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0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66-02

1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法

1.1收集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对照本次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

1.2确定健康教育方式,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方式相结合;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示教与自学相结合。

2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角色紊乱等。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在实施健康宣教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2.1冠心病患者焦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目的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明显减少,情绪非常低落,容易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预防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治疗、护理、饮食方面的相关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护理和饮食宜忌,正确进行适当的活动,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冠心病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通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听到朋友因患冠心病而突然去世就紧张恐惧,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的患者,在体检反馈时主检医师应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冠心病发生的原因、影响其治疗的相关因素和自我预防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避免不必要的不良情绪引发疾病的发生。

2.3冠心病患者忧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疾病初发期、缓解期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非常担忧自己的冠心病复发,担心突然病情发作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从而对医生的治疗措施形成依赖性,不相信其他医生的治疗方案。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时,更要加强有关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相关知识。

2.4冠心病患者否认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只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体检结果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所患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治疗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5冠心病患者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针对这一类患者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措施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以及饮食宜忌。告诉患者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要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了中医治未病的发展。

4冠心病患者的饮食与保健

4.1冠心病患者的运动与饮食指导①适量锻炼: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户外体育锻炼;②合理膳食:避免体重超标;③心理平衡:避免大悲大喜;④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用药、运动时间;⑤应对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适合自己的嗜好或通过运动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生的指示去做。

4.2冠心病保健要从细节着手冠心病要重视预防、保健,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可能很多患者、中老年人都注意不到生活中的点点细节。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问题:①除坚持按时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外出活动还要备好保健盒,最好携带通讯工具(手机等)。②如频繁发生心绞痛,要及时卧床休息,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③冠心病患者注意四不宜:不宜睡眠少、多;不宜清晨锻炼、锻炼强度不宜大;不宜频繁参加聚餐或聚会活动;不宜观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及竞争性体育比赛。④冠心病患者不要参与长途旅游或旅行。

除此之外,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①中老年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胸背疼痛、牙痛、上腹痛等症状,不管疼痛轻重或有无放射,也不管是否诊断过冠心病,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②中老年人还要积极预防呼吸道疾病,春季也是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好发的季节,容易引起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一旦发生也会影响心脏,诱导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塞发生。因此要积极预防,一旦发生,要积极有效地治疗。

总之患者要适当地了解疾病的性质,以便正确对待。要消除不必要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培养乐观情绪。工作应妥善安排,防止过度脑力紧张和重体力劳动,应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初发或发作忽然变为频繁而加重者,应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短期休息和疗养。轻体力劳动或散步对于一般病人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过快或突然用力的动作,在任何情况下有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与一般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样,饮食方面须限制富含动物脂肪与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应使体重逐渐减轻。避免一餐过饱。茶与少量咖啡,如不致引起明显的兴奋或失眠,可以饮用。小量非烈性的酒也属无害,或许可帮助起扩张血管及镇静的作用。心绞痛患者应尽量不吸烟。高血压,贫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都能增加心脏负担而使心绞痛加重,应予积极治疗。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 方法 抽取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014年6月―2016年6月)作为该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7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35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干预前,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实验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护理;冠心病;糖尿病;冠状动脉介入;并发症;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134-02

冠心病属于临床多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有研究证实,糖尿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之一,而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易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极大程度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对患者实施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1-3]。该院为了分析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对该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来该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014年6月―2016年6月)作为该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7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冠心病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判定标准;7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该研究的内容、目的并自愿签署同意协议。实验组35例患者男女分别为20、15例,最大患者和最小患者的年龄分别为76、45岁,35例患者年龄均值为(58.56±1.35)岁;冠心病患病时间为1~12年,平均冠心病患病时间为(6.25±1.61)年;糖尿病患病时间为3~16年,平均糖尿病患病时间为(8.35±0.49)年。常规组35例患者男女分别为19、16例,最大患者和最小患者的年龄分别为75、46岁,35例患者年龄均值为(58.48±1.41)岁;冠心病患病时间为1~11年,平均冠心病患病时间为(6.18±1.57)年;糖尿病患病时间为3~15年,平均糖尿病患病时间为(8.27±0.47)年。实验组3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常规组35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3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遵循医生嘱咐,在术前简单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冠心病、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患者实施相关的术前检查,术后给予患者监测病情和生命体征指标;实验组3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①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冠心病、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意义和作用,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存在心理负性情绪(例如焦虑、害怕、恐惧等)的患者,应帮其分析原因并结合分析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缓解其心理压力,必要时,可以向其讲解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②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必要时,可以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若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向手术医师汇报,并协助其做出相应处理措施。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遵循医嘱对患者实施病情和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并密切关注穿刺部位,观察是否存在出血、水肿、渗出等现象,对淤血或局部血肿的患者,可以给予热敷。同时对患者加强血糖和血压监测,详细向其解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对于高血糖患者,遵医嘱给予降糖药物,必要时注射胰岛素,同时对患者实施饮食控制;对于低血糖患者,可给予患者食用糖水或注射葡萄糖;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可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测,密切关注并记录心律、心率变化。

1.3 评估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对实验组和常规组的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研究结果使用率表示,血压、血糖水平(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研究结果使用(x±s)表示,P

2 研究结果

2.1 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

干预前,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实验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常规组3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14%;实验组3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两组比较可得,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由于对疾病及手术效果的担心,或对手术的不了解,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十分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为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必要对患者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4-5]。该研究为分析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对该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主要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情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实施术中护理,可有效避免患者因异常情况而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对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预后。对此次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干预前,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的比较结果无显著区别,但干预后,实验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这提示相比于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及血糖,达到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且研究发现,常规组3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14%,显著高于实验组(11.43%),这提示相比于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肾功能损伤、穿刺部位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低血糖及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恢复病情。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压,值得各医疗机构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海华,周冬兰,周泽虹,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观察和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45-47.

[2] 吴小红.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6):955-956.

[3] 罗淑平.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4):17-19.

[4] 王咏梅.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3-16.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男42例,女26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2±3.0)岁;所有患者通过临床表现、冠脉造影等明确诊断为冠心病[2],其中合并糖尿病的24例、高血压的34例、肺炎的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针对个体差异选择心理护理方法,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增强护患间的沟通互动。

2.2评估患者的心理特征

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诸多因素可以诱发冠心病患者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有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社会应激以及吸烟酗酒等,其不良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否认等。

2.3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2.3.1针对焦虑的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呈昼夜变化的心律失常,频繁反复的病情变化,会导致患者心不定神不宁,情绪欠佳,睡眠质量较差,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对此,为患者讲述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的治疗原则、平时生活饮食中的注意事项,耐心疏导,使其对本病的发展及预后有深层次的了解,能调整情绪,消除或减轻焦虑状态,主动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增加抵抗疾病的信心。

2.3.2针对恐惧的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以夜间常见,昼夜节律明显,对于夜间安静睡眠状态下发病,患者尤其感到紧张,担心发病时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危及生命。诸如一些抢救的场面、一些医疗仪器对于患者就有一种恐惧的刺激,长期处于恐惧紧张的状态,会加重病情进展。对此,护理人员进行疾病一般知识宣教,教会患者识别疾病发作时的常见症状并及时发现,多与患者沟通,经常巡视病房,进行操作时熟练稳重,让患者从心里了解疾病,掌握疾病的变化规律以积极应对,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恐惧感。

2.3.3针对否认的心理护理

患者角色发生转变,从健康正常人到病人,部分患者不能适应角色变化,对自己的疾病不相信,不能意识到疾病的严重程度,过度相信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忽视疾病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从而不重视疾病的医疗护理,进一步加重病情,甚至威胁生命。我们应宣教冠心病的发展及可能预后,明确其严重性,有选择性的告知患者的病情,让患者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病人,疾病的恢复需要医疗工作及自身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预后。患者转变了角色,明确了自己患病时,护理人员应及时灌输冠心病的可治性,强调冠心病发展预后的诸多诱因均可影响疾病的进程,从而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主动性,利于疾病的迅速有效恢复。

2.3.4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逐渐升高,患者亦是,医护人员应该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多方面的要求。在给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还应照顾到患者的心理需求,介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进程,告知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讲解常见急诊病例的诱因、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机制。让患者在身体接受治疗的同时,心理也接受一定的护理治疗,促进疾病的恢复。

3观察

指标培训进行调查的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3d内进行护理满意度情况的调查;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恐惧及睡眠的状况,具体方法为:入院时所有患者进行焦虑、恐惧及睡眠状况的评分,经过住院期间的护理后,于出院当天再次对所有患者进行焦虑、恐惧及睡眠状况的评分,并记录分析;焦虑评价,依据1971年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护理前后所有患者进行评分,焦虑程度随分数的增加而加重;恐惧评价,依据恐惧自评量表,对护理前后所有患者进行评分,恐惧程度随分数的增加而加重;睡眠评价,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护理前后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分数低表示患者睡眠的质量较好。

4数据处理

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5.1两组患者护理

前后的焦虑、恐惧及睡眠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恐惧及睡眠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相应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改善较明显。

5.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

提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讨论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护理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脑力劳动者相对较多。伴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有关知识的普及逐渐深入,提高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水平,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对收入院的4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老年冠心病患者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最小60 岁,最大86 岁,平均年龄69.5岁。其中高血脂22例,高血压20例,高血糖7例。本组患者42例治疗护理好转,2例死亡。

2护理措施

对患者的的病情进行合理的评价:病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有无严重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是否由心律失常所致原发疾病和诱因的治疗。如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并且为心律失常的原因,则应强调原发病的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颤。某些诱因也可直接导致心律失常,如低血钾或抗心律失常药物造成的扭转性室速等,应该给予纠正。根据采集到的临床资料,填写健康教育计划单,提出不同的护理诊断,给予相应的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示教与讨论相结合;增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性。

3护理体会

3.1心理护理

因冠心病患者尤其心绞痛发作或发生心肌梗塞时,精神紧张,焦虑持续状态,伴有垂死感,恐惧感,加之医生及家属的充分重视和告知,故患者心理护理在此时表现的尤为重要,也是冠心病护理的重要部分。护士要具有端庄娴淑的仪表,过硬的操作技术,热情和蔼的态度,高度负责的职业责任心。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病人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理解并尊重病人,关心和体贴病人。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细心分析其意图,满足病人心理上和生理上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而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宽慰,感情上得到满足。护士要指导他们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以宣泄、平息、转移等手段来调节心理平衡,做到心胸开朗豁达,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应注意与他人和睦相处,多进行些有意义的交谈及活动,常读书看报,开阔思路,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遇事要冷静,减轻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生活护理

做好合理的生活安排,对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再发尤为重要。首先睡眠要充分,每天最好要保证有7 h的睡眠时间,利于体力恢复。但白天不要过多的睡觉,以免夜间失眠。冠心病发作患有急性心梗时,要嘱患者及家属注意,此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发病后两周内各种活动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发病后两周无特殊情况,病情稳定,可适当在床上轻微活动。同时做好皮肤护理,以免发生褥疮及其他并发症。

3.3饮食护理

饮食宜少食多餐,食物要清淡、利于通便。给予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少糖少盐,限制总热量,切勿饱食,因饱食后胃部胀满,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应多食高纤维素易消化食物,适当饮水,适当活动,定时排便。切勿用力排便,用力排便5~10min可使冠状动脉舒张期血流下降,造成致死性心律失常。对便秘者应积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如应用缓泻剂等。同时患者应禁烟酒,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3.4生命体征的护理

注意睡眠时有无鼾声呼吸,有无呼吸暂停现象,以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必要时可请耳鼻喉科医生诊治;如有心绞痛伴呼吸浅快者,应防止心肌缺氧,必要时可适当吸氧。保持脉率在60~100次/分为宜,如脉率>100次/分,可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应查明原因,在医师指导下适当服药。如脉率

3.5合并症的护理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较高,须注意血压的变化。冠心病病人如血压过高,心肌耗氧增加,易发生心绞痛,应坚持按医嘱服用降压药,使血压维持在120/80mmHg左右。同时要限制钠盐的摄入,给予低钠饮食。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症,患有糖尿病的人易诱发冠心病,而冠心病人易患糖尿病,应注意血糖、尿糖的变化,以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3.6用药护理

根据病情,遵照医嘱坚持按时服药。为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尽量减少用药品种。用的品种越多,药物不良反应率越高,故一次用药最好≤3种~4种。病情允许的话也可服用中药。用药要针对病情,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以免加重肝肾负担和副反应。如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可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尽量采取坐卧位含药。对有并发症的患者,要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

3.7康复锻炼

教会患者掌握调节适度运动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的时间、频率、强度。运动量宜从轻量级开始,如轮替活动肢体、屈膝,摆动双臂,活动颈、肩关节,起坐,然后下床,靠在椅上,自己进餐,洗漱,入厕。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达到或接近梗死前的活动度为准,如有氧运动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方

式。目标心率(运动后心率)通常较休息时加快20次/min,运动时间可持续20~60min,可每日1~2次。尽量避免奔跑、跳跃,因为有时会因此引起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高龄患者出汗反应差,因此散热也慢,故不耐热,所以在气温高时或湿度大的情况下,应暂停运动锻炼。运动前后必须有一定时间的热身期和恢复放松活动。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长期坚持可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提高心血管的机能、增强体质。

3.8出院指导

注意劳逸结合,节制烟酒,告诉患者按时服药,努力发现和消除发病因素,加强饮食卫生、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定期回院复查,对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要随身带上急救盒,以备急用。如心绞痛发作马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或麝香宝心丸等,含药效果不理想或难以控制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治疗。

4小结

随着社会进步和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老年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通过合理的调整,规律的生活,按时服药,坚持锻炼等,能有效的遏制冠心病的再发,延缓病情,提高生命质量,做好冠心病的家庭护理对冠心病的突然发作、治疗、控制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8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58-02

冠心病是脂质代谢异常,在原本动脉膜上产生血液脂质沉着,堆积成白色斑块,发展成动脉硬化病变,由于斑块渐多,致使动脉腔变得狭窄,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引发心绞痛,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的安全。在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的同时给予优质化护理服务,提高预后效果[1]。现将2011――2012年期间我院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观察对象,对其采取不同护理模式,观察护理效果,总结内容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2012年期间我院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观察对象,其中包括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34例。年龄为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5274±437)岁。全部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律过快、心前区和胸骨后放射性疼痛、出汗以及心悸气短等。全部患者一般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其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试验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强心、吸氧、利尿以及纠正心律失常等治疗措施。

121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

123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家属做好住院时的宣教工作,加强患者晨间和晚间的护理,保持病房整洁,每天进行床位打扫,强化病房的管理。对自理患者,协助进食及生活护理,尽量鼓励患者自己动手。不能自理者,对其进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协助翻身叩背,按摩骨突处,以免形成压疮。护理人员需以熟练的操作技巧、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积极的心态服务于患者,消减患者不安全感和焦虑感,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在住院期间让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接受全程的护理及治疗。同时,感受到家的温暖,使其安全感倍增,护理人员应尽全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对患者疼痛发作的原因、部位、持续时间及反应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疼痛。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执行护理操作。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安置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对特殊药品所需注意事项要详细掌握,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水平做好药物宣教,鼓励患者与治愈者进行沟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饮食上,进食低盐、低脂、低糖等食物,降低或控制患者体重,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指标水平,减少并发冠心病的危害因素。积极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对患者的预防指导,为其讲解吸烟、嗜酒危害,告知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加强相应的康复训练的好处。

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详细告知其病房环境、主管医护姓名及联系电话,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度和护理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应细心、热心、耐心地面对每一位患者,提升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减小焦虑和消极心理,降低医疗纠纷,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在患者康复期,加强卫生知识的教育及心理的护理,鼓励患者生活自理,从而降低患者自卑心理和机体不适感,使肺血栓、压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指导患者做医疗保健操,多进行户外散步,有利于患者的康复[2]。

124出院时帮助患者树立正确人生观,增强患者生活积极性,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嘱咐患者避免在高温、寒冷时锻炼,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忌饱餐。对其进行药物指导,按量按时用药,根据医嘱正确用药,并且定期到医院复查。

13统计学分析将本组试验护理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处理及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行最终处理,差异P

2结果

通过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其患者焦虑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P

3讨论

优质护理是现代护理的新模式,是除重视对疾病的护理外,更关注患者心理、精神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本组试验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度,增加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性明显。在优质护理过程中,患者情绪相对稳定,血压、心率均正常,减少了复发率和并发率,改善了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增强自理能力,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3]。

综上总结,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缓解患者的焦虑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27(03):36-37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087-02

在护理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加强了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例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2例,中专以下26例,病史在2年以内有12例,2年以上有28例,其余8例为初发病例。 1.2实施方法

收集患者的相关病情资料,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体化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措施,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

1.3冠心病患者常见心理特征

1.3.1紧张焦虑多见于初次发病患者,这类患者因住院后环境陌生,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常规生活受到扰乱,对疾病充满不安和恐惧,易烦躁不安,产生焦虑情绪,某些患者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也心事重重,心神不定,睡眠减少,情绪较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

1.3.2恐惧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焦虑,此类患者因担心自身疾病而产生恐惧感,一是担心拖累子女、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二是对生命的渴望,担心病情发展而惴惴不安,患者总觉得自己病得很重。尤其是文化层次不是很高的患者,基本医学知识薄弱,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不是很了解,自我感觉症状很重,了解心绞痛发病症状后,心理压力又大,表现为比较注意医护人员的眼神、言语举止,有时甚至怀疑家属对自己隐瞒了什么病情。对此,患者心情沮丧、思想负担重,不愿做肢体活动或户外运动,情感淡漠,情绪低沉;还有的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在夜间症状加重,致使患者一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紧张恐惧,有的看到别的患者的抢救场面而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而恐惧,都使病情加重。

1.3.3否认的心理多表现在比较年轻的初发病患者身上,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很长时间不能面对现实,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也不愿意去冷静地思考分析自己目前的病情和状况,常常表现一种“我怎么会得病呢?怎么是我呢?”的状态,还有的患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康的身体会生病。

1.3.4抑郁消极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觉不适,表现为抑郁、不快、愁眉不展。

1.3.5敏感多疑这类患者对冠心病惧怕,坚信自己有病且很严重,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的听到别人谈论病情,也与自己对照,想象成自己的症状,有时还放大自己的症状,稍有不适就认为自己病重了。

1.4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以上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采取倾听、解释、建议等技巧,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和抑郁心理,在提高心理社会支持的同时努力提高护士的人际沟通及心理护理水平。

1.4.1减轻焦虑恐惧心理一方面充分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讲解有关本病的一些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多与患者交谈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有恐惧心理的患者要用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信任,用暗示、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注意力,使其对医务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另一方面多与患者家庭成员沟通,他们作为患者生活的照顾者和心理支持者,要做好对患者的排解和慰藉,护士要遵循“五心”疗法(即热心、细心、耐心、贴心、爱心),对患者要微笑服务,态度和蔼可亲,遵循人际沟通原则,让患者对冠心病有个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解除顾虑和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1.4.2否认的心理护理我们应主动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逐渐有所认识并能正确对待,要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冠心病并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感受目睹治愈的成功案例或联系过去治愈的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1.4.3抑郁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应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与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制订相关措施,让患者保持开朗的心情,了解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和自我保健知识,真确对待疾病。

1.4.4敏感多疑的心理护理多关心患者,多与之交谈,使之把心里话说出来,敞开心扉,缓解心理压力与不适,正确讲解冠心病的有关知识,消除疑虑,早日康复。

2结果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调整心理状态避免情志为病,防止忧思气结,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学会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发展,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促进了康复。

3讨论

总之,对于冠心病患者,不但要治疗身体疾病,还要多与患者沟通[6],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才能达到根本上、整体上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高丽红,田革,皮文艳.冠心病患者便秘原因分析护理120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9.

[2]闫桂梅.浅谈冠心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J].当代医学,2008,12(14):134.

[3]朱红.浅谈冠心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7):25-28.

[4]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3,9(1):49.

[5]杨玉琴.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大家健康,2009,(4):141.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MOSSF-36评分;整体护理;冠心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0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09-02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渐进性的不可逆转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我国疾病谱和死亡原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笔者对本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的冠心病患者实行基于MOSSF-36健康量表制定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其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5月――2012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480例,其中男性234例,女性246例,平均年龄632±47岁,随机分为实验组240例,对照组2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易患因素,病情,病程,文化程度及医保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根据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冠脉CT或冠脉造影后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②既往及目前无精神病史,无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③患者知情同意;④住院时间不小于一周。

12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或主要脏器损害的患者;②合并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③对研究不理解或不同意者。

13方法

131MOSSF-36评分与评价所有患者在纳入研究后均采用MOSSF-36量表进行基础评分。采用MOSSF-36量表第一版的中文版评分表[1],从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这8个维度共36个条目评价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入院后实验组基于量表评分情况制定相应的整体护理计划,对照组予以常规冠心病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患者出院后再次进行MOSSF-36评分,评价其生活质量。

36个条目设有表示不同等级的备选项4至6个,按不同的情况给予正向或反向得分。本次采用正向赋分,即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8个维度分别计算后,各个维度初得分等于该维度内各条目评分和,见表1。最后将初得分转化为标准分[2-3]。

132基于MOSSF-36评分制定的整体护理计划(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除了上述基础护理措施外,根据MOSSF-36量表所得出的薄弱环节,制定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相关的护理措施。①基础护理措施同对照组。②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由多种诱因,如心理应激,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临床观察表明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心理等。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焦虑患者,要充分了解其个性,并向其阐述冠心病相关知识,细致耐心消除其焦虑情绪,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③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及受教育程度选择符合其要求的教育方式。主要采取床旁口头教育,书面宣传资料及病房内宣讲的方式。④功能锻炼:建议患者学习,培养情趣及兴趣爱好,移情疗法保持心情舒畅。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体适度有氧的锻炼方案。包括协助患者床上活动,深呼吸锻炼,坐位训了,室内外步行锻炼,上下楼活动锻炼等。使病情稳定的患者及早恢复活力及运动耐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及社会功能。

133冠心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①病情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但由于临床多中老年人发病,疼痛阈值较高,故存在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的可能,部分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由于外周神经损害可出现无症状性冠心病。因此,护理时需多对病情进行观察,认真细致。尤其对于症状不典型,但心电图缺血改变明显的患者,必须立即通知主管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对病情危重患者予以重症监护。②饮食护理。予患者低盐低脂,易消化,高纤维素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腹胀及便秘。保持大便通畅。③药物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护理患者坚持按时服药。尽量减少用药品种,以减轻药物毒副反应。对于突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尽量采取坐位含服硝酸甘油。总之,在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病情,根据医嘱,按时按量,予患者最适宜的服药。④对有并发症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对长期卧床患者,除应用防褥疮床垫外,应帮助患者翻身,减少褥疮发生。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即行MOSSF-36评分,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在生命质量8项内容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其中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障碍尤其突出。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在护理干预后,其PF,RP,GH,VT,SF,RE,BP和MH分值均有显著提高(P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认识到医学的目的不再只是重视生存数量(寿命)的延长,也同样关注生存质量的好坏。因而,在住院期间的科学的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予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对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MOSSF-36量表作为常见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具有评分简单快捷,易操作的特点,临床广泛用于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涵盖了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职能等方面的内容,能较全面地反映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所谓整体护理,是指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其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目前对于冠心病患者整理护理方案的研究较多,均强调了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但冠心病患者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其生命质量相关的薄弱环节亦不尽相同。临床观察发现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模式大都采用一致的整体护理模式。虽然贯彻有整体护理的思想,但对于患者个人生活质量的评价多取决于责任护士的主观评价,没有客观系统的评分作为参考,容易出现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不全面,从而导致护理措施不完善。因此,我们以MOSSF-36量表为参考,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制定实施个体化的整理护理方案,针对生活质量的薄弱环节重点进行护理。结果表明,采用MOSSF-36量表指导下个体化整体护理方案的患者,其出院时生理功能和职能,总体健康及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个体化整体护理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更加有益。同时,我们研究发现在躯体疼痛方面,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患者自身的疼痛阈差异,心绞痛诱发因素的差异性相关。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以MOSSF-36量表作参考所制定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加强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及冠心病二级预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所追求的目标。目前,临床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较为广泛。而基于MOSSF-36评分所制定的个体化整体护理,其评分简单,易于操作,同时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桂珍护理干预冠脉介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226-227

[2]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3]Ware JE,Snow KK,Kosinski M,et alSF-36 Health survey 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S]Boston MA: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1993:3-224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应用

作者单位:457001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

冠心病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为主,为了能够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我们采取积极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采取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48例。其中男172例,女76例,年龄54~86岁,平均68.9岁。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胸骨后和左胸前疼痛,呈压榨性或窒息感.疼痛持续1~5 min,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本组经护理干预,患者均治愈出院。

1.2 护理干预

1.2.1 干预重要性 冠心病患者缺乏基本的了解。不懂相应的知识。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和护理措施而任其发展。信息支持可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或防止心绞痛的发生或发作。能明显地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2]。

1.2.2 干预方案建立 采取群体教育和个体指导相结合,建立个人护理档案资料,对个体患者已经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疾病程度、制定详细周密的护理干预计划和切实有效的措施。每季度举行1次,由资深医师和护士主持开展的相关内容学术讲座和护理演示,用通俗易懂的语音,由浅入深;发放示教及健康教育材料,提供医疗咨询及护理服务,对于活动缺席者予补课。并进行电话、信件和家访式的跟踪随访,特殊患者一对一指导。

1.2.3 心理干预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这精神紧张、焦虑、恐惧、压力过大、情绪激动等负性因素。冠心病患者应心胸开阔,保持心态平和,切忌性情急躁、乱发脾气。家访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尊重、同情、关心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解疾病的治疗、预防及预后知识,从思想上开导患者,诱导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嘱其家属尽量多陪伴患者、关心患者,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休养环境。

1.2.4 饮食干预 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素食物为主,低盐饮食降低钠盐摄人可降低血压水平,每日钠盐摄人量由180 mmol(10.5 g)降低至80 ~100 mmol(4.79~5.8 g),可使收缩压降低4 mm Hg~6 mm Hg[3]。故一般高血压患者食盐摄人量应3岁d~5 g/d。忌食腌制品及含钠高的食物。每周食用粗粮、非精米面3~4次(包括全麦面粉制品,带皮玉米制品等);每日食用蔬菜0.75~1.0 kg。每日食用1~2个苹果或柑橘等水果;遵医嘱服用B族维生素。

1.2.5 烟酒干预 吸烟是引起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最大危险影视,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冠状动脉收缩并妨碍内皮舒张因子功能;吸烟可以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应避免吸烟和吸烟环境。乙醇能够增加儿茶酚胺和皮质激素的水平,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使血压增高,影响心肌血液供应。每天30~40 g乙醇即可以使血压升高,避免饮酒。

1.2.6 运动干预 合理而有规律的运动能有效的预防冠心病,运动不仅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减少心肌梗死的复发次数,降低死亡率[4]。据年龄、病情、体力等情况酌定运动方案,达到适宜心率的累计时间应在5 min以上;4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运动疗法时最高心率应控制在104~124次/min之间,运动初期,运动强度要小些。

3 结论

护理干预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方法。要求患者对疾病的不同知识点达到了解一熟悉一掌握的程度。使患者深刻认识到,并能够长期坚持,严格按照护理干预内容进行生活调配,可以改善冠心病的预后,减少心绞痛发作,避免恶性心脏事件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Braunwald.(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03.

[2] 莫静霞.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代护理,2006,12(22):2133.

[3] 吴崇厚.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情绪波动及自我控制力分析.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2,17(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