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析研判报告

分析研判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分析研判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分析研判报告范文第1篇

华龙区水利局下半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

12月26日下午,华龙区水利局局党组召开党组会,专题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世旺主持会议。

会上,党组成员徐瑞途就我所意识形态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分析。2017年来,华龙区水利局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在手上,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建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先后制定了《濮阳市华龙区水利局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及部门分工》(华龙水字〔2017〕32号)和《华龙区水利局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测评体系及部门分工》(华龙水字〔2017〕97号),明确了领导班子、班子主要负责人、其他班子成员的责任,并把领导班子责任细化分解到具体科室部门,促进了党组意识形态工作由“虚”变“实”、由“宽”变“严”、由“软”变“硬”。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下一步我所将进一步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一要把好方向、管好导向,坚定“主心骨”。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二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筑牢“主阵地”。拉起“高压线”,把好“准入关”,守好各类意识形态主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三要加强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舆情方面的隐患点、危险点,深入细致地进行排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工作,切实维护我所意识形态安全。

分析研判报告范文第2篇

第一条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坚持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第二条 学校党支部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每年至少 2 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重点内容和责任制,对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及时过问、亲自处理,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要亲自抓。

第三条 抓好学校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学校党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每年安排学习不少于 2 次。

第四条 每半年向上级党委专题报告 1 次意识形态工作情况。

第五条 加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和领导班子,确保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强有力。

第六条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定期分析研判制度,掌握和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和问题,安排部署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任

务。每年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不少于 2 次,至少形成 1 份分析研判报告提交学校党支部会研究。

第七条 每年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 1 次全面督查,对意识形态的重大问题及时组织专项督查。

第八条 检查考核每年至少 1 次,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与述职相结合,统筹安排部署。

第九条 每年至少听取 1 次所属部门、子学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与各项分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第十条 学校党支部班子成员把分管部门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和个人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情况纳入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和年终个人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分析研判报告范文第3篇

体系寿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送遵循由下到上的报送原则。在发现警情时,首先由信息员或农户、生产企业等采取控制措施,同时逐级或越级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遇到特重警情,及时上报农业部。在报送信息的同时,及时控制违规农产品的流通,并通过媒体向公众事件或警情的处置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寿光市目前的信息平台主要有市农业局管理的“寿光市农业信息网”和“寿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生产主体可以通过这些网络了解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的备案登记情况以及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有关信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山东省潍坊市及寿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共同协调,由国家条码推进工程办公室自2004年6月起在寿光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实施了“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统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公害蔬菜质量追溯系统”。

二、寿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信息采集不全面

寿光市的生产主体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目前寿光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900家,但多数不符合规范化要求,存在检测率不高,包装标识不全等现象,且多以经销农资和蔬菜为目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管控比较松散。虽然寿光市建立了信息化采集系统,但是对生产者的信息采集还没有实现全覆盖。1.产地环境信息未列入信息采集范围。目前寿光市对产地环境的信息采集相对较少,尤其对工业三废、农业投入品等对环境的影响未实现相应的监测和管控。2.生产信息采集不全面。部分农户对国家有关农业投入品使用规定及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生产操作规范尚不十分清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意识较差,缺乏生产记录、包装标识、打造品牌的意识,而且包装标识不够规范。3.监管信息采集不全面。由于人员编制和硬件设施的限制,个别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收集。4.追溯体系不够健全。农产品主要通过批发和商贩收购两种方式销售,销售方式比较分散,不易实现可追溯。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无法迅速查出问题发生根源和事故责任人,不能及时排除隐患和有效控制事故蔓延。

(二)评估预警系统不完善

尽管寿光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体系,在执法监管和检验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仍然没有形成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统一管理机制。1.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实践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由于寿光市农产品风险危害因子较多且不易全部收集,加之危害因子的评价背景资料不够详实完善,单一的预警理论和方法无法准确实现预警效果等诸多制约因素,所以,需要对影响寿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子进行长期的、综合的、专业的评估和研究,从而确定预警的阈值和预警的级别。2.专业风险预警人才匮乏。目前寿光市主要依靠“农产品质量安全视频监控与信息管理平台”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预警,基层的专业风险评估人员缺乏,不能及时发现警情和分析研判,容易导致政府主管部门对潜伏的危机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从而造成风险应对不力或滞后等被动情况。(三)应急反馈机制不健全寿光市在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警情和突发事件时,严格遵守《山东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积极快速地作出应急响应。但是事故应急体系和服务体系尚不十分健全。1.舆情监控体系不完善。目前寿光市对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舆情监控较少,对可疑的监测信息及舆情信息,未能及时地开展隐患排查和应对工作;对于一些不实信息,也不能够及时向社会澄清事实,消除群众消费恐慌。2.服务体系不健全。寿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主要以监管为主,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尚未充分发挥农技站、兽医站、林业站等站所的基层服务作用。

三、对我国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控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体系

1.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采集范围。根据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隐患及其发生的环节[1],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采集应包括5个方面的关键内容:(1)生产主体的基本信息。对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和散户等5种农产品生产主体[2],详细登记种养地址、种养规模、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2)产地环境信息。需要采集关于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农业投入品以及农业废弃物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影响及危害信息[3]。(3)生产过程信息。包括农业投入品信息、农事操作、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收获(屠宰或捕捞)过程的基本信息。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添加的物质,包括农(兽、渔)药、农作物种子、水产苗种、种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兽医器械、植保机械等农用生产资料产品。对于生产主体来说,需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台账。对于农资企业来说,需建立农业投入品经营台账。另外,生产过程中还应包括产地准出信息。(4)加工和包装环节是农产品原料经粗加工成为半成品、成品的过程,包装材料、加工过程、加工工艺、贮存条件和运输条件等均会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4]。因此,还需采集加工、包装及运输环节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5)农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包括农产品质量监督和执法中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举报信息,以及媒体披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5]。(6)其他信息。主要包括公正性信息和认证信息。公正性信息主要指由政府部门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应急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措施,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科普知识等;认证信息目前主要为“三品一标”等优质、品牌农产品认证信息。2.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机制。(1)组织机构及人员。就产地来说,需设立或指定一个专门的机构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中心作为信息监管部门,下设市级、县区级、乡镇级和村级监测机构作为信息网点,每一网点为一个信息采集点。每个网点配备相对稳定的信息收集人员和监测队伍,形成从下而上的信息采集体系。(2)采集方法。信息采集人员定期采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风险信息,及时上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中心[6]。信息采集的同时,要建立一个类似“寿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视频监控与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库[7],覆盖区域内所有的农产品质检机构、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示范基地检测站,通过对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市场销售全过程监控信息的采集,实现对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全过程监控;集聚各检测中心的检测数据,实时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向政府部门、科研部门、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传递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在部、省、市、县等各个层面的共享,为全面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提供数据支持[8]。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分析研判体系信息分析研判体系是农产品安全信息体系的主要和核心环节,需要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进行科学咨询、分析、研究[9]。

1.分析研判专家团队。信息分析研判包括数据分析和专家研判两个部分。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相当实践经验的专家队伍。专家队伍至少包括管理部门的领导、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等。根据专家的调查研究和经验判断,制定预警分析方案和评估预测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科学、客观”的分析研判。2.分析研判方法和程序。首先利用统计学技术,将采集到的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撰写基础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告材料;然后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分析研判专家对信息开展深入的分析研判,确定观察对象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出观察对象危险程度的综合分数;最后根据预先设定的警戒线(阈值),对不同预警对象进行预测和推断,甄别出高危品种、高危地区、高危人群等[10]。3.信息分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分析研判过程中,一般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等级分为:特别关注(I级)、高度关注(II级)、重点关注(III级)、密切关注(IV级)4个等级。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告和交流反馈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分析研判结果,要及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并向社会,正确引导舆论,维护消费者和农民正当权益。

分析研判报告范文第4篇

对维护稳定情报信息实行分级管理,按照涉稳事件性质和轻重缓急,具体分为4个等级。

1、可能发生到乡或到村的较大规模集访,在单位内部进行的规划性聚集,以及其他可以由有关责任地区、部门、单位自行解决问题的信息,列为四级。

2、可能发生到村、赴县或在单位内部的较大规模聚集,或存在较大聚集闹涉稳事件的隐患需要村以上党委、政府指定有关地区、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疏导化解工作的信息,列为三级。

3、可能发生到县、赴省或跨地区、跨行业的串联聚集,或出现轻微违法情形的群体性涉稳事件件,需要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措施予以化解,并做好随时启动现场处置预案准备的信息,列为二级。

4、可能发生赴省、进京或跨地区、跨行业的较大规模串联集集,或出现严重违法情形的群体性涉稳事件件,或发生暴力恐怖活动,或到重点、敏感部位制造恶劣影响涉稳事件件,需要县维护稳定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工作预案,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处置的信息,列为一级。

以上情况已经发生的,比照上述规定实行分级管理。

二、情报信息收集上报

1、应明确分管领导和专(兼)职信息联络员,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网络,落实情报信息预警工作责任和措施。

2、掌握的情报信息,应及时报告当地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维稳办和上级主管部门,不得迟报、漏报、压报、误报、瞒报、谎报。属于四级管理的预警信息应报县维稳办、县公安局,其中四级信息应在12小时以内上报,三级信息应在8小时内上报,二级信息应在2小时以内上报,一级信息应在1小时以内上报。维护稳定工作特别防护期,实行情报信息日报告制度,重大信息即时报告。

3、一般情况下应采用书面形式报告,特别紧急的可先用电话报告,随后书面报告。信息不得通过非保密渠道报送。

4、上级部门掌握的重要情报信息,应及时通报给涉及地方的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5、报告情报信息应准确、全面,尽可能把主体、规模、时间、诱因、动向、涉涉稳事件单位、骨干人物等要素报告具体、完备。报告预警信息的同时,应报告已经采取和准备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及时续报涉稳事件态发展和后续工作情况。

三、情报信息分析研判

1、县、村两级维护稳定领导小组应从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武警、人涉稳事件、民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环保、教育、工商、建设、房产、企改、法制等部门,聘请熟悉政策法律和其它相关专业人知识的人员,组建一支维稳形势分析研判专门队伍,为维稳工作决策服务。

2、由维稳办牵头,对发生重大群体性涉稳事件件,排查发现的带全局性、倾向性的苗头隐患,收集掌握的重要情报信息,适时组织维稳形势分析研判专门队伍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研判,预测涉稳事件态发展走势,研究应对处置策略和化解工作措施,并形成分析研判意见,向同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四、对迟报、漏报、压报、误报、瞒报、谎报情报信息,造成较大影响的,启动维护稳定工作责任查究制

(一)矛盾纠纷排查

1、排查主体。各村及乡负责排查本行政区域内的矛盾纠纷。各部门负责排查本部门、本系统以及与本部门、本系统职能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矛盾纠纷。企涉稳事件业单位负责排查本单位所属人员及相关人员中存在的矛盾纠纷。

2、排查方式。排查工作坚持日常排查、专项排查、集中排查相结合。日常排查指结合日常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了解、发现、收集、掌握各类矛盾纠纷。专项排查指不定期针对一个或几个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展排查。集中排查指每月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

3、排查内容。排查存在不稳定问题的隐患和苗头,以及发生过的群体性涉稳事件件可能出现反复的问题。重点排查可能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引发不稳定涉稳事件件的问题,可能形成跨地区、跨行业串联的问题,可能引发越级集访的问题,可能引发大规模治安械斗的问题,可能引发暴力恐怖活动的问题,可能出现敌对分子和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的问题。

4、排查台帐。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对排查的矛盾纠纷,应逐起将问题诱因、人员规模、牵头人物、涉稳事件态变化、涉稳事件发地区、涉涉稳事件部门、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化解时限、稳控措施等记录在案,纳入台帐管理。排查台帐应由管领导签字审核把关,并逐级上报上级维稳办。

(二)矛盾纠纷调处

1、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矛盾纠纷,由该地区、部门、单位自行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调处化解;对突出的矛盾纠纷和重大的不稳定隐患,应明确责任领导包案,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进驻涉稳事件发地集中开展调处化解和疏导稳控工作。对难以化解消除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隐患,应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和维稳办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报告。上级对下级报告、请示的问题,应及时研究、答复,必要时,可直接协调处理或下派工作组帮助指导处理。责任不明确的,由本级党委、政府或下级有关部门指定责任地区、部门、单位和责任领导。

2、各级各村应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协调会议,矛盾纠纷比较集中的地区、部门、单位应根据需要及时召开,分析维稳形势,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3、建立健全调处机制,整合调解资源,提高调处能力,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有效对接和联动。

五、建立重大不稳定问题交办督办机制

1、交办。重大不稳定问题和领导批办涉稳事件项,由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或维稳办直接向涉稳事件发地党委、政府或涉涉稳事件主管部门下发《重大不稳定问题交办通知书》,并以《重大不稳定问题报告单》的形式,向同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报告。

2、承办。承办单位和责任领导应按照交办的要求,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限期办理,消除隐患。对限期内难以办结的,应提出延长工作期限的申请并说明原因。

3、督办。维稳办对交办涉稳事件项进行跟踪督办。对在限期内未办结,且隐患突出的,下发《重大不稳定问题督办卡》。对仍未按要求办结的,责令包案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维稳办书面报告工作情况,说明理由。

(、销号。交办或督办涉稳事件项处理终结,隐患消除的,责任单位要向维稳办写出专题报告,申请销号。维稳办审核后,已处理到位的,予以销号。

5、查办。对经督办后工作仍未落实,也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维稳办书面报告工作情况、说明理由,导致问题久拖不决或引发新的涉稳事件端的,启动维护稳定工作责任查究制。

六、建立维护稳定工作会议制度。

1、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由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委托副组长召集并主持,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任务主要是传达学习党委、政府有关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审议制定维护稳定工作相关工作制度;研判阶段性的维稳工作形势,作出工作部署;研究讨论带全局性、倾向性的不稳定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对成员单位履行维稳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讲评等。

2、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碰头会议。

分析研判报告范文第5篇

建立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的意义

将公安情报的理念、原理和方法引入治安预警实践中,逐步建立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既是提高治安预警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做到防患于未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公安信息化建设、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实施以及公安大情报体系建设的必然结果。首先,建立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是公安机关有效应对当前严峻治安形势的迫切需要。社会治安问题,关系到百姓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大量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呈现出复杂化趋势,表现为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境内与境外相互渗透,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影响,内政与外交相互作用,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融合。建立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可以监视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严密掌握社会动向,及时发现那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问题,对社会治安形势、动态和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情势进行宏观和微观预测,分析反映社会治安变化发展的规律,为决策部门制定政策、调整策略提供客观依据,以便有的放矢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驾驭社会治安局势。[4]其次,建立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已为公安机关建立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创造了条件。全国公安系统“金盾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已经顺利完成,涵盖各部门、各警种业务工作的信息系统相继建成并取得初步成效,准确反映了各地社会治安现状及动态。针对交通要道、大型聚集场所、治安复杂区域、高速公路出入口、社区及重点单位和重要目标等部位的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对治安情况进行视频监控,实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利用各业务信息系统,通过物理抽取和逻辑映射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而成的全国人口等信息资源库已经建成,并和各个应用系统实现了关联查询。以提升信息整合度和实战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金盾工程”二期建设正在全面铺开,公安信息与社会信息交换共享的平台和机制建设正在抓紧进行。“金盾工程”二期建设将进一步深化以信息化引领公安工作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效能,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丰富的信息资源需要进行筛选分析和挖掘利用,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利用现有的公安信息化条件,加强宏观决策层面的预测分析和实战层面的综合应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海量信息资源中分析、提炼出预测性、预警性情报,将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必然选择。[5]第三,建立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是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重要载体。“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是一种新的警务工作理念,其核心是把各项公安工作建立在准确及时的情报信息之上,建立一种主动预防性工作模式。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关键是要提高预警能力。公安机关通过对已发生的事件、案件信息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情报信息的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规律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事件、案件、犯罪活动并及时遏制;通过情报信息的全面收集和分析研判,准确预测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把握社会治安走势,牢牢掌握驾驭治安局势的主动权;不断拓展情报工作的渠道、范围和领域,及时发现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苗头和因素,及时发现犯罪活动的线索和轨迹,为打得准、防得牢、控得住提供强有力的情报信息支持。因此,建立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实际上就是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具体实施。第四,建立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是公安大情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大情报体系是一个以信息化应用为支撑、以情报信息研判为主要内容、以服务于警务决策为目标的工作体系。它通过整合公安内部信息资源和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相关社会信息资源,满足宏观决策、作战指挥和一线行动等情报研判需求,增强公安机关整体能力,提高打击犯罪及动态社会控制工作水平。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建设的公安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其中一项功能,就是要实现对各类涉恐、涉稳等重大事件的预警防范。因此,建立和完善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充分发挥预警功能作用,是当前公安大情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的工作流程

治安预警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公安情报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情报规划、情报收集、情报研判、情报。将公安情报工作融入治安预警活动,这样就构建了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形成了“明确警义-情报规划、寻找警源-情报收集、分析警兆-情报研判、预报警度-情报”的工作流程。就工作性质与内容而言,它大体可包括两部分,即公安情报子系统和治安预警子系统;就工作方式与过程而言,公安情报子系统是治安预警子系统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治安预警子系统是公安情报子系统运行的依据和目标;两者互相作用,融为一体(见图1)。

(一)明确警义与情报规划

明确警义,也就是要明确预警对象,具体地说,就是确定可能危及社会治安、引发治安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公安机关需要关注的预警对象,包括多个方面,如恐怖袭击事件,非法集会、抗议性游行等群体性突发事件,重大刑事案件等。就引发治安问题的社会根源来说,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可以找出能够全面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指标,并构建标准化、系列化且能够使用科学的计算方法来评价与预测治安形势的指标系统。因此,明确警义就应该构建一个由社会发展状况、违法犯罪状况、社会控制状况、社会保障状况以及公众安全感等指标组成的治安预警指标体系。治安预警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是测定社会治安状况的指示器。围绕指标体系开展情报信息工作,就是将各项指标的变量特征表示出来,分析治安形势波动或循环的转折点和变化幅度,从而预示治安形势的变化,并在社会治安状况发生超常变化时进行预报预警。[6]情报规划就是确定整个情报流程的目标,明确情报收集的方向、对象及内容范围。它是公安情报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所有其他工作都取决于所制定的规划。制定情报规划,主要针对警义即具体预警对象展开,就是对情报需求以及情报收集的范围和内容等作出明确的规划。一是情报需求评估,围绕治安预警这一目标了解哪些部门、哪些人将使用情报信息、为什么目的使用,以及情报信息的内容、数量、质量、渠道以及时间、范围要求等;二是确定情报收集方向,即列出关键性情报收集表,制定情报收集计划及应急方案等。

(二)寻找警源与情报收集

警源即治安问题产生的根源。治安预警体系在逻辑关系上表现为“果-因-果”分析的具体化,即先由“果”溯“因”,通过社会治安运行状态变化的研究,分析其社会成因及这些成因的影响程度,寻找治安问题出现的征兆指标,然后再通过动态监视这些征兆指标数值的变化,由“因”推“果”,开展对治安问题的分析研究。[7]寻找警源实际上就是情报收集的过程。情报收集是治安预警体系的基础和关键。它不但是治安预警体系运行的首要环节,并且始终贯穿于治安预警体系的各个环节。为此,公安机关必须强化全警采集,在信息录入率、准确率和及时率上下功夫,同时把公安机关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领域、行业、群体和场所,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反应灵敏的情报信息收集网络。治安预警体系所需要收集的情报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静态情报信息。包括预警对象历史状况的信息资料,如各种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的数据、110接处警数据等;供预警分析和应急处理之用的基础性信息资料,如突发事件历史资料信息、相关法律法规信息、专家知识信息、可供应急调度资源信息、城市GIS地理分布信息、应急宣传教育信息、预案信息等。二是动态情报信息。根据事先所设定的预警指标体系,建立起能够满足该指标体系需要的专门情报收集渠道,形成专用的、畅通的、可靠的情报收集系统。将可能引发治安问题的影响因素、相关领域或人员等作为重点对象进行监视,搜集各种已经出现或可能发生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方面的情报,以及有关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征兆、迹象、苗头等方面信息。

(三)分析警兆与情报研判

警兆即治安问题出现的先兆。一般来说,治安问题的发生都有先兆可察,这种先兆与发生源可以是直接关系,也可以是间接关系。这种关系用数量来表示就是各指标的变化值及其所处警区的位置。所谓警区就是指标或子块的取值范围。在预警指标体系中通常设置三级警兆区:各指标的警兆区称为一级警兆区,各子块的警兆区称为二级警兆区,整个指标体系的警兆区称为三级警兆区。分析警兆就是确定指标值的大小并找出它在警区的位置,确定警报等级。[2]警兆分析是建立在情报研判的基础上,警兆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报研判的过程。只有对所收集到的情报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准确研究可能引发治安问题的远因、近因、内因、外因,才能对治安问题的类型、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做出科学预测。在情报学领域,已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情报研判技术和方法,如直线外推、指数平滑、回归分析、移动平均、灰色预测等,运用情报研判技术和方法来分析警兆,将使治安预警更加科学、准确。情报研判就是依据所收集的情报信息,利用建立的预警分析方法库、预警评价指标库和辅助分析软件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即对治安问题可能发生的类型、时间、概率进行分析和预测,或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因、过程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它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一般通过两者相结合,发挥定量精确和定性直观简便的优势,共同来确定警报等级。定性分析需要建立专家系统,根据预警系统的各影响因素建立阶梯层次结构和判断矩阵,各专家依据相关知识和经验定性地评估警报等级。定量分析指根据获取的各种监控数据,运用预警的数学模型,定量地算出警报等级。[8]

分析研判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研判 校园管理 教学质量

《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是“生活德育论”代表人物高德胜博士的一本著作。他通过对学校日常生活中一个个生活细节的关注,分析,以教育家敏锐的触觉,帮我们认清了“平淡无奇”的学校教育生活表象背后所暗藏的道德教育的谬误。掩卷沉思,我顿悟:学校管理,需要我们用研判的眼光去审视。

一、研判“平常事”,你能小中见大

小细节,大问题。在校园生活中,小学生见到老师行队礼老师却不回礼,这看似很简单、很平常的事情,却能从中发现出许多教育问题:由于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教师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学生不够尊重;教师的不礼貌行为反过来又影响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高德胜博士对教育细节关注的精神和对学生人文教育的思考,相信它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更有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渗透着教育。学校的管理应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者就是鲜活的教材,为师者就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如果我们用研判的眼光去审视学校生活中的发生的每一件小事,我们就会有新的思考与收获。

二、研判“形象事”,你会求真务实

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求真务实。细细研判现实学校教育活动,我们不难发现虚假的教育还大量存在。高德胜教授就当前公开课的虚假教育问题作了透彻的分析。公开课本是教师进行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内容、推广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兴师动众地选教师、选学生、选内容等弄虚作假的环节大大削弱了公开课的生命力。这种过度包装,让“劳民又伤财”的公开课价值微乎其微,而它带来的危害却很深远。

1.为了公开课,老师有时把自己所带班的学生给“晾晒”,有时把“差生”“过滤”掉,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权利。公开课成了尖子生展示、差生陪听、中等生呆坐的平台,学生在公开课过程中完全被工具化了。

2.公开教研的泡沫越多,教师受害就越深。这种虚假的公开课不是教师日常教学状态个性化的体现,也不是学生学习水平的真实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周密设计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有可能妨碍学生的即兴发挥,所以听课教师难以取得值得推广运用的真经。由此看来,这种公开虚假、掩藏真实的公开课,确实需要我们改进。

教育科研的形式主义同样令老师反感。科研的出发点应该是解决学校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本目的则是为了_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动下,一些学校的科研课题却不是基于解决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目的电没有指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异化成了“科研兴校”“上等级”的装潢和点缀。如此“科研”,必然特别注重“开题”和“结题”的热闹轰动。“方案”和“报告”写得尽善尽美,“理论”和“原则”阐述得详之又详,“方案”的实施过程则若有若无,好比蜻蜓点水。有些标榜“管理改革”“教改实验”之类的课题,虽然“立项”了、“开题”了、甚至“结题”了,但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却“涛声依旧”,依然“初衷不改”。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是教师的基本责任。要使“千教万教”得到“教人求真”的实际成效,教师必须先在人格上、职业道德修养上教自己“求真”,以“真”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求真必先求实,学校必须走实实在在的教育之路,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做实每件事。教师也必须走实教育教学的每一步,真真实实自我备课,实实在在上课,搞真实有效的教育科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展自己,教好学生。

三、研判“惯性事”,你将事半功倍

回味此书所讲的20个德育细节,它们无不是我们日常学校教育生活的“惯性事”。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且没有看出问题,所以就成了惯性。正是这种惯性思维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弄混了我们的头脑、麻痹了我们的神经。

传统备课,许多教师是以应付各种检查而在抄教案,那是有形而无心、耗时耗材而无效的备课。即使有的教师是为了上课而备课,但他们的注意力也只是侧重于保证知识传授的正确性、系统性上,而无暇顾及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更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课后的反思总结。很显然,这样的备课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经过实践验证,现今实施的集体电子备课模式操作更方便、更迅捷、更高效,既节省了老师的时间也充分发挥了老师们的创造性。资源加个性流程的备课模式,更有利于老师们对课堂教学中的教法和学法进行研究,切实促进了教师科研、教研意识的增强,有效确保了备课的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分析研判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逆向循环;案例教学;教学模式;公安院校

2008年 6月 23日,中央政法委、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 11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 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从根本上规范进人机制,决定对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进行改革试点。笔者旨在通过警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以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为背景,在警察职业教育中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学员,重新设计公安信息系统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即逆向循环教学模式,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角色扮演等学习方法,力求达到同一警务技能在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学员的应用目标。

1.传统案例教学模式分析

案例教学模式是目前职业院校比较常用并且很受学员欢迎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法源于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应用,采用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把注重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并且特别注重双向交流。该教学法在上世纪80年代受到重视,特别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 Task Force)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养课程的价值,将其推举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最近10年以来,此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运用特别是职业院校运用相当普遍,成为职业院校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模式如图2-1所示。

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提出一个经典案例,引导学员产生兴趣,学员在观察教师讲解案例的同时明确学习的目标,笔者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这几年间,通过自我运用和观摩省外公安院校使用案例教学法授课的过程来看,基本是教师讲解一个经典案例,学员先学习解决这个经典案例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思路,然后模仿前一个案例对下一个新案例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巩固所学到的技能和思路。公安院校作为一所培养警务工作者的特殊职业院校,根据其教学特点和目标要求,案例教学法无疑是一种适合警务教学的教学模式。其特点如下:

(1)目的性明确。警务教学中的案例,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其宗旨就是学员在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中能够建立起解决此类案件的思维模式,从而掌握破解此类案件的技能方法,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客观性真实。警务案例素材都是采用我区或我国所发生真实案件,由案件的真实性体现案例的真实性,学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案件进行侦破,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体现出其真实的客观性。

(3)综合性较强。警务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件侦破过程,都是比较复杂的,任何一个案件都不可能是单一的,涉及到的技术手段也是多元化的,这就要求学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理清思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果断决策。这个教学过程就是将研判思路与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的过程。

(4)启发性深刻。警务案例虽然所选案件其结果是唯一的,最终指向是某一个特定的人或物,但是案件的破获过程却是不确定的,线索是多种多样的,虽然是殊途同归,但是不同的思维方法随选取的侦破方向就会不同,可能会走弯路,也可能获得捷径,所以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其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极大的启发学员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法。

(5)实践性突出。公安院校学员要及早的在校园就接触真实的社会案件,这样一来可以在毕业后快速的融入到工作实战中去;二来也可以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6)主体性明确。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学生作为案例的一个角色参与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独立思考深入案例,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传统的教师灌输式被动学习转变为自我汲取式的主动学习。

(7)互动性显著。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一对多,学生与学生间的一对一、多对多的互动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讨论、探究贯穿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氛围浓烈,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后期之所以能够独立解决给出的特定案例,所需要的主要知识点和思路大都是听教师讲解前期给出的经典案例时获得,在解决新的案例时套用经典案例的知识点和思路。尽管这种教学模式在公安院校各门警务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中备受关注,但也会因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和思路理解深浅不一,致使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差别。这就导致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及时发现自身在某起案件侦破过程中,自己在知识技能和研判思路上所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容易将思维固态化、机械化,不能灵活运用,而授课教师也难以及时发现不同层次学生思维模式的欠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把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模式加以改进。因此,笔者拟尝试逆向循环案例教学模式,以期对不同学历层次学生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差别进行调控和改进,探索此种教学模式是用于招录体制改革后的公安院校相关课程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2.逆向循环案例教学法研究

逆向循环案例教学模式突出了基于任务驱动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特点,是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的改进。结构如图2-2所示。

逆向循环是指先由教师给出案例,但先不进行案情讲解,由学生对案情进行分析,进行研判,找到破案过程中的障碍点,这个障碍点可能是技能知识点,也可能是研判意识,写出前期案情分析报告,将障碍点一一列出,教师根据障碍点进行集中梳理和讲解,从而使不同学历层次学员都能取长补短,共同接近学习目标。而逆向循环的思维方法也与公安信息平台所实现“从人到案、从物到案、从情报信息到案”的多途径破案手段相对应。必要时由公安信息系统应用课件提供案例情境,调动不同学历层次学员的学习兴趣,为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服务。

在此模式中,关键词是“逆向”和“循环”,下面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对逆向循环案例教学法加以说明。

“逆向”体现在教师讲解案例在学生学习之后,由传统的教师讲解案例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并将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思路传授给学生,改为由学生在案例中问题解决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并及时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相关知识点和思路。通过这种逆向教学,使得前面所提到的不同学历层次的学员都能及时发现自己在这一环节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研判思路上的不足,并与教师互动,教师根据学员上传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就避免了将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线索忽略掉,这些信息线索可能恰恰又是某些层次学员的学习瓶颈,能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结果。

“循环”体现在教师所选取的案例都是由很多个环节组成的,某一环节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是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唯一的。学生在某一环节遇到问题向教师反馈,从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这个环节另一种思路方法的研究或者进行下一环节的探究,周而复始,就是循环的体现。

在传统的案例教学中,通常是某一问题所涉及知识点和研判思路的相对固化,因而基本是授课教师思维模式的体现,而这种思维模式通过教学又作用于学生,虽然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某些知识技能,但其思维模式却容易固化,不考虑创新解决方法,遇到一个新的问题仍然照搬旧套路去解决,往往就会碰到解决问题的瓶颈。而在逆向循环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虽然是比较固定的,但是研判思路却是灵活多变的,这是因为这些研判思路都是学生前期自主探究时想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将这些特点加以分析,与学生互动交流,这就使学员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逆向循环案例教学模式尽管是以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教师为辅,但更要求授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员学习中的问题,对所承担的课程要有非常扎实的基础,这样才能避免解决不了学生问题的尴尬局面。教师要注意激发不同学历层次的学员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力求做到使学员在课件创设的情境中,感到身临其境,建立起探究、多角度思考的意愿。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学员对案件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研判思路得到更好的把握,并发现学员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

最后,希望通过对逆向循环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索,找到《公安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使学员在校期间就对真实的警务实战环境有所了解,带着问题进行课程的学习,学以致用,为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

[2] 李龙.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谢幼如,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左芷津.首都公安信息化应用技战法手册[M].群众出版社(公安机关内部发行)

[5] 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6] 陈鑫.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查缉战术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7] 何正泉.公安特色教学法初探[J].今日湖北(理论版)

分析研判报告范文第8篇

近期以来,国内吉林、山东、四川、辽宁、黑龙江、湖南、贵州等地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丽江束河古镇相继发生火灾事故,教训深刻,影响巨大,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制约了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纵观这些事故,与违章作业、责任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现场管理有漏洞等都有直接关系,暴露了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安全责任不落实、现场勘查不认真等问题。5月8日,高峰副省长组织召开省政府社会事业口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专门听取了各部门近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对下步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高峰副省长的指示要求,受杨杰局长的委托,今天召开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好省政府社会事业口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安全生产摆到突出位置,抓实抓好,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产业发展为核心,严格落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指示和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秦光荣书记、李纪恒省长在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认真汲取我省迪庆、丽江火灾及国内多地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中的深刻教训,把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督检查,不留死角、拉网式全覆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确保把不安全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安全、稳定、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服务和帮促全省食品、医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为云南经济社会和谐、安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对安全工作要再强调再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在加强防范的基础上,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继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认真查找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各类安全问题,以严谨、负责、务实的工作标准和态度努力消除各类隐患,努力做到不发生安全事故,不给省委、省政府添乱;特别是在食药监部门对“四品一械”的监管上,再进行深入研判,认真分析监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成因,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要活动等环节的监管,坚持考虑在先谋划超前,积极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维稳工作。尤其要强调的是,近期我省多地属高温天气,一定要及时各类食品安全预警,确保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要进一步提高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全面提高应对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处置的能力。一是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层层明确责任,事事抓好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排查机制,不断完善排查各类隐患的研判机制,确保排查出的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畅通信息渠道,着力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对各类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三)深入开展安全问题研判,明确要求,真正引起高度重视。今天召开视频会议,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社会事业口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要求。各单位要充分结合辖区监管实际,认真开展一次安全问题研判,在加强调研和指导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潜在隐患因素、隐患苗头和隐患倾向,及时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系统内外“双向”安全

各单位要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的事,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抓好各类隐患排查,确保安全。

(一)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安全隐患,确保“系统内”安全。

1.消防安全。要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定期对办公用房、实验室等场所的电器、水电管道线路进行检查和排查,及时处理各类隐患,及时清理易燃易爆物品,及时更换老化、陈旧和功能失效的消防设施设备,特别是消防器材器具要确保始终处于性能良好状态。

2.危险化学品安全。特别要以食品药品检验和医疗器械检验单位为重点,所有危险物品必须做到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要求进行领用、保存和使用,严格管理制度,严防因操作不当出现浸蚀、爆炸及丢失等事故。

3.交通安全。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特别是单位车班司驾人员的教育管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格落实出车登记报备制度,做到专车专用,严禁转借他人使用,坚决杜绝酒后驾车。

4.严格值班和报告制度。要增强居安思危意识,认真落实在职人员值班制度,做好值班和报告,确保上传下达、群众来访来电工作顺利开展。

5.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结合单位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消防、交通、危险化学品、“四品一械”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具体岗位具体人,不断提高处置安全生产事故能力,确保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实施应急救援,把危害降到最低,把损失减到最少。

(二)多层次、全方位强化督导检查,确保“系统外”安全。

在“四品一械”日常监管工作中,按照“认真履职、敢于担当,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要求,要认真评估安全风险的“三间分布”,充分认识季节性分布、区域性分布、人群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监督指导

,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1.高温天气容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各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职,按照职能划分细化工作方案,对学校食堂、集体供餐单位等重点区域,对冰冻食品、野生菌类和凉菜制品等重点内容进行严格检查,严防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一旦出现食物中毒事件,要及时妥善处置,并立即报告。

2.我省各地天气条件立体多样,一些药品和易腐食品在各地的保质效果也不尽相同,重大保障活动、学校群体餐饮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难度增大。各单位要立足实际,统筹协调,立足当地实际认真开展督导检查,指导帮助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各类安全防控措施,确保食品药品消费安全。

3.安全事故的大小,与消费和使用人群密度及频次有着直接关系。进一步严格落实药品工艺处方核查、飞行检查等制度,加强对药品高风险产品、疫苗等注射制剂、植入性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美容化妆品的监管,以及在生产、运输、使用等过程中防止受到污染的监督指导,强化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督查督办,适时、及时开展各项专项整治,特别是要加大对无证照经营、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违法违规产品的打击力度,不断净化市场秩序。

三、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科学有序推进“四品一械”监管

安全工作不能麻痹大意,安全思想不容忽视,安全教育不能省略,安全制度不能空谈,安全检查不能马虎,安全责任不能推脱,否则,就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不但自讨苦吃,自食其果,而且还会给当事人、单位和国家带来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经济社会、促进民生和谐、实现富裕繁荣的核心。作为肩负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重任的食药监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大于一切、稳定胜于一切”的思想,坚守食品药品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线,当好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神”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者”。现就全系统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提六点要求:

(一)深入调查研究,分析研判安全风险存在的隐患。加强对自身情况和辖区内监管对象现状的了解掌握,做到心中有数,积极践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第一”的要务,特别是当前正值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的特殊时期,要加强调研,认真对所属部门和单位的职能职责进行再研判、再分析、再对照,做到监管情况清、监管底数清。

(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在调查研究、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积极制定针对性、时效性的措施,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监管工作不失职、不渎职,向上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三)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当前处于机构改革关键时期,各州市局机构、人员、职能已基本划转到位,面对质监、工商食品生产、流通,以及食安办综合协调等新职能,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充实到应急预案当中,抓紧抓实做好物质上的准备、组织上的保障、技术上的跟进,确保“四品一械”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得到有效处置,各实验室时刻处于性能优良状态,确保应急应得好、处置处得好。

(四)广泛进行科普宣传,增强民众自我防范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以展板、宣传栏、开设食品药品安全课堂等形式开展科普安全知识宣传,充分利用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月(周)活动契机,有针对性的宣传食品药品购买、服用饮用以及如何判断真伪等方面的常识,从群众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我们就讲解什么、宣传什么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畅通投诉举报,落实专人负责进行调查核实。新的机构改革要实现行政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执法监督体系、投诉举报渠道相匹配的“四位一体”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平台,加快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凡接到群众投诉举报,要认真对待,要有专人负责调查核实,做到件件有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