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事业单位整改报告

事业单位整改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事业单位整改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事业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第1篇

二、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外部监督的必要性(一)内部控制监督内生动力天然不足企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具有强烈的内部控制实施的内生动力,而行政事业单位是以提供公务服务、满足公共利益为目标,不能像企业那样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内生动力天然不足。内部控制实施动力只能依靠政府推动的外部监督力量,而非企业内部控制来源于公司内部治理的压力。

(二)内部监督独立性不足,无法有效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与所支配的资金和资产在权属上只存在委托关系,缺乏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建立内部控制以衡量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缺乏积极性。从单位内部来说,内部控制的决策、执行与监督职能无法进行有效分离,内部控制监督人员受单位领导管理,其监督权力来自于单位领导授权,这本身不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理,其结果是内部控制具体行为最终受控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致使内部控制监督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

三、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外部监督体系的主要途径(一)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政府推动、部门联动联席工作机制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共同成立内部控制实施联合领导小组,承担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主要督导和监管责任,负责统筹部署规范实施工作,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评价及结果处理,积极发挥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作用,定期检查,针对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并负责督促整改。同时,各个部门应各司其职,加强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合力。1.财政部门监督财政部门首先要将现有的内设财政监督机构内控化,作为政府内部控制实施联合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负责内部控制的日常推动协调工作,积极履行内部控制主管部门职责,对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进行组织指导,推动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财政部门负责牵头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内控报告制度和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着力发现并督促整改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着力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财政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财政部门要紧紧抓住财政预算控制这个核心工具,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年度考核机制,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对单位进行政府年度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2.政府审计监督政府审计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外部监督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风险监控、评价指标数据库和预警系统,对单位内部控制环境、运行风险及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创新内审指导监督的工作机制。内部审计最了解所在单位管理和控制的薄弱环节,在促进加强管理、化解风险、提高效益、增加价值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审计监督的第一道防线。审计机关应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措施,促使内部审计加大对重要管理决策事项、重要内部控制节点、重要下属单位等的监督力度,实现内审指导监督的长效化管理,切实发挥内审监督作用。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模式创新,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审计机关应摒弃传统“只审财务、不审业务;只问过程、不问结果;只重查错纠弊、少有追踪问责”的传统审计模式,注重从体制机制设置执行的层面来设计指标,注重从关键控制节点来把握重点环节,实现内部控制流程审计全覆盖。实现审计整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健全审计整改落实机制。要加大审计整改问责力度,把审计和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审计整改联席会议制度、审计整改报告和销号制度,通过制度设计来鼓励被审计单位主动整改来达到审计监督目的,切实增强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动性、时效性,从而有效推进完善内部控制。3.纪检监察监督纪检监督部门要将廉政建设与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深度融合,将内部控制的制衡原理和流程控制机制充分融入到纪检监察中,将内部控制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着力构建事先防治和事后惩治相辅相成的反腐倡廉机制。与内部控制相关政府监督部门建立沟通及信息共享机制,在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考核内容中,增加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执行评价结果,以此为依据确定重点监察单位,从而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力,实现内部控制的最高层次目标----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4.人力资源部门监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纳入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将内部控制监督与绩效工资总额核定、干部考评机制与升迁、奖罚相结合,保证内部控制的全员参与。

5.主管部门监督大多行政事业单位均有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这些主管部门与所属单位行政上有隶属关系,专业业务相类似,主管部门开展系统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具有独特优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行业工作性质及特点,制订符合行业特性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内设的财务、内审和监察机构等监督职能,加强对本系统各单位内控规范实施情况的督导。

(二)建立社会中介机构监督机制近年来,社会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借鉴社会中介机构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成功经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社会中介力量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专业性的审计监督,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健全和完善。尝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采购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以弥补政府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抓好对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管,规范执业环境、执业程序和执业标准,督促中介机构不断提高执业水平。实行中介机构内控监督报告制度和管理建议书制度,督促中介机构建立反馈机制和长效追踪评价机制。强化监督结果运用,加强社会中介机构与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和机制,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三)完善内部控制报告制度、建立考核、问责机制依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创建内部控制报告数据库,组织开展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建立评价考核及结果运用机制。组织和指导本地区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工作,扩大考核结果的影响,要求各级内部控制联合领导小组建立通报机制,将各单位内控建设情况和实施绩效作为安排单位部门年度预算和核定绩效工资总额的重要依据。

事业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第2篇

一、以强化组织领导为基础,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通过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绩效考核领导体系,在全市上下形成领导有力、协调顺畅、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夯实基础。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市委、市政府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高度重视,考虑到考核工作涉及面广、需多部门共同参与这一实际,于2011年10月率先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组织、机构编制、人力资源、财政、教育体育、卫生、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编办,具体工作由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承担。市编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作为创新事业单位监管方式的新抓手和切入点,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监管水平。二是科学合理界定职责。为确保考核工作有序进行,进一步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事考委先后出台《工作规则》和《考核实施办法》,从完善制度层面和细化操作角度,对事考委、事考办及主管部门职责进行梳理界定。明确事考委负责统筹协调全市事业单位考核工作、出台考核政策和办法、审定考核结果、确定考核等级等;事考办负责考核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包括拟定工作计划、审定年度目标任务、出台考核方案、组织考评、数据汇总、建档备案等工作;各成员单位结合职能范围,做好考核结果具体使用等落实工作;各主管部门在职责权限范围内负责拟定部门个性指标考核方案、自查自评及问题整改等工作。

二、以优化指标体系为核心,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在考核指标设计上,按照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要求,不断优化考核内容和权重分值,既要考核“显绩”,又要分析“潜绩”,通过建立“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抓落实”的考评机制,确保考出动力、考出活力。一是“精简整合”,统筹设定共性指标。共性指标由市事考办负责组织开展,实行统一性考核。指标设计上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精简整合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考核”和“日常机构编制管理考核”两项,突出日常考核,从“量化”、“细化”、“实化”上下功夫,建立了《登记管理日常监管台账》《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台账》。其中,《登记管理日常监管台账》涵盖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度报告公示、履行宗旨和开展业务、信息公开、材料提报以及群众投诉举报等六个方面20项内容;《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台账》重点考核实名制数据库维护、用编进人计划核准、进出编业务办理等三大方面12项内容。二是“量身定制”,精心设置个性指标。个性指标考核由各主管部门结合所属事业单位行业特点和部门差异,紧贴主体业务开展、经济社会效益、管理运行状况三要素自主制定方案,经市事考办审核通过后组织实施。在具体考核指标设置上突出“量身设计”,做到一个主管部门一份考核方案、一个事业单位一张考核单子,突显目标定位准确化、任务额度差异化。如卫生类重点考核疾病控制、就诊流程制定与执行、合理用药等;教育类重点评议教学方针落实情况、师德规范、文明执教、安全教育等;农林类重点体现农、林、水、畜牧新技术以及科研成果、典型经验做法的推广应用等内容;执法类重点考核执法规范、执法效果、责权公开等内容。此外,在全市考核意见中明确个性指标考核分Ⅰ、Ⅱ、Ⅲ档及各个档次的分值差,在个性指标方案审核上通过引导考核指标数据化、精细化、准确化,确保考核工作真正“考实、考准、考优”。三是“问效于民”,科学制定社会评价指标。市事考办负责拟定社会评价总体方案,由主管部门设计评价问卷,每半年、年底,联合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社会评价考核工作。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凸显民本理念,从履职效能、廉洁自律、工作效率、工作实效、服务态度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设计评价问卷,依托“万人评机关”、满意度社会调查等工作,采取现场问卷、电话调查、集中走访等形式,多角度、多维度开展社会评价工作,全面掌握服务对象对事业单位职责履行和服务成效的评价,并通过严抓问题整改,促使事业单位将社会评价的外在压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内生动力,积极推进单位职能转变,提高履职效能。

三、以细化过程考核为保障,建立推动落实的问效机制

始终把加强过程监管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注重落细落小、密切联系实际,以“三结合”构建多元化追责问效机制,切实提升工作层次品质。

坚持日常监管与随机抽查相结合。一方面,日常监管注重真实性,确保底子清。市事考委密切关注各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对共性指标考核,市事考办明确内部分工,指定专门科室负责此项工作,建立日常考核管理制度,依托“两本台账”,对事业单位实行动态化监管,实时记录考核指标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做到工作情况全面掌握。另一方面,随机抽查突出针对性,确保效果好。坚持合法、适当、可操作原则,建立细化可操作的抽查运行机制,针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履职情况等进行随机抽查,确保抽查工作任务明晰、措施有力、程序规范、监督到位,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坚持定期核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一方面,以“痕迹化”促核查工作“规范化”。坚持痕迹化管理、常态化监督,按照“月小结、季大结、半年一回顾”的方式对日常监管台账和抽查情况定期进行情况梳理、核对、总结。同时,在核查过程中坚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记录,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维护,实现督查工作全过程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的“痕迹管理”,提升核查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以“精细化”促督查工作“高效化”。坚持“面上全覆盖,点上求深度”,在做好常规督查基础上,围绕事业单位履职情况、问题整改等方面实行专项督查,逐项工作细化督查标准,逐一单位建立督查台账,重点核实提报到省监管系统平台的数据是否真实、事项变更后是否按照法定时限办理变更业务、是否存在超出业务范围开展工作等情况,以督查深度提升工作效度。

坚持实时反馈与整改规范相结合。秉承“不等不靠、立行立改”的工作理念,对考核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抓早抓小,及时提醒,及时纠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考核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社会评价中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被考核单位及主管部门,同步听取单位工作情况汇报,共同剖析问题原因,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具体整改过程中,严格做到“四个具体、三不放过”,即明确整改方案必须“有具体整改目标、有具体整改事项、有具体整改时限、有具体整改措施”,在整改结果审核把关上做到“问题根源不查清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整改结果不达标不放过”,以问题的有效整改提升工作的监管实效。

四、以强化结果运用为抓手,建立考用结合、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第3篇

汛期将至,据国家气象局预测,今年6—9月全国可能出现南北两支多雨带,洪涝灾害程度比去年严重。6月10日,黑龙江宁安市沙兰镇沙河上游突降暴雨,瞬间形成洪峰,并引发泥石流,沙兰镇中心小学被淹,目前已造成100多人死亡。该事故的发生给我县汛期安全敲响警钟。县安委会已以盐安委[20*]11号文件转发了市安委会转发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紧急通知》,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做好这一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汛期安全。县委、政府决定对全县各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一次汛期安全生产大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时间

20*年6月25日至6月30日。

二、检查内容

1、20*年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情况;

2、水上交通安全;

3、道路交通安全;

4、非煤矿山安全;

5、建设工程安全;

6、中小学校安全。

三、检点

防洪预案是否编制,组织机构是否健全,防洪任务是否明确,抢险队伍是否落实,物质设备是否到位,指挥报警系统是否有效,隐患特别是地质灾害的排查及整改和危险源的监控是否到位。

四、检查方式

一是听取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汛期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及群众意见;二是检查汛期安全机构建立情况,安全会议、安全检查记录情况;三是实地查看安全生产隐患及整改情况。

五、检查要求

1、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责任。各乡镇和各企业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由联系各乡镇、各企业的县级部门领导及有关人员共同负责。县级各部门的安全大检查由各系统自行组织。由县安办负责对全面情况进行督查。

事业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指示为指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和《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遏制恶性火灾爆炸事故为目标,落实各部门、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集中整治火灾隐患,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整治范围

全区所有的石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等采集、炼制、加工企业和供应储存单位。

三、整治重点

(一)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威胁城市安全的,生产装置、设备不符合有关消防安全要求的;

(二)消防道路、消防水源和固定消防、电气防爆、防雷防静电设施不健全或年久失修的;

(三)消防安全责任制、防火规章制度不落实,灭火准备不充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不完善或执行不力的。

四、时间与步骤

这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分4个阶段。

(一)部署和普查阶段(3月7日至3月10日)。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贯彻省长对消防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组织本部门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成立由各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进行广泛发动和全面部署。要结合贯彻实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按照整治范围和整治重点,摸清底数,确定整治对象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将安全用油、用气、用火、用电以及火场逃生自救等消防常识纳入公益宣传内容,对全民进行一次集中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二)自检自查整改阶段(3月11日至3月24日)。各单位要按照方案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由领导牵头组织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有关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开展自检自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制定灭火预案,并认真组织演练。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参检人员和被检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对查出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各单位必须明确自身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地位,切实强化法定代表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加强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形成单位“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公安消防机构依法监督抽查的消防监督管理格局。

(三)重点治理阶段(3月25日至4月5日)。区政府将组成督查组对有关单位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单位和场所,要采取严厉措施限期改正,督促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对不能当场整改的火灾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落实整改资金,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以前,要落实防范措施,保证安全;对自身不能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责任单位要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火灾隐患,应当自行采取停产、停业等整改措施,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总结报告阶段(4月6日至4月10日)。专项整治结束后,各部门、单位及大型企业要对本地区、本单位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连同灭火预案逐级上报。企业单位的总结材料和灭火预案要于4月9日前上报区政府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这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是我区去年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延续和深入,各部门、单位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把此次专项整治同国务院部署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申报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领导,抓好落实。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密切配合,把专项整治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事业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强调财政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事业单位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地公共产品和服务,使其行为更加务实和高效。

一、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深刻意义

1.我国完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够在某一程度上帮助到我国事业单位不断完善预算的管理工作,同时还可以拉升整个事业单位的财政经济水平,还可以提升预算编报告的合规性以及约束性,对于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来说管理是首要的任务,没有好的管理绩效评价就会出现很大的漏洞。

2.完善、发展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还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的人员改变只注重财政资金的分配而不注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些错误思想,从而达到提升人员的财政效率意识。

3.完善、发展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还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财政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性。

4.完善、发展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够提升国家财政的透明度,可以防止事业单位滋生出腐败的现象并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

二、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谁来评价、怎么评价、怎么用”是推进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十分重要的步骤,对这句话的具体解释就是用哪个部门单位来推进和指导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用哪个部门来具体的承办评价工作,怎么能够合理的建立好评价指标系统,做好评价之后又怎么样能够反溃到预算编制体系,保证奖励惩罚措施的实施我国建立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的自我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对事业单位履行效益和承担责任的思想观念,并且同时建立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2.绩效评价结果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行的绩效评价一般是按照部门单位自评、财政部门重点复评方式开展工作由于人员和资金有限,大部分是采取财政部门直接评价的方式,存在一定主观性和缺陷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仍有待提高。

3.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国事业单位要想茁壮发展,就要适应财政支出改革的更新需要并且按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在原则,要慢慢的建立起一套能够以财政预算管理为基本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了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预算编制审核的环节和执行的环节要完善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要对控制进行严格的监管,控制环境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并且是治理内部控制系统体系的一个重大因素。

三、我国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1.强化保障机制,形成绩效管理工作合力

一是按照新《财政法》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和项目资金使用单位绩效评价工作责任将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对各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以提高各部门、单位对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促其与财政等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工作,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渠道,积极宣传财政绩效管理理念,培育绩效管理文化,增强绩效意识,为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2.强化运行监控,提升绩效管理规范化水平

一是实现目标导向,要加强对绩效信息的跟踪监控,重点监控是否符合财政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通过分析和预测绩效运行趋势,及时发现绩效运行偏离目标的状况通过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分析,定位出现偏差的环节,找出导致绩效运行偏离目标的症结,督促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情况严重的,暂缓或停止该项目执行。二是加强财政执行管理通过财政系统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等平台,及时发现项目财政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将执行不好甚至无法执行的项目资金调整到急需的地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指标体系,促进绩效管理质量提升

各层面评价主体应探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督促指导部门、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可用指标的积累,根据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特点,及时归纳和总结适用于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的项目绩效指标,逐步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绩效指标体系,为项目绩效指标设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切实提高 指标设定的科学性、及时性和规范性。

4.实现结果导向,推动绩效管理取得实效

一是建立与财政安排有机结合机制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在财政安排时继续予以支持对于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于不落实整改意见或整改不到位的,在安排财政资金时严格把关,可以采取调减、暂停拨付财政资金的方式;情节严重的,取消其项目经费。二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溃和公开机制依托目前预决算信息公开作,一方面,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溃给财政单位,要求其落实整改,并将评价结果在单位内部予以公示,保证本单位职工对财政信息和绩效管理信息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要坚持公众导向,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逐步向人大和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绩效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第6篇

4月21日,商务部在京召开直属事业单位和商协学会财务工作会议。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长级)兼副部长高虎城出席会议并讲话,部长助理房爱卿作会议总结,部长助理李荣灿主持会议。

高虎城指出,近年各事业单位和商协学会在服务商务发展大局、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其中财务工作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各单位对财务工作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了业务开展和事业发展,个别单位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单位的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依法理财、预算约束的意识还不够强,财务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商务部对这些问题高度关注,要求尽快整改到位,并切实规范管理。各单位要对自身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切实增强财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高虎城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财务工作,对推动事业单位和商协学会健康发展、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商务领域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做好商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商务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商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事财务工作的同志、各单位的领导同志和从事业务工作的同志,都要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适应商务发展的新要求,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社团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适应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强化审计监督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改进和加强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财务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

高虎城要求,各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财务工作,把规范财务管理作为保平安、促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单位要抓紧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并相应抓好纠正和整改工作,力争财务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商务部已经对现行财务管理制度梳理汇编成册,印发各单位学习和遵照执行;两个细化管理办法已提交会议讨论,会后将尽快修改印发。各单位要抓紧对本单位财务制度进行梳理、补充和完善,对财务管理的重要节点、关键环节,对大额支出、敏感支出,要制订专门的管理办法;对各项财务审批事项,要合理设定审批程序、权限和单据。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与国家有关规定相衔接、相一致。要进一步强化管理责任,完善决策机制。各事业单位、商协学会是独立法人,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负责。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本单位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把财务管理和业务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履职履责的重要内容,要支持财务部门依法管理,坚持按程序办事、按规矩花钱。各单位要加强全面预决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逐步健全和坚持民主理财、集体研究、透明公开的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人人知晓制度。商务部有关司局将尽快集中组织一次财务培训。各单位要注重建立财务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使财务制度学习常态化、日常化。各单位财务人员要努力成为财务工作的行家、专家,把好资金安全和效益的关口,当好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参谋。各单位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同志,要切实增强财务制度是“红线”的意识,努力学制度、自觉守制度,对财务方面的问题弄不懂、吃不准的,要主动向财务人员咨询。要进一步狠抓制度执行,确保落到实处。财务部门要严格把关、加强审核监督,对不合规事项敢于说不。业务部门要自觉严格执行制度,减少随意性,破除侥幸心理。领导同志要支持财务部门严格把关,肯于和善于听取财务部门合理建议。要充实财务部门力量,切实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要进一步抓好监督指导,加大整改力度。财务司要积极协调解决各单位财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继续坚持财务报告季报制度,研究建立部属单位财务处长联席会制度,不断完善审计监督制度,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推动审计结果的运用和公开。各单位要主动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积极配合,抓紧整改,同时要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确保已查出的问题不再复发,确保类似问题及时得到纠正。有条件的单位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要把加强财务管理、落实审计整改要求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实、抓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把加强财务管理作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提高自觉遵守财经法规的水平。

商务部机关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各直属事业单位、商协学会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约四百人参加了会议。

事业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85-02

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了中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三大主体。但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因此准确定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几点建议,供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无法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定详细的具体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难以切实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各单位没有建立规范的内审制度,如何审、审后怎么处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内审工作随意性大,没有真正做到制度化、常规化。

(二)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不明确,服务意识不强

内部审计必须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围绕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中心开展工作。但目前有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服从于这个中心工作,找不到工作的重点,从而削弱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内部审计工作常常处于例行公事和应付的局面。

(三)内部审计的内容单一,审计方法滞后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围绕财务收支情况展开,重点放在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上,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单位内部各部门执行职能的效率方面,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审计方法主要采取包括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审查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财务资料,技术手段过于单一,是单纯的以账查账,缺乏内查外调,特别是在专项审计中,对重要财务凭证和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缺乏认定依据,也就难以发现财务错弊及违纪事实。

(四)内部审计的时效性不强

目前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审计时间一般是在年度会计报表完成之后,审计报告的形成属于事后事项,此时业务的发生已经即成事实。这种内部审计方式无法第一时间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业务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无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进行全方位跟踪和评价,起不到事前发现、事中指导和尽快改进的作用。

(五)内部审计结论的落实性不强

内部审计其最终意见都要体现在审计报告上,对审计报告提出的结论和整改意见能否迅速有效落实是内部审计的重中之重。但目前的内部审计往往是审计工作结束后,出具一个审计报告,审计工作就算完成了,忽视了审计出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落实,审计意见、建议是否落实到位,各项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等等。这样,内审基本是“走过场”,没有发挥其监督、约束、指导和保证的作用。

(六)内审力量薄弱,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会、审计、法律等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内审人员未受过系统的审计业务培训,缺乏内审知识,不了解内审工作的内容、程序和工作目标,导致实际操作能力较差,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严重影响了内审工作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开展内部审计

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各单位要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的有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突出行业特点、可操作性强的内部审计规范,完善内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工作程序,从而实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正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提升审计服务理念

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部门或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根据这种定位,在审计目标上,内部审计要从以单纯的查错纠弊为主,向以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为主转变。一是围绕国家和单位工作中的重点,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领导决策和加强内部管理服务,为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二是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恰当地作出处理和给出建议。三是要跳出内审搞内审。不仅要查出问题,更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再次发生的措施或建议。

(三)拓宽内部审计内容,由以财务收支为主向财务收支与业务控制并重转变

内部审计扎根于部门和单位,深知所在单位的关键环节和薄弱之处。因此,内审人员要适当扩大审计面,拓宽审计工作的领域,提高内审延伸力度,将财务数据内审与业务审计相结合,将被审计单位所执行的政策制度、资金来源渠道、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流程等作为内审重点,查处被审计单位在实施业务过程中的盲点和偏差,从而规范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查错防弊,提高审计效能。

(四)推进审计方式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的转变,促进事后披露向事前预防转化

内审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本单位完善管理、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因此,内部审计应当把目光前移,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监督上,实现由“马后炮”向“防护网”的过渡。一是在审计层次上,提升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帮助被审计单位制定相关的内控制度。二是强化过程监督,实现审计关口从事后向事前、事中的转移,变补救为防范,在单位管理诸环节中增设“防护网”,实行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监督、评价。三是在审计方式上,由以结果导向为主向以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并重转变,加强本单位、本部门经济活动、管理活动发生问题前的预防性监督,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

(五)完善审计结论整改落实制度,积极开展后续审计工作

审计结果的落实程度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效果。因此,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后续审计,把后续审计纳入正常审计程序之中。一是加强对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与评价,要求被审计单位将审计整改和落实情况上报。二是逐步实行对重要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回访制度,促进重要问题、边缘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三是对在后续审计中发现未按审计建议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整改、落实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从重处罚,做到审必严、责必究,以提高审计的权威性。

(六)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将一部分业务素质强、品质优秀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二是加大专业培训力度,通过在岗培训、专题研究、经验交流、业务测试等方式,着力提高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强化内部审计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四是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参与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第4号令)[Z],2003-03-04.

事业单位整改报告范文第8篇

一、工作做法

嘉祥县从今年4月份开始着手机构编制评估工作,前期重点探索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7、8月份进行试点评估,完善评估体系。从9月份开始进行正式评估。目前,已完成环保、住房和城乡建设等7个部门的评估工作。评估工作的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构建评估体系,夯实评估基础。嘉祥县编办利用“每周学习例会”和“编办业务论坛”,研究探索评估指标和方法,经过反复探讨、调整和修改,制定了《嘉祥县行政部门机构编制评估计分表》。指标设计上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指标的层次性。按照“由总到分、层层细化”的思路,设置三级指标体系。对政府部门评估内容进行分解归类,设置6个一级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科学确定其权重分值,实现指标权重的科学量化,即:职责配置(10分)、职责落实(20分)、履职效果(15分)、机构编制配置执行及人员情况(24分)、内设机构配置及运行情况(26分)、所属单位设置及运行情况(5分);对一级指标采用鱼骨分析法并结合职责性质进行分解后设置23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则结合部门业务工作,进一步细化具体。二是突出指标的系统性。评估指标涵盖职责、机构编制、内设机构、所属单位及运行机制等,全面覆盖政府部门评估要素。三是突出职能评估。职能是评估工作的核心,在评估内容和方法上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围绕职能评估设置了职责配置、职责落实、履职效果三个一级指标,其分值占总分的45%。四是突出可操作性。按照“定量定性结合、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原则,调整制定指标和计分方法,使评估体系与实际工作更加契合。总体上,能利用计分公式计算的指标,直接计算得分;难以量化的就定性赋分。设定好、中、差三个等次标准,参照标准定性确定等次,依据等次得分,力求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二是开展试点评估,积累评估经验。评估重在分析评价事物内部的机构、功能、机制等要素。鉴于评估的复杂性,7月份,选择县科技局和安监局开展试点评估。对两个局试点评估后,各用一天时间及时召开分析会,调整评估指标,改进评估方法,完善评估体系。根据试点情况,做了以下改进:一是制定了《自评指导手册》和《操作手册》。《自评指导手册》由被评估部门使用,解决部门自评中感觉内容繁杂、无从下手和资料不规范、自评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自评指导手册》设计了8种表格,提供了自评报告参考提纲和提交资料清单。《操作手册》用于帮助评估组外单位成员熟悉业务。二是强化学习培训。组织评估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明确责任和分工,确保评估程序统一规范。自评材料上报后,评估人员集中研究自评资料,熟悉被评估部门的情况,找出问题,做到心中有谱,从而增强评估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三是实行民主评议。借用社会评议结果,确定被评估部门的社会满意度,既提高了评估权威性,又提高了评议效率。

三是政府强力推动,开展正式评估。为深入推进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嘉祥县政府第20次常务(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机构编制评估工作,所有县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都列席会议。会议听取了专题汇报,审议了《嘉祥县行政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并以嘉政发〔2013〕29号文件印发。会后,嘉祥县政府分管领导又召开了被评估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评估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评估工作。

为提高评估科学性,我们对每个部门都采取“五评”模式进行正式评估。一是单位自评。被评估部门按照评估方案和自评手册,梳理职责、人员、内设机构等事项,填写表格,形成自评报告。二是模拟评估。到部门评估前,评估组对照评估指标体系,结合自评资料,对照被评估部门的“三定”规定和编制手册,开展模拟评估。通过模拟评估熟悉被评估部门的工作业务,发现存在的问题,增强评估的主动性,提高了评估质量。三是分组评估。针对现场评估局限于看材料的问题,为避免出现“资料评估”,我们设置综合评估组和科室评估组。综合评估组主要对职责、机构、编制及人员情况进行评估。围绕指标和评估标度,查阅资料,征询座谈,核实印证,分析评判。科室评估组到部门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评估,重点查看现场、查阅业务资料,评估科室机构编制人员、科室履职、科室工作流程、科室职责界定及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履职等情况。两组相互印证,增加评估深度,提高评估效率。四是延伸评估。对于部门间互相关联的职责再到相关部门进行延伸评估,听取双方意见以厘清职责。同时,还对能体现被评估部门履职成果的重要现场进行了查看。五是计分评估。评议组成员围绕每项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并依据各项指标按评估标度和计分方法进行量化计分,并通过媒体公布各被评估部门的得分和排名。

四是形成评估报告,督导部门整改。评估结束后,评估组分析汇总各部门的评估情况,形成综合性的评估报告,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并向被评估部门反馈整改意见,部署督导整改工作。

对评估中发现的职能转变落实不到位,存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问题的部门,通过科学配置职能、合理调整机构设置予以解决。对部门职能弱化或工作不饱满的,及时调整机构或缩减编制,确保机构编制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属于机构编制部门研究解决的,及时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属于被评估部门整改或者改进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落实。评估组在部门整改后,开展评估工作“回头看”活动,对整改情况及时进行了督导检查。

二、工作成效

一是强化了职责配置。通过对职能的分析评估,有助于调整职责,理顺体制,使工作衔接顺畅。如在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监管职责上,中央和省市由经信局监管,而嘉祥县由安监局监管,工作上下不理顺,通过整改明确县经信局负责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监管,理顺了管理体制。通过对县安监局的评估,发现该部门存在履职缺位、错位、越位等问题,如其“三定”规定明确了履行工矿商贸作业场所(煤矿作业场所除外)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职责,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履行,通过督导,要求县安监局切实履行这一职责。

二是规范了行政审批事项。设置“行政审批事项落实情况”评估指标,主要查看该取消的审批事项是否取消,保留的审批事项流程是否规范,审批职能是否集中到一个股室,是否进驻审批服务大厅。评估中,发现某部门在一项审批收费职责取消后依然违规审批收费,及时采取措施,督导该部门整改落实。

三是促进了机构编制执行。在机构设置方面,重点评估内设机构及政府部门所属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对评估中发现的县住建局违规设置7个内设机构、单位的问题,责令其进行了整改,规范了机构设置。在人员编制方面,重点核查长期借用、编外用人、超编用人、在编不在岗及“吃空饷”等情况。通过评估加强编制对人员的约束控制作用,减少编外用人,规范了人员管理。

四是纠正了机构编制违规行为。通过评估内设科室设置及职责履行、工作流程运行和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履职情况,及时发现了县环保局擅自设立与编制部门批准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办公室业务性质相近的监控中心和污控办两个机构,责成该局立即撤销了自行设立的机构。

五是提供了机构编制调整参考依据。评估工作使机构编制部门掌握了行政部门的真实情况和存在问题,使机构编制调整更加客观、全面、真实。如县住建局承担了40多项城建工程,工作任务重,核定编制少,实有人员少,鉴于其事业单位缺编严重的问题,提出了编制调整的建议,提高了编制配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工作体会

一是评估能够使机构编制工作更好地贴近中心、服务大局。通过评估,能够规范审批事项,界定职责界限,明确部门职责,督导部门履职到位,提高政府运行和管理服务质量,使机构编制工作更好地贴近中心、服务大局。

二是评估能够改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通过机构编制评估能够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由重配置向重监管转变,弥补了监管环节的缺失,强化了机构编制部门的监管职责。同时,通过评估加强了对政府部门的监管,有利于增强机构编制部门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是评估能够锤炼机构编制干部队伍。机构编制评估将抽象的职能、机构、编制融入具体形象的工作实践中,丰富了机构编制干部的实践经验,为实施机构编制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