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网络安全保障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第1篇

档案是当今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其社会信息价值的最终体现。当今电子档案在档案事业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简要介绍了档案的开放与应用现状,分析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档案开放和信息安全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档案开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人类文明发展有文字之后,档案便开始了漫长的保存与利用过程。档案的开放和安全保障是信息保存和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档案的开放和信息的保护遭到多方面的干扰,电子档案的兴起更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档案安全利用是档案部门需要重点研究和建设的项目。

一、档案开放与信息安全的必要性

档案开放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政府实施“信息公开”制度和“政务上网工程”的要求。档案开放能够推动民主政治的实现,并能推动其发展。档案信息必须附着于不同的载体上,在保存过程中遇到破坏在所难免,而因此造成的信息的丢失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电子化,即电子档案的普遍应用,网络开放性更是威胁着档案信息的安全使用。无论是从自然环境还是社会人文环境来看,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的研究和保护都刻不容缓。

二、档案开放利用的现状

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程度仍然较低,开放的档案仅占国家档案保存总量的28%。首先,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动严重威胁保存档案的硬件设备。其次,网络安全直接影响着电子档案的安全。在虚拟的网络环境里,黑客、病毒等的恶意篡改和攻击严重毁坏了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网络一旦瘫痪,所有的信息可能会消失殆尽。另外,信息安全的相关法规存在漏洞、执行能力差,安全管理上工作细致性不足,风险评估体系和水平不足。

三、档案开放与信息安全的辩证关系

作为档案工作的核心和最终目的,档案开放必须有严格的工作标准和规定。档案工作者利用多种渠道获得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整理形成档案,交给档案使用人员同时加以保存。非保密档案可以依法向社会和人民大众公开,提供给民众参与社会化服务与政策的机会,保障知情权的行使。档案的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能有效地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档案的开放过程中,信息的安全保护相当关键。档案的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但在档案的开放过程中,信息安全保障是现阶段高校档案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档案具有历史性、真实性和唯一性,一旦损毁,势必给社会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影响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如何健康安全地开放档案是档案工作的关键。

四、档案安全保障措施及防范体系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涉及档案安全的法规主要是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它可以帮助档案开放工作健康、科学地发展。但针对信息安全重点建设的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内容在法规里仍是空白,这阻碍着档案信息安全系统的完善和对信息的保护。因此,必须建设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保障法规的执行力度。同时,针对电子档案的法规也需建设和完善起来,以指导和规范电子档案的安全使用。

(二)加强档案基础环境建设

对于实体档案,如纸质、胶片、磁带档案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选择,并根据不同的环境需求分开保存,分别配备相应的库房设备。电子档案的保存硬件设备即服务器、终端、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这需要保证设备的物理条件,相关单位需定期检修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电子档案安全更重要的环节是网络的安全保障,网络的安全管理、漏洞检测和病毒查杀都需要网络安全技术的保障。

(三)加强安全技术能力建设

1.实体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主要有保存技术和修复技术。保存技术重点对库房的环境建设和装帧技术展开。修复技术用于解决在档案的保存、利用过程中受不可抗外力作用,如纸张老化、胶片断折、光盘磨损等。加固技术、去酸去污技术,修裱技术都是常用的修复技术。电子档案安全保障技术就是从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用户安全等角度进行安全保护。2.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手段。通过安全审计保障系统安全;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备份技术、应急响应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利用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保障网络安全;利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技术保障用户安全。3.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首先,应该大力推广信息安全观。将个人电脑设定防毒措施,加强资料备份观念。防止在档案信息公开的过程中无意带入电脑病毒。档案部门需要在档案服务器上安装杀毒工具,建立起基本的防毒安全环境。在工作过程中,养成重要资料备份的习惯,将档案信息备份到服务器中,并备份到光盘或磁盘中。另外,制定文件信息安全防护和应急计划,定期进行修订。

(四)完善档案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档案的管理工作是真正实现档案安全的重要部分。好的管理思想和制度,负责的管理人员和到位的工作程序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灵魂。建立起档案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规划组织,明确职责。制定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整体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拟定长期规划。同时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档案信息进行检查。

(五)大力推广应用电子档案

从安全角度来看,电子档案较传统纸质档案有较大的安全性。首先,电子文件对环境条件、气候条件耐受性较高,不易被破坏,因此较安全。第二,在文件保管使用的整个环节都可以凭借高科技手段加以安全保护。第三,影响电子文件信息安全所需智力、技术、设备、环境等条件较高。第四,我们一直在不懈努力大幅度提高电子文件的安全技术研发功效,努力杜绝文件信息泄露的可能性。档案开发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本身存在很大矛盾。公布档案信息不可避免面临很多未知因素,本身对于档案安全就是一种挑战。要达到双赢的效果,就必须从软硬件环境、法律法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行业标准、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保障,也是档案应用工作的生命线。当今社会,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必须在完善传统档案安全保障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电子档案。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必须从保存环境、法律法规、管理体系等方面着手研究。

参考文献:

[1]尹振芳.浅析档案开放利用的安全保障[J].网友世界,2013(7):18-19.

[2]吴新丽.论电子档案开放利用中信息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4(2):150.

[3]陈振.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C].山东大学,2009.

[4]曲照言.论电子档案开放利用中信息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数字化用户,2014(10):105.

[5]肖寒.企业电子档案开放与信息安全措施[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12):65.

网络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势态严峻。据工信部日前透露,1月4日至10日,我国境内被篡改的政府网站数量为178个,与前一周相比大幅增长409%。此消息的依据来自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监测结果。

紧接着,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也遭遇攻击,从而导致用户不能正常访问。众多网站最近频遭网络攻击的消息,不禁引起业界及广大网民的深刻反思:“我们的互联网真的安全吗?”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2009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28.9%,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中国互联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互联网安全存在的极大漏洞,期盼互联网增长的不仅有渴望信息的网民,也有心存不善的黑客,不仅有滚滚而来的财富,也有让人猝不及防的损失。此次发生的政府网站篡改事件、百度被攻击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重视互联网安全刻不容缓!”

显然,互联网以其网络的开放性、技术的渗透性、信息传播的交互性而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不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必将影响我国信息化的深入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落实措施。

二、关于互联网安全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深刻认识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对网络安全必须有新的要求。信息化发展越深入,经济社会对网络的应用性越强,保证网络安全就显得越重要,要求也更高。因此,政府各级主管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在加强互联网发展,深入推动信息化进程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网络安全各项工作,着力构建一个技术先进、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应急处理协调机制。

网络安全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部门、企业应用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校等方方面面,各方面要秉承共建共享的理念,建立起运转灵活、反应快速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有效应对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包含网络防护、重要业务系统防护、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多个层面,包含外部威胁和内部管控、第三方管理等多个方位的安全需求,因此应全面考虑不同层面、多个方位的立体防护策略。

第三,要着力加强网络安全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

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观念,为加强网络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要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优势,积极支持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培训机构的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技术素质过硬的复合型队伍。不断加强创新建设,是有效提升网络安全水平的基础,要加强相关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积极研究制订和推动出台有关扶持政策,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立足我国国情,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民主决策、透明高效的互联网管理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应急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互联网治理新格局,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第五,要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战略与规划的研究,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如在当前的市场准入中,要求运营商必须承诺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和信息安全责任,并监督其自觉履行相关义务。还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及社会监督作用,利用行业自律组织完善行业规范、制定行业章程、推广安全技术、倡导网络文明。

第六,协调各方职能,建立网络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网络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外网 安全保障体系 计算区域 网络基础设施 计算区域边界 安全域 等级保护 风险评估

一、前言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是中办发[2002]17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建设的政务网络平台。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各级政务部门服务,运行各级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为保证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运行,中办发[2003]27号文和[2006]18号文明确提出,电子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之间采用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隔离。政务外网的建设要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有关要求,分别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建立统一的密码和密钥管理体系、网络信任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分级、分层、分域保障信息安全。

二、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安全需求

⒈政务外网安全防护对象

政务外网的基础网络环境如图1所示。

依据政务外网的网络环境,政务外网的安全防护对象分为如下三类:计算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和计算区域边界。

⑴计算区域

政务外网所涉及的计算环境有:中央网络管理中心计算区域、各省市节点的二级网络管理中心计算区域、中央城域网接入单位计算区域以及外网骨干网接入的各省市节点的计算区域。

在各计算区域内主要防护如下对象:

①数据资源,主要包括各应用系统管理的数据资源;

②软件资源,包括系统软件、网络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系统等;

③中心计算机;

④存储介质,包括数据备份磁带、软盘、可读写光盘等;

⑤用户,包括普通操作员、业务管理员、高级业务管理员以及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等。

⑵网络基础设施

政务外网所要防护的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有:各计算区域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实现各计算区域相联的网络基础设施。

⑶计算区域边界

由于计算区域与其他外部实体相联而产生区域边界,区域边界与计算区域直接相关,与计算区域相联的外部实体的性质直接决定区域边界的保护的策略。

政务外网中的计算区域边界主要有:与中央城域网相联的各计算区域因与中央城域网相联而产生的区域边界以及这些区域与互联网等外部实体相联而产生的区域边界、各省市节点计算区域因与政务外网骨干网相联而产生的区域边界以及这些区域与互联网等外部实体相联而产生的区域边界。

⒉安全需求

根据政务外网的特点,政务外网的安全需求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建设政务外网安全信任体系,确保政务外网资源不能被非法用户访问;

②建设政务外网数据交换中心,确保不同安全域之间的安全数据交换;

③确保政务外网的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高可靠性,并具有可审计、可监控性;

④实现政务外网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

⑤确保政务外网与互联网的安全互连。

三、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政务外网要为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信息、安全等支撑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从政务外网的实际出发,政务外网的安全保障体系设计应重点针对政务外网的如下特点:

①政务外网必须与互联网逻辑隔离;

②政务外网主要运行面向社会的专业业务,这些业务所涉及的业务信息具有面向公众的特性,所以保护业务信息的完整性、可鉴别性以及抗抵赖性十分重要;

③政务外网是国家电子政务的基础性网络环境,支持电子政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互动、便民服务的需求,所以政务外网要满足公用网络安全可信的需求;

根据以上分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安全保障体系由网络防护体系、网络信任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服务体系等构成,逻辑模型如图2所示。

⒈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是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安全设施,主要保护电子政务外网的各子网网络节点及整个电子政务外网,保证整个政务外网及相关业务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可控性等。网络安全防护系统重点要考虑防火墙系统、入侵防御系统、防病毒系统、远程安全接入系统、流量监测系统等的配置和建设。

政务外网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⑴物理安全

保证政务外网中各种骨干设备的物理安全是整个政务外网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

⑵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主要考虑VPN、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非法外联监控系统、PKI接入认证网关等安全设备在政务外网中的配置与部署。

⑶系统层安全

系统层安全主要包括漏洞扫描、操作系统安全加固、数据库安全加固。

⑷应用层安全

应用层安全主要考虑应用系统的鉴别、授权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

⒉网络信任体系

网络信任体系是为网络用户、设备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具有普适性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该体系在统一的安全认证标准和规范基础上提供在线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其核心是要解决信息网络空间中的信任问题,确定信息网络空间中各种经济和管理行为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保护信息网络空间中各种主体的安全利益。政务外网网络信任体系的建设与政务外网的安全运营息息相关,是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支撑基础设施。

政务外网(一期工程)的网络信任体系,主要是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设政务外网身份认证系统,组建政务外网身份认证管理协调机构和技术保障队伍,制定有关政务外网身份认证的相关标准体系、管理运行规章制度和规范,逐步形成统一的政务外网网络信任体系。

⒊安全服务体系

政务外网安全服务体系主要由安全评估和安全培训组成。安全评估主要是对政务外网及其处理的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识别和扫描评估的过程。安全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及时发现并修正动态运行的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弱点和漏洞,认清信息安全环境、信息安全状况,明确责任,采取或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并使信息安全策略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

⒋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并非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它也是一个关于人和管理的问题。安全不是个产品,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作为一个过程,它有人、技术、流程这3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匹配得越好,过程进展得就越顺利。

安全管理在政务外网的安全保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使有了较完善的安全保密技术措施,如果管理的力度不够,将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安全保密管理,设置安全保密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采用适当的安全保密管理技术将政务外网中各种安全保密产品进行集成,并加强对人员的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包括安全保密管理机构的建立、安全保密制度的制定、安全保密管理技术的使用以及人员的管理等几方面内容,这里不再予以赘述。只有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行为,形成一个动态的安全过程,才能为政务外网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四、几个重要问题

在整个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当中,有几个重要问题需要特别说明。

⒈安全域划分

政务外网要为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信息、安全等支撑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要满足政府公用网络安全可信的需求。所以,在政务外网内有必要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定义每个安全域的物理或逻辑边界,形成隶属于由单一安全策略权威定义和执行的公共安全策略的安全要素的集合,有利于每个安全域共享相似的安全策略。

政务外网具有数据量庞大、业务复杂多样、安全等级各异的特点,因此安全域的划分遵循以下原则:

①根据信任等级划分安全域。在政务外网中,要为政务信息资源和国家基础信息资源的登记、备案、、交换和共享提供服务,同时相关的业务系统也要有连接到互联网和有需求的其它单位,不同的系统由于处理的数据和交互的实体不同,需要在不同的位置或业务流程中,划分不同的安全域。

②根据业务节点类型,对不同的节点划分相应的安全域,并配置和节点业务量相匹配的安全措施和安全设备。在政务外网中,政务外网要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节点,网络节点的安全等级决定了安全域的划分和安全设施的投资建设规模。

③依据数据的安全等级,在存储和传输的不同区域,划分安全域,并采用不同的安全策略,体现数据的分等级保护。

根据以上原则,在政务外网中,网络各节点的局域网构成相对独立的安全域,并在各节点内部进行安全域细化。政务外网中,按节点所划分的安全域有中央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中央城域网接入节点单位、各省市节点的二级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和各省市节点的各自的接入网络。

⒉等级保护

根据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7年联合颁布的43号文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为保障电子政务外网的网络安全,对电子政务外网需采用等级保护机制。等级保护以网络安全域划分为基础,电子政务外网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包括众多接入网络,各个子网络又包括不同的应用系统。只有根据这些资产的重要性以及它们面临的安全威胁的不同,结构化地划分为安全域,才能有效地进行安全保护。

根据政务外网的逻辑结构、安全域划分情况、面向对象及应用模式,中央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中央城域网接入节点单位二级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和各省区市接入节点二级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至少要达到第三级(监督保护级)的要求。对于这类的安全域,将依照国家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自主保护,并接受信息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

中央城域网接入节点单位接入网络和各省区市接入节点单位接入网络至少要达到第二级(指导保护级)的要求。对于这类安全域,将在信息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指导下,依照国家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自主保护。

⒊风险评估

在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安全保障体系规划和设计时,国家信息中心网络安全部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引入到政务外网的建设中,获取规划和设计阶段的政务外网的安全风险,提出并确定外网安全建设的要求,改进规划中的不合理因素,为后续的网络建设的实施提供安全建设依据。此次事前评估范围主要是政务外网一期工程第一阶段工程初步设计规划方案,评估着重考虑外网规划中系统平台的安全性。为支持整个风险评估过程的推进,国家信息中心网络安全部成立了由领导层、相关业务骨干、外网相关人员等组成的风险评估小组。评估结束后,针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风险评估小组对规划和设计做了相应的修改,很好地兼顾了风险与成本的平衡。

五、结语

根据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安全保障体系整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设进度安排,政务外网中央节点安全保障体系已初步建成。通过几个月的试运行,整个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运转良好,初步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是:进一步完善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政务外网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网管部门安全管理责任;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对全网分级、分层、分域确定信息安全等级;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成统一的政务外网信任体系,形成面向外网用户的服务能力。

作者简介:

王勇,男,汉族,1977年生,山东鄄城人,国家信息中心网络安全部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第4篇

    无线网络在网络协议中规定的安全体系主要是WAP中规定的应用。主要是保障数据通信在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不可否认性四个属性中的安全。保密性主要是从数据加密技术上来进行保障与防御,保密性是为了确保个人隐私不被截取或者中间阅读,通过强密码加密明文致使明文不可能被别人截取,除非在接受者能够获取口令的情况下,否则密钥保护足以抵挡被入侵的风险。为此,无线网络安全体系必须保障加密系统在理论上是不可攻破的,其次是在实际操作中也是不可攻破的。系统不能依赖于自身密码的保护,而应该依赖于密钥的保护,否则当前的黑客软件配上密码表通过最笨的方法也能够不断的测试出其中的密码设计;真实性是用来确保信息人的身份内容,它同样是一种技术,是为了在无线网络应用中确定对方同样为身份识别人的一种要求;完整性相对于安全体系来说是要确定所接收的数据是原始的,完整的,在其数据传输过程的中间环节没有被修改过。

    通过数字签名等技术制约可以降低完整性不足的风险,在大多数的网络攻击情况下,完整性的重要意义甚至高于保密性,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所保密的不一定的完整的,而完整的起码是保密的;不可否认性的意义在于强调认证系统的安全性,即整个安全系统的认证是无法被篡改的,考验这种安全性的内容主要有,确认信息的不可更改性和不能抵赖性,接受者能通过验证并合法,其他人无法更改和否定信息等内容。除了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外还需要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保障与防御,即无线传输层的安全保障。无线传输层的安全保障(WirelessTrans-PortationLayerSeeurity)主要包括无线传输层的规范、无线传输层的结构、真实性、密钥交换、完整性与保密性。无线传输层通过安全连接来保证层级规范协议的有效性,通过将客户与整个安全网络的连接来保障协议的实现。通过控制网关使用参数的可能性,确保数据的安全。

    协议规定要求双方安全协商,只有本区域的网络代表才能够有资格进入协商层级,从而在虚拟的结构中实现了有线网络式的单线单网。客户与网络两个终端间也能够有效的互相验证。无线网络的结构是一个层级协议,握手、报警、密钥交换以及应用使得结构趋于完整。无线网络中的真实性是通过网络证书来实现的,通过网络证书的交换,实现了应用网络中的真实性确认;无线网络中的完整性则是通过信息验证程序来进行维护和保障,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来实现网络完整;无线网络中的密钥交换是一个关键步骤,是无线网络安全性的一个具体保障措施,首先是Server发送一个Server密钥交换信息,通过计算的方式转移到客户层面,客户也通过相应的的计算机辅助计算来实现密钥的交换,双方互相验证,获得通关密码的生成;最后,主密码通过20字节的序号加诸于计算公式中得到保密性验证。这便形成了一系列的无线网络安全定制,从而有效的保障的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保卫与防御工作。

网络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第5篇

为切实做好保障国庆网络安全,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营造良好的安全网络环境,根据区教育发展中心的要求和相关部署,我校认真落实安全运行的各项保障措施,在节前的周一例会上布置将信息安全自查内容例入到日常工作中,并进一步落实各项信息安全责任制度,有效地提高应对各种事件的能力,在“国庆70周年”期间力求做到积极部署、严格检查、密切监控,保证我会在“国庆”期间网络和信息零故障,确保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安全。

一是积极部署。我单位在收到区的《紧急!关于落实教育行业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立即召集人员,认真研究文件精神,积极部署保障工作,将工作分解落实到人,及时成立我单位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专人负责“国庆”期间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做好启动网络与重要业务系统应急预案准备。

二是完善预案。针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我校专门明确了预警预防机制,并邀请专业人员查看电子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流程、网络中断紧急处理流程、大规模病毒(含恶意软件)攻击的应急处理、软件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流程、数据库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流程、设备硬件故障的应急处理流程等应急措施流程,同时,对突发事件的后期处理进行了相关部署,为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是严格检查。我单位于9月26至30日组织自查小组对本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互联网等使用管理情况,并对重要信息系统数据进行了备份。

四是密切监控。在国庆期间安排专人对网络、病毒、重要信息系统、网站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内联网保密工作的管理,确保国庆期间信息安全。在此期间中暂未出现病毒传播、网络中断、系统故障、数据丢失等重大信息安全事件。

网络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系统构建;关键技术

引言

计算机网络自问世以来,就以前所未有的卓越信息传递和处理能力和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带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考与生活方式,深入到人们社会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对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造成了重大影响。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生活的客观物质世界之外,又创造了一个纯粹的信息世界。这个信息世界没有界限,理论上允许任何人登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使世界上远隔万里的两个人在网络世界里也可触手可及,并肩而行。计算机网络的这种特性是柄双刃剑,在满足了人们高度的信息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信息安全隐患。构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系统是时展的需求,是业界一直不断探索的现实问题。

1 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来源

1.1 网络的共享性带来的威胁

创建计算机网络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不同的计算机用户可以实现对其他人的资源利用。而这种利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甚至是违法的。利用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性发动针对目标计算机或网络的破坏行为是当前计算机网络威胁中的最主要的类型。

1.2 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威胁

任何人登录到网络上后,理论上都可以实现对网络上共享信息的阅读与使用,比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信息内容。其中往往有许多部分具有保密性质,如果这些信息被人随意扩散或非法利用,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1.3 网络的复杂性带来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非常复杂的高端综合性学科。大体上包含网络硬件设备和控制软件两个方面,组成极其复杂,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发生问题都有可能威胁到网络安全。

1.4 网络边界及传输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威胁

可扩展性是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重要性质。由于可以不断扩展,使得网络的边界和信息传递路径相对模糊而不确定。而这种不确定性给网络安全隐患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网络安全保障工作难度加大。

1.5 海量信息带来的威胁

信息资源是网络承载的主要内容,在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同时,庞大的信息量也给网络稳定造成影响,过于巨大的信息传输量极可能导致网络阻塞。

2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

2.1 系统物理环境的安全措施

计算机机房是安置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主体硬件设备的专用设施。国家对机房的设计与实施都有明确的标准,信息和数据安全是其基本前提。防火防潮是机房必备的基本特性。(1)在选址方面,计算机网络机房要与危险建筑保持安全距离,如果机房位于楼房,则需选择方便整个组织机构网络建设的位置。(2)在安全保卫方面,由于机房是保存信息的重要设施,安全保卫措施必须加强。通常都要设置现代化的环境调节、监控和门禁等设施,以维持机房环境适宜条件,监视机房设备运行情况,防范外部非法侵入等。(3)在消防安全方面,机房一直都是防火重地。如今的计算机机房都配有自动灭火装置,一旦发生火灾即可自动启动实施灭火。

2.2 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措施

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使用制度,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从组织角度、管理角度和技术角度来保障网络系统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完整性与使用性。(1)加强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及场所的标示管理。在机房入口处张贴警示标语和门牌。在交换机、路由器以及中心服务器等重要设施上张贴标示,提高辨识度,方便管理与维护。(2)做好设备备份工作。为防止因为突发性机器故障导致的网络事故,重要网络设备、设施都要做好备份,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切换,保障网络正常使用。(3)加强信息传输通道的安全防护。一般采用在传输的信息中加入冗余信息,从而便于及时发现信息传输过程中变化与改动。

2.3 系统的软件及数据环境的安全措施

(1)及时完善操作系统。任何系统、软件都有漏洞。系统开发商会经常系统补丁,计算机用户要及时下载安装,弥补系统不足。(2)划分用户权限。根据用户使用需求设定用户权限,不同权限的用户使用系统资源,访问网络的情况也不一样,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威胁系统安全的情况发生。(3)物理隔离。网络资源共享的前提是网络硬件连接。关键部门使用独立的局域网,与万维网硬件上不连通,彻底消除来自外部网络的入侵的可能性。(4)做好数据备份。安全系统的防护能力并非绝对有效。为减少系统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对于重要数据可定期备份,备份介质单独存放。

3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

3.1 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

针对计算机病毒开发的防病毒软件是最常用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根据使用环境不同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无论哪种,都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由于防病毒软件是根据具体病毒而开发的,而病毒更新速度很快,使得防病毒软件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要较好地保障网络安全,还需要其他技术、措施的配套支持。如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关键业务信息采用加密技术等。

防火墙是抵御网络攻击的重要措施。其原理是通过预先设置对访问行为进行选择性限制,从而维护内部网络环境的相对安全。

3.2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是针对非法入侵行为实施的防护机制,通过及时察觉非法入侵行为并展开相应的防护措施来实现。其技术的关键部分就是要建立一套准确的判断规则,任何不符合该规则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入侵行为。对于入侵行为判断的精准程度直接关系到防护机制的运行质量。粗犷的判断标准使得系统误报率非常高。

3.3 密码技术

加密技术主要应用于信息网络传递方面。通过将信息按照某种算法进行编译再传输的方式减少数据被他人非法获取后造成的信息泄露,从而起到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的作用。

3.4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限制了计算机对外部网络的访问行为。根据危险程度不同,对外部网络环境的不同区域进行了划分。再按照预先设置的规则,对计算机的访问行为进行选择性限制,允许其访问安全区域,禁止访问危险区域。对危险网络的远离,使得计算机遭受攻击的概率大幅下降,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访问控制策略的制定分为入网访问控制环节、网络权限划分环节和客户端防护策略制定三个部分。系统根据预先设置的详细规则,允许被授权的设备及用户访问网络,所访问的网络范围受到严格控制。使用防火墙的数据包过滤和功能、VLAN技术的区域划分功能控制访问行为。使用交换机802.1X协议实现对用户访问行为的授权。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人类发展的方向。在网络技术逐渐普及的今天,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意义非常重大。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从制度、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构建安全系统。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加大安全体系研发投入。同时,要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的宣传普及工作,特别是对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要害部门,更加要加强信息安全防护,避免因为网络和信息安全事故给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的重大损失。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第7篇

随着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网络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计算机的安全问题也与之俱来。在我们进行计算机管理的时候,各种安全隐患也层出不穷。本文主要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的症结找到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够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安全 安全技术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互联网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在现代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是离不开上网的。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等一些安全隐患也在不断的存在和发展。在计算机网络使用过程中,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增强防范意识,了解安全威胁因素,并做好各个方面的安全措施,这样才能够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安全性。

1 现在给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

在计算机中,给网络安全造成隐患的安全威胁比比皆是。按照威胁对象方面来进行划分,可以分成对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系统造成的威胁和对网络信息造成的威胁;而就威胁主体而言,又可以分成无意攻击以及主动攻击两种。

1.1 对计算机网络信息造成威胁的因素

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之间最重要的纽带便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一般情况下,网络信息会和用户的一些隐私和机密有着重要联系,比如说银行账户、个人资料、重要文件等等,这些信息在进行网络传播的时候很容易被拦截,导致信息的丢失,从而对用户造成严重的损失。

1.2 给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系统造成威胁的因素

这方面的威胁主要和计算机网络关口安全设置以及内部系统漏洞的修复有着直接的关系。就目前而言,我们使用的很多计算机软件本身都是具有安全漏洞的,这些漏洞的存在会遭到黑客的攻击。如果网络设备本身不够规范也会给计算机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特别是进行内部局域网端口设置的时候,必须重视权限方面的设置,不断的提高用户本身的安全意识。

1.3 第三方网络攻击

此处的第三方网络攻击,一般指的是计算机病毒、木马植入以及黑客的攻击等等。不法分子利用木马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中去,破坏计算机内部的程序,而用户却很难察觉到。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力非常的顽强,并且随着计算机的进步和发展,病毒也在不断的更新。此外,计算机病毒有着隐蔽性、传播性以及破坏性的特征,都给计算机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

2 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安全技术

在人们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时候,安全问题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做好网络安全管理,才能够保证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时候,信息是相对安全的,而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也是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责任。

2.1 对网络安全保障措施进行完善,确保其是完整的

计算机网络本身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在采取措施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计算机系统本身的整体性,采取措施确保网络安全保障本身是完整的,这就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安全维护工作,比如说系统内部、应用程序、网络端口、文件管理以及内网和外网的过渡带等一些地方,都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安全防范的严密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安全技术本身的整体性能。

2.2 网络管理以及通信安全方面的技术

一般情况下,网络管理指的便是全面监控计算机内部网络的实际使用情况,比如说对计算机上网的流量进行监控、进行故障检测报警、管理计算机网关。在进行工作的时候,网络管理系统会职能自动化的检测计算机的实际网络情况,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2.3 计算机加密方面的技术

计算机加密技术主要是对计算机的一些内部信息进行一定的维护,从而确保计算机以及网络信息本身是安全的。就目前而言,现在的加密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结构不再像以往加密技术一样的单一,并形成了计算机加密系统,新的系统已经将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可控性结合在了一起,这对计算机信息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2.4 计算机防火墙方面的技术

防火墙技术能够更好的防止计算机网络访问非法的情况,其类型也比较多,比如说过滤型防火墙、网络地址转换型防火墙、型防火墙、监测型防火墙。虽然这些防火墙本身的类型有一定的区别,但是都可以对网络访问控制进行加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部网络用户非法侵入的出现,维护了用户的网络使用安全。

2.5 计算机网络防病毒的相关技术

一般情况下,网络防病毒技术指的便是利用一些专门的技术或者手段来对计算机病毒造成的系统破坏进行一定的预防。目前的计算机防病毒技术一般包含了病毒的预防以及病毒的清理两个重要方面,计算机病毒预防是和病毒检测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有着直接联系的,系统应该根据最新发现的病毒及时的进行病毒库的更新。在计算机病毒检测结束之后,就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清理,由此我们也能够发现计算机病毒清理的被动性比较的明显。

3 结语

现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必需品,但是,现在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还非常的严重,所以应该根据实际的需求不断地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进行一定的加强。在进行网络安全技术运用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的发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缺陷以及漏洞,并根据实际情况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保护好计算机,并采取合适的办法及时的进行漏洞的修复,清除计算机中存在的病毒,全方位的做好计算机管理工作,保证人们网络应用以及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唐垒,冯浩,封宇华.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相关安全技术分析[J].电子世界,2012(05).

[2]孙勇.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相关安全技术分析[J].才智,2012(20).

[3]宫婷.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相关安全技术分析[J].硅谷,2013(21).

[4]张福岳.论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相关安全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4).

[3]李萍.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电大理,2008(03).

作者简介

刘瑛(1979-),女,江苏省高邮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上海良友金伴便利连锁有限公司。

网络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关键词:信息系统;现状分析;技术;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无数金融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的努力之下,我国建立了比较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系统。随着金融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信息越来越集中的趋势,信息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时网上金融业务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一切都让金融信息系统成为金融机构的依赖。与此同时,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就变得愈发重要。但来自各方面的安全威胁对金融信息系统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考验。鉴于金融系统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如果金融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保障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课题。

    2.金融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在进行金融信息系统现状分析之前,我们先要对其安全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安全是金融信息系统的生命。在金融信息系统日益发展,信息越来越向上集中,规模越来越大,金融业对它的依赖性不断增加的同时,金融信息化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它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生存和经营的成败,所以,应把金融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视同资金的安全一样,看作是金融机构的生命。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不仅是金融行业本身的问题,它与我国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紧密相连,是保障金融业稳定发展、增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问题。

    随着网上金融业务的增加,金融机构的业务处理对信息系统的依赖与日俱增。大量业务的处理需要信息系统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大规模的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工作,同时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对信息系统的一个极大的考验。我们对金融系统现状分析如下:

    2.1金融信息系统与外网的连接。为了方便群众生活,我国银行创新了许多新的业务品种,比如消费者可以网上购物网上支付、比如网上交水电费、比如超市、餐馆等消费场所的刷卡诸如此类,这些都需要与外网的连接。在为群众提供便利,也为银行增加收益的同时,因为大量与外网的连接也给金融信息系统带来极大的风险。

    2.2不法分子的蓄意破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一小撮有才无德之徒利用网络从事不法活动,给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3防御的被动与不力。金融信息系统对破坏的防御能力不足,有些金融信息系统甚至只能防御外敌入侵而不能防范内部破坏。而且对于黑客等犯罪分子防御太过被动,守既无力,攻也不足。

    2.4金融信息系统缺乏优秀人才,无力对系统安全进行有效保障。

    2.5在制度上没有相应健全的标准与法律法规加以规范指导。

    国家和银行应该高度重视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因为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关系着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关系着居民和银行的利益,还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等,对金融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

    通过对金融信息系统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息系统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危险,保障系统安全。我们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向来进行安全保障:

    3.1技术层面,主要从系统的硬件软件方面加强对危险的防御能力。这里涉及到如下几个部分:

    3.1.1网络的安全性,做为系统的载体,网络及网络设备在信息系统的安全中至关重要。关于网络我们需要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方面加强对物理网络设备的维护工作,避免由于设备的损坏造成系统的破坏;另一方面在软件方面要加强安全保障技术,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这里主要针对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我们可以采取如下信息安全技术来提高我们的系统安全性能。①密码技术。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使用密码对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加密是保证信息保密性的最佳选择;使用密码技术实施数字签名,进行身份认证,通过对信息进行完整校验可以有效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利用密码进行系统登录管理,存取授权管理是保障信息系统和信息为授权者所用的有效方法;还可以利用密码和密钥管理来保证电子信息系统的可控性。②访问控制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限制主体的权限,防止非授权主体对客体的越权访问。存取控制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存取控制模型、存取控制策略、存取控制机制、存取控制的实现等。用户识别是存取控制的基础,系统通过唯一的标识符来验证用户是否合法,从而决定对用户的允许或拒绝。认证要求用户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证明他的身份,这些信息是保密的,可以采用单向加密算法加密后保存在系统中。  口令机制做为一种认证手段,虽然简单易行,但因其简单而比较脆弱,容易被破解。生物技术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方法,如视网膜、指纹等,但限于技术条件,目前还不能广泛采用。③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技术。漏洞扫描与网络安全评估紧密相关,其主要目的是在入侵者之前发现安全漏洞并及时进行修复,是一种主动防御手段,是所谓防患于未然。由于网络环境比较复杂,一般会利用工具来进行漏洞检查,针对网络层、操作系统层、数据库层、应用系统层多个层面上进行。在这方面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与黑客相同的,因此可以对黑客的工具和手法加以借鉴,知识没有好坏,我们完全可以拿来用。④响应和恢复技术。任何信息系统无论采用多么高明的安全技术,也不可能是绝对安全的,或多或少会存在破绽,响应和恢复技术就是在系统遭到入侵或破坏的时候,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系统恢复正常。响应和恢复技术是一种被动防护手段,是谓亡羊补牢。⑤审计技术。审计类似机上的“黑匣子”,利用系统运行日志,对系统进行事故原因查询、定位,为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提供详细可靠的依据戴支持。⑥病毒防治技术。对于品种繁多且传播迅速的病毒,我们可以采用专业杀毒软件来进行防御,目前市面上已经具有效果比较良好的杀毒软件,可以选用,工作人员只需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即可。

    3.1.2金融行业的本身介质的安全性,目前我国银行发行的借记卡多为磁卡,磁卡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可能被别有用心者改变其信息,从而给银行造成损失。对此一方面要尽量从技术上对磁卡的这种弱点进行弥补,一方面要寻找磁卡的替代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1.3数据集中的安全性。由于数据大量集中,危险系数也大大增加。首先数据存储设备可能会受到破坏,而造成数据大量丢失。对此我们可以采取数据备份措施,国内已有比较成熟的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保护,如果数据因物理原因而丢失,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准确恢复。其次是数据的大量集中,极易招致攻击,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安全技术进行防范。

    3.2管理层面,任何先进技术都是由人来执行的,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那么再好的技术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因此从管理方面来加强安全防范十分必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安全管理:

    3.2.1安全意识,要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要时刻注意网络安全问题,不可以随意做出对网络安全不利的行为。

    3.2.2人才培养,面对不法分子的肆意攻击,我们需要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对网络安全进行维护,甚至可以将有心悔过的黑客收为已用。

    3.2.3行政干预,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并建立一批专业公司对各部门网络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定制和维护。

    3.2.4制度方面,构建金融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和法规,加强严格管理,加强登录身份的认证,严格控制用户的使用权限,重视信息保护的等级,对重要信息实施强制保护和强制性认证,以确保重要信息的安全。

    4.结语

    信息化与网络化趋势的增强和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推动着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信息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张,对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要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时时分析金融信息系统的状态,以便从技术与管理等各各层面采取更佳的保障措施,不断提高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效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宋喆. 浅议金融信息系统安全[J].价值工程,2010,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