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助学金个人申报材料

助学金个人申报材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助学金个人申报材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助学金个人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研究生 奖助工作 育人功能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8.021

Ways of Achieving Educating Function in Scholarships

Evalu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LI Yingxia, TANG Li

(Student Steering Committee,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5)

Abstract: Awards help assess with rich content, which melt student managem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study spirit construction in one. In the current university scholarships assessment work, assessment work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lative weakening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scholarships, student scholarships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conforms to educating people and promoting fair, improve quality, good people satisfied with education requirements and improve educational work of university funding timeliness, but also conducive to creating management of college funding.

Keywords: graduates; award aid work; education; ways

1 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成及加强思政育人工作的必要性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点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其培养质量的好坏、政治觉悟的高低、思想作风的软硬、专业技能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我国教育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国际地位的高低。为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生活质量,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 2013]19号),及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联合下发的教研字[ 2013] 1号文件――《 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于2014年完善了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经调整后由国家助学金、培养单位及导师共同资助组成的博士生每月津贴至3500元,硕士生每月津贴至1600元;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博士生一等10000元,二等6000元,硕士生一等8000元,二等4000元,按照一等30%,二等70%的比例,范围涵盖了所有招生计划内的中国籍研究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生30000元,硕士生20000元,覆盖招生人数的3%左右;研究生“三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各类社会资助类助学金也相继评审。

新的奖助体系调整之下,研究生资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覆盖的范围更加宽广,新的形势也对新时期研究生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高等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培养质量。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刘明利(2012)也明确提出奖助工作在研究生德育环节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朱大峰(2010)也对开展研究生奖助体系与思政工作关系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充分挖掘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实现研究生奖助学金预期功效和应有的价值,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2 当前奖助评定工作与研究生思想教育的连接相对弱化的表现

(1)当前高校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中,逐步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社会服务等因素纳入了奖学金评定的参考因素,但具体的评分标准,所占比重尚缺少明确的标准。在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及各类专项奖学金的评审中,不乏出现了“唯科研论”、“唯Sci论的现象”,缺少了对评奖参评因素综合和精细化的考量。

(2)在具体的评奖评助中重视奖助工作的资金统筹和管理工作,重视评选标准的公平与公正,缺乏以其为抓手加强育人工作的进一步研究。自实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来,由于其奖项高,奖励金额大而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评奖具体组织者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评奖的公平与公正性,而对如何发挥奖学金在提升研究生德育水平的方式和方法上缺少研究和探讨。

(3)由于缺乏奖助学金使用的的监督机制。部分获奖助学生在生活上不再勤俭节约,而是拿着奖助学金请客欢庆,购买奢侈品等。高校工作人员受惯性思维影响,对受助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存在过高估计,忽视受助者的思想道德问题,没有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融入到奖助学评定中去。

(4)奖助学金评定专业的评定机构尚需确立。随着2013年国家针对研究生实施教育投入机制改革意见的实施,特别是2014级始全面收费以来,国家的奖助政策正处于调整阶段,对于学校而言,具体的奖助学金的实施办法也处于试行阶段。目前在高校中大都成立的大学生资助中心,困于大量事务性工作的处理,有些机构仅负责文件、名单的上传下达,看似统一管理各项资助工作,实际上,在操作过程中,程序简单,系统单一,欠缺科学。

(5)在研究生整个群体的思政教育中也相对缺乏宣传力度,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的发挥。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校园网、微信、微平台等媒体的导向作用也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在校园中,怎样通过媒体的作用来积极地宣传引导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积极的情感效应,也需进一步的摸索。

3 奖助学金育人功能实现途径的机制构建

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的实现机制要建构内外合力、虚实齐抓机制。内,要完善资助体系与注重资助工作的求是与服务效应;外,要配合校园文化建设等兼有的育人功能;虚,要务求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准确把握高校奖助学金资助的目标定位,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实,要加强高校奖助学金评定与发放等资助工作中各环节的把握。加强高校奖助学金评定与发放等资助工作中各环节的把握(李志强2012)。

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形成内外合力、虚实齐抓功能实现机制的构建,是基于当前高校学生育人工作发展的特点和许多高校资助管理现状及实践经验的总结。

进一步探讨奖助学金在研究生育人工作中的实现途径,即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要求,也是当前体现育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在国家全面实现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之际,进一步探讨以奖助评定为抓手,充分发挥其在其在育人工作中的功能,也有利于开创高校资助管理工作新局面。

4 实现奖助学金育人功能的具体工作思路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应该是学业、科研、品行等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不仅仅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奖助工作育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尤其明显,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和目前研究生的奖助政策,在发挥奖助机制在育人工作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建立专业化高校资助类奖助学金评定工作队伍,成立专业化的评定组织机构。针对目前现有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及各类专项奖助学金,各学校基本已组成了由研究生院、学生处、研究生各培养单位组成的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的组织机构,也形成了由各行政部门,及导师、学生代表组成的专门的奖学金领导小组,一定程度上使得奖助学金评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针对目前的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及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在广泛征求各行政部门及研究生管理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都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专业化的评定组织机构,做到权责明确,为奖助评审的专业化、制度化提供了保障。

(2)制定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客体的认定标准,做到申请条件明确,认定程序规范合理。对于奖学金的评审基本上采取了成绩绩点、科研水平及德育状况综合考量的办法。根据不同奖项成绩都会有不同的要求,科研成果根据SCI论文的影响因子及中文核心论著及综述都制定了明确的加分标准,德育状况则采取了一票否决制。申请程序上基本上是学生资助申请,学院审核,学校认定的程序。国奖及各类专项奖学金采取学生书面申请和现场答辩制相结合的而形式。为保障奖学金评审的公道性,对学生的实名申诉都予以了调查和回复。助学金的申请则基于每年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认定基础上,采取学生自由申请,管理部门审核,辅导员为其答辩的方式,既照顾了申请人的心理感受,又保障申请程序的公正与合理。

认定标准的明确性、认定程序的规范性为奖助学金评审工作做到细化、量化,促使工作有章可循提供了保障。

(3)坚持“德才兼备,学术、道德平衡发展”的评奖导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学术作风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条件。在奖学金评选中,在强调学生科研成果的同时,严格强调个人品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对违纪违法及违反学术道德的研究生,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其参加下年度各种奖助学金的评选资格;在课题申请、终审环节加入学术道德与规范的审核,并通过学术讲座、诚信科技文化节等活动来增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规范意识。

(4)坚持以学生为本,将感恩意识、奉献精神融入奖助工作之中。奖助学金在发挥其应有的激励、鼓舞作用的同时,在具体的奖助学金评审中还要着力培养研究生的感恩意识、自强精神和社会责任。在目前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中已明确将志愿者和社会服务纳入评奖的必备条件,并采取了一票否决制;目前的助学金获得者建议他们以感谢信的形式向捐助者表示感谢。这种做法得到了很多学生的积极回应,收到了很好的育人实效。

(5)加大对各种申请材料真实性的审核力度,建立健全各种违规惩戒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国家奖助学金申请、评定违规操作惩戒制度。由学校资助一定的活动经费,每年对各培养单位所有同学提交的各种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材料随机抽取一部分,派专人进行家访调查核实,奖助学金具体负责人加强对同学提交申请材料的审核,一经发现学生所提交材料与事实不符的,取消该生的奖助学金申请资格,并视情况在学生诚信档案中加以记录。同时,建立对通过虚假申报材料骗取奖助学金的追回制度和在评定环节弄虚作假的惩罚制度。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遏制奖助学金申请、评定中的一些乱象,从源头上保证奖助学金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评定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

助学金个人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成才

一、案例简介

王某:女,1992年3月生,四川乐山犍为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涉外护理10-11班班长。王某读小学时父母离异,王某判给父亲;父亲腿有残疾,生存能力差,靠低保生活,对王某基本没有经济援助。从初中、高中,王某就一直在政府和学校的关照下,完成学业,最终考入我校。王某入学报到所交费用是利用高考后打工和向亲朋好友筹借来的,交完后就几乎没有生活费。了解到她的情况后辅导员及时向学校反映,为她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和乐山市企业资助金。但当她得知另外一个班有同学同样很困难的时候,就毅然把企业准备资助她的2000元助学金的名额让了出来,在同学间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案列分析处理

王某是一位典型的贫困生。2010-2011学年我担任她们班的辅导员工作。王某入学报到时是只身一人来报到的,我接待了她:人较高,1.70m左右,面色不红润,但很有精神,大方,有礼貌。军训和上课初期都很积极主动为同学服务,反映情况,协助解决同学问题,与同学和谐友好,没有什么异样,但就是面色少血色。她引起了我的关注。向同学了解,反映经常吃得很素,很节约;我有事与她联系,发现很多时候她都没开手机。进一步了解她的情况,原来父母离异早,母亲再婚,她跟父亲生活;父亲腿有残疾,靠低保生活,但常不在家;她很早就自己照顾自己,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从初中到高中,基本上都是学校提供资助,解决她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完成学业。高考后,她打了近三个月的工攒下了5000多元,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些,交齐了学校的费用,生活费所剩无几。

贫困生是高校的一重大学生群体,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上的稳定,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和谐稳定。他们是学校学生工作的第一评判者。关心、帮助贫困生,疏导心理障碍,尽力解决后顾之忧,促进融入学校、健康成才,是我们辅导员的责任。

我经常找她询问,主动给她介绍学校新生入学的“绿色通道”和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观察、了解她的思想变化,开导她、做好做细她的心理疏导工作,随时为她提供帮助;鼓励她自强不息,凭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又叮咛同寝室的同学随时关注、帮助她,及时与老师联系,不要让她因经济影响学业;找高年级的学生干部给她介绍课后兼职的经验和信息,协助她走出困境。

根据学院贫困生的资助政策,我们给她评了三等助学金(最高级)。借此机会,我们在班上举办了“成才、感恩”的主题班会,通过感谢父母、同学、社会、学校、国家,表达立志成才的决心和毅力:贫困不贫志,人穷志不穷,用我们共同的努力,改变我们自己,也改变我们国家。

后来我们又把她的情况向学校反映,学校为她申请了乐山市企业资助金2000元,但没想到当她得知其他兄弟班级有人与她情况相似时,竟毅然将自己的名额让了出来。她说:别人有困难,她就应该帮助;她受到别人的帮助,她就应该帮助别人,人要懂得感恩。

王某不向贫困低头,勇敢向命运挑战,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工作热情主动,责任心强,以身作则,严格管理,用最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来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影响了班上很多同学,带动了班级形成积极进取、好学向上的良好班风。所在班级学风、文化建设和常规管理都名列所在校区前茅,荣获得学院2010-2011学年优秀班集体。

三、工作思考和建议

高校贫困生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当前我校在校生规模逐渐增大,贫困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需要的资助资源也越来越大。就我所带过班级的贫困生数量统计:贫困生已超过学生人数的40%,而全国各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在20%左右。因此,探讨如何解决高校贫困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实际问题,对于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校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助推学生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许多高校逐步建立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初步体系, 即以“奖、勤、助、贷、减、免”为主的基本模式。但就我校来说,这方面的力度明显不足。我校属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行2+1模式,新生没有奖学金,学校也没有多少能力“减、免”学费,给贫困生的助学岗位几乎没有,外出兼职又无安全保障。像王某这类几乎无法从家庭得到学费和生活费,所有一切都需要靠自己打拼的学生,其学业的艰难可想而知。“助学贷款”好像是一条出路,但宣传到位情况,当地金融部门办理情况又存在很多未知数,想办而不一定办得了。建议:

1、完善贫困生的认定工作

我校目前对贫困生的认定条件是:提供“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个人申请”、“评议小组评分”、“班主任或辅导员审核”、“校内公示”。环节没问题,但贫困证明材料的人为因素太多,真正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又很少;评议小组的评分缺乏具体明确的标准,每个班级掌握的尺度不一样,使不同班级评议的分数、结果、人数差距大,导致分到班级的指标受影响。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刚入学不久就要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很多同学之间还不太熟悉,不能准确评定困难等级,容易使认定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2、搞好助学贷款宣传、优化助学贷款

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认知程度较低。国家助学贷款并未真正成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渠道,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学生明白,懂得怎么操作。现在助学贷款都由录取高校负责,容易出现宣传延误或不到位的情况,影响贫困学生及时贷款和就学;建议将助学贷款的宣传工作前移在高中进行,由所在高中学校负责。国家相关部门应优化助学贷款条件,统一助学贷款流程模式,使助学贷款的好政策能覆盖所有贫困学生。对于目前的助学贷款制度,有过助学贷款申请经历的学生普遍反映“申报材料繁琐、手续繁杂”,流程不清,“贷款条件限制太多”,有些地方“办理贷款都是凭关系”等,影响了助学贷款的效力。

3、完善勤工助学机制

首先,学校应健全勤工助学部门职能,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和勤工助学信息库,做好勤工助学的宣传工作,使更多贫困学生有机会在课余时间勇敢地走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其次,要定期校内和校外勤工助学岗位信息。一方面将信息公布在学校勤工助学网站以便学生查询;另一方面通过辅导员——班级的信息传达渠道通知到各班。这样可以使贫困学生及时了解相关岗位信息,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防止社会虚假信息对学生造成欺诈。再次,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知识、智能优势,促进勤工助学向高层次发展。

4、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

贫困生资助工作不单单要从物质上给予帮助, 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心理援助体系, 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主、自立的意识, 从而健康成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及辅导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要进行适时适度的干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热线等信息交流平台,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缓解生活、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为其身心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提供有效保障。辅导员在日常管理教育中要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通过定期座谈会、主题班会、优秀特困学生事迹报告会、个别谈心等多种方式鼓励他们在逆境中立志成才,结合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其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 号).

助学金个人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重塑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0-0077-02

一、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现状

(一)诚信缺失普遍化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得到传承和发扬,然而现今的诚信问题已经变成了社会性的问题。当前,诚信缺失在高校大学生中主要体现在各类考试的作弊,很多学生在考试前不认真复习,在考试过程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打小抄,如课桌上的铅笔字、墙壁上的数学公式、手掌心的小纸条等,这样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于大学的结课考试中,从这些行为可以反射出学生对待考试的消极态度。考试作弊不仅影响学生的在校评价,而且由于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精,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面对就业困难,有部分学生为了美化自己的在校成绩,出卖自身诚信,通过办各式各样的假证件为就业增加成功的砝码。[1](P.39)另外还有很多大学生为了自身的利益,虚报家庭状况,申报材料弄虚作假,以此骗取国家助学金及学校的各类资助等。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更影响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功利主义倾向主流化

正确的价值观是引导一个人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力量支撑。然而现今的高校学生价值观念模糊,面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冲突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更有甚者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不惜以牺牲集体利益为代价,缺乏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荡然无存。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部分学生功利主义倾向较为明显,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甚至出现拉票、送礼等不道德的现象。

(三)认知与行为脱节化

在道德人格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发挥道德认知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引导作用。然而,现今的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因此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去积累知识,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很难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从而就出现认知与行为上的脱节。在大学生道德认知范围内,认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往往在行为上则是为达到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集体利益的利己主义倾向;认知上认同考试作弊是道德败坏、学风不良的行为,但在行为上则也会为顺利通过考试而作弊;在认知上认同大学生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应热爱祖国,希望国家蓬勃发展,然而在行为上却表现为抱怨社会、埋怨国家政策、爱国情感表达非理性等言行。[2](P.12)

二、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的原因简析

(一)社会环境缺乏引导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同样转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严重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带给人们极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改变着原有的优良道德品质与道德追求,影响着青年大学生判断使大学生崇拜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把诚实守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等优良的道德传统遗忘在金钱的漩涡里。“八荣八耻”的颠倒,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崇尚道德理想的遗忘,严重背离道德文化所倡导的精神追求。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使网络资源实现快速传播、缩短了沟通的距离、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不良文化的传播,污秽的内容严重腐蚀大学生的心灵,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很坏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主要依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然而受当前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的德育工作出现弱化,教育工作者将理论知识简单。机械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此,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多是形同虚设,缺乏实效性。目前,有案例表明,现在有个别教育工作者道德败坏,言行不一,道德素质整体滑坡。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做到为人师表,经常会做出一些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更有甚者则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发表诋毁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综上的种种行为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三)家庭教育缺乏榜样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职时间最久的老师,从孩子的出生直到家长的离世,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素养偏低,道德认知较差,恶习较多,如脏话连篇、赌博酗酒成瘾、打架斗殴等;道德行为失真,如做事缺乏诚信、见利忘义、拜金主义等屡屡发生。因家长在道德上存在缺陷,所以对孩子的榜样示范作用也将不存在,相反可能会导致孩子会把父母的种种不良行为作为自己今后的一个标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成才起到阻碍作用。

(四)自我认知缺乏准确性

哲学表明,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高校大学生出现道德人格缺失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进行自我认知和准确定位。自我认知的过程就是自我认识,了解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如果大学生不能对自我进行精准的认识,那么在道德行为的呈现上则必然出现偏差,严重者将“引导”道德行为走向极端。

三、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重塑路径

(一)弘扬传统道德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重塑大学生道德人格的过程中必须改善已有的社会环境。首先,为了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应积极宣传良好的道德传统,同时加大对传统道德文化宣传的物质帮扶,加大大学生道德培养的物质支持。其次,各级政府应大力开发有利于德育工作开展的资源,发挥党员、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发挥名胜古迹、红色景区的启迪作用。再次,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倡导“八荣八耻”作为道德优劣的评判标准。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严惩违法犯罪行为,通过报道德败坏的典型,积极关注社会弱势人群并给予帮助。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为社会营造出积极向上的道德文化氛围,能够对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起到示范作用。

(二)转变教育模式,增强“两课”实效性

首先,高校应将德育置于大学生教育的首要地位,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宣传,努力引导学生发挥个体主体性,参与各项活动,争取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其次,高校应深化大学生“两课”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和加强“两课”的实效性。“两课”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及个性差异,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并给予帮助。开展课外实践,加大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寻求自我,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再次,加强“两课”教师的师德教育。思政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他们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起着榜样示范作用。高校教师应严格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文化素质,完善个人道德品质,并对有道德问题的教师提出通报批评,并调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岗位。积极开展评选先进道德模范教师的活动,宣传典型事例,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三)注重家庭引导,提升榜样力量

家长应正确定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认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清楚意识到自身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道德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坚持以身作则,注意言谈举止,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家长还应做到夫妻恩爱、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兄友弟恭,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尽到父母责任,参与到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为孩子的成长成才树立道德榜样。

(四)树立自我道德标准,加强自我管理

大学生作为道德缺失的主体,应意识到自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2](P.14)因此,要求大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自我道德行为标准,实现自我管理。首先,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法律知识,阅读经典,致敬道德模范,自觉弘扬传统道德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自我精神世界,从而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其次,参加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事业,在实践过程积极学习他人所长,补自己所短,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明天尽自己绵薄之力。再次,严格要求自己,面对诱惑绝不丧失自我,提高自我管控能力,努力成为自我道德人格塑造过程中的主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