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宪法宣誓制度

宪法宣誓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宪法宣誓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宪法宣誓制度范文第1篇

活动一:千人诵读宪法。12月4日10:30,千人诵读宪法活动正式开始,学校国旗班为本次活动迎国旗,严整的队伍,庄严神圣的国旗让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心生崇敬。奏唱国歌之后,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辉致辞。他希望同学们要以诵读宪法为起点,树立宪法意识,以实际行动营造遵法、维法、敬法的良好氛围,弘扬宪法精神,构建法治民大。在学校法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在场1 000余名各族师生齐声诵读《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后,师生们在自觉遵守宪法的横幅上郑重签字,决心忠于宪法、捍卫宪法。

活动二:庭审进校园。12月4日10:00,呈贡区人民法院在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举办了庭审进校园活动,现场审理了“小冲(化名)盗窃案”等2个案件。通过真实审理过程,向师生生动地展示了法庭处理案件各个步骤流程,宣传了法律知识,弘扬了法治精神。新华网云南频道对庭审全程做了现场直播。

活动三:“法治云南”论坛。12月4日15:30,云南民族大学举办“法治云南”论坛活动,省委政法委、呈贡区法院、学校法学院领导、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纷纷上台发言,或谈公民的法律责任与义务,或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为云南省依法治省目标的实现建言献策。

活动四:法治宣传与法律咨询。12月4日9:00至17:00,云南民族大学举行法治宣传与法律咨询活动,法学院师生及昆明市部分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全校广大同学进行普法宣传,创造性地将法律宣传册送进食堂、送进学生宿舍楼。

宪法宣誓制度范文第2篇

云南省昆明市司法局长期以来负责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拓展新思路,挖掘新方法,力求让法治宣传教育更加入脑入心,提升法治宣传效果。2015年按照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提出的全面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的要求,在原有载体的基础上,着重在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形式开展受众更加广泛的法治宣传教育上下功夫。

继续做好《法治昆明》杂志编辑、印制和发行工作。把《法治昆明》杂志作为法治宣传教育专项组重要工作载体,介绍各成员单位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亮点、特点。《法治昆明》杂志为双月刊,全版8个彩页,内容由卷首语、核心阅读、信息快车、法治论坛、时代典型、图说法制、热点追踪、司法之窗、举案说法、道德法庭、神州法苑、法观天下、法史撷珠、法律服务、读书十五个板块组成,可读性较强。<法治昆明>已荣获云南省银奖内部刊物称号,目前交流至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普法联系点。

继续做好与昆明电视合制作的《法治连线》电视专栏节目。《法治连线》节目是我市以案释法的重要载体,2015年是节目运行的第三年。节目由市司法局组织,邀请全市的优秀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法律服务人员通过案例解读,向广大市民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精神。节目每周制作播出一期,全年52期。

继续与昆明广播电合制作<法治前沿>广播节目。《法治前沿》节目目前已经开播六年时间了,节目由市司法局组织,每年结合昆明市全民普法重点内容、民生关注内容和中心工作,采取访谈、电话互动、现场咨询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节目每周录制播出一期,“12.4”活动特辑一期,全年53期。

坚持手机法治短信平台建设。每周不定时向全市领导干部、法治宣传联络员发送法治类手机短信,现已发送30万余条。

宪法宣誓制度范文第3篇

2015年是贯彻落实《省依法治省纲要》的落实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六五”普法工作的验收之年,同时又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年。根据《区2015依法治区工作要点》,我乡依法治理工作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按照省、市、区依法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积极营造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工作中以“法律七进”为目标,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扎实开展依法治乡工作,为乡“转型升级年”奠定坚实的法治环境,为全面推进“法治、和谐、平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进依法治乡“十项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此,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切实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1、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制定年度法治宣传工作计划、目标和任务,确定阶段性法治宣传主题,乡组织普法志愿者队伍与法制办、文化站等部门相互配合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群众性法治文化宣传活动,营造法治宣传氛围。乡中心组干部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法治专题集中学习,强化法治意识,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执法司法公职人员法治能力培训。以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行政法规》等为主要内容,分层分级分类集中对执法公职人员(含乡村调解员)进行轮训,做好学法用法的理论考试,提高乡村干部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公正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意识。

3、开展全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活动。依托村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对广大村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每个村设立法制宣传栏,大力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进万家”、“法制赶场”、“法治文艺巡演”、“送法进校园讲座”、“12.4”全国法制日宣传等普法活动。引导群众自觉遵法守法,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全民学法用法。各村(居)委会要深入开展好辖区普法教育活动,确立普法教育在推进依法治乡中的重要性,全面实施普法规划和我乡2015年普法工作计划,教育引导广大居民相信法律、维护法治,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4、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开展依法治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新的思想、新的要求、新的方式、新的措施推进依法治乡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5、大力加强以宪法为核心,以《侵权责任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条例》、《省人民调解条例》、《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流转》等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治宣传内容,教育和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弘扬宪法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形成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公职人员要牢固树立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理念,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化解社会矛盾。

6、积极开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制定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确定重要时期、敏感时间的法治宣传教育内容。依“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认真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组织普法志愿队对容易出现矛盾纠纷争议、交通安全、农村土地征用和土地流转等热点难点问题,着重做好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解释,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增强法治理念,打牢群众的法治基础。发挥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对各类矛盾的有效化解。其次是扎实推进乡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健全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村网格员队伍建设,注重提高村网格员服务管理的综合素质,为提升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7、深入推进“法律七进”活动,继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全面落实《乡“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2014-2016)》工作部署,完成2015年普法各项目标任务。着重做好:

1)结合乡情,完善和落实相关工作实施意见,工作措施,做到有针对性。

2)推进法律进机关,认真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和学法用法考试制度。

3)推进法律进学校,加强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人员配备工作和送法进校园讲座。

4)重点开展好“法律服务进万村”活动,大力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深入开展“法制赶场”、“法治文艺巡演”,使依法治乡法治宣传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5)推进法律进企业、进单位、进村社、进家庭活动,加强领导干部对公职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广泛开展适合不同对象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进重点对象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同时,工作中紧贴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的现实法律需求,大力开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服务群众的观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8、依托“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在全乡认真开展宪法教育,充分利用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举办专刊、专栏,开展深入持久的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

二、加强领导,扎实开展依法治乡治村,巩固民主法制示范成果

1、以建设法治政府为核心,认真贯彻《省依法治省纲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优化政务环境,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等制度。建立完善政府依法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依法决策制度机制,将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内。按要求健全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宪法宣誓制度范文第4篇

孝义市新阳煤矿初中《思想品德》地方课程资源是指具有矿区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特点的、可能进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活动,并保证思想品德课程顺利进行的素材和条件。一般来说,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结合本学科内容来开发地方资源的内容。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实效,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等。

然而,通过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笔者所在学校思想品德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主要依靠个别教师(如各教研组组长)而没有发动教师团队的作用;二是仍局限在应试考试的范围内;三是忽视学生、家长资源。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缺乏开发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思想品德》地方课程资源缺乏整合和筛选,同时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缺乏领导与统筹规划。

因此,我们要利用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并联系《思想品德》课教学,努力探索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初中《思想品德》地方课程资源开发路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地方课程资源;课程改革;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54

一、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特点

1.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内容

对于课程资源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但从教师便于理解和掌握的角度,可将其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及信息化课程资源。(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第十章第一节)

2. 校内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是指在学校范围内的各种可以利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教师、学生、学校文化、教材、设施设备及各种软、硬件环境等。

(1)从创造性地拓展教材内容来开发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最常用、最为熟悉的课程资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无法取代的,所以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好教材这一课程资源。但我们教师不能把教材作为“圣经”不加任何开发加工,而应当把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与其他课程资源一起共同支撑新课程。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活的文本,教师要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做到走进教材,又大胆地超越教材。

【案例一】

例如:在讲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一框《我知我家》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分别让学生谈谈英文字母“家”和甲骨文中“家”所代表的内涵;接着,让学生通过:感性理解“家”并“遐想家”;“话”家并“画”家;展示我们的全家福;话“恩情”夸夸我的“家”等活动把教材知识转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通过创造性地拓展教材来促进教学。

(2)从教师本身的条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教师要发展、充实自己,是自己在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社会知识等方面都有所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主体,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要扬长避短,扬自己所长,避自己所短,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开发,设计适应的方案。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既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朋友。教师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挖掘自身的课程资源,从教学目的出发,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案例二】

一次外出公开课讲首都师范大学版七年级思品第八课《我是谁》,为了让学生知道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有时也需要他人的眼睛来做镜子。笔者从自己认识自己的经历说起,上课中笔者有一环节是这样设计的:“老师结合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总结(我刚才也照了魔法镜:我看到我人到中年,身材矮胖,皮肤蜡黄,说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形象值为负。有人也常说我:“生活中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在工作中总能精益求精、严谨治学;有人说我很‘二’,我的学生有的直接称呼我为‘二姐’,但我总能带给他们欢乐和知识。因为我的不拘小节,与世无争我的同事们觉得我很好相处;因为我的‘二’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他们可以跟我无话不谈,做知心朋友;因为我的治学严谨,我得到了家长和领导的认可。这时我才知道我的魅力并没有与我形象成正比,相反还很高耶!所以我甘愿把“二”进行到底!)――内在美比外在美更有魅力!“这样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教育学生,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就是充分利用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既走进了教材又超越了教材。运用自己的事例来比喻举例子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3)从学生现状来开发课程资源

学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在信息时代,由于活动空间的增大,学生知道的东西远远超过教师所能想象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这一资源,丰富思想品德课程。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也可以互为课程资源。

【案例三】

有一天早晨笔者急匆匆地往学校走,途经一户外早餐摊,摊位上上早班的矿工们都在讨论一件事:“人生下来就是等死的”。笔者没有时间逗留也没有与他们一起讨论的兴趣。但是笔者第一节上课的内容正好是九年级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的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其中有一个知识点就是认识到“理想总是指向未来,变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如果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如果缺乏理想,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迷失方向。”笔者的预设是运用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让学生感悟。但是笔者听到矿工们的那句话的时候决定改变这一环节的预设。(笔者带的学生就是矿工的孩子,如果家长是这样的态度,那么我们的学生的理想会有多远大呢?所以笔者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就必须起到自己的教育作用,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课堂上,笔者引入本课后,就说:“今天老师在路上听到一句话:‘人活着就是等死的’,你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的举手。”全班共38人,调查结果是:赞同的17票(均为男生),不赞同的19票(女生居多,有个别男生),中立的两票(也是男生)。也就是基本是一半一半。为了弘扬正能量,在阐述理由的过程中,发言的同学大多控制在持反对态度的同学中。通过激烈的辩论,笔者帮助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一节课,笔者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有效地开发、挖掘学生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及时对学生需求的一种满足,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道德发展的一种关注。“让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生活,让思想教育的内容充分融入生活,让一种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道德教育走向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的,并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学生生活丰富多姿,他们的加入,思想品德课内容才更丰富。

(4)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的特色也就是学校的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软件方面的,也可以是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每所学校的办学历史、设施条件等实际情况不同,必须从学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出发,开发课程资源。对于一些文化积淀很深、人才辈出、名声显赫的百年老校,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应结合思想品德教学所需,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各种文字、图片、影像以及校友们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学校辉煌的历史,从而被这种多年形成的文化所熏陶和感染。我们孝义市新阳煤矿学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内容是丰富的。

【案例四】

在讲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第三课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教学时,是这样导课的:“为了解多彩的生命,让我们先从熟悉的校园环境开始寻找。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的校园里都有哪些生命吗?”(学生回答)

“课前,一个小组的同学专门对我们校园里有关生命的信息进行了收集管理,我们请他们给大家展示一下,好吗?”(展示学生成果)

“看来,我们校园里的生命还真不少。要是走进广袤的大自然,那生命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因为各种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

在本节课中,笔者从学校的自身特色出发,挖掘学校的特色资源,让学生关注学校,关注生活,关注生命。类似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在这里就不给大家一一列举了。

3. 校外资源

校外的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家庭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等。

(1)家庭资源

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是他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也是他们情感的栖息地,是他们物质生活的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他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所以,我们开发家庭资源是非常必要的,这个资源也是学生谈起来最有话题,最想说、最容易开发的。

【案例五】

在讲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二框《我爱我家》时,笔者让学生课前分别用智能手机摄一段“爸爸/妈妈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关爱的瞬间,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录一段视频”每组的视频交由组长整理并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这样让学生在观看与比较中感悟反思父母对自己的爱,更好地理解如水的母爱和如山的父爱。并且更好地激发每一位同学的爱家情感,更好地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

本节课笔者从家中父母对孩子点滴瞬间的视频入手来挖掘资源,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每一天的平凡的付出是那样的珍贵,并激发他们的爱家情感,通过表白父母更加地明确自己的家庭责任感。既培养了孩子们发现美的眼睛,学会感恩,也为我们家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2)社会资源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的人力、物力等教育资源。资源的品种类型繁多,资源量的深度和广度均远远大于学校所能提供的,能拓宽学生各方面的视野。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的课程资源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社会蕴涵的课程资源为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案例六】

在讲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进法律》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

“有一个父亲,因为离婚而把怨气发泄到儿子身上,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有时还不让孩子去学校学习。记者采访他时,他竟然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结果,他因滥用监护权而被依法剥夺了监护权。”

“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位父亲不懂法。有相当一部分犯罪分子就是因为不懂法才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一节《走近法律》”

接着情景表演 “如此下棋”――学生课前“利用平时楼下一位老悔棋的老王的事例”排练了一段情景剧,课堂上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

并因此设问:为什么“老王”再也找不到棋友了呢?生:因为他老悔棋,不讲游戏规则师:是的可见我们生活中离不开规则。那么我们谁能归纳一下我们“为什么生活中离不开规则呢?(踊跃抢答)

这节课中笔者从课程资源中选取典型事例,围绕教学目的,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导入新课,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是促进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自然资源教育是指将教育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利用、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基于资源保护战略下的中国义务教育教学发展,增强资源与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使自然资源教学体系的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学,使教学的发展更深入地研究保护自然资源。

【案例七】

在讲人教版初中思品七上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二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时,学生课前去山上、去公园、小区搜集了多种不同的树叶,就是同一种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有的拍的校园中几株侧柏松对比它们的不同形状得出一个结论来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

在后来有的同学还把自己搜集的各种动物的独特性:“比如鸟的翅膀可以使它飞上蓝天;鱼的腮鳍,可以使它遨游海洋;马的利足,可以使它驰骋草原;蜘蛛的丝,可以织出大大的网……而人恰恰能运用和模仿他们的特性来为我们所用,所以我们人是最聪明的,最有智慧的”

这些例子无一不是来源于大自然,自然资源教育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中,为资源的保护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开展自然资源教育,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将教学从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文化教育转变为更贴近于生活的文化与思想冲击教育,引导国民关注生活,关注未来,一方面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使教育教学进一步结合生活,另一方面使自然资源的可贵进一步深入人心,未来的教育更显魅力。

4. 信息化课程资源

信息化资源突破了传统的时空划分,打破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界限,给课程改革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信息技术有利于情境的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生成,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数倍于以前的课程内容。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是教师对学生实现不同步教学的有利平台。所以,要利用各种信息化课程资源,把他们整合到思想品德学科课程中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案例八】

例如在讲人教版初中思品七上第五课《自我新期待》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认识自我的重要性。笔者引用了《武林外传》中的一段视频《吕秀才说死姬无命》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电视情节来感知;在讲八上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第一框《竞争?合作?》笔者引用了《熊出没》中《黄包车》那一段,通过熊大、熊二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导致害人害己的后果让学生感受我们在竞争中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遵守竞争规则的重要性;在讲九年级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第三框《实施可持续战略》笔者引用了大型公益视频《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蒋雯丽――大自然母亲,姜文――海洋,陈建斌――土地,周迅――水,汤唯――花”一个8分钟的视频感受到我们资源的匮乏以及人们依然无知盲目浪费破坏自然资源的现实,激发学生保护资源,尊重自然的意识;在讲九年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笔者引用了一段《公务员向宪法宣誓》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类似上述的教学手段和行为数不胜数,尤其在当今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我们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学校的硬件资源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我们要想开发信息化资源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了。

二、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特点

孝义市新阳煤矿初中《思想品德》地方课程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密切相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既是实体性的,也是观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反映和体现这些复杂联系,并借助这些联系,才能客观地阐述问题,从而帮助人有效认识、改造自我与社会。具体来讲孝义市初中《思想品德》地方课程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自然资源丰富

孝义市新阳煤矿位于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吕梁,山西吕梁,山西省孝义市高阳镇,群山环绕,依山傍水。对学生积极投身大自然及了解红色文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初中《思想品德》地方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革命先辈的故事无疑给青少年树立了榜样。既可以利用所处的地理位置推动学生们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教育也可以利用我们当地的革命资源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本地文化博大精深

孝义市新阳煤矿建矿42年虽然没有其他源远流长的文化,但是矿区地处孝义市,矿区居民大多来自五湖四海。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孝义当地的悠久传统文化和开发各地方人们的当地文化。

孝义市玉泉山雷音寺,孝义皮影以麻纸糊窗作屏幕,孝义木偶戏流传在山西省吕梁孝义市及周边市县,是扎根于民间,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地方特色剧种之一。孝义木偶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传承了孝义的民情风俗、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文化元素,起到了增强民族团结、激励民族斗志的社会作用。

例如在讲到九年级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时既可以利用我们当地的资源让学生以小见大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又可以利用我们当地的革命历史和矿工们自强不息的奋斗历史让学生树立“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三、孝义市新阳煤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 从教育主题来看,孝义市新阳煤矿学校初中《思想品德》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依靠个别人员而没有充分发动教师团队的作用

走访调查了孝义市新阳煤矿周边的几所初中和类似的两家厂矿学校,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依靠本校的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等个别研究人员,而没有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能动性。

在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教师团队开发具有强大的优势。教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可以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发挥群体的合力。只有全体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有地方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才能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即使用到地方课程资源也是个别教师结合教材的需要而穿插其中,更谈不上去整合、利用周围的地方课程资源,而且没有形成开发的团队。

2. 从开发的内容来看,孝义市新阳煤矿学校初中《思想品德》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仍局限在应试考试的范围内

从调查问卷中发现,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依然为应试的需要。如有些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根据中考内容的需要,仍然按照习惯的教学思路和模式,把需要考试的内容作为地方课程资源,更多的是关注教材本身。这实际上就是缺乏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仅仅关注教材这一传统的课程资源,把教材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周围大量鲜活的资源进不了他的视野,难以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走访调查中,政治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确取决于考试这根指挥棒,如果考试需要,教师会有意识地去挖掘,如果考试不涉及,教师一般不会去花时间,也不会引导学生去了解。

3. 从开发的对象开看,《思想品德》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不能忽视学生资源

学生是课程资源,根本原因是学生是课程主体之一。一方面学生的存在是课程资源存在的依据;另一方面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具有能动作用,学生创造着课程。从理论上看,课程本身具有“过程”和“发展”的含义,课程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课程来实现建构课程的意义。从表层看,课程由特定的社会成员即教育专家、课程专家或教师设计,但从深层看,课程是由学生创造的。课程实施并不完全按照设计者预定的发展路径,不同的课程实施者和学习者会产生不同的实施过程。

学生不是完全按照成人的意图和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他们与课程接触时,时时刻刻都在用少年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去体验课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会给课程带来新鲜血液,成为课程极为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不应该把学生看成课程和教材等毫无保留的接受者,应该积极发挥学生对课程的建构能力和鉴别能力,使学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和课程实施的主角。因此,我们在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时,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调查中的众多教师中发现,有大约66.7%的教师认为《思想品德》地方课程资源是地方的德育资源,忽视了学生这一群体。学生是地方资源的生成者,一方面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地方资源,另一方面学生是地方资源开发的主要探索者搜集者,例如:笔者在讲九年级思品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这一框时设计了一下对话来搜集利用学生资源:

【案例九】

我:“孩子们:我们今天是几月几号了?”

生:“2015年12月21日”

我:“那我们离2016年还有几天呢?”

生:“还有十天”

我:“是啊,那么我们有什么话对2016年的自己说呢?”

生1:“我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能够有进一步的提高”(类似的答案还不少)

生2:“我希望在期末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

生3:“我希望能考上理想的高中”(代表了好多同学的心声)

我:“那老师现在给大家30秒时间闭眼幻想一下自己十年后的模样,好吗。”

(……)

生4:“十年以后的我估计是一位志愿者,我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在给山区的孩子们上外语课”

生5:“十年以后的我估计是一位教师,我可以随心所欲的虐我的学生”(学生大笑……之后的内容在这里就不写了)

生6“十年后的我估计还在读书,或许已经是博士后了。“

生7:“我是一位成功的企业老板,拥有很多money”

生8:“我已经和我爱的那个塔结婚了,有了我们可爱的宝宝,一家人其乐融融”(有好多男生响应,他们也是这样的)

生9:没有想……(班内有的男生是这样的)

我:“刚才我们谈到的2016年的愿望我们可以说成是我们的一个心愿,也可以说成是我们近期的一个目标。我们谈到十年后的自己时,有同学说到了自己的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的理想。

这样,通过与孩子们简单的对话,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本课,并且为下面讲解有理想和没理想的后果也做了铺垫,利用学生资源来挖掘本课是不是让学生学起来既不是那么枯燥乏味的纯理论讲解也不是感觉这些知识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很遥远。拉近了学生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的距离。这难道不是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吗?

四、孝义市新阳煤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教师缺乏对《思想品德》地方课程开发的兴趣和积极性

笔者任教十几年来也会去搜集一些资源。但都是一些碎片,从来没有整理成系统的资料,而且想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还要浪费很多休息时间和大量的精力来完成,所以笔者对地方课程的开发也就在走走停停中毫无进展。现在有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所以才开始着手整理和开发研究。研究过程中才发现确实有很多的困难。

事实上思想品德课教师本身也是重要的地方资源,教师的个人兴趣爱好、知识储备、人文素养决定了地方课程开发具有鲜明的个性倾向,也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与教师素质紧密相连的特点、风格。如果教师在个人素质当中的某些环节有所缺失,比如人文关怀,也往往决定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性大打折扣。

2. 教师缺乏对《思想品德》地方课程开发缺乏资源整合和筛选

在调查和实践中可以发现,初中教师对思想品德课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整合和筛选。没有系统的研究,这直接影响到初中《思想品德》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3. 《思想品德》地方课程开发与利用缺乏领导与统筹规划

从目前看来,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缺乏有效的领导和倡导,广大初中思品教师虽然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军,但没有组织,大家力量分散,一个学校的政治教师一般会就教学进行集体备课,在教研方面一般是单独作战,没有发挥团队精神

4. 教学设备落后,缺乏开发研究资金

我们孝义市新阳煤矿学校俗称孝义市教育界的“棚户区”,办学条件与城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一方面可以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确保地方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比如学校电脑短缺,多媒体设备陈旧,图书馆的书目种类也不够多……对于地方资源的发现和引进课程都存在客观困难,

五、孝义市新阳煤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必然引发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的变革。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创建特色学校,促进教育决策的民族化我们必须利用与开发一切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地方资源。下面笔者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来简单谈谈如何在实践中对地方课程开发利用。

1.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变革教学行为方式。不能仅仅充当课程的实施者,也要主动地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不能眼睛只看着课堂,看着书本,还要面对课堂以外,面对学生的全部生活;教师要创造性地去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课程资源当做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教育部们要重视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如果政府出面牵头,其他相关的部门如文化局、档案局、博物馆、地方文化研究所,甚至社区等就会全力支持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领导就会更重视,资金就会更有保证,教师就更为积极,研发队伍就更加稳定,开发效率就会更高。

2. 培训教师

大多教师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大多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一方面是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实施条件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却是由于课程资源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大量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经过加工和转化后进入实际的中小学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有的教师甚至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十分狭隘。也有教师知道地方资源的重要性,但缺乏开发的方法和途径,需要培训引导。所以,培训教师如何开发本地的资源迫在眉睫。

3.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策划者。教师可以制定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一方面,一个学校的思品教师可以形成一个课程开发团队,另一方面,以教师为首带领学生形成一个课程资源开发的团队。

策划者:教师

开发者:教师、学生

目的:课程与地方资源的结合,学以致用

要求:以学科为载体,从兴趣出发,与学科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涉足学科领域的专题研究。

步骤:(1)调查地方经济政治文化,调查与学生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收集挖掘地方课程资源。(2)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种各样《课程资源登记表》,把课程资源的类型、所有者,获取方式、开发动态和使用事项登记造表,分类存档,归口管理,以便查找和使用。

笔者所在学校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近几年准备利用课前五分钟演讲,教师布置好任务,学生搜集相关素材,学生将社会新闻材料与课程内容结合,让学生挖掘地方资源中锻炼能力,教师将学生搜集的资料整理成册,编成校本课程。

4.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学生及其学生生活的具体环境出发,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地搜集到很多具体的地方经济制度方面的材料。但是相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来说,可提供开发和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我们矿区学校就是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地方,每一个孩子的出生地、成长经历、生活经历、生活环境都是不同的,很少有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基本都是随父母到这里来的,他们在一起本身就是丰富的资源。他们一个个鲜活的资源会给我们的课程资源开发带来新鲜的血液,成为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建构能力和鉴别能力,使学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和课程实施的主角。因此,我们在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时,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十】

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法不可违》时有一位孩子就在课堂上放了自己在回老家乘坐动车时列车长所说的一段录音:“太原客运段担当的动车组列车旅行,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向您问好!您乘坐的这趟列车为全封闭式列车,全列禁止吸烟。吸烟不仅有害健康,更会触动烟雾报警器报警,有可能会导致列车停车。因此,请您不要在卫生间、车厢内、车厢里等任何区域吸烟,更不能将烟头投入垃圾厢内,在列车上吸烟影响列车正常运行的,民警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扰乱公共交通安全秩序等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或拘留的处罚;在列车上吸烟,导致发生火灾等严重后果,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段录音放完后,他就说我的疑惑是:“为什么有一种是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来处罚的,而有一种是按照《刑法》来处罚的,我对此当时不明白就录下来了”

笔者感觉自己的这位学生特别棒,能够处处留意生活,并把生活中的资源更准确地说是他的困惑带到课堂上来解决,他的困惑当然也帮助我们这节课突破重难点积累了很重要的资源。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我们矿区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自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经历和阅历及不同的风俗习惯等特点,不是更方便我们的教学吗?刚才那个资源就是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出发,不是靠教师,也不是靠已有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自身去参与了解自己与他人及社会。如果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遇到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内容如:七年级的“心理品质”及八年级的“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以每一单元的题进行探究,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学生分小组,每小组有各自的任务:如搜集自尊、自信、自强的例子;调查本校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及人际交往现状等等;进行板报比赛,演讲比赛,通过学生全员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学生的各种素材整理,学生和教师完成对这一内容的课程开发,师生通过共同活动,达到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既要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能力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又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案例十一】

在讲七下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时,先让学生举一些在校园内外发生的侵害学生权利的事件,同时也举了本校门口,经常有社会青年聚集,向学生要钱。“有一学生遭遇那帮人追赶时,无奈从宝宏饭店对面马路的垃圾堆滚下河滩,结果因为地势过高而碰的鼻青脸肿,小腿骨折。”“还有一学生,因要钱未果,被拖到医院后面的僻静处被围攻、殴打”……身边类似的现象很多(2008年之前,现在好多了,但仍有已辍学的学生来校骚扰校内同学的现象),但是面对类似的情况矿派出所觉得是小事不会插手;学校因为是校外的青年不方便管理;孩子的家长苦于每天上班没时间天天接送孩子而无可奈何。笔者让学生开展讨论:“在这些事件中,受伤害的都是我们青少年。面对这些事件的存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讨论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我们的成长需要法律的保护,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要学法、用法,树立法律意识。”最后引导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在这节课中,围绕教学目的,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导入新课,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5. 充分利用矿区的课程资源

在矿区内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课程资源。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敢于并善于挖掘社区课程资源。

(1)利用社区的文化资源

矿区文化资源很丰富,大致可分为四层:矿区的物质文化资源,包括矿区的自然、人文景观等;矿区组织文化资源,包括矿区内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地方性的法律法规、矿民公约及地方的风俗习惯;矿区的精神文化资源,包括矿区成员在长期的矿区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和道德水平;社会活动文化资源,包括矿区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吸纳矿区的文化资源到教学中,这样不仅拓展了课程内容,还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撷取矿区文化中的核心或精华,设计一些校本课程,增进学生对矿区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矿区的感情。

(2)利用矿区的人力资源,协助教师教学

在矿区内可供开发和利用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矿区内党政机关领导,他们可以为教师教学比如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企业界的成功人士,可以邀请他们做创业报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矿宣传部或者团委、工会等,他们中有很多学生渊博、受人尊重的人,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智力支持。比如:邀请学校已毕业的高中学生(曾经是笔者所在学校的中考状元);在读的大学生(考入名牌大学,而且在学校发展一直不错);已经找到工作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成功自主创业);我矿工会主席等来校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请他们向学生普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介绍最新的学术前言的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离退休老干部有丰富的阅历,他们身上保持着中国优良传统,可以请他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新阳矿派出所可以协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新阳矿医院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和防治。新阳矿“出局劳模”“先进矿工劳模”可以给学生讲讲他们身上的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事例。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的思想。

(3)利用矿区的物质环境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矿区内有一些可供学校使用的设施和设备,能解决因学校教学设备和设施不足而给教师教学造成困难。矿区内的环境资源如公园、文化宫、万亩核桃林、洗煤厂、印刷厂、图书馆、街道办、环保科、污水处理站等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

对于地方资源的开发由于缺乏方方面面的支持,学生在调查中也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如在调查中遭到一些矿民的嘲笑和不配合等,所以考查的不是很充分,给出的建议也不是那么具有特色和很强的针对性。但是我们至少在这方面做了很努力的尝试,保留了个别难得的资料和视频,这次活动也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掌握了部分环保活动的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相信我们的活动会更成功。

参考文献:

1. 著作类

[1] 邹尚智.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2] 杨九俊.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冯根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论文类

[1] 朱小蔓.当前中国中学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创新方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4(4).

[2] 王 军,朱宗旭.开发利用地方德育资源的三大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3. 网站类

[1] 百度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分析;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单晓红.

[2] 百度网:开发利用农村初中思品课程资源的有效性――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