用,企业的礼仪活动影响着员工的职责意识。好的酒店文化对员工有积极的影响,还代表了酒店的整体水平,员工会热爱自己的酒店,为酒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利用竞争进行激励

竞争激励能够增加员工的危机感、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促进部门协作和员工团结。酒店可以采用科学的竞争方法,开展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使员工有了集体意识,并且促进员工加强学习。但这种激励方法一定要在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并且不能给员工带来过大的竞争压力,如果使员工感觉身心疲惫,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就会适得其反。

(三)利用薪酬进行激励

薪酬激励是最直接有效的激励方法。现在工作人员的薪酬体系已经不再只有基本工资、奖金了,还包括员工福利、股权激励等等,这对员工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薪酬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是员工生存的依据,因此酒店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绩效进行评定,薪酬也要适当的拉开层次,对工作能力强、贡献大的员工给予高薪,不但增加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还能为员工以后的工作提供动力。

三、激励制度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思考

(一)酒店行业运用激励制度的必要性

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内地开始出现外资和国有的酒店,这是我国酒店业的发端。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我国酒店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也有了显著增长,但是受制于起步较晚及多种现实原因,我国酒店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的欠缺。

发达国家的酒店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建立起相对科学和完整的管理机制。当前提高我国酒店业整体水平的关键并不在于引进外资的数量,而在于对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的引进和吸收。这其中,激励制度是发达国家酒店管理工作中最为惯用的管理模式,而将激励制度正确地运用在我国酒店业管理之中,应该是我们面临的当务之急。

(二)我国酒店业应当如何运用激励制度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酒店已经在尝试运用激励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通过对于这些企业运用的激励手段和激励方式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企业的激励效果往往不能得到持续地显现,甚至还会出现逆效应,也就是正向激励带来的是负向的行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酒店大都没有正确认识激励制度的实质,或者没有很好地贯彻激励制度的本质要求。仅举某市酒店一例,该酒店连续三年在年初与每位员工签订责任状,规定只要年末酒店效益达到规定目标,每位员工按照职位可以获得年终效益奖,三年以后,每位员工的实际工资额年递增幅度都达到了10%以上,但是在对员工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发现,70%以上的员工表示对目前的工作缺乏动力或者不满意于现状,而1年时间内酒店的整体经济效益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就令怀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观念的酒店管理层大为不解。

在当今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用激励制度时必须要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合二为一,甚至精神奖励要更加重视,对于上诉例子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要加强对精神激励的重视,通过评选岗位模范、服务标兵或者岗位提升等手段,给予员工精神层面的鼓励,这样员工就会获得改变行为的新的动力源。除此之外,酒店在应用激励制度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职业再培训问题,要把职业再培训融入到激励制度中,现如今我国酒店中大部分都存在再培训的缺失,造成员工的知识体系落后,工作的效果也逐渐降低,因此企业必须要把再培训重视起来,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提升机会和空间,尽最大的可能提高酒店的管理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酒店管理中应用激励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酒店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激励制度,有效的把激励手段和激励制度结合起来,制定符合时展特点的、满足员工需要激励制度,使员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发挥出更出色的表现,推动酒店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雪琳.再议激励制度在酒店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01).

酒店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引言

酒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因为酒店行业涉及的行业是比较多的,酒店管理工作只有做好才能提高酒店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由此可见,酒店管理工作,需要得到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一、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在酒店管理中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当前的酒店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大部分酒店管理人员都没有专业的技能,在进行管理时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并且管理方法是比较落后的,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即使一些酒店管理人员掌握了一些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但是在酒店管理工作中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酒店管理缺乏专业的人才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公众对酒店管理工作没有全面了解,所以只有一些酒店管理本专业的学生会从事酒店管理工作,非专业的学生都没有去酒店工作。

(二)在酒店管理中缺乏成熟的酒店管理模式

酒店管理如果没有成熟的酒店管理模式,酒店的经营管理就会处于一片混乱,缺乏整体协调性。当前,一些酒店管理人员虽然有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但是在酒店管理中的管理模式不是成熟的,一些酒店管理者虽然借鉴了其它企业的管理经验,但是存在一个严重的错误,并没有认真分析本酒店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情况,而且制定的酒店管理制度是不符合本酒店的发展的,因此很难高管理质量。

(三)在酒店管理中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的酒店管理者只是重视酒店的效益,忽视了对酒店的企业文化建设。酒店没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不会形成主体的企业价值观,员工就没有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导向,很难形成员工在酒店企业的凝聚力。无论是酒店的管理者还是酒店的员工,只有在企业价值观的指引下,才能对酒店产生认同感,会用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企业一旦没有企业文化的支撑,严重影响了酒店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二、当前酒店管理创新策略

(一)在酒店管理中注重酒店管理职业化人才的培养

酒店拥有了专业的管理人才能提高酒店管理水平。酒店应该定期给酒店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酒店管理基本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让酒店管理人员通过参加培训能够丰富自己的酒店管理知识架构体系,提升自己的酒店管理工作技能,为酒店管理工作提供动力。酒店管理人员不仅要定期参加酒店组织的培训,还应该通过自主学习,学习先进的酒店管理理念,向其他有丰富经验的酒店管理人员学习,增加对酒店管理的深入理解,才能使酒店管理者拥有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样管理者的酒店管理水平才能够追赶时代的发展,才能为酒店的管理工作奉献自己的价值。

(二)在酒店管理中建设人性化的企业文化

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酒店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产生认同感。有的酒店管理者建设的企业文化不仅没有促进企业的成功发展,反而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一些酒店管理者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有时因为员工小心把餐具摔坏,酒店管理者就犀利地当着其他员工的面,让员工索赔,这种方式不仅伤害了员工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所以这样的企业文化不利于企业的管理。酒店管理者在员工出现错误时,应该私下和员工进行沟通,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鼓励员工改正错误。这种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形成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由此可见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酒店管理者也应该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工作,也是需要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的。在建设企业文化中需要调动广大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让广大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设计师。通过鼓励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寻求大家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形成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战斗力。这样的企业就是一个强大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拥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是酒店管理成功的关键,是留住客户的关键。例如,酒店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娱乐性的活动,可以开展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等,员工通过参加这些娱乐性的活动,可以促进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一个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同时能让员工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指导员工科学工作。这种团结协作、和谐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感觉到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可以激发员工中的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利因素,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三)在酒店管理中建立适合信息高速流通的现代化酒店管理体系

加强酒店和酒店之间,酒店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帮助酒店建立适合信息高速流通的现代化酒店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对于酒店的长期稳定盈利和提高酒店管理水平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当前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如果酒店企业想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是需要建立个完善的现代化酒店管理体系的,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酒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

酒店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摘 要 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型酒店,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然而,相继爆出的“毛巾门”事件,使得人们对经济型酒店的服务水平和内部管控产生了怀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经济型酒店内部控制问题层出不穷,这也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型酒店的信誉和未来发展。因此,做好内部控制管理才是酒店生存、发展的长久之计。本文从内部管理控制的角度出发,简述了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一些方法,以期能够为我国经济型酒店革新内部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经济型酒店 内部控制 主要问题

发展经济型酒店是我国酒店行业向前发展的需要。这类酒店将目标人群锁定在中小型企业商务办公、休闲以及自助旅游客人等方向,而且这些顾客群体是相当庞大的。因此,发展经济型酒店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一、简述经济型酒店的内涵和内部控制

(一)简述经济型酒店内涵

经济型酒店主要是指那些以提供安全、卫生、舒适休息环境为核心产品的企业,其面向大众、价格低廉且能够满足人们对酒店产品的一般性需求。这类酒店的环境介于星级酒店和普通酒店之间。

具体来说,经济型酒店有四大特征:第一,从服务角度上来看,经济型酒店与提供高档次、全方位服务的酒店不同,其主要突出的是“小而专”,客房服务是其经营的重点,娱乐、健身等类型的服务并不在经济型酒店的服务范畴之内。但是其在基本服务和必备项目上的服务水平与星级酒店大致一致;第二,从价格和服务对象来看,目前我国国内经济型酒店的服务标准一般在100-200元/天,价位适中,大众都可以支付得起,其目标客户也主要是针对大众消费者,具体包括旅游者、学生、商务出行人员等;第三,从设施设备上来看,经济型酒店一般投资不高、功能简单、规模不大,但是却具备较高水准的服务质量。虽然硬件设施低于星级酒店,并没有宽敞的大厅、酒吧、游泳池和娱乐厅等休闲设备,但是其基本设施还是比较齐全的,而且住宿干净、舒适并且安全;第四,从市场定位和组织管理角度上来看,我国经济型酒店一定程度的避开了与星级酒店、招待所以及普通酒店的竞争,其主要提供精品客房住宿,并精简诸如餐饮等其他服务。经济型酒店一般采用连锁的模式进行操作,管理比较的科学规范。机构设置简单,人员配备也比较少,一般员工都是一人多岗、一人全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酒店管理的费用。

(二)简述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确保经营方针贯彻执行,保证日常经营活动顺利实施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控制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总称。企业只有在经营过程中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才能客源滚滚,尤其是服务行业更甚。因此,企业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在本行业立足、发展。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企业需要进行内部控制的重点部分。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方面。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开始分离,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开始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自身竞争优势,最大的获取经济收益,许多企业都开始在企业内部管理上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组织、约束和考核相应的部门,以保证实现企业预定的管理目标。然而内部控制也有其局限性,例如,串通舞弊能够使内部控制失效;控制成本效益会限制酒店内部控制效能的发挥;有意、无意的人为因素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正常效能;措施控制和程序本身的局限性会影响控制的可靠性等。

二、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型酒店内控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酒店内部控制必须要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必须要建立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管理控制框架。然而,当前许多经济型酒店部分业务和事项没有建立相关的内控制度,仍满足于一些习惯性的做法,如:

1.没有制定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包括采购业务的风险防范和销售业务的风险防范;

2.没有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执行中随意性大。如没有明确免费房的审批权限;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授权审批制度;没有建立规范的费用报销审批制度等;

3.没有制定采购管理制度,不能从采购申请、采购定价、采购验收等环节进行监管。特别对于连锁经济型酒店,除中央采购的物资外,对自主采购的零散物资没有设立监督管理制度。

目前,经济型酒店内部控制管理亟待解决的是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并且让内控制度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二)经济型酒店在实施内部控制上的不足

由于连锁经济型酒店的扩张在强调效率的同时往往以削弱制度监控力量为代价,并且经济型酒店的一人多岗,也使在内部控制增加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连锁经济型酒店的内控调查,较为典型和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现金管理不规范

经济型酒店的一人多岗,容易造成前台收银、稽核、对账工作不及时、不规范;收取现金不及时上缴或保管不善,可能导致库存现金超限额,现金被挪用等情况;价格政策不透明或审批程序不当,可能存在舞弊、欺诈而导致酒店损失。

2.物资管理不严密

经济型酒店对工程物资、固定资产、存货实物等物资管理往往不重视,没有落实相关责任人,没有定期盘点,实物账不健全,造成账实不符,无法全面、系统、真实反映物资在流转过程中的收、发、存情况。

3.收入确认滞后甚至隐瞒

连锁经济型酒店除客房销售以外,还有利用店面出租小卖部、机票代售点、商务中心等附加收入。通常客房销售可由总部直接监控,但此类附加收入往往处于监控的盲点。此外,代客预订车票、机票、旅行社的返佣,变卖废旧物资的收入也应落实归属和实施监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以上两类收入有滞后确认,甚至隐瞒私分的现象。

4.不重视与第三方平台销售费用的核对

目前我国大部分酒店会利用第三方平台销售客房,但在与此类平台核对销售费用时却往往得不到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于第三方平台签订销售合同、谈判附加费率及跟进销售情况是由销售部负责,而主要核对费用是由财务部负责。这容易造成财务部职员在对销售条款及附加细则不熟悉的情况难以对销售费用进行详细核对,完全依赖销售计费系统,无法及时发现问题的情况出现,同时也不利于销售部门对销售费用是否合理进行跟进和检讨。

5.没有建立客户信用管理系统

经济型酒店业务的性质以预收和现收为主,因此很多都没有建立客户信用系统。但从经济型酒店长远发展来看,随着规模的扩大,防范风险的成本日渐提高,逐步建立起客户信用系统是有必要的,也有助于向建立酒店集团内客户信用共享平台的方向发展。

(三)经济型酒店的标准化管理问题

经济型酒店发展始于美国,在欧美等地已经盛行多年。因此,这些国家经济型酒店发展比较成熟,且拥有国际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相对的,我国国内经济型酒店发展相对比较晚,无论是在服务质量、物流水平、成本控制还是在培训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都需要继续改进。就人才方面来说,许多酒店人才往往都是按照高档酒店的服务要求来培养的,对于经济型酒店一职全能、一人多岗的技能要求无法适应;就管理者来说,我国酒店服务行业高层管理者很少是既具备酒店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又精通酒店连锁经营的高级人才;就技术而言,诸如电子预定系统、财务控制系统等先进系统并没有广泛的运用到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管理当中去;就管理制度而言,诸如前台管理制度、客户管理制度等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和量化酒店服务人员的工作。由此可见,我国酒店管理经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一)确定酒店内部控制计划和目标

酒店内控管理和目标应包括财务目标、服务目标、管理目标以及监控目标等方面。财务目标是以一级财务、多级核算为基本原则,确定酒店的主要财务目标及辅助目标,同时不能忽视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特别对于远离总部监管的连锁经济型酒店,加强财务基础工作是预防舞弊的重要手段。服务目标包括客人评价、菜肴质量、员工服务行为、酒店环境等方面。管理目标则主要是在人、物以及资源管理等方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即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以提高酒店上下的整体素质。监控目标主要体现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管理方面,许多经济型酒店都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然而,制定并不代表落实,酒店需要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互相监管牵制、甚至设立专门的岗位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管理目标。

(二)建立企业文化,加强酒店内部控制和管理

服务、产品同质化是经济型酒店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致命缺陷,产品如果没有差异性,在顾客心中也就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经济型酒店只有明确划分消费市场和服务群体,明确酒店服务细节,才能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品牌”,并根据品牌链锁打造顾客基础。

具体来说,企业的“品牌”就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增加企业凝聚力,将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统一融合,可以将员工的自身价值和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据相关经验表明,当企业各项制度都失效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就只能依靠企业文化来做支撑。简单来说,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经济型酒店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数量比较多,个人素质也不统一,他们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也是被控制的对象,然而对于员工的控制一般最好采取柔性化方式,这样不仅会使员工更容易接受,而且会增加企业上下的凝聚力。因此,经济性酒店需要依靠柔性管理方式,倡导企业文化,并将企业文化凝聚成企业品牌,从而在顾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

(三)实行酒店内部专业化、技术化管理战略

经济型酒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物美价廉”,这就需要酒店经营者寻求低成本控制和高质量服务的最佳结合点。诸如客户管理、前台管理等新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酒店的服务效率,降低管理的成本。经济型酒店应该适度的引进这些先进的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

(四)建立酒店内部培训管理机制

国外许多著名的酒店集团为了自身发展扩张和人才储备都会有针对性的建立内部酒店管理学院。当前,国内一些知名酒店集团也开始引进这一培训机制,例如,华天酒店管理学院,锦江与瑞士理诺士合办的锦江国际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等。内部学院培训出来的人才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接触到该酒店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机制,从而利用酒店的文化理念及核心价值观有针对性的培养适合自己连锁酒店经营体系的人才,规范内部员工的行为。

四、总结

基于上述分析和探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实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清楚的了解到内部控制对经济型酒店管理所起到的作用,并根据问题之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给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林永廷.经济型酒店还需市场磨砺.招商周刊.2007(16).

[2]俞恺里.经济型酒店的竞争“利器”.浙江经济.2010(24).

[3]潘经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理论研究——湖北省会计学会1996—2002年优秀会计论文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