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典型经验材料

典型经验材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典型经验材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典型经验材料范文第1篇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加工工作,目前,全县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6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4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60名。下面小编收集了文化非遗加工典型经验材料例文,一起来看看吧!

“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精品的打造

我县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涌现出一批文艺精品。拍摄了以东女文化为品牌,全面展示马奈锅庄的电影《马奈的新娘》、以及反映嘉绒藏族历史浪漫的传奇、情爱、文献、灾难性的史诗影片《东方女儿国》。创作了以突出展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奈锅庄》为题材的《马奈锅庄梦》系列文艺剧目,多次参加省内外汇演获得好评;制作出版了歌剧集《高原雪梨花》,陆续出版了《历史文化览略》、《历史文化丛书:风云》、《文史》一二三四辑、《雍仲苯教法相宝典》、《象雄—》、《民俗大典》等一系列书籍画册。

“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民间文艺活动的广泛开展

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我县每年都要举办以“梨花节”和“红叶节”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汇演活动,锅庄、藏族山歌、花棒、腰鼓等民间艺术多次被搬上舞台,刺绣、织木子、吊羊毛等手工技艺也多次得到展示,这些都较好地打造了民族文化品牌。又通过举办民间艺术汇演、民歌大赛和各种节庆汇演,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扬

为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县不断创新方法,焕发传统文化新的生机,以“输血式支持”、“奖励性扶持”等形式,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传承人培养和民间文化展演,使小区域传统文化走上大舞台,开辟新的演艺天地,如编排的河东乡“千年锅庄换新词”、“马奈娃娃锅庄”等,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让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我县目前正在恢复部分传统戏曲(藏戏),比如卡拉脚乡二普鲁村的猩猩与猎人,安宁乡牧场村的格萨尔王藏戏等;咯尔乡德胜村举办的“孝德”文化节,以德报怨的传统美德也被中央四台《记住乡愁》栏目搬上荧幕;勒乌摩崖石刻是苯教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国内外知名专家先后多次对其进行考古论证,相关论文在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有影响力的网站和刊物上刊登,提高了甚至整个嘉绒地区的文化地位,强化了嘉绒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嘉绒地区增加了新的文化亮点。

“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县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面对这种现状,我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住县旅游发展的生命线。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县委、县政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以政府为主导、文化馆为责任主体、社会广泛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扎实做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为旅游服务,处理好了保护与开发的

典型经验材料范文第2篇

**镇共有9个村,其中朝鲜族村2个,有67个自然屯、90个村民组,幅员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其中水田10万亩,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农村劳动力10998人。(其中富余劳动力6097人)。2005年全镇转移劳动力6670人。实现劳务收入2156万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980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20%和17%。

一、加强领导,搞好劳务输出组织建设

为了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做大做强劳务产业。一是加强领导。为了确保劳务输出工作顺利开展,我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由党委书记牵头抓,班子成员分别抓,镇长助理和妇联主任具体抓此项工作。二是建立完善镇村劳务输出网络。镇政府成立了专门负责农村劳务输出的指导站,在9个村设立联络处,确定了14名联络员;还成立了友帮中介公司,与北京、大连等地的用工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劳务供求关系。我镇对在外务工人员和有能力、有条件准备外出的农民建立了档案,录入了微机,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三是建立了务工人员联系点。为了规范务工人员的行为,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我镇在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联系点,与用工单位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务工人员的情况,及时向镇里反馈信息。

二、积极宣传引导,使务工人员树立维权观念

我们镇把劳务输出做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树立“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搞好服务、抓好维权、健全网络,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把上集建成高水平的劳务输出基地”的劳务输出工作理念。一是利用媒体,进行宣传。与县电视台共同设计制作了8期以农村劳务输出为题材的电视记录片,该片记录了我镇劳务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现状。同时请务工典型现身说法,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二是入户走访,宣传务工政策,打消务工人员的心里顾虑。通过乡村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单和《外出务工实用手册》等形式,让外出务工人员及时掌握国家出台的对农民工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三是开展劳务政策、法规讲座,对劳动力进行培训。为了让农村劳动力掌握外出务工的基础知识和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05年镇里与县劳转办、劳动局合作在全镇开展15期政策法规讲座,极大的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和维权观念。

三、发挥妇联作用、鼓励妇女外出务工

近几年来,镇妇联为解决农村妇女就业难的问题,积极与上级各部门联系,把转移剩余农村女劳力作为拓宽妇女就业门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2005年初以来,镇妇联与村妇代会通过到农户家中走访、座谈和宣传妇女务工典型等形式,使全镇广大农村妇女真正树立起了“外出务工光荣、劳务输出致富”的新观念。同时以村妇代会为单位,建立健全了妇女劳动力转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村妇女干部、女务工能人的引带作用,引导农村妇女劳动力外出务工。2005年六月中旬,**村妇代会主任**,**村妇代会主任**先后带出近40人到哈市和北京两地务工,并辟建了妇女劳务输出基地。同时,围绕“家政服务、缝纫女工”等项目,打造**镇妇女输出品牌。通过镇妇联和妇代会输出的女劳动力有200人,全年共向外输出妇女劳动力2500人,占全镇输出劳动力的39%。

四、齐抓共管、切实抓好劳务输出的服务工作

一是抓信息服务。为了拓宽就业渠道,镇里多方与各职能部门、用工单位联系,搜集用工信息,利用橱窗、会议、广播等形式向农户,让农户及时了解、掌握用工信息。同时充分发挥驻外联络站、农业信息网的作用,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及时分类整理,通过镇内广播及时到各村和农户。2005年共信息135条,有55条被群众采纳,输出劳动力2000多人。二是抓政策服务。为使一些困难户也能到外务工,镇政府用文件下发了《**镇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农民外出务工有困难的,村里必须尽全力帮助解决,没有路费的村里先垫付路费,务工人员挣到钱后再还。同时由镇村组织帮助协调办理各种证件和土地流转事宜,帮助照顾老人和孩子、看护房舍。三是抓好输出后服务。为解除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镇里建立了外出人员档案,掌握他们在外工作、生活、收入情况,并及时解决在外人员所遇到的难题,激发其务工热情,督促他们守法,安心工作。

五、典型引带、促进全镇劳务经济全面发展

一是发挥镇村干部作用,带领农民外出务工。镇里要求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必须有一人直接带领农民外出务工,把带领农民外出务工情况,作为考核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称不称职、合不合格的一项重要标准。其中**村的**就带领50余村民在**筑路公司务工;**村的*带领20余村民在&市鸿鹏木业务工;*&村的&带领20人在河北保定务工。通过他们带领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00多人。二是靠能人带动,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充分发挥务工能人联系广、信息灵、渠道多的优势,鼓励能人带领农民外出寻找就业门路。例如:**村**,是一位敢闯敢为的农家汉。1990年,他凭着农家人的朴实与执着,到大连闯天下。几年过去了,他当上了**市绿化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成功的他没有忘记家乡人,每年通过他安置的剩余劳动力达到100人以上。三是靠民族村优势,鼓励农民出国务工。**镇有**、**两个朝鲜族村,改革开放以来,**、**村的村民陆续与国外的亲属建立了联系和沟通,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鼓励引导村民走出国门务工经商。在鲜族村民的桥梁纽带作用下,鲜汉农民纷纷走出国门当“老外”,民族村117户中有60户举家到南韩、日本等国搞劳务。全镇出国务工人数达302人,人均年纯收入在5-20万元,一年在国外可挣回1500万元以上。

六、强化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劳动力多渠道输出水平

这个镇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生产和五指型小城镇建设的契机,想尽办法拓展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实现部分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一是利用大米加工小区,就地转移劳动力。大米加工小区有业户27户,再加上镇内零散的加工户,全镇共有39户从事大米加工业。他们每年看米碾和装卸用工量都在300人左右;二是依托上集粮食储备库,就地转移劳动力。**粮食储备库每年烘干粮食在2万多吨,一天三班倒,用工在100人左右;三是利用小城镇建设的优势,就地转移劳动力。近三年来,全镇每年开发楼房都在8000平方米以上,可吸纳本地劳动力300人左右,环境卫生和道路养护每年用工都在50人左右;四是利用草柳编务工基地,就地转移劳动力.我镇有草柳编基地一处,每年进行草柳编加工的户数在200多户,有800多人利用农闲季节做草柳编织活。

另外,2005年全镇的水稻发生了大面积的病害,损失较大,镇党委在确定党员干部包扶重灾户的生产生活的同时,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不要为难发愁,外出务工同样能有收入,同样能够弥补因为受灾带来的损失。通过广大干部动员、帮助联系用工单位等,仅灾后全镇就输出劳动力233人,可收入50万元。

典型经验材料范文第3篇

一、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

镇政府制定了《先市镇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镇社事办、群工办、安办等部门根据自身部门职责制定了本部门的应急预案。全镇各级基层组织及企事业单位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截止XX年底,我镇共编制应急预案94个,其中总体预案1个,专项预案5个,部门预案5个,基层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预案83个。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联动,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体系,为应急处置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应急管理机构逐步完善

一是领导重视。我镇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对全镇的应急管理工作专项进行了安排部署,全面推进全镇各项应急管理工作。二是健全机构。成立了由镇长担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和副镇长为副组长,党政办、社事办、群工办、安办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镇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党政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目前,我镇初步建立了一支以民兵预备役、社区民兵为骨干,以机关干部、派出所民警、协警、医疗救护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应急救援队伍。在此基础上,我镇紧扣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领域,从抵御自然灾害、预防事故灾难、防范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入手,认真做好隐患排查、预测预警、防疫防灾、矛盾化解工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应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一是制定了应急管理值班制度。要求各单位在节假日及汛期、高温季节、全镇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应急值班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带班,做好值班记录,切实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发挥应急指挥平台作用,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二是制定了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及科普宣教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普及应急知识。我镇在每年高温季节、汛期都组织宣传应急知识,通过自主宣传、媒体宣传、集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在各村(社区)、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普及防灾减灾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应急常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制定了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方案。我镇根据制定的应急预案,突出预防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动物疫情、公共卫生、群体性事件等重点,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XX年内共开展4次应急演练,其中镇人民政府组织1次,镇中小学组织2次,镇直各单位组织1次。 XX年镇内共举行重大活动5次,制定重大活动预案5个。

四、各部门协同配合能力不断加强

明确所有参加应急处置的工作单位、人员由镇政府统一指挥,根据实际需要成立若干工作组,负责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疫、治安警戒、交通管制、应急通讯、人员疏散和安置、社会动员、特别应急、综合信息、新闻报道、应急物资经费保障、生活保障等工作。各工作组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互相支持,社会各方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各部门通力合作,对易激化、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努力把各类事件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强敏感时期的监控工作,有力地维护镇的社会稳定。

五、整合资源,加强管理,确保快速反应

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资源共享、科学依法规范,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一是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明确镇财政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急反应机制责任体系和应急响应体系,整合财力,落实工作经费。二是成立各类突发性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组织到位,应急救援队伍到位,应急保障物资到位。同时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典型经验材料范文第4篇

**电信在异质替代、同质竞争加剧,在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企业发展举步唯艰和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成功取得了25000户村村通的发展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公司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县两级领导班子指导思想明确、发展策略得当、组织协调有力,得益于**电信员工不畏困难、不屈不挠、不找借口、乐于奉献的精神。

**电信肩负着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农村村村通这一信息扶贫工程的历史重任,该项工程从立项到建设,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2004年9月份开始村村通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广大员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顶风冒雪,团结一致,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战线长、施工难度大等困难,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覆盖全市农村绝大部分乡(镇)村的第一期工程,为规模放号提供了网络条件。而今,村通二期工程正即将全面开通,到年底**农村村通率将提高到98.45%以上,这必将为村通业务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提供强势的网络支撑。。

为迅速巩固和占领农村通信市场,使网络资源尽早发挥效用,市分公司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调查研究、出台政策、层层发动,县市分公司领导纷纷带队分片包干,深入村组走村串户发展业务,广大员工冒着冬季的严寒和盛夏的酷暑起早贪黑为发展村村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随处可见到“党和政府送关怀,电信村通进家来”的墙体宣传广告和横幅,随处可听到农民关于村通电话议论的话题。由于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业务宣传声势浩大、组织激励措施得力,全市农村村村通业务发展迅速展开,并快速掀起了员工与员工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分局与分局之间、经营部与经营部之间、县与县之间你追我赶、抢前争先的劳动竞赛热潮,涌现出一批批业务发展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团队,积累和创造了许许多多发展村通业务的好经验、好做法。版权所有

8月以来,**普降暴雨,特别是8月14日以来的特大暴雨灾害,导致房县、丹江数十个乡镇通信全部中断,对外联络几近瘫痪,惟有**电信村村通电话凭借良好的网络优势和独特的技术优势保持了信号的畅通,成为部分灾区与外界联系的惟一通信手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村通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树立了强势品牌形象。村通用户从突破20000户到成功突破25000户大关,仅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日均增长100户,这足以说明村通市场空间巨大,村通产品已深入人心,农民群众通信需求日益旺盛,。村通用户突破25000户大关,是关乎**电信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更是激励全体**电信员工再接再厉、开拓进取的一个崭新起点。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全面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为明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典型经验材料范文第5篇

自7月被国家局确定为创建优秀县级卷烟营销部试点单位后,根据国家局创建标准,市局(分公司)及时制订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在客户服务提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练内功,做强客户服务主体

“客户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搞好客户服务,必须有一个服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服务主体。因此,练好内功是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对客户服务水平提升工作,曹焕江有着深刻的认识。基于这一认识,市局(分公司)着重从队伍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着手,为有效开展客户服务提升工作夯实了基础。

在队伍建设方面,市局(分公司)注重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训。他们专门建立了营销人员培训档案,实施按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沟通技巧、营销知识、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知识等。他们还引导营销人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业务水平,目前已有15名营销人员拿到了卷烟商品营销员证书,占营销人员总数的83%。

在规范管理方面,市局(分公司)着力加强经济运行监管和费用预算管理。他们每月对本单位经济运行、网络建设、物流配送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对暴露出的问题,要求有关部门及时改进。各部门都有一名兼职预算管理员,每月定期向领导班子成员汇报本部门预算管理情况。市局(分公司)还对各部门实施费用包干制度,对实际费用低的部门进行奖励。近日,乾潭市场部就因全年费用同比下降了17%而受到市局(分公司)的表彰。

二、建机制,丰富客户服务内涵

在做强主体的同时,市局(分公司)从完善客户服务机制着手,努力构建适应形势发展、有利于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的服务机制,丰富了客户服务的内涵。

为了让更多客户卖好烟,市局(分公司)还采取专家授课、上门指导等方式,针对不同类别客户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目前客户培训率已从的10%提升到50%以上,客户的卷烟经营水平普遍得以提升。

在卷烟营销过程中,市局(分公司)坚持“不以产地不同设置门槛、不以品牌规模大小设置障碍、不以毛利高低选择品牌”,使每家工业企业在市场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市局(分公司)坚持与工业企业一起制订品牌培育方案,共同拜访客户、评价客户经理的工作,提高了品牌培育的成功率。如今,市场在销品牌达40个,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态势,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市局(分公司)去年专门在办公楼内设立了一间工商联络室,并指派了工商联络员,就工商协同营销工作及时进行沟通,帮助工业企业代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他们还在城区提供了一处供工业企业代表住宿的“工业之家”,派出一辆工商协同服务车,专门为工业企业代表服务。

三、搭平台,真正体现特色服务

去年以来,市局(分公司)在广泛征求客户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搭建特色服务平台,开展了“走进烟草、结缘烟草“活动、“认识烟草、情系家园”客户营销知识竞赛活动等具有鲜明特点的主题活动,还经常与工业企业代表召开重点品牌培育座谈会,共商品牌培育之计,促进品牌的落地发展。

11月3日,全市40余位客户代表来到烟草办公大楼,参观了企业文化园,在职工培训中心接受了卷烟营销培训,并在职工餐厅与烟草员工共同就餐。“到烟草公司转一转,让我们亲眼看到了给我们提供香烟的地方,深切感受到烟草的企业文化氛围,拉近了与烟草员工的距离。”谈起那次烟草之行,城关客户陈凤英记忆犹新。

下涯镇供销超市店主唐鸣俊在去年12月29日举行的“认识烟草、情系家园”客户营销知识竞赛上,与全市14位零售客户展开了激烈角逐,最终获得二等奖。“通过比赛,给自己壮了胆,增长了卷烟营销知识,特别是增强了自信心,原来我也不错呀。”唐鸣俊笑着对记者说,“原来我认为自己的店铺只是个乡下小店,没什么发展。现在觉得,只要有知识、有经验,不断提高诚信经营水平,店铺的明天一样很美好。”

典型经验材料范文第6篇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理清帮扶思路。帮扶工作开始之初,大家的思想认识并不统一,针对该问题,院党组立即召开了帮扶工作推进会。一是组织全体干警反复学习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认真学习了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样是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责。二是把帮扶工作同审判执行工作一并考核评价,并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完善帮扶措施,除了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梳理发展思路、增强致富信心、给予适当资助等措施以外,更要紧密结合人民法院执法办案的基本职能,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活动。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精心安排部署。院里成立了帮扶工作机构,健全了帮扶工作制度,根据帮扶的XX村、XX村总体发展现状和帮扶贫困户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了《五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一是收集有关扶贫政策文件、基础数据、验收标准等相关资料,印制了《扶贫工作实用资料汇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手册》。二是选派2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协调能力较强的干警在XX村驻村帮扶每年200天以上。三是把帮扶干警分编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帮扶工作小组,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和措施并严格落实。四是班子成员每月到户开展帮扶工作不少于两次,做到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

三是积极协调项目,真心帮办实事。我院把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困难问题摆在首位,能协调解决的立即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列入政策扶持范围。一是针对缺土地、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因学因病因灾等多种致贫原因,分别帮助农户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输出富裕劳力、参加技术培训、贷款筹集资金、办理医疗报销等途径,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创业发展。二是帮助群众实施异地搬迁、危窑危房改造、修建水泥窖和小电井,解决住房饮水不安全问题,还解决了帮扶村的行路难问题、电压偏低且电费偏高问题、部分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等。三是为帮扶村协调拨付建设资金,修建文化广场、建起农家书屋等,为党员学习工作和开展群体文化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典型经验材料范文第7篇

——县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效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始终坚持秉承“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人才”的宗旨,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服务的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大力发展人才市场和人才公共服务业,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主渠道的作用日益明显,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获得:劳务输出工作连续四年省政府的表彰、人事工作受到原省人事厅的表彰、流动至被评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全市人才交流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作在元月被省人社厅评为全省先进县。参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及人才服务工作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城市人才服务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等,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和谐美丽的旬阳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一、树立市场品牌,提升市场辐射功能

县人力资源市场是省政府确定的一项民生工程,市场位于党家坝社区,属县级ⅰ类人力资源市场,软硬件总投资万元,建筑总面积5900平方米。11月13日,县人力资源市场破土动工,历时近3年,于10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该市场的建设按照“设计超前、经济实用”的建设要求以及“建设精品工程、造福民生百姓”的指导思想,通过到外地考察、聘请专家等多种途径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软硬件建设的指导和帮助。市场从功能上科学设置接待查询、信息、求职招聘、下载填表、业务受理、休息等候区六大功能分区,可同时受理劳动就业、招聘洽谈、人事劳务、毕业生就业报到、档案托管、人才求职、就业失业登记、单位招聘、职业介绍、劳务输出、就业培训、农民进城、社保经办等人社工作一站式综合服务,可满足1000人以上求职、30多家用人单位开展现场招聘会,实现了市、县、镇、社区四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互联、信息共享。

县人力市场自投入运行以来,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第一要务,在各项工作中争先创优,截止6月底,组织大型招聘会3场,小型招聘会12场次,已一厅式为28000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职业介绍2200人、用工备案1900人、申报公益性岗位1900余人,受理高校毕业生报到、推荐见习及就业1352人,就业创业培训报名余人,已成为我县各类人员充分就业的重要载体,并成功接待省市县领导及政协委员20余次,5月14日,县人力资源市场一厅式办公及优质服务窗口建设情况、对外服务承诺及制度上墙情况,受到市委“作风转变年”活动督查组组长、市政府督查室主任朱晓敏高度评价,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等莅临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该市场先后获得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先进县、全省“创先争优”示范点、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等荣誉。

二、激活市场机制,强化人才配置功能

为了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在市场中的优化配置,我县在建立和完善市场供求、信息机制上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推动市场供需主体到位。一方面,通过制定政策,努力打破人才供求壁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吸引优秀人才来并工作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引进我县的优秀人才取消了地域、户籍、身份和行政关系的限制。另一方面,发挥能动作用,积极推动供求双方进入市场,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了企业联谊制度,有力推动了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流向市场,吸纳江苏、广东等县内外20余家厂矿企业也纷纷到大市场选才纳贤。其次,抓好信息网络建设。通过采集人才供求信息,建立人才信息库,不断增加信息储量。同时,积极参加全国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会,与江苏,广东等地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坚持每月、每季度和每次大型交流会后,进行一次综合分析,预测市场走势,列出人才供需排行榜,及时向社会公开,以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有效发挥了人才信息在市场供求中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高层次人才的市场工资指导价格,使人才市场的价格导向机制,在调节高层次人才供求和急需人才成长方面发挥了作用。

三、适应市场需求,增强人才服务功能

县人力资源市场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市场服务功能,靠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市场主体的信任和认可。一是扩大招聘规模,提高人才交流质量。我们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采取市场运作手段,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努力推进人才交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先后分层次举办了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 谈会、公益性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洽谈会、干部双向选择交流会等多层次的服务交流,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求职人员提供了就业和再就业服务,累计举办大中型人才劳务洽谈会8余次,提供就业岗位提供就业岗位9835个,共计8000余人进场招聘,促成1000余人实现就业,共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1900个,促成88名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带动近250人就业。成为省城必不可少的绿色就业通道。二是完善服务体系,拓宽人才服务范围。一方面,不断拓展人事范围,把单一的人事档案管理,发展到大中专毕业生报到、职称评审、工资调整等实现了一条龙服务和全方位。另一方面,不断开发新型服务项目,推出了人事管理咨询和人事诊断、人才素质测评业务等,建立了人才交流、人事、人才测评、人才咨询、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市场主体的需求。三是转变服务方式,提供企业发展。近年来,非公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非公经济组织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灵活地实行“点面结合”的“贴身”服务办法,“点”就是突出重点,进行集中的人才服务,“面”就是根据企业要求,提供经常性、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服务

四、塑造市场形象,打造一流服务窗口

一是强化硬件建设,创建便捷服务。在服务大厅建成后,配置齐全的桌椅、橱柜、电脑等办公设备,结合党务、政务公开,在大厅内设置触摸式显示屏和led显示屏,各类人力资源和惠民政策随时滚动播放;设置用人单位招聘区,群众办事休息区,并为办事群众提供饮用水,真正打造出“为民、便民、利民”的全新公共服务平台。县人力资源市场高标准建成投入使用,力求通过规范管理,使大厅服务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二是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该市场按照“主动、热情、优质、高效”的服务宗旨,简化办事程序,制度上墙。市场工作人员统一着正装上岗,实行一厅式办公。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微笑服务,在市场大厅设立了投诉建议窗口,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切实感受到人社部门文明、热情、礼貌、周到的服务就在身边。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上门服务制等制度,做到“一张笑脸笑迎、一句真情问候、一段全程服务、一个明确答复”,使远道而来的求职者顿时不再陌生。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上下班实行指纹考勤,给全社会树立了人社部门窗口良好形象。

典型经验材料范文第8篇

一是先进个人,如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

二是先进集体或先进单位,如先进党支部、先进车间或科室,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等。

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整理材料,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一般来说,可大体的格式与写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鬃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鬃同志为全国新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鬃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

(2)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

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写作典型经验材料-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作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

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