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超脱台词

超脱台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超脱台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超脱台词范文第1篇

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干过这种事,其实最初衷的目的可能会很美好,比如拿我们男孩子来说,是怀着一颗无比赤诚的武侠高手梦做起了这些运动。可是最后都是以忍受不了那份如影随形的痛苦,纷纷不疾而终。

当有孩子问起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运动时,你可以告诉他这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像迪加奥特曼一样强大,但再问你,为什么做这些运动就能变得强大呢?这时,你可能会语塞。

在疯狂原始人里,有一句相当经典的台词,那就是;在这个世界,好玩的都是不好的,这也是中国教育的最原始的根本。换句话说,只有时刻保持敏锐的痛苦神经,才能使人逐渐强大。这也是那天将降大任的前奏曲。同时也是亘古不变的残酷定律。我们苦苦寻求的所谓快乐,其实是用等量的“痛苦”所交换的。

自小,我便犯人群恐惧症,向来活在庸人自扰的黑暗里,有一位我向来尊敬的大师在上个月邀我去他禅修的寺院里“治病。”她说,只要我能配合她的沟通,便能钩去我身上的业障,从而不再痛苦地生活,从此步上“赚大钱”的光明大道。

其实,我很相信她有这股能力,因为也确实有许多人在她那里得到了解脱,但,不知怎么我却有点担心,我的担心是,假如做为一个凡人,真没了那根感应痛苦的神经,那还能变成正常的“武林高手”吗?假如真没了那根敏锐的痛苦神经,那人心是否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沙漏?那跟傻子有何异?假如真没了接收世道纷杂痛苦的神经,那还能有人人向往的世外桃园的由来吗?

在这个世上,有许多大道理的产生是为了驳倒另一大道理,人是一个相当矛盾的思维动物。这一生反复追求奔跑的生命线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就是一条两点一线的水平线。所有人从一出生便亡了命地往外奔跑,直到死了,却一定要回到落叶归根的起点线。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形形的江湖中,谁都想成为武林高手。做为一个即将成为武林高手的江湖人士,都持有形形的“坎坷证。”你也很难想象,每个怀揣高手梦的人成为武林高手并不是他最终的归宿,通常,在武侠小说中有一句经典的名句;报了大仇后,我便隐居江湖。藉此,也可以想象出,隐居江湖,过那种不经血雨腥风的生活才是每个武林高手梦寐以求的最终归宿。其实,这个理想结构体很矛盾,因为这两条路根本就一条线上南辕北辙的两个点,就像浪漫学家所言,寻寻觅觅半生,却不知幸福就在身边。但,世间寻觅者真的就有如此迂腐吗?

超脱台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山水情》;水墨动画片;民族文化;水墨画;意境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1-0166-02

一、《山水情》作品概况

与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由中国最早开创,将中国特色水墨画即我们所说的国画运用到了动画片的制作中,以绘制不同国画的方式来完成对整个故事的叙述。在把国画引进动画片的同时也将水墨画的特点全盘应用在了动画片上,包括以虚代实,以物寓情等方式。1960年,上海美影厂拍了一部称作“水墨动画片断”的短片,作为实验。同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1988 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山水情》是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同时它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水墨动画的魅力所在。纵观现在中国的动画市场,我们很难再找到像《山水情》这样高“质量”的动画片,这里的质量主要是指动画片的立意,表达方式以及其艺术造诣。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山水情不仅融入了我国的国宝水墨画同时也将中国的古典音乐融入其中,二者相互呼应,使本片的意境有了极大的升华。

《山水情》在中国动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水墨动画经过近20年的深入发展已从最初的内容简单,音乐简单的水墨动画变成了画面和音乐可以自由配合可以不通过台词仅仅通过音乐来讲述画中故事的水平。若说早期的水墨画将形象表达的比较完备,那么《山水情》则赋予了水墨动画更深层的意境,把洒脱、飘逸、灵动之感带入了动画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一般的奥义。该动画片的人物形象设计者吴山明师从“浙派”,其吸收了我国古典绘画艺术写意之精华,不遵从比例关系,以“似是而非”写意为主的原则来塑造本片的人物和环境,使故事情节更加富有诗意,描绘更加传神。自然风景和人物情感的完美融合,让整部作品更加富有诗意,简单的画面传神的表现出不同的场景,每时每刻都有一个属于“他们”的独特意境。出场时琴师修长的身材,布衣长袍携着一把古琴,表现出了一种超脱和琴师所独有的那份古朴和大隐于市。琴师超脱的形象和周围秀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河水开阔,所有的景色都是那么的大气和空灵。为了让该动画更富意境,本动画运用了大量的留白手法,创造出了许多不同的意境,同时又给了观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让观者自行补充留白处的的环境。通过以虚代实的手法,将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用简单的构图勾勒出复杂的场景,传达了不同的意境。

本片巧妙的运用了大量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和神秘的大自然结合在了一起,表现了这些能人贤士追求自由自在隐于山林的超脱之感以及与世无争的思想和传统文化中禅宗的明心见性。该片通过古典音乐和水墨画的有机构成,让一草一木,山川叠嶂、人物、动物都完美的融入到了如诗一般的动画片中,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醉在其中。《山水情》号称当时中国30年动画片之最。

二、巧用留白构图营造意境

国画中常常运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景象,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留白”顾名思义是在作品中余留相应的空白。在玄学上,天道运行讲求阴阳两面,即可相互排斥又可相互补充,此消彼长,在国画中即使留白与笔墨的完美结合。留白为虚,笔墨为实,虚实结合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虚实结合,适合表现广阔的画面,增添画面的思想内容,深化画面的内涵,同时留白的运用又给了我们大量的想象空间,让我们想象出画中的意境,形成眼睛在看脑中在想的模式,不同的人脑中会有不同的画面,故给我们更大的延展性,且发扬了国画以虚为实之感。唐代刘禹锡说“境生像外”,虚与实是中国绘画中重要的理论范畴, 它包括隐现、浓淡、黑白的对立统一。在空间表现上,中国水墨动画经常用写意表现方法, 利用空白形成“虚境”,让观众在头脑中想象出人物所处的假想情境[1]。笔者常常运用简单的构图描绘出不同的场景,并通过留白的方式让观者清晰的看到其中的变化,并将其补充完整。就如本片中两个最普通的对比场景:相同点是两个场景运用了相同的方式――留白且里面都是小儿在抚琴和老师在侧, 但很容易区分场景的变换,因为不同的是前面的场景中有一火炉和一把板凳,显然是二者在室内空间;而后面的场景只因为有一片枫叶飘落就然观众能很自然的联想到地点已变换,从“内”到了山野之间。本片大量运用中国水墨画这种“境生外像”的特点,用点点的变化给了观者无限的遐想,用有限的空间勾勒出了无限的故事。了了几笔和微小的变化便让我们观者有了自己的想象和判断, 让我们联想翩翩,这也是水墨画中“以虚为实”的表现手法所带来的魅力。以简单的变化大量的留白传递给我们新的信息,既使诗意的画面更加传神, 也可激发观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亲自创造属于自己的场景,具有不可复制的艺术效果。

三、通过变换的画面表现不同的心灵意境

相对而言, 几部传统水墨动画片的人物内心表达略有不同: 《小蝌蚪找妈妈》在内心世界的表现上较为直接, 这和它的故事取材也有直接关系(童话故事)。在《牧笛》中, 内心世界的展开和幻想空间联系到一起, 通过了一个梦境来展示情节[2],《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相比在水墨画的创作上有了更大的提升,更加符合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而水墨动画《山水情》,更加发扬了中国山水画的这一特色,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大量的寄寓到了山野之中,回归了“以物寓人,以虚代实”的中国水墨画风格。出来之时老琴师心中的气魄和远大的志向仿佛是空中盘旋的雄鹰,而授琴与练琴的的快乐时光如同水中鱼儿般欢乐无忧,而琴师与小儿建立起的师徒之情和父子般的感情犹如不绝的江水。在动画的尾声,师傅完成授琴要与徒儿分离,节奏发生变化,推动感情和节奏达到,不停的变换场景和节奏,通过不同场景的转换来表达复杂的内心世界。开始是狂风暴雨、风云变幻, 接着是汹涌的江水, 碰撞变化的场景画面。在动画的最时,改用了新鲜的手法――即时作画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内心巨大起伏。整部动画在这一刻节奏变的不同前段的含蓄婉转而是快速直接, 配乐变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且画面切换快而有力。风雨、山林、大浪、泼墨、即时创作、音乐、节奏变换相互配合将人物离别的内心世界表达的淋漓尽致,表现了深厚的师徒之情, 是整部动画的。

四、音乐构建朦胧之美

古典音乐已经作为中国音乐创作的最高境界,它具有视听、想象和审美特征。以通常的说法:意境就是情景的结合,或叫“情景交融”。简单的说,艺术是作者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实的反应与描绘,不同的人的反应不同,同时,不同的素材和体裁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故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和影响。

在《山水情》这部水墨动画中,山林中的各种声音如水声,风声,鸟鸣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观者通过声音加深对故事所在环境的感知,将二位的画面拓展成了观众脑中真实存在时环境,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能更加深刻的感受画中人物丰富的内心和情感。同时是通的变化与转化也可以用声音表现出来,用声音来构造一个看不见的“真实”空间。受众通过声音和画面的融合更加真切的体会片中人物的感情,同时这些声音也将水墨动画表现的更加生动活泼。这是《山水情》中声音表现的形象性。

音乐与画面都富有诗意,这种诗意传达了创作人想要表达的意境:整部动画的背景音乐给人以听觉的冲击让人产生一种感情我们把它称作意,而画面又给了我们故事发生的境。动画的音乐以及因音乐产生的意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较为主观,片中的画面和让人们看到的境是较为客观的。两者相互配合,音乐中有画,画中有音乐,意中有境,境中有意。

笛声和琴声作为主要的声音元素贯穿全片,他们作为本片的主旋律抽象的表达了许多内在感情。在这部动画中笛声和琴声的作用非常广泛,但较多的用于对气氛的渲染,对人物性格和特征的塑造以及升华感情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本片中的“情”则被笛声和琴声表达的淋漓尽致。老师的琴声表现了老师的鸿鹄之志,少年的笛声则表现了少年内心的纯真,与自由自在的快乐。本片的配乐可说是对水墨动画的升华,用音乐传达人物的内省世界、不同的情感以及其中的变换让人在听觉上有直接的冲击而在内心荡漾起了自己对本片人物的心情,内心的理解,既深化了本片的情感又使受众可以拓展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进入到一个由自己的感受所创造出的空间和感受其中的意境。琴声悠扬古朴,透出了老琴师的高深莫测和他对琴的那份感悟。虽然本片没有一句台词但每一个音符似乎都在说着什么,随曲调的变化娓娓道来。

五、民族文化浓厚

儒家文化主要由儒家思想来指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注重的是孝悌忠信和礼义廉耻的思想。在《山水情》中,渔家小子学琴和琴师文士送琴的场景极大地表现并发扬了儒家文化,将琴比喻琴师文士的精神风格,从琴师文士坐船到晕倒,琴师随身携带的除了琴别无他物,而且在晕倒时也要抱着琴,一醒来也是看琴是否还在,琴在不知不觉中已让受众觉得他是故事发展的关键点,也连接了师徒之间的深厚友谊。通过琴师的爱琴、护琴和抚琴无不反映出琴师文士的琴师的高尚品格,从少年接琴师过河到琴师晕倒,再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授琴缔造出深厚的师徒情。琴师精心传授琴艺,少年天资聪颖、刻苦学习,终有所成,琴师文士将爱琴传给渔家小子,其中隐喻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均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瑰宝――道,它似乎有着更加神秘的色彩。和儒家思想不同道家没有提倡礼法的约束更多的是强调无为而治,它有一种归隐的思想在其中,但是道家又有一种辩证的思想在里面,虽有归隐退让等思想但还讲究一个治字,那么综合来看就无为而无不为。道家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常常将自然界的规律巧妙的总结并找出其内在的优秀品质为人所用。所以道家的文化给了中国的文人墨客许多的艺术启迪,他们寓情于山水,通过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山水情》这部动画中,用笛声,琴声以及风雨和涛涛江水将师徒之间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离别之时更是运用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人和山野各种场景的关系表达了浓浓的师生之情以及最后诀别的不舍。来时琴师显得温文尔雅,当琴师最后消失在山林之间时,那种天人合一之感被刻画的十分得当,伴着琴声隐匿于山林之中又是一番不同的洒脱与超然。

参考文献:

超脱台词范文第3篇

在《画皮2》中穿插着三条主线:小唯是妖,她没有心,所以她并不相信人心中向善的东西,因此她一直生活在一方冰冷的世界;靖公主是女人,她在乎自己的外表,她的外表是她自信或自卑的一部分;霍心是男人,他纵然有心,也无法摆脱森严的世俗和妖女的魅惑,有时候甚至会被简单的外表迷惑。需要“心”的三个人在某一时间节点碰到了一起,他们需要做的是寻找各自的心:小唯需要找到“爱心”,她要温暖自己世界里冰雪般的寒冷;靖公主需要找到“信心”,相信男人并非她想像的那样头脑简单到只顾外表;霍心需要找到“决心”,在外表与内心之间选择其一去爱。电影中每一个人的缺点被暴露得很深刻,体现了编导的批判精神:靖公主有无限大的权力,却猜不透一个人的心,因为心永远在权力之外;霍心英勇无比,却无法把握自己的情感脉络,为此陷入了一场爱与恨的风波;小唯身为妖,与人类相比有无限的法力,却还要受妖界更大法力的控制。

骄傲却自卑的公主

在《画皮2》中,说到惊艳与突破,则非赵薇莫属了。近年来赵薇塑造得比较好的角色,无一不是稳重内敛形象,如沧桑悲怆的花木兰,贤惠隐忍的佩容。很明显,《画皮2》的靖公主,在演技上能有更大的发挥,也是对赵薇更大的考验,《画皮2》里面赵薇的角色要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三个层次,一是骄傲却自卑的公主,二是魅惑妖艳的狐仙,三是转生为人的平凡女子,复杂的转变,赵薇拿捏得丝丝入扣,闻着花香流下的那滴泪,更为她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给出了令人惊喜的升华与蜕变。

乍一看《画皮2》会固执地认为它浪费了赵薇另外半张漂亮的脸蛋,从出镜就意味她没法再做美女,为情遇险惨遭毁容,为情又受狐妖蛊惑而“换脸整容”,宛若稀里糊涂的小女人,但就仅靠半张脸和一小块面具,她就能成为勇武、痴情、暧昧、炽热、仇恨、妒忌、高傲、邪恶的综合体,多情痴绝,易被蛊惑,却能听劝,用剑干脆利落,对情却犹豫不决,她是女性通病的缩影,这部戏里她容貌越美的时候精神会越“分裂”,变幻无穷如同在数学谜题里穿梭,外表在偷天换月,身份性格在神魂颠倒。与周迅的暧昧以及灵魂互换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几场戏,赵薇演周迅,周迅演赵薇,构思绝伦,戏中她与周迅之间相拥的小暧昧令人误以为剧情要大转折,其实那只是一枚烟雾弹,目的是表现为爱化敌为友的大度,这就是身为一个女子面对情感诱惑时温柔大度的超脱。赵薇非常超脱,在池中画皮,为美丑而走向极端,悬崖勒马,充当狐妖替身时嘴角的一瞥邪恶以及一个正儿八经从狐变人灵魂互换之后的游刃有余,步履轻摇宠辱不惊地感受人间,无不透露她是一个有知觉有触觉心细如发的好演员。

与陈坤的情感戏是赵薇这个角色的精髓,她勇武霸气,嫉妒心强,但更多的则是善良温柔单纯,这部戏交织着虚幻的三角恋,真假难辨,赵薇将靖公主的转折演的一清二白,勇武到妒忌之间的急转弯一气呵成,勇武是优势更是孽缘的根源,让她与爱人霍心相隔甚远,并勾来了狐妖小唯。她的第一身份是一国公主,第二身份才是柔情万种的平凡女子,但小唯的插足让她明明白白地回归真女人的角色并肆无忌惮地醋意爆发,虽然小唯的目的仅仅是得到一颗人心闻杜鹃花香尝泪如雨下。没有女子来比美竞艳,就难以激起另外一个女人在心爱的人面前的表现欲与占有欲,赵薇将勇武到嫉妒之间的变换把握的天衣无缝,演女英雄花木兰不在话下,靖公主的巾帼身份更小菜一碟,那声音那底气那浓眉大眼,抢镜地赚走印象分,实力雄厚地夺人心魄。

周迅如果在演狐仙妖精上认第二,中国恐怕没人敢认第一。从《画皮》到《画皮2》一脉延续下来的核心角色——狐妖小唯,这一次她无爱无心,为爱寻心。

五百年前狐妖小唯身陷情网,对王生爱一往情深的追逐,为了得到人间真爱和王夫人的名头不惜栽赃、伤人、杀人、耍阴谋、勾引魅惑,小女子姿态尽显,纵然是与正室针锋相对争宠,面对所有质疑、刁难,为爱的心始终没有退缩、自省过。彼时,她不过是幻化人形的妖,有的是一颗狐媚之心,并不懂爱,灵动却不沉稳,以为爱就是得,却不知爱从来都抢不到。

五百年后她没了心,感觉不到爱、花香和疼痛,就算依旧美艳如画,就算血统高贵的王子肯为其俯首躬身,也都不是她所想要的。她要的是一颗火热之心,对心的渴求不是仅为了躲避随时侵袭而来的地狱寒冰,更多是对爱的牵念,曾经爱过便知个中滋味,没了心,哪里还有爱,有心才能妄谈感觉感情,才可以将爱刻骨而后铭心。经历过爱恨得失,灰飞烟灭过,冰封过,褪去初时轻佻浮华。她及她的角色静而不空,冰而不冷,似是从画中走来,不在妖界,不落凡尘,染三分妖气,带三分仙气,余下为人决心。这一次她想要得到的是完完全全的人心,这一次她远远站在一对情人安全距离之外,是故事参与者,却非感情劫掠者。

超脱台词范文第4篇

要的就是那种京味

作为一部描写旧时北京题材的话剧,斯琴高娃力求把它做成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戏,因此在舞美、服装设计与台词的把握中,着重体现了上世纪老北京的特色。斯琴高娃表示:“《月牙儿》通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母女俩为生活所迫、沦落风尘的经历来反映整个时代,所以那种强烈鲜明的时代色彩一定要表现出来。”由于剧词都带有浓浓的京味,所以在挑选演员时也以“北京话说得溜”为首要标准。据说,为了寻找剧中“小虫儿”一角,剧组人员甚至动用私人关系,找来了一个刚从北京转到上海念书的孩子。

谈起剧情,斯琴高娃表示“不能自力更生,处处要靠男人,是那个时代女性最大的不幸。在一个男女不平等的年代,女人即使有手有脚有头脑,也不一定能够谋得生路,只有求命好、找个好男人,才有可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哪像现在女人那么幸福,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虎妞到虫儿妈

斯琴高娃主演老舍的作品已不是第一回了。人们最初的记忆就是《骆驼祥子》中那个性格蛮悍的虎妞,洒脱自如、充满生活情趣的表演为斯琴高娃赢得了第六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第三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而在电影《月牙儿》中的出色表现也让斯琴高娃的电影表演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她无限感慨地说:“冥冥中我和老舍先生确有一份缘。当然,二十年前的状态和现在自不能等同,经过了二十年的生活沉淀和表演积累,总会从老舍作品中读出不一样的东西,但我不会试图在如今的表演中弥补之前的遗憾。对我来说,这是崭新的开始。”

如今,影视明星加盟舞台剧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就连以往被人们看作极为严肃的话剧作品也频频启用明星大腕以博人眼球。对此,斯琴高娃的回答很实惠“影视明星出演舞台剧,那是一件互惠互利、皆大欢喜的好事,如果能凭借大腕们的知名度拉动票房,何乐不为。更何况,如今的观众又都不是傻子,他们看过的戏兴许比我们还多,他们在文艺上的消费也是理智的。”

“垂帘听政”指江山

几乎每次前往剧组探班,都能在排练厅靠后一溜长桌的最末一个座位,看到一个头发花白却气度非凡的老者,他总是聚精会神地看着排练,并适时给出一些意见。相比一旁有时显得“气急败坏”的斯琴高娃,他看来倒更像是隐在幕后的总指挥,原来这就是高娃的“内参”――端士籍华人音乐家陈亮声,他被剧组所有人尊称为“姐夫”,也是这个戏的幕后支柱。

超脱台词范文第5篇

如果从商业的维度审视,张一白去年导演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十分成功。这部投资不到1亿元的影片在2016年收获了超过8亿元票房,打破此前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保持的国产爱情片票房纪录。张一白则向市场证明了自己是一支具备票房保障的蓝筹股。

如今被打上“最具商业价值和商业眼光的导演”这一标签的张一白并非历来就是被市场眷顾的宠儿,与多数第六代导演类似,他的职业生涯也曾接连票房遇冷,也会沮丧失落,感叹命运不能完全由自己掌握。

两极分化

梁雪晴和男友去年最厉害的一次吵架发生在一同观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之后。争吵的导火索是梁雪晴在观影过程中哭了三次,男友在一旁嘀咕了一句“得有多傻逼才会为这种烂片哭成这样”。

梁雪晴自认泪点不低,她哭是因为着实被打动。而在男友看来,这部角色关系拧巴、情节不切实际、台词矫揉造作的MV电影,“看得人尴尬症都犯了”。

他们的分歧也是张一白电影口碑的缩影――在网络上,类似的争论至今比比皆是。

知乎社区“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好看吗”这一问题下,一条夸赞影院空调、音响、座位等硬件设施而绝口不提片子本身的“顾左右而言他”的高级黑段子收获高票赞同。与此同时,也有大量观众在网络发长文表达自己对这部影片的喜爱,分享自身的情感回忆。知乎用户Vera Li阅读大量网络差评后“不禁有一瞬间的怀疑人生”――她认为这是一部给她带来惊喜的电影,“国产青春文艺电影里面,能让我又笑又哭全程认真看下来的这好像是第一部”。

无论是高票房还是严重分化的口碑都在张一白的意料之中。在他看来,这部电影打动普通观众是无疑的。“绝大多数观众都不是艺术家,绝大部分人过着庸常平凡的生活,只有爱情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暖意,能让他们去超越庸常的现实生活,让自己在那一瞬间能飞起来。”

而他最在乎的,恰恰是普通观众的认可。

“红尘儿女万家灯火”是张一白对这部片子的总结,“爱情的本来面是茅十八和荔枝――一个警察和一个技术宅,看似相隔遥远,但爱情就是超脱现实、超脱功利、超脱阶级,人只要生活在爱情里面一定会幸福;爱情的现实面是陈末、小容和幺鸡――不存在脱离实际的谈情说爱,爱情总是跟日常生活中的鸡鸣狗盗有关系,跟凡尘俗事有关系;猪头的故事传达的是爱情的幻觉,他以为这是爱情,所有人都以为是爱情,但对方并不觉得是爱情。你仔细想想我们成长过程中谁不是经历这些过程,谁的爱情、谁的人生不是由这些侧面构筑而成?”聊起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原本瘫靠在沙发上的张一白一下子直起身,目光炯炯。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个名字让张一白感到别有况味:“似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客,我们既是过者也是被过者。”他跟张嘉佳就相识于一次偶然的路过。起初有人介绍张嘉佳和他在微博上发的“睡前故事”给张一白,他挺瞧不上。“我有那么多经典名著要看,那么多文学作品需要我看,我看它干什么?”后来在上海,一位出版家的酒局上,张一白注意到边上坐着一个小伙子,“很高傲地郁郁寡欢地喝”,喝着喝着张一白就过去跟对方聊天,喝到后来俩人就一起去吃宵夜,“勾肩搭背的”。第二天在机场,“小伙子”张嘉佳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递给张一白,说这本书你拿去看。

在回北京的飞机上,张一白一口气读完,唏嘘不已。他觉得这本书是对他人生的一次关照――书中的故事即便不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会发生在周围。跟张嘉佳更熟之后,他的想法获得印证――书里的人物和故事皆有原型,确实有引感共鸣的现实依据和基础。

采访过程中张一白经常提及的词是“感受”“情绪”“触动”,而不是多数导演爱强调的“故事”。他认为商业电影的套路无非是技术层面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能否引起共鸣,“我在乎的是电影触动人心没有”。在他眼中,好的电影要让观众觉得这个故事与自己有关,才会愿意代入和体会。“我也知道我的电影确实让很多人心生共鸣,就是你在拍我,你是拍我曾经历过的生活和我正在经历的生活。” 凭借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张一白又一次向市场证明了自己是一支具备票房保障的蓝筹股。

在看完原著后,张一白曾对作者张嘉佳说:“这个版权我都不用买了,反正谁买了都会找我拍。”从某种程度上说,“会拍爱情片”是张一白的优势,是他的标签和符号。但就像硬币的两面――批评和质疑也由此而来。不会讲故事、情节支离破碎、把电影拍成MV,从拍《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电影版开始,这样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其实有100个人说你好,但是直接跳到你眼中的还是那几个骂你的人,于是你就会把他们当成全世界了,那怎么办呢?就是调整嘛。”如今他对骂声已经习惯。“都已经被骂了一辈子说是把电影拍成MV了,我也不在乎这个。”张一白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被命运砸中

拍电影对张一白来说并不是什么理想主x的事。他35岁才迈入影视行业,拍摄了后来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对他而言,这不是一朝“梦想成真”,而是“被命运砸中”。

那时他混迹于张扬、施润玖、刘奋斗等一群满怀热情要做电影的人当中,跟他们一起聊《洗澡》《爱情麻辣烫》等片子的剧本,但并没有萌生自己也要拍一把的想法。直到歌手谢雨欣找到因拍摄MV结识的张一白,说她有一笔钱,想拍一部偶像剧,这才有了《将爱情进行到底》。

直到今天,张一白觉得自己的创作多数时候都延续着这种被命运砸中的状态。比如拍《将爱情进行到底》电影版之前,他和团队原本在筹备另一部片子,但有一天坐车经过某处,他突然开始想念杨峥和文慧,想他们在干嘛,想到他们的种种可能,那一瞬间他就决定要拍《将爱》。“我往往花很长时间做的剧本,都不是最后拍的,最后拍的是从天而降突如其来。”张一白说。

到了拍《秘岸》的时候,张一白有了更大的野心――“证明自己既能艺术又能商业”。然而事与愿违,这部电影既没参加大的电影节,票房也一塌糊涂。《秘岸》是张一白自己的作品中,他最喜g的一部。这次打击让张一白彻底打消了兼顾艺术和商业的念头,他重新审视了二者的关系,认定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事实上,电影在张一白心中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艺术品。侯孝贤可以只有米兰・昆德拉一个观众,但张一白不行。因此,他重视电影的商品属性,他对于影片的成本和市场回报抱有客观的预期。他甚至在一次采访中说:“为什么有的导演就耻于承认自己的作品是商业片?还要反映人性的这个那个,找一个标签来贴金,这就是唯恐高低贵贱之分的思想在作祟。”

前四部电影接连票房失利,让张一白意识到在电影行业里导演是弱势的,他不能完全掌握电影的命运。“冯小刚和张艺谋的成功给大家一个误解。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有个张伟平或者华谊兄弟帮忙,但我找不到这么好的制片人和监制。”他说。

当时张一白对影片宣传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方案,但这些方案被片方和发行方否定了。他急切希望有个作品能证明他逐渐形成的电影宣发观念。于是张一白买下畅销书《杜拉拉升职记》的版权,然后请徐静蕾来做导演,他自己任监制。“监制和导演的着力点不一样,电影对监制来说就是一个商品,监制更多扮演一个电影的CEO,帮助导演有力地把它生产好,然后把它推广推销出去。”张一白解释。

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当时所有都市爱情片票房都没有超过一千五百万,但《杜拉拉》获得一亿两千万票房,使徐静蕾成为第一个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女导演。一年后,电影版《将爱情进行到底》上映,张一白同时担任导演和监制,这部电影的票房相比《杜拉拉》翻了一倍,在营销方面开创了中国电影“情人节档”的先河。

热门IP+话题营销+天后王菲演唱主题曲,从《将爱》到《匆匆那年》再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张一白摸索出了一条市场认可的道路。到为《从你》做宣传的时候,他已经不用亲自在一线带团队打仗了,因为宣发行业已经成熟起来――无论海报设计、预告片制作还是全案营销,都有非常专业的公司和人才。“我还是很欣慰的看到当年我们播下的种现在终于长出了芽,开花了。现在我只需要说这个牛逼,这个不牛逼,就可以了。”张一白感慨自己已经可以从产品经理的位置上被解放出来。 张一白说人只要生活在爱情里就一定会幸福。

早前,在为《杜拉拉升职记》融资的过程中,张一白接触到很多新鲜的课题,于是花几十万去念了EMBA。一个人既能画画,又能卖画,说明他并没有把自己当一个单纯的艺术家,或者说没有把艺术看得那么崇高。尤其是真正走出文艺圈接触商业和商业领域之后,张一白更加“不觉得艺术,不觉得电影就牛逼到可以把全世界干翻”。

超脱台词范文第6篇

语文课 后进生 情感教育

一、情感、情感教育及其特点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实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同兴趣一样,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人倾向,也是推动人积极思考和创造的内心动力。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情感体验的教育。语文情感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感染性和陶冶性。

二、情感教育对后进生的作用

情感教育是语文新教材教学的需要。语文新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饱蘸思想情感的经典范文。每一个后进生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如果我们教师仍沿用老办法,一味地分析讲解,则很难打动学生的心灵,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

情感教育有助于强化语文学习。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不是什么与个人截然分开的东西,它们是同人的情感世界结合在一起的。语文教学倘若能置身于学生的情感兴奋中心,它就能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情感虽然不能代替认知,但是凡是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发生强烈波动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记住且保持牢固,有的甚至终身不忘,学生对之具有好感、产生热爱、迷恋的事物,就能持久地保持在他们的记忆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信号功能和强化功能。我们要重视情感在认知过程中的强化调节功能。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喜爱的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智力活动的效率和认知过程的进展。

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后进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难免会有压抑、困惑、自卑甚至仇恨等消极情绪。语文教学尽管不等于心理学,但有可能从感情狭隘的状态中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施教,同时更是一种感染。青少年正处在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去理解一切美好的东西,接受美,追求事物的内在美。并奋发努力去创造美,让学生有一个丰满的人性。所以说情感教育又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高尚审美情趣和一定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需要。

三、面向后进生怎样进行情感教育

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后进生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他们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有个性、有情感、有自尊。如果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急于求成,用呵斥、命令的口吻强迫其学习,必然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

其次,要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在任教期间,对班上后进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三条基本途径。

(1)听。《记念刘和珍君》引用了陶潜的四句诗“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诗人表达了他对死亡的看法,有着一种看透人生的清醒和淡泊脱俗的态度。死亡对于只有十五六岁的高中生来说,似乎是个太早的话题,但如何正确看待死亡,对于他们成长是必不可少的一课。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观点,我选用了表达同样观点的流行歌曲大师罗大佑的《歌》。歌词这样写道:“当我死去的时候,亲爱的,你别为我唱悲伤的歌。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也无需浓荫的柏树。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淋着雨也沾着露珠。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诗意的歌词配上优美的旋律,让学生闭目冥想,沉浸其中,哦,原来艺术家笔下的死亡可以如此诗化超脱,不仅非常容易地理解了陶潜的死亡观,而且在老师的推荐引导下,喜欢上了罗大佑及罗大佑的歌,提高了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审美品位。

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病,许多学生过早地遗失了本应属于他们的童真和想象力。一方面,学生告别了简单的感性判断,另一方面,又不能建立起真正的理性判断,开始怀疑,却又说不清依据。因此,一部分学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拒绝思考、拒绝知识;一部分学生失去了想象的翅膀。语文教学必须正视这种现状,在塑造一个高尚心灵的同时,也应归还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

要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要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当然,不能无边际地胡思乱想。这种想象应该是合情合理的,是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对问题进行形象地选择、正确地判断有条理地归纳过程。语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课题。

(2)读。《雷雨》是先生震惊文坛的处女作。该剧情节跌宕,通过富于个性的人物语言塑造了周朴园、鲁侍萍等饱满的人物形象。欣赏《雷雨》不能不通过欣赏语言,但欣赏语言莫过于大声地朗读人物对白。比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见的那场戏,我就安排学生分角色地朗读。学生在研究怎么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心理,没有老师喋喋不休的分析讲解,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角色,参与到朗读活动中。结果他们不仅读出了感情,而且还情不自禁地配以动作,表演得非常到位。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且学生通过自己或别人的读或演,情绪受到感染。当老师提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真的对鲁侍萍有感情这些有争议的问题时,他们充满自信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从中也对善与恶、真与假作出了道德区分,提高了思想认识。

超脱台词范文第7篇

抗战胜利后,严寄洲以及他所在的战斗剧社随晋绥部队和第一野战战山西、绥远、陕北一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严寄洲先后与人合作创作了话剧《九股山的英雄》和歌剧《女英雄刘胡兰》。第一次文代会召开时,一些文艺团体纷纷到北京进行庆祝演出。严寄洲所在的战斗剧社也把《女英雄刘胡兰》和《九股山的英雄》带到了北京。

第一次文代会虽然过去60多年了,但对于严寄洲来说却恍如昨日。他说,第一次文代会非常有历史意义,形成了中国新文艺大军的首次大会合。参加文代会的时候,严寄洲只有30多岁,在众多的文艺工作者代表中只能算是一个“小兵”了,能够参加这次文代会,他感到特别荣幸;因为终于见到了久闻大名但在平常很难见到的郭沫若、茅盾、丁玲等著名艺术家。他特地买了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开会间隙,每见到一位知名艺术家,严寄洲就请他们签名。几天的会议下来,笔记本签得满满的。严寄洲非常珍惜这本笔记本,开完会后,就小心地保存了起来。但是“”期间,他几乎所有心爱的东西都荡然无存,这本笔记本也未能幸免,这对老人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在回忆中,严老的记忆让我吃惊,年届九旬还是丝毫的不曾有健忘,且讲述得清清楚楚,严老的一生几乎走遍了祖国的每个省份,经历过、,他进过监狱,吃过草根、饿过肚子,既啃过窝头咸菜,也吃过山珍海味。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什么样的苦都受过,什么样的福也享过。”

严老说:“我不懂营养学,也不懂养生学,别人开玩笑说我只懂‘好吃学’,我的确是这样的。除了滴酒不沾外,我还因为自己属蛇而不吃蛇肉和黄鳝,仅此而已,再也想不出还有什么不吃的东西啦!我不忌口,平时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如果按现在的科学膳食、饮食结构来衡量,我是不科学、不讲究的实用饮食主义者。我不懂科学的养生之道,也不大喜欢运动和锻炼,但身体还一直不错,吃得饱,也睡得香甜,大概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吧!”

他每日清晨五点即起,头一件大事是空腹先喝下一杯浓茶或咖啡,于是便开始工作。

“吃早饭也不外乎是馒头、粥、面包、黄油、馄饨、煎鸡蛋之类的东西。可不是一次吃得这么多,这么全,而且互相调剂着吃,今个儿吃这样,明个儿吃那样。但每天早餐一瓶酸奶是必不可少的。”

“我是江苏常熟人,就是京剧《沙家浜》所说的那个地方。南方人大都是爱吃米饭的。但我与他们不同的是,喜欢在蒸饭时加一把豆子,红豆、绿豆都可以(夏天多用绿豆)。不是为了什么营养全而,而是就好这一口,因为这样好吃而已。当然,天天吃也有够的时候,有时候就用玉米面窝头,荞而饴铬换换花样,改改口味。我倒不是因为粗粮的什么纤维,什么成分,吃了它就平衡什么去吃的,过去粗粮吃得太多了,平衡什么?还是大米、白面好吃。”

2000年,他被授予“第五届全国健康老人奖”,荣获了一只精美的奖杯。2001年,他又被评为“全军十七位健康老人之一”,又荣获了一只精美的奖杯。

一些专门刊载健康老年养生知识的期刊纷纷派记者前来采访他,要他谈“保健的秘诀”和“养生之道”。他一时回答不出来,严老说:“因为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什么养生保健之类的学问。”

1996年以前,严老几乎没有上过医院,很少吃药,尤其是没沾过什么保健营养品的边,什么人参鹿茸蜂王浆之类的补品一概与他无缘。他只相信吃好一日二餐,还特别爱吃肉,爱吃肘子和猪蹄。他的座右铭是“想吃啥就吃啥”。医生和老伴王荣华常常批评他“不讲究饮食卫生”。严老分辩说:“我也有吃对头的时候,比如我爱吃棒子面窝头,爱吃莜麦而、荞麦面、玉米糊糊之类的杂粮,这些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食品。今年老夫93岁,已届耄耋之年,但幸好耳不聋,眼不花,走路背不驼,腰不弯,能吃能睡,晚上九点钟上床,脑袋一沾枕头就睡着,从不失眠,早上五点钟起床,酽茶入肚便到门前小花园内遛弯或者写作。”

由于大家看不出他有那种病病怏怏的老态,称赞他“身体真棒”。但实际上,他已有25年的糖尿病史,年前查出右脑梗塞、脑萎缩、高血压、前列腺肥大和脂肪肝等疾病。但他把这些看得很淡。他认为当然有些病要治疗、要吃药,但不能对此精神负担太大。

严老说,我的一生是坎坎坷坷的一生。遭遇坎坷不可怕,只要敢于面对人生,就能快乐逍遥。只有在坎坷之后,才能得到超脱的喜悦,我的这一生,因为坎坷才显得丰富。我每遇到坎坷遭遇,在鼓足勇气挣扎过去之后,就会升华到一种“泰然”。一个人只有超越痛苦,才能获得乐趣,对人生的坎坷看开些,才能摆脱生活压在心头的重负,在各种各样的磨难面前看开些、看淡些,才能泰然自若,这种“泰然”的心态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神安”。

严老给自己制定了几条自我养生的方法:

一是不再去回忆那些倒霉的伤心往事,不再为之而生气、苦恼、埋怨和愤怒,把它统统扔到大海见鬼吧。常言道:“怒伤肝,悲伤肺,忧伤脾,喜伤腰心,恐伤肾,前人总结的经验不能不听。

二是每天都要找一些谈得来的老朋友聊聊天,侃侃大山,天南地北,从国际到国内到鸡毛蒜皮无所不谈,他们这种闲侃称之为“话疗”,话疗把什么愁事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三是每天都动动脑筋,采取的方法是除了读书看报之外,主要是写作。写杂文、写回忆录、写剧本。由于年迈忘性大,写作时,必须搜尽枯肠去回忆,还必须去找资料核实。这样脑瓜子便自然而然地运转起来、起来。

超脱台词范文第8篇

课本剧作为一种戏剧样式,有着自己独特的存在形式、演员构成和接受对象。课本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我认为课本剧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课本剧的改编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文体之间绝对对立的认识框架,培养学生进行文体转换的写作能力

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在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二分下,教师一般都是从封闭的角度、静态的立场上来介绍各种文体、体裁的特征,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有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写作尽快上路子,还给学生制定了很多写作的条条框框,比如常常强调哪些题材只能写成散文,哪些主题只能写成小说,哪些体验只能写成诗歌等。但事实上,文学是一种审美体验的语言表达,文体仅仅只是它的一种外在形式而已。各种审美体验类型,我们既可以写成诗歌、也可以写成散文、还可以写成小说,更可以改编成剧本。这一点,在课本剧的改编过程中学生们有着深刻的认识。课本剧作为一种戏剧样式,有着戏剧的文体特征。课本剧首先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舞台动作来进行情节的展开和故事的讲述的,而且课本剧必须在舞台上演出,必须让人有“戏”可看,这就决定了它在时空维度上的紧凑性和在情节结构上的冲突性。因此,学生在面对抒情类的课文时,首先就是要将课文的情感类型故事化、人物化、对话化,进行情感表达的转换。比如像《陋室铭》这样的课文不太适合在舞台上演出,但可以引导学生将刘禹锡的超脱的人生境界通过故事,以及人物之间的观念纠葛和价值冲突来表现。让人的思想表白舞台化,从而具有可表演性。通过课本剧的改编,学生打破了僵化的文体之间绝对对立的认识框架,轻松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文体之间进行转换的条件和途径,尤其是其他文体与戏剧文体之间进行转换的各种技巧和能力。

二、课本剧的排练与角色分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对团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课本剧要演出好,就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就必须进行认真地排练。整个一部课本剧就像一部大机器,需要各个部分的紧密配合才能有序、高效、良性地运转。在这个排练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进行角色分工。导演是这个剧本的核心,以导演为中心,还要配备灯光、舞美、服装、道具等,最为重要的是要根据课本剧选定剧中人物的扮演者,即演员。谁适合演主角,谁适合演配角,谁仅仅只在剧目中跑跑“龙套”。要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在这个排练与角色分配过程中相互抵触,为了争取某个角色而互闹别扭、扯皮。通过课本剧的排练让学生们体悟到,一个社会中大家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多么重要,缺少任何一个人的合作,事情可能会朝一种非理想的甚至糟糕的状态发展。课本剧的排练让学生懂得了合作、尊重以及个体价值实现和团体目标的辩证关系。

三、课本剧的演出有利于挖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创造性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课本剧的表演是以剧本为依据,但还是留下了很多空白的地方,让演员利用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去对之进行“意义完形”。这些空白必须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对课本内容进行创造性的理解,让课本的内容增值。比如课文中说一个人非常焦虑,就如何在舞台中表现焦虑,有的演员认为,应该在舞台上来回不断地踱方步;有些演员认为,应该手中持一只烟,让烟自然地燃烧,并对着烟灰缸不断地敲烟灰来表达;还有些认为,应该平躺在一张床上,头上吊一盏电灯,让电灯在头上来回不停地晃动。每一个学生演员的生活经历不一样,知识构成不一样,人生阅历不一样,艺术修养也不一样,这样他们就必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想象与联想对“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理解。从这个层面说,课本剧的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得到训练,为学生将来独立学习、研究、探索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