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白喜事对联

红白喜事对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红白喜事对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红白喜事对联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策略

新课改给农村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农村教学带来了更大、更灵活、更富弹性的空间。尤其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样做能更好地突破农村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给农村的语文教育带来一次新的革命。但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只是教条、机械地照搬照用,那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应在突出综合性的同时加强引导,避免盲目综合、无序综合。

一、目标明确,切勿盲目随意

“综”的范围比较广泛,它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他们学会在各个领域合里学语文、用语文,在运用中提高语文的能力,教师就应加强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切合实际,有所侧重。例如,农村中学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普遍较强,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故而应着重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简单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引导学生收集农村红白喜事、店铺开张中的对联。几年下来,收集最少的也达十多幅,有的学生按春联、婚联、寿联、开业对联等一一分类。有的学生留心观察并收集农村欢宴中的对联,发现这些对联很有讲究。于是他们按大门、头门、厨房门、侧门、后门等地方分类收集。堂屋侧门联“幸有素餐娱雅客,无珍味宴嘉宾”;厨房门联:“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方晓路难行”……还有的学生专门收集迎春联,男女寿星50至100岁的通用联,等等。我组织学生将这些收集来的对联编辑整理成《日常生活通用对联大全》,每当亲戚朋友遇红白喜事时,很多学生信手拈来,过过农村“小秀才”的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尤其适合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应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学习辨别是非曲直,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在具体施行时,教师要有所侧重,不能盲目随意,使农村的孩子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综合,在灵活生动的综合中提高,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二、夯实环节,力戒流于形式

综合性学习丰富了农村中学原有的学习内容、方式和渠道,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根据以往的教改实践,在农村中学实施综合性学习一定要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在综合性学习中,一定要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如在教学《春》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去春游,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用耳、鼻、手去全身心感受。再让学生各抒己见,口头表述自己所感受到的春天。再次,放《春》这一课的朗读带。最后,回校后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写几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词,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却又有深度、有质量,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又能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三、开放适度,避免教条主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带来了语文学习上一场前所未有的语文学习的革命,它在内容的安排上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各个学校既有选择的空间,又有创造的余地。但在实施过程中切忌“一刀切”而走入“教条主义”的误区。例如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4点要求,没有哪条是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也没有固有的框架、模式。学生在活动后有丰硕的成果,固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更值得关注。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如何?感情是否投入?合作情况怎样?处理事物都采用了一些什么方法?有没有科学、严谨、诚实的态度?能力有没有得到锻炼?他们遇到困难时怎么办?我们在评价时,应重点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以有利于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

神、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富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四、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这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不是瞬息可成、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农村中学教育基础较为薄弱,更应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为学生的养成教育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因地制宜,挖掘资源优势

红白喜事对联范文第2篇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内涵;文化共性;文化差异性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且反映该民族的特征,因此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因此这些文化的共性成为了文化与文化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而文化之间所具有的个性或特征则构成了进行这种交流的障碍。中英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颜色词。它们除具备自身的基本意义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仅讨论在翻译中文化因素对英语和汉语颜色词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理解的影响。

1 文化的共性对英汉部分颜色词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能够一一对应。红色在汉英两种语言都表示喜庆与欢乐。中国人心目中,红色热烈,象征着吉祥、喜庆、鲜艳。老百姓有了喜事,要用红色来装饰,如结婚新娘要穿红色的衣服,过年的时候贴红色对联挂红色灯笼。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此外,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的意思是:“(铺展红地毯)隆重地欢迎某人。”“红”有时用来表达感情,喻指“恼怒、生气、害羞”等这是英汉语音的共有现象。如:汉语的“面红耳赤”表“生气、恼怒”;“脸红”则表“害羞”等。英语中也有“see red”等一类短语表示“愤怒、恼火”。

2 文化的差异对颜色词意义理解的障碍文化因素对颜色词指称意义的影响可见于下列几种情况:

(1)英汉中颜色词的指代对象明显不同。中国人喜欢蓝色,因为这代表了一种自然色能勾起人美好的遐想。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英语中blue表示的却是“忧郁,伤感”的意义。例如:He was blue over his failure.(他因失败而情绪低落)。in a blue mood和having the blues都指心情难过,抑郁。

(2)英语中加以明确区分的颜色。对于这些颜色词,译者必须从原着的上下文或词搭配来肯定它们所指的究竟是哪一种颜色。例如英语中形容皮肤白不用“white”而用“fair”。而“black”特指的是黑人而不用于形容皮肤黑。而汉语中却对颜色没有明确的区分,界限比较模糊。

(3)英汉中同一个指称对象由于文化不同而翻译有别。英汉语中在指称同样的对象时,可能因对该对象的注重点和感知方式不同,而采用具有不同字面意义的名称。例如“红茶”,英语中称之为“black tea”。

3 英汉文化对语用意义的影响语用意义是符号使用者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而符号使用者总是某种文化里的人,因此语用意义与文化因素有相当密 切 的 关 系。如 英 语 中,黄 色 意 味 着 胆 小,懦 弱。如yellow dog卑鄙的人。而在现代汉语中,黄色表示下流,堕落。如“黄色书刊”、“黄色影视”等。从上述对比中,英汉文化对语用意义的影响可见于下列两种情况。

(1)指称意义相同,但一个有语用意义,另一个没有。如“green”,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可以用来象征“绿色,生命”。但是在英语中这个词却还有很多引申意,如“green-finger”特指善于侍弄花草的人。“agreen young novice”(无经验新手)。

红白喜事对联范文第3篇

梦醒时候在永安饭店,等了福州的朋友一起去朱紫坊。路上穿过了一些幽暗的巷子,巷子里有高高的围墙,墙外是历史上福州的护城河。古时这一带是夜夜笙歌沉醉不知归路的地方。巷子里有一间没有招牌而薄有名声的饮食店,也是老房子,据说店名叫“破店”。“破店”里贩卖一些当地的特色餐食,做得相当好。

南后街是将三坊七巷这些蒙尘的珠子串起来的一根线,找到了它就找到了三坊七巷的脊索。街道两旁长着浓密的凤凰树,花开的季节,这里一路火红。街上还有许多灯笼铺。据说南后街的灯市有上千年的历史。想当初这里还是朱楼玉户聚居之地,年复一年的元宵佳节,有几多才子佳人为灯火阑珊处的一个回眸心如撞鹿,为擦肩而过的错落惘然失神。据说冰心小时候就是在这条街上长大的,她的故居和林觉民的同在一处。冰心笔下那些眼睛能动的金鱼灯,手拉着会在地上走的兔儿灯,还有泛着温暖光芒的小橘灯,恐怕也都是从这条街上找来的回忆吧。

三坊七巷的许多入口处都有残旧的牌坊,如郎官巷、衣锦坊等。一进入这个区域,就像进了一个古老的迷宫,走起来有点累。这里很多院落都是一个院子几家人共住,门上好几只电表,密密麻麻的,信箱上贴的名字也五花八门。同住一个院的孩子们在拼起来的木桌子上打乒乓球,老年人则经常围在麻将台旁边。有些院子门口还挂着某某故居,到里面发现居然变成了幼儿园。据当地的老人说,一般来讲这些房子都不属于私人,都不能卖,早晚还是要还回去的。一些院子被住者精心呵护,里面还可以看到保留得很精美的墙绘、小石山盆景,木质的柱子上面还可以看到精致的雕花,残余的彩漆,有的甚至还挂着只剩一半的对联……

衣锦坊有一户的大门很气派,比别的人家宽几倍,上面赫然写着:私人住宅,谢绝参观。靠门口的墙上挂着5只电表,信箱名字都以欧阳开头,这就是著名的衣锦坊54号――欧阳老宅。院子里共分了五家。

老宅后人欧阳章老先生是位摄影家,说起这片宅子就有遮掩不住的自豪。院子有朝街的大门6扇,只有红白喜事或贵客来访时才大开中门。前厅右边的花厅是欧阳老宅的精华,独特的是花厅所有的门窗、隔扇全部用楠木精雕细琢而成,拼镶榫卯没有用一个铁件,经历百年仍可以开启自如。聊天的时候我提到老宅的保护问题,这么大的宅子一年下来维修费用肯定很吓人,欧阳章老先生只是长叹一声沉默不语。告别老先生,出门的时候恰巧碰到一个住在宅子里的年轻人,谈起对这样的老宅的看法,他抱怨说:“房间很小,又湿又潮,如果能立刻搬到新楼房里面,我绝对不在这里多住。”

经过衣锦坊16号的时候,发现这里是郑鹏程的故居,看看门口的石碑知道里面有座水榭戏台,不过屋子很久没人住了,极破败。有文字曾说这里“戏声可以从水面飘来,在假山上回响,风挟着声音飘过天井传入耳中”。站在门外,很想知道这里最后一次唱的是什么戏,一起看戏的又都是谁跟谁,他们又会否猜得着如今这里的荒芜。

从衣锦坊出来,往左边一拐,街对面就是塔巷。塔巷的牌坊很独特,顶上居然还有座小塔。推开巷口的一间房门,屏风后边有鸟儿婉转地鸣唱。里面住了一对上了年纪相依为命的妇人,都是基督徒,以姊妹相称。其中一个坐在椅上手里拿着本《圣经》,她行动不便,要由另外一个照顾。她们说旧的教堂最近要拆了,“从这个星期天开始要到新的教堂做礼拜,这里信耶稣的人很多,礼拜要分好几场做呢。”告别的时候她们告诉我旁边的房子更好看。

红白喜事对联范文第4篇

1981年7月,汤展中出生于广西蒙山县一户普通的农家。他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无奈的悲痛。因为他一生下来就没有双手,代替双手的只是几厘米长的肉芽,软绵绵的,完全失去了手的功能。这可急坏了善良朴实的父母,面对着四起的流言,他们毅然决定好好地抚养汤展中。

“我没有双手,但我的双脚也同样灵活,学习书画二十多年,不是为了作秀或赚得怜悯,而是希望更好地生活下去……”面对央视《乡约》栏目主持人肖东坡的采访,他还调侃道,“我是不是长得有些别致和科学?”

结缘“口足书法”

一天,哥哥放学回家后,用毛笔写描红作业。他觉得很好奇,跑到厨房,用脚夹了块小木炭,在地上学哥哥写字。这一幕,让刚干完农活回来的父亲看到了,父亲想:乡下人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喜欢写对联,何不训练儿子练好书法,以后靠卖这换口饭吃。

转眼间,汤展中到了上学年龄,父亲带着他去小学报名,学校却委婉地拒绝了。父亲并没有放弃,第二天又去找校长说情,一个星期后,他终于进了学校。二年级暑假时,汤展中被推荐进县城的暑假书画学习班。报名时,他当场用脚夹着毛笔写了一首诗,把接待他的老师看得目瞪口呆。此后,老师开始教他用右脚练习书法。汤展中先是用脚趾夹笔,从夹不住到夹得脚趾都红肿。上课的时候,不管天多冷,一双脚都露在外面。写字时一直弯着腰,背部的酸痛是家常便饭。半年后,他硬是用脚写出一笔工整漂亮的字。

后来,他听说用嘴含笔也能写字画画,便自己练起来。刚开始,口水流得到处都是,牙齿也麻麻的。但他没有放弃,时间一长,嘴巴成了第二书画手段。为了挣学费,他每个寒暑假都到桂林市一些旅游区为游客写书法,一个假期下来,学费、生活费都解决了。

上高中后,汤展中更是把卖作品的区域扩大到上海、广州、深圳,乃至全国。他自豪地说:“从上高中开始,我就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我和哥哥的学费,都是卖作品赚的,为了赚钱,已经好几个年头没在家里过年了。”

汤展中在潜心研习书画的同时,并没有落下学习。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2005年8月,汤展中在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时,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相中,成为该团的一名演员和行政工作人员。现已成为中国残疾人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和南宁一所特教学校兼职老师。2012年4月,汤展中在北京成立了书画工作室。他的个人书画展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成都,甚至新加坡、泰国、英国举办过。

上天派她来敲门

2010年10月9日下午,汤展中为在重庆创办的艺术馆招聘助理,在火车站接到了前来应聘的重庆姑娘阳洋。第一次见面,汤展中请阳洋吃晚饭,一上莱,汤展中便脱鞋脱袜,把脚拿到桌上,那顿饭阳洋见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场面!她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十天后会成为汤展中的女朋友。

通过那顿饭的交流,阳洋知道了,原来眼前的这个老板可以用脚吃饭切菜、穿针引线、刷牙洗脸、穿衣戴帽、写字上网、打电话发短信,简直无所不能,人也挺幽默的。第二天上班,阳洋发现自己的这位老板还有让人惊奇的本领!而且,这位穿着随意的人,竟然对自己要求严格,头发必须梳马尾,不能散着,也不能是其他的发型。衣服必须穿艺术馆的职业套装和工作服,然后必须配上高跟鞋。工作任务不光要解说,还有组织宣传和外联及活动策划,等等。

红白喜事对联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 凝人心 立常规 抓质量

我们重庆市垫江县石坎小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在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狠抓教育管理,打造名校品牌,初见成效。现今,石坎小学已形成校园和谐,凝聚力强,政令畅通、积极向上的校风;教师塌实工作、努力进取、乐于奉献的教风,炼就出“勤奋工作,校兴我荣,乐于奉献”的石坎精神。

千辛万苦凝人心

几年来,石坎小学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以工会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老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现已形成校园和谐,凝聚力强,政令畅通、积极向上的校风;教师塌实工作、努力进取、善于奉献的教风,炼就出“勤奋工作,校兴我荣,乐于奉献”的石坎精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不行的,但是,人又是有感情的,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有自尊心、自觉性的,所以,石坎小学很注重制度执行中的人文关怀。用学校领导的话说,就是在处理教职工的问题时要慎重,要缓一缓,维护教师的自尊心。此外,在石坎小学的情感管理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硬性规定”:学校领导绝对不允许在会上在公开场合批评指责任何一位教职工,对出现的任何不良情况都是只说现象,不点姓名,对事不对人。

每一年,石坎小学都要补充一些新教师。而每一次当新老师走马上任来到我校的时候,王校长都要亲自为新教师寻找床草,铺设床褥,打扫布置房间,还亲笔题写勉励的对联,帖在新老师的寝室门上。工会举办迎新座谈会,与新教师交心谈心,让新教师感受到大家庭的温馨,很快融入学校。每学期开学时,校园清洁较差,学校领导一班人都要亲自赤膊上阵,带领全校教职工将校园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遇到教职工家中有红白喜事,学校总要及时送去关怀和问候;工会还经常组织歌咏、球赛、知识竞赛、体育趣味运动会等协同性强的活动,全体参与,极大地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凝聚了人心。

在09年春期开学报名那一天,学生和家长欣喜地发现,原本地板和蹲位的磁砖上积了一层厚厚尿垢的厕所焕然一新,原来是前一天全校教师一齐上阵,十八般武艺样样用上,耗了两个多小时将顽固的尿垢清除干净。事前,学校请来两位民工,但其一见厕所无法沥水,,不能轻易铲除污垢;风一吹来,臭味刺鼻,根本无法适应,就一口回绝,不管出多少钱都不干此事。然而,只有具有“石坎精神”的石坎教师群体在没有任何报酬下做到了。

试想,没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没有人心高度凝聚的群体能做到吗?

千头万绪立常规

常言道:“三分教学、七分管理”。确实,石坎小学一直重视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学校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这一切的成效均来源于很抓学校常规管理。常规抓好了,教职工才能团结一条心,自觉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对学生严格、科学地管理、教育;同学们才能努力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学生做到了在校内遵守校纪班规,在校外文明礼貌,才能保证不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石坎小学一直实行“农村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策略大力践行魏书生先生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班级建设中,学生自己组建发展小组,选择小组长,制定小组和班级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每当学生上课开小差,不用老师批评,自然有同桌提醒;学生不会做作业,小组落实人员辅导;学生在路上逗留,设立的路长发挥了作用;班级要举行活动,活动班长又站了出来……几乎每个班都设立了“班级小银行”、“废旧物资回收站”等,鼓励学生厉行节约;任命了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和维修站长、“美容院长”等职,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转贴于

在学校管理中,各个部门分工又合作,一起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工会既维护教职工的权益,又想方设法地把教职工团结在一起,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少先队大队部搞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活跃学生的身心,让其在学习之余能体验快乐;教研组围绕教师的能力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开展教研活动……而这一切,都必须形成一个常规,什么时候开展,完成什么目标,事先有一个统一的布署,不能随心所欲。

教育教学质量的取得离不开常规管理,常规管好了,教育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不但过去狠抓常规管理,现在要抓,将来还是要坚持不懈。

千方百计抓质量

石坎小学有一句名言:“高的教育教学质量是调和各种矛盾的有力武器。”近几年来,石坎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领跑全县同类学校,居周加片八所小学首位,优势明显。垫江县是教委[2009]61号文件明确指出,“特别是三类A组学校中的石坎小学,全及格率达85.7%,比同类学校平均水平高12.5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位居第一”。

成绩并非偶然。师高弟子贤,打铁先得本身硬!石坎小学狠抓“名师工程”, 坚持以“严、实、高、细、活、新”为管理方针,开展了老带新、骨干带年轻、“走出去请进来”等一系列活动,一大批年轻教师经多年磨练后脱颖而出,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参与听课,评课,和教师一起平等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替教师出点子,添措施,想办法,向40分钟要质量。一次,学校领导在听一新教师的课时,发现有更好的方法能突破难点,就和新教师一起讨论了三个多小时;以后就三天两头地听他的课,研究教学方法。半期后,该班成绩在天天向上。一年后,该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已得心应手,成为石坎小学的骨干教师。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领导的重视与指导促进了石坎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了教学质量。

红白喜事对联范文第6篇

刘大成是2011年2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星光大道》2010年总决赛上,凭着过硬的演唱和表演功夫,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冠军后被全国人民认识的。当时担任点评嘉宾的著名音乐家徐沛东、金铁霖一致认为:“刘大成嗓音高亢、明亮,演唱变化多端,涉及多种唱法,是一位很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歌手。”同时他们发出由衷地感叹:“没想到一位农民工,歌能唱的这么好!”

从小热爱音乐,乡下娃娃立志要当歌手

刘大成1978年出生在山东济宁安居镇南刘村一户普通农家,天生一副好嗓子,而且从小就对唱歌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哪里一有歌声响起,立刻便挪不动步。那时刘大成家中生活困难,没有收音机、电视,于是一到村广播站播放文艺节目的时候,他就跑到村头大喇叭下,找块石头一坐,聚精会神的听歌、听戏,而且一边听一边跟着学,很多时候,到了吃饭时间,母亲喊上两三遍,他也不动地方,常常气得母亲只得跑到村头扯着耳朵把他拽回家;更多的时候则是和小伙伴儿们一起玩的时候,一听到大喇叭播放歌曲,便立即放下一切跑去听歌,经常搅得一些集体玩的游戏因为少了一个人不得不散伙,弄得大家十分扫兴。

除了在广播中听歌、学歌之外,每逢村里过年过节搞庆祝活动,或谁家办红白喜事请来演出队、戏班子演出,刘大成是每演必看,场场不落,演员在台上唱,他就在台下仔细听,认真学……就这样,刘大成很快学会了许多流行歌曲、以及山东柳琴、河南豫剧等戏曲名段。一次,一户乡亲家办喜事,请人来演出,一位歌唱演员看见小小年纪的刘大成站在台边学唱,十分投入,感到很好奇,演出结束后就把他叫到身边问他:“小朋友你喜欢唱歌吗?”“喜欢!”“那你会唱吗?”“会”,看刘大成答应的如此干脆,那位演员就让他唱一段,刘大成毫不打怵,扯开嗓子就唱,没想到他这一唱,好几个演员被吸引了过来,等他唱完大家都说:“这小孩儿嗓子真好,而且唱的有滋有味,是块唱歌的料,好好发展,非常有前途!”听了大人们的赞扬和鼓励,刘大成更来劲儿了,学歌、练歌的劲头更足了,没多久远近乡邻们都知道老刘家有个喜欢唱歌的小孩儿,以至于后来一上学,他便成了学校的文艺骨干,从小学到初中,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演出。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演出次数的增多,刘大成萌生了勤奋学习,将来考取一所艺术院校,毕业后做一名歌唱演员的想法。

不向命运低头,执着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

然而没想到,就在刘大成为了心中的梦想努力读书时,初二那年,家庭困境无情地给他的梦想浇了一瓢凉水,由于生活所迫,父母实在无力再支付他读书的费用,刘大成不得不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的离开学校,辍学回家干活。

考艺术院校学唱歌虽然无望了,但刘大成热爱音乐、立志做歌手的梦想丝毫没受影响,面对现实他暗下决心:“既然不能接受正规音乐教育,我就自学,争取通过这条路实现自己的梦想!”从此,刘大成把家乡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当成自己的老师,虚心向前辈民间艺人求教,博采众长。他经常跑到一些喜欢音乐的乡亲们中间,倾听他们演唱,如饥似渴地学习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民间歌曲、小调,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演唱技巧,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与此同时,为了增加自己的音乐技能,他还学起了乐器、口技。家里生活困难没钱买笛子,他就找来废弃的水管,精心挖上眼后当笛子吹;每天干活休息时,随时注意鸡鸭、牛马和小鸟的叫声,边听边模仿。就这样,没多久,什么饮料罐、小药瓶经他一改造,都能吹出优美的乐曲。看着刘大成一天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父亲气的不止一次的说他:“你简直是魔怔了!咱农民好好种地才是正事,你就是要学东西,也应该去学电焊、厨师什么的,以后也能有个养家糊口的本事!”。

父亲的良苦用心,刘大成非常理解,于是年龄稍大一点后,他开始外出打工,但每天不管多苦多累,依然不放弃对歌唱艺术和音乐的追求,总要在工作之余想方设法学歌、听音乐,很多工友都说他:“你小子怎么好像离了音乐不能活似地!”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刘大成总是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仍照听照学不误。1997年刘大成应聘进曹县王光集团当了工人,不久领导发现他歌唱得很好,就将他调到集团下属的酒店做服务员兼演员,根据就餐客人的需要,为他们演唱。这一调动令刘大成非常高兴,他把这份工作看成实践和学习的极好机会,每次都 非常认真的演唱,唱完后还主动请客人点评、提意见。来酒店消费的客人欣赏口味不同,点的歌曲,通俗、民族、美声唱法的都有,刘大成为了满足客人们的喜好,便开始学各种唱法的歌曲。每天客人一走,他立即抓紧时间把做服务员的活干完,然后将餐厅包厢里的音碟当成自己的老师,一遍遍仔细听,一遍遍跟着学,跟着练。这种无师自学的过程是很苦的,尤其学习美声唱法的外国歌曲,个中的困难和艰辛,很多是人们难以想象的。这次刘大成在《星光大道》决赛中用男女美声演唱的方式唱了一首意大利语的《饮酒歌》,那纯正的发音,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意大利语对于刘大成这样一个初中还没读完的人来说,犹如天书,为了把一些意大利著名歌曲唱好,刘大成采取了最原始的办法―――先用汉语把意大利语“翻译”出来。他买来一个小本子,放一句原唱歌词翻译一句,翻译一句记一句、琢磨一句,如果觉得哪里翻译的不够准确,便重新再来,如此这般,反反复复,一点一点,硬是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把《饮酒歌》、《今夜无人入睡》、《塞维利亚理发师》等意大利名曲“翻译”出来,然后照着小本子死记硬背,等完全记住意大利语歌词后再听着原唱,反复练习,仅一首《饮酒歌》他就练了三年多。后来中央乐团一位音乐家听了刘大成的演唱说:“你的发音很正,一点汉语味儿都没有。”

走上星光大道,奋力拼搏一举夺冠

正是凭着这样一股劲头,刘大成的歌越唱越好,在家乡逐渐有了点小名声,并多次在各级歌唱比赛中获奖。2010年初的一天,一位在北京唱歌的老乡回家探亲时听了刘大成的演唱,连声称赞,马上建议他:“央视有一档专为喜欢文艺的老百姓提供展示机会的节目《星光大道》,你应该报名参加”。“我经常看这个节目,上去的人各个都技艺非凡,我能行吗?”“你的演唱非常好,很有特色,肯定没问题!”老乡的建议和鼓励让刘大成信心大增,当即决定报名。结果果然如老乡所说,他很快接到了《星光大道》剧组的参赛通知。

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刘大成高兴的一蹦老高,可高兴之余又犯起愁来:“参加《星光大道》的选手,绝大部分都有强大、甚至华丽的助演阵容,这种阵容能为参赛者的表演增色不少,进而赢得高分,可自己根本没那么多钱请助演,这可怎么办?”一连数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刘大成,弄得他吃不香,睡不实。一天刘大成往家走的时候,边走边琢磨,当游移的目光看到地里干活的几个乡亲时,突然有了顿悟和灵感:“我就是一个喜欢唱歌农民,既然能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就应该把农民最朴实的一面展现给全国观众!”由此他对自己的演出编排有了思路,经过一番仔细琢磨,很快排练完成,然后满怀信心地奔北京参赛。

周赛开始后,轮到刘大成表演时,他和父亲、弟弟一起拉着一辆播种用的小车走上舞台,放下小车后,父亲像是累了,走到舞台的台阶上坐下,然后拿出一把扇子扇起来,这时刘大成唱起了《父亲对我说》,此情此景,与歌词完美结合,真实地再现了生活,观众看了无不感动,刘大成演唱完毕,现场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这朴实的演唱和别出心裁的编排连评委都叫绝。此后月赛、年赛,刘大成始终保持着这种纯朴的风格,到年度总决赛时,他更是将这种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比赛时,刘大成特意将家乡的留守儿童带上《星光大道》舞台,孩子们先朗诵起:“我的妈妈是清洁工人,她的衣服经常脏兮兮,因为别人扔下的垃圾,妈妈都要捡起;我的爸爸是建筑工人,每天在工地要搬很重的东西,回到家他想抱抱我,可他的胳膊却怎么也抬不起……爸爸妈妈,我们盼着你们回家过年。”孩子们发自心底的话语刚落,《中国年》乐曲响起,随着刘大成充满激情的演唱,现场很多人被感动的流下了热泪。

在《星光大道》一年的比赛过程中,刘大成的质朴和他对歌唱艺术的执着追求,感动过许多人,其中包括一些音乐大家。总决赛时刘大成想演唱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的作品《中国年》,和阎维文取得了联系后,看过他很多场比赛的阎维文,二话没说立即同意,当阎维文得知刘大成没有好的伴奏带时,又把自己的伴奏带送给他;著名词作家乔羽老爷子,因为身体原因已封笔多年,可看了刘大成的周赛和月赛后,特地给他这个热爱唱歌的小老乡写了一首歌词……正是有了这种质朴和大家的帮助、鼓励,使刘大成一步步拿下周冠军、月冠军,最终杀入年度总决赛,并力克呼声很高的“旭日阳刚组合”,成功夺冠。

红白喜事对联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书法; 现状; 对策

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高雅魅力吸引着社会各界的书法爱好者。然而,随着电脑的普及,小学生对书法几乎不感兴趣,加上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书法的忽视,使小学生对书法知之甚少,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甚至一无所知。虽然,国家教育部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各学校也都按课程设置标准把书法课排进了课表,但大多数学校都把书法课上成写字课,甚至把把书法课挂在语文老师头上,书法课就成了语文课了,有的还把书法课直接让位给其他课。种种情况都使小学生不能得到规范的、良好的、持续的书法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书法教学现状更是令人堪忧。

一、 目前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的现状

①农村小学一般对书法课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认识很不到位。学校排课表时,虽按要求将书法课排进了课表,但书法课主要由语文教师兼代,因为学校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从而书法课就变成了语文老师的语文课了。书法课就成了有名无实了。

②农村小学对书法教学管理很松懈,对教学的检查、评价不落实。加上书法课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付的成分较大。平时缺乏教研意识,甚至很多农村小学一年下来都没进行过一次书法教学的教研,致使书法教学毫无效率可言。

③学校对书法教学的硬件设施投入不够甚至无投入。

农村小学相对城市学校而言校园面积相对较小,办学经费紧张,学校在资金投入方面则偏向于统考学科,作为非统考的书法学科,就不会有资金的投入了。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专用的书法教室,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毛笔书法课的班级极少,即使有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与调研。书法课成了语文课中的抄写生字课!或者直接被上成语文科,也或被挪上成其他课了。书法教学成为了课表的一种摆设,失去了书法教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再加之农村小学有关书法的图书资料不多,有些学校的图书室连一本有关书法的书籍都没有,师生取材困难,即使有心练字,也会因困难重重而作罢。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缺少书法艺术的宣传和熏陶,学生在校园内感受不到书法艺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染,对书法没多少接触,也就没什么兴趣可谈。

目前,我国教育从高考到中考再到小六考试科目中,都几乎无关于书法的考试题目。各级教育部门都很注重学校毕业班及统考学科的成绩,所以,学校也就不重视书法这种非统考学科。学校不重视了,老师也就不重视了,觉得这种 “豆芽课”,既不统考的,又与老师的绩效、晋职评优选先不挂钩的,何必那么费劲的教呢?还不如把精力花在统考科目上,考个好位次好成绩,既有名又有利。

2、师资力量不够。

受考试制度的制约,小学教师中语数外老师很“吃香”,而专职书法教师则明显供给不足,目前,农村小学几乎都无专职的书法老师,都由语文老师或美术老师兼代,在加上农村小学老师的老龄化严重,我县有一个农村小学的老师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老教师中受过正规的师范培训的少,大多是原来的民办教师转成公办教师的。而且小学生要从楷书学起,老师的楷书大多都写得都歪歪扭扭,怎么能够教学生呢?

3、老师缺乏正确认识。

由于书法练习要取得成就周期太长,而书法老师往往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不能立刻见到成效,语数外每学期都有质量检测,学生考好了,教师名利双收,评职称晋级都可以加量化分数,而书法教师也同样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什么都不会有,所以,很多书法老师就有些功利性了,就把书法课上成语文课了或其他统考课了。

4、家长、学生不重视

①家长不重视

现代社会由于电脑越来越普及,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进入信息时代了,什么都用电脑,字写得再好也派不上用场。很多孩子从幼儿园起就被家长带着参加奥数、音乐、舞蹈、体育之类的“特长培训班”,没有多少家长愿意让孩子练书法,觉得 “写字谁不会”,“升学也不加分”。家长没有让孩子书写的意识。

②学生缺乏兴趣

现在的小学生对体育、音乐、上网等非常感兴趣,对写字缺乏兴趣。其原因除了对书法缺乏认识外,也与书法学科的特点分不开。书法的兴趣是要经一段时间的实践,有了基本知识后才能产生。最初的练字是最简单的基本笔画练习,枯燥又乏味,是一段艰苦的阶段。当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都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之其它各学科考试的压力,就没多少学生能坚持下来,也不情愿花时间练习书法了。

虽然农村小学的书法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但也有其搞书法教育的优势:一、农村小学生活较为单调,这就为耗时长、见效慢的书法教育腾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二、农村小学的孩子无手机玩,学校周边无网吧,也无奥数等各种补习班,使得孩子们一旦接触了书法,就会有较多的时间练习书法,对书法感情也会比较专一,精力也会充沛。不会像城里的孩子那样经常疲于参加各种特长班,搞得很累!三、农村的家谱、碑匾等较多,也是农村小学书法教育的可利用资源。四、农村的环境清幽雅静,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闹,这对于需要静心无俗虑的书法练习很适合。

二、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的对策

1、考试制度中应体现对书法教育的关注。

以前,我县的考试试题中一直都没有出现过书法教学的相关试题,但在去期的小六语文试题中曾出现过书法字的临摹题,而且分值给到了2到4分。足见县级教育部门对书法教学的重视,可是也只是在六年级的语文试题出现了这么一道题,在小学的其他五个年级中则没有出现此类题。在我县教育界曾流行这么一种说法:年末的考题方向就是教学的指挥棒,“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六年级考书法那就六年级教书法,其他年级没考书法就不教,免得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为了引起老师对书法教学的重视,将书法教育纳入考试范围,在有书法课的3到6年级的语文考题或综常科目中出现一定分值的书法考题,这样,有了考试这个“指挥棒”,老师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去教好书法课的。

2、学校的支持和保障

①学校应积极给予经费和硬件方面的支持。

a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学生书法室,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置书法资料保管室及老师工作室。

b学校可以为师生常年订阅与书法相关的书籍及名家字帖,充实图书室里的书法报刊,以供师生借阅,充分调动师生的学习书法的热情。

c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书法教育的相关内容。如在教学楼或宿舍楼的走到、楼梯、墙壁等适当处张贴名人书法,让学生在学校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书法潜移默化的熏陶。

②学校应有的制度保障.

a建立逗硬的评查制度。逗硬检查每周的书法课的上课情况,防止将书法课上做别的课。将书法课的教学情况评查纳入老师期末的绩效考核,并形成制度,具有长效性。

b建立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学生老师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并根据获奖级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即使没得奖,只要敢于积极参加,学校都给一定的鼓励奖。并将这种鼓励机制形成制度,长期执行。

3、教材的配套保障。

现在,我们农村小学的书法科只有一本书法书和一本大字本,如果能配发一本能描摹的书法字帖就好了,这样,从描摹开始学习书法,不懂书法的农村小学的老师也好教一些,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有成就感。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将书法学好。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书法学习上容易虎头蛇尾,加之书法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而又要持之以恒的事情,这就让小学生更不容易有兴趣学了。为此,我认为在书法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调动学生学书法的积极性。

①利用表扬鼓励法。在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每一次进步,并给与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对书法的学习兴趣。

②创造舒适优雅的书法环境。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播放舒缓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舒适优雅的氛围中学写书法,给学生美的享受,也提高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③借助多媒体生动书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动画,精美的图片,生动的配图解说等将枯燥乏味的书法内容以学生喜欢的形式生动地展现,这样,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不高都不行。

④将书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现在农村的红白喜事都有写对联的习俗,而且春节也有贴春联的习惯,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学生熟悉的事情结合到课堂中教学,在课外,让学生为家里或邻居写对联,让学生感受学书法的价值,也会提高学生学书法的兴趣。

5、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学生展示的平台。

a学校要定期在校宣传橱窗、班级里的墙报、学校的走廊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营造一个浓厚的书法氛围,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以提升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

红白喜事对联范文第8篇

[关键词]颜色

文化

相通

赤、橙、黄、绿、蓝、靛、紫,使世界如此美丽,让江山如此多娇。正是因为生活中充满了五颜六色,才会蓬荜生辉,万物着彩。颜色无所不在,绚丽而辉煌。颜色与人犹鱼之与水。人们在色彩中生活,与颜色结下不解之缘。然而,颜色可不是图有虚表,它还有着超出其本义的丰富内涵。颜色词也都另有其义。是不是颜色只在汉语中才如此神秘多变?殊不知,颜色在英语中也同样有着极其丰富而且和汉语非常相似的用法。我们从英语成语和谚语中就足见其妙。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智慧在这里闪耀、聚焦。下面仅撷取几种颜色浅谈其详。

一、黑色

黑色是夜的颜色。在漆黑的夜里,人们伸手不见五指,看不到周围的一切,这种“未知”状态,不管你是何方人士,都会感到害怕和恐惧。颜色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生活,进而影响着文化。因此,全世界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身着黑色来向逝者表示哀悼。除此之外,人们还不约而同地用黑色来表示隐蔽、阴森、怒气、黑暗、困难等负面意义。在汉语中,背地里伤人叫做“放黑枪”;小孩出生时没有户口叫做“黑户”;人心术不正叫“黑心”;人们生气时都“黑”着脸等。同样英语中类似的用法也比比皆是。如:“a black day”(黑色的日子),“A black lie”(恶意的谎言),“The Black Arts”(困境中的艺术品)[1]。以前,英国泰晤士河上有一座桥是黑色的,在这座桥上发生的自杀事件比该地区其他任何桥上的都多。后来人们就把他重新漆刷成绿色的了。英语中有很多谚语和成语都用黑色来表达此类意义如:

1.A black hen lays a white egg.

黑鸡下白蛋。丑妇生俊儿。世事无定。而汉语中亦有“黑孩娶白妮儿”的说法。

2.A black plum is as sweet as a white.

心中喜爱皆为美。“black”在这里仍然是“丑”的意思。

3.After black clouds, clear weather.

时来运转好景回.(black:背运、倒霉)

4.Black will take no other hue.

黑色就是黑色。本性难改。(black指不好的脾性)

5.Every bean has its black.

各人有各人的缺点。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6.It is a small flock that has not a black sheep.

树多出杂木,人多出怪物。

7.There are black sheep in every flock.

有羊群就有黑羊。第6、7两句谚语中“black”都指“不良分子”。

8.Let not the pot call the kettle black.

勿论人长短。自己嘴歪勿笑人眼斜。

9.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乌鸦骂猪黑。责人严,律己宽。第8、9两句谚语中“black”都指“缺点”。

10.The black ox has trod on his foot.

人老珠黄。

The devil is not so black as he is painted.

魔鬼并不像人们画的那么黑。人之恶名不如所传之甚。

11.There is no wool so white but a dyer can make it black.

羊毛再白也能染黑(变坏)。

12.Every white has its black , and every sweet its sour.

事有利弊,物不全美。

13.As black as thunder(cloud).

脸色阴森,面带怒容。例如:“I’m done,” thought Robinson, “there he is as black as thunder.” (“我完了,”鲁宾逊想,“他脸色如此可怕。”)

14.Black sheep;

败家子,害群之马,无用之辈。一群绵羊中有时会有一只长黑毛的羊。这条成语是由此而来,并引申为不良分子。因为长黑毛的羊不如长白毛的羊值钱,所以可用来指微不足道的无用之辈。比如:He wa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他是个败家子。)

15.In someone’s black books;

失宠于人,失去某人的好感。这条成语源出店员和商人们的习惯做法:把好顾客和坏顾客、有把握收回的债款和无法收回的分别记录在册。这条成语可远溯到1592年,当时Robert Green写了一本《过失簿录事》(Black Book Messenger),其中记述道:“布朗的罪行太多了,我的《过失簿》实在记不胜记。这条成语的反义形式为“in someone’s good books”.比如:She is in his black books.(她失宠于他。)We are in his good books because we invite him to our party.(我们邀请他参加我们的宴会,因而我们得到他的好感。)而在汉语中如果某人或某个单位上了“黑名单或黑名册”那他就很难再有出头之日。

16.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

锅嫌壶黑(缺点)——乌鸦怪猪黑,只会责人而不会律己。例如:I like that. You say I am self indulgent! How about yourself? It’s a case of 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我喜欢那个,你说我放纵自己!那么你呢?情况真的如锅嫌壶黑。)比如:When he blames her for wasting money he conveniently forgets that he regularly loses half his own wages by betting on the wrong horses——it’s 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他责怪她浪费钱时,却若无其事地忘了自己一贯地在赛马下赌注时押错了宝而输了一半的薪水——真是锅嫌壶黑。)汉语中有“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谚语,其中的“黑”和英语“black”的这一用法雷同。

17.Two blacks do not make a white.

两黑不等于一白。这条谚语是指不能用别人的错误来掩饰自己的错误。比如:Two blacks do not make a white. You can’t palliate your own badness with other’s bad deed.(两黑不等于一白。你不能用别人的恶行来掩饰自己的劣迹。)英语短语“In black and white”,即“ 白纸黑字”,两种的语言在这里简直达到了惊人的相通。似乎人类的祖先在创造语言的时候是有心灵感应的,或者他们那时一定也发明了长途电话。许多年后,当我们发现人类的文明发达得史无前例的时候,似乎我们的祖先却在严肃地嘲笑我们的无知。其实这并不神秘,不管身处何处,人们的感觉是一样的。特别是对于非常感性的颜色而言,人们就更容易产生共鸣。

二、绿色

唐代官制规定,六品、七品官着绿服,八品、九品官穿青服。白居易被贬为江州郡司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诗中用“青衫”代称。他的《忆微之》诗云:“折腰俱老绿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中。

有一句谚语颇耐人寻味:“They that marry in green,, their sorrow is soon seen.(结婚穿绿衣,不久就悔恨。)想来,在中外的结婚典礼中,新娘、新郎穿绿色礼服的还真是不多见呢。没想到,在我们这个“绿色革命”的时代,绿色竟还有如此令人不悦的一面,而且其影响贯穿中西。实际上,绿色的涵义远不止此。看下面几个成语,则可见一斑。

1.Be not as green as one is cabbage-looking.

(口)并非浑然不知。在中世纪英语中,“green”这个词的含义来自植物,指“不成熟”,在十七世纪时意指“单纯”和“容易上当”。例如:(1)He is not as green as he’s cabbage-looking.(他虽年轻但不是不懂事。)(2)When he bought the house everybody thought he was wasting his money . But he is not as green as he is cabbage-looking---that part of town is now very fashionable, and his house is worth far more than he paid for it.(当他买那所房子的时候,人人都认为他浪费了钱。但他并不是年幼无知,现在城里的那个地段非常时髦,他的房子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买房时付出的钱。)同样的用法还在其他成语和谚语中有所体现。“greenhorn”即生手,未经世故的人;笨蛋,黄毛小子,易受骗的人。这个词早在十世纪用“新兵”解,美国军队中至今还用,但一般只指“生手”或“笨蛋”。例如:As a greenhorn, he needs our help.(他是生手,需要我们的帮助。)A green wound is soon healed.(新伤愈合快。)Green wounds will not be touched.(新的伤口碰不得。)Take no counsel of green hands.(不要听没有经验的人的主意。)

汉语中说的“生手”、“嫩”“不成熟”也都和“绿”沾亲带故。与英语中的“绿”意义大同小异。而绿色更多的是用来表达褒义。如:青春,春蕾等,取其朝气蓬勃,精力旺盛之意。英语中,类似的用法也是不少的。如:

1.Flourish like the green bay tree

像青翠的月桂树般茂盛。[2]

Sometimes the wicked flourishes like the green bay tree .

有时恶人得势竟像青翠月桂树那样繁茂。

2.Green old age.

精神矍铄的老年。这个隐喻来自富于活力的常青树木。

Temperance and chastity secure a green old age.

清思寡欲可享精神矍铄的晚年。

绿色还可以表示嫉妒。在汉语中,人们把魔鬼刻画成绿眼红眉。说一个人眼睛发绿,是指这个人眼馋某个东西而又得不到时的贪婪相,从而产生妒意。而英语中这样的表达简直是“同曲同工”。例如:“green-eyed monster”即绿眼妖魔——妒忌。[3]

3.Cherry was a green-eyed monster, but tried to hide it under protestation of admiration.

彻丽是个嫉妒精,但她企图用羡慕的巧言来加以掩饰。

4.When John’s brother got the new bicycle, the green-eyed monster made John fight with him.

约翰的哥哥买了一辆新自行车,约翰出于嫉妒而同哥哥争吵一场。

另一成语“green with envy”也表示“非常嫉妒、嫉妒得面色发青”。早在中世纪的英语中,嫉妒是用皮肤的绿色来表示的。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说在美国,一个人看到别人有很多钱(指美元),就很妒忌,因为美元的背面是绿色的,所以就用绿色来表示嫉妒了。例如:She is green with envy because you have moved into a socially better neighborhood.她非常嫉妒,因为你已迁到社会环境较为高雅的地方去住。

三、红色

红色在汉语中,从国到家,从个体到群体,从喜好到风俗,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蕴含着勇敢、吉庆、欢欣、荣耀、热烈等意义,比如战争类影视作品中的敢死队员往往胳膊上要扎红布条;学生特别优秀用大红榜以示喜庆和赞杨;各种获奖证书都用大红做封皮;劳动模范都披戴大红花以示光荣;在重大场合欢迎贵宾都铺上猩红地毯以示热烈欢迎;各类公章及私人用章都用红色印泥,政府的公文称为“红头文件”;中国的国旗就是以红色为底色的;中国人过大年时穿大红衣服,贴大红对联,发红包表示喜庆等,而负面、消极、不吉利的含义较少,比如学生的成绩不及格,老师就用红色笔来登记成绩;某人很生气,通常说“脸红脖子粗”;如果财政出现亏空,也用红色来表示,称作“财政赤字”。在西方以上两方面的意思也兼而有之。比如:圣诞节到来之即,圣诞老人身着大红,来给天真的充满幻想的孩子们送礼物,把一个节日烘托得神秘而喜庆。而圣诞节在西方是最隆重的节日,正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他们也铺红地毯来欢迎贵宾;他们也用红色来表示狂欢;他们也用红色来表示财政赤字等。东西方虽远隔重洋,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和民俗,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有着各自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但是,人们对于颜色的理解和运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充分表明人类智慧的息息相通和文化的交互辉映。下面就以几个成语为例进一步体会红色在西方文化中的意义,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两种文化的交汇。

1.Like a red rag to a bull.

肯定会使人生气或非常烦恼的事。这条成语出自西班牙的斗牛士用大块红布激怒牛向他攻击。例:Any letter of complaint to the boss is like a red rag to a bull.(任何向老板诉苦的信都肯定会使他非常生气。)

2.rosy(or red) about the gills;

发怒,喝酒后脸红。

3.Paint the town red.

胡闹,狂欢。这条成语本是美国俚语,大约在1890年为英国人接受。例:They often enjoy themselves in painting the town red.(他们经常欢呼畅饮。)They heard this morning that they had passed their examination , so they have gone out to paint the town red.(今天上午他们得知考试及格,于是都出去狂饮一场。)

4.a red-letter day;

纪念日,喜庆日子。这个隐喻来自日历:每逢节日包括宗教节日都印成红色。例:It was a red-letter day for me when I landed in America and entered school there.(这是我到美国入学的纪念日。)Next Sunday is a red-letter day when they are going to be married.(下星期是他们结婚的大喜日子。)

5.Red tape;

官样文章;文牍注意;官僚作风,源出英国政府机关用红带扎公文。例如:English bureaucracy seems to have swathed in red tape at its birth. (英国的官僚机构看来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官样文章的束缚。)Although official censorship ended in some countries some years ago , red tape can still shackle their film-makers working . (虽然在几年前一些国家的官方审查制度已经停止了,但官僚作风可能依然妨碍电影制片人的工作。)

6.Thin red line.

以寡敌众的勇士,坚持原则的少数。英国著名的战地记者(W.H. Russell, 1820-1907)报道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时,用这个词组来形容穿红色军装的英国士兵抵抗俄国军队进攻的情形。据说,这句名言还鼓励在这次战争中做救护工作的英国著名护士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的工作。后来人们就用这个词组来比喻以寡敌众的战士或敢于坚持原则的少数人。例如:In the last session of Parliament when the debate on the government’s new bill of labour took place, a thin red line of the opposition insisted that the bill would be disadvantageous to the common laborers , and they would reject it.(议会的上一次会议讨论政府的新劳工法案时,反对派敢于坚持原则的少数议员称,该法案不利于普通劳工,他们将投反对票。)

四、白色

白色被认为是纯洁的象征。在西方,新娘子一般都穿白色婚纱,据说这一传统是从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开始的。现在,中国的新娘也大多都穿白色婚纱。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东西方的文化交融及人们意识上的相通之处。然而,白色除了其纯洁的美好意象之外,更多的是其负面的意义。如在汉语中有“、吓得脸色苍白、红白喜事、一片空白、白骨遍野、白脸奸臣、白白浪费、打白条、苍白无力”等说法。这些说法中的“白”字分别表示害怕、软弱、病容、恐怖、甚至与“死”紧密相关的负面意义。中国人为逝者戴白孝,送白花,而太平间里的白色更是让人不寒而栗。这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白色”所产生的感觉,以及他们用白色来表达的感情。那么是不是只有中国人才对白色有着如此令人不快的感觉呢?实际上,在西方也如此。在西方人的婚礼上你千万不可送红白色相结合的花束,因为红色象征“血”,而白色象征“绷带”。(Flowers have always been used for decoration at weddings . Some people choose the flowers at the wedding on the basis of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 For example , orange blossom has always been associated with weddings because it signifies purity and chastity. A combination of red and white flowers is avoided by the superstitious because they stand for blood and bandages.[4])而绷带则象征着“伤”或“死”。还有在西方人的葬礼上,人们都佩带白花,来为逝者送行。这种感觉则和中国人不谋而合。除此之外,西方人也用白色来表示“害怕、胆怯、病态、懦弱、伪善”等意义。我们从下列几个成语中可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中的“白色”。

1.Show the white feather.

畏缩不前,显示胆怯或懦弱。这个隐喻来自斗鸡,如鸡的羽毛出现白色,显示饲养得不好。例如:Pull yourself together, do you want 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 in front of these people?(振作起来,难道你要在这些人面前显示胆怯吗?)The only time he showed the white feather was just before they attacked the enemy.(他显示胆怯的唯一一次是在他们向敌人发动攻击之前。)

2.White about (or in ) the gills;

有病容;脸色发白;受惊的样子。“gills”(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鱼离开水不能呼吸,鳃的颜色就变白。新鲜鲱鱼的鳃是鲜红的。在十七世纪初,“gills”指人的两腮,所以比喻人有病或受惊吓时的脸色。比如:He was white about the gills , because he fell ill.(他脸色苍白,因为他病了。)He said that he had just seen a ghost , and he looked so white in the gills that I almost believed him .(他说他刚才看见一个鬼,而且他的脸吓得苍白,所以我也几乎相信他了。)As the sea became rougher and the boat rolled from side to side, many passenger began to look green about the gills.(由于海浪更加汹涌,船左右颠簸,许多乘客都开始面色改容而呕吐。)

3.White-livered;

胆小,怯懦。这种说法已有四个世纪的历史,源于一种旧观念:淡色的肝是由于缺乏胆汁,因而引起精力、精神和勇气不足。[5]例如:Several white-livered fellows ran awa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battle.(战斗一开始,几个胆小鬼就临阵脱逃。)

4.Whited sepulcher;

伪君子,假冒为善的人。[6]例如:Could the public be induced to vote for him with all the churches fulminating against private immorality, hypocrites, and whited sepulchers?(既然所有的教会都斥责私下的不道德行为,伪君子和假冒为善的人,难道大众能够被诱哄去投票选他吗?)在中国国粹京剧里,凡是奸诈之徒必是白脸。民间常说“白脸奸臣”。虽然源出不同,但却异曲同工。所谓一白遮三丑也是取白可掩盖之意。

可见,人类的心灵是相通的,人类的智慧也是相通的,人类对于自然的了解也是相似的,而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人类智慧的符号性象征,是人类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因而语言也是相通的。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因而中西文化才会有如此多的相通与暗合之处。