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保护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保护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塞罕坝;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浅析

收稿日期:20130527

作者简介:邵立新(1974—),女,河北围场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理或林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02402

1 引言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河北省最大的人工林林场,2007年在原林场和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能。塞罕坝地处高原地带的森林-草原-荒漠沙地交错带上,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加大对森林系统的保护力度已成当务之急。

2 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地总面积9335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0%。其中,有林地面积占林地总量的72.39%;全场林木总蓄积量达1012万m3,公益林地42320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5.33%,商品林地32346.67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4.65%,公益林地与商品林地之比接近3∶2。林区内有维管植物81科、303属618种;大型真菌22科51属79种;陆生野生动物152种、亚种。

3 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3.1 生产经营影响

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以林业为主,商品林经营是森林经营的中心工作。同时单层人工纯林集中连片,但树种过于单一,导致林分稳定性和综合抗逆能力下降,近几年森林病虫害虫总量逐年增加,且有大面积发生的趋势,不利于综合开发利用和全面合理地培育后备资源。

3.2 人口增长影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引起了对土地、能源等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经济的发展对林木资源的利用也较普遍,对各种植被的开发利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选择,导致资源被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承载压力增大,有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3.3 旅游活动影响

近年来由于旅游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生物资源和景观资源消耗加大,影响塞罕坝生态系统稳定。特别是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的修建以及林区内居民大量的排放生活垃圾,致使环境污染,对林区内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4 周边环境影响

周边地区防风固沙措施跟不上,有些地方产生了沙丘活化和土地沙化现象,不仅造成了风沙对新垦荒地的侵蚀,也加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危害。畜牧业的发展,致使草场严重超载,加剧了草场退化甚至沙化。林场西部三道河口一带地处荒漠沙地边缘,水资源匮乏,植被相对稀少,生态系统脆弱,与之相邻地区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加剧,沙进人退的局面尚未扭转。

3.5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尖锐

因为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塞罕坝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开发和招商引资的重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尖锐。目前在林区内开发旅游项目,或建立风电站、道路、别墅等设施,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产生了影响。

4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4.1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视和对自然与生态的渴求,自然保护区建设正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保护区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保护物种、生态系统或自然遗产为主要目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为了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发挥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保护区建设,以促进自然保护区与林场的协调发展。

4.2 林业经营管理

4.2.1 分类经营管理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保护森林资源,就要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尽量发挥森林的各种功能,在塞罕坝优质人工林的基础上,采取分类经营,将林业潜在的最佳效益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既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4.2.2 林地林权管理

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应及时查处。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权属关系,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护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加强森林利用管理和森林经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林地流失,收复和恢复损毁林地。

4.2.3 限额采伐管理

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把森林资源管好。创新森林资源管理体制,遏制森林资源超限额采伐,加强森林资源抚育经营,防止国有森林资源流失。严格执行林木凭证采伐制度、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制度。加大林政执法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4.2.4 荒漠化管理

坚持植被重建与封禁保护相结合,大力推进工程治理、增加林草植被,切实加强封禁保护,强化禁牧、禁垦措施,促进荒漠生态系统修复与优化。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既要加强荒漠化防治,又要发展特色沙产业,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

4.3 开展生态旅游

开展生态旅游可有效地维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生态旅游的核心概念是保护,在保护的同时强调发展。通过有效的管理、规划和监测,使旅游、林区和当地社区共同发展。

(1)生态旅游必须以承受能力为前提,避免生态功能的破坏。并按照淡旺季节、节假日、不同景点、不同线路而有区别地科学区划分流和疏导游人,避免超负荷接待游客。

(2)生态旅游业必须持积极而谨慎的态度,进行适度开发。开发中所有的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必须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在施工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以不污染、不破坏环境为前提。

4.4 森林病虫害防治

防治森林病虫害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在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中,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

在做好预测预报的同时,加快构建起一个覆盖整个林场、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及时掌握林区森林资源发生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动态,实施短期的区域性预报。坚持对森林资源病虫害开展一般的调查以及系统的观测,持续积累相关的基础资料,建立起实用的数据库,运用监测信息处理系统以及高新的技术开展预报预警工作。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尽量避免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

4.5 森林防火

加强林业执法和森林防火,减少资源损失。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1)明确责任,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制订森林防火预案,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森林防火的责任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参与森林防火事业的自觉性。

(3)加大火源管理,严格禁止一切野外吸烟弄火行为,做到“扑早、扑小、扑了”,不留隐患。在重点林区设卡,加强巡护,禁止一切在林区内违规用火行为。

(4)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经营措施提高森林防火性能,清理林区采伐余物、林内濒死木、枯立木和病腐木,减轻林区可燃性,增强抗火性,同时可促进林木生长。

4.6 森林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严格以森林保护为基础建立森林资源管护队伍,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生态保护风尚。提高队伍的执法水平,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及教育。严格队伍管理,提高森林资源管护队伍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杜绝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的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现象。

5 结语

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森林生态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公益功能。因此,应当加强研究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并将措施贯彻落实,最大限度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万维英.浅谈森林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2] 丁存发.优质高效、分类经营是林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河北林果研究,2001(3).

保护措施范文第2篇

一、接地装置

1自然接地装置:充分利用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构架、以及上下金属管道等自然接地体,是减小接地电阻的有效措施,而且还可以起引流、分流、均压作用,并使专门敷设的接地带的连接作用得到加强。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基础外表面无防水层时,应优先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但如果基础被塑料、橡胶、油毡等防水材料包裹或涂有沥青质的防水层时,不宜利用在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当有防水油毡、防水橡胶或防水沥青的情况下,宜在建筑物外面四周敷设闭合状的水平接地体。该接地体可埋设在建筑物散水坡及灰土基础1m以外的基础槽边。对于设有种电子信息系统的建筑物,同时又利用基础底内钢筋构成自然接地体时,无需另设人工闭合环形接地装置。

2人工接地装置:对于自然接地体不能满足接地电阻要求时,可另加人工接地装置。人工接地装置可由多根水平或垂直接地体组成,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度不应小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mm。在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为了减小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接地体的间距一般为5m,相应的利用系数约为0.75~0.85。当接地装置的敷设地方受到限制的,上述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小,但一般不小于垂直接体的长度。接地体深埋地下接触良导电性土壤,泄放电流效果好,接地体埋得愈深,土壤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愈小,接地电阻愈稳定。根据计算,在均匀土壤电阻率的情况下埋得太深对降低接地电阻值不显著。实际上,接地装置埋设深度一般不小于0.5m~0.8m,这一深度既能避免接地装置遭受机械损坏,同时也减小气候对接地电阻值的影响。

二、接地分类

1防雷接地: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和雷电电涌保护器件等都需要接地,把雷电流泄放人大地,这就是防雷接地,在泄散雷电流过程中,接地体向土壤泄散的是高幅值的快速冲击电流,其散流状况直接决定着由雷击产生的暂态地电位抬高水平,良好的散流条件是防雷可靠性和雷电安全对接地装置的基本要求。

2工作接地:由于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方式的需要而设置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它分为交流工作地、直流工作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

3安全接地: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而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这样做可以保证将金属外壳固定为地电位,一旦设备内绝缘损坏而使其外壳带电时,不致在外壳上出现危险的电位升高而造成人员触电伤亡事故。通常情况下机壳是不带电的当故障发生造成电源的供电相线与外壳等导申金属部件短路时,这些金属部件戎外奇就形成了带电体,如果没有很好的接地,那么这些带电体和地之间就有很高的电位差,如果人体不小心触到这些带电体,会危及人身的安全。因此,必须将金属外壳和地之间作很好的连接,使机壳和地等电位。此外,保护接地还可以防止静电的积聚。

4共用接地:

(1)共用接地系统是由接地装置和等电位连接网络组成。接地装置是可由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组成。

(2)共用接地是指各种接地如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防雷接地等共用一套防雷接地地网,或利用金属导体把不同系统的接地地网之间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共用接地装置。

三、接地电阻

1接地电阻受土质、天气条件、地网接地体长度、接地极数量、深度、村质、接地体形状、地网结构等多因素有关。

2接地电阻是表征接地体向大地泄散电流的一个基本物理参数,在接地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接地电阻可分为直流接地电阻、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接地电阻,在一般情况下,直流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无原则上区别,而土频接地电阻与冲击接地电阻则有较大的差异。在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中所涉及的是工频接地电阻,而在防雷接地中所涉及的则是冲击接地电阻。

保护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字:地铁基坑; 施工;保护措施;地铁地下隧道

Abstract: the subway in our city is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municipal traffic tools in subway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hard to avoid can produce the subway or big or small adverse effect, therefor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take safety measures, reduce or reduce the safety risk.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of the actual operation experience extract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Subway underground tunnel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采取地铁基坑施工保护措施的必要性。

地铁是我们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建设地铁基坑要确保不能破坏周遭的环境,也要确保结构建设达标,经受得住突发外力事件的考验,一旦保护措施采取不当就会导致基坑的变形,下降了地下水位,使周遭的建筑物发生沉降、开裂、变形,尤其是公共设施比如地铁,那么将会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对此地铁基坑施工时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才能防止基坑四周的建筑物发生损坏,因此要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地铁基坑施工具体要做到的保护措施,才能从整体上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地铁基坑施工都是根据各自的实际施工情况制定保护措施,但万变不离其宗,有些地铁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这就需要通过经验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创新。

二、基坑施工过程采取的基本保护措施

(一)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三个方面:地铁是城市的生命线,它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地铁安全范围内的建筑群的建设作业对周围产生的附加影响不超出规定的合格范围,最大程度减低基坑施工对地铁的破坏作用,避免日后出现安全隐患。对此,施工人员首先要深刻遵守三个方面的施工准则:1.控制好地铁区间隧道顶部超载能力,通过精细测量导致地面发生下降,带动地铁隧道明显变形。2.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开挖卸荷过程的方式和技巧,避免发生由于围护体的变形、基坑发生隆起而带动坑外环境的变化,比如隧道的移位。3.掌握好抽取地下水的频率和用量,从而避免在施工过程中过于频繁采用机械地下取水,影响土体沉降,从而导致隧道形状不稳定。

(二)加牢加固地基。有句话说得好,“根基不稳,地动山摇,”这话有一定的根据,同样适用于地铁基坑施工的准则,这也是一种保护措施,扎牢了地基,才能够扎实地搞建筑。加固的时候可以采用在侧基坑内部灌注上三轴水泥土,进行面积大、广度大的搅拌,把第一道支撑底到粉质泥土的底部这样的范围作为巩固体标高的范围,提高这样的被动区泥土的抗体,起到第一时间支撑围护体,然后支撑整个区域的水平结构,有了支撑体系,就可以防止支护结构发生变形和移动。

(三)开挖土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时空效应”。土方的开挖有很多种方式,根据要施工的基坑面积的大小,深度采取最合适的安全操作方式。为了加强控制开挖土方后造成地域的变形,确保开挖领域中地铁地下隧道的安全,对此施工队伍要尊重“时空效应”的规律,根据平衡、对称、分块、分区的原则来制定土方开挖工程的施工工序,这样做也是为了同时建立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连续墙建立围护结构的时候尽量缩短其暴露在阳光下的宽度、深度、时间。另一个需要做好的安全措施是保持20厘米以内的分段长度,当开挖土方一直到基底的时候,要将地铁侧配筋的垫层进行抽条、形成分段。土方开挖的时候要遵循“盆式开挖”,就是先从中部开挖,然后再从四周开挖,但是要注意的是当要对临近地铁领域进行土方开挖的时候,就要更加仔细和小心,要讲究技巧,不能够用蛮力,最好是分块来挖,不能够成直线条,片区挖,而是应该间隔式进行。要注意的是:土方的开挖要与施工的流水支撑工作同时进行,开挖要讲究多方面的同步,保护工作和施工作业同步进行,最终能够有保障地进行土方开挖后,迅速形成称对称体系,从而保护了围护结构,维持原样。

(四)建立良好的承压水处理方式。施工期间,不可能从外地取水,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自给自足,但是一旦过于频繁的从地下抽水,容易损坏底层,造成附近地铁的变形和地基牢固。综合常年的实践经验,地铁基坑施工的时候最好要采取隔断承压水这样的方式。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很好地保护地下连续墙,不会产生渗漏的情况。减少水槽那一段接头的薄弱点发生漏水的机率。对此抽降地下水的时候,为了不发生渗漏的不良情况,最好使用止水效果佳的工字形钢接头。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控制措施,采用比较理想的成槽工艺运用到连续墙施工中,这样可以巩固地下连续强,防止因为前者的坍塌,导致地铁隧道遭到破坏和变形。引入信息化施工,这样何时何地都可以直观地监控地铁隧道的维护情况,有没有变形,周围的土体的变化情况,并且定期进行一次观测,从而根据观测结果调整施工的方法和开挖的方式,最终能够确保安全有保障。

(五)建立必备的应急措施。当发生地铁结构的沉降值总数超出报警的数值之后,要采取一定的应急策略。一旦发现地铁结构的沉降监测点累计的沉降值远远超过报警数值的时候,要马上组织专业人士、负责人召开应急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对此,最基本要做到的是:一是检测土方开挖区周围的地下内部结构的情况,有没有发生变形、有没有位移之类,根据实际开挖情况调整土方施工的顺序,要在地铁的一侧设置反压土台,加强保护作用,一般土台的规格可以设置在两米左右,面积1500平方左右。掌握好最基本的深度,一旦检测发现深度超度了,就要采取回填手段,停止那一块的开挖工作。二是加大检测地铁沉降常规的频率,不惜加大人力、物力把一周两次加密的工作量调到两天就要一次加密的工作量,这样就可以稳固结构,弥补沉降的缺陷。三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处于基坑底部的垫层的封底,这一层垫层主要是由混凝土组成,比较有粘性,起到巩固模型的作用,这时候将它进行封底可以起到减少沉降的风险。

(六)改进整锚索施工技术。锚索施工是地铁基坑施工的一部分,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施工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它会影响地铁结构的沉降,带来不利的损坏。要减少扰动地下水或者地下深层土体的破坏,就要对优化和适当调整这种施工工艺。一是注重套管的作用,用其跟进工艺的进展,控制施工工艺的强度,缩短操作时间,防止孔壁因施工过度而坍塌,彻底解决施工穿破止水帷幕,发生渗透的情况。二是适当加大每次注浆的压力,有意识地减小每次注入降水的浆液水灰比。三是不要采用连续式施工,而是考虑跳跃式的施工,空两个空施工,或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大的孔隙。四是适当调整注浆水的压力,可以控制在4到5MPA的范围,这种方式被称为高压劈裂注浆法。五是调整锚索的开孔位置,将原先的位置从桩与桩之间调到桩的中间,适当增大这锚索的腰梁的截面。

三、结束语

从实践经验中可以得知,要做好地铁基坑施工的保护措施,首先要攻克土方开挖、地下抽降水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两者是造成影响地铁安全使用的最大原因,对此,施工队伍要从源头入手,采取积极有保障的措施,改进工艺和施工技能,控制基坑的变形度,操控好地下水位的下降,维护好基坑支护结构,保护好地铁和周边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潇春.浅析复杂条件下的深基坑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7)

[2]冯耀宁.深基坑工程地铁保护措施[J].科技风,2011(16)

保护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顶管 新江堤 保护措施 分阶段控制区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图1:水域顶管平面布置图

南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江管道工程位于南汇开发区新通海沙,工程任务是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排入江内,从陆域高位水池至水域污水扩散器位置的管道施工方式采用顶管法,顶管末端的7根污水扩散器竖管采用垂直顶升法施工。顶管管材采用DN1650钢筋混凝土F型加强管,顶管末端的垂直顶升段采用DN2000的钢顶管。DN1650砼管节外径2030mm,壁厚190mm,单节有效长度2.5m;钢管节规格为外径2030mm,壁厚22mm。顶管水平掘进长度635.815m,出洞口中心标高-10m,地面标高+3.2m,即出洞口处覆土厚度12.2m;顶管终点中心标高-16m,江底标高约-6.5m,即覆土厚度约8.5m。顶管出洞后沿1.288%的坡度向下顶进388.54m,接着进入曲率为12000m的竖曲线154.56m,管道末端设置长2m的钢筋砼端头封堵,垂直顶升段钢管节长度为60m。总设计规模为20万m3/d。

本工程尾段管道地处新吹沙围垦区,新围垦大堤向江域推移了1000余米,在施工阶段时,江堤已新建完成,管道需要穿越新建江堤,并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在本工程设计阶段,围垦区正在进行吹填施工,施工阶段部分管道将在围垦区施工。

二、新江堤保护方案

本工程尾段管道从陆域高位水池至水域污水扩散器位置采用顶管法施工,该顶管陆域段地处新吹沙围垦区,在施工时,顶管管道需要穿越新建江堤,故需要对其进行保护。设计采用事后注浆加固措施,即在顶管穿越新江堤,管道施工完成后,在新大堤位置的管道中心线轴线两侧5m范围内采用注浆加固措施。

三、新江堤保护方案优化

由于本工程地处新吹沙围垦区,新江堤也是刚刚新建完成,因新江堤对地基的压缩沉降尚未完成,而顶管管道又需要从新江堤下穿过,管道与新江堤相互之间会有不利的影响,这时仅按照常规要求对海堤进行事后注浆加固,是无法完全确保新江堤的安全的。对此,针对上述情况对原江堤保护方案采取了多项优化措施。

优化措施1:顶管穿越新大堤前后压密注浆加固措施

(1)顶管穿越大堤前,对大堤土体管道两侧采取压密注浆处理。

(2)在大堤位置,沿顶管中心线对称布置5排注浆孔,顶管穿越大堤7天前先对中间的②③④三排注浆加固施工,对管底和管侧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形成防降槽。当顶管穿越以后,再利用①⑤排注浆孔对土体进行跟踪注浆,进一步填充地层,减少沉降,如下图2“大堤处压密注浆孔布置图”所示。

(3)注浆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8~1.0,浆液密度1.4~1.6g/cm3,注浆压力0.3~0.5MPa。施工期间注意要随时调整注浆压力,不得顶起护坡及路面。待孔内不再吸浆,1小时后即可终孔,注浆管拔出后,回填粘土球并分层捣实。

图2:大堤处压密注浆孔布置图

(4)浆液注入率为15%,注浆底高程-20m,自上而下逐段注浆,每次拔管间距不大于0.5m,注浆顺序应按跳孔间隔,先后内部的方式进行。

(5)顶管穿越期间时若发现大堤沉降接近规定值(-20mm),应适当加大注浆范围和注入率。

(6)顶管施工期间,需对施工范围内的长江大堤进行安全监测,沉降每日监测一次,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加强监测,并报参建各方。

优化措施2:顶管施工分阶段控制区技术措施

根据顶管穿越新大堤的工况特点,将顶管穿越段及其前后12节(30m)划分为三个施工控制阶段,即试验段(A区)、穿越段(B区)、和穿越后控制段(C区),见下图3“施工控制区段划分图”。

A区(试验段)为顶管管道与所要穿越的新江堤交叠的投影长度前面12节(30m)所在的范围;

B区(穿越段)为顶管管道与所要穿越的新江堤交叠的投影长度,共16节(40m);

C区(穿越后控制段)为穿越段后面的12节(30m)所在的范围。

图3:施工控制区段划分图

(1)试验段A区特点及控制措施

此段施工时主要控制顶进速度为2.0~3.0cm/min,并保持适当的泥水仓压力,每管节注浆量约为0.625m3,并根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合理调整。该段沿管道轴线在地面布设深层监测点,钻透地表硬地面,取2.0mm为警戒值。根据本工程的地质特点及以往类似工程顶管经验,顶管施工选用了一台泥水平衡工具管,此段施工以穿越段控制标准进行顶管穿越模拟,根据地面监测情况调整各项施工参数(顶管工具头顶进速度、泥水仓压力、注浆量等),重点寻求顶管在穿越段注浆量、顶进速度、泥水仓压力三者之间的最优参数,为穿越B区做好准备。

(2)穿越段B区特点及控制措施

此段施工时控制推进速度在1.0~2.0cm/min,根据试验段寻求的最佳施工参数设定穿越段施工参数,同时根据地面深层监测点监测数据,实时调整顶管顶进参数。

(3)穿越后控制段C区特点及控制措施

此段施工时主要控制推进速度为2.0~3.0cm/min。此段施工时重点控制注浆工序。同时重点观察A区(试验段)、B区(穿越段)的地面沉降的变形沉降情况,及时注浆,并保持管道外侧的触变泥浆压力,确保新江堤沉降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优化措施3:顶管穿越新大堤时保护措施

(1)在顶管穿越大堤期间,将对大堤进行沉降观测。

(2)通过对新大堤监测数据的收集及分析整理,来进一步指导顶管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按照顶管施工分阶段控制区措施,对大堤进行穿越,即根据地面监测情况,通过试验段A区寻得顶管施工时注浆量、顶进速度、泥水仓压力三者之间的最优参数,并按照该最优参数完成穿越B区,以确保新大堤在顶管穿越期间的稳定。

(3)科学地、合理地加快顶管施工进度,必须在汛期来之前完成顶管施工。

(4)顶管完成后,对大堤段在管道内进行注浆加固。

(5)顶管完成后,必要时对大堤段管道外侧触变泥浆用水泥浆进行泥浆置换。

四、施工监测

本工程在整个顶管施工阶段由专业监测单位负责监测,做好信息化施工并预先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

对新江堤沉降监测的点位布置图如下:

图4:江堤沉降监测点布置图

在顶管工具头出洞后初始掘进时,测量频率为每天测量1次;在试验段A区顶进时,每天测量2次;当顶管进入穿越段B区后,新大堤各监测点监测次数增加到每天3~4次;穿过大堤顶管进入穿越后控制段C区后,每天测量调整为每天测量2次;穿过C区后,接着改为每二天测量一次,至顶管施工结束;顶管结束一个月后,可停止监测。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还将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沉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测量频率,以达到监测、施工指导施工要求。

顶管施工中对新江堤的监测数据表明:江堤位置顶管轴线上的沉降累计为14mm,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大累计20mm的沉降要求。

保护措施范文第5篇

前言

湿地公园是指以水为主题的公园。以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1.湿地的破坏

近几十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多数湿地遭到了严重破坏,湿地面积大幅减少,造成湿地面积退减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全球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干旱,使降雨量减少,地表水面积减少,进而使淡水湖面积减少,甚至发生干枯现象,而自然因素中有些也是人为造成的,所以人为因素是湿地退减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由于人们盲目开垦耕地,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湖泊面积减少,甚至消亡,尤其是沿海地区,人们为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土地供需不足现象,填海造地,兴建厂房,加剧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如“千湖之省”湖北的1000多个湖泊已锐减为300多个,速度之快,使人无法想象。

(2)水污染、环境破坏。由于人们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只看重GDP,过度用农药、化肥,发展重工业,对污水处理方面又缺乏管理、资金投入和部门检测,污水渗入地下、排入河流,湿地的水质量下降,湿地的生物生存空间消失,湿地逐渐淤积退化。

(3)湖泊截流,修建水库。虽然说这样可以洪水时拦截蓄水,干旱时灌溉庄稼,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但是部分地区却为了发展经济,完全切断下游湿地与上游水源的联系或者在湿地里取水,造成下游水分蒸发过快,水源供应不上,所以湿地逐渐消失、减少。

由于人类与湿地相互依存的关系,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通过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旨在认证、保护并促进合理使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湿地系统。因此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2.湿地的保护与恢复

保护湿地以及湿地生态的恢复,对于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系统的面积越大,该系统内物种的多样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越有保证。因此,增加湿地的面积是有效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平稳的基础。严禁围地造田,对湿地周围影响和破坏湿地生境的农田要退耕还湿,恢复湿地生境,增加湿地面积。

根据湿地的结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的生态恢复、保护技术措施可概括为以下五个部分:

(1)建立湿地保护圈

把未被破坏的湿地列为保护区,并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即“中心区-过渡区-试验区”,在中心区内禁止擅自开垦、围垦等改变湿地用途或者占用湿地;禁止在湿地周围建立厂房,排放污水。在保护区的过渡区和实验区对湿地采取有效地、生态的技术手段恢复建设,最大限度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完整性,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2)构建湿地生态水网体系

①连通城市内河水系。湿地所在城市片区规划有环形水系,毗邻场地,可将场地与规划水系联通,以此将湿地纳入城市绿地水系生态网络。

②采取生态补水。根据湿地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补水方式,如蓄洪补水、湖泊连通等生态补水方式,以保障湿地内水量得到长期的、有效地供给。并且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避免地下水位下降。

③完善内部生态水系统。 增加湿地内部生物多样性,构建多条食物链,完善平衡内部水生动、植物群落系统;采取人工技术净化水质,完善湿地生态环境。

(3)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

①植物多样性营造。避免用单一的植物或引入外来侵略性的植物,植物多样化才能相互依存,从而构建植物群落,外来侵略性的植物会打破现有植物群落平衡,因此植物选择原则上宜选用多样性的乡土植物。

②动物多样性营造。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要科学的投放动物,丰富内部动物多样性,构成动物群落,从而和植物群落共同构建起丰富、完善的食物网系统。

(4)完善湿地监测与管理机制

①监测―人为干扰、水文变化、生物群落。②管理―确立“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开展湿地监测、资金管理与科研工作,加强公众意识及保护力度。

3.湿地景观设计

(1)保持原有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首先就是要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植物、动物、水体等景观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设计,这是最简单、最重要、也是最经济的设计手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对于重要湿地,或湿地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规划为重点保护区,不允许游人入内。在不影响或影响小的生物栖息、繁殖的区域设置观赏、体验、游览、科学研究区,兴建人工设施时,要以最小破坏性为原则。

(2)植物的配置设计

植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植物设计是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法,在植物设计方面,首先要选用乡土树种,其次是对植物品种选择要多样性,植物多样能发挥各自的生态特型,且能相互弥补,植物多样还能构成优美的景观画面。维持本地种植物,就是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另外,构造原有植被系统,也是景观生态设计的体现 。

(3)生态驳岸的环境设计

对驳岸最生态、最经济的设计就是保持原有的自然式状态,在此基础上按照景观设计要求配合种植植物,由植物的根系稳固土壤,达到保护河岸的目的,植物可选择耐水的水生植物,植物品种要多样化,由植物营造一个适合动物栖息的空间,从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另一种新型的生态驳岸形式是蜂巢网箱式驳岸,是用特殊防腐处理的低碳钢丝由专用机器编织生产的六边形双绞合钢丝网,经过裁剪组装成的钢丝网网箱。网箱内填充碎石、种植土、肥料及草籽等。具有柔性、自透水性、环保性、生态性、耐久性等特点。它适合于较陡的或雨水冲刷较严重的驳岸,它结合了土工网和植物护坡的优点,在坡面上构成了一个适合植物生长的稳固空间,有效地防止雨水冲刷,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向下生长,达到固土作用,使钢网、网内土壤、原有坡地土壤和植物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绿色植物坡面,达到了生态功能。

结语

保护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配电线路 防雷保护 避雷器

前言

配电线路的雷击事故频繁发生,对配电线路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主要从雷击对配电线路带来的危害以及避雷器与间隙的保护措施、全面提高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加强枢纽变压器的防雷保护、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降低配电线路防雷设备的接地电阻等几方面防雷保护措施进行分析。

1. 雷击对配电线路带来的危害

雷击电流会对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带来直接的影响,对配电线路的危害主要分为几方面:当雷击电流通过线路导体时,由于电流过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超出配电线路的承受范围,就会造成输配电线路避雷线出现烧断或断股的现象,引发配电线路的故障;当雷击电流对地放电时,会使地面产生过电压,对雷击点附近的导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配电线路的绝缘子出现闪络甚至击穿的现象,引发配电线路的运行故障;当雷击电流对地放电时,由于雷击电流过于强大,可能会劈裂配电线路的杆塔,甚至对杆塔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引发区域电力故障等,严重影响到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1]。

2. 配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2.1 避雷器与间隙的保护措施

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对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避雷针是配电线路防雷的重要保护措施之一,通过与间隙绝缘子的结合更有效的提高了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水平。避雷器在防雷的过程中,主要对配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有着较好的保护效果,然而,避雷器仅是对避雷器的杆塔有着保护的作用,而对于其他杆塔却缺乏防雷保护,如果将配电线路沿线全部安装避雷器的话,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效果会明显提高,但是,这样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避雷器的数量过多在维护上也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经济远远高于带来的经济。间隙绝缘子具有防雷击线路闪络的功能,并将线路上的雷击电流引入大地,从而起到保护绝缘子、配电线路以及线路上的设备的作用,将避雷器与间隙结合运用的话,可以有效的规避避雷器的功能弊端,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资源,还提高了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水平。

2.2 全面提高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

在雷击的影响下,配电线路很容易出现绝缘子击穿的现象,造成配电线路的故障,而通过提高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可以有效的做好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的工作[2]。首先,要对配电线路的沿线进行调查,配电线路的线路极易造成雷击故障,可以将这些导线换成带有绝缘层的导线,提高线路的绝缘水平,也可以通过增加绝缘片的数量、更换更加有效的绝缘子型号、增加绝缘层等方法来提高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降低雷击电流对配电线路的影响,减少雷击过电压对线路造成的闪络现象,从而提高配电线路供电的可靠性。

2.3 加强枢纽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离不开变压器,因此,要做好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还应加强变压器的防雷保护,一般来说,对变压器构成威胁的主要是雷电波,如果雷电波侵入到变压器内,不仅会对变电器的性能造成影响,引发变压器的故障发生,还会对配电线路造成雷电故障,引起区域停电事故等,严重影响到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因此,要做好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还应做好变压器的防雷保护措施[3]。可以在接近变压器线路处安装避雷器,用以防止雷电波的入侵。在变压器附近加装避雷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的减少避雷器的连线长度,主要目的是减少雷击电流在连险段的压降,提高变压器的防雷水平。另外,为了更好的提高配电线路的防雷水平,应在配电线路枢纽变压器的每一组分段母线以及主母线上加装阀式避雷器,以此来保护变压器以及配电线路不被雷击电流所影响。此外,安装在变压器上的避雷器在接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将避雷器的接地线与变压器的金属外壳、低压侧中性点共同连接到一起并接入到地网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高低压绕组间以及高压绕组对变压器外壳产生的击穿事故,进一步提高变压器的防雷水平,从而保证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稳定运行,提高配电网供电的质量。

2.4 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

架空线路是配电线路中的一种,而且,架设的范围极为广泛,架设的环境地形也极为复杂,很多区域的架空配电线路极易遭到雷击电流的影响,据统计,配电线路的雷击故障中,有62%都是架空配电线路,因此,做好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对提高配电线路整体的防雷保护措施非常关键[4]。对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要在架空配电线路上加装避雷器,尤其是在一些空旷区域、周边没有高大建筑物的地区,增加避雷器安装的数量,提高配电线路的防雷水平。另外,对于一些配电线路上使用时间较长的避雷器,要及时对其进行检查,适当的对其进行更换,因为避雷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时间较长的话很容易出现老化的现象,严重影响到配电线路的防雷水平,在配电线路上安装避雷器时,要尽量选用氧化锌的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是一种免维护的避雷器,很少出现故障,对提高架空配电线路防雷水平有着重大的作用。

2.5 降低配电线路防雷设备的接地电阻

配电线路在安装避雷器、避雷针等避雷设备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这些防雷设备将雷击电流传入大地,避免或降低雷击电流流入配电线路对配电线路的运行造成影响,而在将雷击电流传入大地的过程中,都会经过地网,地网的电阻将直接影响这雷击电流传入大地的效率,为了提高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水平,应降低接地电阻增加电流的传输速度,同时,要注意配电线路接地电阻材料的质量,一方面要降低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另一方面要降低接地电阻周围土壤的电阻,增加雷击电流的导入性,提高配电线路的防雷水平,降低配电线路受雷击的影响。

总结

综上所述,雷击电流对配电线路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引发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做好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势在必行。通过本文对配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的分析,作者主要从避雷器与间隙的保护措施、全面提高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加强枢纽变压器的防雷保护、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降低配电线路防雷设备的接地电阻等几方面提高配电线路防雷水平的保护措施进行剖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对提高配电线路防雷水平,避免或降低配电线路雷击故障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邝健怡.对做好10kV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的几点体会[J]. 科技与企业. 2012(09)

[2] 陈慕东.10KV配电线路防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05)

保护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配电电网事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因此完善我国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转变我国配电网技术的有效手段。此外,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雷击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10kV电网的可靠性,因此研究10kV配电网防雷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此同时也在一些地区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由于我国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工作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因素众多,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工作还是力不从心,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维护措施不足

由于部分配电线路的绝缘性能不达标,加之防需保护措施得不到保证,线路一旦遇到需害事故就非常容易短路或故障。通过对多个地区的10kV配电线路调查发现,配电变压器的绝缘体存在问题,老化和锈渍现象出现很多。

(二)配电设备安装设计不合格

配电线路上各种装置的安装十分重要,但仍然存在很多地方的配电设备安装不合格,尤其是接地引下线的不合格以及接地电阻的不达标。其中,接地电阻不达标是由于配电设备的设计出现问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而接地引下线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在于标准的不明确,因而出现各式各样的接地引下线,加之没有防需保护装置的配备,老化现象严重,出现明显的锈渍。

二、提高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日常的管理

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工作的日常管理十分重要,根据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劳动分工管理,加强日常配电线路检查以及维修工作,及时发现配电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为防雷保护打好基础。此外,配电线路管理部门应与各单位密切配合,从而实现各种技术、信息的交流沟通,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加强对电力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定期更新应急处理方案,及时更换落后的管理设备,做好l0kV配电线路的综合维修管理。

(二)创新10kV配电线路的绝缘程度

10kV配电线路的绝缘程度,直接决定了到整个地区配电供电的安全性、供电水平与质量,配电网线路绝缘程度低,是导致我国配电线路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因此电力单位和企业要创新10kV配电线路的绝缘程度,使用绝缘导线,增多绝缘片的数量,改变绝缘子片的质量和型号,或者在绝缘子片和导线二者之间放入绝缘皮,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这种方法能够减少雷击对电线的感知程度,从而确保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科学性、合理性,能够有效的对10kV配电线路进行防雷保护。

(三)采用间隙与避雷器配合保护

避雷器对于10kV配电线路中的雷电过电压的防护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避雷器只能保护安装避雷器的当级杆塔,从经济角度考虑,在配电线路上全线安装避雷器并不现实,需要有选择的安装避雷器进行保护,同时可以并联间隙绝缘子进行配合保护。根据保护间隙的功用,间隙的击穿电压要比线路和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击穿电压低,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间隙处于绝缘状态,当发生雷电过电压的情况下,间隙被击穿接地,线路或者电气设备的电压被拉低,这样就能起到保护线路以及设备的作用。

(四)降低10kV配电设备的接地电阻

在配电线路中,降低接地电阻对于防雷保护十分重要。一般在配电线路中均采用水平接地体进行降阻,目前大部分地区都是使用接地圆钢或角钢来敷设杆塔及配电设备的接地网,但是很多的杆塔、变压器、开关的接地装置均未采取防腐措施,接地体在地下经过长期的锈蚀,在接地体表面产生了一层铁锈,影响了接地体与土壤的有效接触,使接触电阻增大,造成配电设备接地电阻严重超标,因此日后的地网维修或新敷设的接地网,必须要对接地装置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增加接地网的使用年限。此外,还可以施加降阻剂进行降阻,实践证明,在水平接地体周围施加高效膨润土降阻防腐剂,对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效果明显。

(五)对10kV配电设备的防雷保护

1、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对配电变压器的保护应该在低压侧装设低压避雷器,与高压侧避雷器、变压器外壳和低压侧中性点一起接地,称为“四点共一地”。接地电阻值满足规程中所规定的100kVA以上容量配电变压器接地电阻在4Ω以下,100kVA以下容量的配电变压器接地电阻在10Ω以下。

2、柱上开关的防雷保护。为满足电网运行方面的需要,在6-10kV电网中安装一定的柱上开关与刀闸,但是往往缺忽略了这些开关设备的防雷保护措施,在柱上开关和刀闸处有些没有安装避雷器保护,或者仅仅在开关的一侧装设避雷器保护,在雷害事故发生时造成开关设备自身的损坏,因此,开关设备自身的防雷保护是配电线路中防雷保护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在开关或刀闸两侧安装避雷器对进行保护,避免在防雷保护上存在的缺陷。

三、结束语

10kV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保证生产、生活用电具有重要意义,电力企业需要对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加强日常管理,创新线路的绝缘程度,对自然因素进行有效防范,采用间隙与避雷器配合对10kV配电线路进行保护,加强配电设备的保护,逐渐完善10kV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电网事业的供电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志球.浅谈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2.

保护措施范文第8篇

所谓遮挡,就是在刚完成的半成品还未硬化之前,比如:刚浇筑的混凝土、刚抹的砂浆、刚刷的油漆、涂料等工程,应采取用密目网或警戒线、围栏遮挡住,并有专人看护的前提下进行防护。待其硬化后再放行的一种保护措施。

所谓覆盖,就是在未进行下道工序之前,对上道工序的半成品采用布类物质进行覆盖予以保护。比如:在石材地面或瓷砖地面上防止金属物质时,应先用软垫板{棉毡被}覆盖,再在其上覆盖硬板之后,方可实施;再如,在高空增设工程内容时,下部同样先覆盖软布类加硬物之后再行实施,以免地面受损。

所谓避让,就是避开人流繁华的时间段去从事改造等工作。比如:刚打好的硅酮胶,需要一定的硬化时间,故,应避开白天操作。

所谓提示,就是用标识牌告诉行人对成品进行保护的一种措施。比如:此处禁止通行、请注意保护成品。再如,门口设有清脚垫后,提示来者,从清脚垫上通行等等。

下面就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50点小要求

1.抹灰应用小车外胎或其他材料将门框轴高度处钉裹保护。

2.抹灰完后应将门窗框、窗台、地面等处的灰迹清理干净。

3.严禁在已抹好灰、粘好面砖的墙面上打洞,钉设物件。

4.抹灰时,注意保护好墙上的予埋件,窗帘盒、通风口、电线盒、水暖设施等物件。

5.不准在已做好的地面上拖拉机具和材料。

6.不准在已做好的地面上配对油漆、涂料。更不准往石材地面泼洒茶水及带色液体;也不得在室内吸烟乱扔烟头。

7.不准在已做好的地面上拌和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楼梯踏步安好后,应用木板条或锯沫装袋保护,防止滴洒油漆、机油等物。

8.不准在已做好的地面上打洞、剔槽。地面做好后,应及时将剩余的料头、石子、水泥砂浆、包装品等物清理干净,并集中到一起堆放在建筑工程以外的指定处。严禁高空抛撒。

9.土建、安装、精装等施工单位不得随意将梯子支撑在地面和墙面上,必须采取有效包裹措施后,方可支撑。

10.安装单位或土建单位不得在已做好的室内外墙面、地面、顶棚、屋面等处进行电气焊及切割作业。

11.水暖管道打压工作,必须在墙面、顶棚等处的罩面、刷浆、油漆之前完成。

12.暖气背后的墙面刮腻子、刷涂料工作,必须在其安装前,先将局部涂刷完成。

13.不准在安装好的窗框处,进出水泥、土方、砼、石灰等建筑材料,以免其表面变形或受腐蚀。

14.不准在安装好的门窗框及窗台上支搭脚手架。

15.大块玻璃安装后,应有明显标志,防止碰坏玻璃,并设专人看管。密封胶挤接严之后,在凝固前应设专人看管,防止损坏。

16.已安装好的门扇、窗扇,为防止刮风时,门窗扇造成猛烈关闭,振动门框而引起窗框周边的墙面开裂,遭受损坏的现象出现,必须派专人看护。剩余料头、包装等物,必须清理干净,并集中堆放在建筑工程以外的指定处。

17.各种机具不准碰撞墙面、顶棚、门护角、柱角、窗台,以及电气安装等设施。

18.搭拆脚手架时,应注意不得碰撞墙面、门窗玻璃等处。

19.运送板、面砖和砂浆时,不得碰撞地、墙面。车脚必须用软物包扎牢靠。石材面板应轻拿轻放,不得直接将水泥砂浆放在已做好的地面上,运送砂浆时,也不得洒在地面上。切割的石材料头,必须统一存放在盒子里,不得随意乱堆放。

20.内外墙面勾缝时,清洗完成后,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落架子。

21.外墙面砖粘贴时,在垂直运输上料口周围,应用塑料薄膜等物围护遮挡,防止砂浆污染墙面。

22.严禁从门窗洞口等处,往下抛洒或倾倒建筑垃圾等任何物体。以免污染和损坏外墙面及门窗玻璃。

23.严禁在已做好的墙面、柱子、窗台、玻璃等处,乱写乱画。

24.严禁在建筑房屋内大小便。

25.刷涂料、油漆或刷浆时,不得将管道、门窗、顶棚、线盒、灯具、暖气、窗台等处污染,必须采取遮挡及覆盖措施。

26.安装管道油漆时,应用硬纸片卷成半圆形遮挡,以防污染墙面。安装剩余料头、包装等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27.室内刷浆或刷油漆涂料时,应封闭门窗,在干燥前应防止尘埃污染,干燥后应保护成品,防止破损表面。

28.刷油漆涂料前,应将四周的建筑垃圾,全部清除干净,以防尘土飞扬影响油漆的质量。

29.刷油漆时,每遍油漆后,都应将门窗扇用风钩勾住,或用木楔固定,防止扇框油漆粘住,影响质量和美观。同时防止污染门窗五金。

30.刷油漆涂料时,应将地面、窗台等成品遮挡,以防污染,并及时将滴在附近的个别油漆、涂料点擦干净。

31.油漆刷完后,派专人看管,禁止摸碰。

32.安装栏杆扶手时,要注意保护栏杆和踏步面层,不得在踏步、走道上表面敲击,并应有保护措施。

33.楼梯栏杆木扶手安装完毕后,应刷一道底子油,或用纸包裹,以免受潮变形。

34.吊顶时,要做好土建与安装的相互配合工作,在中、小龙骨安装后,严禁在顶棚内操作,并不准随意在罩面板上打洞。

35.在移动吊顶活动架时,要注意不得将楼地面和墙面碰撞坏。活动架下必须用干净的软物包裹,以防污染或损坏地面。

36.在浇筑室外台阶、散水、花池时,必须提前将墙面成品加以遮挡和保护。包括伸缩缝外灌沥青砂浆时,也不得污染墙面。

37.穿越屋面的管道,应在防水层施工以前进行,卷材施工后,不得在屋面上进行其它任何工种的作业。如必须上人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卷材受损。

38.屋面施工完后,应将屋面上所有剩余材料,以及建筑垃圾等物清理干净。

39.在高低跨的低跨屋面处,易受雨水冲刷部位,应设有接水簸箕的措施。

40.泛水立面接头处,应将卷材粘贴牢固, 嵌缝严密。

41.水落管保持畅通,不使天沟积水。

42.不得在屋面找平层上拌和水泥砂浆。

43.不得在已做好的屋面找平层上推车运送重物。

44.排汽屋面上的排汽孔应妥善保护,并保证不进水。

45.屋面坡度超过25°时,屋面和天窗下的泛水立面上,应在搭接处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

46.卷材屋面有鼓泡或渗漏时,应及时修补。

47.雨季施工时,如水落管的弯管未安装,为防止污水冲刷墙面,可采取用SBS制成60°角的水嘴,将水引出来。

48.安装地沟盖板时,应在打压调试检验合格的条件下进行,并做到盖板下须满座水泥砂浆,安装完的盖板,脚踩上去不得有松动感觉,必须稳固,嵌缝严密。在做面层时,应采取防止开裂的有效措施。

49.应定期上屋面进行检查,以免水落口被粉尘等杂物堵塞,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50.消火栓箱及灭火器应要有统一贴在其门上的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