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一数学教学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兴趣 信赖 学习方法 进度 和谐
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但刚步入初中的新生因课程种类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深,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的要求提高,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使得大多初一学生措手不及。怎样才能让初一学生适应初中数学的教学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如何搞好初一数学入门教学的体会和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正。
一、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用老师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第一节课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板书“3-1=?”和“1-3=?”让学生回答,有的学生说老师写错了,一比三小算不了,有的同学说都等于2等等。再板书“+”、“—”、“×”、“÷”、“=”五个小学数学常用的符号在黑板上,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吗?学生都能纷纷说出其意思。我动手随意而迅速地剪出五角星,还提问学生:你能画一条直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有几种分法?同学们迅速地说出了几种回答,我接着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并告诉他们:你们只要认真学好数学,你们可以比老师画的更快,做的更好。这节课涉及的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且又都很感兴趣的问题,因此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向望和极大的热情。
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还不够,如果老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很可能吃不消,所以我们要教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所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步骤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让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3.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三、进度适当,精讲多练,稳扎稳打
刚进初中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相对还比较欠缺,如果有的教师“望生成龙”心切,刚开始一味赶进度,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或用来补充内容,提高要求,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时间去消化,理解不透彻,导致作业无从下手,错误率高,测验得不到好成绩,这给学生增加了失败的情感体验。因此初一教学进度要适当放慢。如有理数的运算中学生能够记住运算法则却不能熟练正确运用等,针对初一学生兴趣和毅志力特点,我在每一个运算法则学完后都安排有练习课,使学生能够巩固做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课堂上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练习的时间,精选一些中下学生“跳一跳,能摘得着”的例题,习题进行训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如我在有理数的加法混合运算一课中设计了如下练习:将下列各式统一成加法后再计算,
1、1-5+3―2
2、-2.4+3.5-4.6+3.5
这一组题目,由易到难,礼貌,兼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总之,进度要适当,教师教的节奏与学生学的节奏和谐发展,稳步推进。
四、和谐师生关系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保持良好的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需要师生共同配合。教师爱其生,学生才亲其师。学生一般都会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因此我对每个同学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对我产生信赖和爱戴。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我的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概念;数学定理;解题课;
数学,作为一门和计算有关、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关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和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明确讲述了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式,它是按照数学对象的共性和特性的不同,对之加以区分,通过相关的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一数学教师应该将分类讨论思想渗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一、在数学概念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学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对相关数学方法的体会。初一的课程,概念比较多,理论性也较强,主要是侧重学生的数学基础。因此,初一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活动时,应该将分类讨论思想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在“绝对值”概念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分类,使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笔者结合初一数学教学经验,设计了相关教学活动:(1)写出下列数字的绝对值结果,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1,-4,0,-500,2.9,1000;(2)以四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排列之后,有没有发现它的规律?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准确地排列出了比较值结果,而且发现了可以先将这些数字进行正负数的分类,同时得出正数和零的绝对值依然是它本身,而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这样的结果。学生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绝对值概念,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一些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当中的分类讨论思想渗透
初一数学知识体系当中的数学定理、公式、法则方面的数学知识比较多,也会在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有广泛应用。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数学定理、法则等方面分类思想的渗透。例如,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知识的教学中,笔者根据相关教学经验,设计了下面的习题,希望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1)小李在一条南北向马路上行走,他先走了10公里,又走了20公里,两次行走之后,他现在所处的位置在马路上的哪个位置,和小李出发点又相距了多少公里?(2)依然是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学生在经过讨论之后,总结出了四种情况:(1)小李同时往南走;(2)小李同时往北走;(3)小李先往南走了10公里,再向北走了20公里;(4)小李先往北走了10公里,又向南走了20公里。如果规定南方为正,则会得到有理数相加的情形。正数之间的相加,负数的相加,正数和负数的相加,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更好地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
三、在解题课教学活动中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
解题课是数学知识灵活应用的阶段,教师通过分类思想的渗透,能够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通常情况下,由于题目的结论有多种情况,或者发生的条件有多种情况时,分类讨论比较常见。比如,小华家所在的城市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收取电费的:当电费一月使用量不超过200度时,电费按照一度电1.5元计算,如果超过200度,则超过的部分要按照1.8元每度计算,小华家8月份用了a度电,请问他家8月份应该交多少电费?在此题中,a是个不确定的数字,有可能大于200度,也可能小于200度,这就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再例如,一个圆内有3个点,通过这3个点,可以画几种类型的三角形?这样的数学题目在数学中十分常见,因为要考虑这三个点的具置,也许可以画出等边三角形,也许可以画出非等边三角形。
搞好小初数学教学的衔接,使小学初中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是摆在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为有机整体和系统来进行分析与研究,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做好为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的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一、把握小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点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初中一年级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的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初一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
1.数与式。初一代数初步知识中,引进了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式”也具有数的一些性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进而研究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变化实现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是数学学习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小学里学生已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如简易方程中的未知数,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体会到字母比数更具有一般性,所以教学中应揭示数与式的联系和区别,数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况,数的运算可以看成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此外还应加深对字母的认识,如字母a可以表示正数、负数,还可以表示0,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感悟与理解。
2.算术数与有理数。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从“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增加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对数的认识的飞跃。学生对于数的概念,在小学数学中虽已有过两次扩展,一次是引进数0,一次是引进分数(指正分数)。但学生对数的概念为什么需要扩展,体会不深。而到了初一要引进的新数——负数,与学生日常生活上的联系表面上看不很密切。他们习惯于“升高”、“下降”的这种说法,而现在要把“下降5米”说成“升高负5米”是很不习惯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一时更不易理解。所以使学生认识引进负数的必要是初一数学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难点。我们在正式引入负数这一概念前,先把小学数学中的数的知识作一次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注意到数的概念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逐渐发展的,也是由原有的数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而引发新数集的扩展。即自然数集添进数0扩大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添进正分数算术数集(非负有理数集)添进负整数、负分数有理数集……。这样就为数系的再一次扩充作好准备。正式引入负数概念时,可以这样处理,例:在小学对运进60吨与运出40吨,增产300千克与减产100千克的意义已很明确了,怎样用一个简单的数把它们的意义全面表示出来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在心理产生认同,进而顺利地把数的范畴从小学的算术数扩展到初一的有理数,使学生不至产生巨大的跳跃感。
3.算式与方程。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求出未知量。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比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让学生在两种方法的比较中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形成“观察———分析———归纳”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整个数学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告诉学生,有些问题用算术法解决是不方便的,只有用代数解法。对于某些典型题目在帮助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出后,同时与算术解法作比较,使学生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逐渐摒弃用算术解法做应用题的思维习惯。
4.运算与符号。初一的四则运算是源于小学数学的非负有理数运算而发展到有理数的运算,不仅要计算绝对值,还要首先确定运算符号,这一点学生开始很不适应。另外,对于运算结果来说,计算的结果也不再像小学那样唯一了。如|a|,其结果就应分三种情况讨论。这一变化,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最终要归结为非负数的运算,因此“绝对值”概念应该是我们教学中必须抓住的关键点。而定义绝对值又要用到“互为相反数”的概念,“数轴”又是讲授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一定要注意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性,不能急于求成。学生正确掌握、熟练运用绝对值这一概念,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5.实验与推理。初一的“空间与图形”内容主要有“走进图形世界”、“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全等”。对于“走进图形世界”的教学,要把握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教学要把握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对于“图形的全等”的教学,要把握由“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过渡。
二、做好小学、初中数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
1.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质疑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归纳提升的习惯、总结反思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度过衔接阶段。
2.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观察与思考、理解与分析、综合与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难点所在。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兴趣;运用;思考;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23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15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中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就特别的重要,尤其是中学数学,社会各个领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也更加得广泛,那么如何才能学好中学数学呢?有人这样形容初中数学:初一是基础,初二是关键,初三是冲刺!初一的知识点多,初二的难点多,初三的考点多。其实,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关键还在于学好初一数学,基础最重要!相对而言,初一数学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在初一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他们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都普遍认为初一数学内容简单,上课听一听,内容就会了,不用怎么下工夫。其实这样理解是完全错误的,这样下去,就会慢慢积累很多小问题,由于自己的马虎,不认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虽然在考试中分数还算不错,可等到了初二、初三,随着学科的增多,知识点难度的加深,自己的一些问题就会逐渐显露出来,从而导致上课听课困难,做题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等。因此,在初一时,要打好基础,踏踏实实地把初一数学学好。那怎样才能学好初中数学呢?
一、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但教材的叙述一般比较苦涩,这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整式加减的时候,如-1-3=几?刚开始讲的时候学生不会做,不理解,我就解释:我给了你一个苹果,就是说从我这减去1,然后又给了你3个,我这又减去了几?学生会说3。我又问:我一共给了你几个?学生会说4个。最后问:我这一共减去了几?这时学生就会知道,减去4,就是-4。这样的话,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更加明白。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兴趣,很难想象,对数学毫无兴趣,见了数学就头痛的人能学好数学吗?
二、熟练掌握概念和公式,灵活运用,善于思考总结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认为这道题会做了,去记这些概念和公式有什么用,考试也不考,不如多做题。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对概念和公式,要强行记忆,这样做题才不会出现小问题。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比如,在讲无理数时,无理数的定义是无限无循环小数。有些学生把分数7分之22总归到无理数集合里,这就是对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问题。二是对概念和公式死记硬背,做题时不能灵活运用。三是有些学生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甚至是不去记忆。比如,整式乘法里的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一些计算题里,用到了这些公式,一部分学生始终不能很好地运用。其实记忆才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么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有些学生认为上课听懂了,然后自己就会做了,其实不然,听懂了和自己会做了是两码事,上课听懂了,课下不一定会做题,多听,还要多练才行。所以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做题,及时练习所学内容。有时,看到一些题目后,虽然觉得自己很眼熟,可就是无从下笔。其原因就是,他们虽然天天都在做题呀,练习呀,看似很刻苦认真的样子,其实是做了很多类似的题目,该解决的问题却还是没有解决。这样下去的话,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得一团糟。所以,思考总结也是学好数学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积极请教,这样才能进步,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多数学生就做不到这一点,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被教师批评,也怕被别的同学看到后嘲笑自己笨,而问同学又怕被同学瞧不起。有了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会学好的。闭门造车只会让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跟居家过日子一样,要和邻居多接触,互相帮助,不能谁也不理,自扫门前雪,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四、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知识应用能力检验的方法之一,通过复习考试学生可以系统地将所学知识加以复习消化,并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就应该做到:要在平时下工夫,不搞考前突击;考试时保持平常心。有些同学平时表现很好,上课时教师一提问,自己对答如流,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难不住自己。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失误连连。其实这主要就是考试心态不好,紧张,心理素质比较差。所以每次考试,每个学生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断适应考试节奏。要是自己做题速度慢,那么在平时的做题中,就要给自己限定时间,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高效率。当然正确率也要保证,不能光图快。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一定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只要能把平时的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平时的做作业,那么自己应该就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了。
参考文献: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初一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初一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初一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一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初一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我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赛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学前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的愉悦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注重概念教学,转化语言理解
概念教学在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概念是知识点的“魂”,如何让学生理解概念是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反映:这道题我都讲好几道了,学生还是不会。这种现象,教师是否思考过,是不是源于教学中出现了问题?是不是学生对概念不理解?例如:│a│=a,则a的取值范围是?摇?摇。这道题是关于“去绝对值法则”的概念,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传授: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等于零。学生都会记,但由于存在差异,学生在理解能力上有差别,教师要给学生讲透:究竟什么是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其中“它本身”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不理解。如果教师多提一句:“它本身指的是绝对值符号中的字母与等号另一边的字母相同,即:│a│=a(a>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指的是绝对值符号中的字母与等号另一边的字母差一个负号,即:│a│=-a(a
数学概念的表达十分精炼,初一新生理解、分析能力的限制,教师需在教学中多加点拨,把有关概念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语言,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掌握。
四、注重过程教学,凸显过程的重要性
有些新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但落实到作业上就容易出错,问题在于有些教师强调讲而忽视落实,导致“夹生饭”,甚至重新再讲。如:在讲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知识时,教师不强调过程,只是让学生记。例如:把4x2y-3xy2+yx2-y2x合并同类项,有一些学生误认为都是同类项,学生为什么错?原因是分不清同类、异类。对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清步骤:
4x2y-3xy2+yx2-y2x
=4x2y+yx2-3xy2-y2x 找出同类项
=(4x2y+yx2)+(-3xy2-y2x) 结合同类项
=x2y(4+1)+y2x(-3-1) 合并同类项
=5x2y-4y2x
五、注重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和总结能力
能从一组存在某种共同本质特征的不同数学对象中寻求或发现这些本质特征,是学习数学中有关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技能。让初一学生初步掌握这一技能,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掌握这一技能的指导思想是化归思想,而实现这一思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变式教学方法是常用的方法。所谓变式教学,就是通过不同角度、侧面、情形和背景,从多个方面变更所提供的数学对象素材或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使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其本质特征保持不变的教学形式。该教学方式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变化中概括出本质特征。因此它对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归纳和总结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引起高度重视。
六、注意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蕴含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又影响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肉体又有灵魂的活的数学认知结构,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初一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初一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一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初一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理数;分数;数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32-02
1.看课本目录,罗列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让学生有意识地看目录,是培养学生从宏观上观察学习任务目标,大体上知道本学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这样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最基本的认识,例如初一上,第一章便是有理数,那么有理数包括哪些?其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根据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效果自然就好,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有理数其中夹杂着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点。有理数之间可以加减法,乘除法以及乘方。这样一来,便把本章节的教学思路打开,同时通过一章一章的分解,可以把繁重的教学任务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这样显得简单容易,学生也容易接纳,当然,需要学生强记忆的知识点还是要扎实记牢,运用联想,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便于灵活运用,例如:学习有理数,需要特别提醒,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如-5、0、6,特别注意0是整数而不是分数,只有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在讲解有理数相加减的时候,在其运算的时候,希望同学们掌握这些规律:①同分母的分数可先相加;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相加;③几个数相加得整数或数值比较小,可分别相加;④符号相同的数可先相加;⑤可将带分数拆成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后再相加。例用用一些总结解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找好突破口,这样才不会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提醒一些注意的地方,便减少错误的发生。这样才会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
2.讲解重难点,多给学生练笔
数学教学从来就不是单独的讲解,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样才能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和运用,数学知识重点不是记忆,而是练习,所以对学生动手的能力要求强,我经常要求学生在听讲的时候拿着笔,一份草稿纸,经常画图,写些重点知识点,为的是及时消化,同时加强印象,数学课堂时间很紧张,而我更愿意把更多的时候留给学生演板和练习,我认为,真正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导和提示的作用,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点,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信。在讲解有理数的乘除法,在讲解一些基本概念之后,我便出一道相关的题目,分别请三位同学进行黑板练习,例题:计算(+3)+(-1)+(-3.3)+O-5O÷(-10)+(-0.3)×(1/2)×(-2),解:原式=(+3)+(-1)+(-3.3)+5×(-1/10)+0.3;=(+3)+(-1)+(-3.3)+(-1/2)+0.3;=3.3+3.3-(3/2);=-3/2。通过这样课堂上的练习,这样才能加深知识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从解题上面去检验自己的错误点,然后加以改正,多做练习,熟能生巧,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基本的知识点。
3.准备错题本,反复查看和总结
数学是门大量解题练习的学科,所以我让学生们有个好的心态,不要害怕犯错误,告诉学生们,自己在做学生的时候也经常犯错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问题,你就明白学生犯错误是可以理解的,而及时记录这些错误有助于学生避免下次犯错,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不易忘记,所以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错题的本子,记录错题的原因,写下正确的结果,长年累月,上面一定会布满了错误的题目,我相信这些错误的地方便是考试的重点,这样一举两得,既养成了记录错题的习惯,也掌握了考试的重点,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好方法,学生也从中很好的记住这些知识点。学习数学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只要从易错题和易混淆概念抓起,对数学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常见易混淆知识点,例如:一元一次方程中等式的性质,我们得知⑴如果a=b,那么 c=b±c; a=b (c≠0),那么 = 。特别提醒,等式还具有以下两个常用的性质:⑴对称性:若a=b,则b=a; ⑵传递性:a=b,b=c,则a=c;注意:若ac=bc,则未必有a=b,如2×0=-3×0,但显然2 -3。通过这样讲解,让学生明白这是个易错点,重点摘抄和理解,这样就可以牢牢记住,下次便不会弄错。我经常用类似的方式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的错误明显减少了。
4.生活化教学,让数学变得有意义
每个学科的最终目的便是服务于工作和生活,数学更是如此,单纯的理论分析解题,不将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作为教师,有义务把课本移步到生活上,这样才能和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更有兴趣去主动学生,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候,现实生活运用于工厂生产效益问题,加工或生产的总量,工作效率问题,还体现在商场折扣销售问题上,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 ×100%,这些便是我们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数学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教学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好数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将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科学教学的必经之路,教学需要注重生活实际化,拒绝空洞理论的教学,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运用,是初中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作为教师,需要多多的引导和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删繁就简,提高解题技巧和生活化教学,学生也要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课堂上互动教学,给学生多练笔的机会,对初中数学知识强化理解,慢慢的积累,培养摘抄错题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