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节能减排措施

企业节能减排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节能减排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节能减排措施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量大的重工业企业,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质量,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合理解决节能减排问题,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指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现状;措施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工作。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企业,石油企业决定着能源生产和消耗,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所以,了解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提高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质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

1 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1.1 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比较落后

与国外的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相比,我国的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逐渐形成了炼化污水回用、生态环境保护、稠油污水回用锅炉等减排技术、油气管道能源消耗数据采集与应用调控中心以及井下作业及钻井作业清洁生产等的能耗水平分析和解释技术逐渐完善,并且我国石化也研发了和使用了一些提高能源利用率、处理污染排放物的节能减排技术,使得我国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节能减排技术在我国石油企业中的研究时间较短,在早期只重视产量,忽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从而使得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我国的人口众多、能源消耗量大,增加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1]。

1.2 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近年来,根据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和要求,国内的石油企业加大了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有效地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已经大量降低,但是,从客观上来说,石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仍然在不断增加。

1.3 油田开发条件改变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与过去相比,虽然石油企业的一些项目的消耗指标出现下降,但是,大体而言其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致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随着高新技术应用于实践中,油田开采能耗的增长指标逐渐放缓,但是,总体上的开采耗能依然保持增长趋势,一些老油田的地下油田的含水量逐渐增加,使得生产用水增多,增加了开发成本,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同时,一些老油田在中新技术的应用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能源消耗增加,而新油田中通常会产生丰度低、品味低、含有密度低等缺点,造成油田开发难度增加,开发成本增加的问题。

1.4 石油企业缺少节能减排的管理水平较低

许多石油企业内部没有制定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机制,管理者缺乏石油开发技术的掌握和管理经验,没有引进和培养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缺少强大的节能减排管理队伍,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再加上少数石油企业不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工作当作浪费资金,没有效益的工作,只是敷衍和应付国家的检查工作,致使节能减排工作疏于管理,没有取得实质的效果[2]。

2 解决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措施

2.1 规划生产规模和总体产量

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石油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规划生产规模和产量,以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该制定统一的节能减排标准,控制石油企业的规模和数目。同时,石油企业需要调整能源利用结构,深化节能减排方面的改革,贯彻和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

2.2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为了满足新时期的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取得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石油企业应该积极创新和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石油的生产水平,优化石油企业的资源配置,处理好污染工作,以增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质量。石油企业应该加大对石油生产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设置专门的部门,采用先进的设备,提高石油生产技术水平,实现石油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另外,在石油生产过程中,石油企业要大力开发新的石油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充分利用温室气体捕捉技术或者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提升石油生产的水平,以提高石油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加大对石油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

目前,一些石油企业存在着监管力度不够、违法操作、弄虚作假的现象,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和审核机制,严格处理不符合定的现象,以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在管理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应该认真执行各项管理条例,杜绝徇私枉法、等问题,充分发挥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监管作用,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

2.4 合理制定节能减排方案

节能减排工作是石油企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石油企业应该节能减排工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节能减排方案,以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石油企业应该综合考虑经济、行政、科技等方面,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保证措施,协调有关方面,以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3]。

3 总结

总而言之,石油企业是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中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石油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加强对节能减排的监督和管理,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改变油田开发条件,提高节能减排的管理水平,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英存,张敏霞.中国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3(08):61-62+119.

企业节能减排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能耗;控制措施;分析探讨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02

0 引言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能源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企业的能源供应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目前的企业生产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为了更好地获得企业利益,并没有采取任何的节能减排措施,甚至是将节能减排计划当作一纸空文,并不付诸任何行动。本文将对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的控制措施,进行仔细的研究,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长远利益的提高。

1 进行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的控制措施探讨的意义

通过进行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的控制措施的探讨,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可以尽快实现企业承担的节能减排目标,来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其次,通过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促进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最后,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2 进行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控制面临的问题

2.1 企业缺乏对节能理念的认识

对于企业来说,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所以说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从而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因为对于一些高耗能企业来说,就是以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来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的,这样的企业如果改进技术,实行节能减排,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说,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是缺乏的。

2.2 企业缺乏更新节能技术的资金投入

随着新时期的发展,大部分的高耗能企业的利润也在随之下降,这样一来企业就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进行节能技术的引进和实施,从而造成了企业缺乏更新节能技术的资金投入。企业缺乏资金,就不能够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从而不利于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必须要解决企业的资金投入问题,促进企业节能技术的提高。

2.3 企业缺乏相应的节能降耗的激励机制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地的,如果企业缺乏了节能降耗的动力,就不会促进企业节能降耗的执行。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实行节能降耗的机制并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地经济效益,所以如果企业缺乏节能降耗的鼓励机制,就很难进一步执行节能减排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生产状况,企业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4 政府缺乏对企业的节能与调控引导

对于企业的节能减排来说,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技术的推行,还要政府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引导与调控。例如,政府并没有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制定一个严格的减排规定,这样就使得一些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去执行,却称企业并没有节能减排的指导。所以,政府指导的缺乏将会严重制约企业节能减排的发展与实现。

3 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的控制措施

3.1 提高对企业节能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要提高对节能减排理念的认识,例如可以定期召开有关于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的会议,宣传节能减排的知识,让企业员工都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积极地推进节能减排任务,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更新改造资金投入

企业要想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就必须要加大对节能技术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通过制定确实可行的节能目标、千方百计保障节能的资金投入来保持企业节能战略的可操作性;调整企业结构达到节能的目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促进企业的长远利益的保证。

3.3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节能降耗的激励机制促进节能管理

企业在引进先进的技能减排技术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定的内部节能降耗的激励机制,来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这样也可以保证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在激励制度的作用下,呼吁企业员工来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

3.4 强化政府对企业节能的调控措施和激励措施

最后,政府也要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来加强对企业节能的调控措施和激励措施的引导。例如对企业节能减排数量与目标的规定,以及企业完成目标后的奖励政策等等,这些都可以促使企业积极的响应政府的节能号召,改善企业生产环境,实现节能发展。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的生产发展那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高能耗的生产,这将严重制约企业的科学发展。通过本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高耗能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科学的解决措施,来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节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克平,贾英超,张德江.工业企业节能监测与技术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及对策[J].节能技术,2012(04).

[2]李彩贞.机械制造企业能源消耗模型及节能项目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

企业节能减排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条件;方法;措施

Abstract: The work of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is the focus of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for a period of time,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wor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work from put forward ideas, methods of work condition and safeguard measures.

Key words: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condition; metho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继续全面深入推行排放污染物节能减排制度,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控制我国环境恶化加剧趋势的重大举措,也为实现我国“十二五”环境目标提供了一项根本性保障。但是应当指出,实行节能减排,在技术上还有相当大的难度,管理上尚有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县级实施节能减排,从规划部署、计划制定、总量指标分解、监督管理、技术政策处理诸多方面,都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调整和改革与节能减排不适应的地方,避免对节能减排目标实现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结合县级环保工作实际,就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提出如下看法。

一、县域节能减排工作实施的准备工作

由于多年来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是以浓度控制为基础,县级环保部门每年的环境统计范围未能囊括所有排污单位,实际上县域内的排污总量始终未能搞清楚。所以制定节能减排计划首先要确定总量基数,搞清县域境内的污染“本底”,只有弄清底数才能有效地实施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计划目标,达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因此,县域节能减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掌握4个底数:

1.掌握县域境内污染企业的底数。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分区域、分行业摸清污染企业的总数,并建立动态档案,跟踪各企业变化情况,为制定节能减排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2.掌握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数量。结合开展排污申报登记、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资料及数据,对未列入监管的企业要重新监测或计算,然后分行业或区域列出污染企业名单、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种类等,统一计算口径,建立污染源动态数据库,为节能减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效数据。

3.掌握县域内主要环境本底值现状。调查了解主要溪流内污染物本底值情况,确定主要溪流污染排放控制指标,调查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确定区域大气环境现状,为节能减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点控制目标。

4.掌握现有污染企业的治理情况。定期了解和掌握污染企业治理状况,计算治理企业的污染物削减量,鼓励积极治污者,惩罚消极治污者,为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

二、推动县域节能减排工作可采取以下方法

实施县域节能减排计划是“十二五”期间县级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为确保这一事关全局、事关环保基本国策落实的重要目标的实现,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1996)31号《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推动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

在关停取缔“15小”污染企业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继续关停一批规模小、污染重、无法治理的“小土”企业,以更大限度的削减排污总量。在发展传统产业和民族工业中,要禁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必须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环境质量为基点,严格控制对水源和大气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凡技改和新建项目必须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治理资金、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落实,治理资金不到位,治理方案不可取,治理设施不落实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以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2.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加快现有污染企业治理步伐。

依据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导向、禁止审批及控制审批项目目录,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引导企业向无污染、少污染方向发展。新建项目,必须实行规模控制和排污总量限额,总体规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执行。对现有未列入取缔关停的有望治理的污染企业,要通过加大投入,进行技改,或走联合兼并、规模集约经营之路,促使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治理上水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一些乡镇个体企业“低、粗、多”的现状,向“高、新、强”方向发展。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现有污染企业的治理投入,全面推行新型污染治理达标技术,实行分厂治理和区域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下达限期治理项目,力争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做到达标排放,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3.建立以县长目标责任制为龙头的节能减排管理体制,确保节能减排工作有效运转。

节能减排计划实施要充分体现县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把节能减排指标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排污总量削减指标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由县层层分解到镇、乡,最后落实到企业的限期治理或关停并转项目。为保证目标总量的层层分解,在制定和实施节能减排计划过程中可细分为区域、断面、行业、点源等总量,县政府可采用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全县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到有关镇乡或主管部门,再由他们层层分解到行业、企业、区域等,实行层层有总量、厂厂有指标,逐级签订责任制,横到边纵到底。在县长与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后,县乡两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强化监督管理。镇乡或个体要新上项目,必须以是否超过该地区总量指标作为审批条件和“三同时”验收的重要依据,凡没有总量指标的地区不得新上有污染的项目。如果要上,必须新老污染一并治理,总体原则不仅新老项目要达标排放,而且排污量要有明显的削减,达到增产不增污和增产减污的目的。

4.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总量收费体系作为的削减污染物的保证措施。

县域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必须同排污许可证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在全面开展排污申报登记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治理、点源治理和区域整治,使各治理单位削减排污量,达到分解指标的规定标准,由县环保部门对企业(单位)发放排污许可证。凡需总量削减的企业应结合限期治理,在发放排污许可证时企业必须做到治理资金到位,治理效果落实,治理期限保证。凡达不到治理效果,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必须坚决实行停产治理。达标后仍超过当地总量削减指标的企业仍要进一步制定削减计划,落实削减措施,对停产治理或二次削减无望的企业必须采取关停并转措施,以保证总量削减指标的实现。在实施排污许可证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排污总量收费,按照国务院《决定》的要求,排污费高于治理成本的原则,用经济杠杆来保证排污总量指标削减。对超总量排放的企业要加倍收取排污费或罚款,督促企业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三、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保障措施

实施节能减排是今后一个时期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县政府和各部门要切实将其列入政府工作和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工作,讲究实效,使节能减排工作在县域内有效开展。对此,在节能减排计划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切实搞好协调,避免环保部门单枪匹马孤军作战。

节能减排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环保工程,需要政府的统筹协调,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同作战,县政府应委托环保部门建立适应这项工作要求的协调机构。在这个机构中必须有发改、工商、财政、税务、银行、供电、工促等部门参加,制定计划时要广泛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使节能减排计划符合当地实际,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可操作性。要调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使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各部门的中心工作。环保部门是实施减排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但也不能孤军奋战,关键要搞好协调,加强监督,提供服务。所谓搞好协调,就是经求部门意见,征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调动部门、企业之间的积极性,共同为节能减排计划指标的实现努力工作。实施节能减排需要严格的监督机制,因此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督管理,有效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进程。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要有资金作保证,环保部门要帮助企业疏通资金渠道,监督限期治理企业在未完成治理任务前,其自有资金不得用于扩大再生产。在治理技术上,环保部门要积极引线搭桥,热心为限期治理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2.切实摸清底数,制定好计划,切忌盲目草率,以虚掩实而影响计划落实。

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实打实的工作,一定要认真对待,高度负责,特别是总量底数要清,才能够定好实施计划。必须实行以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础的节能减排统计体系。县、乡、企业三级排污申报数据库必须建立,要逐步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信息网络,为科学制定节能减排计划提供切实的总量基数,还可在总量指标下达后及时掌握节能减排实施的全过程,监督总量削减指标的完成情况。因此,制定节能减排计划前,必须组织力量全面调查摸清原有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勿盲目从事,以虚代实,底子不清而影响节能减排计划实施的效果。

3.切实建立科学合理的总量监控网络,切忌内部关系不顺而造成监控不力。

要切实理顺环保系统的内部关系,管理、监测、监察和法规等部门应分兵把关,分工合作。法制部门作为节能减排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法律保障,必须切实为监理和监测部门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现场监控和技术监控的力度。监察队作为一支现场执法的队伍,应认真检查企业关停、限期治理、治理设施运转等情况,并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作出处理。管理部门应把好新、扩、改项目的审批、验收关,引导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督促企业落实治理措施,保障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监测站是负责节能减排的监测和技术监控的部门,对限期治理企业的治理效果和重点污染企业排污口水质及境内溪流水质的变化进行定期监测分析,为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数据和效益分析,为节能减排提供决策依据。因此,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给环保部门内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强内部机制建设,搞好内部协调,使其形成适应节能减排工作需要的内部协作机制,才能使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收到良好效果。

4.切实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切忌忽视宣传而造成工作被动。

要改变节能减排是国家实施的重要环保工程,搞不搞宣传无关紧要的错误观点,调动各种舆论工具,宣传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大造节能减排工作的声势。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阵地,讲清节能减排的目的、要求、政策手段、实施步骤等,直观形象地宣传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公众的参与率。同时,对那些在实施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得好的要及时宣传推广,对消极怠工和无动于衷的典型案例要给予公开曝光,宣扬节能减排计划实施中的正气,保障节能减排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形成公众、社会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企业节能减排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节能减排;绿色贸易壁垒;公共物品供给;可持续发展

一、金融促进节能减排的理论依据

(一)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节能减排

1.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重

人类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国家的产业结构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重型工业比重较高,不可避免对资源、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煤炭作为工业能源消费的品种,其大量消耗不仅造成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重化工产品生产对能源的需求较大,导致单位GDP耗能提高,污染排放也不断增加,节能减排、污染治理迫在眉睫。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步伐加快,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也频繁地遭遇了暖冬。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需要有资源保障,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基础工业,这些导致其对资源的需求增长,同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总量上也呈上升趋势。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加剧了这种现象。气候变暖将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海平面上升,洪水更加频繁,干旱严重,甚至更多的物种灭绝。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加,资源约束不断加剧,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石油价格持续高位波动,资源竞争日益激烈,能源与环境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发挥金融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是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2.节能减排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许多企业由于污染事件的发生被关停或限令整改,其最直接的原因是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环境的破坏、自然界的灾害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自2007年以来,国际上曾多次召开关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高峰论坛。节能减排,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而且可以增加能源的二次利用,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例如,一些纺织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转型,淘汰规模小、耗电高、产品附加值低的棉纺设备,加大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创新开发的力度,积极开展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国际及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提出了节能减耗的约束性指标,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因此节能减排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与企业节能减排

1.节能减排市场失灵

资源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节能减排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自己的活动中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都不是生产者或消费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会通过产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进而达成市场均衡,但当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外部性存在时,节能减排市场就会出现失灵。节能减排是全体社会的共同愿望,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它不会具有强烈的节能减排的动力,因为节能减排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企业考虑的是最直接的利益。即使企业投入了很多,达到了效果,但最大的获益者不是企业而是社会上的其他人。因此,企业节能减排存在明显的市场失灵。

2.政府纠正“市场失灵”,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体现主体,应该担负起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对于节能减排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应该通过建立政策,改革制度,纠正“市场失灵”,为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创造宽松的环境。政府应该修订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加有关节能减排定量目标的条款,使节能减排有具体数量的约束。在节能减排政策设计中,通过利用税收和财政分配政策促进节能减排,对节能减排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这样才能形成市场主体自觉节能减排的机制。通过深化改革,纠正外部性造成的问题,征收排污费,使外部成本内部化,通过为节能减排建立市场,把节能减排的责任从政府转交给市场主体,这样就减弱了外部不经济性,从而推动节能减排的进行。

(三)国际贸易绿色壁垒与企业节能减排

1.绿色贸易壁垒对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在国际贸易领域,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出口贸易。发达国家的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这些国家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极力要求将贸易与环境两者挂钩,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关税、碳关税等都属于绿色贸易壁垒。例如,碳关税是指一国对高能耗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的高能耗出口产品,如纺织品、机电产品、轻工业产品将成为“碳关税”的课税对象。在农产品方面,如果一国的海洋环境不断恶化,进口国将不再进口相关类的产品;在服装和纺织品方面,发达国家通过禁止进口含有某些化学成分的纺织品,如1994年德国禁止进口含偶氮燃料的纺织品,这使得我国使用104种偶氮燃料的纺织品的出口中断。发达国家运用绿色贸易壁垒来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进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这样下去,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范围将面临缩小的可能

2.绿色贸易壁垒对双边或多边贸易产生影响

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发达国家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以外,包括中国的产品也被排斥在市场以外。因此,因为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地与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组织发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绿色贸易壁垒除了对出口产生深远的影响外,对我国的招商引资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发达国家推行绿色贸易壁垒,其本国的环境标准已日趋严格,在这些国家,重污染产业已被限制或淘汰,因而它们便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状况更加恶化,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受到影响。伴随着大量外资的涌入,小数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污染处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企业,尤其在化工、印染等行业。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企业应进行节能减排

企业是国际贸易的主体,然而企业存在资金、主动性等方面的欠缺,使得大多数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不足。金融对节能减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和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压力,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肩负的责任。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信贷政策为节能减排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杠杆的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如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研发、生产治污设施,从事节能减排,开发利用新能源,从事循环经济生产的企业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的低利率;对于污染生产的企业的投资贷款进行贷款额度限制,甚至实施惩罚性的高利率的手段。这样,对于那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其生存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能源耗费和污染排放。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政策促使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产生的影响。

(四)金融机构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节能减排

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节能环保产业也因此成为以国家政策需求和社会需要为拉动力的产业。对金融机构而言,节能减排为商业银行开拓了新的市场、新的客户、新的业务,拓宽了金融发展的空间。银行机构可以开发与节能减排相适应的信贷类产品,大胆创新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建立节能减排的“绿色通道”。可以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如针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改造贷款,可以积极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产品,支持节能减排。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投放信贷,改进和加强节能减排产业的金融服务,成为商业银行实现经营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可以使金融机构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良好的声誉。金融促进节能减排将有助于金融机构全面推进银行业务,给金融机构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同时有助于金融机构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金融机构支持节能减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

政府部门对节能减排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节能减排的支持不够。开展节能减排的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支持,但目前政府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不足,对于节能减排项目缺乏相应的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督激励政策。在税收方面,虽然政府出台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但由于整体把握和系统考虑不足,有关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比较零散,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不够。在财政政策方面,首先政府不能够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相对应的政策性财政支持和担保。其次政府投入的节能减排专项基金比例偏小,虽然政府先后拨付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节能减排改造项目,但与节能减排所需的巨额资金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监督激励政策方面,政府对于污染企业缺乏一定的惩罚制度,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约束不够。对于做得好的企业及金融机构,激励措施不够,没有充分调动起他们进行节能减排的主动性。

(二)金融机构层面

大部分的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往往把资金过多地投向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化行业,但这种信贷结构使金融机构潜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因为金融机构资金与这些行业会由此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依赖关系,这样不利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金融机构应与企业进行更高层次上的互利合作,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高度的信贷风险意识,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企业贷款,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还可以使金融机构有更加长远、健康的发展。

首先,商业银行观念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对节能减排的支持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商业银行支持节能减排的力度不够。节能减排项目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但一次性投资大,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投资,回收期长,即期经济效益不明显,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盈利,因而更愿意把资金投向重工业。其次,金融部门支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风险缺乏相应的财政贴息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部门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再次,目前商业银行根本没有办法掌握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耗能指标和环保指标等一手资料,能够了解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企业获得的,这就会导致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恶意隐瞒而造成的信息失真,难以为银行支持节能减排业务提供实质性的参考,给银行机构支持节能减排业务带来很大的制约。最后,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不仅体现在对淘汰技术企业的关停上,更体现在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上。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容易使金融机构产生不良贷款,因此金融机构更应该致力于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支持节能减排的工作。很多近几年建立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主体技术比较先进,而环保设施不够完备,解决这些企业的节能减排问题的重点是环保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再造。而金融机构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不足,缺乏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产品,使得节能减排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企业层面

企业缺乏节能减排的主动性。首先,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淡薄,思想和认识不到位。由于节能减排项目具有社会公益性,投资回收期长,效益低,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进行节能减排的意义认识不够,因而缺乏主动性。其次,节能减排需要进行技术改造,需要一定的资金,而对于企业来说,自筹资金的能力不足,又缺少当地政府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投入不足,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而企业节能减排受到很大的限制。最后,由于缺乏推动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对于做得好的企业缺乏相应的经济优惠政策,如降低税收或增加补贴等,因而不能有效激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工作。

(四)社会层面

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涉及生产、生活、建设、流通和消费等环节,是全社会支持的行动,需要全民的参与和公众的监督。

公众在参与节能减排上缺乏统一性、协调性,公众参与的深度、广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一,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深度不够。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社会上存在过度消费、铺张浪费的现象,公众的环保意识不高。如果缺乏公众的参与,节能减排的推行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公众需要提高环保意识,转变生活方式,形成一种“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承担起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第二,公众对节能减排的监督不够。由于节能减排存在外部性的特征,公众进行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不足,对社会上的污染现象的监督不够。第三,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相关规定未上升到法律层面,缺乏相关的具体制度,对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缺乏一定的规范,仅仅处于倡导的层面,因而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不高。

三、金融促进节能减排的意见和建议

(一)政府部门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

为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保持经济及金融机构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应正确处理好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节能减排。首先应是制度层面的规范。政府应制定对于节能减排实施不利的企业的惩罚制度,提高处罚标准,使处罚的力度大于企业环境污染的成本,增强法律的惩戒力,这样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就会加大节能减排的工作。其次是制定具体的措施。政府应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可以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体系建设,减轻企业节能减排的压力;可以制定节能减排型企业相关的补偿政策,加快落后产能的退出;可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支持节能减排企业的金融机构实行所得税适当减收的办法,调动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节能减排企业的积极性;可以制定相关的金融创新激励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支持节能减排。

(二)加强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的合作和沟通

金融机构支持节能减排的实施有赖于环保部门的节能减排信息。金融部门应加强与其的沟通,做好企业节能减排信息的采集工作并实现政府、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广泛收集企业的相关信息,将企业的环保审批、环保认证等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银行在贷款审核时,对于信用好、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信贷上的优惠,而对于信用差、不履行环保责任的企业进行信贷上的限制。这样才有利于金融部门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

(三)加强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宣传

企业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但是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更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大环保投入和人才培养,使节能减排环保思想深入企业文化。 加强对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学习, 综合利用国家税收、补贴、银行绿色信贷等鼓励政策,减少资金压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促进本企业生产方式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融资

积极加入新兴国际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金是弥补我国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不足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节能减排金融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政府间贷款和国际银行组织的专项贷款;二是积极推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为节能减排融资;三是按照国家产业导向目录的要求,积极争取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设厂,提供先进的环保产品和技术,参与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

参考文献:

[1]陈好孟.金融支持节能减排问题探讨[J].视点,2007(22).

[2]周小川.利用金融市场支持节能减排工作[J]. 绿叶,2007(07).

[3]杨小苹.金融创新支持节能减排政策的有益探索[J].中国金融,2008(04).

[4]郭玲.绿色金融对企业经营影响的研究[J].今日财富,2010(01).

[5]肖坚.运用税收政策促进节能减排的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报,2008(01).

[6]肖坚.鼓励和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研究[J].价格月刊,2008(05).

企业节能减排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6;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75-0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国内的资源、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环境问题,实现能耗降低20%左右,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0%的目标。电力行业作为能耗大户,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在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电力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转换效率的高低和污染控制的好坏,对环保产生重要的影响,节能减排的成效直接影响到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基于此,笔者对电力节能减排问题进行研究。

1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电力行业作为国内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点领域,对资源和环保具有重要影响,做好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下述几方面:

第一,国内多数电力企业都是火力发电,都要使用煤炭能源,而煤炭能源是不可能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根据相关部门的预测可知,国内煤炭的可使用年限仅有80年,因此电力企业节能对国内能源的使用年限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大量煤炭能源的使用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如煤炭燃烧后会排放出大量的SO2、C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会溶于雨水,形成酸雨,会使植物受到破坏,雕塑受到腐蚀等;同时大量的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如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干旱、飓风增强等自然灾害加剧,同时可能导致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会淹没部分海边城市;

第三,能源问题直接决定国内经济的发展,若能源问题解决不好,会严重影响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能源也是国内重要的战略物质,近些年国际能源格局风云变幻,国内正面临能源部署带来的巨大挑战,若缺乏能源,必将给我国未来的发展带来灾难。所以,将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是为了国家和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火电企业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节能减排,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节能减排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推行节能减排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如下。

2.1缺乏配套的长效机制

政府部门对节能减排工作相当重视,国务院专门制定和颁布了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为了推动电力企业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关部门专门办法了与火电企业相关的30多个与节能减排工作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

然而截至目前,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更多的依靠行政性措施,对依靠市场自身的作用来推动节能减排的研究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对节能减排影响的作用。应该考虑市场影响,加强法制建设,通过市场和法律来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已达到既定的目标。

2.2缺乏相关的经济补偿

就国内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状况而言,相关部门虽然制定了对应的规范、标准,然而由于这些硬性规定使得火力发电企业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时比较被动,随着水资源费用增加、排污费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主动性相对较差,更难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因此必须要建立可行的经济补偿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2.3缺乏高效、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具体表现在下述几方面:

第一,供电调度管理方面,虽然基本实现供需平衡,然而由于调度方式采用的同一电网同类型机组安排相同的利用小时数,这种调度模式显然不利于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亟待进行进行改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二,节能减排的考核和评估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亟待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得电力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真正的成效。

第三,节能减排的管理不够重视,要着力解决部分火力发电厂没有完整的历史记录、物料分配不均衡等问题。

2.4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目前,国内的火电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空冷机组、中水回用等新技术成功应用到火电企业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还存在巨大的差距,还有很多技术可以进行改进,然而由于受到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很多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改进和研发,这就导致目前电力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投入有限、创新元素少、市场适应能力较差等。

2.5缺乏节能减排意识

虽然十一五规划后国家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环境问题,然而现状是对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对火力发电企业管理意识不强,最终导致下述情况的发生:

第一,部分火力发电企业守法意识不强。可能存在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偷偷将燃烧产物排放到大气中,由于国家重视程度不够,出现这种情况也不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第二,企业对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企业没有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在配备环保人员时,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要求不高。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在进行节能减排数据统计时,都由各企业自行申报,相关部门只是将这些数据统计汇总分析,这样就难以确保节能减排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节能减排正确策略的制定。

3电力节能减排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宏观规划及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确保电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要从宏观方面规划、制定相关标准,根据国内能源、负荷等特性,研究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方案,合理安排能源分布,降低电力输送过程的损耗,同时还要不断优化煤发电结构,建立高效节能的发电机组。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持续改进,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规模建设风力发电、核电企业等,这是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可采取政府干预的方式推动电力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效率,促进节约,以便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3.2给予经济补偿

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更重要的要考虑经济效益,而节能减排是一项高投入低回报甚至没有回报的工作,再加上国内技术比较落后,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好多先进化的设备必须要从国外购买,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火力发电企业的运营成本。鉴于此,相关部门可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可考虑给与这些企业一定的经济补偿。

3.3完善管理体系

管理出效益,对火力发电企业也是如此,节能减排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与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可通过严格的管理实现调度,如加强机组的在线优化,成立专门的节能减排部门,开展节能竞赛活动等,同时要营造一种节能减排的氛围,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活动中来。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考核和评估体系,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合理的对电力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

3.4扩大研发,提高技术和设备水平

电力企业从最终的规划、设计、调试、投入运行、维护及机组投产后的设备改造等众多方面都与技术息息相关,所以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工作效率。

与其他企业不同,电力属于一种装备性行业,设计一旦完成,整个企业的能耗、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基本确定。若设计时存在缺陷,会长期影响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再进行改造会增加运营成本,并且还可能造成新的损失。所以要重视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运行后节能减排符合相关标准。

3.5加强宣传,重视节能减排

相关部门要做好节能减排的宣传,让人们意识到能源对国家的重要性,了解污染对人类和后代带来的巨大危害,使企业和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都能全心全意的为节能减排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中实施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国内电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长效机制、完善的管理体系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等,可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以促进电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节能减排的既定目标,最终推动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尚金成,张立庆.电力节能减排与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电网技术,2013.11(31):59-63.

[2]余海明.我国电力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技术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1):133-134.

企业节能减排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优化措施

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钢铁企业就已经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较为理念的实践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精炼,节能减排效果越来越优,但是,压缩空间也是不断降低。当前,国内的钢铁企业仍是处于高污染、高成本、低效益的生产环境。因此,有必要对钢铁生产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大研发力度,对阻碍节能减排工作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地推动钢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1.1 企业的社会责任展现

节能减排是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缓解自然资源消耗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便于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钢铁企业作为高耗能、高污染以及高浪费的重要代表企业,其担负着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的重要社会责任。只有其不断实行绿色生产,才能够真正地推动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

1.2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尽管,我国近些年都是在高速发展当中,但是,不断出现的能源危机以及高度的环境质量问题已经为粗放型的经营模式敲响了警钟。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钢铁企业如果继续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势必会面临更多的经济危机以及能源危机。只有节能减排才能够帮助钢铁企业快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节能减排策略是钢铁企业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2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有待加强

并不是所有的钢铁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的促动下,依然选择传统的生产方式,而对节能减排对应的新技术以及新策略置之不理。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因为技术滞后,经济效益过低而被竞争出局。

2.2 国家政策以及资金政策缺乏

当前,国家为了推动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推出了很多促进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往往倾向于监督惩罚,相对的鼓励政策略少,这便导致企业在节能减排的技术研发工作上并没有太多的热情。另外,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并且,其存在着很多的资金风险,以至于企业对这种高投资、低收益的技术研发工作常常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更希望政府能够对其进行一些资金上的政策支持,但是,这一方面的资金政策却是比较少。

2.3 缺乏完善的节能减排机制

现今,国内的钢铁行业并没有构建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进而导致节能减排执法过程中,常常出现执法主体不确定,执法监管系统有待完善问题。而且,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实现当地经济效益的提高,过分地注重眼前利益,对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反而将经济增长作为了首要任务。部分地区的统计系统尚待进一步完善,很多数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以至于严重地影响到系统的运行质量。

3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推动措施

系统节能是现在乃至更长时期内钢铁企业节能的重要指导思想,系统的能源优化对钢铁行业来说,不仅是完成节能指标的很好的手段和措施,也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1 推动系统节能的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是当前钢铁企业实现能源科学、节能管理的重要前提和节能效果判断的依据。现今,国内的钢铁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工作还较为薄弱。为了更好地推动量化管理的优质实现,企业应在煤、电、汽以及水等方面加强能源介质的计量检测设备,有效地对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从而大幅度提高计量工作效率。这样,钢铁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便可以被准确地计量,技术管理者可以根据计量结果对系统的耗能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给出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

3.2 积极研发高效的节能技术

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始终是钢铁企业落实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因此,钢铁企业要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国内钢铁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的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高温显热能源的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和低水平的余热、余能利用技术研发等方面。

3.3 加强设备与节能技术的衔接

系统节能在我国大型钢铁企业虽然已经普遍开展,但是当前对节能技术与设备之间的衔接关注还不够,势必影响系统节能效果。促进生产工序的连续性和紧凑性布局和生产,可以进一步实现系统节能,如京唐钢铁公司采取铁水一关到底的运行,不设中间环节,不但减少运输量,还大大降低能量损失,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效益。

3.4 促进信息化和专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系统节能工作的重要支撑,当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远远不够。未来要通过专业化的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促进系统节能的推进。在研发设计、生产控制、工艺过程等各个重点环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与渗透,充分挖掘和释放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潜能。比如,在工艺过程融入自动智能控制、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工业技术,降低原料和燃料损耗,提升成品率和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充分释放各工序效能;在生产线管控过程中拓展和扩大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和应用范围,提升生产线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水平,优化用能结构。

参考文献

[1]刘传良,郭志安,陈平.生物质能源开发研究及其在冶金炉窑上的应用[J].工业炉,2011(4).

[2]李士琦,吴龙,纪志军,等.中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对策[J].钢铁研究,2011(3).

[3]冯祖强.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TRT)技术[J].柳钢科技,2011(2)

[4]韩明霞,乔琦,孙启宏.从技术装备看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对策[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0(3).

[5]王萌,苏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及其在国内的应用[J].环境工程,2010(2).

企业节能减排措施范文第7篇

一是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我县的石材原材料采掘所毁坏的自然地貌、农民耕地等现象不容忽视;

二是通过“行风热线”以及石材企业主反映,石材加工企业所产生的石沫泥渣等废料很让令人头疼,这些废物不仅污染了环境,占压了大量土地,还对环境造成污染,浪费了许多宝贵资源;

三是个别石材企业因加工区位设置不当,产生噪音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原因分析:

节能减排问题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在当前全球变暖、部分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沙尘暴袭击等严峻形势下,如果忽视了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还必将影响我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针对于此,×××人民非常有觉悟,纷纷行动起来,积极采取节能降耗、限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诸如对地方国际罐头城的治理等,都充分体现了我县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决心和工作力度。为了×××能够实现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摆脱“资源--产品--环境污染”的“直线型”生产套路,逐步形成低耗高效经济发展模式,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对策建议:

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要想打开出路,企业是主体,科技创新是支撑。

一、转换思路视角,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变废为宝”,可实现“节能”、“减排”的双赢。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欲生环境美,先断污染源”,在石材等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石沫泥渣等废料”,在人们惯常印象里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灾害的“废物”,而通过资源化处置的途径,却可变“废”成金,通过实现无害利用和产业开发,使废料变身为创造效益的宝贵资源。让企业得到切身实惠,由此产生的“减排”热情必然也就能更加持久,“减排”成果也将更加巩固。

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和设施改造,让企业由“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得到实现,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应当看到,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对节能减排给予高度重视,且包括问责制、区域限批等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实施,但实际的“减排”成效却差强人意。这其中的一个根本症结是部分企业畏于“减排”成本过高,不是不想“减”,而是不敢“减”,或者无力“减”。要从根本上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动力,重要的是要依靠科技,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企业在加大环境投入的同时,又能实实在在地尝到“节”和“减”所带来的“甜头”。否则,一些企业的排污设施仍将是“聋子的耳朵”,诸如地方国际罐头城曾经存在的一些令人头疼的现实,其实多部分是环境执法部门与违法企业间“猫鼠游戏”的尴尬写照。如果实现了由“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就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这些问题。

三、协调引导企业变只靠自身“单打独斗”式的内部节能减排,走多企业、跨行业、区域间循环经济之路,有利于广领域、大幅度提升节能减排的成效。

通过统筹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整合拉长产业链条,引导、协调相关企业走跨行业循环、区域间循环的路子,可实现参与企业多方得利、区域经济联合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共赢。通过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是实现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让“石泥(渣)山”加快向“金山”和“青山”转变,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手抓,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技术节能”。尽管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节能潜力高于技术进步。但从平邑的实际情况看,我们正努力推进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跨越,由资源加工型产业向资源高新型产业跨越,内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跨越,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为实现平邑经济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发展好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还是我们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如何实现好“高标准起步,跨越式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不忘节能减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能耗指标的科学、限期、有序下降,是我们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于此,必须把“技术节能”提到突出位置上来抓紧抓好。

二是推行“石泥(渣)等废料”双向治理模式,密切合作,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重点项目实施。节能减排单靠单个企业自身往往力量不足、收效不大。针对于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成立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与企业间牵线搭桥,支持其开展科研合作与项目共营,统筹推动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的循环经济发展。当前,应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促进企业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要积极推广金矿工业景区示范项目建设模式,把石材原材料采掘后遗症彻底消除。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旅游景点建设成为我县的绿色产业龙头,积极打造文化名城并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企业节能减排措施范文第8篇

1.1节能减排审计的概念及审计目标

1.1.1节能减排审计的概念

节能减排审计是以环境审计为基础、专门对影响环境及能源状况和环境质量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审计的一门“专项审计”工作。

1.1.2节能减排审计目标

(1)实施节能减排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节能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采取的相关节能减排措施进行审计和监督,并对那些预计投资项目的耗能情况,以及这些项目预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

(2)通过节能减排审计,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与能源和环境相关的咨询、服务和监督,以促进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水平。

1.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

1.2.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主要是指建立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全面系统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的效果,需要既设置定量指标,又考虑定性指标,从而更加系统、规范地评价企业的节能减排审计效果。

1.2.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要定量指标

(1)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

(2)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等两项指标。

1.2.3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要定性指标

(1)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对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2)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

(3)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情况;

(4)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等四项指标。

1.3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1.3.1有利于完善节能减排审计方法

通过创新节能减排审计方法,引进其他交叉学科的最新技术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评价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有效监督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绩效。

1.3.2有利于促进现代审计理论研究

企业在经历了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标志的产权制度改革后,产生了受托经济责任制(包括受托环保责任),为节能减排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属于新兴交叉学科,它隶属于环境审计。通过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促进现代审计理论研究和发展。

1.3.3有利于指导审计实践工作

一个有效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将为节能减排审计人员的审计实践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根据评价指标的总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实施相关审计程序,搜集充分、适当的节能减排审计证据,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系统的审计鉴证和审计评价。

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2.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客体及内容

2.1.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组织、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和企业内部审计组织,通过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进行客观、合理、可靠、完整、规范、综合的评价。

2.1.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是相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和实施的效果。

2.1.3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1)使用节能减排资金的合法性、合规性;

(2)执行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3)节能减排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

2.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的确立原则

2.2.1完整性要求

系统性即要求在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应当从系统、全面的角度选取评价指标。

2.2.2相关性要求

在节能减排复杂的审计工作中,应当注意各审计指标所具有的相关性,因此,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可以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核,包括从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企业运营层面等方面考虑。

2.2.3可靠性要求

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应当立足实际,充分考虑相关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考虑定量评价时货币计量属性的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属性,在进行定性评价职业判断时,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评价标准。

2.2.4可比性要求

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考核指标应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在同一审计目标下,相关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评价考核指标可以采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进行考核比较。

2.2.5成本效益性要求

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从而使审计工作发生的支出低于其所带来的收益。

2.3建立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四种:一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的控制环境指标。主要是与企业节能减排内部控制制度和经营战略等相关的指标,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企业从“供、产、销、研、发、财”全过程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考核;三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情况的指标;四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对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指标。既开源又节流,充分考虑节约能源,降低环境影响,并考核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2.3.1企业节能减排的控制环境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的控制环境指标包括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能源有效利用率及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等指标。

(1)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节能减排教育资金÷企业员工培训总费用)×100%该指标反映企业节能减排价值观培养及节能减排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情况。

(2)能源有效利用率=(有效能量÷实际能源消耗量)×100%该指标反映企业有效利用能源水平。

(3)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环保设备价值÷固定资产净值)×100%该指标反映企业减少排放、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的执行效果。

(4)绿色产品比例=(绿色产品数量÷全部产品数量)×100%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节能减排控制环境对产品结构的影响和促进效果。

2.3.2企业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主要是评价节能减排相关项目的收益情况,包括对节能减排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情况,以及对节能减排的成本节约净额等的评价。实施节能减排的项目收益具有递延性,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一定的会计期间,当期发生的节能减排的成本支出,可能会低于当期取得的收益,出现“入不敷出”情况。因此,应从企业持续经营角度对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进行考核。

(1)节能减排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该固定资产取得的节能减排收益-购置该固定资产的支出总额

(2)节能减排活动取得的收益净额=节能收益金额-节能减排投入金额

(3)实施节能减排的成本节约净额=环境保护及治理费用正常支出节约额-节能减排的投入金额环境保护及治理费用正常支出节约额,包括用于环保及环境治理费用的减少额、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综合利用节约额等。

2.3.3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是对节能减排相关项目的总收益中投资收益所占比例进行评价,包括评价用于节能减排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指标、用于节能减排的无形资产的投入率指标,以及用于节能减排的节能资金收益率等相对指标。

(1)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收益额÷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入总额)×100%

(2)节能减排无形资产投入率=(节能减排无形资产投入金额÷全年销售收入)×100%节能减排无形资产包括在节能减排过程中与环境资源相关的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专有技术等。

(3)节能资金收益率=(能源节约金额÷节能投入金额)×100%

2.3.4企业节能减排对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对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指标主要是在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中,对降低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率“、工业三废”利用率,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

(1)单位产值能源消耗率=(一定时期能源消耗总量÷一定时期总产值)×100%将该指标应用到能源消耗指标上,本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其他能源可以按此指标公式套算。单位产值电能消耗率=(电能消耗总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燃料消耗率=(燃料消耗总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原煤消耗率=(原煤消耗总量÷总产值)×100%。

(2“)工业三废”利用率=“(三废”产品利用量÷“三废”产品总量)×100%“工业三废”是指在工业生产时产生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渣“。工业三废”对环境具有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作用。需要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工业三废”加以治理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可转化为可利用资源总量÷废弃物总量)×100%。

(3)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污染物达标排放项目数÷污染物总项目数)×100%;单位产值排放废弃物、污染物量=(废弃物、污染物排放总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排放废水量=(废水排放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排放废气量=(废气排放量÷总产值)×100%

2.3.5建立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

通过在定量分析取得各节能减排项目的指标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评分,并合理确定各指标权重,经计算加总求出定量分析综合指标。同时考虑定性分析影响因素,通过节能减排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定量分析综合指标进行修订,最后得出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

3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及审计报告

3.1节能减排审计的主要评价方法评价节能减排审计的主要方法有传统审计评价方法和专门审计评价方法。

3.1.1传统审计评价方法

传统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询问法、检查法、审阅法、观察法、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函证、分析程序等。这些方法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业务活动及会计记录、会计文件和资料进行的审计程序,目的是获得与节能减排审计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人员发表相关的节能减排审计意见。

3.1.2节能减排的专门审计评价方法

(1)节能减排审计目标法,将被审计单位相关节能减排审计项目分解为多个目标,按照审计业务的性质、时间安排及审计范围要求,在遵守审计原则和审计标准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进行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方法。

(2)节能减排实质性分析法,是在实质性测试程序中,利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方法对财务或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得到可靠的审计证据的方法。节能减排审计人员通常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控制环境的前提下,通过风险评估,决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对节能减排项目管理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做出对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的专业判断,考虑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收益的成本效益原则,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高,将在执行实质性程序时,多考虑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减少细节测试工作的方法。

(3)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一种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3.2编制节能减排审计报告

3.2.1审计报告的内容

(1)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情况的合法性、合规性评价;

(2)对节能减排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评价;

(3)对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完成情况评价。

3.2.2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报告应当满足节能减排审计目标相关要求,揭示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审计状况,根据节能减排审计的要求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审计人员可以依据充分、适当的审计评价证据,对被审计单位出具节能减排审计报告和节能减排审计管理建议书。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